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3、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生找后口述
3、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3、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3、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
2、用纸折角
3、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
学生画角
五、练习
六、课后记

第3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2、会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竟,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门观察了楼梯扶手,防盗栏,篱笆等实物,请你们说说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
教师: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生活中,到处可见平行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汇报
平行四边形到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用纸条做长方形后拉一拉,看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交流
全般汇报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8-109
教学目的: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平图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完
2、出示各种图形
3、出示各种图形平成的实物图片
二、讨论观察
1、大树叶子想什么?树干呢?
2、鱼和帆船,象什么图形,你会拼吗?
3、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我们学国的图形拼成的?
4、学生交流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动手拼图形
学生展示评价
2、学生用三角行拼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记:

延伸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0~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米的含义,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会数出简单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
4、让学生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目录,看看目录中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是什么内容?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二、认识多边形
1、回顾: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设问:怎样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要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2、完成教材第106页第10题。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第10题的主题图,指名说一说:
图中有哪几种多边形?每种多边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完成题中的统计图,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反思:填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要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分清楚每种颜色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②要认真有序地点数图形,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完成后要即时检查一遍。
3、小组合作探讨:
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几边形?
记录结果并分组汇报,展示剪的过程。
三、厘米和米
1、长度单位。
①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②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呢?
你能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出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请学生对照学生尺上的刻度,看自己的估的准不准。
③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④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⑤练习:在○里填上>、<或=。
1米○60厘米70厘米○7米10米○15厘米100厘米○1米
2、长度测量。
①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常常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请学生举例说明。
②请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③看教材第106页第13题,请学生先估一估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3、认识线段
①线段有哪些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②先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量一量,互相检查看谁画得准。
反思画法:画线段需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长度要准确,线段要直,两个端点。
③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口答)
④小组合作探讨,分组汇报,展示画法。
过三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
过四个点呢?过五个点呢?
四、全课小结。
五、补充长度单位选择变式练习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口答)
操场跑道长100();小红的鞋子长约20();
妈妈的裤子长约1();数学课本厚大约1();
企鹅身高约50();小红的鞋子长20();
教室长8();长颈鹿高约4();
教室里门高约2();教室黑板的宽约1();
算术本长约19();一棵大树高约16();
教室里讲台高约();小学生一拃长约12();
一栋大楼高约19();一个热水瓶高约55();
一块橡皮厚约1();茶杯高约12();
旗杆高约15();一本字典厚约3();
小红的身高是1()24()。
六、补充其它相关变式练习。
①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排列:
6厘米、1米、60厘米、6米、95厘米
②数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线段有多少条。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③1米比27厘米长()厘米,60厘米比78厘米短()。
④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学生尺的刻度()画到刻度()。
如果从刻度4画到刻度8,这条线段长是()厘米。
⑤一根长78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10米,第二次剪去18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⑥小明搭了一个三角形、小亮搭了一个正方形,小军搭了一个六边形,三人总共用去的小棒最少有多少根?
⑦我们已经认识的四边形有()、()和()。
⑧把一个五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
⑨用一根15厘米长的彩带围成一个三条边都行相等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每条边长多少厘米?
⑩扎一个花环需要3米长的彩带,做8个这样的花环需要多长的彩带?一捆彩带有18米,可以扎几个这样的花环?
⑾一根彩带对折2次后,长度是6厘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测量长度教案


测量长度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
2、回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4、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请几位同学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88km重庆——成都340公里………………
2、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估计1千米有多长
1、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学生汇报
3、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字母表示1000m=1km
(三)学习例2
1、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0分钟,估计1000米用()分钟
我跑100米,用()分钟,估计1000米用()分钟
3、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学生汇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3,课堂活动1-4,练习十二1-4
教学目的: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在2001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3、知道1秒有多长
4、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课后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向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图,写有八个方向的长方形卡片,黑板上画好一个空白方向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空白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提问:我们小朋友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那大家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右边呢?

2、提问:在我们平面图上是如何表述的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请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出示例图。(去除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公园)

提问: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4、讲述: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小朋友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是什么意思?在伟大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四个方向,小朋友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方向王国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东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超市。

提问: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又在少年宫的哪面?

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

(2)同桌讨论,并要求说明理由。

(3)指名说。(因为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超市在汽车站和少年宫之间,所以是东北面。)

(4)小结: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边说边出示东北)

(5)讲述:小朋友们分析的真准确,请在方向板上写出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2、认识西南

(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公园

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面?

