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生物模型的构建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生物模型的构建。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生物模型的构建”,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2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解题技巧之生物模型的构建

一、考纲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构建知识网络,能利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准确表达生物学信息,领悟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考题规律

构建模型的题目因其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形式灵活,而广泛地出现在各个知识点的考查过程中,内容广,变化多。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

三、考向预测

在理综试卷中,生物学科考查题目较少,利用模型的构建命制的题目,具有广泛考查学生生物学知识和能力的优势。因此,这种题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出现。考查形式方面,判断模型归类的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一般是给出模型,并提供解题信息或解题背景来考查学生。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定性或定量描述。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分三类: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1.概念模型:以文字、符号等抽象概念代替原型进行研究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展示概念间的层级结构。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血糖的来源与去向模型等。特点是直观化、模式化,信息表达简明、清楚。

概念模型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出“题眼”,准确、规范地进行知识迁移,判断选项具体指向,分析作答。

2.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为物理模型。如真核生物的三维结构模型、DNA双螺旋模型,叶绿体结构模型等,又如橡皮泥模拟染色体等。

3.数学模型:用符号、公式、图象等数学语言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的方法称为生物数学模型法。如酶的活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豌豆实验中9:3:3:1的比例关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种群增长的曲线等。

(1)坐标曲线型:关注曲线趋势、特殊点(折点、交点)、横纵坐标的含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2)表格分析型:关注数据之间的关联、数据变化的规律。

(3)柱(条)形坐标图(或坐标直方图):重点关注纵轴表示的含义。

聚焦热点1: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

例1下列①~③分别是根据甲乙丙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细菌,d代表原核生物

②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灭绝的生物是b

③若丙中a和b代表应激性和反射这两个概念,则a表示反射,b表示应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思路分析:甲图中,a乳酸菌属于c细菌,b蓝藻不属于细菌,二者同属于d原核生物。乙图中,c的生存空间最大,最不容易灭绝。a、b的空间范围接近,但a的生活范围完全与c重合,竞争更激烈,因此a更容易灭绝。应激性是生物对内外刺激发生的反应,包含神经系统参与的反射活动。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生存能力判断、应激性与反射等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

例2下图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C.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D.如果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种物质

思路分析: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遵循中心法则,a:DNA,b:信使RNA,c:蛋白质,d:转录(细胞核),e:翻译(核糖体)。抗原经吞噬细胞呈递给T细胞,T细胞将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这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式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C

点评:概念模型方法中,利用文字、箭头指向提供的信息,准确找到相关的知识进行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例3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表示神经元细胞

B.图甲的分泌物一定是在细胞核糖体上合成后,最后由高尔基体分泌的

C.图乙所示的兴奋传导形式是电信号,②表示兴奋部分

D.图甲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在图乙部分继续传导

思路分析:由乙图判断该细胞可能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其化学本质不一定就是蛋白质,而核糖体上合成的是蛋白质(多肽)。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神经细胞结构和兴奋传导的物理模型。

例4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思路分析:根据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判定该生物膜为类囊体的薄膜,只能完成光反应过程,实现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的能量转换,产生的ATP和NADPH(还原剂氢)只用于暗反应,而植物其他各项生理活动则需要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直接供能。

答案:C

点评:本题借用膜结构的物理模型,考查与光合色素相关的生理活动。

例5下图是有关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该图为人体血糖含量降低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促使_______分泌激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靶器官),使血糖含量升高。

(2)若该图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的调节过程,则下丘脑接受刺激后,通过有关神经促进______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靶细胞内的________(用反应式表示)过程增强,以增加产热量。

思路分析:(1)调节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2)在寒冷的条件下,机体的神经系统感知刺激并促使体液调节的发生,参与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代谢,产热增加。

答案:(1)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肝脏(2)甲状腺C6H12O6+6O2+6H2O12H2O+6CO2+能量

点评:以图画形式考查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神经-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

聚焦热点2:数学模型

例1下列与图示模型生物学现象或过程不相符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类数量,则曲线b可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曲线a表示种子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B.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则曲线a、b可表示在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一段时间内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和C3的变化趋势

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浓度,则曲线b可表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一段时间内细胞液浓度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曲线a则表示液泡体积的变化

D.若横坐标表示生物种类,纵坐标表示稳定性,则曲线a可表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曲线b可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思路分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形成的各种中间产物增加,有机物的种类增加,但消耗有机物造成总量减少;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C3的还原停止,而CO2继续和C5结合形成C3,所以C3的含量会上升,C5的含量下降;细胞渗透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液泡的体积减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答案:D

