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

加数 + 加数 =和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 =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②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除数=商

积因数=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三)简便计算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①分解式 ②合并式

,25(40+4) 135121352

=2540+254 =135(122)

=1000+100 =13510

=1100 =1350

③特殊1 ④特殊2

,99256+256 45102

=99256+2561 =45(100+2)

=256(99+1) =45100+452

=256100 =4500+90

=25600 =4590

⑤特殊3 ⑥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01)26 =35(8+64)

=10026126 =3510

=260026 =350

=2574

9、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10、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11、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8、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9、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10、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2、小数的大小比较:

(1) 先比较整数部分;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3、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新|课 |标|第 |一| 网

15、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四、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或△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五、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六、统计:

1、租船问题

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最省钱?

(1)比较哪种船的租金便宜

小船:244=6(元/人) 大船:306=5(元/人)

经比较大船便宜

方案一:全租大船

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

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

,530+24=174(元)

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做满,还空2人这时不是最省钱的,还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是大小船刚好做满

租金为430+224=168(元)

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2、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1)根据船的租金和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便宜

(2)再假设所有人都租便宜的船,如果全部做满无空位并且人全部做完,那么这种租法就是最省钱的。

(3)就要调整,尽量做到两种船刚好做满,这时是最省钱的。

七、鸡免同笼问题:

笼了里有鸡免若干只,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问鸡和免各有多少只?

1、用列举法:

鸡只数

免只数

脚总数

2、假设法:

(1) 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102=20只脚

(2) 这样与实际相差32-20=12只脚

(3) 当我们把一只鸡想成一只免就多想了4-2=2只脚

(4) 说明笼了里122=6只鸡被想成了

(5) 那么鸡应有10-6=4只

3、抬脚法:

(1) 把鸡和免都抬起两只脚,这时一共抬起了102=20只脚

(2) 这时还剩下32-20=12只脚,这些都是免子的

(3) 一只兔子还剩下4-2=2只脚,说明笼子里有122=6只免子

(4) 那么鸡应有10-6=4只

精选阅读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二、主要内容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由3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即练习二十五)。

1.成长小档案。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教材呈现的四幅图基本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图形与运动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统计知识中的平均数内容。因这些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教材在回顾与整理时将这些内容做了重点提示,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教材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在图示中呈现,如四则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平移、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等,但在回顾整理时同样需要重视。

2.数学活动。

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4个数学活动,基本涵盖了本册教材所学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知识间的练习,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活动一是四则运算的关系及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以四则运算的关系为复习整理的起点,并将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融合在其中,同时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整合了运算定律的复习内容;活动二是小数与整数的比较活动,通过表格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小数的特点,把握小数和整数的关系;活动三是三角形分类的相关知识,同样以表格整理的方式复习,在引导学生回顾特定的三角形特征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活动四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复习统计表的信息,完成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既有画图技能的要求,也有信息解读的要求。

3.综合练习。

在对全册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练习二十五编排了21道习题,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进而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时要注意尽量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抓好基本训练,强化基本技能,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
=(a+b)×c=(a-b)×c
③类型三:a×99+aa×b-a
=a×(99+1)=a×(b-1)
④类型四:a×99a×102
=a×(100-1)=a×(100+2)
=a×100-a×1=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
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1、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488+40+60
=50+50+98=488+(40+60)
=100+98=488+100
=198=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99×125×8
=25×4×56=99×(125×8)
=100×56=99×1000
=5600=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2、合并式
25×(40+4)135×12—135×2
=25×40+25×4=135×(12—2)
=1000+100=135×10
=1100=1350
3、特殊14、特殊2
99×256+25645×102
=99×256+256×1=45×(100+2)
=256×(99+1)=45×100+45×2
=256×100=4500+90
=25600=4590
5、特殊36、特殊4
99×2635×8+35×6—4×35
=(100—1)×26=35×(8+6—4)
=100×26—1×26=35×10
=2600—26=350
=2574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528—89—128528—(150+128)
=528—(65+35)=528—128—89=528—128—150
=528—100=400—89=400—150
=428=311=250
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250÷8×4
=256+44—58=250×4÷8
=300—58=1000÷8
=242=125
五、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125×88
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38×99+99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计数单位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教案要组织教材和考虑教学方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去编写优秀的教案呢?也许下面的“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正合你意!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教具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揭示目标:(教师口述)

