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1-08-09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

活动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分析:《摆一摆、想一想》是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一次实践活动。“实践与综合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与代数等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次活动利用简易计数器和珠子,让学生在摆一摆、想一想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含着的一些规律美,发展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数过程中所隐藏的“满十进一”的思想又是后面学习进位加法的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已初步掌握了数位的意义,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数值,少数学生会数千以内的数。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意识,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基于学生认知的有限性,本节课中所提到的“用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都是指摆出百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大小不同,初步感知“满十进一”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经历思考、合作、交流、聆听等学习过程,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思维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神奇和蕴含着的规律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活动难点:经历操作、类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简易计数器、珠子,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简易计数器、珠子)、题卡等。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1、激趣:

师出示一颗珠子,问:“这是什么?谁能说一句和数字有关的话?”

这是哈利波特的一颗神奇的魔珠,它会“变大变小”,你们相信吗?

2、设疑:想一想它可以表示什么数?

可能出现的回答结果及教师的引导:

答案一:它表示数“1”。师出示简易计数器,问“你还有其它想法吗”?

答案二:它可以表示“1”、“10”、“100”。师:你是怎样想的?给大家说说。

活动要达到的结论:一颗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放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是1;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是10;放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也就是100。

(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教师对策:1、部分学生会受到答案二的启示,得出第三种答案:它还可以表示一千、一万。师及时表扬学生认识的数多,并说明这节课只研究百以内的数。2、个别学生认识算盘,会说到一个珠子还可以表示“5”,师在表扬学生知识面广的同时,强调计数器与算盘的区别,中间没有横档,说明这节课研究计数器上的魔法数字。)

(活动一设计意图:以富有童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了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操作探究

1、提出活动要求:师:有2颗这样的神奇魔珠,你认为它们又可以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呢?在你的计数器上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

指名学生演示摆数过程、汇报操作结果。

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的引导:

情况一:学生有序的摆数。(先把两颗珠子摆在个位,再依次移向十位。或者反之。)

师:你们觉得他摆数的过程怎么样? 你是这样摆的吗?

情况二:学生无序的摆数。师首先肯定学生摆出的数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有序摆数。

活动结论:用2颗珠子可以摆出的数有2、11、20。同时教师说明:一般习惯从右起的第一位,也就是从个位开始摆数。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有序摆数的方法。)

2、提出活动要求:师:我们从3颗神奇魔珠中又会发现什么秘密呢?先摆一摆,把你摆出的数写下来,观察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你周围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操作,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参与学生的探讨,聆听学生的发现。

指名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及发现的问题。

结论:用3颗珠子可以组成的数有3、12、21、30。

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

结论一:这些数的十位是由0~3依次增加,个位是从3到0逐渐减少。(反之亦然)

结论二:这些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3,因为只有3颗珠子。

结论三: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3和30的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交换了位置。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利用课件显示学生的结论,使其他学生更好的理解。)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发现摆出的数中藏着的一些秘密,感受数学的神奇与蕴藏的规律,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合作探究

师出示表格:

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摆一摆,想一想,用4颗、5颗、6颗、7颗、8颗珠子又能摆出什么数,你从表格中又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合作,师巡视了解各组合作情况,并予以适当指导。

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教师指导:

情况一:小组学生无法正常合作,杂乱无序。教师引导学生组内分工,分别确定摆珠、记录、读数、监督的学生。

情况二: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并很快找出规律,直接填出答案。教师在听取他们发现的规律之后,引导他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摆珠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试着发现其它的规律。

情况三:能进行合作学习,但每一次都是在一个个拨珠写数。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写出的数,寻找其中藏着的秘密,试着用规律写数,再拨珠验证。

全班交流,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结论及发现的规律(选择有不同发现的小组进行汇报)。

可能出现的结论有:

结论一:

从每一行来看,每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增加,个位上的数字在逐一减少。

从每一列看,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在逐一增加。

结论二:

由于摆出的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就是珠子的颗数,所以可以把摆出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得到不同的两个数。

从每一列来看,也有一定的规律,或者十位不变,个位递增,或者个位不变,十位递增。

结论三:2颗珠可以摆出3个数,3颗珠可以摆4个数,每次摆出的数都要比珠子的颗数多1。

(按反向顺序填写的情况不再列举)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观察、操作、类推、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魔珠”的神奇。)

活动四:猜想验证

1、合情推理:利用大家得出的规律,猜一猜,9颗珠能摆出哪几个百以内的数?

