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物理第一轮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专项复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高考物理第一轮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专项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考物理第一轮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专项复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时1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及匀速直线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概念;
2、掌握匀速运动的规律。
【学习内容】
一、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质点:只有没有_________的点,物体能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例1、下列可把火车看作质点的是:()
A、火车从车站开出,计算通过车站口的时间B、比较两火车运动的快慢
C、计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时间D、研究人在车厢里的位置
2、参照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___________的物体。
①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会有所不同,②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③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例2、(08年广东理科基础)4.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3、时间与时刻:
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时间是两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是一段线段。
时刻与位置对应,时间与位移(或路程)对应
例3、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S1、S2、Sn-1、Sn分别为物体在第1s末、第2s末、……第(n-1)s末、第ns末的位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S2为第2s内的位移
B、0~Sn-1为前(n-1)s内的位移
C、S2~Sn为第2s内的位移
D、Sn-1~Sn为第ns内的位移
4、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________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运动过程中:
t(s)末012345
x(m)05-4-1-71
①几秒内位移最大?()②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③几秒内路程最大?()④第几秒内路程最大?()
5、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_____相同。
①平均速度是指:,平均速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
②瞬时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率是指:_____________。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5、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m/s的速度从起点冲出,经50米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完全程中间时刻t=6.25s时速度为8.3m/s,最后以8.4m/s冲过终点,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m/s.
[想一想]: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地作直线运动,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的关系如何?

6、加速度: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无关②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是速度方向③加速度符号并不表示物体作加速或减速运动。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想一想]: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率、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大小、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加速度a=0;速度V是定值;位移S=Vt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任意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8、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速度v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
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想一想]:一列长L的队伍,进行速度为v,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u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u返回队尾,在这段时间内队伍前进了多远。

【强化练习】
1、关于质点,正确的说法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C、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这个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2、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到B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A、πR,πRB、2R,2RC、2R,πRD、πR,2R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于任意一秒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一秒末的速度比这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B、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比这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D、物体在这一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一秒初的速度总是大6m/s
4、下列描述中的运动情况,有可能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B、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不变(a≠0),速率也始终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那么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6、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
A、与成年人步行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速度相当
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7、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着t/2内的平均速度是v/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8、汽车在一直线运动,第一秒内通过5m,第二秒内通过10m,第三秒内通过20m,第四秒内通过5m,则最初两秒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最后两秒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9、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规走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0、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米/(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___亿年。
11、A、B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直路上以相等的速率v=30km/h相向而行,当它们相距6km时,一只小鸟以60km/h的恒定速率离开A飞向B,当到达B后立即返回,如此往复至两车相遇为止,试求:⑴鸟总共飞行了多少时间、路程和位移?⑵鸟在A、B间往返第一次来回的时间、路和位移是多少?
12、A船从港口P出发,拦截正以速度V0沿直线MN航行的B船,P与B所在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A船起航时,B与P的距离为b,且ba,如略去A船起动时的加速过程,认为它一起航就作匀速运动,求A船能拦到B船所需的最小速率V。

13、自动扶梯匀速运行,人站在扶梯上不动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为t1,如果扶梯不动某人匀速行走,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为t2(t1>t2),那么,扶梯运行时,人从下面到上面所需时间是多少?从上面到下面所需时间又为多少??

参考答案:
例1、BC;例2、C;例3、BD;例4、①4、②2、③5、④2;例5、8;例6、D;例7、ABC;例8、A;
【反馈练习】1、C;2、C;3、AD;4、ABD;5、ABC;6、B;7、;8、7.5、12.5、10;9、-10m/s,-2.5m/s2;10、1/H、100;11、(1)0.1h、6km、3km,(2);12、;13、、;

