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除法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13有理数的除法(2)导学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除法(2)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有理数的除法(2)导学案设计
题目1.4有理数的乘除法(5)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1
学校教者年级七年学科数学
设计
来源自我设计教学
时间年9月27日
学
习
目
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重
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
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学习方法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学
习
过
程一、知识链接
1、计算
(1)(-8)÷(-4);
(2)(-9)÷3;
(3)(—0.1)÷×(—100);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自主探究
1.例8计算
(1)(—8)+4÷(-2)(2)(-7)×(-5)—90÷(-15)
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
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写出解答过程
2.自学完成例9(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
【课堂练习】
1、计算(P36练习)
(1)6—(—12)÷(—3);(2)3×(—4)+(—28)÷7;
(3)(—48)÷8—(—25)×(—6);(4);
2.P37练习
【要点归纳】:
达
标
测
评A组:
1、选择题
(1)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A.÷(-3)=3×(-3)B.
C.8-(-2)=8+2D.2-7=(+2)+(-7)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0-2=-2;
C.;D.(-2)÷(-4)=2;
2、计算
(1)18—6÷(—2)×;(2)11+(—22)—3×(—11);
(3)(-81)÷(+3)×(-)÷(-1);
(4)(-45)÷[(-)÷(-)];
(5)(-+)÷(-);(6)-3÷(-).
3、列式计算.
(1)-15的相反数与-5的绝对值的商的相反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4倍是-13,则此数为多少?
B组:
1.若若
2.若若
3.若=0,则一定有()
A.n=0且m≠0;B.m=0或n=0;C.m=0且n≠0;D.m=n=0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互为相反数,但不等于0;B.互为倒数;
C.有一个等于0;D.都等于0
5.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倒数的和为0,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
A.2B.1C.0.5D.0
6.b≠0,则+的取值不可能是()
A.0B.1C.2D.-2
7.++=1,求()2003÷(××)的值。
相关推荐
有理数的除法2
1.5.2有理数的除法(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
2、难点:运用运算律熟练地运算以及确定运算中的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1)(-56)÷(-2)÷(-8)(2)(-3.2)÷0.8÷(-2)
指定两名学生上台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时,注意每一步中的符号。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入:如何计算8÷4×3
学生回答(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2、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在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没有括号,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做一做:计算
(1)(-10)÷(-5)×(-2)(2)()×()÷()
引导学生按照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完成上述运算,再思考上述两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有理数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再求几个因式的积。计算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几个因式的绝对值相乘。如
(-10)÷(-5)×(-2)
=(-10)×()×(-2)(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10××2)(负因数有奇数个,积为负,再把绝对值相乘)
=-4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2)(-6.5)÷0.13;
(3)()÷();(4)÷(-1).
(5)(6)
(7)(8)
(9)(10)
P38练习12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除法运算转化成乘法运算,再求几个因式的积。
五、作业、
P39习题1.589B组第1题
有理数的乘法(2)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法(2)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1.4有理数的乘除法(2)有理数的乘法(2)导学案设计
题目1.4有理数的乘除法(2)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1
学校教者年级七年学科数学
设计
来源自我设计教学
时间年9月24日
学
习
目
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重
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难
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
学
习
过
程【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教师小结: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
2、新知应用
1、例题3,(P31页)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8.1)×O×(-19.6)
【课堂练习】
计算:(课本P32练习)
(1)、—5×8×(—7)×(—0.25);
【要点归纳】: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
达
标
测
评一、选择
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7)×(-6)B.(-6)+(-4)C.0×(-2)(-3)D.(-7)-(-15)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
B.
C.(-5)×(-2)×(-4)=-40
D.(-3)×(-2)×(-4)=-24
二、计算:
教
与
学
反
思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也能很快融会贯通,只是计算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练习过程中我一一指正,并提出要求,针对学生加减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乘法中加入加减运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总结经验,牢记结论,做到在简单的运算中不失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基本计算能力薄弱,导致所学知识掌握不牢,每道题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板书,从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有理数的乘除法5份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除法5份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
2.计算
(1)2+2+2=(2)(-2)+(-2)+(-2)=
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可以表示为
由上可知:
(1)2×3=;(2)(-2)×3=;
(3)(+2)×(-3)=;(4)(-2)×(-3)=;
(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
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异号,并把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2)(—4)×6;
3)(—7)×(—9);4)0.9×8;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例1计算:(1)(-3)×9;(2)(-)×(-2);
归纳: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
【课堂练习】
课本30页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
【要点归纳】:
有理数乘法法则:
1.如果ab>0,a+b>0,确定a、b的正负。
2.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