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

一、背景材料:

世界博览会(WorldExhibitionorExposition,简称:WorldExpo),简称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

中国人与世博会历史

从世博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它的憧憬与追求。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偶知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神奇地预言了上海世博会:“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

从陆士谔到更早的梁启超,10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不约而同预言上海将办世博会,其细节之精准、想象之瑰丽令人叹服。然而,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个断续的世博梦,只能消失于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阴影里。丝绸、茶叶、梳篦、苏绣、茅台酒、景泰蓝,中国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不时在早期的世博会上登台亮相,载誉而归。可是,在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面前,这些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犹如明日黄花,难掩凋敝和落寞。

让中国重拾“世博梦”的,是改革开放。

“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深谋远虑的决策者心中,世博会承载起一个民族开放、创新、腾飞的宏大命题。

1982年,中国重回世博大家庭;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累计9次组织中国馆参加了世界博览会。

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2年,中国再次郑重申办世博会。2002年12月3日,中国在申办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这样感叹——“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二、知识点连接:

1.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和谐思想;

2.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3.近代中国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4.改革开放及所取得的的成就;

5.三次科技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7.各国城市化进程8、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见后面)

三、思维拓展和考查角度提示:

1、以人为本、和谐理念:

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海宝的发型,非常时尚的卷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充满包容性和想象力的蓝色,象征充满希望和开放的中国。海宝的创意同样来自于汉字,一瞥一纳的“人”。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与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呼应。“世博会会徽的三人合臂相拥和吉祥物的人字造型,向全世界传达了古老中国“以人为本,和谐”的理念。“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主题构思,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国家馆居中突起,层层出挑,高达而又不给人以压抑感。其它地区馆水平展开,均匀分布于国家馆的两侧。国家馆与地区馆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表达盛世大国的统一与和谐。

和谐的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思考角度):中国古代思想中,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理念的分别有哪些?

现代世界中,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和谐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2、城市

城市”的提法本身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产生、扩大。当159年前,首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时,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而如今世界上已有55%的人居住其中。城市注定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引擎。所以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

(思考角度):城市的含义、形成的原因、发展历程、特点(规模、布局、功能、交通等)

练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一——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2分)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6分)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右图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又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8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3)根据右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4分)

材料四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lO.64%增长到l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2分)分析其主要社会原因。(4分)

3、近代中国与世博

起初,清政府对出洋参赛并不重视,目之为赛珍耀奇、无益之举。这从“世博会”的早期译名即可看出,当时一般译为“赛奇会”“炫奇会”“聚珍会”“聚宝会”等,隐然含有对“奇技淫巧”的鄙薄之意。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中国馆的展品是瓷器、灯笼、人偶、茶叶甚至有女子三寸金莲的绣花鞋等农产品和手工制品。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我国国学大师马一浮参加了中国馆筹建工作。他在日记当中记载了这么一段令人痛心的记忆。“美人定华商赴会例,既到会所,则不得出会场一步,且西人之上等俱乐部概不许入。

(思考角度):

近代中国政府对参会的态度及原因?展品的特点及原因?国人在展会的待遇?参展对中国的影响?从近代中国与世博关系中得出什么认识?

4、山东馆

山东馆内部空间设计为序厅“城市智慧”(古代山东文化)、主展厅“城市家园”(现代山东)、尾厅“城市畅想”(展望未来城市)三个板块。初进馆吸引你的是鲁班锁和孔子像。鲁班锁中的卯既体现了城市的智慧又有“和”之意。孔子“和”的思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一段《海岱齐鲁,礼仪之都》的短片介绍了2000多年前齐国和鲁国的城市生活,这是山东最初的城市形态。两地的城市建筑和人们生活呈现显著地域文化,最终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另外馆内有《齐民要术》、古代蹴鞠,还可品尝青岛啤酒和张裕葡萄酒等。

思考角度:齐国鲁国城市文化特色?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意义?

四、习题训练

1.(2009年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2.(2009上海文综1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体现了参展国的地域文化如①中国馆:东方之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丹麦馆:梦想城市——小美人鱼、环形轨道;③西班牙馆:柳条篮子——斗牛王国;④日本馆:太空堡垒——节能环保。按上述序号,下列展馆从左至右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03.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4.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6.右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7.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共同殖民机构,投资力度加大

8.(25分)世界博览会源于1851年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材料二1889年底张之洞由两广调督湖广,即开始推行大规模地早期现代化建设。张之洞说:“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此外又设立博览赛珍等会所,以劝工商实业者,洵属法良意美。湖北武汉地方,东西据长江上下之冲,南北为铁路交会之所,商货日见辐辏,工业必渐繁兴。凡各国所以劝工劝商者,亟应酌量仿办,以开风气”。1909年,张之洞和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了武汉劝业奖进会,前后45天,开设有天产部、工艺部、美术部、教育部和古物参考部,出品共六千多种。同时分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及汉阳钢铁厂、枪炮厂、实习工厂等七个特别展览室。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物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多万……武汉劝业会中,人们“专以繁华娱目,罕有考究实业者”,“逐日观览者,多趋彩色斑斓之处,而罕留心工艺良窳”。

材料三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参会人数博览会名称与类型博览会主题

1904年(185天)美国圣路易斯1969万圣路易斯博览会(综合)

(展出汽车、飞机和无线电)

1908年(220天)英国伦敦1200万伦敦世界博览会(综合)

1925年(195天)法国巴黎1500万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专业)

1933年(175天)美国芝加哥2257万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综合)进步的世纪

1958年(186天)比利时布鲁塞尔4150万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综合)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184天)美国西雅图964万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专业)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7年(185天)加拿大蒙特利尔5031万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综合)人类与世界

1970年(183天)日本大阪6422万日本万国博览会(综合)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184天)美国斯波坎480万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专业)无污染的进步

1985年(184天)日本筑波2033万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专业)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8年(184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857万布里斯班休闲博览会(专业)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3年(93天)韩国大田1400万大田世界博览会(专业)新的起飞之路

1999年(184天)中国昆明994万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注:从1900年至1999年,共举办了28次世界博览会。

请回答:

(1)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2分)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09年张之洞、陈夔龙在武汉举办劝业奖进会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有哪些明显不足?(4分)

(3)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4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3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发明”和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4分)

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高考备考):

1、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6月,江南总督陈化成率兵在上海吴淞抗英,为国捐躯。

2、《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迫使上海地方官员,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

3、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4、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