[生回答,师课件展示:9颗珠:9、18、27、36、45、54、63、72、81、90 能摆10个数]

2、设置陷阱:照这样去想,10颗珠能摆几个百以内的数呢?14颗珠又能摆几个数呢?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般会说10颗珠能摆11个百以内的数,14颗珠能摆15个百以内的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怎样才能知道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

[需要实际摆数去验证]

3、验证猜想:用10颗或者14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数。

学生操作,在计数器上摆珠。同桌合作,共同探究。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随机询问:发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汇报结论:个位上只能摆9颗珠子,不能摆10颗,第十颗珠子要摆在十位上。

[师说明:个位满十要进一。]

10颗珠子能摆出9个数:19、28、37、46、55、64、73、82、91

14颗珠子能摆出5个数:95、86、77、68、59

4、合情推理:要摆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多少颗珠子?

学生讨论、交流意见、摆珠验证、得出结论:最多只需要18颗珠子。

4、活动回顾:通过这些活动,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产生不只是凭猜想得来的,而是要经过实际验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同时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活动小结:哈利波特的神奇魔珠可以“变大变小”,你们现在相信了吗?从这些魔珠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你认为这些魔珠还可以变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呢?

活动拓展:课后任选一个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摆一摆,想一想,找出其中蕴藏的数学秘密。可以合作完成。

1、分别用10~18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2、在算盘上拨一拨,看看1~9个珠子分别能表示哪些百以内的数,有什么新的发现?记录结果,想一想:在算盘上拨百以内的数,最多需要几个珠?

