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认识整百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千以内的数;能识别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的事物的多少。
难点: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资源
例题图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数数比赛,比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先数出图形个数的小朋友不用举手,可以直接抢答。
逐步出示下列图片:
、、、、、
对于最后一幅图,教师可追问:“怎么数得这么快?”
得出:可以一个十一个十地数,3个十就是30。
【比赛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直接切入教学重点。】
二、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继续进行数数比赛,不过此时要求不再进行抢答,而是用对老师微笑一下的方式表示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2、师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数:
(如果很快数完的学生较多,可先让他们与同桌小朋友轻声交流一下自己的数法,如果学生间数数的快慢差异较大,可耐心地等数得慢的学生数完。)
【实践表明,一些思维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急于表达,往往会干扰、“代替”其他同学的思维,上述设计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让所有学生都经历数数的过程,也满足了那些直觉思维强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思维的需要,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组织反馈交流,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可能出现的数法有:①一个一个地数,有100个;②两个两个地数;③五个五个地数;④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有横着数、竖着数两种数法)……
4、师小结:是的,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
5、师: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里面有100个小方块,那你能数出这里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逐步出示2板、3板、5板、8板小方块让学生数出分别是多少。)
6、师出示“10板”小方块,请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
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明确九百加一百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
7、出示
师:“如果把10板小方块紧紧地合在一起,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你知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吗?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直观形象的“大正方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一千”的意义,正确建立“一千”的表象。】
8、师:刚刚我们看着图一百一百地数出了一千,你能不看图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吗?(先让学生与同桌互相数一数,再组织全班学生一齐数一数)
9、及时巩固
(1)看图很快说出是几百
、、、
(2)“放电影”游戏
老师说几个整百数,让学生闭眼在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出是“几板”小方块,然后睁开眼用手势把“放过的电影”表示出来。
【这里的巩固性练习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百”和“千”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出示一个标有个位、十位、百位的计数器,师依次在个位、十位、百位上拨一颗算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明确同一颗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2、老师在百位上拨4颗算珠,请学生说说表示多少,理由是什么。明确:4个百是400。“400”的写法可先让学生尝试,再组织评价。
完成板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7个百是700”。
完成板书:
4、依次在百位上拨8颗、9颗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当拨到10颗珠时,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可以用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千。
5、你知道“一千”怎么写吗?(学生独立试一试,指名板演)
完成板书:
6、及时巩固
(1)学生按要求依次在计数器上表示500、200、1000。
(2)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下面各数:400、900、1000。
(3)听写下面各数:300、700、600、1000。
四、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多媒体出示第11页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思考题意、列出算式。
2、200+300=?,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3、汇报算法,可能有:
①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加,200加300得500。
②2个百加3个百是5个百,所以200加300得500。
③2加3等于5,所以200加300等于500。
4、引导学生沟通算法②与算法③的算理,肯定以上算法都可以,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5、口算下面各题
800-100=400+400=900-500=
200+100=1000-800=600+400=
选几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五、巩固深化
1、填一填,说一说。(第11页“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
②反馈校对
③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④200和1000;哪个数700接近?
⑤从这一排数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试着读一读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插图,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数是从哪里见到的。
3、估算(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①多媒体出示题图让学生试着估一估,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②反馈,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4、解决实际问题(第12页第5、第6题)
六、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能给今天的课起个课题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综合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2、如果让你回家把今天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你会告诉他们些什么?

认识整百数

4个百是400。
7个百是700。
一个千是1000。
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200+300=500

编辑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百几十教案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百几十的数的组成,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2.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会读、写几百几十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读出下面各数。
2003005009001000408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六百一百八百一千
3.出示例题挂图。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
(2)你知道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
4.揭示课题:认识几百几十。
二、认识几百几十的数
1.深入学习例题。
(1)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是450个小方块,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
(2)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板有100个小方块,左边有4板,是4个百,也就是400个小方块;每一条有10个小方块,右边有5条,共5个十,即50个小方块,所以左右两边合起来一共有450个小方块。
(3)怎样把四百五十表示出来呢?试试看。
(4)反馈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全体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用阿拉伯数字写一写。
2.拨一拨,数一数。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70,然后一边拨算珠一边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
老师巡视,注意学生从390数到400是如何操作的。
(2)指名交流、演示,着重说说从390数到400自己是怎样拨的,怎样想的。体会“满十进一”的必要性。
(3)一十一十地数,试着从890数到1000。数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再数。
(4)数给同桌小朋友听。
(5)交流,着重说说从990数到1000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写一写,读一读。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根据图填空后反馈交流。着重说说“13个十是130”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图独立写数,注意指导学生对齐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反馈时再要求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可指名学生读一读后再组织全体学生齐读一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再根据板演反馈交流。
(5)从刚才的交流中,你有什么想法?
三、学习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1.初步认识“一图四式。
(1)老师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学生尝试根据图写一道加法算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由300+20=320联想出另一道加法算式。
(4)尝试根据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巩固对“一图四式”的认识。
(1)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的插图,组织学生理解图意后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题组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7题。
四、布置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插图
4个百和5个十合起来是四百五十。
“想想做做”第5题教学插图
300+20=32020+300=320
320-20=300320-300=2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例10时,通过老师给母亲买了一件衬衣,一条裤子,一件上衣的情境,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图,写有八个方向的长方形卡片,黑板上画好一个空白方向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空白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提问:我们小朋友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那大家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右边呢?