5、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提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6、1898年4月,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维新派救亡团体保国会成立,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

7、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表明近代铁路的起步。

8、19世纪70年代,丹麦人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80年代丹麦人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10、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2、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13、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4、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5、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18、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19、2001年10月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聚焦2010年上海世博会

背景资料: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将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作为世博会展示、论坛、活动三大内容之一,活动是实现这个承诺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活动组织主体的不同,上海世博会的活动可分为组织者组织的活动和参展者组织的活动两大类。在世博会举办期间,组织者和参展者积极筹划、各显神通,都将组织大量的文化演艺活动。其中,浦东园区的活动内容总体定位在“全球经典”,一些经典的演出将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浦西园区的活动内容定位在“未来创意”,无数奇思妙想将让你插上梦想的翅膀。上海世博会的活动内容可以归纳为20个关键词:主题、首演、名人名团、本土特色、时尚、奖项、街头巡演、艺术节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创新、启迪、开闭园活动、同城效应、创意、传递、互动、合理、艺术展览和科技含量。在世博园区内,声势浩大的花车巡游,精彩纷呈的节庆表演,原始风情的丛林歌舞,气势恢宏的大型演出,必将让你目不暇接。

知识连线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及现实意义

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知识精析:

一、政治学科:

(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的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新发展。辨证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4.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只有各部分有机结合,才能使整体发挥最大的效益。世博会是扩大国内地区合作的一个助推器,将对长江三角洲、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同样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上海要利用举办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旅游、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方面,更长远地看,世博会不仅带动上海的发展,更会带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落的发展,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城市工业带。

7.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人均GDP为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但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和声誉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为此,上海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搞好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的工作,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借举办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面貌。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

资源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优越性。财政的巨大作用。市埸经济的法制性和开放性。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世博会的举行可以带来旅游、城市规划、就业等众多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甚至也将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从政治生活角度

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权利与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国际组织的性质和作用。

申办和举办的成功,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坚定支持的结果,是举办城市上海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结果。

(四)从文化生活角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问题切入:

1.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世界有何意义?

3.世博会期间,将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云集世博园区,展示各国最新科技成果,举办几万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多场关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报告会、交流会、经济洽谈会,集中讨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及应对策略。我国各相关部门、各省市区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展区,全方位展示自己。

结合材料分析承办世博会对我国发展的意义或影响。

4.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体现了什么?

创新练习:

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届时如果张大伯要到上海观看世博会,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你建议他最好是带上

A.股票B.信用卡C.支票D.大量现金

阅读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示意图,回答2——3题:

2、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D.从一般到个别

3、“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海宝问世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4、2010年3月22日,我国政府向190个国家和49个国际组织发出了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上海世博会邀请信。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踊跃参展。大约有100个国家的元首将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这说明

A.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稳定发展B.190个国家没有国家利益差别

C.参展上海世博会符合很多国家的国家利益D.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5、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表明:

A.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的B.人的意识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C.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聚焦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将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作为世博会展示、论坛、活动三大内容之一,活动是实现这个承诺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活动组织主体的不同,上海世博会的活动可分为组织者组织的活动和参展者组织的活动两大类。在世博会举办期间,组织者和参展者积极筹划、各显神通,都将组织大量的文化演艺活动。其中,浦东园区的活动内容总体定位在“全球经典”,一些经典的演出将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浦西园区的活动内容定位在“未来创意”,无数奇思妙想将让你插上梦想的翅膀。上海世博会的活动内容可以归纳为20个关键词:主题、首演、名人名团、本土特色、时尚、奖项、街头巡演、艺术节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创新、启迪、开闭园活动、同城效应、创意、传递、互动、合理、艺术展览和科技含量。在世博园区内,声势浩大的花车巡游,精彩纷呈的节庆表演,原始风情的丛林歌舞,气势恢宏的大型演出,必将让你目不暇接。

(一)气候。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二)地理位置。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三)水文。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四)地势。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五)交通。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共有47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六)铁路。经过上海境内的主要客运铁路线有两条——即北端的沪宁线(京沪线的一段)和南端的沪杭线。大部分沪宁线列车停靠上海火车站,沪杭线停靠新落成的上海南站。此外,上海西站和梅陇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时停止了客运业务。

考点总结:

第一,上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第二,上海城市化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三,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长江流域乃至对全国的影响。

第四,上海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形成原因。

二、中朝建交六十周年和中朝友好年

2009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梁光烈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说,中朝是山水相连的近邻,两国的传统友谊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并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已成为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推动下,中朝传统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梁光烈说,此次访问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传统友谊,密切中朝两国武装力量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方愿与朝鲜同志一道,为中朝两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朝鲜半岛的地理知识

(1)位置重要,三面环海。东为日本海,西为黄海,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2)其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从日本的海洋性气候向中国东北、蒙古的大陆性气候过渡。

2.关于核能的有关地理知识

(1)特点:具有巨大的能量。

(2)建立核电站的要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设备要求高,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3)世界上铀矿丰富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

(4)目前主要发展核电的国家: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等。

(5)我国的主要核电站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和正在建设中的岭岙核电站。

三、胡锦涛就发展中加关系阐述重要主张

中新社北京2009年12月3日电12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加拿大总理哈珀一行。胡锦涛表示,中加务实合作富有成效,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双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合作潜力,进一步拓展经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要进一步扩大两国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双方应继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哈珀完全同意胡锦涛对发展中加关系的重要主张,表示加中两国有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建交近四十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就。加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领土完整,愿从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两国合作关系,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感到高兴。

加拿大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国际经济区域合作与世界经济全球化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加能源消费结构与问题。

四、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新网新加坡2009年11月14日电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十四日在新加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专题作引导性发言。胡锦涛指出,近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为了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我们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我们应该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摩擦,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胡锦涛指出,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者,始终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一直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锁定已有成果、尊重多哈授权的基础上,抓紧解决遗留问题,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这一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从一九九三年开始,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各成员轮流举办。

亚太主要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特点与开发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金融等经济活动及联系。

五、中蒙建交60周年

《人民日报》(2009年9月16日)报道:

为纪念中蒙建交6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由蒙古和平与友好联合会、蒙中友协、蒙古国对外关系部共同举办的“中蒙友好月”15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蒙古国对外关系部国务秘书达朝格特巴特尔、中国驻蒙使馆临时代办王福康等出席并致辞。

地理:1.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属东亚,世界第二大内陆国。

2.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常有暴风雪,是亚欧大陆“寒潮”的发源地之一。

3.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国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