(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

(3)指名说。(火车站在学校的西面,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而公园在火车站和电影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

(4)小结: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边说边出示西南)

(5)小朋友们经过同桌的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请在方向板上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3、认识东南和西北

(1)在原图上出示人民桥和体育场

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

(2)独立思考。

(3)指名说。(因为人民桥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所以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因为体育场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之间,所以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

(4)、讲述:小朋友,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真棒。人民桥的确是在学校的西北面,体育场就在学校的东南面。和他一样想的小朋友请举手。(边说边出示西北和东南)

(5)、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知道,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在这八个方位中,哪些是我们的新朋友呢?

在以后,我们可以用手中的方向板解决生活中有关方向的实际问题。

5、根据不同参照来确定方向

讲述:刚才我们都是以学校为中心来确定方向的,大家会以别的景物为中心来确定方向吗?

同桌交流讨论。

6、指名说。(各种情况都可以,但对于像汽车站在少年宫的西北面这样的情况要加以说明)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试一试”——填方向

(1)谈话:小朋友们,方向王国里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的指南针。(出示指南针挂图)

(2)介绍:指南针中,绿色指针指的方向是北。小朋友们猜一猜,白色指针指的是什么方向呢?(边说边出示北)

(3)指名回答,并要求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南)

(4)你能把指南针图上其余的方向填完整吗?

(5)请最快的六个同学上黑板贴出其余六个方向。指一两个说说为什么这么贴。

(6)提问做得最快的同学: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快,有什么绝招吗?能不能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借此机会再次复习八个方位的确定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1题——给小动物找家。

(1)谈话:上星期,我们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从活动中看得出来,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当我们动物朋友也遇到难题时,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动物学校举行运动会,比赛当天可真热闹呀!可比赛结束后,小兔、小猴、小鹿、小狗都迷路了。但他们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体育场的哪面。你能根据它们说的话,帮它们找到家吗?

(2)帮小兔找家

小兔说……(老师出示小兔说的话,学生齐读)

同桌讨论并连线。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如果学生回答,因为小兔爱吃蘑菇,所以连蘑菇房子。那就再提问,除了这样想,还能怎么想也知道连蘑菇房子?)

(3)帮小猴、小鹿、小狗找家

分别出示小猴、小鹿、小狗说的话。

自己阅读,自己连线。完成后和同桌进行交流。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情况,再提问,还可以怎么想?)

3、做“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定方位

(1)审题

出示题目要求及图片。

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图上有什么?

(2)完成书上练习

独立完成指名说。

(3)以水库为中心提问题

以水库为中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探讨交流。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4)指名说。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5)以其他景物为参照,继续介绍。

刚才都是以水库为中心的,现在请大家以别的景物为中心进行提问,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

(6)指名回答。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认识了这八个朋友,我们能干什么呢?

请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自己的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认识游览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出示锡惠公园的游览平面图)

谈话:过几天我们要去锡惠公园春游了,锡惠公园的许多景点都在这张平面图上,你喜欢玩哪些景点?怎么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呢?你想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游览路线。(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新知。

谈话:小明、小芳和我们一样也要去春游,他们去的地方是南山公园(投影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我们和他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图,好吗?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谈话: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仔细观察公园平面图,你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人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出示这段话)。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打开书,先把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用铅笔画一画,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互相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小结:是的,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投影出示行走路线)。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投影出示这段话)。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也互相评一评,看有没有准确地运用方位词。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出示小芳的行走路线,师生共同点评。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谈话:如果我要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怎样走可以不走重复的路?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第一层次:巩固新知。

谈话:路线图除了帮助我们认识游览路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投影出示)

谈话:你能说出小红上学的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小结:准确地使用方位词,就可以把小红上学的路线说得很清楚。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跟同桌说一说,注意要准确使用方位词语。说完了相互评一评。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轮流提问、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第二层次:综合运用。

L、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朋友乘过公交车吗?乘过几路车,从哪里到哪里?