2、提问:在我们平面图上是如何表述的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请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出示例图。(去除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公园)

提问: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4、讲述: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小朋友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是什么意思?在伟大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四个方向,小朋友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方向王国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东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超市。

提问: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又在少年宫的哪面?

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

(2)同桌讨论,并要求说明理由。

(3)指名说。(因为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超市在汽车站和少年宫之间,所以是东北面。)

(4)小结: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边说边出示东北)

(5)讲述:小朋友们分析的真准确,请在方向板上写出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2、认识西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公园

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面?

(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说。(火车站在学校的西面,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而公园在火车站和电影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4)小结: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边说边出示西南)

(5)小朋友们经过同桌的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请在方向板上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认识东南和西北

(1)在原图上出示人民桥和体育场

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2)独立思考。

(3)指名说。(因为人民桥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所以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因为体育场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之间,所以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

(4)、讲述:小朋友,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真棒。人民桥的确是在学校的西北面,体育场就在学校的东南面。和他一样想的小朋友请举手。(边说边出示西北和东南)

(5)、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知道,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在这八个方位中,哪些是我们的新朋友呢?

在以后,我们可以用手中的方向板解决生活中有关方向的实际问题。

5、根据不同参照来确定方向

讲述:刚才我们都是以学校为中心来确定方向的,大家会以别的景物为中心来确定方向吗?

同桌交流讨论。

6、指名说。(各种情况都可以,但对于像汽车站在少年宫的西北面这样的情况要加以说明)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试一试”——填方向

(1)谈话:小朋友们,方向王国里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的指南针。(出示指南针挂图)

(2)介绍:指南针中,绿色指针指的方向是北。小朋友们猜一猜,白色指针指的是什么方向呢?(边说边出示北)

(3)指名回答,并要求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南)

(4)你能把指南针图上其余的方向填完整吗?

(5)请最快的六个同学上黑板贴出其余六个方向。指一两个说说为什么这么贴。

(6)提问做得最快的同学: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快,有什么绝招吗?能不能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借此机会再次复习八个方位的确定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1题——给小动物找家。

(1)谈话:上星期,我们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从活动中看得出来,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当我们动物朋友也遇到难题时,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动物学校举行运动会,比赛当天可真热闹呀!可比赛结束后,小兔、小猴、小鹿、小狗都迷路了。但他们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体育场的哪面。你能根据它们说的话,帮它们找到家吗?

(2)帮小兔找家

小兔说……(老师出示小兔说的话,学生齐读)

同桌讨论并连线。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如果学生回答,因为小兔爱吃蘑菇,所以连蘑菇房子。那就再提问,除了这样想,还能怎么想也知道连蘑菇房子?)

(3)帮小猴、小鹿、小狗找家

分别出示小猴、小鹿、小狗说的话。

自己阅读,自己连线。完成后和同桌进行交流。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情况,再提问,还可以怎么想?)

3、做“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定方位

(1)审题

出示题目要求及图片。

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图上有什么?

(2)完成书上练习

独立完成指名说。

(3)以水库为中心提问题

以水库为中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探讨交流。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4)指名说。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5)以其他景物为参照,继续介绍。

刚才都是以水库为中心的,现在请大家以别的景物为中心进行提问,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6)指名回答。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认识了这八个朋友,我们能干什么呢?

请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自己的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识游览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出示锡惠公园的游览平面图)

谈话:过几天我们要去锡惠公园春游了,锡惠公园的许多景点都在这张平面图上,你喜欢玩哪些景点?怎么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呢?你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游览路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

谈话:小明、小芳和我们一样也要去春游,他们去的地方是南山公园(投影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图,好吗?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人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出示这段话)。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打开书,先把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用铅笔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互相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小结:是的,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投影出示行走路线)。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投影出示这段话)。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也互相评一评,看有没有准确地运用方位词。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出示小芳的行走路线,师生共同点评。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谈话:如果我要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怎样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第一层次:巩固新知。

谈话:路线图除了帮助我们认识游览路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投影出示)

谈话: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小结:准确地使用方位词,就可以把小红上学的路线说得很清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轮流提问、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第二层次:综合运用。

L、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朋友乘过公交车吗?乘过几路车,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自由说。

(2)谈话:是啊,公交车都有自已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l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相机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儿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已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2、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你见到过这样的站牌吗?能看懂吗?把你了解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让小朋友知道:站牌左上方的⑩表示10路公共汽车停靠站,下面的许多站名是表示10路车经过的各站,红色写的体育场是本站的站名,最下面的红色的箭头表示汽车行驶的方向。

(2)谈话:小明在体育场要到少年宫去,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问,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3、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这是城市平面图的一部分,其中黄色部分表示各条道路,红色各点表示各个单位。建设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7你还能说一说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l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可以由小朋友轮流提问回答。

小组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讨论题目中的第3、4个问题,让小朋友说出小星上学、妈妈上班、芳芳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的不同的路线。“你还能提哪些问题”,让小朋友自由提问,会回答的自由回答。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自已哪一方面学得比较好?

