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学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9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甘地的主要事迹。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从政前的生活经历

(1)出生:1869年出生于印度西海岸波尔班达城的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

(2)童年:多次撰写文章提倡素食主义。

(3)青年:在英国大学学习法律,回国不久前往南非工作。

2、走上从政之路

(1)在南非,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创建“”非暴力训练基地。(消极抵抗)

(2)运用“”概念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3)在思想指导下,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4)1914年回到印度成为印度领袖。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印度沦为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2)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根本原因);1919年惨案的发生(直接原因)。(2)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3)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主观原因)。

英国殖民当局颁布法(客观原因)。

(2)概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中达到高潮。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有的地方或者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

(3)结果: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原因: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统甘地商谈战后问题。(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甘地的其他活动:为消除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甚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

甘地主义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惟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第四单元第2课甘地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2)争取自治。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相关知识

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


第四单元第2课圣雄甘地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甘地和印度国民大会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
①早年熏陶:仁爱、、、不杀生
②英国求学:掌握丰富法律知识
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
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
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
④回国斗争:成为印度领袖,领导印度运动
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影响:。
②宗教信仰:受《圣经》中关于的教训的影响。
③接受托尔斯泰,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④个人经历:在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运动内容:包括和与英国殖民者的态度两部分
3、运动特点:采取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5、过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一战后(1919-1922)1930年二战后
原因惨案(导火线)1929经济危机,英国在印度实行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经过首次次提出
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③抵制洋布,拒绝纳税1930年的标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甘地提出——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
结果(1)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2)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相互妥协:当局释放;允许。甘地停止;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度取得了。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甘地人生结局
1、晚年主张印度统一:
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3、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评价甘地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阅读下列材料
本届大会进一步认为,印度人民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只有承认和采纳渐进的非暴力不合作政策,直到……自治得以确立为止。本届大会热诚地建议:①放弃职衔和荣誉地位,辞去地方机构中的委派职位;②拒绝参加政府的招待会、正式接见和政府官员或以他们的名义举行的其他官方和半官方宴会;③逐步撤出各省学校和学院的学生;④律师和诉讼当事人逐步抵制英国法庭,由他们自己成立私人裁决法庭;解决私人争端;⑤军事、文书和劳工阶级方面的人拒绝充当新兵……⑥参加改革议会选举的候选人退出竞选,选举人拒绝选举任何违反大会而参加竞选的候选人;⑦抵制外国货物……——《印度国大党关于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请回答:(1)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目的是什么?手段是什么?(2分)

(2)材料中所说的政府指什么政府?它为什么要举行宴会?(2分)

(3)抵制外国货物的含义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大党要从哪些方面来抵抗殖民当局?(2分)
(1)争取印度自治。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2)指英国殖民当局。殖民当局企图利用宴会形式来收买印度上层人士,软化他们的反英情绪。
(3)是指抵制英国货和英国殖民当局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贩入印度的货物,维护民族经济。
(4)国大党号召印度人民从政治、教育、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

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并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结合印度历史发展过程,探讨甘地在推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个人作用并做出历史评价。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方法,61导学生根据“成长一思想一实践一评价”的线索,搜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上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冲破蒙昧主义的束缚。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善于学习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评价甘地其人。