4.蒙古包是蒙古人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是牧民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家。首都乌兰巴托曾被称为“毡包之城”。

5.畜牧业是蒙古国传统的经济部门,也是蒙古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

6.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

创新练习: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韩国相邻。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朝鲜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世界各大国来讲非常敏感。保持朝鲜半岛的和平,意义重大。据此回答1~4题。

1.朝鲜的主要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A.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B.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C.以海洋性为主、大陆性为辅D.以大陆性为主、海洋性为辅

2.中国与朝鲜的界河是()

A.汉江、乌苏里江B.鸭绿江、乌苏里江C.图们江、鸭绿江D.汉江、图们江

3.朝鲜东临_________洋,西临_________,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A.北冰洋、东海B.太平洋、渤海湾C.太平洋、东海D.北冰洋、黄海

4.核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其优点是()

①核燃料能量密集②地区适应性强③核废料无污染,安全系数高④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加拿大2名冒险家,2006年9月22日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开始他们横渡大西洋的冒险之旅,于2007年2月24日抵达哥斯达黎加加勒比海沿岸的利蒙港,结束了历时5个月的靠人力划船横渡大西洋的壮举,据此回答5---6题。

5.此次横渡大西洋的冒险之旅,可以利用的洋流是

A.加那利寒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北大西洋暖流D.秘鲁寒流

6.下列关于他们途经地区的叙述可信的是

A.他们从出发的第三天以后就感觉到白昼一天比一天短

B.他们途径世界著名的渔场

C.他们从原路返回速度比来时快

D.看到利蒙港的海轮准备把香蕉运往欧洲销售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读“南美洲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利马年平均降水量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2)利马以南,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都比大陆西岸高,原因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南纬40以南大陆西岸降水量超过mm,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该地区大陆西岸比大陆东岸降水量多的原因是:

(4)中秘联合新闻公报中指出,要积极拓展在渔业等领域的合作。秘鲁沿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是:

(5)某些年份,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温度会异常上升,引起气候异常,这一现象称为现象,当该现象发生时,下列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秘鲁寒流上升现象明显加强B.赤道逆流有明显增强的现象

C.南美洲西海岸易出现洪涝灾害D.秘鲁渔场捕鱼量明显增加

8.阅读资料和图7,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用地5.28平方千米。

(1)结合资料一和图7,分析世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资料二洋山港位于浙江省的小洋山岛上,由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区相连,大桥全长32.5千米。该天然港址具备15米以上水深条件,承担国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随着洋山深水港及其他港区的新建,200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2)对比外高桥港、洋山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差异。

(3)简述包括洋山港在内的上海港区建设,对上海市在区域发展中作用的影响。

(4)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若前往洋山港观光,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

(5)说明上海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2009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内阁总理金英日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环渤海地区的省市以此为契机,加快与朝鲜在文化、渔业、矿产等领域的通力合作。

(1)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2)从自然原因上说明,为什么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

(3)分析环渤海地区的山东省与朝鲜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合作方面的有利区位条件。

文科综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即将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建设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将涉及上海全市的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市交通、景观环境等方方面面,上海将实现城市功能的再造、产业能级的提升、市民素养的提高和区域环境的优化,推动上海市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1)上海世博会选址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滨水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下图是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而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三: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世界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3)材料二、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四: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举行。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融合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每一届世博会都让千百万民众大开眼界,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促使新一轮学习、竞争和进步。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5)我国举办上海世博会有什么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材料五:目前,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已处于全面临战状态。上海正在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上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开展“世博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筹办世博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09年度立法计划落实工作会议,其中服务世博方面的项目就有7件,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控制公共场所吸烟条例的制定等。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困扰上海城市多年的疑难顽症。上海市民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

(6)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上海各界该如何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

政治部分参考答案

问题切入点答案

1.世界的发展趋向于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

2.(1)展示人类文明成果

(2)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

(3)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提升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信心和勇气,竞争合作求双赢

(5)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3.(1)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3)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传播和弘扬世博理念,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6)展示我国见过六十年来、改革开放后30年来的成就,提高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

(7)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战胜金融危机等。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办大事的优越性;

(2)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需要团队合作意识,要在竞争中合作;

(4)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练习答案

1、B2、B3、D4、C5、D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1-7:BACBDDB

8、答案要点:

(1)考虑:费城是美国诞生地,借举办世博会纪念美国诞生一百周年。(2分)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分)说明:李鸿章对世界博览会持开明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2)原因:受国外举办博览会的影响;武汉交通便利;20世纪初武汉工商业有相当的发展;(4分)不足:规模不大(时间较短、参展展馆少、无国外展馆等);展品科技含量不高;参观者多以游乐为主。(4分)

(3)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博览会的类型由以综合性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性为主;由部分有主题发展为每次博览会都有主题。(4分)反映: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除关注科技发展外,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3分)

(4)(重点围绕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意义和北京奥运会的理念去答题)答题指南:古代发明解说词围绕中国古代重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说明;北京奥运场馆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方面说明(4分,此问具有开放性,鼓励答出新意)(4分)

城市化练习题答案:

(1)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流入城市。(2分)

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始了圈地运动。(2分)。

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市场和原料,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又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19世纪70年代前后:①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二战后,美国大力扩展世界市场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特点:①城市化水平低;②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地区及沿江通商口岸。(4分)

原因:①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榨及帝国主义的大肆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抑制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水平;(2分)②东部、东南地区及沿江通商口岸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近代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大,资本主义工商业相对发达。(2分)

(4)特点:1978年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程缓慢;1978年后,城市化发展迅速。(2分)

原因:1978年前,由于党的“左”倾错误,工业化进程缓慢,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4分)

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1.A朝鲜半岛东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内陆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因此,具有过渡性。

2.C

3.B

4.B③项的叙述是错误的。④项是表述虽然正确,但它是核能的缺点。

5.A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位于北纬40度附近,哥斯达黎加加勒比海沿岸的利蒙港位于赤道以北的中美洲,所以航行中先在欧洲和非洲西海岸,顺着加那利寒流南下,然后顺着北赤道暖流向西航行。

6.A他们从9月22日出发,三天之后是秋分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缩短,故A对;航行途中没有世界著名的渔场,故B错;返回途中逆着东北信风带、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速度比原来慢,故C错;中美洲的香蕉不能用船运输到欧洲,那样时间太长,香蕉容易腐烂变质,故D错。