扩展阅读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章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在初中路程—时间图像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乃至后续各种图像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位移、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路程—时间图像,以及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等知识为基础。
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描述龟、兔的运动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图像也是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通过同桌两位同学相互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经过交流、讨论引人s-t图像;进而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根据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的分析、比较,认识物理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如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本节课不涉及“面积”正、负与位移方向的关系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图像及其物体意义。
(2)初步学会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线运动的图像的引人过程,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
(2)通过用s-t图像和v-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认识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通过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过程,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验中明确分工,相互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
四、教学资源
动画、课件、实物投影仪、坐标纸、直尺。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对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再通过制作“简易自动记录仪”的小实验,建立s-t图像的概念,进而结合数学知识,通过图像间的类比,建立v-t图像的概念;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认识s-t图像和v-t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所描述的运动。方法是:以对龟兔赛跑的描述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描述龟、兔运动过程所用方法的分析、比较,归纳得出也可以用图像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建立s-t图像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并对实验中铅笔所画图线(铅笔线)与铅笔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理解图像中的图线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进而对铅笔以不同快慢运动(画线)时,图线的倾斜程度不同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再通过实例的定量分析,理解s-t图像和v-t图像的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本设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得出s-t图像和v-t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实验、分析、类比等科学方法;在自制“简易自动记录仪”小实验过程中,感悟相互合作对实验成功的重要作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动画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I交流讨论
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而要求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达故事的内容,为引出s-t图像和v-t图像作铺垫。
学生活动II小制作
学生根据图片,互相配合动手做一个“简易自动记录仪”。
学生活动III实验探究,设问
让学生结合活动I和实验,通过设问:能否找出更好的一种作图方法来表示龟兔赛跑的故事,从而引人s-t图像。
学生活动IV类比
结合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类比引人v-t图像。
学生活动V应用
通过分别用s-t图像和v-t图像描述龟兔赛跑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节课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景,引人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小制作、学生实验探究、类比等方法引人s-t图像和v-t图像。
第三环节,通过分别用s-t图和v-t图像表示龟兔赛跑的情况,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学生活动
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请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动画中龟兔赛跑故事。
2、导入新课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能否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呢?
点评学生画出的图。
通过设问:是否有更好的作图方式来表示呢?
请学生观察自动记录仪,再作进一步思考。
(二)学生实验:引人s-t图像(位移—时间图像)
1、观察振动自动记录仪的图片,介绍其主要结构和自动记录的方法。
设问: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自动记录仪?
2、学生小实验:同桌互相配合用白纸、直尺(长度大于白纸的宽度)、铅笔来做一个能记录铅笔运动情况的简易记录仪:
将直尺压在白纸上,保持直尺位置不变,但纸可以被自由抽动。实验时,其中一个同学沿垂直于纸的方向向左匀速拉动白纸,代表时间的均匀流逝,另一同学用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与白纸拉动方向倾斜的铅笔线。
在保持拉动白纸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铅笔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的快慢,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得到倾斜程度不同的几条铅笔线。
几次实验时,相互配合的两同学应交换各自的操作。
选择几张学生得到的铅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投影,先让学生定性比较:铅笔移动得快,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大;铅笔移动得慢,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小,即图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接着给出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其位移和时间的一组数据,请学生先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坐标轴,标上物理量的符号,确定坐标轴标度,然后通过描点作出汽车的位移图像。
通过对汽车s-t图像的定量分析,得出图像中直线的斜率所代表的是物体(铅笔汽车)运动的速度。
设问:图像中的直线是汽车运动运动的轨迹吗?(有了前面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很好理解答案为“不是”)
(三)类比:引人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有了前面位移时间图像的研究过程,启发学生应用类比的方法,根据位移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联系数学中有关图像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动手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并描述图像的物理意义,然后通过大组交流,提高对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最后,再回到开始的情景,分别画出龟、兔赛跑的s-t图像和v-t图像;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改编龟兔赛跑故事或是新编其他有趣味的故事,并用s-t图像和v-t图像分别故事主人公的运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练习略。

高考物理第一轮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项复习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要点梳理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Vt=s=vt2-v02=v平均=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
①Δs=,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可以推广到sm-sn=
②vt/2=________=___________,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s/2=_______________,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对末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相应的运用这些规律。
要点讲练:
1,公式的选取及方法的选择:
【例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动加速度为2m/s2,加速行驶5秒,后匀速行驶2分钟,然后刹车,滑行50m,正好到达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例2】汽车以加速度为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汽车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

【例3】一物体由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的3秒内的位移为s1,最后3秒内的位移为s2,若s2-s1=6米,s1∶s2=3∶7,求斜面的长度为多少?
【例4】物块以v0=4米/秒的速度滑上光滑的斜面,途经A、B两点,已知在A点时的速度是B点时的速度的2倍,由B点再经0.5秒物块滑到斜面顶点C速度变为零,A、B相距0.75米,求斜面的长度及物体由D运动到B的时间?

【例5】一质点沿AD直线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质点的加速度?