学生自由说。

(2)谈话:是啊,公交车都有自已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l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相机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儿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已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2、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你见到过这样的站牌吗?能看懂吗?把你了解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让小朋友知道:站牌左上方的⑩表示10路公共汽车停靠站,下面的许多站名是表示10路车经过的各站,红色写的体育场是本站的站名,最下面的红色的箭头表示汽车行驶的方向。

(2)谈话:小明在体育场要到少年宫去,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问,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3、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中插图)

(1)谈话:这是城市平面图的一部分,其中黄色部分表示各条道路,红色各点表示各个单位。建设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7你还能说一说各单位的相对位置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l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你还能提哪些问题,可以由小朋友轮流提问回答。

小组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讨论题目中的第3、4个问题,让小朋友说出小星上学、妈妈上班、芳芳从学校到新华书店的不同的路线。“你还能提哪些问题”,让小朋友自由提问,会回答的自由回答。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觉得自已哪一方面学得比较好?

2、谈话:现在,你能设计游览锡惠公园的路线图了吗?(出示锡惠公园的平面图,每一小组发一张复印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谈话:大家都设计好了游览路线,我们春游时就可以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路线游玩了。你回家后再和爸爸妈妈讨论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认识路线图的知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3、4。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900、1000。
(二)用实物数出一万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并问: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三)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1、让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同桌互相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师可指名说一万的拨珠方法。(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万)。
2、师:我们知道10个一是十,那么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再交流得出: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10。
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百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千和万之间的进率仍然是十。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知道了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知道了个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0,也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
5、学生看书P3,读一读右下角的一段话。
三、课堂活动
1、P4—第1题,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2、在计数器图上画珠子。(P4第2题)
3、填一填。(P4第3题)
4、下面的人民币每一扎是100张,各是多少元?(P4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00个一是100,1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5—例4、例5,P6—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那么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
二、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4,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
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
2、指名全班交流。
师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
生:该数一百了。(因为9后面添上1就变成10,10和90合起来就是100。)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生:一百二十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
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①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零五,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
②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③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一十;
④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
4、接龙数数
①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
②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一十三;
③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一十三;
④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五。
(二)教学例5
1、一十一十的数
⑴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个百、()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个千、()个十组成。生先自己拨珠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师指名回答。
⑵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⑶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①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
②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
③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
④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千一百三十
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
2、接龙数数
⑴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数到一千;
一十一十地数,从六千九百数到七千零六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七千八百九十数到八千一百三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到九千一百二十。
⑵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数到二千;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
⑶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四、课堂活动:
1、P6—2题⑴,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
2、P6—2题⑵,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数万以内的数)你学会了什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
六、课后记:

写数读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7—P9例1、例2、例3、例4,课堂活动1、2、3、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
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排列的?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说是怎样写的。
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写5。
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0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数。
二、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写数读数
三、通过拨珠,探索万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例1
1、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
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在个位上拨五颗。
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
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
2、生看书P7例1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板写,集体订正。
3、师:刚才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写的?
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
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
(二)教学例2
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六十吗?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
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写0?
生:因为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以写0。
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生:读作二百六十
2、生看P7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
师:为什么这个数的十位、个位上都写0?
生:因为十位、个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
师:刚才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末尾的零读出来了吗?
生:末尾的零不读。
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
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遇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还是三个零,我们都不读。
4、学生看书自学P8例2的后两幅图,先填写在书上,再和同桌读一读,互相讨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读法。师指名汇报。
生: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教学例3
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一听。师指名读,再出示卡片让全班看着卡片齐读。
(四)、教学例4
1、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千八百,请小朋友写出这个数,并对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指一生上台写,并说出是怎样写的。
2、学生在书上写出其它三个数,再同桌讨论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小结写万以内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课堂活动:
1、读出下面各数。(P9—第1题)
2、⑴读出第1页情景图中的数据;
⑵用四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出来。(P9—2题的小道)
3、写出下面各数。(P9—3题)做在作业本上。4、你读我写。(P10—4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练习一第1、2、3、4、5、思考题。
练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能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练习重点: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卡片、计数器等。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10个一百是(),()里面有10个一千。
3、6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十();6个千、8个一组成的数是()。
4、653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二、指导练习
1、P10—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
2、P10—3题,(200531504510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
②师:这四个数中的5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3707这个数中的两个7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
3、P11—4题,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懂4328的组成和填写方法。然后,再独立完成⑵、⑶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订正。
4、小调查。填在书上。
三、独立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P10—2题)
2、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一千零三五千零八十八
六百零三八千一万四千五百零二七千九百
四、拓展练习
P11—思考题
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1,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1,这个三位数可能是()。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五、课后记:
大小比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2—P14例1、例2,课堂活动1、2、3、4,练习二1、2、3、4、5。
教学目标: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2、会比较数的大小。
3、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讨论,寻求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数
1、P17—1⑴,依次写数;
997,998,(),(),(),()。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再指名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小朋友能一个一个地依次写数,能在线段图上依次写数吗?
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指出一格是100,那么两格是多少?(200)三格……十格、十一格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3、请小朋友看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前面的数最小,越往后面就越大。
师:小朋友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小比较。师板书课题:大小比较
二、师生共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800○1000,问:800和1000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为什么?
生在书上填写,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再指名说。
甲生:因为1000数在800的后面,所以800小于1000。
乙生:800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所以800小于1000。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数数的顺序,还可以根据位数不同判断数的大小。2、我们再来看一看,师出示:
100○1000500○1000700○1000900○1000
学生先独立填,再讨论如果不看图,怎样判断大小呢?
指名回答。(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位数少的就小。)
3、师:如果位数相同,又该怎样判断呢?出示:
200○8001000○1100
生独立填写,在讨论判断的方法。
点名说怎样判断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相同就看个位。
4、①小朋友你们想考考老师吗?请你出两个数,老师来判断。
②同桌互相出两个数考一考。
(二)、课堂活动
P13—1、2,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指名说判断的方法。
(三)教学例2
1、学生看书自学,师指导橘子的个数在哪一排画√,釉子的个数又该在哪一排画○。
2、学生独立填完后,指名板填,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课堂活动:
1、P14—3,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再集体订正。
2、游戏:比大小(P14—4)师讲明玩法。
(1)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的和各自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和为10时不记);
⑵连续进行三次,各自组成一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
四、课堂作业:P17—1、2、3、4、5、6。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课后记:
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5—P16例1、例2、例3,P16—课堂活动1、2,练习二7、8。
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每天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么东西?(粉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同数,然后得出一盒粉笔大约50支。老师从中大约拿出一半的支数,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约有几支?(大约25支吧。)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较大数的估计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出示装有大约40支铅笔的笔筒,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呢?同桌讨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
生:一盒是50支,两盒就是50+50=100,所以大约是100支。
2、请生看书P15例1,先独立填空,在给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指名说一说。
3、师再拿出粉笔盒,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盒大约有40支,那么两盒大约有多少支,三盒呢?四盒呢?
(二)、教学例2
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量完后,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厘米。
2、生看一看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张,(大约76张);
师:也就是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么100张这样的纸大约有()厘米;1000张呢?
3、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汇报。全班齐读得出的结论。
(三)、教学例3
1、师给每桌(四人一桌)准备一盘花生,让学生估一估一盘花生大约有多少颗。
2、分组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估计的结果。
一种: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再抓一抓盘子里一共有几把,就知道道一盘有多少颗了。
二种:一颗一颗地数就知道有多少颗了。
三种:用自己的小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看能装几杯,就可以知道有多少颗了。
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四)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
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四、课堂活动
1、P16第1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
2、P16第2题。
①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给三次机会)
②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③同桌互相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二第7题,看图后,说一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练习二第8题,让学生把到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自己选择有关商品名称再填入表中。然后再说一说。
六、课后记:

整理与复习
一课时
教学内容:P19—P21,整理与复习,练习三1、2、3、4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
3、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
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
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生做P19第2题,再集体订正。
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
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4、生做P19第4题。
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做P19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然后再集体评讲。
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
生回答后,做P19第5题。
师:你是怎样估计出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的?
生:先估计一个班的人数,再估计出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后估计出全校的学生人数。(二)师:刚才通过回忆、复习,我们知道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写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
二、课堂练习
1、写数。P20第1题(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
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内打“√”。(P20第2题)
3、比较快慢。(P21第3题),让学生说出理由。
4、P21第4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
5、补充: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⑴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⑵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⑶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
⑷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⑸五千零八十写作5000080。()
⑹306是一个两位数。()
⑺个位上的1,十位上的1,百位上的1,千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同都是“1”。()
6、拓展练习(P21—思考题)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填空。指名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页例1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1中的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例题接下来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学过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动物们踩出的脚印特别漂亮!立体图形们也想留下它们的脚印,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操作
课件出示工具筐:老师带来了这样一些立体图形,还有剪刀、印泥、水彩笔、橡皮泥等工具,如果要帮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留下属于它的脚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分组操作。
请学生上台展示是怎样得到这个脚印的?
学生汇报、演示:
(1)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印泥上压一压,然后在白纸上印出它的脚印。
(2)把立体图形的这个平平的面压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围着它描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
(3)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一片,再把立体图形的这个面压在上面,把边缘多余的部分撕掉,就做出了这个立体图形的脚印。
板书:立体图形。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
2、分类
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平面图形请学生按形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操作、分组交流。
请学生上台将图形分类。
师:他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了这样的五类,我们让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住在同一间房子里。
(用集合圈将同类的图形圈起来)
3、认识图形
游戏: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其他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都长什么样子,让老师来猜,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
指名学生指图形,其他学生描述,教师猜图形。
①这个图形长长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板书:长方形
②这个图形一个角都没有、它长得圆溜溜的、它没有直直的边。
板书:圆
③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它有四个角。
板书:正方形
④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板书:三角形
⑤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板书:平行四边形
揭题,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生打开书,阅读例题1。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
欣赏课件。
2、数一数。
这幅图里的平面图形分别有几个呢?请你拿出自己的作业纸数一数。
生数图形,汇报。
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
4、游戏:猜一猜。
①猜正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继续猜。
②猜平行四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
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三个角,让学生猜。
(四)归纳总结
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平面图形,有长长方方的长方形,有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有长得圆溜溜的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三角形,还有两条边斜斜的平行四边形,小朋友们一定要记得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哦!
五、案例研讨:
《认识图形(二)》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本节课通过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入新课,学生学过这篇课文,对于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理解比较深刻。这里又将这篇课文以歌曲配上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既有得听,又有得看,直观又有趣,让接下来的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操作活动也显得童趣十足。带着这一份兴趣与热情,孩子们在操作时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方法。随着他们的操作和阐述,很自然地就体验并体会到了面在体上。
心有灵犀和猜一猜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人人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同时,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整节课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活动和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学习

起点

预测

认识并会区分几种平面图形

学习

困难

预测

对图形特征总结描述不到位

小风车、图形卡片。

对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评价和鼓励,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认识图形

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平行。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圆:

教学流程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2、动手试一试,用这些图形你还能拼出什么?

3、我的发现:

4、我的提醒: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揭示课题)

学习目标:

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组内交流,对学群学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自主学习,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二、展示汇报,引领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指导和强调,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质疑、补充、纠正。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3.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d.换成小棒拼拼看。

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4页的“做一做”。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后作业:选做:用平面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基础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中档题

第4页的“做一做”。

拓展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

二、认识图形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认识图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认识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
学生这样折:
正方形的4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4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个角都相等。
(3)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4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
长方形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条边都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四、巩固拓展
1?拼图游戏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
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2?运用探索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2)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3)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1个长方形和1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
(4)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展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1、例2及第33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34页第5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注:学具袋中装有长方形纸片、硬纸条、图钉、小钉板、橡胶圈、剪刀10把、图片等。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1、例2及第36页、第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有的说是那样形状,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如鱼可以这样拼: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和不确定现象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和不确定现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的: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3、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4、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能确定的,能判断不确定现象
在他人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或得成功体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书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
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
四、应用交流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
3、学生分组统计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14-116例1-例2,117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2、学会收集信息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
同学们,六一节快乐吗?请看小动物的表演
看了以后,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
二、合作探究
1、收集到的信息怎样处理?
学生完成统计表
2、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这是条形统计图
3、学生观察交流
4、教师:在统计图中标有数字和单位的是纵轴,表示数量统计,另一条叫横轴,表示统计项目
5、图表对比,发现特点
6、探究例2
你们喜欢踢球吗》看统计图,说一说
学生交流
三、应用拓展
1、教材117页1题
2、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16页例3,118页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1、学习条形统计图
2、学会收集信息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
同学门家每天有多少垃圾?你统计过吗?
二、新课
小林把自己家的垃圾坐了一个统计
看书并完成统计图
看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自己思考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三、练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那些动物?
你最喜欢什么?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好吗?
收集信息,
完成统计表和图
你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23-124页1-4题
教学目的:会完成统计图和表
教学过程:一、练习十六1题
统计学校1-3年纪学生人数
学生调查汇报并完成统计表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练习十六2题
统计完成家务情况
学生自己汇报做家务情况
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十六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没内容;119页
教学目的:初步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
1、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学生猜测并回答
为什么对同一见事情会有不同的结论呢?
小结: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不能确定,在数学上叫不确定现象
2、你在生活中有这类不确定现象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二、实践活动
1、出示硬币
将硬币抛向空中,回有几种现象?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
2、小结交流
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多中,而且有大小
三、问题延伸
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
学生思考后交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动铅,那你们知道自动铅的笔芯有多长吗?让我们来量一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枝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教师:小朋友们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8分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整百数教案