三、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2、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自学时间:8分钟

4、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第42页例4中的画角步骤

(2)试着按例4中的画角步骤画一个65的角。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画角的?

四、质疑探究:

1、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4、用量角器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654011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2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射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进一步更深层次的认识角和角的度量做铺垫,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以前学过的线段图,并回忆以前接触到的线段的知识。

(二)认识直线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观看从线段的两端无线延伸得到直线,并引出直线的概念。并学习直线的特点以及直线的表示方式。

(三)认识射线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观看从线段的一端无线延伸得到射线,并引出射线的概念。并学习射线的特点以及直线的表示方式。

2、举例生活中的射线,打开手电筒,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这线穿过窗户、透过云层、射向宇宙,张开你想象的翅膀。

3、师生合作,将教室窗帘拉上,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把线段一段无限延伸,得到一条射线,从而让学生理解射线与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四)观看有趣动画视频,认识加深

观看动画加深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率理解已经从概念上理解如何正确命名。

(五)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这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结果填入学习表中。

(六)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通过从易到难的四道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收获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七)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七)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56=352=2330=

3620=42195841

2、竖式练练手:4226=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新知学习

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车每小时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使106千米,该两种列车30小时各行使多少千米?

2、提问: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你能解决吗?

16030=(板书:16030=)

10630=(板书:10630=)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6030和10630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1)、数位对齐;(2)先算0160;(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60;(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2.(1)、数位对齐;(2)先算0106;(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06;(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用竖式计算。

14223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当当小医生(完成教材51页练习七第7题)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4、思维训练:

(1)、教材51页练习七第6题

(2)、教材51页练习七第8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课堂作业:课本50页练习七第3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将心比心》知识点复习

【原文】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字词学习】

字:推、患、扎(zhā)、鼓、涌

词:商店、道谢、年龄、抱怨、鼓励、患者、温暖、宽容

【重点句子】

1.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2.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4.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主要内容】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分尊重,对孩子增加一分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知识点复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知识点复习

【原文】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字词学习】

字:等、派、蹲、捶

词:疲惫、朴实、款待、赞赏、惬意、尊严、骨瘦如柴、狼吞虎咽

【重点句子】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4.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5.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主要内容】

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人,沃尔逊小镇的人款待他们,所有逃难的人都狼吞虎咽的吃,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哈默。哈默用言行维护了他的尊严,尊严就是不受磋来之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用自己的双手换取东西,不向别人摇尾乞怜,自己有自己的主见、个性,不受别人侮辱。这就是尊严。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知识点汇总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知识点汇总”,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知识点汇总

原文: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尊严》生字组词:

尊(尊重)(尊敬)(尊贵)(尊长)(惟我独尊)(尊老爱幼)

沃(肥沃)(沃土)(沃野)(如汤沃雪)(沃野千里)

呈(呈现)(呈献)(辞呈)(呈报)(呈递)(龙凤呈祥)

惫(疲惫)(疲惫不堪)

堪(难堪)(破烂不堪)(不堪入目)(堪当重任)(不堪一击)

善(善于)(善良)(善事)(善举)(行善积德)(善始善终)

款(款待)(新款)(款式)(贷款)(款项)(款款深情)

例(例如)(例外)(照例)(例子)(条例)(下不为例)

瘦(瘦弱)(消瘦)(瘦小)(瘦骨嶙峋)(骨瘦如柴)(面黄肌瘦)

杰(杰出)(豪杰)(杰作)(人杰地灵)(英雄豪杰)

