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思考精选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2-11-20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思考精选。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思考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工作态度

一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

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www.JaB88.cOm

4、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

6、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7、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解答题的解题规范训练。

五、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习。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编辑推荐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复习计划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复习计划,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复习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总之,我们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与相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认识条形统计图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万以上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与相交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5.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重难点:

1、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的提高和应用。

2、对平行垂直的认识。

3、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六、复习时间:

共计用15课时进行教学。

1、回顾、整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并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2、复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百数口算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

3、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和有关的实际问题。(2课时)

4、复习直线、射线、平行与相交与垂直。(2课时)

5、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2课时)

6、复习统计。(2课时)

7、综合复习。(1课时)

七、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八、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5)不搞题海战术,优化练习,精讲简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九、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表:

第6单元 统计

第5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第5单元 四舍五入法试商、14、16、24、26、34、36的试商方法

第5单元 商不变的规律、综合练习

第1单元 数位顺序表、万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第1单元 万以上数的改写、近似数、综合练习

第3单元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第3单元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第3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综合运算顺序、综合练习

第4单元 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平行与相交

第4单元 画平行线与垂线、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全册 综合复习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总复习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加减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和复式分段统计表等知识。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系统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加强应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感受整理与复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系统巩固知识,增长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较强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再现旧知,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请把下列各数分类。相信你一定很棒。

0 7.523 6.8 69 101 1.25 384 0.001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小组交流,自我梳理。

回想一下,你学过小数的哪些知识?与之相应的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整理知识时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相互学习。

三、全班交流,构建成网。

1、班内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板书:

整数 小数

意义

(0和自然数的统称 )----------(表示一个数的 )

计数单位

(千、百、十、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读写法

(从高位 )------------(整数部分)

比较大小

(先比较最高位)------------(先比较整数部分)

运算定律

(a+b=b+a )------------(a+b=b+a )

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后来板书)教师小结。

2、教师谈话:小数意义与整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那么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①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

2.85+1.08 2.7+1.85 21.094.89 138.87

独立计算,班内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完成上面的板书)

②课件出示:先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然后独立计算,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12.25+36+7.75 13.05+12.384.05

5.60.710.29 19.65(3.98+6.65)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一) 填空

1、由7个0.1、3个0.001和5个1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一个数缩小100倍是0.8,这个数是( )

3、将下列各数按顺序排列。

①0.58 0.85 0.085 0.058 0.8 0.805

( )( )( ) ( )( )( )

②0.91米 1.0米 10.1米 87厘米 0.69米 9分米

( )( ) ( ) ( )( )( )

4、把一个4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后是5.690,这个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5、96.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4.60和4.6大小相等,精确度也相等。( )

2、小数都比整数小。( )

3、10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千分之一。( )

4、0.9595保留三位小数是0.960。( )

5、把0.96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扩大了1000倍。( )

(三)选一选。

1、把48.5 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①1/10②1/100③1/1000

2、下列各数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① 2430 ②2.043 ③2.430

3、6.5时是6时( )分

① 5 ②50 ③30

4、大于0.2而小于0.3的小数有( )

①只有0.29 ②没有 ③无数个

5、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8, 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① 18.808 ②80.808 ③8.088

(四)动脑思考。

□0.□9,在□里填数,使其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

②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

③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

板书设计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整数: 0 69 101 384

小数:7.523 6.8 1.25 0.001

(表格如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及加、乘法运算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单元知识,回顾一下,在这一单元里,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黄河掠影,看看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黄河简介》并配以多幅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的黄河史。

2、启情:炎黄子孙为了纪念我们的母亲黄河,将其编著成册,题为《黄河掠影》。

三、情境引路,复习要点:

情境一:多媒体出示《黄河掠影》图书,注明:每本n元

1、引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主动提问题并自主选择同学回答)

学生可能提:买5本多少元?(5n元)

买x本多少元?(xn元)

2、点拨导入:如果每本15元,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练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情境二:多媒体出示《黄河大桥》图

1、简介:大桥全长s米,汽车以每小时v米的速度行了t小时。

2、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信息表示出已知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的字母关系式吗?(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3、引导:你还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式,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108页第一栏填空,然后交流发言。)

四、概括复习:用字母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1、导入: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生回答:用字母可表示公式及运算定律)

2、启发:通常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生说师板书,学生完成书第108页第二栏。)

3、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学生独立完成书第108页第三栏,并交流发言,师完成表格板书。)

4、引入:学了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呢?(一可以进行验算,二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 435+724+565+1076 2) 401325

3) 45102 4) 75199+75

(指生板演,讨论订正。)

5、减法有什么性质呢?你能用a、b 、c表示减法的性质吗?[生说师板书:a-b-c=a-(b+c)]]

五、巩固应用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填一填

(1)每千克苹果a元,7千克苹果( )元。

(2)小明家到学校465米,每分钟走b米,4分钟后离学校还有( )米。

(3)一个菠萝重x千克,一个西瓜比这个菠萝的3倍重0.4千克,西瓜重( )千克。已知菠萝重2千克,西瓜重( )千克。

(4)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周长公式是( )。

(5)四(1)班有学生42人,四(2)班的学生比四(1)少x人,四(3)班的学生比四(2)班多9人。

①42x表示( )

②42x﹢9表示( )

(6) a减去m的差的2倍是( )

(7)一个工厂原有煤x吨,烧了7天,每天烧a吨,还剩( )吨。

(8)明明现有20元零花钱,如果平均每周积攒2元,照这样计算,7周后,他一共能积攒( )多少元。

(指生口答,互相修正。)

2、火眼金睛辨对错。(观察后口答)

(1)(a+b).c=a+(b.c)( )

(2) 78101=78100+78 ( )

(3) a元可以买20个篮球,篮球的单价是20a。( )

(4)正方形的边长是a,面积是4a。( )

(5) 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应。( )

(6) 21.32(6.32+8.3)=21.32-6.32+8.3 ( )

3、观察并回答(芝麻出油情况如下表)

(1)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出油x千克,需要芝麻多少千克?(学生观察后交流发言)

4、开放题:

联系生活实际,概括1006x,编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字母的功用有什么新的认识?(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七、布置实践作业

到生活中进一步去发现字母,了解字母还有哪些用处,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及加、乘法运算律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吗?为什么喜欢美术课呢?

学生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会这样说:

美术课上可以亲自动手画美丽的图画,学着制作各种手工;

美术课上比较轻松,不用像数学、语文那样紧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美术课式的数学课,让大家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复习任务。

二、活动中轻松复习

(一)拼摆积木,复习观察物体方面的知识

1、教师出示积木,谈话: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积木搭成各种造型。

(1)教师边说边在教室中间的桌子上用积木拼搭简单的造型(如图)

(2)谈话:我要考考同学们的美术功底,你能把我摆出的造型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造型,用简单的线条把自己看到的部分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3)展示学生从不同角度画出的造型图,共同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

引导观察学生们画出的不同造型图,提问:为什么同一个造型大家画得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回顾: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综合练习题,巩固应用观察物体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综合练习15、16题课件,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这么认为?)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验证一下结果。

(二)板块拼图,复习角与三角形方面的知识

1、谈话:同学们的眼力果然厉害。大家看这几个同学的画图(前面展示的积木造型图),他们会灵活运用一些线条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构图,既简单还准确,真是聪明啊!