【例6】一质点由A点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抵达B点时恰好静止,如果AB的总长度为s,试求质点走完AB全程所用的时间t?

【例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两段长为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的加速度?

2、重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
一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来处理,要注意两个阶段运动的对称性。
二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全过程视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综合应用例析
例8、(镇江市2008届调研二)小明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有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下落,发现苹果先落地,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也不会同时落地
例9、(镇江市2008届调研二)给滑块一初速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B)(C)(D)

【例11】(1999年高考全国卷)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高考物理第一轮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专项复习


第二课时: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基础知识回顾】
一.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交流电的瞬时值反映的是不同时刻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瞬时值是时间的函数,其关系式如e=Emsin(t+φ)
2.最大值:交流电的最大值反映的是交流电大小的变化范围,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平行时,交流电动势最大,,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是。
3.交流电的有效值:
(1)定义: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让交流和直流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的数值叫做这一交流的有效值。
(2)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是:
(3)说明:
①各种交流电器上所标的额定电压、电流均指有效值
②交流电表的示数全为有效值
③电器元件(如电容)的击穿电压(耐压值)指的是最大值,但保险丝熔断电流为有效值
④一般所说交流电的值,均为有效值
⑤求解交流电产生的热量问题时,必须用有效值,不能用平均值。
⑥中各量均为有效值。
4.平均值:交流电的平均值是交流电图象中波形与横轴(t轴)所围的面积跟时间的比值,其数值可用计算。某段时间内交流电的平均值不等于这段时间始、终时刻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在T/4时间内。若计算通过电路某一截面的电量,需用电流的平均值。
5.周期和频率
描述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周期T: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单位:秒。
在一个周期里,交变电流的方向变化2次。
(2)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频率越大,交变电流变化越快。f=1/T
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感抗
a.感抗是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XL表示。
b.影响感抗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L),交流电的频率(f)。L越大、f越高,XL越大
c.应用:(1)低频扼流圈:作用“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作用“通低频、阻高频”
2.容抗
a.容抗是电容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用XC表示.
b.影响容抗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和交变电流的频率,电容越大,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c.电容器的特性
隔直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
旁路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
【要点讲练】
例1.一小型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线圈匝数n=100,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发电机内阻r=5Ω,外电路电阻R=95Ω,已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ωφm,其中φm为穿过每匝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求串联在外电路中的交流电流表(理想电表)的读数。

例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边长L的正方形线圈abcd共N匝,线圈电阻为r,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以如图所示的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
(1)在答卷图中标出此刻线圈感应电流的方向.
(2)转动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有多大?
(3)线圈平面与磁感线成60°时的感应电动势多大?
(4)设发电机由柴油机带动,其他能量损失不计,线圈转一周,柴油机要做多少功?
(5)从图示位置开始,线圈转过60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是多少?

例3.多数同学家里都有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过去是用变压器来实现的,缺点是成本高、体积大、效率低,且不能任意调节灯的亮度或电风扇的转速.现在的调光台灯、调速电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的.如图所示为经过一个双向可控硅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在正弦交流电的每一个二分之一周期中,前面四分之一周期被截去.调节台灯上的旋钮可以控制截去的多少,从而改变电灯上的电压.那么现在电灯上的电压为____.
例4.如图所示为电子技术中常用的电路之一.“~”表示低频交流,“”表示高频交流,“—”表示直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中后级输入只有交流成分
B.图b中后级输入只有直流成分
C.图c中后级输入只有低频交流成分
D.图c中后级输入只有高频交流成分