喉(喉咙)(喉头)(喉舌)(一箭封喉)(咽喉要地)

捶(捶背)(捶打)(捶胸顿足)

僵(僵硬)(僵直)(冻僵)(僵局)(僵持不下)(陷入僵局)

配(配合)(搭配)(支配)(配备)(婚配)

主要内容:

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段落分析:

课文结构及段落大意: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善良的杰克逊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热情款待一群难民。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年轻人哈默在饥饿面前不失尊严,深得杰克逊大叔的钦佩,并把女儿许配给他。

第三段(第7自然段):20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富翁,揭示了文章的主人公。

作者简介:

李雪峰,男,汉族,河南省西峡县人,1967年11月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全国百名作品使用权签约作家,报纸专栏作家。

迄今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绿风诗刊》等发表诗歌作品四百余首;在《娥眉》、《散文天地》、《北京文学》、《散文百家》、《江南》等发表散文一百四十余篇;在《长江文艺》、《海燕》、《牡丹》等发表小说作品二十余篇;在《作家世界》、《演讲与口才》等发表小品文五百余篇。作品入选《2002年中国散文年选》、《2004年中国散文年选》、《2005年中国散文年选》、《2001年中国小小说年选》、《中国十佳小品文作家作品选》等七十余部选集。作品《尊严》、《生命的林子》被选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母亲的贺卡》、《浮生若茶》被选入河南省中学语文教材《语文阅读》;《把根修一修》、《人生的泥泞》被选入新加坡《中学华文》语文课本。作品获第三届老舍散文奖等三十余次奖励。

已出版《心灵鸡汤·钻石宝地》、《心灵茶坊》、《心灵解锁》等作品集,现在河南省某县文联工作。

《尊严》课后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zūnyánféiwòpíbèibùkānshànliángkuǎndàilìwài

()()()()()()

gǔshòurúcháijiéchūhóujiéchuíbeìjiāngyìngxǔpeì

()()()()()()

二、组词

呈()惫()堪()例()僵()喉()

呆()备()甚()列()缰()侯()

程()背()勘()利()疆()候()

尊()沃()善()款()配()杰()

遵()跃()盖()欺()醉()洁()

捶()瘦()难nàn()咽yàn()结jié()

锤()叟()nán()yān()ji()

垂()授()yè()

三、近义词

款待——顿时——惬意——赞赏——

骨瘦如柴——疲惫不堪——

四、反义词

赞赏——僵硬——狼吞虎咽——疲惫不堪——

骨瘦如柴——

五、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吞()咽画()点睛井底之()

()假()威亡()补牢守株待()

()头不对()嘴对()弹琴打草惊()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知识点汇总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知识点汇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知识点汇总

原文:

奶奶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将心比心》重点字词:

【词】

宽容

鼓励

温暖

幸福

将心比心

【近义词】

许久──很久抱怨──埋怨

不禁──不由鼓励──鼓舞

【反义词】

宽容──狭隘沉重──轻松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别人,鼓励别人,给每一位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作者简介:

姜桂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女,河北平泉人,沈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从事文艺美学研究。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任全国人集(上下卷)、周恩来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参加过《毛泽东选集》(1~5卷)、《刘少奇选集》(上下卷)、《朱德文选》等的翻译工作;负责《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等的定稿工作;作品《将心比心》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1993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几年来为学校艺术教育做出了一些工作,组建并成立了“小荷”艺术团,为学校参加以及省规范化达标做了汇报演出,受到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争得了不少的荣誉。文章《将心比心》已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篇。

《将心比心》课后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扎针1.zhā2.zhá3.zā()

2.包扎1.zhā2.zhá3.zā()

3.挣扎1.zhā2.zhá3.zā()

4.捆扎1.zhā2.zhá3.zā()

二、多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组。

1.心甘情愿心满义足

2.心领神会心直口快

3.心血来潮心悦诚服

4.新花怒放心心相印

三、用“然”字组词,并填到句子中。

()()()