(1)我也用这种方法画了一幅图,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课件:《枫桥夜泊》)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让我们再一起朗诵,回味一下意境

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提问:大家看我的这幅简笔画,它就是由很多个数学平面图形组成的。你找到了吗?

学生看图,复习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由此引入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复习

2、图里面有我们这学期重点研究过的图形三角形,大家还记着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1)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由三条线组成,它有三条边;

三角形有三个角;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判断下面的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在判断中规范三角形的概念,否定学生上面不规范的回答: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利用课件,师生共同复习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角、边、顶点)

3、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

(1)学生回顾,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意见,说说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三角形的稳定性还被运用到著名的斜拉大桥的设计中(出示课件)

(2)综合练习6:斜拉桥的柱梁和拉索组成了一个个三角形,增加了大桥的稳固性。我用简单的线条把斜拉桥表现了出来:(如图)

数一数,填一填:图中有( )个三角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在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三角形,比如:以柱梁为中心,先分别数两边的三角形,再数整体上的三角形。

数一数,填一填:图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锐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钝角三角形,

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

学生独立审题,回顾各种三角形的定义要求

4、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样的三角形,需要根据角和边的不同,先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1)师生共同复习回顾三角形的分类

a、从角的方面研究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b、从边的方面研究分为:等腰三角形(两腰、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2)角的相关知识

a、我们学过哪些角,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顾角的相关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

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b、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一个角到底属于什么角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教师随即提问,深入分析指出优缺点)

用眼睛来判断,看看像哪种角;(眼睛测量有时不够准确,不知道确切的度数)

利用三角板来比一比;(只能用来测某些特殊的角)

利用量角器来测一测(测量度数准确)

c、如何用量角器来测量脚的度数?

同学们齐动手,各自测量斜拉大桥平面图中的任意一个角,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上台说说自己测量的步骤要领,并进行演示

谁还有和他意见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在测量锐角和钝角时,注意两圈刻度的选择

d、画角

小美术家们,现在我又要考考你们的绘画能力了。这次可要严格的多喽!请你画一个75度的角。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按照教师的要求画角。

(教师在学生画角时,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画角的方法及方法的掌握)

请画得快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画得这样快?(用三角板画角)

用三角板画角的同学上台演示画角的方法

(教师强调只有特殊度数的角,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画角)

还有部分同学画角相当仔细,谁想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美术功底?(用量角器画角)

请学生上台演示用量角器进行画角的方法及步骤。

5、回顾了有关角与三角形的知识,我们一定可以轻松解决掉斜拉桥上的三角形问题了!

学生独立判断,数三角形,进行填空

在订正时,说说自己判断三角形的方法及数图顺序。

6、火柴拼图,复习三角形三边关系

平时,我会用火柴棍拼摆出美丽的图案欣赏(课件展示),可是今天我却遇上了麻烦。为什么我的这三根火柴棍拼不成三角形了呢?我的手太笨了吗?

学生回顾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和学生协商,把上面两根短的火柴棍换成两根较长的,然后拼成三角形。

7、解决综合练习5,复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把刚才拼出的三角形画下来,请学生帮忙测量其中两角的度数

(学生的测量过程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学生们评价他的测量情况如何?教师随即记录角的度数)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65度和40度,如果不测量,你知道剩下的这个角是多少度吗?

请学生单独计算,全班共同交流计算的结果

请学生详细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可能会出现两种解题方法:

180- 65- 40= 75

180-( 65+40)= 75

为什么要用180来减已知角的度数呢?

回顾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在三角形的第三个角上小小的标上75,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

这就是第三个角的度数,大家看清楚了吗?

(小小的数字肯定使大多数人看不清楚,在学生看不清楚的前提下,拿出放大镜)

教师把放大镜放在第三个角的上方,惊呼:呀,这个角变大了!我这个放大镜可以放大十倍,谁能帮我求求放大后这个角变成多少度了?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第三个角的度数不变

第三个角的度数扩大了十倍

谁的意见正确呢?请学生在投影仪前、放大镜下亲自测量,其他学生做裁判

通过动手验证,总结发现:无论放大镜放大多少倍,角的度数不变。

三、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空间图形方面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在哪方面的表现比较好?

给自己制定好今后的努力方向

板书设计:

角与三角形、观察物体

a、从角的方面研究分为: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b、从边的方面研究分为:等腰三角形(两腰、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1周角=2平角,1平角=2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统计的整理复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带你们当了一次素质检察官,在我们的校园里进行了一次师生素质大调查,真是过足了检察官的瘾,不仅这样,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数据。今天,我们就把收集的这些数据运用起来吧!

老师邀请所有的同学做老师的小统计员,把我们收集的数据整理起来好吗?

二、回顾整理。

谈话:不过,做一个小统计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吧!

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1)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我知道怎样求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在进行统计时,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3)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

课件出示同学们检查视力情境:

谈话:看来啊,同学们对统计这部分的知识还记忆犹新呢,你们看这是我们为三年级一班同学检查视力时收集到的数据:

男生(22人)

5.1 5.2 5.0 4.6 4.8 5.3 5.1 5.2 5.1 5.2 5.0

5.0 5.1 5.1 4.6 4.8 5.1 5.1 4.0 5.2 5.0 5.1

女生(22人)

5.0 5.1 4.9 4.6 4.7 5.2 5.1 5.0 5.1 4.9 5.0

5.0 4.9 5.1 4.6 4.8 5.1 5.2 4.3 4.2 5.0 4.9

你能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填写下表吗?试试看。

(1)你能计算出男生的平均视力是多少吗?

(2)这个班级中,男生视力好,还是女生视力好?

谈话:通过统计,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统计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1)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下来,这样容易记;

(2)通过统计图或统计表,可以一下子比较出谁的视力好一些,谁的实力差一些;

(3)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了解这个班级同学大体的视力情况,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谈话:你觉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方法与以前相比,怎样?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

(1)复式统计表比以前学过的统计表更容易进行比较;

(2)复式统计表是将以前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表;

谈话:那么现在就请小统计员们动起来吧!咱们来进行统计。

三、走进生活,拓展运用。

1.学生身体素质大检查

课件出示:体育课上,同学们锻炼的情境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个个都是体育健将。瞧!他们正劲头十足,锻炼身体呢,这是我们在五年级一班体育课上收集到的数据: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6 49 37 38 47 40 42 40 55 26 43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哪个成绩范围的人最多?

(3)平均成绩是多少?

谈话:这是四年级二班男生跳远时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下面记录的是四年级二班男生跳远成绩。(单位:米)

2.7 2.8 3.1 2.5 2.6 3.2 2.7 2.8 2.8 3.3

2.8 3.0 2.8 3.2 3.4 3.2 2.9 3.1 2.6 2.9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填入下表。

⑴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⑵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学习素质大检查

课件出示:学生生古诗比赛情景

谈话:咱们学校的同学不仅是体育健将,而且个个都是学习小能手呢。瞧!这是我们为二年级的小朋友组织的古诗比赛。我们收集了下面的数据:

二年级古诗背诵情况统计表。

(1)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填入表格

(2)分析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调查了这么多班级,每位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咱们班级的同学怎样呢?老师想做一次素质测验怎样?

要求:测验你的口算速度怎样?

限时5分钟

学生在5分钟内尽量多的口算

互动: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合作统计男生、女生各12名的速算成绩。

学生自由活动统计。

组织交流:出示学生自己制作的统计表。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至少提出两个,并解答。)

3.教师素质大检查

谈话: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老师们也不示弱哦!请看:

课件出示:老师们正在进行基本功比赛呢!这是同学们收集到的数据。

我校教师打字速度测试成绩:

(1)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自制一份分段统计表吗?试试看

谈话;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怎样分段更合理呢?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出以下统计表:

(2)你能根据自制的统计表解决什么问题?

