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3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古诗二首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30

3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解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景:雨纷纷
知作者路上行人欲断魂。人:欲断魂
释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情:怅然若失
懂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二、复习学法
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编辑推荐

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资料提供者:ldy

古诗两首:惠祟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体会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本课的预习对诗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做了提示,要让学生按照这些提示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按以下步骤进行预习检查:

指名诵读两首古诗。

二、学习《惠祟春江晓景》

(1)有谁知道本诗作者?

苏拭,又称苏东坡,他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也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

(2)让学生将诗歌朗读几遍。

(3)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①惠祟: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拭为惠祟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

②萎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

③芦芽:芦苇的芽。

④河脉: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烹调河豚鱼时。用萎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⑤诗中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是讲鸭子在水中游戏,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3)诵读提示:这首诗在诗人的笔下,把江南初春的特有气氛表现得十分真切。应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初春景色。

(4)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从桃花开了,可以知道什么?(春天来了,水变暖了)。

②从萎蒿、芦苇长出来了,可以想到什么?(河脉就要回来了)。

③最后让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作者从桃花盛开、鸭子下水、萎蒿满地、芦苇发芽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来了。并通过想象,赋予鸭子灵性,它知道了水暖而下水;赋以河脉以灵性,它知道萎蒿、芦苇长出来了,春天已经来了。

(5)教师点拨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竹、桃花、江水、鸭、萎篙、芦苇是画中的景物。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画上的景物,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比画境更美的诗境。春江水暖来自桃花盛开的联想,激发读者想象鸭群在春江中浮游嬉戏的欢快情景。河脉欲上来自萎蒿、芦苇的联想。春天来了,河脉也该逆流而上了。

三、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1)注意生字莺、郭的读音;

莺读yīng,不读yīn;

郭读guō,不读gōu。

(2)注意生字酒的字形,右旁是酉,不是西,要与洒相区别。

2.熟读《惠崇春江晚景》。

3.预习《江南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惠崇春江晚景》

1.指名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2.指名说说《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二、学习《江南春》

1.过渡:这是一首写景诗。在学生了解每句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想想:这首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要让学生知道莺啼绿映红和水村山郭酒旗风,以及众多的寺庙和烟雨都是江南春色的典型特征。)

2.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江南春色的特点。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要指点和鼓励学生说得更丰富、更形象。

①山郭:依山的城郭:郭:古代在城外围筑的一道墙垣。

②酒旗风:酒帘在风中飘扬。

③南朝:我国历史上晋朝以后的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在这段时期,各地广修佛教寺庙。

3.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和启发学生,边朗读边展开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诵读提示: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景,并借景怀古,抒发了无限感慨。诗的前两句写了江南美丽的春光!后两句引发对历史的深思,对朝代的兴亡更替感慨万端。

4.教师点拨:《江南春》描绘了千里江南的春色,江南的春天,既有春和景明,又有烟雨迷蒙。晴天,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迎风招展

的酒旗,一一在望;到了阴雨天,上述景物,还有南朝数不清的寺庙,都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4.背诵应是熟读后的自然成诵。

5.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

三、课堂练习

1.熟读《江南春》。

2.背诵《江南春》。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惠崇〈春江晚景〉》问题探讨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问题探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三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惠崇春江晚景》,可这首诗有的地方叫《惠崇〈春江晓景〉》。这一字之差,不知如何解释。结合诗的意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桃花开了,竹子发芽,鸭子下河,小鱼初醒的美丽景色。应该是晚还是晓呢?还是先查一查词典再说。

晚:我们的理解常常是时间靠后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第1298页解释为:1。晚上;2。时间靠后的,如晚春、晚秋、晚年。《古汉语大词典》第1709页也有晚上和日暮的景色的解释。

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89页的解释是天刚亮的时间,如拂晓。其它词典的解释基本上与之相同。知道了他们的解释。我们现在要来推搞一下。如果当晚讲,把诗理解为晚上的春江,有点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是不妥的。因为鸭子下水是在上午,而晚上鸭子是不下水。小鱼出水也发生在早上,因为早上水面含氧丰富。如果理解为晚春的春江,那么我们要问那时还会竹外桃花三两枝吗,还会蒌蒿满地芦芽短吗,应是桃花处处开、芦芽连成片才是。如果理解为晓,接合上面的诗境来理解。无论理解为早上的春江,或者把晓的意思扩大一些当晓春即初春讲我认为都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应是:《惠崇〈春江晓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恳请各位老师指教。