7.(1)200(500)mm以下热带沙漠气候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沿岸强大的寒流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2)①受地形影响,西部是安第斯山,东部地势较低的平原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西部被安第斯山脉阻挡③受洋流影响,东部沿海受暖流影响,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

(3)1000(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受西风的影响,安第斯山脉迎风坡降水丰富,东部受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

(4)秘鲁受涌升流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饵料(5)厄尔尼诺BC

8.(1)自然环境优美(水景);位于城区,有便利的交通;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完备;(6分)

(2)外高桥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上海市区近,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岛屿上,距离上海市区远;洋山港比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航道易受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8分)

(3)扩大了上海市的报务范围;提高城市服务等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6分)

(5)影响水循环环节;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改变城市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产生“三废”污染。(10分)

9.(1)冬季:M城降水量多于N城。

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城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N城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城。夏季:N城降水量多于M城。

原因:夏季N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M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城少。

(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3)山东与朝鲜地理位置邻近,隔海相望;两地均地处沿海,天然港口较多,海运便利;两地文化经济交流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朝鲜渔业、矿产资源丰富,山东经济技术水平较高,二者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开发,实现经济共赢。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1)交通便利,利于参观人流往来;显现上海特色,展示上海新世纪母亲河的风貌;带动老城区改造,促进该区域城市功能转换;临近中心城区,便于世博会馆的后续利用。

(2)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3)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时代。

(4)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5)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于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对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对科技进步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繁荣;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6)①党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坚持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上海全市应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筹办世博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严格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应落实服务世博会的立法工作,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法律保障。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好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海市政府各部门应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花大力气解决不利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疑难顽症。④公民要提高公民意识,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等原则。上海市民应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自觉为世博会成功举办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阅读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题]: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日期]:月日

[授课班级]:高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文化交流和传播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教学难点]:当代正确面对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主备人]:徐正岳

[板书设计]:

主备教案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复习回顾上一框题

[新课讲授]: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旅游归来,介绍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阖家团聚,高谈阔论各自的所见所闻;独居一室,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

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地处印度西北的东西商道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为后代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化汇合交融的枢纽。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政事论》一书中,论述了支那(指中国的秦朝)及丝织品。随着各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两国的联系比较频繁,除丝绸之路外,两国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有:滇缅道、西藏道、安南道和海南道(水路)。商路的开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时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总之,中印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与两国问频繁的贸易往来分不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1)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

(3)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广告是什么,顾名恩义,就是广而告之。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因为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失去了向导。况且,没有广告和言语的赞助商,就会没有出色的新闻,没有感人的连续剧,没有精彩的体育竞赛,生活就显得没有色彩。广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标版,成为国内商家的必争之地,就可想而知了。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伊斯兰教的传播,移民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7~11世纪,大批阿拉们半岛居民移居到阿拉们帝国各个地区,其中,移民最多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迅速成为当地主要的宗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m: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唐、宋、元、明时期,朝鲜曾派遣大批学生来中国留学。仅公元840年一年之内,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05人。很多朝鲜留学生在中国考试及第,长期居留,最著名的有崔致远等。

从明代起,中俄两国正式开始交往。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派遣的来华留学生和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旅居俄罗斯的华侨和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传入俄国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媒介。

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练习:

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C

解析:“传道、授业、解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不同知识,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古代商旅活动网络互动教育人口迁徙红色旅游科考队南极考察

A.B.C.D.

答案:C

解析:为单纯的科研活动,故不选。

3.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材料明显体现了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1.传媒及其发展

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即使同一种传媒手段,也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质的飞跃,如印刷术,我们祖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几经演进后发展到铅合金铸字。铸字和排版都离不开高温,于是,“铅”与“火”和印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末,激光照排技术不断成熟,具有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激光照排是激光与电子的结合,它逐渐在印刷行业中取代铅排,意味着印刷业从“铅与火”的时代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是人类20世纪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它作为大众传媒,快的速度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人们从此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电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电视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美术品可以走下圣殿,音乐会可以步人家庭。从此,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课堂探究:你能用哪些方式搜集资料?比一比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欣赏电视、上网查询、发送手机短信、阅读电子读物等方式来搜集资料。

其特点为: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耙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关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

课堂练习:

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众传播已取代旧的传媒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B.C.D.

答案:c

解析: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多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舍去,应选C。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针;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唐、宋时分别发明了火药和印刷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此外,还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评论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影响至今犹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举世公认。中华文明曾彪炳寰宇,震烁古今,辐射亚洲,远播世界。

中国古代文化以其内涵丰富、水平先进确立了在亚洲地区的领先地位,提高了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再加上地理交通条件的便利,使得古代中国与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周边各国,或是通过政府组织形式,或是通过民间交往途径,积极学习吸收中国文化,因此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国文化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总的来说,从古代到近代,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占主要地位。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儒学传入日本,对口本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在几次重要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如7世纪的大化改新,12世纪镰仓时代至16世纪中叶室町时代,日本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统治者,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意识形态方面发展的需要。17世纪初建立的德川幕府把朱子理学确立为官方哲学,德川幕府后期兴盛阳明学,则反映了日本小地主和市民阶级变革社会现状,要求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从而成为颠覆幕府的催化剂。

文化应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会中发展并壮大的。中国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在向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经受了几次外来文化的冲撞,如佛教东来,基督教东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的全面冲突,等等。

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上半叶,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上来华传教,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人中国。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图上标有世界上所有大小国家的位置和它们的疆域范围,并附有中文注释,传播了地球为球体、世界上有五大洲与地球可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等地理方面的学说。许多名词如赤道、北极、南极、亚洲、欧洲、地中海、大西洋等译名,一直沿用至今。这是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地理学最早传至中国。

课堂探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探究提示: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积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字、叉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调的律令政治。

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在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中,传教士起了巨大作用。在众多传教士中,利玛窦是最突出的。利玛窦奉耶稣会之命来华,为了结交中国的学者和官吏,他苦心钻研儒学,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并自称儒者。利玛窦在华共生活了28年,其中在北京住了10年,出版了《四书》的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译成西方文字的文本。孔予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继利玛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网络生活的形成,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争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中,在时代的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获得了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符合时尊潮流的新发展,形成了多变的学界文化。因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练习:

1.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明代郑和下两洋丝绸之路开通胡锦涛主席访问南美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BC.D.

