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单元第3课凯末尔学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9

第四单元第3课凯末尔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单元第3课凯末尔学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四单元第3课凯末尔

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重点:凯末尔改革措施及评价。难点:凯末尔革命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一、独立之路

1、青少年时代的凯末尔:

1881年出生于萨洛尼卡→12岁考入军校→24岁陆军大学毕业→放逐派遣至。

2、军事上崭露头角:指挥战役获胜,被誉为“伊斯坦布尔”。

3、民族革命:

①背景: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经过: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领导击败希腊武装入侵→签订《》。

4、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

1923年10月,大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首都设在,当选首任总统,兼主席和总司令,国家从此诞生。

二、凯末尔改革

1、改革原因:凯末尔认识到,要巩固独立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振兴国家。

2、选择道路:走具有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现代化道路。

3、改革内容:

(1)政治:废除(封建君主)和(宗教领袖),实现政教分离,改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2)社会文化:颁布改革和其他象征物的法令,自己作为形象大使。

(3)文字:废止,用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4)教育:宗教与学校教育分离,全国的教育机构隶属。

(5)法律:采用西方法律,废止伊斯兰教法,废除多妻制和行为,建立的结婚和离婚制度。

(6)经济:以为师,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4、改革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5、改革特点:世俗化、西化、全面彻底、影响深远。

6、改革评价:

①积极:促使土耳其走上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30年代,土耳其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并使国民素质得到发展。

②消极: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出凯末尔国家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评价凯末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国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第四单元第3课凯末尔

1、功:

①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2、过:

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

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1)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2)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3)独立、富强(或民主)。(4)增强军队战斗力,凝聚民族力量,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相关阅读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17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凯末尔和“凯末尔主义”。

理解奥斯曼帝国瓦解的原因。

理解凯末尔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和归纳,帮助学生初步掌握20世纪前半期亚非民族运动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讨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独立”的实质,理解后发国家在现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共性和多元化。

二、重难点

1、重点:奥斯曼帝国的瓦解的原因

2、难点:凯末尔革命和改革的普遍性借鉴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阅读第五单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序言,回答问题:

1、何谓殖民地?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2、何谓半殖民地?何谓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3、何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国家后,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形式上保持独立和主权,而实际上政治、经济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社会形态.

4、序言概述了哪些内容?

(1)、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一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形成。这个新格局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20世纪初对世界进行了重新瓜分,许多落后的弱国深陷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泥潭。

(2)、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两种斗争模式:一条是武装斗争的道路,采用暴力手段;一条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用和平的手段。

四、小结

讨论问题:凯末尔主义对其它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宗教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有没有它的普遍性借鉴意义?

答案:凯末尔改革是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凯末尔的宗教“世俗化”走向,这一举措是否可以为其它伊斯兰文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五、作业

1、练习与测评P85

2、探索与争鸣P85

3、预习第18课: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P86--89

高二历史选修4“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高二历史选修4“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简史:土耳其发源地是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7世纪东、西突厥被唐所灭。8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他们所定居的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中心,被成为文明的摇篮。13世纪建立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帝国,1鼎盛期版图扩及欧亚非三洲。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凯末

尔发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1923年10月29日成立共和国,凯末尔当选总统。

国徽:图案为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寓意与国旗相同。有时将月和星置于一个红色椭圆形中,其上方写着“土耳其共和国”。

国旗: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也象征幸福和吉祥,还标志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新月抱星象征进步,表示全体土耳其人民的团结与独立。

国歌:《独立进行曲》

首都:安卡拉(Ankara)

独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国日:10月29日(1923年)

由国父凯末尔于1923年10月29日成立,并订此日为国庆节,土耳其为世界上唯一全国99%信仰伊斯兰教,却实行内阁制、政教分离的国家,是亚洲第三大民主共和国。

16世纪末开始,帝国迅速衰落下去,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

在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

或自治,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

1914年,土耳其参与了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的边缘。1918年10月,奥斯曼帝国与协

约国签订城下之盟《摩德洛斯停战协定》。

1920年协约国又把《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奥斯曼帝国加以分割,除首都外土耳

其仅保留小亚细亚中部一块不大的领土。

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

于1923年10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

一、政治组织时期

1、凯末尔的出生和学生时代

①出生:1881年,出生在巴尔干半岛萨罗尼加(今希腊境内),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②父亲早逝,但他学业成绩突出;后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的军事学院。

——认清社会现状,萌发了民族意识和变革图强的思想.