四、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出色的表现感到高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统计的整理复习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在进行统计时,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

课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词语集锦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词语集锦

第一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植树沟渠回荡音符版图乖乖和煦轻快童年健康增添建设郑重掌握绽开估计大概规律泛出习惯飞箭花苞程度明媚留心盛开精确研究观察推断气候俊俏活泼机灵荡漾烂漫掠过偶尔圆晕映衬鲜艳乌黑翅膀吹拂洒落聚拢展开赶集烟雨楼台酒旗偷闲欢声笑语绿色工厂清明节兴冲冲顷刻间鹅黄色春深似海风月无边世外桃源山外有山飞瀑流泉古木参天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二、近义词。

和煦(暖和)青翠(苍翠)回荡(回响)希望(期望)轻快(轻松)伴随(陪伴)

清新(新鲜)增添(增加)泛出(露出)绽开(开放)天真(单纯)留心(注意)

立即(立刻)郑重(庄重)大概(大约)明媚(明丽)顷刻间(刹那间)

俊美(俊俏)机灵(机智)聚拢(聚集)偶尔(偶然)午天(中午)啼(叫)

烂漫(灿烂)映衬(衬托)生趣(情趣)也许(或许)精确(准确)忽然(突然)

三、反义词。

和煦(寒冷)轻快(沉重)清新(混浊)欢声笑语(愁眉苦脸)天真(老练)

郑重(轻率)绽开(弥合)精确(粗略)乌黑(雪白)俊俏(丑陋)聚拢(分散)

活泼(呆板)偶尔(经常)快乐(悲伤)参天(低矮)希望(失望)明媚(昏暗)

明白(糊涂)机灵(愚笨)淡(浓)轻(重)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蜻蜓点水鹦鹉学舌鸡犬不宁狗急跳墙闻鸡起舞

2、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花前月下花团锦簇花言巧语花天酒地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花团锦簇

4、含有“春”字的成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风得意大地回春妙手回春

5、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亭亭玉立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翩翩起舞啧啧称赞

6、ABB式词语:兴冲冲红彤彤绿油油金灿灿白茫茫红通通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贺知章《咏柳》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4、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5、杜牧的古诗

A、《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与“燕子”有关的诗句:新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纱》

7、关于“杏花”的诗句:

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8、有关植树的谚语:

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B、荒地不开年年荒,栽树像办小银行

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D、自家栽树心意诚,看管精细成材林。

六、填空。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能绿化祖国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三角形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学生对角和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还缺乏对角和三角形知识的系统深入了解。教材以真实的现场实物为素材,系统设计了角和三角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材还设计了大量的动手活动和操作练习,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学习并巩固角和三角形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图形知识的水平。角的度量是角的分类的基础,角的分类又是三角形分类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能过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建立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课时安排:

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8课时)

信息窗1:认识平角和周角 3课时

信息窗2: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 4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角的分类和度量

教具准备:

活动角、小棒和量角器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3. 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 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 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3. 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生4:学数学很有用

四、总结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的分类:锐角 小于90

钝角 大于90小于180

直角 等于90

平角 等于180

周角 等于360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画已知度数角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教具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学生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③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小组内交流画法。

(3)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再练习画几个角。

三、谈话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练习课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二、梳理知识,自主练习

1、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

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

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

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

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

2、自主练习。

①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同学们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

(学生量角并比较)集体校对

②自主练习第8题。继续量角训练

谈话:从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知道节约时间,同学们知道吗在钟表上还藏着许多角的知识。

教师出示钟表教具,先演示,学生口答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一圈是多少度?每一大格多少度,每一小格多少度?

(利用规律限制时间同桌解决第8题,一人用得到的规律解决,一人用量角的办法。)

③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在书上量角量得很好,现在我们量量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量角,量后把你的结果汇报给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

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

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④自主练习第11题。

谈话:对于一个三角板同学们了解这么多知识。两只三角板你又能得到哪些角的知识?学生口答一些拼成的角,并举着自己的三角板演示给其他同学。

谈话:刚才同学拚得很好,下面个人动手拼一拼谁的发现最多?把你得到的新角画在本子上。

(学生动手拼摆画,可能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运用三个三角板拼成的角要给与表扬鼓励。)

三、综合巩固,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0题。

谈话:通过刚才练习,同学们对角的有关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手势判断对错。(师生共同完成)补充: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2、自主练习第13题。

让学生动手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画。

谈话:你画出一个什么图形?量一量第3个角是多少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⑴两个角的另一条边交于一点,得到一个三角形。

⑵三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180度

3、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知道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上藏着角吗?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并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之后同桌互相表演画角)

4、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14题:

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⑴有一个角是135度。

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表扬,同时提出要求借助已经掌握角的知识,继续寻找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知识为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棒和三角板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

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 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

(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七、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谈话: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幅画,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明天我们开个画展,看看谁的画最有特点。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三个都是锐角, 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角的关系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边、角的关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3厘米、4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各1根,3个三角形,量角器,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量一量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

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

(2)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3)折一折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选取了国际首例冷冻克隆牛技术这一素材,结合实际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体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先进科研成果,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本单元借此基础,先由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引入,然后过渡到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教材重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借助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直接推广到小数加法运算定律,学习简便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6课时)

信息窗1 3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1: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学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数位数相同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

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

1)填一填:P89(1)

2)计算并验算

26.81+5.29= 1.92-0.71=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91(13)前两个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学期预交了150元课本费,学期末我们是要补交还是会退回呢?让我们课后一起算一算吧!

四、感悟收获

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0.77+0.03= (米)

0.77

+ 0.03

0.80 0可以去掉不写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头奇异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并且了解克隆牛出生时的情况,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装入了问题口袋,这节课我们从问题口袋里找出问题,开动脑筋,继续一起来解决。

2、课件出示:问题口袋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点击课件)

8.90.4213.4600

(2)算一算(点击课件)

4.6-3.2 1.28+1.21 8.75-3.74

4.5+5.5 56+344 130-25

实物投影演示学生计算的过程 订正答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后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尝试 探究新知

1、迁移情境 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壮壮和健健出生时情况表

点击课件:问题口袋提出问题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同学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试一试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板书算式:1.3-1.25

2、独立思考 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

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3 1.3

-1.2 5 -1.2 5

0.8 8 0.0 5

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 探讨算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

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用0补齐)。

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1.3-1.25时1.3百分位上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5、加强算法 深化理解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进行验算。

指名学生板演

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加法验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

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9.7+12.34 10-0.8

(2)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课本练习91页第13题后两道题目。

2、火眼金睛辨对错

5. 9 4. 6 7. 0 5 3.2 5

- 3. 5 8 + 2. 8 5 - 6.5 + 1 5.7

2. 4 8 6. 4 1 6. 4 1 1 8. 9 5

3、走进生活

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1)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娃娃: 26.00元 闹钟:45.80元 铅笔:0.60元

铅笔盒:6.84元 照相机:265.80元

火腿肠:0.90元 巧克力:8.55元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买吃的花了多少钱?

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买生活用品花了多少钱?

300元钱买照相机和娃娃够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同学们都有逛超市的经验,找出一张购物小票,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核算一下是否正确?