答案:D

解析: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奘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7)-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应选,而今天的胡主席出访和中国文化年的举办同样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故入选。

2.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文化年”,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

结合课本文化交流有关知识回答这种互办文化年的意义。

答案:(1)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2)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法国的了解。

(3)中法文化传播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析: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传播的盛事,同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在回答本题时要突出文化传播的意义,同时不忽视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专题


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专题

注: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含有知识归纳、规律小结、热点冷点、高考题例、新题预测共五个实用专题构成部分。

一.知识归纳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秦秋晚期,孔子以“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战国时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质上是文化高压(抑儒尚法)。

(2)秦汉: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使用小篆,后来流行隶书;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起因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虽有利于巩固大一统,但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官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汉武帝开始实行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选拔标准在两汉时期逐渐由德才兼备发展为只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地主(士族门阀)形成并发展起来。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3)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但它必然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而无法继续。

(4)隋唐: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武则天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能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唐玄宗前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设集贤院,广聚学者。科举制的进步意义:抑制士族门阀;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吐蕃创制了吐蕃文字。隋唐时,中印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玄奘和义净,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和鉴真,中朝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崔致远。

(5)宋元:北宋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掌握;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一是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二是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三经新义》,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契丹人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元昊仿汉字楷书创制了西夏文字,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元世祖忽必烈请“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

(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见解,答卷文体有严格限制,它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文字狱以清代最严重,这种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太平天国后期纲领《资政新篇》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反对迷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口、吸鸦片。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中,培养人才主要采取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两种形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湖南巡抚陈宝箴聘请梁启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变法法令规定,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各科,废除八股,改考策论(中国历史、清朝政治),开设经济特科(特别开设的经国济世的实际学问),设译书局、报馆、学会,选派留学生。(办学废八股译馆留)(1905年清政府宣布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规定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隶化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延长初等教育年限,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为基本思想,日语定为必修课,不挂中国地图,不用“中华”字样。在社会教育方面,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等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

(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扭转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如“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等),恢复了在“文革”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现在,“普九”教育、希望工程等,正在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

3.世界近现代史:

(1)法国:拿破仑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2)日本:明治维新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现在,日本当局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良知的泯灭。

(3)德国:希特勒政府对文化思想和教育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理论箝制人们的思想;还对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西德和日本的经济恢复,都与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有关。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家,也与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紧密相关。

(二)新课标版

1.中国古代史:

(1)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朝的进士科,是做高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但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遒美;四曰制,文理优长。”

(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西汉末年,太学生达到数千人,东汉时曾达三万余人。除太学外,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后人因而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3)中国古代重要改革与文化教育

商鞅变法时的文化专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汉化政策: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王安石变法时的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4)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与文化教育

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唐太宗: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康熙帝:大兴文字狱。

2.中国近现代史:

(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①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订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文革”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③教育的复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订了《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学校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还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2)中国近代重要改革与教育

洋务运动:洋务派还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近代新式学堂,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戊戌变法法令中的文化教育措施:一方面颁布新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另一方面改革旧制,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

3.世界历史

(1)世界历史上重要改革与文化教育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文教方面,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化教育措施: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2)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文化教育

柏拉图: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师生关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凯末尔: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男女同校,提高妇女地位。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应该用辩证的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制度与思想。如辩证看待从秦国到秦朝的重法教育;又如发展地看待从隋朝到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3.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本质上是教育近代化(资本主义化)的产物。这些制度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都很强。

4.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5.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文化教育制度,曾经有为侵略扩张服务的不光彩一面;但二战后,重视科技和教育,这是人们共同认识到的强国必由之路。

三.热点冷点

1.古今中外文化教育制度与思想的具体内容,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具体文化教育制度与思想和具体的政治形势、国际环境的联系,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3.在准确识记相关教育制度与思想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注意采用适当的哲学方法分析重大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规律。

4.在加强文化教育制度与思想的专题归纳的同时,也应重视训练学生形成在新材料、新情境下运用课本知识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高考题例

01.(2005江苏历史9)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02.(2005全国文综三卷17)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03.(2005全国文综三卷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

04.(2005全国文综三卷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05.(2005全国文综三卷20)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6.(2006江苏历史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07.(2007全国二卷文综20)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0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09.(20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10.(2009年北京文综16)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11.(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2.(2009广东文科基础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高考资源网

A.20世纪70年代8.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3.(2007重庆文综3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4分)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4.(2008天津文综37)(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侧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

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德国菜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人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15.(2009年广东历史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B识记洋务运动的四个“近代化”开端。

02.C理由同01题。

03.DD项应为1905年清政府的政策,它不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

04.C识记临时政策的对内措施,也可从临时政策的性质推导。

05.A④项应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的内容。

06.B准确识记科举制相关演变内容。

07.C从高考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特征可作出判断,其余三项表述不适合题干。

08.D从题中材料强调长幼秩序可得出结论。

09.D从阶级属性或思想主张看李鸿章与康有为“体”“用”主张的不同。

10.CA开始于明清时期;B是指戊戌变法;D是新文化运动。

11.A注意1977年底恢复高考时,其余三项相关历史事件都未发生。

12.B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

13.答案要点:

(1)(归纳孔子的教育主张,对比其前后变化)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变化: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从变法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结合课本与材料归纳特征)原因: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特征: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选官途径。

(3)(结合洋务运动的大环境分析背景,采用辩证方法评价)背景: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评价: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4)(从教育政策看特点,从阶级性看目的)特点: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目的: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5)(言之成理可给分)略。

14.答案要点:

(1)(从备考看内容,从考试作用看特点)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归纳明清八股取士的形式及消极影响)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3)(归纳洋务运动中教育措施的作用)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看待清末学制)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从课程设置看趋势,从科技与经济发展看影响)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影响: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6)(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地位)认识:要加强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15.答案要点:

(1)(从孔子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角度回答)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点明阶级属性,一分为二看待)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言之成理即给分)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五.新题预测

01.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A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2.《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这里赞赏的是D

A.秦朝军功授爵制B.汉代察举制

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D.隋唐科举制

03.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C

A.《春秋繁露》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

0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D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05.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3个月要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A

A.培养强国人才B.扩大中国影响C.弘扬传统文化D.废除科举制度

06.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创作予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法国的国歌《马赛曲》的共同之处是A

①都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创作的②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都鲜明地体现了革命年代的时代精神④都是电影的主题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08.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D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09.下列哪个选项较适合王安石变法和戊戌变法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共同点C

①为改革造舆论并培养人才②着眼点在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

③改革当时的学校教育制度④特别注意培养精通实务的人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D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1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二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1分)