1.这件事太()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2.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能爬到天都峰峰顶。

3.早上出门时,妈妈说今天会下雨,让我带伞,到了第三节课()下起雨来。

四、近义词:

温暖—关爱—鼓励—希望—

反义词:

宽容—沉重—紧张—抱怨—

五、比一比,再组词。

龄()扎()励()享()

铃()札()历()亨()

六、仿写句子: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1-2单元)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1-2单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1-2单元)
第一单元四则计算
1、四则计算的顺序。
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⑶、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2)、任何一个数乘0得0。(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单元注意点:
1、计算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觉得简单就粗心大意。口算能力一般的同学,尽量用笔算,可以在草稿本上列一些简单的竖式。
2、考试时,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再来算一遍。计算题是最容易得分的。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能看懂图上的各个方向。以O点为中心时,A在O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此时,O在A的什么方向。这个是难点。
例如:A在O的西偏北30度100米的方向上,那么O在A的东偏南30度100米的方向。
2、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自己能根据要求画图。按照要求画出各个点的位置。比如:请你画出A点在O点的东偏北15方向上。这个时候,你能说出O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上吗?
单元注意点:
1、以上两点都是重点。出现错误的情况往往是知道了A在O的什么方向,反过来O在A的什么方向却弄错了。
2、画图时一定要量准,看清图附近的一些提示,一段表示多长。尽量不要在这些小环节上扣分。考试时带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和铅笔。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知道各个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②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③减法的性质:连续减去几个数,就是减去这几个数的和。a-b-c=a-(b+c)
④加减混合:可以先加再减,也可以先减再加。
a+b-c=a-c+b或者:a+(b-c)=a-c+b
⑤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⑥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在简便计算时,一般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同时运用。
注意找好朋友:2×5=104×25=1008×125=1000
⑦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的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⑧除法的性质:连续除以几个数,就是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a÷(b×c)
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
别乘以这个数,再相加。(a+b)×c=a×c+b×c
或者:a×c+b×c=(a+b)×c
或者:a÷c+b÷c=(a+b)÷c
或者:a÷c-b÷c=(a-b)÷c
2、这个请到书上查看。其中第④⑦⑧这里举一下例子:
④456+12-56这样算456-56+12=400+12
456+(12-56)这样算456-56+12=400+12
⑦1800÷25可以变成:(1800×4)÷(25×4)=7200÷100
⑧2700÷25÷4可以这样算:2700÷(25×4)=2700÷100
⑨72×125可以这样算(9×8)×125
3、乘法分配律是最重要的,还要知道它的一些变化情况:
28×101可以写成28×(100+1)=28×100+28×1
28×99可以写成28×(100-1)=28×100-28
28×99+28可以写成28×(99+1)=28×100
28×101-28可以写成28×(101-1)=28×100
25÷8+15÷8可以写成(25+15)÷8=40÷8
75÷8-19÷8可以写成(75-19)÷8=56÷8
这六种变化情况,也一定要学懂。
单元注意点:1、一定要学懂各个运算定律,特别是乘法分配侓和它的变化情况。
2、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能用的一定要用,还要写清楚完整的简便过程。不要漏掉。不能简算的就按第一单元四则计算的顺序来计算。
3、考试时,对于用了简便方法来算的题目,有空余时间,用不简便的方法再算一遍来检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1、三角形有()条边,()个角,()个顶点。

2、由3条线段()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4、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三角形可以表示成()。

5、三角形具有()。

6、两点间所有连线中()最短,这条()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8、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9、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比直角边()。

10、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

1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12、()三角形也是()三角形。

13、()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是()。。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5、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16、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18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由整数加减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并发现异同,掌握正确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整数加减法)

1、(板书加减法)初次见面我们互相还不太了解,就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吧!