2、谈话:现在,你能设计游览锡惠公园的路线图了吗?(出示锡惠公园的平面图,每一小组发一张复印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谈话:大家都设计好了游览路线,我们春游时就可以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路线游玩了。你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讨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认识路线图的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数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认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认识,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用学具表示千以内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眼力,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整千的数的数数、写数。
教学课时:
八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百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模型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认数
1.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6596
2.数百以内数。(出示方块图)
1)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0。
2)一十一十的数,从10数到100。
问:10个一是几?10个十呢?(板书)
这么一板,有多少小方块?
3.教学例题。
1)问:一板表示几个百?三板就是几个百?也就是几百?8个百呢?
2)师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九百,再摆一百。
问:九百添一百就是几个百?(板书:10个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千)
问:10个一百合起来就是多少?
二.写、读整百数:一千
1.计数器拨珠。
1)出示计数器,指名说说已知的数位排列顺序。
2)想一想: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00吗?
学生动手拨,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3)说明: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就表示几百。
4)练习:拨出200、600、1000。
2.写数。
1)怎样来表示我们刚刚拨的数呢?
说明:4个百就是4百,在拨珠是,只有百位上拨了4各珠,在写数时,在百位上写4,十位和个位上一个珠都没有,就写0。
学生练习,问: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
2)根据计数器上拨珠的情况,请学生写数,指名板演。
300、600、700、900
3)在百位上再添一百,问:此时是几个百?也就是多少?
想一想:一千应该怎样写?
3.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填数。
请学生先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问:数轴上的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讨论:200和1000,哪个数更接近700?(指名汇报)
2)完成第2题。
看图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说是从哪看到这些数的。
(指名说,要举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3)完成第3题。
明确题意,让学生独立估算。
三.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出示小猴图,指名说图意。
1)列算式。
2)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从中可以选出好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练习。
2)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图中小朋友的对话。
2)根据已有条件,学生提问题。
3)学生独立解决,反馈。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设计:
认识整百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200+300

第二课时认识几百几十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9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的数,从63数到100。
2)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口答。
100里面有多少个十?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千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几百几千)
二.教学几百几十数的认、读、写
1.出示例题图。
1)指名学生完整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表示多少?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合起来是多少?
百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十,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写数时注意,百位上有几颗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颗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也没有,就在十位上写0占位。(板书:450)
2.练习:根据计数器表示,写出相应的数,并读一读。
320、750、480、990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370。
指名学生说370的组成。
2)一十一十的数,从370数到430,数到390时,问:十位上再拨这一颗是几颗?也就是多少?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后,百位上是几?390再添上一个十是多少?390再在十位上拨一颗,要数多少?
3)学生继续数。
4)生边拨珠边数,再数一遍。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问:一十一十的数,你能从890数到1000吗?
生独立完成,反馈。
指名说说是怎样想到990后面是1000的?
6)把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4.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三.教学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邮票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2)学生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说说计算结果及思路。
3)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学生计算并说出思路。
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口算后,比一比每组4道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
2.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百几十,你能说说怎么读写吗?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几十
450
百十个
300+2020+300

第三课时认识几百几十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方块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数数。
1)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的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
480、620、790、910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
二.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
1.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
5)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
有几个百再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某一个数位上一个都没有,怎么办?
2.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
(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
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完成。
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几百几十几
四百五十三
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
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第四课时认数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0页、练习二第1~9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更好的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和有关的口算方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1.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练习。(板书课题)
二.千以内数的组成练习
1.数数。
1)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
问:一百里有几个十?
一百一百的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问:一千里有几个百?
2)一个一个的数,从487数到503。
3)一十一十的数,从260数到320。
2.完成练习二第1题、第2题。
三.千以内的数的读写练习
1.说说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1)同桌交换练习。
2)指名说说读一个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3.读下面各数,说说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
303、30、33、330
问:3在百位上读作什么?3在十位上读作什么?3在个位上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再组中的上、下两个数,在读数时有什么不同?在写数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完成第5题。
1)学生练习。
2)交流反馈。
四.简单计算的练习
1.口算
200+30400+9070+900
230-200490-90970-900
2.完成第6题。
五.综合练习
1.完成第7、8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完成第9题。
1)根据图意,请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指名提问,其他人回答。
六.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2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比大小:
67和5723和329和10
指名比较,说说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数小。
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36、288、52、1000、998
3.揭题:今天我们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图意。
2)问:你认为哪种树多?为什么?
所以,比哪种树多就是比哪个数大。
3)那么,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小结: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从百位比起,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285看成200多,所以312比285大,用大于号连接这两个书。(板书:312>28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生自读题目。
问: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比什么?你觉得该怎样比?
(生讨论)
2)指名回答比较的方法。
小结:两个数都是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么那个数就大。(板书:279<28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
问:803和308为什么不相等?999为什么比1000小?
2.完成第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一人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
3.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1)出示数轴,生填完整。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观察数轴,问:你发现了这两条数轴分别是怎样排列的?
问: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还是小?
四.全课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比大小吗?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312>285
279<285