四、总结回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进步?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

1.3-1.25=

2. 3 1.3

-1.2 5 -1.2 5

0.8 8 0.0 5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回顾整理 夯实基础

1、快速抢答

0.6+0.3= 5.3+3.7= 0.6+1.2= 7.6+1.4=

1.2-0.4= 7.9-0.9= 1-0.8= 12.5-2.5=

(哪位学生最先算出结果,可直接起立回答)

2、用竖式计算

12.4 12.4 12.92 12.92

+ 5.87 5.87 4.5 + 4.5

二、对比练习 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 第6题(p90)

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自主练习 第7题

通过统计表呈现出一周气温变化,除了解决给出的问题外,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其他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3、自主练习 第12题

让学生了解人类到太空后身高增加的小常识,再独立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数

().4 14 . 5

+ 6 .( ) 5.( )

10 .7 8. 6

通过此练习,利用小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能灵活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 第9题

此题是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位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

3、自主练习 第10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可能隐含的规律。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数量关系,得出魔术箱中隐藏着相同的数据。培养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

4、数字游戏:

全班学生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写完后任意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既可以用抢答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四、归纳总结 实践应用

1、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说生活中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3、超市购物

出示一组商品价目表:

篮球 32.5元;布娃娃 18.7元; 薯片 8.5元;

赛车 38.75元;笔记本 15.45元; 小刀 9.6元

估一估:选购你喜爱的两件商品,带50元够吗?(够,大约还剩多少元? 不够,大约还差多少元?)

五、课后实践 升华体验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12.4 12.4 12.92 12.92

+ 5.87 5.87 4.5 + 4.5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的: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

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1)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20.98―0.22―0.1

(3)3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

(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2)季度指什么?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a―b―c=a―(b+c)

0.98―0.22=0.76(米) 0.98―0.22―0.1

0.98―(0.22+0.1) 0.76―0.1=0.66(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投影出示)

79+145+21 25+97+3

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a+b=b+a (a+b)+c=a+(b+c)}

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 0.3

6.9 1.2

19.7 2.1

1.03 0.97

2.99 2.01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活动一

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

(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米)

0.18

+ 0.16

0.97

- 0.78

0.19

活动二

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7.65+3.72+6.35+6.28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 +(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3、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导练:

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4.95 (1.38+1.75)+0.25=□+(□+□)

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

5.64+4.65+0.36

= 4.65+5.64+0.36 ( )

= 4.65+(5.64+0.36) ( )

= 4.65+6

= 10.65

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7+6.3+3.7 19.1+1.26+2.74+0.9

3、综合

⑴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0.1+0.5)+0.5=0.1+(0.5+0.5)

②0.2+0.3+0.8=0.2+0.8+0.3

③a+0.4+0.6=0.4+0.6+a

④0.3+(0.7+b)=(0.3+0.7)+b

⑤0.3+0.4+0.6+0.9=0.3+(0.4+0.6)+0.9

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 )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 )

四、总结: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小数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7.65+3.72+6.35+6.28 方法二: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 +(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复习

1、师生谈话:今天小芳休息,不过她安排了许多事情要做,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芳一起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清早起床,小芳总是要练习几道口算题,我们来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4.5+5.5 1―0.25 12.7+7.3 5.4―0.7

7.3―0.98 9.8―7.9 7+0.7 0.02+7.98

2、同学们,如果我们也养成小芳这样的习惯,口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今天小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去车行买车,这是小芳盼望已久的。

二、走进生活 拓展应用

情境一:在车行买车

1、小芳的爸爸看好了标价12.6万元的黑色轿车,车行提供了三种付款方式,如下表。

请学生对表格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解释。

小芳的爸爸倾向于第三种付款方式,他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学生汇报;4.2+4.6+5.1=14.9(万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1:你发现对于这种付款方式的总额与车价是什么关系?

学生2:你感觉这种付款方式有什么好处?

汇报者:第三种付款方式虽然总额多,但是这种付款方式的首付最少,这是它的优势。

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付款方式谈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付款方式。

学生1:三次付清总额14.9万元,二次付清总额13.1万元,一次付清总额12.6万元,我认为一次付清最合算。

学生2:三次付清首付只有4.2万,就是说我今年没有12.6万,也可以开上车。

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看法,这就是你们处理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都是良好的表现。

2、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了。

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

100-18.00-21.44-50.56

=100-(18+21.44+50.66)

=100-(18+72)

=100-90

=10(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

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

情境二:在商场购物

1、从车行里出来,小芳到商场买文具。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

学生汇报:

11.40+6.80+1.20+0.60

=(11.40+0.60)+(6.80+1.20)

=12+8

=20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

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

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五单元 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辨认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选取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

学生学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时应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在交流与反思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将本单元知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时便人不同方位观察一组长方体实物的形状;第二层次时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一组正方体实物的形状;第三层次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3课时)

信息窗1 1课时

信息窗2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辨认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目的: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模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走进商场观察物体(信息窗1,只有冰箱),复习辨认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吗?图中的冰箱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3种形状学生选择)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信息窗1(有冰箱和冰柜两个实物)

谈话:只有冰箱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

(板书课题:观察一组物体)

三、操作观察 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 大胆猜测

谈话:(课件出示3组形状)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呢?

学生猜测。

2.模拟观察 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的摆放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3.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

5.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学生画,教师指导)

6.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另一组学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体)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哪组形状。(课件出示形状,学生分组观察,教师指导)

四、拓展应用。

1.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第1题。

2.看一看,连一连。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摆一摆。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为信息窗2做铺垫。

五、课堂小结。

谈话:请同学们谈谈你、老师或你的同学这节课的表现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一组物体

正面(前面)后面

左面 右面

上面 下面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辨认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但对于存放货物的仓库我们很少见过。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存放货物的仓库去看一看,好吗?请看屏幕。(出示书81页情境图)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问:

1.从推车的叔叔方向看这两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的?

2.背着包的女同学从侧面看到的这两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

3.爬在梯子上的叔叔从上面看到的这两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

1.回顾旧知: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从不同方向看指的是哪几个方向?

(学生回答:指的是上面、正面、侧面三个方向。)

2.谈话:同学们看,我把图中小车上的货物给大家拿来了。(每人发两个正方体积木。)请你用小正方体代替货物,然后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一下,各是什么形状?

(操作后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然后汇报交流,交流时多指名说,让学生畅所欲言。)

3.你能帮助他们把看到的图形贴到相应的位置吗?(教师贴好头像,学生到黑板上板贴看到的图形。)

4.小结: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小车上的这堆货物,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完成板书:观察物体)

(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

1.谈话:如果车上有3箱货物,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呢?

2.请你先用用手中的积木来搭一搭,然后观察一下,从不同方位看,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在小组中活动,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发言,全班交流意见。)

3.你能帮助他们把现在看到的图形贴到相应的位置吗?(教师贴好头像,学生到黑板上板贴看到的图形。)

(三)解决问题:如果车上有4箱,而且从正面看到的是 ,可以怎样摆?