(一)导入新课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
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
(二)讲授新课
生平简介: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派印度教徒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
①早年熏陶: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小时候的甘地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他始終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所犯下的过错,甘地打算把他犯下的所有罪过都写在一张紙上,愿意接受父親的惩罚,当时甘地的爸爸刚好也在生病當中,看过之后,很难过,就病重去世了。甘地非常伤心,发誓绝对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非暴力教育”
性情:循规蹈矩、腼腆羞怯
②英国求学:掌握丰富法律知识
基督教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
甘地7岁开始上学,18岁中学毕业后考取萨玛达斯学院,第二年9月远赴英国留学,攻读法律。甘地学习非常刻苦,不仅读遍所有的课本,还深入细致地攻读了拉丁文的《罗马法》,花了9个月读完英国的普通法,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除阅读专业书籍外,甘地还广泛涉猎各种宗教书籍,阅读印度圣诗《纪达圣歌》,并初次接触《圣经》,对《新约》爱不释手。其中《登山宝训》中所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如果有人拿你的内衣,你就连外衣也让他拿去”对甘地颇有影响,对他后来“反对暴力,主张忍受”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1891年6月,甘地学成归国,担任律师。
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
接受托尔斯泰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
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1893年4月,甘地应印度一家商行聘请,去英属殖民地南非处理一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出乎意料的是,南非之行成为他重大的转折。南非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统治南非的欧洲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种,印度侨民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苦力”。南非政府甚至规定印度侨民必须领取特制身份证,交纳人头税,印度婚姻无效。甘地开始投身到南非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之中。1894年5月,他发起组织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领导印度侨民进行集会抗议,抵制歧视印度人的法案。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甘地组织印度人救护队为英军服役,以谋求英国殖民政府改善印度人的地位。1904—1910年期间,甘地创办了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进行非暴力斗争。在反对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中,甘地逐渐形成了“非暴力”思想。
甘地在南非的22年,以“非暴力抵抗”为武器,领导近10万印度侨民取得斗争的胜利,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1914年1月,南非政府宣布废除人头税,承认印度的合法婚姻,甘地因此赢得人们的尊敬。
④回国斗争:印度国大党领袖,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国大党:即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政党。最初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06年提出印度自立、抵制洋货、提倡本国民族工业和民族教育的斗争目标;1920年,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③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④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宗教。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都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家族信仰印度教,吉拉特《以德报怨》的格言诗“逢德报以善,用德报以怨”,成为甘地的座右铭。在伦敦,他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学者和朋友,潜心阅读了各种宗教典籍,《新约》中的博爱思想对甘地影响很深。在南非,甘地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同时大量阅读了鲁斯金的《等到这最后》、托尔斯泰的《天国在你心中》和索罗的《非暴力抵抗的使命》等著作,接受他们关于财富、泛劳动主义以及非暴力的主张,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思想,以仁慈的典范去改造人类,甘地主张爱和真理的统一,一方面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宁愿自己做出牺牲也不加暴于敌人。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
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消极抵抗)
②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坚持真理—核心)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宗教泛爱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想结合的政治哲学(有利于团结印度不同种族、信仰、民族的人们共同反对殖民统治)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以不合作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以非暴力限制群众的斗争,反映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古老文明,反对西方近代的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人团结、小生产者互助平等。
3、“苦行僧”生活
①“苦行游说”: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②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①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②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1915年初甘地回到印度,受到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时值印度宗教纷争四起,为了使各派和睦相处,甘地“苦行游说”,赤脚走遍印度的穷乡僻壤,到处传播“非暴力主义”思想,同时了解到印度农村广大人民的疾苦。甘地认为印度人民贫困的根源首先在于农村织布机的衰落,恢复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才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古老的传统工具、犁耙和纺车培育了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如果人类发明创造生产牛奶、奶酪和牛类工具的时代到来,那么我们现在必须回到我们的祖先使用简陋工具的时代。”“印度放弃土布,无疑铸成大错,印度因此无法履行民族义务。”1915年5月,甘地创建“真理学院”,大力倡导土布运动,号召恢复使用手摇纺车。他带头坚持每天纺纱半小时,坚持身穿土布衣服,从此再也没有改变。“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黝黑,随身携带一架木制纺纱机,一有空就纺起纱来,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欢呼,身后都会追随大批信徒”——这就是圣雄甘地,一个苦行僧式的人物。土布运动影响了整个印度,体现了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也是甘地争取印度自治斗争的重要方式,赢得了印度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运动内容: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
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
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