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769561936
问:他们分别是几百多?323比500要怎么样?比100呢?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307657○269900○1000
3.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4.指名说:你觉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比较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三个杯子,教师如图在杯子中放入一些黄豆。
介绍:左边第一个杯子里大约有200粒黄豆。“大约”是什么意思?(板书:大约)
问:你能猜出另外两个杯子里大约有多少黄豆吗?
2)指名说说自己估计的根据或理由。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问: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比630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学生在合适的一栏打勾。
指名说说选择的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图,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题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理由。
3)问:你觉得445米和700米相比,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445米比700米近得多。
问:那么,950米比700米怎样呢?
引导说出:950米比700米远得多。
4)问:通过比较,你觉得“远得多、近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近一些的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能不能用“快一些、快得多”的语言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6.想想做做第10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反馈说一说自己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3)想一想:如何能一个不少的按规律来写呢?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其实“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与某一个数来说的,不是绝对的。

第七课时复习认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25页,复习第1~7题。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读、写与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和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学会了怎样去读和写,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
(板书课题:复习认数)
二.千以内数的认、读、写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1)问:你能说出一个千以内的数吗?
2)要求:你能不能说一句话,其中出现一个一千以内的数呢?
(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
3)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学知识。
2.口答下面各题。
1)千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从右往左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十个十是多少?十个一百是多少?
3.一读下面各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276720702
1)学生口答。
2)问:他们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这3个数中都有2和7,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3)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一个千以内的数?
如果这个数中间或末尾出现0,该怎样读?
4.写出下面各数。
五百六十二写作()
一千写作()
四百六十写作()
七百零三写作()
1)请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这几个数分别是怎样写的。
3)指名说说应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6.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第3题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核对,指名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第4题
请学生先读一读,再写出横线上的书,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在课前收集的信息,交流。
三.复习简单的计算
1.口算下面各题
1)300+200600-4001000-200
2)400+20570-70620-600
学生开火车口算。
指名说说口算的方法。
2.完成复习第5题。
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是几百还是几十。
3.完成复习第6、7题。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话中提供的信息看懂图意。注意:第7题要理解“领先”的含义。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两题各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如何读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第八课时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6页复习第8~14题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复习
1.完成复习第8题。
1)学生们先找规律,再独立填写。
2)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填写的。
指名说一说。
3)学生们从头到尾把每列数都读一读。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924○8101000○999876○875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思路。
3.完成复习第9题。
1)请学生拿出8、4、5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854。
问:你能拼出比它小的数吗?你能用“大于、小于”来说说这些数的关系吗?
2)请同学们拿出其他的数字卡片模仿练习。
(同桌互练)
三.估计能力的练习
1.完成复习第10题。
1)出示这一组数,请学生读一读。
2)问:这组数中最大的多少?最小的多少?你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吗?
3)练习:圈出接近400的数。
说说自己为什么要圈出这几个数。
小结:这些数有的比400多,有的比400少,但都与400相差不多,比较接近。
2.完成复习第11题。
1)出示赛跑图。
说明:在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些编号就是一些数字。
2)请学生把这些数按要求排列起来。
3.完成复习第12题。
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够买”,进一步理解“贵得多”的意思。
4.完成复习第13题。
1)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信息。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学生推理、思考。
3)组织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推理。
5.完成复习第14题。
1)鼓励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情况下找出所有符合题意的三位数,学生练习。
2)汇报核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
谈话: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在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言: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大小呢?(板书:312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
生1: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也都很正确。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谁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
(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你柏树苗的棵数,问: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你会吗?
教师板书:279○285
(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
(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自己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比较。
3.考考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反馈时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填完后,说说在比较大小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说明:数轴后面的数总比数轴前面的数大;填写不等式时,有很多答案。)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运用这些本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调查好朋友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比一比,谁大谁小?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插图
312○285
279○28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体验数的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白纸上任意写一个三位数。然后根据自己所写的三位数,为它设计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我是315,我是由3个百、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我比300大,比400要小”等。
2.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写的三位数。
3.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请全班同学比较他们两位所写数的大小。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教师扮演1000,选择一个九百多的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二、共同探索,相互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图。
说明: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你能猜出第二个杯里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吗?第三个杯里呢?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观察情境图,提问:在千以内的数中,比630“少很多”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汇报交流。
(2)如果“少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如果“多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差不多”的?随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离学校有多远,和图中的小朋友家相比怎么样?和自己的同桌相比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看图,说说图中说的是件什么事情?
(2)你能用“快一些”、“快很多”、“慢一些”、“慢很多”说一句话吗?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看图思考:两位同学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2)独立思考题目中给出的问题。
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6.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提问:怎样才能使填写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好方法?大组汇报交流。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第9题教学插图及解答过程
第10题的题目以及解答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读、写,整百数相加减、整百数与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