1.谈话:我摆了4箱货物,从正面看形状是。你知道我是怎样摆的吗?同学们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中的积木试着摆一摆。谁摆出来了?(对第一个发言正确的学生要充分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是不是只有一种摆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手中的正方体积木,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摆法多。

3.谈话: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摆的也很认真。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交流。)

4.小结:同学们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并且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放的方法,看来在仓库里摆放货物也有很大的学问。

三、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同学们,你想不想也来当一次仓库保管员,来摆放货物呢?不过,摆放货物是有要求的,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2页,一起看自主练习第1题。

要求:请同学们先和小组的同学先用积木摆一摆,仔细观察从不方向看到的形状,然后说说每一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学生先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出示3幅图)看,这是我在仓库拍的三幅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完成书第83页第2题。填完后,可以用积木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己填的对不对。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你能帮助这四名同学找一找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吗?如果你一下子就能看出来,那么就直接用线连一连。如果你不能马上看出来,就用积木摆摆看看,再连线。

4.小游戏:你说我摆。(自主练习第4题。)

介绍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抽出一张印有图形的图片,其他同学摆一摆,看一看有几种不同摆法,比一比谁的摆法多。(学生操作、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是自主练习第5、6、7、8题。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不错,小组活动很积极,希望同学们活学活用,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

师:四个盲人为什么摸同一头大象,而他们的描述却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四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

小结:对,他们摸大象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实际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回顾整理

1.看一看,猜一猜(大屏幕投影第1题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拍的照片会一样吗?

(1)想一想,连一连 (大屏幕投影拍到的3张的照片)

师:看,这是他们拍到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拍摄的位置不同。

师:想一想,三张照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会是哪位小朋友拍到的呢?

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2)议一议

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分辨照片是哪个方向拍摄的呢?

引导生小结:可以用摆一摆借助实物观察的方法。

1.摆一摆,看一看。

师在实物投影前用5块正方体木块搭成的一个图形,让4名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

2.画一画,想一想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完成(1)题,并说明理由。

3.搭一搭

请同学们两人合作,一人画出从上面看到图形的样子。另一人按要求搭拼。

4.小结:

谈话: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多个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动脑思考,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按要求摆一摆 (师出示平面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1)用4块摆,从上面看是。

(2)用5块摆,从侧面看是。

(3)用6块摆,从正面看是。

2.大家一起算一算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和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想象联系实际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单元 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算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知识主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学运算律,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材按照解决问题发现联系举例验证揭示规律拓展应用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的运算律等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把情境图与数学学习融合在一起,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知识,加深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经历发现关系揭示规律字母表达应用巩固的过程,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率进行简便运算。通过算是的交换,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黄河掠影(8课时)

信息窗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信息窗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课时

信息窗3:加法结合律、结合律 2课时

综合复习 1课时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红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思考问题:小红今年5岁,如果姐姐比小红大3岁,姐姐今年多少岁?如果姐姐比小红达4岁,姐姐多少岁;姐姐比小红大9岁,姐姐多少岁?如果姐姐比小红大a岁呢?

一、情景导入

出示地图,指出黄河,知道这是哪儿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我们来看信息窗1的情景图,你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探索

1、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选择板书。板书问题: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4年应怎样列式计算?

2年造地面积 252=50平方千米

3年造地面积 253=75平方千米

4年造地面积 254=100平方千米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讨论:你能照这个样子提出很多的问题,能写出多少呢?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可能有学生用□表示造林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也可能用△表示,或者其他不同的表示)

如果用a表示造地的年数,那么造地面积是多少?

明确:25a。

追问:a指的是什么?它可以表示那些数?可以表示100、1000、10000吗?可以表示1或0吗?可以表示小数吗?

师强调: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3、启发进一步思考:如果用字母t表示年数,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

4、明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t年的造林面积为25t,可以写作25 t,或25t,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a4可以写成4a。但是加减除不能省略。这就是本单元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5、看书质疑。有不懂得问题可以提出来。

三、自主练习

1、1本《黄河掠影》M元,3本需要( )元,买18本需要( )元,买X本需要( )元。

2、学校篮球队组织原地投篮比赛,每投中一个得2分。小云投中A个,小华投中b个,

(1)小云得了()分。(2)小华得了( )分。(3)小云比小华多得( )分。

3、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432千米,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A千米。6分钟后,速度减少了()千米:9分钟后,速度为()千米。

本题较有难度,可先搞清楚减速的意思是比原来的速度慢了,因此6分钟减少的速度是6a,而9分钟之后速度变为4329a

4、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7m a6 ab bx d9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造地时间(年) 造地面积(平方千米)

2 2X25=50

3 3X25=75

4 4X25=100

a aX25=25 a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完整的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充分运用用字母表示数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1、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是( )。

2、小岗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 )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用( )根小棒,摆X 个三角形用()根小棒。

二、合作探索

1、昨天我们了解了黄河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黄河的知识。出示信息窗1图,同学们仔细看图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2、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用现在的面积加上新造地的面积:25t+5450

3、25t求是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T是多少年时,我们就能确定25t表示的每年增加的面积。

4、引导:想一想,如果T=8时那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并有小组长写出你们讨论的结果。

5、全班交流你们的想法。

明确:根据T=8可以知道8年陆地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千米,还可以知道8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6、提问:想一想,这里的T除了可以是8,还可以表示其它的数吗?

明确:用字母表示的数,当字母的数值确定后,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确定值,把字母换乘数值来计算。可见用字母表示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不少的问题。

7、看书,同为两个在说一说如何用字母表示数。

三、自主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6米 A米

M 米 多2米

红胜比黑绳长()米黑绳长( )米

你能说一说这两幅图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弄明白之后在列式。

2、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他们现在的身高。让学生自己做,共同订正。

3、自主练习9题,看图你能说出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吗?

(1)M-N (2)M+N (3)4M (4) M+2N

当M=20千克 N=15千克时计算上面的算式分别等于多少?你能说一说字母与算式的含义吗?

同时明确:每一个字母在图中都表示一定的含义,每个式子也有一定的表达的意思。

4、学校美术组有24人,

(1)书法组比美术组多6人,书法组有()人。

(2)舞蹈组比美术组多9人,舞蹈组有()人。

(3)合唱组比美术组多X人,合唱组有( )人。

(4)如果X=10人合唱组有多少人?X=14人呢?

你是怎样思考的?同为两个互相出一道题,自己解答。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内容?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5450+25t

当T=8时黄河三教授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5450+25t=5450+258=5650(平方千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在已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少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增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加建强对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的数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大客车每小时行驶a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多行驶20千米

(1)a+20表示( )。

(2)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3)小汽车5小时行的千米数: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ac 1x xx 6d

二、自主练习

1、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

(1)如果栽种时树径为5厘米,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2)当x=6时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2、潜水员王伟借助水中呼吸器潜水100米,水下机器人比王伟多潜了x米。当x=800时,水下机器人潜了多少米?

指名同学到板前完成。

3、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x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 )米。

明确:大坝的高度=水面到坝高+水面以下的坝高。通过画线段图使学生明白理解。

4、自主练习第4题。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他们现在的体重吗?

本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行列式。

5、自主练习6页12题。

例:a+b5=5(a+b)

X63=

M6n=

5a+c=

此题是按照一定程序写含有字母式子的练习。重点指导运算顺序与括号的使用。

学生讨论一下体的意思在独立完成。

4、甲、乙两位送奶工每天分别送奶a袋和b袋。

(1)3月份甲乙二人各送给奶多少袋?(这道题应该先知道什么,3月份多少天?怎样列式指名回答)

(2)如果a>b乙一周(7天)送的袋数比甲少多少?(乙一周送了多少袋?7b袋,这个问题怎样回答,指明回答)

5、学生自主练习7页14题,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答案。

明确:蓝色快中9个数之和使他的中心数的9倍。一冬之后,这个关系仍然存在。因此可表示为9a.多角度的观察,还可以看出,横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看,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7。对角线三数之和相等。

6、一个电铃每次响铃时间为4秒,两次之间间隔2秒。

(1)这个电铃响了x次,从响铃到结束共持续多长时间?

