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生物技术实践核心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生物技术实践核心复习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生物技术实践核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生物技术实践核心知识自查(人教版选修一)

考点一、微生物的利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②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③分类和应用

(2)无菌技术

主要是为了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重点是消毒和灭菌。二者的区别如下:

使用方法结 果常用的方法举例

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灭菌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3)微生物的纯化培养

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注意事项①接种环的灼烧a.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残留微生物,避免污染菌种和培养基b.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c.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①稀释操作时:每支试管及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均需灭菌;操作时,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cm~2cm处

②涂布平板时:a.涂布器用70%酒精消毒,取出时,让多余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引燃b.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放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其中的酒精c.酒精灯与培养皿距离要合适,移液管管头不要接触任何物体

目的在培养基上形成由单个菌种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培养平板冷凝后倒置培养,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法。

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2.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二、酶的应用

(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酶的作用:分解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果胶,使其变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易于榨取果汁。

2.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常用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2.实验过程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同时还要考虑到酶的专一性和洗涤成本等问题。

(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比较

类型固定酶的种类适用方法优点及不足实例

固定化酶一种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可反复利用,但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固定化细胞一系列包埋法成本低、操作容易,但反应效果下降固定化酵母细胞

三、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提取方法实验原理方法步骤适用范围

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①水蒸气蒸馏

②分离油层

③除水过滤适用于提取玫瑰精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压榨法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①石灰水浸泡、漂洗

②压榨、过滤、静置

③再次过滤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中芳香油的提取

有机溶剂萃取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①粉碎、干燥②萃取、过滤③浓缩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①内因:植物的种类,同一种植物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部位等。

②外因:MS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pH、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

③植物激素: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影响细胞分裂、分化,该比值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该比值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该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2.植物茎的组织培养与花药植株的产生的比较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无土栽培

含义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体器官或组织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植物体在无菌条件下,在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对微生物的培养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各种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并利用这种营养液栽培植物

培养基成分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有机添加剂和植物激素等水、无机盐、

碳源、氮源等水、必需矿质元素

特殊操

作要求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在培养过程中要更换培养基,调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严格控制无菌操作,整个培养过程无需更换培养基适宜的环境条件,基质垫底并固定幼苗,不需要保证无菌条件

三种技术中均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但营养物质的划分标准不同。

(三)DNA和蛋白质技术

1.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细胞内DNA复制与体外DNA扩增(PCR技术)比较

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依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离

(2)常用方法

①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②电泳: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由此将各种分子分离。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3.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基本原理

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③DNA不被蛋白酶水解。

④DNA可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2)主要步骤:选取材料→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的杂质→DNA的析出与鉴定。