材料四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

(4)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八股取士”的做法出现于何时?(1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3分)

答案要点:

(1)世袭。(1分)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2分)

(2)察举制度。(1分)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都给分。1分)

(3)九品中正制度。(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可给分,1分)

(4)隋唐时期。(答:隋朝、隋炀帝时期均可给分,1分)考试。(1分)明清时期。(1分)

(5)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

交流电


交流电、电磁振荡电磁波类型:复习课
交流电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交变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2.正弦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正弦式电流产生于在匀强电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的线圈里,正弦交变电流的图象是正弦函数曲线.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3.产生方法:将一个平面线圈置于匀强磁场中,并使它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做匀速转动,线圈中就会产生出正(余)弦交变电流.
注意:只有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时才能产生正(余)弦交变电流.
二.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
1.当从图12—2即中性面位置开始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而变的函数是正弦函数:
ωt是从该位置经t时间线框转过的角度;ωt也是线速度V与磁感应强度B的夹角;。是线框面与中性面的夹角
2.当从图12—1位置开始计时:则:e=εmcosωt,i=Imcosωt
ωt是线框在时间t转过的角度;是线框与磁感应强度B的夹角;此时V、B间夹角为(π/2一ωt).
3.对于单匝矩形线圈来说Em=2Blv=BSω;对于n匝面积为S的线圈来说Em=nBSω。对于总电阻为R的闭合电路来说Im=
三.几个物理量
1.中性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叫中性面.如图12—2所示的位置为中性面,对它进行以下说明:
中性面的特点:(1)此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多.
(2)但此位置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e=εmsinωt=0,i=Imsinωt=0
(3)此位置是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位置,具体对应图12-3中的t2,t4时刻,线圈转动一周,2次经过中性面.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每秒方向改变100次.
2.交流电的最大值:εm=BωS当为N匝时
(1)ω是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其单位一定为弧度/秒,nad/s
(2)最大值对应的位置与中性面垂直,即线框面与磁感应强度B在同一直线上.
(3)最大值对应图12-3中的t1、t2时刻,每周中出现两次.
3.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瞬时值是时间的函数,不同时刻,瞬时值不同e=εmsinωt,i=Imsinωt代入时间即可求出.过写瞬时值时,不要忘记写单位,如εm=220V,ω=100π,则e=220sin100πtV,不可忘记写伏,电流同样如此.
4.有效值:为了度量交流电做功情况人们引入有效值,它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而定的.就是分别用交流电,直流电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则直流电的值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1)有效值跟最大值的关系εm=U有效,Im=I有效(2)伏特表与安培表读数为有效值.
(3)用电器铭牌上标明的电压、电流值是指有效值.
5.平均值:交变电流的平均值是交变电流图象中波形与横轴(t轴)所围的面积跟时间的比值.其数值可以用计算.
某段时间内的交变电流的平均值不等于这段时间始、终时刻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例在0~内,.
注:如何应用交变电流的四值?
①在研究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只能用峰值.
②在研究交变电流做功、电功率及产生热量时,只能用有效值.
③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截面电量时,只能用平均值.
④在研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的电磁力矩时,只能用瞬时值.
另外,各种交流电表指示的电压、电流和交流电器上标注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指的都是有效值.与热效应有关的计算,如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必须用有效值.要搞清正(余)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另外对特殊交流电(如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进行计算.在交流电路中欧姆定律同样适用.
6.周期与频率:交流电完成一次全变化的时间为周期;每秒钟完成全变化的次数叫交流电的频率.单位1/秒为赫兹(Hz).
⑴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线圈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⑵频率f: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⑶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或
⑷角速度ω:.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
三、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应用
1、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都有最大值、有效值、即时值和平均值的区别。以电动势为例:最大值用Em表示,有效值用E表示,即时值用e表示,平均值用表示。它们的关系为:E=Em/,e=Emsinωt。平均值不常用,必要时要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直接求:。切记。特别要注意,有效值和平均值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有效值是对能的平均结果,平均值是对时间的平均值。在一个周期内的前半个周期内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最大值的2/π倍,而一个周期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零。
2、我们求交流电做功时,用有效值,求通过某一电阻电量时一定要用电流的平均值交流电,在不同时间内平均感应电动势,平均电流不同.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要用最大值。
3、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让交流和直流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的数值叫做这一交流的有效值。
⑴只有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才一定是最大值的/2倍。
⑵通常所说的交变电流的电流、电压;交流电表的读数;交流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都指有效值。
(3)生活中用的市电电压为220V,其最大值为220V=311V(有时写为310V),频率为50HZ,所以其电压即时值的表达式为u=311sin314tV。

交流电的图象、感抗与容抗
基础知识一、.正弦交流电的图像
1.任何物理规律的表达都可以有表达式和图像两种方法,交流电的变化除用瞬时值表达式外,也可以用图像来进行表述.其主要结构是横轴为时间t或角度θ,纵轴为感应电动势E、交流电压U或交流电流I.
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电流、电压图像都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交变电流的变化在图象上能很直观地表示出来,例如右图所示可以判断出产生这交变电流的线圈是垂直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的,表达式应为e=Emcosωt,图象中A、B、C时刻线圈的位置A、B为中性面,C为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
2.在图像中可由纵轴读出交流电的最大值,由横轴读出交流电的周期或线圈转过的角度θ=ωt.
3.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互余的,因此利用这个关系也可以讨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等问题.
二、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
电阻对交流电流和直流电流一样有阻碍作用,电流通过电阻时做功而产生热效应;电感对交流电流有阻碍作用,大小用感抗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电感线圈及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电容对交流电流有阻碍作用,大小用容抗来表示,容抗的大小与电容及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线圈除本身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外,由于自感现象,对电流起着阻碍作用。如果线圈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那么此时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XL)来表示。
由于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而在通过电感线圈时,线圈上匀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交流电的变化。又因为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自感系数(L)和电流的变化率有关,所以自感系数的大小和交变电流频率的高低决定了感抗的大小。关系式为:XL=2πfL
此式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就越大,感抗也就越大。
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自感系数较小的线圈有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电感线圈又叫扼流圈,扼流圈有两种:一种是通直流、阻交流的低频扼流圈;另一种是通低频、阻高频的高频扼流圈。
2.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直流电流是不能通过电容器的,但在电容器两端加上交变电压时,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即可实现电流“通过”电容器。这样,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不是无限大了,而是有一定的大小,用容抗(XC)来表示电容器阻碍电流作用的大小,容抗的大小与交变电流的频率和电容器的电容有关,关系式为:.
此式表明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容抗也就越小。
由于电容大的电容器对频率高的交流电流有很好的通过作用,因而可以做成高频旁路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利用电容器对直流的阻止作用,可以做成隔直电容器,通交流、阻直流。
电容的作用不仅存在于成形的电容器中,也存在于电路的导线、元件及机壳间,当交流电频率很高时,电容的影响就会很大.通常一些电器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外壳会给人以电击的感觉,甚至能使测试笔氖管发光,就是这个原因.