2.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读、写;口算方法。
难点:体会数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谈话:我们已经对千以内的数有了一些认识,在这一单元中,你结识了哪些新朋友?通过这些新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二、单元复习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数、读、写、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1.认数、读数。
谈话:数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班有48位同学,老师的身高158厘米,上海东方电视塔有415米……我们除了用这些的数来表示人数、高度以外还可以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问:你能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要求学生说得准确、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数。如:300、756、204、610、1000。学生齐读这些数,并说说读数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然后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相邻数。
2.数的组成。
结合上面的板书说说这些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3.读数。
由学生轻轻读出上面练习中的3个数,同桌互相说说:每个数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练习:复习题第3题,连线后,在小组中交流:从这题的练习中得到哪些体会?
4.写数。
(1)三百四十二百零五七百九十一千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同桌相互交流写数方法。
(2)出示复习第4题,引导思考;你从这里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能把这三个数写下来吗?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5.口算。
400+300400-300
430-30400+30
先读一读算式,再口算。
讨论思考:这四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
6.应用。
(1)出示第6题,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2)出示第7题,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分成几队?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给大家听。
提问:怎样求蓝队的得分?
三、回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复习
练习: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正确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算,并对估计的结果作出解释。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通过活动、交流等形式,增进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读一读,再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
(1)270、280、290、()、()、()。
(2)998、997、996、()、()、()。
(3)707、708、709、()、()、()。
思考:每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再填数。
二、巩固练习
1.复习第8题:按规律填数。
(1)919、828、737、646、()、()、()。
先读一读,再找一找,最后填一填。
引导思考:你是怎样找到题中的规律的?
指名汇报,比比谁的思考方法最好?
(2)108、207、306、405、()、()、()。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相互交流排列规律。
(3)再读一读每列数,体会一下它们的排列规律。
2.出示第10题。
(1)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再想一想“接近”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吗?
指名回答,说说“接近”的含义。
(2)在书上圈出接近400的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接近400的数有几个?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接近400的数,可以比400多一点,也可以比400少一点。
(5)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接近”的含义。
3.出示第11题,小朋友参加赛跑的场面。
(1)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四个人赛跑,他们的编号、名次……)
(2)你能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3)这些数还可以怎样排列?小组交流。
(4)从这副画面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4.复习第9题。
(1)学生每人准备8、5、4三张数字卡片,摆成一个三位数。
(2)先读一读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3)同桌交流:摆数方法。
(4)同桌一起摆,并把摆的数一一记录下来。
思考:怎样摆就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5)把六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小组讨论排列方法。
(6)汇报排列方法。
小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商品的价钱有高有低,价钱高的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价钱低的呢?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6.估算。
复习第12题。
(1)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思考:“贵得多”是什么意思?微波炉是比几元贵得多?
(3)300元钱买一台微波炉够吗?
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7.应用。
出示复习第13题,观察画面,同桌交流获取信息。
思考;他们的藏书都与谁有关?是怎么说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芳芳比明明少一些
明明352册丁丁比明明多一些
冬冬比明明多得多
(4)通过上面的说法,猜一猜,谁的藏书最多?谁的藏书最少?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5)思考: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还可以怎么说?
小组交流。
8.拓展。
复习第14题。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上212,请学生读出这个数。
问:212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试一试:你会用5颗珠子表示其它的三位数吗?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小组交流,一共有几个数,边拨边做好记录。
讨论: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习
第13题插图以及解答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机灵猴贯穿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课利用Flash动画功能制作电脑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学具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新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让学生通过拨一拨学具钟验证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这一环节。
(4)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1、觉得自己引导的话还是太多了,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尽量去说和做。2、体验一小时的例子不要例举学生不太熟知的,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3、惜时名言尽可能解释下什么意思,不要设计太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动铅,那你们知道自动铅的笔芯有多长吗?让我们来量一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枝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教师:小朋友们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8分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2)同桌交流。(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B、汇报结果。2、认数。(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一共有几个小方块?(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5)提问:324中的“3”表示什么?“2”呢?“4”呢?324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7)即时训练: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324和432,读一读,说一说。2、数数。(1):调皮的皮卡丘搬来了小方块,让小朋友一起跟着数一数每一次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一个一个地数,从453数到459)(2)讨论:再搬来一个小方块,一共有几个了呢?你能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3)提问:459添上1是460,那么469添上1,479添上1……499添上1分别会是多少呢?3、完成例2:同桌合作一边拨一边数(1)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三百九十后面的数是多少?(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3)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4)小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从988数到1000.4、(1)出示计数器后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学生边回答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2)教师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4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回答后出现:从右边起第4位是千位)(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读一读。(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颗珠表示多少呢?(让学生掌握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从而推想出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千)5、出示“10板”小方块。A、引言: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B、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方块一百一百地数,当学生数到九百时教师问: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个一百呢?如果学生回答是10个一百,教师追问:10个一百是多少?C、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由此明确: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个计数单位可用一个大正方体表示。追问:10个百就是多少?一千里面有几个百?(4)提问: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四.全课小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减法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减法

教学目标:

4.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5.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估算的策略。

6.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500-20040-309-6

口算时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13-572-5048-4

8+522+5044+4

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认识:差+减数=被减数。)

2.笔算

43-2168-7

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说:3个书架分别有民间故事书185本;童话书210本;儿童小说335本。)

1)问:儿童小说比童话多多少本?怎么列式?

