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摆一摆

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摆一摆。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一摆”,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摆一摆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卡片。)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悟理
1.估计“卡片”的面积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
找出其中最简便的: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来举例验证,探索一下。
小组合作研究:用事先准备了的几个长方形,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用长乘以宽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的。
4.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P46试一试
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用长乘宽来算,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三)尝试运用
P462、3、4
(四)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
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编辑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

活动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一次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与代数等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次活动利用简易计数器和珠子,让学生在摆一摆、想一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含着的一些规律美,发展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数过程中所隐藏的“满十进一”的思想又是后面学习进位加法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已初步掌握了数位的意义,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数值,少数学生会数千以内的数。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意识,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基于学生认知的有限性,本节课中所提到的“用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都是指摆出百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大小不同,初步感知“满十进一”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经历思考、合作、交流、聆听等学习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思维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神奇和蕴含着的规律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活动难点:经历操作、类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简易计数器、珠子,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简易计数器、珠子)、题卡等。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激趣:

师出示一颗珠子,问:“这是什么?谁能说一句和数字有关的话?”

这是哈利波特的一颗神奇的魔珠,它会“变大变小”,你们相信吗?

2、设疑:想一想它可以表示什么数?

可能出现的回答结果及教师的引导:

答案一:它表示数“1”。师出示简易计数器,问“你还有其它想法吗”?

答案二:它可以表示“1”、“10”、“100”。师:你是怎样想的?给大家说说。

活动要达到的结论:一颗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是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是10;放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也就是100。

(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教师对策:1、部分学生会受到答案二的启示,得出第三种答案:它还可以表示一千、一万。师及时表扬学生认识的数多,并说明这节课只研究百以内的数。2、个别学生认识算盘,会说到一个珠子还可以表示“5”,师在表扬学生知识面广的同时,强调计数器与算盘的区别,中间没有横档,说明这节课研究计数器上的魔法数字。)

(活动一设计意图:以富有童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操作探究

1、提出活动要求:师:有2颗这样的神奇魔珠,你认为它们又可以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呢?在你的计数器上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

指名学生演示摆数过程、汇报操作结果。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的引导:

情况一:学生有序的摆数。(先把两颗珠子摆在个位,再依次移向十位。或者反之。)

师:你们觉得他摆数的过程怎么样? 你是这样摆的吗?

情况二:学生无序的摆数。师首先肯定学生摆出的数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有序摆数。

活动结论:用2颗珠子可以摆出的数有2、11、20。同时教师说明:一般习惯从右起的第一位,也就是从个位开始摆数。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有序摆数的方法。)

2、提出活动要求:师:我们从3颗神奇魔珠中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先摆一摆,把你摆出的数写下来,观察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你周围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参与学生的探讨,聆听学生的发现。

指名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结论:用3颗珠子可以组成的数有3、12、21、30。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结论一:这些数的十位是由0~3依次增加,个位是从3到0逐渐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二:这些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3,因为只有3颗珠子。

结论三: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3和30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利用课件显示学生的结论,使其他学生更好的理解。)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发现摆出的数中藏着的一些秘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藏的规律,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合作探究

师出示表格:

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摆一摆,想一想,用4颗、5颗、6颗、7颗、8颗珠子又能摆出什么数,你从表格中又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合作,师巡视了解各组合作情况,并予以适当指导。

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指导:

情况一:小组学生无法正常合作,杂乱无序。教师引导学生组内分工,分别确定摆珠、记录、读数、监督的学生。

情况二: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并很快找出规律,直接填出答案。教师在听取他们发现的规律之后,引导他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摆珠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试着发现其它的规律。

情况三:能进行合作学习,但每一次都是在一个个拨珠写数。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写出的数,寻找其中藏着的秘密,试着用规律写数,再拨珠验证。

全班交流,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结论及发现的规律(选择有不同发现的小组进行汇报)。

可能出现的结论有:

结论一:

从每一行来看,每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增加,个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减少。

从每一列看,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在逐一增加。

结论二:

由于摆出的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颗数,所以可以把摆出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得到不同的两个数。

从每一列来看,也有一定的规律,或者十位不变,个位递增,或者个位不变,十位递增。

结论三:2颗珠可以摆出3个数,3颗珠可以摆4个数,每次摆出的数都要比珠子的颗数多1。

(按反向顺序填写的情况不再列举)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魔珠”的神奇。)

活动四:猜想验证

1、合情推理:利用大家得出的规律,猜一猜,9颗珠能摆出哪几个百以内的数?