点评:本题是常见的坐标曲线模式图。通过改变横纵坐标的含义,进而表示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解题的要点是把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坐标含义相结合。

例2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营养级从上一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kJ/(m2y)]呼吸消耗的能量数[kJ/(m2y)]

Ⅰ501.2

Ⅱ141.079.1

Ⅲ15.913.2

Ⅳ0.90.5

分解者221.7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m2y)

C.各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思路分析:第Ⅱ营养级与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28%;221.7中的能量共来自四个营养级,为501.2+141.0+221.7=863.9,显然不是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群落演替。

例3下图是据一个物种中的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的测量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下列有四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思路分析: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二者的基因库将逐渐融合,性状趋于一致。

答案:B

点评:考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交流的作用。

1.熟记课本中的所有图例,包括图例中所有的结构名称及图形特征,它们是解决模型问题的基础。

2.解决概念模型、物理模型问题的图解及图示题的方法:

(1)抓图:理解图中的具体过程,识别各部分名称。作出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变换。

(2)迁移:寻找模式图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进行图文转换。

(3)推理判断:规范答题,准确、严密、完整。

3.数据类模型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1)能找到表格数据与曲线之间的转换点。

(2)对于表格数据,能进行纵横坐标比较,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关注其中的极值,尝试分析极值出现的原因。

(3)柱状图中,横坐标在横向上一般没有顺次关系,可能只是某几个相似量的堆积。纵坐标的数值至关重要,一般需进行多向比较,提炼信息。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某些生物学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所示a、b、c所代表的物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有()

A.主动运输自由扩散胞吐

B.原核生物细菌酵母菌

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D.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

2.图中E、F代表两种生物,如果H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则可表示寄生关系的是()

*3.下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4.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中的2和6表示两条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中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0、4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

**5.下图表示不同条件下,人体内某些物质含量变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6.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直方图,其中错误的是()

7.分析下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至c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宜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

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

D.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8.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生物总能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下面是据图得出的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营养结构复杂化发展的时期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0~40年比20~30年期间强

C.从a点开始,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

D.该生态系统在40~60年期间的生物种类比60~80年期间要多

*10.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氧气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图示实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11.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相符的是()(“-”表示抑制,“+”表示促进)

①X②

A.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大,则①可能代表质壁分离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增加,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若X表示消耗ATP,则②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

D.若X表示新物种形成,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13.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ATP,②过程需要消耗ATP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1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15.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某同学观察此图后,作出了四项判断,你认为他的结论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该细胞取自低等植物

②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8后,剩余结构可称为原生质体

③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3种

④此细胞一般不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6.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等各种膜结构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17.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A.DNA的结构不同B.信使RNA不同

C.遗传物质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

18.下列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9.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B.若M表示化合物含量,a、b、c、d表示细胞中的4种有机物,则脂质是d

C.若M表示a、b、c、d四种元素质量的相对含量,则代表氧元素的为b

D.若M表示a、b、c、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群密度,其中d是科学家在某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个新物种,则其价值主要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

*20.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二、非选择题

1.图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神经和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参与内环境水分平衡调节的途径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此时的靶细胞是________。

(2)若某人的食物中缺碘,垂体分泌________增加,从而使________增生。

(3)下丘脑参与血糖调节的途径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材料和用具:年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胰高血糖素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血糖测量仪等。

②方法与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

B.用注射器给甲组鼠注射________,给乙组鼠注射。

C.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小鼠的血糖含量。

③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红花(C)对白花(c)为显性。这三对性状能够自由组合。下图是一次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这次杂交实验中双亲的基因型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指出这次杂交实验结果中,所有豌豆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多少种?___、___;

(3)现有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两种豌豆,请你用最简捷的方法,获取这次杂交实验中的两个亲本:

获取亲本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亲本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

(2)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图),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若将b电极置于d处膜外(ab—bd),a电极位置不变,则刺激c处后,电流计是否偏转?。

4.有一位生态学家,对5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表中种1、种2……代表不同的物种;A、B……代表不同的生物群落;表中的数据表示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单位:个体数100/m2)

生物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种9种10

A090040003020000

B0220240200210100102000

C7002005050000000

D560400400000000

E5512343050800100

请对上述数据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5个生物群落中,当同时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你认为受影响最小的是___。

(2)在生物群落E中,若物种1是由物种2进化来的,在进化过程中_________成为必要的条件。

(3)根据你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建立一个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C2.B