(2)当x=8时,这个电铃从响铃到结束共持续多长时间?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明确铃响次数和间隔次之间的关系。铃响次数应比间隔次数多1。

三、总结:

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含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a+b5=5(a+b)

X63=

M6n=

5a+c=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信息窗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结合乘法运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简便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少复杂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写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长方形的周长=( ) 正方形的周长=( )

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二、合作探索:

1、见过黄河漂流吗?这里面也藏着许多知识。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信息窗2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知道每对漂流的时间和平均速度)

2、根据你知道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是板书出算式

漂流日期漂流流程(千米)

23日 117=77

24日 126=72

25日 67=42

用漂流速度时间=路程

3、引导讨论:你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回答。

师小结: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S=( ) ( ) V=( ) ( ) t=( ) (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真方便。

4、提问:同学们知道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大写字母C周长,用大写字母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让学生试着写,并组织交流。

5、指出:数与字母相乘时,通常采用简便写法。如:a4或4a都可以写成4 a或4a 。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时通常也采用简便的写法aa可以写成a a,也可写成a 读作a的平方。

6、练习:用简便写法重新写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

7、讨论:a的平方和2 a一样吗?为什么?

8、看书质疑。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题,指明回答。共同订正。

2、已知每千克苹果a元,填写下表:

3、连一连

77 a+a X X+X aa

XX 7a 2a 2X

4、打开书看教材10页3题,指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其他学生用练习本做,共同订正。

四、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漂流日期 漂流流程(千米)

23日 117=77

24日 126=72

25日 67=42

用漂流速度时间=路程

Vt =S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C= a4 S= aa=a a=a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并结合乘法运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简便写法。巩固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练习。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教学重点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少复杂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我国现在的人均寿命比建国前的2倍还多1岁。如果建国前的人均寿命是X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现在的人均寿命。建国前的人均寿命约是35岁,现在我国的人均寿命约是多少岁?

二、合作探索

1、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如果用字母 a 表示长方形的长,用字母b表示长方形的宽,C表示周长,用大写字母S表示面积。你能写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2、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并组织交流。

3、提出要求:刚才大家写出的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字母公式,昨天我们写出了正方形的字母公式,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数学里已经规定的,不能随意用其他字母代替。

4、讨论:1a或a1用简便方法可以怎样写?

师小结:一个字母与1相乘时,写法可以进一步简化。如1a或a1,就可以把1省略,直接写成 a。

5、练习:用字母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 h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综合练习

1、汽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8小时行驶( )千米。

2、五(1)中队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周活动,计划植树500棵。

(1)如果平均每天植树X棵,3天植树多少克?

(2)当X=125时,还剩多少克没有栽?

3、奶牛场一共有a头奶牛,每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b千克。如果用C表示一天的总产量,你能用式子表示出C、a、b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4、我国现在的人均寿命比建国前的2倍还多1岁。如果建国前的人均寿命是x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现在人均寿命。建国前的人均寿命约十35岁,现在我国人均寿命约是多少岁?

5、已知钢笔价钱比文具盒贵2元,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5倍,文具盒的拣钱是练习本的3 倍。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钢笔、书包和练习本的价钱。

(2)买5支钢笔需要多少钱?

(3)用50元去买一个书包,还剩多少钱?

(4)如果文具盒的价钱是9元,钢笔多少钱?练习本呢?书包呢?

四、总结:用字母表示数你学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C= a4 S= aa=a a=a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C= (a+b) 2 S= ab

课后反思:

信息窗3

教学内容:

信息窗3的红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借助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信息窗3的情景图,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等等)

2、提出:在这几年中,我们学习过好多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一些基本规律吗?今天这颗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探索加法结合律

1、提出第一个问题: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让学生列式计算。师巡视注意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指明两人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说说每个算是各先算什么?

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说明由于计算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39+34)+2=39+(34+2)+3。

再看第二个问题应如何列式计算,它们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一样吗?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吗?

(3472+1206)+786=3472+(1206+786

3、观察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回答(这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结果都一样。)

4、出示下列两组算是来验证一下:(45+25)+13=45+(25+13)

(15+36)+22=15+(36+22)观察一下,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算一算,每组算式的最后结果是不是相同?

5、讨论:这三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如果用字母a 、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a+b)+c=a+(b+c)这里的a 、b、c分别表示什么?(a+ 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6、小结:像这样的规律就叫加法结合律。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加法的某些口算方法就是应用加法结合律。

7、三个数相加有这样的规律,两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

讨论:34+12○ 12+34 3425+4513○ 4513+3425 38+56 ○ 56+38 有什么规律?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几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8、让学生自己总结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怎样表示?

9、小结:这个规律就叫加法交换律。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10、看书质疑。

11、练习:38+24=( )+() a +56=56+( )

三、综合练习:

1、a +□=25+□ a +73+27=□+(73+27) 45+□= b+□

2、网络连接

270+460+730 76+18+22 627+(403+597)

76+(18+22) 403+627+597 270+730+460

3、自主练习的2题指明回答

4、独立完成16页4题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法的哪两个定律?能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内容?这两个定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39+34)+2=39+(34+2) 34+2=2+34

(3472+1206)+786=3472+(1206+786) 39+34=34+39

(a+ b)+c= a+ (b+c) a+ b= b+ a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同时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

运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括号里添上适当的数。

35+()=65+( ) ()+147=( )+274

56+74=()+( ) a+200=( )+( )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的。

2、下面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0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七单元 小篮球队统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一般复式统计表,复式分段统计表。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土、单式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继续学习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复式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基础。本单元选取篮球队队员的身高、纵跳等研究内容,为学习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提供现实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利用情感图中提供的数据,结合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就可以探讨出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分段统计部分,教材由对红、蓝队纵跳高度分别统计合并统计表对两种数量同式分段统计的过程,使数据分布规律清晰,为判断与预测提供方便,这样编排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小篮球队统计(5课时)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1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比较系统地学习复式统计表,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的: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难点在于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生:篮球

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生:想。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

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60156172169156145148156160145

165163160160151151165151160156158

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45150150163153157161163158153

169158145163150158161172157153157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

(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 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但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能谈一谈吗?

展开课堂辩论

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总结求即:师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6、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板书:

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

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 ? 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 9 岁,乙组平均每人 11 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

(2)小燕子用 8 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前 2 天每天读 26 页,后 6 天每天读 40 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

(3)某公司在 9 月份的前 17 天每天节约用水 280 吨,后 13 天每天节约用水 320 吨,问 9 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

四、拓展延伸

课外调查实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每年的压岁钱也随着提高,每个同学的压岁钱多少不一,有的同学的压岁钱买了学习用品,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玩具,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生活用品,还有的同学的钱买了零食,更有的同学的钱进了网巴,也有的同学的钱存了起来

1、同学们,你的压岁钱是多少,你认为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2、调查一下我们班每个(也可以是一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并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平均压岁钱是多少?