(3)注意事项

①选择动物细胞时,细胞比较容易破碎;选择植物细胞时则要先溶解细胞膜(如加洗涤剂、研磨等)。

②以鸟类等动物血中的红细胞为材料时,需向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抗凝。

③二苯胺需现用现配。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分子与细胞核心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分子与细胞核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分子与细胞核心知识自查(人教版必修一)
考点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蛋白质
(1)基本单位:氨基酸,其结构简式为:
(2)形成过程: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3)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蛋白质分子含有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也千差万别。
(4)功能
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②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③具有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功能等。
(5)检测: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
2.核酸
(1)基本单位
核苷酸(结构如图),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两类。
(2)分子结构
①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②RNA一般是单链。
(3)多样性的原因: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4)功能
①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③RNA具有遗传、催化、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5)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原理: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②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和RNA。
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检测
(1)种类: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2)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参与构成细胞结构或其他化合物。
(3)检测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种类和作用
(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考点二细胞的结构
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名称结构功能
线粒体外膜、内膜、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外膜、内膜、基质、基粒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由单层膜构成的扁平囊状结构①动物细胞: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②植物细胞: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液泡膜和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调节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溶酶体由单层膜构成,内含多种水解酶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
中心体无膜结构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由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组成。
2.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外部条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内部条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点三细胞的代谢
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概述
来源活细胞产生的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主要是在核糖体,也可在细胞核内合成
生理作用具有催化作用
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特性
(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温度和pH
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随着温度(pH)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ATP的功能: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光合作用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其分离。
(2)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及吸收的光
2.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四、细胞呼吸
1.有(需)氧呼吸和无(厌)氧呼吸的比较
五、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需)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2.产物的检测
(1)检测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考点四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细胞核占细胞的比重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增殖的周期性
(1)细胞增殖: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二、细胞的无丝分裂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DNA仍需复制。
三、细胞的有丝分裂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主要变化时间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中心粒的复制间期无有
纺锤体的形成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子细胞的形成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3.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压)片―→观察
四、细胞的减数分裂
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主要特点
(1)特有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重组的表现类型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3)遗传物质减半发生时期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与体细胞相比DNA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五、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形成过程
2.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
精子形成卵细胞形成
场所精巢(睾丸)卵巢
细胞质分裂两次都均等分裂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均为不均等分裂,极体为均等分裂
生殖细胞数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
是否变形变不变
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六、动物受精过程
1.受精作用的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点五.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机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实例
(1)植物:植物组织培养,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动物:克隆,证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同步,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结构方面
①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变大;
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③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代谢方面
①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②物质运输速率降低,色素积累。
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也称细胞编程性(程序性)死亡。
4.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四、癌细胞的概述及癌症的防治
1.癌细胞的概念: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于扩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大致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三类。
4.癌症的防治: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现代生物科技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核心知识自查(选修3)
一、基因工程
(一)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利用PCR技术扩增。
(3)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技术感受态细胞法(用Ca2+处理)
受体细胞受精卵、体细胞受精卵原核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目的基因插入检测:DNA分子杂交;
(2)目的基因转录检测:(核酸)分子杂交;
(3)目的基因翻译检测:抗原—抗体杂交;
(4)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根据目的基因表达出的性状判断。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表现方面具体内容
植物基因工程①抗虫转基因植物②抗病转基因植物
③抗逆转基因植物④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
动物基因工程①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②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如乳腺生物反应器)
③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④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基因工程药物控制药品合成的相应基因
基因治疗①体外基因治疗②体内基因治疗
(四)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比较
项目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

别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
结果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生产自然界中已有的蛋白质
联系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因为对现有蛋白质的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
二、克隆技术(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细胞全能性细胞增殖
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固体液体(合成培养基)
培养基
的成分水、植物激素、无机盐、维生素、蔗糖、氨基酸、琼脂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动物血清等
结果新的植株或组织细胞系或细胞株
应用①微型繁殖
②作物脱毒
③生产人工种子
④单倍体育种
⑤突变体的利用
⑥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①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
②皮肤移植材料的培育
③检测有毒物质
④生理、病理、药理学研究
条件均需无毒环境无菌操作,适宜的营养、温度、pH、O2等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比较
(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四)单克隆抗体
1.制备过程
2.特点: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生产。
3.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
(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如生物导弹。
三、胚胎工程
(一)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1.哺乳动物排卵后,同种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是胚胎能够移入受体的生理基础。
2.早期胚胎形成后,未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是胚胎收集的生理基础。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是胚胎在受体内能够存活的生理基础。
4.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且不影响供体胚胎遗传特性,这是供体胚胎正常发育的生理基础。
(二)胚胎工程的应用
1.胚胎移植的过程: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移植→检查。
2.胚胎分割: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3.胚胎干细胞(ES或EK细胞):
(1)来源: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特点: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应用
①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
②培育移植用的人造组织器官;
③作为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克隆人技术设计试管婴儿基因检测
①违反人类伦理道德
②冲击现有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③人为制造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①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②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①对个人隐私权提出挑战
②制造基因歧视
(二)正确看待生物技术
1.正视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支持治疗性克隆,反对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三)生物武器
1.分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2.特点:致病性强、传染力强、危害时间长、隐蔽性强。
3.公众态度:禁止生物武器的研发、生产、储存、扩散、使用。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遗传与变异核心知识自查(人教版必修二)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遗传与变异核心知识自查(人教版必修二)
考点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实验设计思路: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等的作用。
2.格里菲思转化的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3.艾(埃)弗里转化的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RNA是遗传物质。
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故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
2.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三、基因的本质及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的本质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规律事实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遗传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联系①两定律均发生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定律同时进行,同时发挥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③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二、伴性遗传
类型
项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
传递规律①女性患者的父、子一定为患者
②正常男性的母、女一定正常①男性患者的母、女一定为患者
②正常女性的父、子一定正常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遗传特点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连续遗传患者全为男性,连续遗传
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外耳道
多毛症
考点三.变异、育种与进化
一、基因重组
1.类型
(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交换。
(3)DNA重组技术。
2.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因突变
1.含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特征: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有害性。
三、染色体变异(畸变)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类型:缺失、增加、倒位、易位。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四、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品种。
3.单倍体育种: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4.多倍体育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五、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迁)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备考方向要明了]
高频考点考题例证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应用2011山东卷T2、江苏卷T12,
2010海南卷T13等。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2011海南卷T25、上海卷T27,2010广东卷T7等。
3.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011安徽卷T5、江苏卷T7,2010天津卷T2等。
1.肺炎双球菌转化和噬菌体侵染细菌两实验的比较 [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过程及结果①体内转化实验