[生回答,师课件展示:9颗珠:9、18、27、36、45、54、63、72、81、90 能摆10个数]

2、设置陷阱:照这样去想,10颗珠能摆几个百以内的数呢?14颗珠又能摆几个数呢?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般会说10颗珠能摆11个百以内的数,14颗珠能摆15个百以内的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怎样才能知道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

[需要实际摆数去验证]

3、验证猜想:用10颗或者14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

学生操作,在计数器上摆珠。同桌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随机询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汇报结论:个位上只能摆9颗珠子,不能摆10颗,第十颗珠子要摆在十位上。

[师说明:个位满十要进一。]

10颗珠子能摆出9个数:19、28、37、46、55、64、73、82、91

14颗珠子能摆出5个数:95、86、77、68、59

4、合情推理:要摆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多少颗珠子?

学生讨论、交流意见、摆珠验证、得出结论:最多只需要18颗珠子。

4、活动回顾:通过这些活动,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产生不只是凭猜想得来的,而是要经过实际验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同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活动小结:哈利波特的神奇魔珠可以“变大变小”,你们现在相信了吗?从这些魔珠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认为这些魔珠还可以变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呢?

活动拓展:课后任选一个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摆一摆,想一想,找出其中蕴藏的数学秘密。可以合作完成。

1、分别用10~18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2、在算盘上拨一拨,看看1~9个珠子分别能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有什么新的发现?记录结果,想一想:在算盘上拨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几个珠?