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
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3、运动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5、过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一战后(1919-1922)1930年二战后
原因阿姆利则惨案(导火线)1929经济危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经过基拉法特会议:第一次提出“不合作”的主张。
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③抵制洋布,拒绝纳税1930年的“食盐进军”,标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
结果(1)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2)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村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相互妥协:《甘地——艾尔文协定》,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1.阿姆利则惨案
一战后,英国殖民者不仅未满足印度自治的要求,相反于1919年颁布实行了《罗拉特法》,规定政府对革命者或嫌疑分子可以不经公开审讯即逮捕监禁,总督享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可随时宣布戒严,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这意味着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激起了印度人民的一致反对,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集会。1919年4月10日,英国当局在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城逮捕了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企图把他们驱逐出城。居民要求释放被捕者,和警察发生了流血冲突。起义人民控制了城市,英国将军戴尔率领殖民军进城,实行戒严。4月13日,约有两万名印度人在一个广场上举行集会,抗议把两名民族运动活动家驱逐出旁遮普。英国殖民军未作任何警告就向赤手空拳的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约1000人,打伤2000多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殖民者本来企图借阿姆利则大屠杀吓倒印度人民,结果却激起旁遮普全省的反英怒潮,城乡人民纷纷起义。在某些地方,起义者破坏了铁路,颠覆了军用列车,炸毁了桥梁,捣毁了警察所、监狱和官署。全国也以大规模的罢工和起义回答英国人在旁遮普的暴行。在纺织中心阿默达巴德,罢工工人不顾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号召,展开了英勇的革命斗争,占领城市两天,号召赶走英国统治者。1920年上半年,工人罢工达200次,参加人数达150万。
2.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惨案发生后,正在病榻上的甘地立即投身到斗争之中,起草宣言反对《罗拉特法》,认为“《罗拉特法》是不公正的,它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破坏了基本人权,而公道、正义与人权是社会国家赖以维持安全的基础”。1920年,甘地在国大党会议上首次提出“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并获得通过。
“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内容。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决定通过三个步骤来发动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首先,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其次,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最后一步,拒绝纳税。
不合作主张首先在孟加拉省获得积极响应,成千上万的学生走出公立学校,律师停业,官员退职蔚然成风,一些知名人土也受到甘地人格的感召,放弃高官厚禄,一包包洋布被付之一炬。在这次运动中,印度教徒与穆斯林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像尼赫鲁所说:“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印度人民的不合作运动,使英国殖民统治完全陷入瘫痪。英国殖民当局进行镇压,愤怒的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烧毁警察局,致使20多名警察丧生。这—暴力事件,甘地认为是自己“最惨痛的耻辱”,于是下令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食盐运动
甘地没有放弃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930年初,甘地在《青年印度》上发表独立宣言,明确提出印度独立的要求,继续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食盐专营法,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0多岁的甘地第二次号召全国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身先士卒,带领自己的信徒开始“食盐长征”,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241英里,来到丹地海滨,煮海水熬制食盐。他们在海边坚持斗争三个星期,得到沿海地区人民的积极响应。与此同时,全国爆发了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的斗争,吓坏了英国殖民者,当局下令镇压,甘地被捕入狱,国大党也遭取缔。甘地的被捕更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纷纷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4.《甘地一—艾尔文协定》
面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殖民当局改变了策略,于1931年与甘地签订了《甘地一一艾尔文协定》。这个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取得独立。甘地之所以签订协定,是不希望发生暴力和流血事件,坚持以“非暴力”形式进行斗争,争取印度的自由和独立。轰轰烈烈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了低潮。
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甘地人生结局
1、晚年主张印度统一:
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3、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评价甘地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想一想]
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实行非暴力抵抗,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想一想]
甘地为什么要与英国殖民当局签订《甘地一一艾尔文协定》?
提示:①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②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自治的要求。
[议一议]
印巴分治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提示:英国对印度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印度复杂的宗教矛盾。
[自我测评]
1.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见教材分析。
2.对于甘地人们也有不同的评说。……请查阅资料,简要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提示: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事业,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②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存在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反英斗争,而且宗教色彩浓厚。他幻想以支持大英帝国的战争来感化殖民者,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解放,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③甘地一生“以德报怨”、“苦行游说”,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世界人民的尊敬。