板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347622=158(CM)

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练习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基础练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做这方面的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课本100页自主练习1)

学生读题

师: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1)400+450+400+350+350+350+150=2450(人)

24507=350(人)

(2)4002+3503+450+150=2450(人)

24507=350(人)

发现第2种算法占绝大多数。

师:谈一谈这样算有什么优势。

生:既简便又能清楚地看出有几天的人数相同。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课本100页第二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针对上述两种算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错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1)20000+150002+90006+500011=159000(元)

159000(1+2+6+11)=7950(元)

(2)(20000+15000+9000+5000)4=12250(元)

重点研究第2种算法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明确:总奖金数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联系生活,提升练习

1、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 5 千克。

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 ( 较多 ) 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 ( 少一些 ) 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 4 千克,水果糖 1 千克。

(2)买巧克力 3 千克,水果糖 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430+120) (1+4)

(2)(430+20)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二种对的。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巧克力是 4 千克,水果搪是 1千克,加起来是 5 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 5 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 5 ,不能除以 2 。

5、算一算。(求第2种情况)

三、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板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400+450+400+350+350+350+150=2450(人) 24507=350(人)

4002+3503+450+150=2450(人) 24507=350(人)

课后反思:

信息窗2

教学内容:

结合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探讨出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复式分段统计部分,教材由对红、蓝队纵跳高度分别统计合并统计表对两种数量同式分段统计的过程,使数据分布规律清晰,为判断与预测提供方便。

教学目的: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难点在于复式分段统计数据。

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三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灌篮高手》吗?要想打好篮球,对人的身体素质有哪些要求?(出示情境图)教练员为了对红蓝两个篮球队队员的各项情况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行了哪个项目的测试?老师把两个队队员的纵跳成绩带来了,(出示红蓝队员纵跳高度成绩)请看大屏幕。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

2、提出问题

谈话:你觉得他们的成绩怎么样?想不想知道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呢?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生各抒己见,会用两个队的总成绩或平均成绩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师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师: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弹跳水平,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弹跳力的具体差异,又怎么办呢?

2、尝试整理,小组交流

师:为了便于大家的整理,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表格(单式复式复式分段)请同学们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种统计表将各队的成绩整理一下。(生整理,师巡视)

3、班内交流,体会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小组交流的意见,优化方法,逐步统一到复式分段统计表上来。

4、解决问题,解释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的弹跳水平,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表是怎样进行统计的?从复式分段统计表中,你认为哪个队的弹跳力好?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结果)

小结:我们通常把这种统计的方法称为复式分段统计,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巩固应用

自主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1.学生两人合作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3.进一步体会分段统计的作用

师: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的?

板书设计 :

复式分段统计表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复式分段统计表练习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顾知识

1.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哪些知识?

2. 如何制作一个复式分段统计表?

二、基本训练

实验小学准备为鼓号队购买服装,下面是他们的身高记录。(单位厘米)

136 134 124 132 127 130 127 128 130 144

126 133 126 135 141 147 141 134 138 137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

2. 鼓号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三、自主练习,综合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

(3)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2.统计

四(1)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四(2)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

(1) 独立完成

(2) 谈话: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吗?

3.四年级1班同学古诗考试成绩如下:(单位 首)

男同学背诵情况 女同学背诵情况

51 23 72 100 96 35 62 78 58 71

12 33 42 58 56 61 59 45 68 100

48 21 48 53 64 90 82 75 63 84

五 级: 100~119首 四 级: 80~99 首

三 级: 60~79 首 二 级: 40~59 首

一 级: 20~39 首 不达标: 20首以下

填写下表

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复式分段统计表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例,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昨天晚上,大家做完作业,是谁给你整理书包的呢?老师想要知道大家为什么需要整理书包,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呢?

师: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是需要整理的,经过整理的知识会给我们以后的学习带来不少方便呢!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师:请你在书本的99至107页找一找,看有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复习和整理的。

1、分类整理

(1)学生举例求平均数的习题和复习分段的习题

(2)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分类思考:根据什么标准分类?

(3)小组汇报,复习相关知识

2、整理计算方法

3、小结:在复习整理过程中,大家先找出了需要复习的内容,再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三、综合练习,实践应用

1、在一个鱼塘里选择5个不同的地方,分别测得水深是200厘米、180厘米、250厘米、, 150厘米和220厘米,求这个鱼塘的平均水深。

2、今天来听课的有40位同学,你能算出平均年龄吗?

3、我学会了吗?

(1)学生先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分

(2)并将成绩整理填在复式分段统计表中

(3)分析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

四、课堂总结

1、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统计

课后反思:

人教四年级语文麦哨同步检测题:下学期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四年级语文麦哨同步检测题:下学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中。

bànpànhéhèyìnɡyīnɡqínɡqín

jiējiéxiájiábāobōliāoliáo

1.是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你和()他出去看看。

2.河畔(),到处是散步的人们。

3.叔叔擎()着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

4.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嫩嫩的荚()。

5.东南风撩()起了麦浪。

6.她撩()起裙子,趟过了小溪。

7.妈妈叫你,你应()该答应()她呀。

8.剥()开外皮,露出了细嫩的果肉。

二、多音字组词。

应yīnɡ()转zhuàn()结jié()和hé()

yìnɡ()zhuǎn()jiē()hè()

间jiān()长zhǎnɡ()

jiàn()chánɡ()

三、词语搭配。

()的脸蛋()的油菜花()的新装()的音符

()的细汗()的萝卜花()的麦芒()的麦哨

()嫩绿()初放

又()又()()甜()凉你()我()

此起()()忽()忽()直沁()()

小学四年级语文十年后的礼物课后检测题下学期


一、比一比,再组词。

桦()暑()泡()夹()

哗()曙()咆()颊()

二、用直线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

森林的鸣唱

大海的喧哗

小鸟的曙光

牧童的咆哮

黎明的笛声

三、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1.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之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此时达格妮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此时达格妮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整组教材,通过导语、课文和后面的语文园地,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另一方面,还要会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文

13、和时间赛跑

14、检阅

15、争吵

16、绝招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4、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5、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6、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7、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8、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9、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

10、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

2、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5、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6、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7、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课题:13、和时间赛跑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中蕴含的启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教学准备:珍惜时间的格言、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

童年像一条小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的作者对于时间有自己的看法。出示课题:和时间赛跑齐读读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

同桌互查

自由发言

读中识字,读通课文。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

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

3、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赛读

开火车读

扩词,造句

4、生字观察:“梭”、“赢”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学生观察,分析。

写字,教师巡视。

指名分段读课文

生字连线

读生字

男女生比赛

自主组词造句

观察、交流、书写

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8分10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组词语。复习生字,导入新课。5分二、自读课文,学会质疑

1、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整理学生提问。

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自读自悟,学会质疑。5分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的话什么意思?2、画出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意思,分组讨论。3、读第8自然段,“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4、读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读边听边想自己画句,小组分析,共同理解。边读边想,发表想法。读课文后,说说自己领悟到的道理。解重点句,感悟道理。20分四、背诵积累

你喜欢课文的哪部分内容,试着背一背。

练习背诵,积累语言。依据喜好,背诵积累。5分五、积累格言

“你们都收集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快交流一下吧!”说说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积累格言。5分板书:

13、和时间赛跑

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课后小结:

课题:14、检阅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在集体活动中,当个人与集体活动发生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办?出示课题:检阅自由发言齐读课题讨论问题,导入新课。5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相互检查。选择段落,互听互查。说后教师帮忙整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扩词,造句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学生观察,分析。写字,教师巡视。分自然段朗读。生字、拼音连线。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自主组词造句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7分8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学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复习字词。5分二、读中理解,讨论感悟