【强化练习】
1、一根电阻丝接入100v的直流电,1min产生的热量为Q,同样的电阻丝接入正弦交变电压,2min产生的热量为0.5Q,那么该交变电压的最大值为()
A、50vB、100vC、50vD、50v
2.甲、乙两电炉的电阻值相等,把甲和乙两电炉分别接到如图(a)和(b)所示的方形波交变电压和正弦波交变电压下,两种电压的周期和峰(最大)值都相等,则()
A.用电压表测量甲电炉两端电压大
B.用电压表测量甲、乙两电炉两端电压一样大
C.两电炉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D.两电炉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3.如图所示,线圈的自感系数和电容器的电容都很小(如L=1mH,C=200pF),此电路的重要作用是()
A.阻直流通交流,输出交流
B.阻交流通直流,输出直流
C.阻低频通高频,输出高频交流
D.阻高频通低频,输出低频交流和直流
4.N匝矩形线圈长L1、宽L2,电阻为r,通过滑环P、Q和电刷a、b连接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处在图示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轴OO′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线圈以角速度绕轴OO′转动,求:
(1)电流表的示数;
(2)使线圈转动一周,外力所做的功。
5.在相同时间内,某正弦交流电通过一阻值为100欧的电阻产生的热量与一电流强度为3A的直流电通过同一阻值的电阻产生的热量相等,则()
A.此交流电的电流强度的有效值为3AB.此交流电的电流强度的有效值为3A
C.电阻两端的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00vD.电阻两端的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00v
6.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流电动势为e=220sin100πt,关于这个交流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B.电动势的有效值是220v
C.电动势的最大值是311vD.线圈每秒钟转50周
7.如图电路中,已知交流电源电压V,电阻R=100Ω。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分别为()
A.l.41A,200VB.1.4lA,141VC.2A,200VD.2A,141V

8.把一个电热器接到10V直流电源上,产生的热量为Q,若把它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2.则该交流电的()
A.峰值是10VB.角速度一定是100πrad/s
C.峰值是10VD.有效值是10V
9.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使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
A.400V,0.02sB.200V,0.02s
C.400V,0.08sD.200V,0.08s
10.如左图为电热毯的电路图,电热丝接在u=311sin100πtV的电源上,电热毯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装置P使输入电压变为右图所示的波形,从而进入保温状态.若电热丝电阻保持不变,此时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

A.110VB.156V
C.220VD.311V
11.如图所示,把电阻、电感器、电容器并联接到一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而将频率加大,则三个电流表的示数I1、I2、I3大小的关系是()
A.I1=I2=I3B.I1>I2>I3
C.I2>I1>I3D.I3>I1>I2
12.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一自感线圈,两支路电阻相等,则()
A.闭合开关S时,稳定前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电流表A2的示数
B.闭合开关S时,稳定前电流表A1的示数等于电流表A2的示数
C.闭合开关S时,稳定前电流表A1的示数大于电流表A2的示数
D.断开开关S时,稳定前电流表A1的示数小于电流表A2的示数
13.通过某电阻的周期性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该交流电的有效值I=。
14.(09天津9)(1)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线框绕与cd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线框从中性面开始转过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的:
1.会认识图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简单的图象;会利用图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索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具:
气垫导轨(包括气源和滑块),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三台,光电门四个,放大器(自制)一个,米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复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s/t和位移公式s=vt指出:物体的运动规律除了用公式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图象来表示。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请看下面的例子。
[实验]研究一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用三台数字计时器同时测量滑块三段位移(OA段、OB段、OC段)所用的时间。将取得的实验数据在图上标出(图1中所标的数据是某一次实验取得的一组数据)。

[提出问题]实验测出滑块位移20cm、40cm和60cm所用的时间,但滑块在任意时间内(如:1s内、2s内)的位移是多少?还不知道。滑块通过任一位移(如位移50c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还不知道。也就是说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还不知道,我们现在用图象法来研究它们的关系。如何研究?
[讲述]选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s,选取单位和合适的标度,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表示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板书]一、位移——时间图象。
[讲述]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
(画图前先将作图步骤写在幻灯片上投影并讲述,让学生明确)作图步骤:1.列表记录实验数据;2.选取直角坐标系;3.标明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4.选择合适的标度;5.描点;6.用平滑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辅导]
[提问]作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形状是什么样子?(学生根据自己作出的图象回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讲评、纠正学生作图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作出的图象可看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各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认为滑块的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这条直线通过坐标原点。
[讨论]根据作出图象的形状判断滑块做什么运动?

[归纳小结]过原点的直线表示正比函数,即滑块的位移跟时间成正比。从而可知:滑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从图象求](1)滑块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滑块1s内、2s内的位移;1s末到2s末这段△t时间内的位移△s);(2)滑块任一位移所用的时间(如位移50厘m的时间)。
[小结并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从图象可求:(1)位移;(2)时间;
[设问]能不能从位移图象上求运动速度?怎样求?(学生思考)
[讲述]图2中△s就是滑块在△t时间内的位移,所以△s/△t=v。从图中可看出比值△s/△t越大,直线与水平夹角也越大,直线越陡。因此△s/△t也叫做直线的斜率,用k表示。
(指导学生看书甲种本第60页第4行)
[板书](3)速度v=△s/△t=k。
[练习]求滑块的运动速度:
v=△s/△t=23cm/1s=23cm/s
=0.23m/s
[巩固练习]
1.在位移图象(图2)中画出另一条直线Ⅱ(速度0.1m/s)。提问:(1)这条图线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2)它的运动速度比滑块大还是小?(3)求出它的运动速度。