指名说,师板书:335-210=(本)

你能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

(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

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

(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图上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互说

指名提问,再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4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2)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3)指名板演。

4)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

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3)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

335-210=125(本)

335

+210

125

第二课时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第三课时退位减(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千以内笔算退位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12-515-711-618-9

120-50150-70110-6180-90

1)这儿有4组算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说后汇报。

3)请你们自己算一算。

4)指名汇报,核对答案。

5)和同伴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5)同桌互说后汇报。

2.练习。

150-80120-80160-90

130-60120-50180-90

学生们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森林到游泳池:120米;乌龟:我已经跑了40米;青蛙:我已经跑了70米;小鸭:我已经跑了90米。

1)生自读题目,指名说题意。

2)谁跑得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每只动物还要跑多少米才到游泳池?

你知道吗?请你自己算一算。

4)生计算后汇报。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三.笔算减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725-475637-449

1)生笔算练习,指名板演。

2)分别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指名说千以内的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被减数357516627434210

减数18440927613873

1)在草稿纸上计算、验算,并完成这张表。

2)指名说,核对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让我们的空气更清新,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每位同学家里的废电池就是环境的一大公敌,因此我们要集中的收集电池。看这个年级的学生收集电池的情况。

男:我们一班共收集了254节废电池。女:我们二班比你们少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解决这题。

3)同桌互说,再写在书上。

4)指名板演,核对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就是比记录少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5.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四第1题。

口算

100-9070+60140-60

570-500130-9060+300

160-8030+80420-20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2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4.完成第3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36-153545-437851-359

2)生自己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3)核对答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4题。

1)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会计算吗?请写在书上。指名板演。

5)核对答案,订正。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题意。

理解“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

3)这样的题目你会做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4)生自己完成。

5)汇报,对答案。

6)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先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与问题无关的条件不要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第五课时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59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死套类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数学眼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20页,?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

3)一段布长10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从上面这组题可以发现问题和条件之间的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说。

小结: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要解答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两个有联系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有民间故事185本,民间故事书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还剩多少本?

1)谁来说一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生自说,再指名说。)

2)怎样才能求出结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组互说。

3)你准备怎么求?师整理:

A.根据“有故事书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据“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从原来的数字里减去它。

4)这两种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5)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7)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这题怎么做吗?

3)自己列式计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2.完成第2题。

1)生自己读题。

2)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你知道红红有多少张邮票吗?自己列式计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3题。

1)生自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说后汇报。

4)自己列式计算。

5)全班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3.完成第4题。

1)生自读题目。

3)小朋友们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5)生自己列式计算。

6)全班核对答案,有错的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90150-60340-300

130-8070+20050+60

60+500110-30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体核对。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185-36-52=97(本)

第六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4题。

1)指名生自读题。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3.完成第9题。

1)生自读题。

2)指名说题意:女孩比左边的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10题。

1)生自读题,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解题思路。

5.你认为在解以上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要先理解题意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开火车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计,师板书。

2)将加号改为减号,你能估计出结果吗?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3)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结果?

3.完成第5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师提醒注意“约等于”的书写及格式。

4.完成书上第3、6、7、8题。

1)生独立完成以上四题。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组交流讨论,说各自想法。

第七课时隔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当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时,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2.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3.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笔算,并坚持验算,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遇到被减数的十位上是0,要从被减数的百位上退1当“100”再来减。

教学难点:

借用拨动算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这一退位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这一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263—164263—18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

2.今天我们学习:隔位减。(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指名读题。

2)你知道这五环代表什么吗?

3)真不错!你想知道上一届奥运会的一些情况吗?看小姑娘是怎么说的。

4)生说:我国参加2000年奥运会的男运动员有108名,女运动员有202名。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少多少名?

5)算式可以怎样列?

6)指名列式。(师板书:202-108)

7)同意吗?那你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写在草稿本上。

8)(找一些没算出结果的或算错的学生)你计算出了吗?

9)他算的对吗?或请其他人帮他。

10)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也不够,怎么办?)

11)我们可以用算珠拨一拨。

请生上来拨一拨,边拨边说拨的方法。

12)现在你能想到如果用竖式可以怎么算?

同桌讨论。

13)你为什么这样算?