3.C

解析:作为内环境的模式图,c为血浆、a为组织液、b为淋巴、d为细胞内液。过敏反应使a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引起水肿;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所以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然后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排出。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a生产者和b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d无机环境的纽带,生产者(a)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c)不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不属于任何一级营养级。

4.B

5.D

解析:甲状腺激素有增加产热的功能,因此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多,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抵御寒冷,A错;正常人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且空腹状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比正常人高,B错;进食后,人体内胰岛素含量增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减少,二者相互拮抗,C错。

6.A

解析: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

7.B8.B

9.D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总能量不断增加,说明生态系统在往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10.C

解析:“光斑”照射前,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说明“光斑”照射前,植物进行弱的光合作用,“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比暗反应增加快。“光斑”移开,光反应速率迅速变小,进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因此,暗反应与光照有关。

11.D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大;反之,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小。若①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则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数量增加。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12.C13.C

14.A

解析:由题意可知,存在Y→X→Z食物链。若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标记为1、2、3、4、5。据图可知,Z2数量增多,X2数量减少,Y1、Y2数量减少,Y5数量增多,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应该存在这样的关系。X营养级的其他两种生物数量没有大的变动,所以竞争关系不明显,D错;Z即可以捕食X,也可以捕食Y,B错;Y5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捕食者X2的减少导致的,可以看作是捕食者对于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Y1、Y2的减少也可能是在与Y5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的,C错。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A对。

15.D

解析:①低等植物含中心体;②去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③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1,3,9;④具有中央的植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16.A17.B18.B19.D

20.D

解析:根据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得出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的种群数量随之增加,丁的种群数量随之减少,导致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

1.(1)①→⑦(或①→②→⑦)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2)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3)⑥→④

(4)②血糖含量适量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甲组鼠血糖含量升高,乙组鼠血糖含量不变

④胰高血糖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1)YyDdCcYyddCc(2)18种8种(3)选择显性纯合和隐性纯合两种豌豆进行杂交,所产生的F1即是所需的亲本选择上面的F1和隐性纯合豌豆进行测交,那么测交子代中,具有黄色子叶、矮茎和开红花的植株就是所需的亲本②

3.(1)外正内负(2)相反偏转

4.(1)B(2)生殖隔离(或隔离,写地理隔离不给分)(3)不要用单一的树种营造人工林,而应该选择适宜在该地区生长的多个树种混合栽培,营造人工混交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讲义复习:人体稳态和免疫


人体稳态和免疫

高频考点考题例证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2011江苏卷T1、安徽卷T30,2010安徽卷T5等。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011北京卷T29、新课标全国卷T30等。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重点]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2.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易混点]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难点]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1.(2011上海高考改编)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解析: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

答案:C

1.血糖平衡调节

注:浙科版把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别称做胰岛α细胞、胰岛β细胞。

2.体温调节过程

3.水盐调节过程

1.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重点]

(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2.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的问题[难点]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3.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易混点]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2.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解析:感冒发烧与病前正常生理状况比较:呼吸、心跳加快,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维持相对稳定;汗液分泌增多,加之轻度腹泻,导致渗透压升高,血浆中Na+浓度升高,尿量减少;感冒发烧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糖原、脂肪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

答案:C

3.(2011福建高考)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那么胰岛素的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使血糖水平过高。

答案:A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重点]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区别作用物质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作用过程

关系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难点]