认识整百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能用学具(小方块、计数器等)表示千以内的数;能识别每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
3、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的事物的多少。
难点: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资源
例题图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数数比赛,比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先数出图形个数的小朋友不用举手,可以直接抢答。
逐步出示下列图片:
、、、、、
对于最后一幅图,教师可追问:“怎么数得这么快?”
得出:可以一个十一个十地数,3个十就是30。
【比赛的情境既复习了旧知,又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直接切入教学重点。】
二、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
1、继续进行数数比赛,不过此时要求不再进行抢答,而是用对老师微笑一下的方式表示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2、师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数:
(如果很快数完的学生较多,可先让他们与同桌小朋友轻声交流一下自己的数法,如果学生间数数的快慢差异较大,可耐心地等数得慢的学生数完。)
【实践表明,一些思维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急于表达,往往会干扰、“代替”其他同学的思维,上述设计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让所有学生都经历数数的过程,也满足了那些直觉思维强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思维的需要,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组织反馈交流,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数的。
可能出现的数法有:①一个一个地数,有100个;②两个两个地数;③五个五个地数;④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有横着数、竖着数两种数法)……
4、师小结:是的,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
5、师: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已经知道,“一板”里面有100个小方块,那你能数出这里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吗?(逐步出示2板、3板、5板、8板小方块让学生数出分别是多少。)
6、师出示“10板”小方块,请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
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明确九百加一百是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
7、出示
师:“如果把10板小方块紧紧地合在一起,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你知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吗?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直观形象的“大正方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一千”的意义,正确建立“一千”的表象。】
8、师:刚刚我们看着图一百一百地数出了一千,你能不看图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吗?(先让学生与同桌互相数一数,再组织全班学生一齐数一数)
9、及时巩固
(1)看图很快说出是几百
、、、
(2)“放电影”游戏
老师说几个整百数,让学生闭眼在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想出是“几板”小方块,然后睁开眼用手势把“放过的电影”表示出来。
【这里的巩固性练习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百”和“千”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
1、出示一个标有个位、十位、百位的计数器,师依次在个位、十位、百位上拨一颗算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明确同一颗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2、老师在百位上拨4颗算珠,请学生说说表示多少,理由是什么。明确:4个百是400。“400”的写法可先让学生尝试,再组织评价。
完成板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7个百是700”。
完成板书:
4、依次在百位上拨8颗、9颗珠,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当拨到10颗珠时,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可以用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千。
5、你知道“一千”怎么写吗?(学生独立试一试,指名板演)
完成板书:
6、及时巩固
(1)学生按要求依次在计数器上表示500、200、1000。
(2)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下面各数:400、900、1000。
(3)听写下面各数:300、700、600、1000。
四、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1、多媒体出示第11页例3,引导学生观察图、思考题意、列出算式。
2、200+300=?,你是怎样算的?与同桌交流一下。
3、汇报算法,可能有:
①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加,200加300得500。
②2个百加3个百是5个百,所以200加300得500。
③2加3等于5,所以200加300等于500。
4、引导学生沟通算法②与算法③的算理,肯定以上算法都可以,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5、口算下面各题
800-100=400+400=900-500=
200+100=1000-800=600+400=
选几题请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五、巩固深化
1、填一填,说一说。(第11页“想想做做”第1题)
①学生独立填()
②反馈校对
③顺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④200和1000;哪个数700接近?
⑤从这一排数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试着读一读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插图,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数是从哪里见到的。
3、估算(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①多媒体出示题图让学生试着估一估,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②反馈,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4、解决实际问题(第12页第5、第6题)
六、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能给今天的课起个课题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综合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2、如果让你回家把今天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你会告诉他们些什么?

认识整百数

4个百是400。
7个百是700。
一个千是1000。
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200+300=500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