请你用他的方法再算一遍,边算边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学试一试

1)生自己先算一算。

2)你是怎么算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一写,说一说。

三.联系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03-158600-347800-592

2)请你们写在本上,并按步骤检查。

3)独立完成。

4)汇报核对。

2.想想做做低2题。

1)请你做一次医生,帮它们治病。

2)第一棵树的毛病出在哪儿?你改一改。

3)汇报核对。

4)其他树的毛病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5)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你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各自计算,进行观察。

3)开火车对答案。

4)你发现了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图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图,你了解了什么情况?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同桌互说,汇报。

5.想想做做第5题。

1)下面是四、五、六年级《科学画报》订数的统计,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年级四五六

份数205

四年级比五年级少34份,六年级比四年级多78份。

1)生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四年级、六年级订了多少?你有办法知道吗?

4)学生自己计算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学了什么知识?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20—40130—90720—20

240—200560—60300+600

180—90140—50160—70

2.完成练习五第1题。

1)请学生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核对、订正。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

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计算时却不同呢?

2)生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各个数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在计算的过程中,三题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生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问:这组的三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根据刚才的计算,总结一下这类题计算时该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

师小结。

3.练习

506—287401—255400—255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读动电费单,说明:“千瓦时”就是“度”。

2)指名说电费单每一栏中的意思。

问:这里让我们算什么?

3)请学生计算。

4)出示第二张统计表,生独立完成。

5)组织观察、讨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第3题。

1)师示范:用数字卡片拼成两个分别带有0的数字,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差吗?和呢?

2)两人一组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

第九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减法习惯中需要隔位退的情况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注意把计算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被减数的中间或末尾出现0的情况。

(板书课题:练习)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练习六第4题第一横行。

1)生练习,指名板演。

(师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符号。)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4)指名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减法?怎样计算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5题。

1)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自由说一说。

2)现在一共有多少袋?你会求吗?

生自己完成。

3)请几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写。

4)结果算得对吗?

核对答案。

5)你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汇报。

2.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

2)这是一个玩具柜台。300元钱能买哪两样东西?

同桌互说。

3)你是怎么买的?

指名汇报。

4)买完后还剩多少钱?

计算后汇报。

3.完成第7题。

下面是东庄小学三个假日小队做好事件数的统计。

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205件198件()件602件

(1)第三小队做好事多少件?

(2)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看着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汇报。

2)第三小队做了多少件好事,你知道吗?

计算后汇报。

3)第二小队再做多少件好事就和第一小队一样多?自己列式计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同桌互说。

6)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

第十课时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笔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复习)

二.笔算减法的复习

1.口算。

630—600370—301000—500

120—40320—20480—80

40+300200—60170—80

2.完成复习第1题。

出示第1组题。

1)观察3题有什么想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核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被减数(减数)相同……

6)这组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2组题。

1)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自己算一算。

3)开火车对答案。

4)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5)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反馈,提醒:验算之后在写横式答案时要看清再写,不要将验算的结果写下来。

4.完成复习第3题。

1)生独立看懂表格。

说明:用水量通常用“立方米”做单位。

2)生独立练习。

3)集体核对。

三.减法估算的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多少。

203791598608

2.完成第4题。

1)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指出: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生进行笔算检验。

四.计算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5题。

生独立完成。(注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完成复习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试做,注意进位、退位的情况。

3)组织评讲。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第十一课时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复习第7~10题

教学要求:

1.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弄清算式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注意把统计和估计等知道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的减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

二.计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完成第7题。

1)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核对、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3)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估算得数大概是几百,再算一算。

603—309596—208499—109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问:估算有什么用处?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第8题。

1)学生看图后,读一读题。

2)通过这题,你知道了什么?

3)大人骨头有多少块?你准备怎么求?

4)同桌互说后汇报。

5)学生列式解答。

6)集体核对。

回顾:指名说说这题是怎样思考的,以及每一步的含义。

2.完成第9题。

1)小朋友们去做什么?

同桌互说

2)你知道了些什么?

汇报。

3)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请生读题。

4)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汇报。

5)学生自己完成。

6)核对答案。

3.完成第10题。

1)完成前3题,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算式的规律。

2)学生交流。

3)根据发现的规律将题目做完。

4)学生根据规律写出几个类似的算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以及第65—66页的“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
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
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其实科学家们都给他们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请翻开书本84页,看谁找得快。生找并回答。
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想知道怎么来画一个角吗?请小朋友瞪大眼睛看好老师画,看谁看的最仔细。师画角
(首先我们先画一个点,这个点叫角的顶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是什么样的?(直直的),顺着这个点再画一条直线,也是(直直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他的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4.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操作。
1、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
找两个角做的大小不一的同学上台展示
师: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生回答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找一组大小差不多的角,你有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大小?用重叠法教学比较大小
2、练习
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怎么看出来的?(数格子,两条边岔开的大小)
小结: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剪刀
(出示纸扇图)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3.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三、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加法教案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2.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七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2页例题,第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液晶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2.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2)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126)
+143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十个
143
+126
269
验算:
126
+143
269