第11课圣雄甘地教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1课圣雄甘地教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单一 立志维护社会公正
 青年甘地 

1.出身
1869年,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于印度的一个中下阶层家庭,家人都是印度教虔诚的信奉者。
2.南非经历
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不久,甘地去了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的南非,亲身体验了印度侨民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3.发起成立印度人大会
1894年,甘地发起成立印度人大会,组织领导了一些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用全部精力为印度侨民服务。

清单二 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 

1.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成为国大党领袖
在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中,甘地深入地了解印度的国情,同时宣传自己的思想。甘地的巨大声望使他成为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他的思想也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3.实现国家独立
甘地领导的几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都遭到镇压,但仍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在印度人民日益高涨的反英浪潮的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清单三 甘地思想的局限
 圣雄的悲剧 

1.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
甘地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反对甚至害怕群众的暴力斗争。当群众的斗争超出了非暴力的范围时,甘地往往会宣布中止运动;进行斗争的同时,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2.为宗教和解献身
甘地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这招致了部分印度教狂热分子的不满。1948年1月,甘地被印度教徒开枪打死。
[深化认知]
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具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高尚的品德情操与仁爱精神,晚年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及教派矛盾与纷争。被印度人民尊为“国父”。 
 

探究点一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我确信,不合作是正义的,是一条宗教原则,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它完全符合宪法。……只要叛乱就其通常的含义是指用暴力手段压取公正,我以为无论成败都是不合法的。相反,我反复向我的同胞言明,暴力行为不管能给欧洲带来什么,绝不适合印度。
——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1)材料一反映了甘地的什么思想?其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案] 思想:非暴力不合作。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
材料二 甘地活动剪影:
材料三 1922年,发生了农民与当局冲突的乔里乔拉事件,甘地认为这是暴力行为,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绝食五天,并且下令终止了这次不合作运动。同年,甘地本人被捕入狱。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
[答案] 不合作运动的开展,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严格坚持非暴力原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形成]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特点
非暴力不合作——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手段,取得民族独立。
3.形式
土布运动、食盐进军、不合作和绝食祈祷。
4.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群众基础的政党。
③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推动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2)消极作用:
①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的原则为由停止运动,挫伤群众斗争的积极性。
②“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并且在反革命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
③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探究点二 全面认识和评价甘地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尼赫鲁评价甘地说:“他有意识地、从容不迫地表现出柔顺和谦逊的样子,但是他很有力量和权威,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在尼赫鲁的眼里甘地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甘地是一个自信、从容、谦逊、有权威的人。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2)依据材料二分析,甘地对西方工业文明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西方工业文明有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材料三 罗曼罗兰评价甘地说:“这是一位唤醒了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势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3)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罗曼罗兰对甘地的评价?
[答案] 甘地以宗教的仁爱之心感化殖民者,坚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展开不合作斗争,动摇了英殖民帝国的基础,激发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热情。
[结论形成]
评价甘地
1.地位
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
(1)甘地一生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
(2)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发展。
3.局限性
(1)采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变为革命,当群众运动超出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时,甘地立即作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反映了其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反帝斗争中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2)抵御排斥西方物质文明,客观上不利于印度经济的工业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准确理解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压迫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统治
C.以和平合法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独立
D.以和平方式换来英国主动退出印度
解析:选C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在印度国情复杂和英国殖民侵略势力强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其斗争目标就是实现自治独立,故选C项。
2.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律要点被印度公众概括为“不须审讯、不要律师、不许上诉”。为了拒绝如此不合理的要求,甘地()
A.组织了“文明不服从”运动
B.建立了非暴力抵抗基地
C.领导了“食盐进军”
D.提出了印度独立的要求
解析:选A 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1919年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甘地亲自参加“食盐进军”活动;二战期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故A项正确。
3.下列是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的内容,其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A.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B.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D.抵制英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解析:选D “自治”涉及的是政治领域,A、C两项属于经济领域;“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是不合作的典型表现,但并没有涉及他是否建立自己的机构,相对来说还是不够深刻,“建立新的裁决法庭”是一种典型的自治表现,答案为D项。
4.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解析:选C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希望以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取得印度的自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英国侵略者的一种幻想。
5.1930年《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为圣雄甘地。这一年,他()
A.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C.领导“食盐进军”的斗争
D.遇刺身亡
解析:选C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在1920年;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主张是1942年;为了抗议英国殖民政府的食盐专营法,1930年甘地领导了“食盐进军”运动;甘地遇刺身亡是1948年。
6.2015年1月,一家美国酿酒厂在易拉罐上印制以“甘地”为原型的机器人画像,被印度人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这是因为()
A.甘地带领印度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B.甘地是印度反抗外来侵略的领袖
C.甘地废除了印度的政教合一制度
D.甘地是虔诚的佛教徒,主张禁酒
解析:选B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领导印度抵抗外来侵略,是印度的民族英雄;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方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依据材料概括甘地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目标。(6分)
(2)请结合材料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6分)
解析:第(1)问,从甘地的家庭纺织运动和食盐运动的发动背景、过程和目的上概括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目标。第(2)问,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内容: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开展“食盐进军”运动,打破殖民当局对食盐的垄断。
目标:唤醒、发动民众;开展大规模的反英斗争(抵制英货),争取国家独立强盛。
(2)评价: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
8.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对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英国人妄图迫使我们到机枪阵地与他们较量,因为他们手中有武器而我们却没有。我们击败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把决斗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印度总督欧文说:“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实行“非暴力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实践。(8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文和尼赫鲁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从第三层的层意中分析原因所在;其实践从所学知识中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从二人的言论中概括其观点。
答案:(1)原因:坚持真理与正义;发扬民族精神;推崇非暴力斗争方式。
实践: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
(2)不同:欧文:激发民族意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尼赫鲁:一味坚持非暴力,遏制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学案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
1、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开始从事。
2、前夕,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结果失败。
二、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看书比较记忆)
1、兴中会
2、中国同盟会
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2、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3月,颁布了《》。特点: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体现了中国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3、结果和影响:1912年4月1日,窃取革命果实,名存实亡。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
(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四、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1、致力于民生主义2、二次革命3、护国运动
4、第一次护法运动5、第二次护法运动
五、促成国共合作
1、条件
(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2)俄国的成功,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3)给予孙中山真诚帮助。
(4)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4年1月。(2)地点:广州。
(3)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北京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趁机发动,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4、孙中山北上:
(1)目的: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
(2)主张: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5、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历史功绩: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请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单元第1课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是亚洲觉醒的先驱。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