2..图3是一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线段OA、AB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哪段的速度大?两段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讲述]在位移图象中将纵轴s改为v,即纵轴改为表示速度,那么这种图象变为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叫做速度——时间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板书]二、速度——时间图象
[讨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前后桌子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并板书]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随时间改变。各时刻速度大小都一样,因此它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作图]画出图2中滑块和另一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4)。

[分析]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直线在纵轴上截距越大,表示运动速度越大。
2.从图象中可求物体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例如求图2中物块在2s内的位移。据s=vt,对照图4分析指出这个位移大小可用图象中纵轴表示速度的线段和横轴表示时间的线段所构成的“面积”来表示,即0.1m/s×2s=0.2m。但位移和面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量,我们不过是借用“面积”来表示位移的大小。另外这个“面积”的单位是m/s×s=m,而不是m2,所以这个“面积”要加双引号。
[板书]2.从图象可求:(1)速度;(2)位移(位移的数值等于“面积”的数值)。
[巩固练习]3.画出图3中物体运动的
速度——时间图象。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检查辅导然后讲评]。
[归纳总结]
1.对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进行比较总结,加深学生对图象意义的理解。
2.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公式来描述,也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用图象描述直观、形象。它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一、教改指导思想
1.雷树人先生在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谈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关科学方法的训练,应该说是与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同等重要的。”(《物理教学》87年第4期第3页)。这是中学物理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教材中潜在的各种教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改变单纯为传授知识而进行教学的局面。将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在教学中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各个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恰当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掌握知识。改变传统教学论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原则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二、本节教学特点
本节教学是在前面所谈的教改指导思想指导下设计的,它有下面几个特点。
1.在物理知识教学中,贯穿着思想、方法教育。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图象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条重要的基本途径。这种方法在今后学习中还要多次用到。如第三章研究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逐步学会这种研究方法。因此讲授匀速运动位移图象时,我们不是从匀速运动位移公式s=vt直接画出位移——时间图象,而是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运动情况,用数字计时器测出滑块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指导学生根据取得的实验数据,选取平面直角坐标,描点,画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再启发学生从作出的图象分析得出滑块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导学生从图象求滑块任一时间内的位移。这一教学程序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位移图象的过程中,也初步学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寻找物理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这一教学程序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这个认识运动过程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在学习物理知识中自然地接受科学方法和辩证观点的教育。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利突破难点。理解图象物理意义是一个难点,模糊认识表现在以为质点作匀速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而位移图象也是一条直线,就误认为位移图象代表了质点实际运动轨迹。安排从实验测出数据、描点、画出位移图象。学生能直观看到滑块的运动轨迹,又是通过自己描点,画出位移图象,对图象的本质有所认识。就不会将物体的运动轨迹和位移图象混在一起。因此,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采用实验、作图、启发、讨论、练习、讲评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确保“双基”,又培养能力。
(1)设计研究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的实验。用数字计时器测时间,学生能准确、直观读出实验数据。能形象看到被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实验测出的数据又为讲授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提供直观的例子。也体现用实验探索自然规律这种科学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2)根据实验测出的数据,指导学生作图安排三个层次:A、作图前通过幻灯投影、讲解、让学生明确作图步骤;B、学生按步骤在方格纸上作图,自己实践、练习;C、根据学生在作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指正。通过这样强化作图训练,使学生学会作图,加深对图象意义的理解。既扎实“双基”,又提高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
(3)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在学生作出滑块的位移图象形状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后,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作出图象的形状、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滑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整个过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在讲完速度图象定义后,组织学生讨论(前后桌子四个同学为一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形状是什么样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位移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辨识和争论,明确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再归纳小结。学生对图象意义就有较深刻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4)在讲授位移图象及应用后及时安排学生做练习。讲授速度图象后也安排一道练习题。学生刚学习过的知识在新情境中及时得到应用。有利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同时通过学生的练习、回答。及时反馈信息,揭示学习中出现的误差,及时帮助、矫正。能确保“双基”,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