1、分组,以儿童队员的身份讨论:参加检阅的事2、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3、有什么棘手的事?怎样解决的?4、为什么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5、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分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课文中找到语句读出来。读课文后说一说。体会句子,说说想法。理解交流,加深感悟。25分三、小练笔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读了课文,你想对博莱克说些什么?3、把这些话写下来。和同桌有感情的朗读。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想好后,写下来。体会理解,习作练习。10分板书:

14、检阅

不愿开口——排在第一排——热烈鼓掌课后小结:

课题:15、争吵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提出问题,讨论导入

当你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出示课题:争吵说说自己的想法。齐读课题。问题讨论,导入新学。5分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3、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听检查。选择段落,互听评价。说说后,教师帮忙整理。读中正音,整体感知。10分三、识字、写字

1、谁愿意展示读课文?2、把生字送回家。(我会认的字与拼音连线)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扩词,造句4、生字观察:“截”、“慕”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学生观察,分析。写字,教师巡视。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字与拼音连线。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自主组词造句观察、交流、书写自主识字,规范写字。5分5分7分8分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复习字词。5分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读1-6自然段,他们因为什么争吵?各自的表现是什么?2、分角色朗读这部分。3、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会想些什么?5、读后面的内容,“挨”什么意思?他们各自的表现是什么?6、分角色朗读这部分。7、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任选),你觉得他又会想些什么?8、读父亲的话,什么意思?自读,回答问题。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想象回答读文,全班交流小组分角色朗读这部分想象回答边读边思考,想好后说出自己的想法。理解交流,引导感悟。25分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想想,你和同学发生过什么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想好后写一写。练习生活,拓展习作。10分板书:

15、争吵

|

犯错

|

内心活动

|

和好

课后小结:

课题:16*绝招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挂图、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总结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总结已学,导入新课。2分二、理解“绝招”

你怎样理解“绝招”?查查字典再看看“绝招”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查字典读出解释。自由发言。理解词语,审视题目。8分三、自读课文,自读自悟

边读边思考: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再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自读课文,边读边画,边分析边想象。根据提示,自读自悟。10分四、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汇报发表自己的想法。分组讨论,汇报交流。15分五、交流感悟

学了这篇课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发表自己的意见。感悟课文,交流想法。5分板书:

16*绝招

要练有用的绝招

课后小结:

课题:语文园地四课时:4课时教学目的:1、以“教你学一招”为话题,组织交流,培养学生交际中能按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2、练习写学本领的过程,要把内容写得比较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通过观察,发现每组词中加点字的音同形似义不同的特点,巩固对字的掌握。4、积累成语,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趣导入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拿手本领。激发兴趣,乐于交流。2分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要求:这一招怎么好?是怎么做的?可以边说边演。听的同学可以随时提问。听清要求,准备口语交际。明确要求,提示内容。5分三、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分成小组,轮流讲述自己的拿手本领。派代表在班中展示。评选最佳同学。讲述自己的本领。认真听,进行评价。评出心目中的好同学。交流学习,评价欣赏。30分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激发兴趣

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习作激趣2分二、交流学习,说中修改

提示:会做些什么?学哪样本领印象最深?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学习时,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根据提示,准备习作内容,请同学帮忙修改。确定内容,交流修改。20分三、习作,修改,欣赏

提示:

选一样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后读一读,请同学帮助修改。根据提示进行习作,交流学习修改习作,共同学习欣赏佳作。独自习作,交流修改,欣赏佳作。30分10分15分

第四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时间

一、我的发现

出示卡片:“普通”、“曲谱”读词,发现了什么?出示“我的发现”一题中的词语,读词,说发现了什么。用加点的字组词。各种形式比赛读词。自读,说说自己的发现。看卡片读,交流发现。自主组词。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观察发现,构字特点。10分二、我会填

读词,用自己的话说词语的意思。填空(说)填空(写)自由读,说词义。说写正确使用“的地得”10分三、读读背背

自己读词,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解决。指名读词。各种形式比赛读,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试着背一背。自学词语开火车读词读词,说感受同桌练习背积累词语10分四、看图说成语

图一:是什么成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用自己的方法猜成语。请同学说答案,写下来。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猜出来的同桌猜成语写答案趣味学习,积累成语。10分课后小结:

月度课件精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思考310字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课件精选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思考31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快乐的足球赛》是一首反映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诗歌。它描述了放学后一群小学生在草地上比赛足球的情景。

这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就抓住课题中“快乐”这个重点词,通过这个词让学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乐的一节诗句来读一读。学生读完那节诗句以后,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这节带给你快乐,这样的话,比教师讲要来的好得多。还有一点,读,首先是让他们找到后读一读,可以说是初读,第一位学生找到的那一节是全文中最能体现快乐的一节,这位学生第一次读了以后,让她自己说快乐在哪,也可以让他们看看这个画面,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既然那么快乐,接着就让她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样学生比第一次要读的好,这样就层层深入,达到读的目的了,学生也真正体会快乐了。

四年级语文《鸟语》教学思考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鸟语》教学思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因为他们阅读后就会自动发现这篇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公治长是通晓鸟语的专家,明白“人有人言,鸟有鸟语”;能很快找到警醒自己的那最有价值的语言:“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抨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还能与作者一起享受“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拉近,跟它们交谈。”……这篇比较长,怎么引导学生学完这一课有着更大的收获呢?我反复读这篇,我觉得这篇给予学生一种研究。从这篇可以看出作者的确成了研究“鸟语”的专家。写这篇,作者把爷爷说的故事拿来了(关于公冶长懂得鸟语的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课文只是讲了一点,公冶长也是一个名人,是孔子的女婿,他其实在故事中的角色是个不守信的人,我们可以把故事讲完),作者与布谷鸟接近了(课文写的非常详细),作者还用了“据说”一词,即收集了报喜鸟——喜鹊的语言,最后还有画眉、苏莺、百灵、燕子、大雁、苍鹰……我们把这些信息集中在一起,与学生共同讨论,便可以得出:我们要认识某一事物,要想成为专家,不去多角度的收集信息,不陶醉于其中,不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不能成功。也就是说,这一课其实给四年级学生一个成功公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等于什么?答案不就是作者的研究获得的资料及自己想法吗?

研究蚂蚁,我们会从蚂蚁中得到启发,研究一棵树,我们也能发现到许多东西。可以这么说,任何研究,对于个体来说,都会有着收获。研究鸟语,收获到什么?“大肥羊”、听趣事、快意、不敢疏忽怠慢、说不出的高兴、盼着喜事降临、希望和安慰、增添乐趣、勤劳的可贵、纪律的重要、勇敢顽强的精神……想想文中这些收获,不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吗?利用“鸟语”引领学生研究吧!因为任何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最终都会有双丰收。

也许有人说,这样教学是不是脱离了语文的本意?我个人认为,这样教学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建立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之中,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能走进文本,不能熟悉文本,合上文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写,上面的教学是不好进行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考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我想这一课学完之后,学生剩下的应该是“研究”,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过去,我听过几位老师上这节课,他们的教学大都集中于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上,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接受性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性教学,当然也有老师把精力放在写布谷鸟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写的非常具体,对引导学生把写具体有一定的好处,其实学生进行“研究”了,写就更容易做到具体。另外,从数张考试卷上可以看出,好多命题者把倒数第二段命为根据课文填空题型,也许这种命题没有什么错,但这却误导了许多老师把重点放在此处,如果命题者不这么命题,从“研究”的角度来命题,我想老师一定会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教学思考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