有同学的表情十分纳闷:老师太小瞧我们了!你们都会加减法?那我来考考你们。谁要接受挑战?(板书一道加法)

他的加法算对了吗?谁来验算?减法会吗?(板书一道减法,计算并验算)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能不能用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二、自主探究,大胆尝试。

1、小丽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单价6.45元、《童话选》单价4.29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1)思考整理信息

(2)怎么解决

(3)说说计算方法(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并汇报。

3、观察这两道题发现这些小数的位数相同,总结方法。

4、及时检测

2.98+0.56=12.53+4.67=

5.64-1.78=7.2-0.8=

三、探索提升

1、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会算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办?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两个小数的数位不相同,怎么计算?应注意什么?

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3、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巩固练习

计算并验算

12+0.5=12.56+5.8=

27-0.8=16.4-3.2=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小数点对齐)

从右边算起

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

(注意: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时,根据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再计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7、写数时,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或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1.把多位数改写成“万”、“亿”。中间要用“=”连接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方法是: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在数的末尾添上一个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者“亿”。得出的是近似数,中间要用“≈”连接。
9、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我国在十四世纪发明的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盘。算盘上方一个珠子代表5,下方一个珠子表示1。
11、在计算器上,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CE键是清除键,AC键是归0键。+、-、×、÷键是运算符号键。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2、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它的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5、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叉开的大小,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8、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9、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10、对顶角相等。
11、三角形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和是360度。
12、直角等于9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3、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14、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1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小时,
16、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510)。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9、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0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特点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特点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其中长边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两底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1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5、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1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是对称图形。
19、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1、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直到所得的余数比除数小为止。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商不变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不变。
②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几。
③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则商就除以(或乘)几。
7、有余除法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第六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知识点填空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已知的加数叫做(),所求的加数叫做()。

3、减法是()的逆运算。

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得的数叫做()。

5、已经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已知的因数叫做(),所求的因数叫做()。

6、除法是()的逆运算。

7、和=()+()加数=()-()

差=()-()减数=()-()

被减数=()+()积=()×()

因数=()÷()商=()÷()

除数=()÷()被除数=()×()

8、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除数=(()-())÷()

商=(()-())÷()

9、一个数加上0,还得()。

10、被减数()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得()。

11、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

12、一个数和()相乘,仍得0。

13、0不能作()。

14、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15、()、()、()、()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移》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平移》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平移现象,理解图形平衡的方向与距离参数,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把简单图形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方法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践、探索图形平移现象与特征过程,培养增强观察、思考、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与学习信

二、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认识平移的现象与特征,能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平移简单图形,并能说出平移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作业纸。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激疑,引导学生自主动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构建新知,实践应用,理解掌握图形平移方法,发展思维,训练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升降观光电梯、电缆车、直线马路上的汽车、滑梯等图片,并通过讲台演示粉笔盒的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关物体的运动的现象有什么特征?(物体沿直线移动,方向和大小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教师谈话引题:数学中把这种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物体移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现象就我们二年级时学习的“平移”。物体平移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平移”的知识。

(二)引导探索,认知平移特征

1、认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1)观察思考讨论:结合课件展示,动态呈现平移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方格纸中图形水平左右和竖直上下平移现象,质疑激思: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图形平移前后之间相距几格?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平移前后间的距离吗?

(2)汇报交流(图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图形平移前后相距……格,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没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距离。

(3)教师小结:物体图形的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中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图形平移前后间的距离。谁大谁小?(前者大于后者)

2、画平移图形

(1)课件呈现方格图中的小房子(大实心箭头)及平移要求图,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构成方格中图形的关键点有哪些?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学生汇报交流画法,结合课件展示

(3)小结平移图形的画法步骤:1)选点:选取确定图形形状大小的关键点;2)描点:根据要求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规定格数)描出平移对应的关键点;3)连线成形:依次连接各平移对应关键点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二十一第1题,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说画法;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通过质疑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

板书:平移方向、大小形状不变.位置改变

六、教学理论依据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