相同点①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从S型菌直接提取分离,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间接将DNA和蛋白质分开②结论相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难点]
生物所含核酸所含核苷酸含氮碱基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原核、真核生物)2种(DNA和RNA)8种
四种脱氧核苷氨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5种:A、T、C、G、U均为DNA
病毒DNA病毒为DNA核苷酸1种,4种脱氧4种:A、T、C、GDNA
RNA病毒1种,为RNA4种核糖核苷酸4种:A、U、C、GRNA
3.有关疑难问题分析[易混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总结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后得出
的,而不是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的。
(2)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1.(2011徐州模拟)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B.搅拌时间小于1分钟时,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C.在实验过程中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D.若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5S放射性会增高
解析:由图可知,被侵染细菌全部存活,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如果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答案:D
2.(2010江苏高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解析:不同的生物遗传物质不同,而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也不同,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直接体现者,故推测遗传物质可能是蛋白质;与蛋白质相比DNA更耐高温,故DNA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答案:C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重点]
(1)中心法则解读:
①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绝大多数生物)的中心法则。
②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的中心法则(如RNA病毒等)。
a.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b.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
(2)基因与性状间的关系:
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存在如下情况。
①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或多种性状;②多个基因共同控制一种性状;
③基因之间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改变生物性状。
如蚕茧的黄色(A)对白色(a)是显性,与蚕茧颜色有关的基因还有B、b,且只有基因型为Abb时,才表现黄色。
2.与碱基互补配对或DNA复制相关的计算[难点]
(1)据T或U可判断核酸种类,DNA中含T,RNA中含U,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之和=嘧啶之和,即A+G=T+C。
(2)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某碱基的百分含量,求其他碱基的百分含量,可用A=T,G=C,A+G=T+C=50%求解。
(6)若一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可得2n个DNA分子,若某个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含15N的DNA分子占其总数的2/2n,含15N的DNA单链与14N的单链之比为1/(2n-1)。
(7)双链DNA分子中,如含某种碱基x个,复制n次,则需加入的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2n-1)x。
3.有关疑难问题分析[易混点]
(1)复制和转录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NA存在的部位都可发生,如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都可发生。
(2)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tRNA和rRNA也是转录的产物,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但并不能缩短每条多肽链的合成时间。
(4)并非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3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3.(2011江苏高考)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RNA聚合酶首先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启动转录过程;以mRNA为模板翻译合成蛋白质时移动的是核糖体;一个氨基酸可对应几种不同的密码子,这样能保证由于差错导致的密码子的改变而不会改变氨基酸,从而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C
4.(2011海南高考)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