第二课时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4.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2+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怎样笔算这类加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6题。
1)说说图意。
2)小兔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小猴呢?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
4)指名说。
3.想想做做第7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8题
1)说图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问: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9题
1)说图意。
2)在图上指一指每个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1000米远吗?
从松鼠家到小狗家呢?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第四课时连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口算。
8+5+16+7+39+8+2
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
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
(同桌说,再独立计算试一试)
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
85
143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指名说题意: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4.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
3)学生独立计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第五课时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1.实物展台。
2.液晶投影。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401608597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怎样列式?
206+292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师板书:
206+292≈500
200300
能写等号吗?为什么?
6)500哪来的?(同桌讨论。)
指名说。
7)指导读法: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台吸尘器和一套音响大约要多少元?
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这800元能买哪几样东西?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于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吗?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生独立完成练习。
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怎样估算。
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3)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
599+297□403+508□295+306□
2)生独立完成。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9+185□136+398□67+414□
6.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
2)任意选两样东西,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说。
7.想想做做第7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估算
206+292≈500

200300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第六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以及验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
(板书课题:练习)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630+40370+200990+10
520-400680-2001000-400
2.练习三第1题
1)你会算一算,比一比吗?
230+68445+414
260+68445+464
267+68445+469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开火车集体核对。
4)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指名说。
师引导问:这三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6)计算之后还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你会验算吗?
(学生进行验算)
7)问:你用什么办法来验算的?
3.练习三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4)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5)小结: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三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三.加法估算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4598499305
2.练习三第4题
1)出题目: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算一算。
304+106402+467248+395
596+297196+729635+208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注意要用约等于号。
3.练习三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

第七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页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出示:口算下面各题。
60+90430-400500+300
745+4030+900600-200
2)生独立计算。
3)汇报核对。
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三第7题。
1)指名说图意。
2)一共编了多少个怎样列式?为什么?
(同桌说)
3)指名汇报。
2.练习三第8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汇报。
3.练习三第9题
1)学生自读题目。
2)问:要求”现在比原来短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生独立计算。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4)指名汇报。
5)生独立解决:这捆电线原来长多少米?列式计算。
4.练习三第10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2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

300+504000+3003500—500600+7000

800+9004500+700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数学游戏

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出示准确数。

2、送信:P84第4题

三、练习:P832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P843、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连加教案


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l、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2、保证计算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教学资源: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复习口算
6+97+68+8
4+74+77+9
3+9+44+8+86+8+9
3+9+74+6+86+8+2
1、把得数写在自备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2、3+9+4是怎么想的?3+9+7又是怎么算的?(提出凑整的简便算法。)
3、还有哪几题可以用凑整的方法简便运算?怎么算?
(二)情境导入
谈话:六一节快到了,小明和同学们都收到了节日礼物,可他们想起了山区的小朋友们很可能没有节口礼物,于是,他们提出倡议,开展“献爱心”。活动,给山区的小朋友捐书。你们想知道各班捐书的情况吗?
各年级捐书情况统计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本数85143126178194236
你能帮小朋他们算算一、二、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吗?:算式怎样列?
学生问答,教师板书:85+143+126
继续提问:那么85十143+126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观察今天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三位数连加)
2、自主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尝试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用实物报影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如果三种竖式都有学生做出,就让学生比较哪种竖式的写法简便,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板书:连加)
如果学生只出现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竖式,教师可这样引导:
小朋友,你会把这两个竖式并在一起吗?先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得出第二种连加竖式(投影出示)
如果第三种(只列一个竖式)没有学生做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红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7(投影出示)让学生观察竖式的写法,然后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指导竖式写法:一般只写一个加号,写在最后一个加数的前面。
3、动手实践,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提问:你能用第三种形式算出四、五、六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吗?(让学生独立做---做)
提问: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竖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可能出现两种算法。
第--种算法:把各位上的数依次相加,算到十位时,教师提问十位上的数相加满20,怎么办?(强调向前一位进2,如果更多的数相加得数满30呢?然后得出共识: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第二种算法:把各位上能凑满10的数先加。(可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哪种算法好,为什么?)
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算法,可引导学生观察个位上哪两个数先们比较方便?十位上呢?
小结:在计算连加时,可以把能凑满10的数先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又不易出错。
4、小组合作,合理灵活地进行笔算。
提问:看了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连加问题?用你喜欢的算法去计算一下。
(1)小组学习。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在小组内每人提出一个连加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计算。
(2)组内交流。(重点说说凑十的方法)
(3)全班交流。(表扬合作积极、认真的学生和小组)
5、初步小结。
小朋友,我们提出了很多连加的问题,并熊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大家学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在做连加时特别要注意些什么呢?(数位要对齐,哪一位上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能凑满10的可先加……)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三人板演,共同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做题,在小组内互相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投影显示题中插图,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要求学生说说列竖式计算时每一位上怎样加简便。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后在班内交流列算式的理由和计算结果。
四、总结、发散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觉得学了这种本领有没有用呢?(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一说)
用今天的方法还能算出四个、五个年级,甚至全校捐书的本数,有兴趣吗?回去试试。
教学板书:
三位数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78+194+236=608(本)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