变压器、电能输送
基础知识一、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
构造:两组线圈(原、副线圈)绕在同一个闭合铁芯上构成变压器.
作用: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改变电压.
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特征:正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所以变压器只能在输送交变电流的电能过程中改变交变电压.
2.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及其规律.
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加交变电压U1后,由于电磁感应的原因,原、副线圈中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忽略原、副线圈内阻,有U1=E1,U2=E2另外,考虑到铁心的导磁作用而且忽略漏磁,即认为在任意时刻穿过原,副线圈的磁感线条数都相等,于是又有
由此便可得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化规律为
在此基础上再忽略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失(一般包括线圈内能量损失和铁芯内能量损失这两部分,分别俗称为“铜损”和“铁损”),有P1=P2而P1=I1U1P2=I2U2
于是又得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化规律为
由此可见:
(1)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一般指的是:忽略原、副线圈内阻上的分压,忽略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差别,忽略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耗(实际上还忽略了变压器原、副线圈电路的功率因数的差别.)
(2)理想变压器的规律实质上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上述理想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
3、规律小结
(1)熟记两个基本公式:①,即对同一变压器的任意两个线圈,都有电压和匝数成正比。
②P入=P出,即无论有几个副线圈在工作,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总等于所有输出功率之和。
(2)原副线圈中过每匝线圈通量的变化率相等.
(3)原副线圈中电流变化规律一样,电流的周期频率一样
(4)公式,中,原线圈中U1、I1代入有效值时,副线圈对应的U2、I2也是有效值,
当原线圈中U1、I1为最大值或瞬时值时,副线圈中的U2、I2也对应最大值或瞬时值.
(5)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
①只有当变压器只有一个副线圈工作时,才有:
②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往往用到:,即在输入电压确定以后,输入功率和原线圈电压与副线圈匝数的平方成正比,与原线圈匝数的平方成反比,与副线圈电路的电阻值成反比。式中的R表示负载电阻的阻值,而不是“负载”。“负载”表示副线圈所接的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实际上,R越大,负载越小;R越小,负载越大。这一点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
(6)当副线圈中有二个以上线圈同时工作时,U1∶U2∶U3=n1∶n2∶n3,但电流不可=,此情况必须用原副线圈功率相等来求电流.
(7)变压器可以使输出电压升高或降低,但不可能使输出功率变大.假若是理想变压器.输出功率也不可能减少.
(8)通常说的增大输出端负载,可理解为负载电阻减小;同理加大负载电阻可理解为减小负载.
4、几种常用的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图是自耦变压器的示意图。这种变压器的特点是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如果把整个线圈作原线圈,副线圈只取线圈的一部分,就可以降低电压;如果把线圈的一部分作原线圈,整个线圈作副线圈,就可以升高电压。

调压变压器就是一种自耦变压器,它的构造如图所示。线圈AB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AB之间加上输入电压U1。移动滑动触头P的位置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U2。
(2)互感器
互感器也是一种变压器。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一定的量度范围,不能直接测量高电压和大电流。用变压器把高电压变成低电压,或者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种变压器叫做互感器。互感器分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两种。
a、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用来把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它的原线圈并联在高压电路中,副线圈上接入交流电压表。根据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2和铭牌上注明的变压比(U1/U2),可以算出高压电路中的电压。为了工作安全,电压互感器的铁壳和副线圈应该接地。
b、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用来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它的原线圈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副线圈上接入交流电流表。根据电流表测得的电流I2和铭牌上注明的变流比(I1/I2),可以算出被测电路中的电流。如果被测电路是高压电路,为了工作安全,同样要把电流互感器的外壳和副线圈接地。
【例4】在变电站里,经常要用交流电表去监测电网上的强电流,所用的器材叫电流互感器。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反应其工作原理的是

A.B.C.D.

解:电流互感器要把大电流变为小电流,因此原线圈的匝数少,副线圈的匝数多。监测每相的电流必须将原线圈串联在火线中。选A。
二、电能输送
1.电路中电能损失P耗=I2R=,切不用U2/R来算,当用此式时,U必须是降在导线上的电压,电压不能用输电电压来计算.
2.远距离输电。
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从图中应该看出功率之间的关系是: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可见其中电流之间的关系最简单,中只要知道一个,另两个总和它相等。因此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
特别重要的是要求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由此得出结论:⑴减少输电线功率损失的途径是提高输电电压或增大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当然选择前者。⑵若输电线功率损失已经确定,那么升高输电电压能减小输电线截面积,从而节约大量金属材料和架设电线所需的钢材和水泥,还能少占用土地。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课本上强调: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除了与输电线的电阻有关,还与感抗和容抗有关。当输电线路电压较高、导线截面积较大时,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比电阻造成的还要大。
规律方法一、解决变压器问题的常用方法
解题思路1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1/U2=n1/n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U1/n1=U2/n2=U3/n3=……
解题思路2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P入=P出,即P1=P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P1=P2+P3+……
解题思路3电流思路.由I=P/U知,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I1/I2=n2/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n1I1=n2I2+n3I3+……
解题思路4(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思路.
(1)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时,输出电压U2由输入电压决定,即U2=n2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2)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即I1=n2I2/n1,可简述为“副制约原”.
(3)负载制约:①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由用户负载决定,P2=P负1+P负2+…;②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I2由用户负载及电压U2确定,I2=P2/U2;③总功率P总=P线+P2.
动态分析问题的思路程序可表示为:
U1P1
解题思路5原理思路.变压器原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铁芯中ΔΦ/Δt相等;当遇到“”型变压器时有
ΔΦ1/Δt=ΔΦ2/Δt+ΔΦ3/Δt,
此式适用于交流电或电压(电流)变化的直流电,但不适用于稳压或恒定电流的情况.