3、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魔珠游戏,自己试着去研究一下其中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摆圆片写数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教具、学具】数位表百数表同桌俩4个圆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左边黑板上画的是什么?
生:左边黑板上有数位表。
师:真好!用好了你身上的三个宝贝,第一,听清了老师问的问题(指耳);第二,仔细观察了黑板上提供的信息数位表(指眼);第三,完整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嘴巴)。
师:谁能说一说数位表从哪边数起,第一位是什么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依次说下。一会儿,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你认为他回答的对,点头。认为不对,听这位同学回答完,你再举手,好吗?
生:数位表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的数位表里板书:十位个位)
师:说的调理,有序。看来你们把以前学习的知识都装到了脑中,真好!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能不能它送到数位表里,让它表示1个一,该把它放到哪一位呢?
生到黑板上摆,边摆边说把圆片放到个位上,表示1个一,写出的数是1.
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生:把圆片放到十位上,表示1个十,写出的数是10.
如果我把圆片摆在百位上、千位上、万位上,摆出的数分别是多少呢?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用一个圆片还可以摆出100、1000时,老师要予以肯定。同时给学生明确,我们现在只学习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只探索一位数和两位数与圆片的奥秘。
小结:看来数位表真是神奇,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数位表和圆片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请你跟老师一起写。
二、教师引领,初步感受位值
1.学生猜测。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用两个圆片在数位表里摆数?能摆出哪些数呢?
生:可以摆出2、20、11三个数。
2、学生试摆,教师记录,教给学生方法。
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摆一摆。
学生摆,老师记录。如:学生在十位上摆了2个圆片,老师就在记录单的十位上画两个圆,写出组成的数是20.
另请两名同学配合,一名摆,一名记录;11
同样的方法摆出2并记录。
师:两个圆片在这个数位表中还能摆出其它数吗?
生:不能。
教师小结,并把摆出的数进行板书。
三、合作体验,感知有序性
(一)用3个圆片摆数,学会有序
1、学生试摆。
师:刚才的两组同桌配合的真默契,如果让你和你的同桌配合,一个摆,一个根据摆的像黑板上这样记录下来。能不能做到。
生:能!
听老师口令:右边的同学把数位表放到课桌的中间,左边同学把记录单也放到自己课桌的中间。
要求:?用三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要摆出你们认为能用三个圆片摆出的所有数。怎样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右边同学摆完一个数后,看一看左边同学画和写的是否和你摆的一样。
2、交流摆法。
生1:我们俩摆出了(3、12、21、30)。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小组汇报)
生1:我们是先摆个位,把3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3,再把1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剩下2个在个位上得到数12,再用2个圆片放在十位上,剩下1个圆片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1,最后再把所有的圆片放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30。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生2:我们摆出了30、21、12、3四个数。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
生2:我们是先摆十位,把3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30,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1,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2,最后从十位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3。
生3:我们是先把两个圆片放到了十位,一个圆片放到了个位得到数21,个位和十位上的圆片交换得到数12;再把3个圆片都放到个位得到数3,再放到十位得到数30.
3、学生感知有序排列的优势。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种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生:我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因为他们都是有序排列,一个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生:这样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大家认真观察了吗?不论哪组从十位开始摆,还是从个位开始摆也好,他们都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顺序来摆放的,这样做让我们既不会重复也不遗漏数字,老师也用这两种摆法摆了摆。(课件展示有序摆法)
4、数位表搬家脑中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数位表和3个圆片搬到脑中,有了吗?
边在脑中摆,边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12、21、30.
师:看来有序摆放,不仅可以使摆出的数不重复、不漏掉,还可以节省时间。
(二)用4个圆片摆数巩固方法。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有序的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班里有一个组只有三个人,要求他们三人合作,用6个圆片摆数。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补充表格。4413223140
66152433425160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回答老师的问题。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生答略)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6个呢?
(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你用你善于观察的小眼睛看一看(教师手指前面一个表格),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吗?
生1: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师:有的同学在点头。你能从我们的表格中任找一行,来验证他的说法吗?
生2:如: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6个圆片摆出了7个数。
师:真好!用事实说话。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3: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33=1+23=2+13=3+0。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老师不让你们摆了,把摆的过程移到脑中。请你闭上眼睛,脑中出数位表,有了吗?脑中出图,5个圆片能摆出哪些数?圆片依次移动,有答案了吗?
生:5651423324150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评析: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文化。在学生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五、巩固运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发现了用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的规律,老师出个题,考考你们,会不会运用你们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1、年龄问题
(1)确定信息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时候,猜过蒋老师的年龄,你能告诉听课的老师蒋老师的年龄是由几个圆片摆出来的数吗?只有这一条信息,只能猜我可能是多少多少岁?你能不能再加一条信息让听课的老师一听就能判断出,蒋老师今年多少岁?
(2)小组合作确定年龄
每组3号去问一位听课老师,问问听课老师的年龄,是由几个圆片摆出来的数?这一条信息能不能问出到底多少岁?那你还可以问老师两条信息。其他同学根据1号问出的信息,由2号拿笔先把所有可能摆出的数写出来,再根据第二条信息,在能表示老师年龄的数下面画对号。
(3)汇报
2、百数表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
师:其实这个规律在前面的百数表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发现,大家请看,(出示百数表)
表中哪些数可以用两张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哪里些数又可以用三张卡片摆出?
六、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今天,我们发现圆片摆数的规律,摆出的数的个数总比圆片的个数多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年级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摆一摆,想一想课时总课时9-9
学习目标1、我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有序地摆出不同的100以内的数。
2、我发现了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概念,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1、数位表的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圆片●和右边这样的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1、请你用1个●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100以内的数。
(1)我可以把1个●摆在()位上,它表示()。
(2)我还可以把1个●摆在()位上,它表示()。
(3)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2、用2个●在数位表上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呢?
(1)我可以把1个●摆在()位,把另一个●摆在()位,这样就表示()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数是()。
(2)我还可以摆出一个比11大的数是(),就是把2个●都摆在()位。
(3)我还可以摆出一个比11小的数是(),就是把2个●都摆在()位。
(4)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5)我会把这三个数有顺序地排列。
3、你用3(4、5)个●在数位上摆出不同的数吗,并写出来。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请同学分别起来汇报答案。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在数位表上按从()到()或从()到()的顺序摆出不同的数,太高兴了。
2、我们摆出的100以内的数的个数总比●的个数(1-9)()。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过关检测:
1、找规律。
8、17、26、35、()、53、62、()、()
这些数可以用几个●摆出来。
2、18可以用()个●摆出来,这些●还可以摆出来的俩位数有:()。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你说我摆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内容间的密切联系性,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很自然地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对猜谜语很感兴趣,很快就集中注意力参与进来。然后让学生动手去摸各种物体,感受各种物体的形状,加深了对物体的认知。然后进行我说你摆的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体验、感知中掌握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期间,游戏有一个步骤是将球放在正方体上面。由于学具中的正方体比较小,而球却有点大,要把球放正方体上有些不易,要有细心、耐心、恒心。一开始我想取消这一步骤,但惊喜地发现有的小朋友摆成功了。于是我想,这正是培养他们耐心、静心的好时机,所以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尝试,鼓励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摆放。最后,基本上的小朋友都成功了。

在结束你说我摆的游戏后,我紧接着做下面这道题目: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图略)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把看不到的也数进去了,一是只数看得到的。这时,小朋友们就会开始争论。于是,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摆出图上形状,从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加深学生对此类题目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很紧凑,形式多样化,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和操作中领悟了新知识,体现了做中学的新理念。如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能更抓紧点,练习的内容能再适当增加点,整堂课将会更加满意。

你说我摆-北师大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说我摆-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详细介绍:

教案示例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你说我摆-北师大版

搭一搭(一)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3月4日星期二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一单元
课题搭一搭(一)
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能顺利的参与数学活动。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过程。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除号的来历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德国、前苏联等国一直在使用。
一、向学生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内容。
三、小组汇报,学生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教后随记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要学生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在平均分若干物体还有剩余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尝试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面》一课一练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面》一课一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9、一面

温故知新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地窖(jioyo)摩挲(suōshā)颓唐(tūtuī)熏黑(xūnxiōnɡ)虐待(ln)赫然(hch)抖擞(shsǒu)憎恶(zēnɡznɡ)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字,次写到鲁迅的外貌:的脸,的头发,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崇高品质和的性格。含英咀华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这是写给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从中可以看出鲁迅。

2、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了哪三点建议?①②③

3、读句子,回答问题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个句子以来打比方,说明只有,才能。许多花比喻,蜜比喻。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

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

(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冯琛莉)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倪以军)

阅读全文

立即下载

相关标签:教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emailprotected],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数一数(一)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三单元
课题数一数(一)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各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各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1.想一想,说一说
9个再添1个是()个。
99个再添1个是()个。
999个再添1个是()个。
2.数一数有多少个?

数的方法:
3.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试一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20÷563÷724÷612÷2
45÷932÷815÷525÷5
28÷742÷635÷736÷9
56÷821÷327÷924÷4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学生吗?
2.猜一猜,我们龙凤区五小有多少人呢?出示课件(全体同学站队做操的视频)
学生观察、猜测、汇报。
3.师板书582你会读这个数吗?,谁愿意试一试?学生试读,教师评价。
4.582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
582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要大,今天我们将学习象这样更多的大数。
二、建立数感,学会数数
1.出示课件小方块
(1)10个小方块,(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板书:10个一是十
(2)100个小方块,可以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1000个小方块,又怎样快速地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4)“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学生回答,师板书,千个十百。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用红笔圈出10,强调满十进1。
(5)我们刚才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了方块,不用这些方块,我们按要求数数。
练习数数(用开火车的形式)
(1)十个十个地数,从三百七十数到四百二十
(2)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八十二数到三百零五。二百八十九后面是几,你是怎样数地?引导学生在拐弯数时,可以想一百以内的数,还可想相邻数位间的关系。
(3)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七数到一千。九百八十九后面是几?一千前面一个数是几?
2.估一估
(1)想一想,大致圈出一千个小正方形。
(2)总结估计的方法。
(3)一千有多大?想一想,说一说。
三、巩固深化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后随记

《唯一的听众》一课一练


11、唯一的听众

温故知新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yōu

()久

()静

()愁

()美y

()式

()留

怀()

转()qin

()款

道()

镶()

拉()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3、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我有哪些变化?是什么让我发生了变化?

含英咀华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1、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姑母写信()

信笔涂鸦()

找到了自信()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钟爱有加:

(2)大名鼎鼎:

3、文中提到的两位作家,他们分别是和。

4、概括地写出文中的小故事。

5、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语句。6、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什么?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设计思路:

口语交际:教学可从本组几篇课文导入,由课文中的荷花、珍珠泉、燕子等,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习作: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家乡景物,教学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进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思路,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如果学生想写其他地方的景物也可以。学生写的时候,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注意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完成作文后,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同座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办一期以“家乡的景物”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每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共有10个词语: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读词语,结合查字典或同学讨论,读懂词语的意思,然后按泡泡中的提示去思考,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

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日积月累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我会填”,以填空的方式,学习量词,二是“读读背背”,读背四字词语。目的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教学“我会填”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填一填。如果填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短语说说句子,互相讨论一下哪个填得正确,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其他量词填写,如,一束(道)金光,看看是否准确。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一()歌曲一()微风

一()羽毛一()清泉

一()翅膀一()金光

一()画面一()珍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学生明确听、说要求。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介绍的同学要介绍的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的同学还可以补充、提问。四人小组介绍交流。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小组内我们已经交流过了,现在我们请小组推选小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听、说的要求还是跟刚才一样。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五、布置生活中的交际。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都是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二、明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习作要求,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注意事项等。学生明确要求。三、例文赏析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范文,引导学生赏析。学生赏析。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1、学生读词语。

2、学生思考词语中的规律。

3、学生互相交流。

4、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有类似规律的词语。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1、完成我会填。

2、完成“读读背背”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1、学生自读导语。

2、学生自读课外文章。

3、采摘好词佳句。

《一面》教学设计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估一估量一量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估一估量一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摆一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