独雨

我曾经给人教小语室编辑去过电邮问过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理解和回答是:这是描绘的春天一天中的暮景。我还是有些疑虑。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1、出示题目:江南春。(解题:长江以南叫江南。)
2、板书作者:杜牧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千里莺啼、山郭、烟雨中")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3、以读诵为主。
五、小结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莺、树、花
眼前酒旗风
江南春烟雨中美
过去多少诗

资料提供者:liamu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

(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精读想诗境。

(四)四读,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品读悟诗情。

(五)五读,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熟读能背诵。

三、总结全诗,扩展训练。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四、作业

1.总结古诗五读法。

2.预习《游子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伟大的母爱。

2.学习生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游子吟》歌曲录音,课文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伟大而平凡的爱,这种爱无时无刻地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你能从日常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吗?(学生畅谈)

2.解题。

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这首诗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

3.简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成功。直到45岁才中进士,一生贫困穷寒。

二、自读诗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多种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三、细读诗文,理解意思。

1.解题。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吟:轻轻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读诗。

②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线:穿针引线。

④指名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亲穿针引线,儿子要出门远行,赶紧把衣服缝好。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临行:快要走的时候。

密密:细细密密。

归:回来。

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诗句作出解释,说明。

意恐:生怕,担心。

迟:晚,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指名读诗,并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临走前,母亲还在细细密密地缝着。生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①指名读诗。

②说出你对诗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这里指游子。

三春晖: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晖:阳光。

③教师补充解释。

言:说。寸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儿女的心意。

报:报答。报得:报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读诗句,说出这句诗的意思。

谁说那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得了阳光母亲的恩情。

3.指名读全诗,两人互说诗句的意思。

4.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手中线密密缝)(年迈的母亲手中那一针一线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5.教师小结:这句不仅写出了慈母为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细针密线地缝制衣服的动作神情,而且写出了母亲的内心世界,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真挚感人。

6.齐读最后一句,这里把阳光、小草分别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意,把阳光比作母爱。比喻意味深远。)

四、听录音,看画面,写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录音,展放课本中的插图。请学生想象一位母亲在儿子即将出门远行前,借着灯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2.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1.背默两首古诗。

2.搜集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记录在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二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月夜

4、古诗二首


4、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游园不值》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煦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因为和煦的东风催得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借助诗句激励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春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
2、展示满园春色。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色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4、读全诗。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5、学习《春日》: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6、朗读品位两首古诗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25、古诗二首(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5、古诗二首(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5、古诗二首(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3个生字及1个多音字“还”,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齐读课题《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四、指导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复习[Y1]“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六、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七、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八、作业:

1、必做:背诵并默写古诗。

2、选作: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小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诗中的1个生字,并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Y2]?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Y3]。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Y1]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Y2]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Y3]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古诗两首: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春江晓景、江南春 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28古诗二首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8古诗二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词典,边读边想象,大体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师述: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古诗库中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的古诗库又将增加两首古诗,它们分别是《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板书课题。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简介作者。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想象画面。
(1)指名读,正音。
舍:多音字。舍(shě)不得、宿舍(sh)。在本诗中读“sh”。
朝:多音字。朝(zhāo)霞、朝(cho)代。在本诗中读“zhāo”。
(2)说说自己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3)查字典或词典,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诗句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渭城的早晨,刚刚下过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旅店旁的杨柳被雨水淋过后更加青翠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朋友,您就要上路了,请再喝一杯送别酒吧,等你出了阳关后就不容易见到老朋友了。
三、想象表演,体会感情。
1.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分别扮演王维和元二,再现依依惜别的情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指导朗读。
4.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四、拓展。
1.交流自己学过的王维的古诗有哪些?(《山居秋暝》《竹里馆》《杂诗》《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试着背一背王维的诗。
五、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唐舍杯董雁。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唐”字和“董”字的写法。“唐”第5笔稍长,写在横中线上。“董”中横画很多,第5笔最长。
六、作业。
1.背诵、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预习《别董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师述:这是王维送别好朋友元二时写的一首诗。一位名叫高适的诗人也写有一首送别好友的诗。他是怎样写的,表达怎样的情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高适(约702—765),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与李白、杜甫结交。他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他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
2.古诗写的是高适送别谁?(董大: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3.指名朗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白哪句的意思就说哪句。
2.讨论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诗意。诗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甚至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这是对朋友的劝慰。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3.启发学生想象高适和董大分别时的情景。
4.朗读全诗。
5.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指导识字。重点指导“董”“雁”字的写法。
五、总结延伸。
1.说说这两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中表示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配乐朗读,深化理解。
1.自由练读,摸索朗读方法和技巧。
2.老师指导朗读。前两句景物描写朗读时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3.配乐朗诵。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收集唐朝的古诗,举行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20 古诗二首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 古诗二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古诗二首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诗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残酷
醉几人回?悲苦
第二课时
《示儿》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2个,练习写好2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深厚的爱国之情。
3.默写这首诗,积累其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你们听说过遗书吗?遗书一般交代哪些内容?
2.生交流。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读题。
4.师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评议并随机正音。
(2)强调“祭”的读音。
(3)齐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4.质疑,集体解疑,师相机指导。
三、感悟诗情。
1.默读全诗。
2.谈自己的感受(或:你有什么想对诗人陆游说的?)。
3.表演课本剧,帮助理解。
师:诗人陆游马上要离开人世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首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1)组内表演课本剧。
(2)师生合作表演。
4.诵读诗歌。
四、拓展积累。
1.教师推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爱国诗歌。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背诵其他的与爱国有关的古诗。

古诗二首(一)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二首(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古诗二首(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字典。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登鹳雀楼》。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懂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诗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还有印象吗?

(有印象的试着背一背。)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古诗,主要是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意思。

二、自学《登鹳雀楼》:

1、提出自学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欲穷(困)

(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

A、看注释知道“鹳雀楼”在哪,“依”“尽”“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穷”有四个意思,取“尽”的意思。(根据课文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

C、“白日”是什么意思?(指傍晚的太阳,即落日。)

(3)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三、深入理解:

1、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想像情景,试着朗读。过渡: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还想干什么?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四、教师小结:诗人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物,他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两句表面上说的是观景时要登高才能望远的常识,实际上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四、指导背诵:想像情景,试着背诵。

五、默写诗句:

1、熟悉两个生字,试着写写。

2、试着默写《登鹳雀楼》(课后习题4),然后对照原诗自我检查。

六、作业:背诵《登鹳雀楼》,并会默写。

板书:7、古诗二首(一)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结合书下注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大概意思,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太清楚了。老师在讲古诗时应该结合当时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只单纯的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困难,但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江畔独步寻花》

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粗解字义。

2、朗读、背诵课文,

3、继续学习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和方法。

4、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像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景唐诗,这首诗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二、自学古诗:

1、提出自学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和认读字,读准字音,记住生字字形。

(2)读古诗,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生按照要求自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畔寻压蝶舞莺恰

(2)指名学生读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问题?(困)

(看注释知道“黄四娘”是谁,“蹊”“江畔”“压枝低”“流连”“娇莺”“恰恰啼”是什么意思。

结合上下文知道了“自在”的意思是:自由自在。)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鲜花,无数的花朵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流连忘返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活泼自在的黄莺在树上鸣叫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深入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说《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描绘,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

2、指导朗读:你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四、指导背诵:想像情景,试背《江畔独步寻花》。

五、学习生字:

1、指名再读生字,说一说你是怎么把生字记住的?

①按部件记,也可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②左右结构:畔蝶恰;上下结构:寻;上中下结构:莺;内外结构:压

③重点指导:舞,中间四个竖。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避免过长、过宽。

范写。

2、写生字,先整体观察后再写。

六、课堂小结:今天大家自己能够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学诗句。如果有兴趣,看注释、查字典再自学一首写景古诗,再试着背一背。

七、作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八、反思:学生有个别字的读音不太准确,如:“畔”和“甫”,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完成的不好,个别学生不会预习,应在预习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9、古诗二首


9、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P35-P37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渗透环境教育)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渗透环境教育)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渗透环境教育)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3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古诗二首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