二、远距离输电

电磁振荡电磁波
基础知识一、电磁振荡
在振荡电路里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由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做电磁振荡。
1.LC振荡电路
由自感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就是最简单的振荡电路,简称LC回路。在LC回路里,产生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振荡电流。如图所示,先将电键S和1接触,电键闭合后电源给电容器C充电,然后S和2接触,在LC回路中就出现了振荡电流。大小与方向都做同期性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
2.电磁振荡
在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上极板上的电荷q,电路中的电流i,电容器内电场强度E,线圈中磁感应强度B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振荡.
(1)从振荡的表象上看:LC振荡过程实际上是通过线圈L对电容器C充、放电的过程。
(2)从物理本质上看:LC振荡过程实质上是磁场能和电场能之间通过充、放电的形式相互转化的过程。
3.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电磁振荡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一秒钟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在电磁振荡发生时,如果不存在能量损失,也不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这时的振荡周期和频率叫做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简称振荡电路的周期和频率。理论研究表明,周期T和频率f跟自感系数L和电容C的关系:
注意:当电路定了,该电路的周期与频率就是定值,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电容器上带电量多少无关.
4.LC振荡过程中规律的表达。
(1)定性表达。在LC振荡过程中,磁场能及与磁场能相磁的物理量(如线圈中电流强度、线圈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强度、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等)和电场能及与电场能相关的物理量(如电容器的极板间电压、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极板上电量等)都随时间做周期相同的周期性变化。这两组量中,一组最大时,另一组恰最小;一组增大时,另一组正减小。这一特征正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所决定的。
(2)定量表达。在LC振荡过程中,尽管磁场能和电场能的变化曲线都比较复杂,但与之相关的其他物理量和变化情况却都可以用简单的正(余)弱曲线给出定量表达。以LC振荡过程中线圈L中的振荡电流i(与磁场能相关)和电容器C的极板间交流电压u(与电场能相关)为例,其变化曲线分别如图中所示。

注意:分析电磁振荡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突出能量守恒的观点):
⑴理想的LC回路中电场能E电和磁场能E磁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⑵回路中电流越大,L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⑶极板上电荷量越大,C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间电压越高、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因此LC回路中的电流图象和电荷图象总是互为余函数。
5.LC振荡过程的阶段分析和特殊状态
如图所示,在O、t2、t4时刻,线圈中振荡电流i为0,磁场能最小,而电容器极板间电压u恰好达到最大值,电场能最多,在t1、t3时刻则正相反,振荡电流、磁场能均达到最大值,而电压为0,电场能最少。在O→t1和t2→t3阶段,电流增强,磁场能增多,而电压降低,电场能减小,这是电容器放电把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的阶段;在t1→t2和t3→t4阶段,电流减弱,磁场能减小,而电压升高,电场能增多,这是电容器充电把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的阶段。
振荡电路的状态

时刻t=0t=
t=
t=T
T
极板上的电量最大零最大零最大
振荡电流ii=0正向最大i=0反向最大I=0
电场能最大零最大零最大
磁场能零最大零最大零

二.电磁场、电磁波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要点:
(1)变化的磁(电)场将产生电(磁)场。
(2)变化的磁(电)场所产生的电(磁)场取决于磁(电)场的变化率。具体地说,均匀变化的磁(电)场将产生恒定的电(磁)场,非均匀变化的磁(电)场将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电)场将产生周期相同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
(3)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互相联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电磁场。
变化的电场,其周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其周围产生电场.
注意: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其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或电场).
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磁场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磁场.
3.电磁波
①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了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就会在空间引起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又会在较远的空间引起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又会在更远的空间引起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样,电磁场就由近及远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形成了电磁波。
②电磁波的特点:
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b.电磁波是横波。E与B的方向彼此垂直,而且都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靠别的物质作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电磁波的波速等于光速,实际上,光就是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λ=C/f。此式为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d.场是能量贮存的场所,电磁波贮存电磁能.
e.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还测定了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得到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注意:⑴要深刻理解和应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可以证明: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⑵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
4.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根据波长(或频率),通常将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每个波段的无线电波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⑴无线电波的发射:
无线电波的发射必须采用开放电路,如图⑴所示,开放电路由振荡器、互感线圈、天线、地线等几部分组成。
说明:有效地发射电磁波的条件是:①频率足够高(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能量P∝f4);②形成开放电路(把电场和磁场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离里去)。
在发射用于通信等无线电波时,必须让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这一过程叫调制。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使高频振荡的频率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频。
⑵无线电波的接收:
无线电波的接收必须采用调谐电路,如图⑵所示,调谐电路由可变电容器、电感线圈、天线、地线等几部分组成。
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电谐振。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另外,要还原为原始的信号,还必须有检波等解调过程。
5.电视和雷达
⑴电视:
在电视的发射端,用摄像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电信号对高频振荡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天线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电视的接收端,通过调谐、检波、解调等过程将电信号送到显像管,再由显像管将电信号还原成图象。
⑵雷达: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是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反射的现象工作的。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人民版]专题三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第1、2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学案]

问题设计:

一、15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国内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经济、政治、阶级、宗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迫害清教徒;启蒙思想兴起发展。

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的王权与议会斗争

领域

国王

议会

政治

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

限制王权

经济

专卖,垄断;征税

自由发展

宗教

迫害清教徒

信仰自由

对外关系

对西妥协联姻

联荷抗西

结合以下知识,思考

1、“君权神授”理论的本质是什么?资产阶级会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本质:封建君主专制;

态度:反对

原因:损害资产阶级利益,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关于议会的发展历史。提问

议会对抗王权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斗争的本质与焦点分别是?

主要表现形式:组织议会军,采取武装斗争,对抗王党军队

斗争本质: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

焦点:王权与议会,民主与专制;突出表现在征税问题上。

英国议会形成于什么时候?

(13世纪,《大宪章》、“模范议会”。从而英国议会有良好的民主传统。)

3、阅读教材《权利请愿书》内容(第55页第2段第5-8行),从中你能看出议会要求维护哪些权利?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权利:保护人权(人身权、自由权、财产权);限制王权(政治、经济、军事)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法律文件

《权利请愿书》

《大抗议书》

制定时间

1628年

1641年11月

背景(导火线)

查理一世任意征税

1637年起义

目的

抗议、约束查理一世滥用王权

抗议与限制王权

内容

保护人权(人身权、自由权、财产权)

限制王权(政治、经济、军事)

列举滥用王权行为204条,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特点

态度比较温和(请愿方式,交易行为)

激进,要求更彻底

结果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引发英国内战

意义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