结构基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与初次免疫的比较

4.(2011上海高考改编)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

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浆(效应B)细胞

解析: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

答案:D

5.(2011新课标全国卷)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

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1)蛋白A为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然后在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最后,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成熟。同一人体的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故遗传物质相同,都含有蛋白A基因。(2)在免疫反应中,大肠杆菌AKP是抗原,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同时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有抗体参与的免疫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 B 浆 记忆 特异性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知识考点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命题热点(1)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条件(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转化关系
命题角度高考对此类问题的考查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以物质转化示意图形式考查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及相互关系;二是以曲线图形式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例1] 如图所示为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解析] 根据示意图可推知:M是丙酮酸,N是葡萄糖。①过程指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H,其中一个来自—NH2,另一个来自—COOH,A选项错误。③过程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无氧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B、D选项错误。④过程指在无氧的情况下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答案] C
[例2]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C3化合物、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意在考查应用分析能力。(1)CO2浓度降低时,C3化合物的产生减少而消耗不变,故C3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与物质A的变化趋势一致;而C5化合物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故C5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与物质B的变化趋势一致。(2)在正常情况下,1molCO2与1molC5化合物结合形成2molC3,即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CO2浓度迅速下降后,C5化合物的产生不变却消耗减少,故C5化合物的浓度升高。(3)在达到相对稳定时,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含量的2倍。(4)CO2浓度较低时,暗反应强度低,需要的[H]和ATP的量少,故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就能达到此CO2浓度时的最大光合速率。
[答案] (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名师提醒1.环境条件骤变时各物质量的变化
同理:CO2不变,光照由弱变强时C5含量上升,C3含量减少。
2.据细胞呼吸的产物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1)有水产生存在(不一定只存在)有氧呼吸。
(2)产生CO2量>耗O2量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产生CO2量=耗O2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4)产生CO2量=酒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5)产生CO2量>酒精量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
命题热点(1)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2)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命题角度此类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多以图表、曲线形式考查,正确识读曲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3] 如图表示在不同温度下对漂浮刚毛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的结果。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光合放氧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CO2的浓度必须相同
B.测定呼吸耗氧速率时,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且供氧充足
C.若连续光照,则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则漂浮刚毛藻有可能死亡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应为温度,故测定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时,其他变量如CO2浓度、O2浓度应相同且适宜。实验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应为净光合作用速率,从图中可知,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若连续光照而温度保持在40℃,漂浮刚毛藻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其体内可以积累有机物,会生长繁殖,故不可能死亡。
[答案] D
[例4] (2011广东高考)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a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
(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2)从图b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等问题,意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1)0~4时,无光照,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和[H];此时段叶绿体内不能合成ATP和[H],暗反应无法进行;10~16时,在长期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关闭气孔,导致CO2吸收受阻。(2)从图b中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比长期干旱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大,所以为了利于蝴蝶兰的生长应避免长期干旱,又因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所以栽培还需适当遮光。(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可利用植株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育,在快速繁育过程中,一般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 (1)有 呼吸作用合成 无 叶绿体在无光时不能合成ATP和[H] 气孔关闭 (2)长期干旱(长期缺水) 遮阴 (3)全能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名师提醒解答此类问题,应首先区分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明确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
(2)绿色植物组织在光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①表观(净)光合速率通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真正(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制造量来表示。
③呼吸速率通常用黑暗中CO2释放量、O2吸收量或有机物消耗量来表示。
高考对本实验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过程、结果及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近年来,涉及本实验的非选择题有所增多,如2011年广东卷T29以色素提取为素材,考查了pH对叶绿素的影响的实验分析;2010年江苏卷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叶绿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mL)调pH至处理时间(min)溶液颜色
①3.0Y10绿色
②3.07.010绿色
③3.06.010黄绿色
④3.05.010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解析] 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1)色素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但是有机溶剂大多有毒,所以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2)分析题中表格不难得出Y等于8.0,原因是pH是该实验的自变量,④到①pH逐渐增大且相邻两组的pH相差1,所以①组的pH应该为8.0。(3)从表中信息可知,酸性条件下天然叶绿素色素容易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4)该叶绿素粗产品来自植物,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可用纸层析法。
[答案] (1)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食用酒精) 叶绿素溶于有机溶剂和应考虑溶剂对人体的影响
(2)8.0 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应有规律和应考虑碱性pH对叶绿体稳定性的影响
(3)酸性 由于叶绿素被破坏造成食品失绿而影响品质
(4)纸层析法,其主要步骤:①制备滤纸条,②画色素液细线,③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④观察色素带。
1.实验结果的拓展分析
(1)在滤纸条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四条色素带的分布与扩散速度有关,扩散速度与溶解度呈正相关,从色素带的位置可推知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3)色素带的粗细与色素的含量有关,从色素带的宽度可推知色素含量的多少。
2.实验的异常现象分析
(1)提取液颜色浅的原因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充分提取出来。
②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浓度小。
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2)色素带呈弧形的原因是滤纸条未剪去两角。
(3)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原因是使用的叶片中叶绿素被破坏或不含叶绿素。
(4)滤纸条上看不见色素带的原因:
①忘记画滤液细线。
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溶解到层析液中。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细胞的代谢


2012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酶和ATP

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三.教学难点: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

知识点1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1、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多糖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3)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

运输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否需要需要

是否消耗ATP否否消耗

(4)细胞膜的功能:

①保护细胞内部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与细胞识别、通讯、免疫有关

特别提醒:

(1)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但是细胞膜属于单层膜。

(2)细胞膜的许多蛋白质具有载体的作用,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在一定范围内都是可以运动的,不仅仅是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

(4)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但是能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器分类总结