3.在大马士革服役期间,组建”祖国与自由协会”,投入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

(二)军界崭露头角(指挥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1、背景:

一战爆发时,土耳其加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作战。

2、经过:

凯末尔率领第19师,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击退英军进攻,为奥斯曼帝国赢得了唯一的胜利。

3、评价:

充分显示凯末尔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

凯末尔被誉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

二、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革命

1、背景:

土耳其在一战中战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20年《色佛尔条约》使土耳其只能保留原帝国领土的五分之一,也使土耳其丧失独立,沦为半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掀起了民解运动高潮,凯末尔为土耳其争取民族独立作出了哪些努力?

2、经过:成立组织、通过公约、召开议会、指挥作战、签定和约、建立国家。

①1919年议会通过《国民公约》,此公约被称为“新土耳其的独立宣言”。

②召开大国民议会,组织国民议会政府.亲自指挥战斗,击败外国入侵,取得了伊涅纽村战役和萨卡里亚河战役的胜利,成为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③1923年废除《色佛尔条约》,签订和平条约《洛桑和约》收回土耳其海峡的领土主权。

④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

1923年10月,首都设在安卡拉,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

3.意义:

①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鼓舞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

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凯末尔

探究思考:

凯末尔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他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之路?

三、领导土耳其(现代化)改革

1、改革原因:

凯末尔认识到,要巩固独立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振兴国家。

2、选择道路:

走具有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现代化道路。

3、改革内容:

1)政治改革:

①措施:

废除素丹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废除哈里发制度,国家政权世俗化;政教和军政分离.

②意义:

A.土耳其的封建君权和神权政体变为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保障资产阶级政权,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

2)经济改革:

①措施:a国有化政策b保护私有财产c废除农村的封建义务

②意义:为国民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文化教育改革:

①措施:

A.教育改革:关闭教会学校,推行世俗教育和义务教育

B.文字改革: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②意义:提高了国民文化水平,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以后融入西方社会准备了条件。

4)社会生活改革:

①措施:

A.禁止一夫多妻制;

B.女子除去面纱,提倡男女同校,给妇女以选举权。

②意义:

废除了旧的习俗,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思考:凯末尔的改革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又有何局限性?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5.特点:世俗化、西化、全面彻底、影响深远。

6.评价:

①积极:促使土耳其走上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30年代,土耳其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并使国民素质得到发展。

②消极: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出凯末尔国家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五、评价凯末尔

1、功:

①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2、过:

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

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学案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甘地的主要事迹。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非暴力训练基地。(消极抵抗)

(2)运用“”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在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领袖。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印度沦为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根本原因);1919年惨案的发生(直接原因)。(2)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3)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主观原因)。

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法(客观原因)。

(2)概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中达到高潮。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有的地方或者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3)结果: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原因: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统甘地商谈战后问题。(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甘地的其他活动:为消除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甚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甘地主义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学案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开始从事。
2、前夕,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结果失败。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看书比较记忆)
1、兴中会
2、中国同盟会
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3月,颁布了《》。特点: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体现了中国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3、结果和影响:1912年4月1日,窃取革命果实,名存实亡。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
(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1、致力于民生主义2、二次革命3、护国运动
4、第一次护法运动5、第二次护法运动
五、促成国共合作
1、条件
(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2)俄国的成功,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3)给予孙中山真诚帮助。
(4)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4年1月。(2)地点:广州。
(3)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北京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趁机发动,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4、孙中山北上:
(1)目的: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
(2)主张: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5、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历史功绩: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请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