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扩展阅读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17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最大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②嵌套包围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第二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
三个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数目增加
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断两个城市城市化水平,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当今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趋势一个突出表现为:形成了城市群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晚
城市化水平高低
城市人口少多
现代发展速度慢快
与经济关系相适应(与工业化相伴成长)不适应(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现代新动向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为主,大城市过度膨胀
原因郊区环境质量好、乡镇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环境质量不好市中心“产业空心化”,经济萧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
工矿企业燃煤、居民燃煤
水污染污染源: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堆放
固体垃圾污染:污染大气、水和土壤
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物种减少
地面沉降:原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挖煤
其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失业人多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空间布局
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
围墙,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西方:很少有围墙
园林,中国: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内向、封闭;西方:整齐划一、对称、和盘托出、外向、开放
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1)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2)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3)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
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
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P30
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
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
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不断上升(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2城市化的意义P36
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尤为密切,工业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未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5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第3/5页
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展不合理(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印尼的“滞后城市化”)
6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7中国城市化特点P40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区域划分,有无明显界限)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

(1)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2)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3)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4)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1)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3)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8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