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动植物都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主要存在于植物中的细胞器液泡

主要存在于动物中的细胞器中心体、溶酶体

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结构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具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具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成分含DNA(基因)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半自主性)

含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的液泡中无色素)

功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

有关的细胞器(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拟核)

(2)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为例)

3、细胞核与生物代谢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的代谢活动,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和能量,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特别提醒:

①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多种酶的结合位点,如呼吸酶、蓝藻的光合酶等,使酶促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②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例1、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D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功能;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进出细胞膜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而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

例2、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D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和细胞膜中都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例3、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A、胰岛细胞B、造血干细胞

C、效应B细胞(浆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D 

本题利用题目中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的信息,间接考查了选项中各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且据已有的知识可知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A、C中的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体,代谢旺盛。B中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代谢旺盛。只有D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而D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最少。

例4、下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e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B

据图可知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选项A、C、D都为真核细胞,所以答案为B。

例5、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图中结构[ ]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_____,图乙细胞___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1)乙 甲 [1]大液泡 (2)纤维素和果胶 (3)线粒体 (4)A (5)①③⑤ ②④⑤

由甲图中有叶绿体和大的液泡可知,甲为叶肉细胞,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细胞成熟后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成熟的标志是有了大的液泡。6为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4为线粒体,5为叶绿体,叶绿体有片层结构,线粒体有嵴;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都要消耗氧气;两者都能产生ATP。叶肉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转录产生的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变化,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备增殖能力,细胞核DNA既转录又复制。

知识点2酶和ATP

(一)酶

1、酶和代谢的关系: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所有的酶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使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不发生变化。总之通过细胞代谢,完成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不断更新。

2、酶和无机催化剂的比较:

(1)反应前后性质和数量都没有改变

(2)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2)专一性(3)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规律

(二)ATP

1、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

2、生物体内能源物质的相互关系及代谢过程

(1)几种能源物质:

根本能源——太阳光能

储备能源——脂肪、淀粉、糖原

主要能源——糖类

最常利用的能源——葡萄糖

直接能源——ATP

(2)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

(3)能量代谢的过程

知识点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外界条件变化与C3、C5、ATP、ADP含量变化的关系

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ATP、ADP四种物质的含量与光、暗反应条件中的CO2之间的关系:

(1)此图中若停止光照

即:光停,ATP↓,ADP↑,C3↑,C5↓。

(2)此图中若突然停止CO2的供应

(二)不同状态下植物代谢特点及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1、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1)气体代谢特点;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如图)

(2)细胞呼吸强度可以用下面三种方式表示:

①用CO2的释放量(或实验容器中的CO2增加量)表示

②用O2的吸收量(或实验容器中的O2减少量)表示

③用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减少量表示

2、弱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①此状态下,植物的气体代谢特点与黑暗情况下相同,但吸收O2,放出CO2较少(如图)

②细胞的表观呼吸强度(相对呼吸强度)可用如下三种方式表示

A、用CO2的释放量表示

B、用O2的吸收量表示

C、用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减少量表示

(2)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时

①气体代谢特点:此状态下,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如图)

②此时表观呼吸强度或光合速率等于0

3、较强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1)气体代谢的特点(如图)

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除来自植物自身的细胞呼吸之外,不足部分来自外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用于自身细胞呼吸之外,其余氧气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光合作用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①用氧气的释放量(或容器中氧气的增加量)表示

②用CO2的吸收量(容器中CO2的减少量)表示

③用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增加量表示

例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分子是由一个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C、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

D、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

C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TP分子是由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小麦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ATP来源于呼吸作用。剧烈运动后体内ATP的含量不会明显下降,因为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变的速度很快。

例2、以下图解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解中的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A

(一)阶段发生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将丙酮酸和水分解为CO2和[H];(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将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成水。

例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其他条件不变且比较适宜时,分别在光照强度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不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光照强度为d时,细胞要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

D

图示黑柱表示CO2释放量,即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减去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而O2的产生量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因此图中光照强度为a时,没有氧气产生,只有6个单位CO2释放,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强度下,既有CO2释放,也有O2产生,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光照强度下,没有CO2释放,产生了6个单位的O2,说明光合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光照条件下,O2的产生量为8个单位,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6个单位CO2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还要从外界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细胞结构与代谢的关系,强调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下一讲我们将专题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大家提前做好专题总结,完成我们提供的重点导学内容。

1、什么叫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哪两个阶段,重点发生哪些变化?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哪些不同点?

3、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4、什么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有何特点?

5、什么叫细胞的全能性?细胞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6、细胞衰老和癌变分别有哪些特征?

7、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何区别?

8、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哪些变化?

9、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分别有哪些不同点?

10、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突触后膜释放递质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叶绿体中C5固定CO2D、O2进入组织细胞

2、如图所示,将等质量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内有一杯等体积的NaOH溶液或蒸馏水并用塞子塞紧的两个瓶中,各瓶分别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变化量。开始时两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的水银柱a、b高度一致。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a、b的高度是()

A、abB、a=bC、a≥bD、ab

*3、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现象结论

甲装置乙装置

A液滴左移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B液滴不动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

C液滴不动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D液滴左移液滴右移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4、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假设每个酵母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5、如下坐标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是()

6、将酵母菌培养条件由有氧条件转变为无氧条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A、葡萄糖的利用B、二氧化碳的释放

C、ATP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

7、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C、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8、刚采摘的甜玉米在25℃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甜味变淡。如果把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其主要原因是:在沸水中()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B、改变可溶性糖的分子结构

C、破坏了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D、杀灭了表面的微生物

9、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C、[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10、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B、氧原子:H2O→O2

C、氢原子:[H]→ATP→(CH2O)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11、硝化细菌将无机物CO2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于()

A、太阳光能B、NH3氧化

C、周围物质的氧化分解D、自身有机物氧化分解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叶绿体是细胞中酶种类最多的地方

13、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表示光合作用。此时希尔(R.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于CO2

B、H2O被裂解后,发生了由H2O最后到NADP+的电子传递,整个过程需要光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

14、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5、下列有关实验的目的、材料的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

A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柑橘组织样液斐林试剂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蒸馏水

C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琼脂块NaOH、酚酞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

16、将某水生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其有机物积累量的影响,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那么在哪个温度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A、lO℃B、15℃C、20℃D、25℃

17、某校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h的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问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

e

A、a、bB、b、cC、a、cD、b、d

18、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浓度的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中数据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O2浓度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O2浓度为3.0%时最适宜贮藏菠菜

C、O2浓度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浓度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条件下,O2浓度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有()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20、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萨克斯发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二、综合题:

21、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和(填细胞器)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2)图乙中酶的单体是,在人体中,该单体的种类约有种。

(3)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和。

(4)图甲中的[H](实际上是NADPH)具有作用,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

分解。

(5)若组成图乙中酶的单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n,通过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е的C,则C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22、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该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结论

装置Ⅱ装置Ⅲ

1①②不移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2③不移动④只进行无氧呼吸

3⑤⑥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23、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以上的甲、乙两种结构的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的过程是,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甲的D结构中发生的反应称为,该反应之所以在D上进行,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看,是由于D中有。

(3)CO2进入叶绿体后,在基质中被后形成的物质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请写出在甲结构中的总反应式:。

(4)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图中的序号),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⑤过程形成物质C(填名称)。

24、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a点将向移动,b点将向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4)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②。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25、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

试管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甲+—+—

丙+——+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1、A2、D3、C4、B5、D6、A7、D8、C9、C10、C

11、B12、C13、B14、D15、C16、B17、B18、C19、C20、A

21、(1)叶绿体线粒体ATP(2)氨基酸20

(3)光照氧气(4)还原丙酮酸(和水)(5)e-mn/n-18

22、1)①c→a→b(或c→b→a→b);d→b

②吸收空气中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1)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2)①向左移④向右移⑤向左移⑥向右移

3)6

23、(1)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化学能

(2)类囊体的叠合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光反应

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3)固定、还原

(4)⑦乳酸

24、(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上左

(3)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②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5)用多组相同装置,只更换灯泡大小或只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行对照实验

25、(1)

溶液

试管蔗糖

溶液淀粉

溶液蔗糖酶

溶液唾液淀粉酶

溶液

甲+—+—

乙—++—

丙+——+

丁—+—+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具有专一性

(5)20℃条件下酶活性降低,产物减少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生物与环境专题导学复习


胶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

课题:生物与环境编号:11

教师寄语: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1、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Ⅱ

1、汇出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图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流动情况

3、构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物理模型(概念图)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

热点一、种群数量变化

例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⑴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⑵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⑷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⑸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热点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⑵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⑶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变式训练2、右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热点三、实验: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

⑴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从a、b、c项中选择)

⑵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⑶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变式训练1、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处的野菊。?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

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法;在取样时,

关键要做到。

⑵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

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答两点)

⑶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⑴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⑵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⑶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⑷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