3、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魔珠游戏,自己试着去研究一下其中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扩展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年级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摆一摆,想一想课时总课时9-9
学习目标1、我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有序地摆出不同的100以内的数。
2、我发现了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概念,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
1、导(导课题、目标)
1、数位表的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圆片●和右边这样的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
1、请你用1个●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100以内的数。
(1)我可以把1个●摆在()位上,它表示()。
(2)我还可以把1个●摆在()位上,它表示()。
(3)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2、用2个●在数位表上能摆出几个不同的数呢?
(1)我可以把1个●摆在()位,把另一个●摆在()位,这样就表示()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数是()。
(2)我还可以摆出一个比11大的数是(),就是把2个●都摆在()位。
(3)我还可以摆出一个比11小的数是(),就是把2个●都摆在()位。
(4)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5)我会把这三个数有顺序地排列。
3、你用3(4、5)个●在数位上摆出不同的数吗,并写出来。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请同学分别起来汇报答案。
4、讲(教师精讲点拔或出示课件,突破难点)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在数位表上按从()到()或从()到()的顺序摆出不同的数,太高兴了。
2、我们摆出的100以内的数的个数总比●的个数(1-9)()。
5、练(以固学案出示,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过关检测:
1、找规律。
8、17、26、35、()、53、62、()、()
这些数可以用几个●摆出来。
2、18可以用()个●摆出来,这些●还可以摆出来的俩位数有:()。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钟,可由学生进行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摆圆片写数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教具、学具】数位表百数表同桌俩4个圆片。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左边黑板上画的是什么?
生:左边黑板上有数位表。
师:真好!用好了你身上的三个宝贝,第一,听清了老师问的问题(指耳);第二,仔细观察了黑板上提供的信息数位表(指眼);第三,完整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嘴巴)。
师:谁能说一说数位表从哪边数起,第一位是什么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依次说下。一会儿,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你认为他回答的对,点头。认为不对,听这位同学回答完,你再举手,好吗?
生:数位表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的数位表里板书:十位个位)
师:说的调理,有序。看来你们把以前学习的知识都装到了脑中,真好!
师:老师手里有1个圆片,你能不能它送到数位表里,让它表示1个一,该把它放到哪一位呢?
生到黑板上摆,边摆边说把圆片放到个位上,表示1个一,写出的数是1.
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生:把圆片放到十位上,表示1个十,写出的数是10.
如果我把圆片摆在百位上、千位上、万位上,摆出的数分别是多少呢?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用一个圆片还可以摆出100、1000时,老师要予以肯定。同时给学生明确,我们现在只学习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只探索一位数和两位数与圆片的奥秘。
小结:看来数位表真是神奇,把1个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如果有更多的圆片,又能表示多少个不同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数位表和圆片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一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请你跟老师一起写。
二、教师引领,初步感受位值
1.学生猜测。
师:刚才我们用1个圆片在不同的数位上摆出了1和10,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用两个圆片在数位表里摆数?能摆出哪些数呢?
生:可以摆出2、20、11三个数。
2、学生试摆,教师记录,教给学生方法。
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摆一摆。
学生摆,老师记录。如:学生在十位上摆了2个圆片,老师就在记录单的十位上画两个圆,写出组成的数是20.
另请两名同学配合,一名摆,一名记录;11
同样的方法摆出2并记录。
师:两个圆片在这个数位表中还能摆出其它数吗?
生:不能。
教师小结,并把摆出的数进行板书。
三、合作体验,感知有序性
(一)用3个圆片摆数,学会有序
1、学生试摆。
师:刚才的两组同桌配合的真默契,如果让你和你的同桌配合,一个摆,一个根据摆的像黑板上这样记录下来。能不能做到。
生:能!
听老师口令:右边的同学把数位表放到课桌的中间,左边同学把记录单也放到自己课桌的中间。
要求:?用三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要摆出你们认为能用三个圆片摆出的所有数。怎样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右边同学摆完一个数后,看一看左边同学画和写的是否和你摆的一样。
2、交流摆法。
生1:我们俩摆出了(3、12、21、30)。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小组汇报)
生1:我们是先摆个位,把3个圆片都放到个位上得到数3,再把1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剩下2个在个位上得到数12,再用2个圆片放在十位上,剩下1个圆片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1,最后再把所有的圆片放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30。
师:还有不同摆法吗?
生2:我们摆出了30、21、12、3四个数。
师:你们是怎样摆的?
生2:我们是先摆十位,把3个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得到数30,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21,再从十位拿一个圆片放到个位就得到数12,最后从十位再拿一个放到个位就得到数3。
生3:我们是先把两个圆片放到了十位,一个圆片放到了个位得到数21,个位和十位上的圆片交换得到数12;再把3个圆片都放到个位得到数3,再放到十位得到数30.
3、学生感知有序排列的优势。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种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生:我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因为他们都是有序排列,一个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生:这样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大家认真观察了吗?不论哪组从十位开始摆,还是从个位开始摆也好,他们都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顺序来摆放的,这样做让我们既不会重复也不遗漏数字,老师也用这两种摆法摆了摆。(课件展示有序摆法)
4、数位表搬家脑中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数位表和3个圆片搬到脑中,有了吗?
边在脑中摆,边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12、21、30.
师:看来有序摆放,不仅可以使摆出的数不重复、不漏掉,还可以节省时间。
(二)用4个圆片摆数巩固方法。
师:请同学们继续合作用4个圆片有序的摆数。要求右边的同学摆,左边的同学边看边在报告单上填写摆出的所有的数。
班里有一个组只有三个人,要求他们三人合作,用6个圆片摆数。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补充表格。4413223140
66152433425160
四、深入探索,逐步提升
师: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的操作过程,回答老师的问题。用1个圆片摆出了哪几个数?
(生答略)
师:那么,用2个圆片摆出了哪些数?用3个圆片、4个圆片呢?6个呢?
(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用圆片摆数,请你用你善于观察的小眼睛看一看(教师手指前面一个表格),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吗?
生1:摆出的数的个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师:有的同学在点头。你能从我们的表格中任找一行,来验证他的说法吗?
生2:如: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6个圆片摆出了7个数。
师:真好!用事实说话。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3:我发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圆片的个数。比如,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3=0+33=1+23=2+13=3+0。
五、尝试讨论,运用规律
1.运用规律摆数。
师:下面老师不让你们摆了,把摆的过程移到脑中。请你闭上眼睛,脑中出数位表,有了吗?脑中出图,5个圆片能摆出哪些数?圆片依次移动,有答案了吗?
生:5651423324150
2.拓宽运用。
师:你们能不能继续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快说出用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所摆出的数呢?
【评析: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文化。在学生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五、巩固运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发现了用圆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的规律,老师出个题,考考你们,会不会运用你们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1、年龄问题
(1)确定信息
师:在前面我们学习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时候,猜过蒋老师的年龄,你能告诉听课的老师蒋老师的年龄是由几个圆片摆出来的数吗?只有这一条信息,只能猜我可能是多少多少岁?你能不能再加一条信息让听课的老师一听就能判断出,蒋老师今年多少岁?
(2)小组合作确定年龄
每组3号去问一位听课老师,问问听课老师的年龄,是由几个圆片摆出来的数?这一条信息能不能问出到底多少岁?那你还可以问老师两条信息。其他同学根据1号问出的信息,由2号拿笔先把所有可能摆出的数写出来,再根据第二条信息,在能表示老师年龄的数下面画对号。
(3)汇报
2、百数表与所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
师:其实这个规律在前面的百数表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发现,大家请看,(出示百数表)
表中哪些数可以用两张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哪里些数又可以用三张卡片摆出?
六、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今天,我们发现圆片摆数的规律,摆出的数的个数总比圆片的个数多1。

摆一摆


摆一摆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够比划一下吗?
2.师:如果要表示教室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这张卡片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一张小卡片。)
3.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悟理
1.估计“卡片”的面积
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到底这张卡片的实际面积是多少,你们有办法测量吗?请你试着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可以利用老师给你带来的工具。
2.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卡片的实际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形成猜想
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
找出其中最简便的: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以宽计算这张卡片的面积,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的长方形是否也适用呢?我们来举例验证,探索一下。
小组合作研究:用事先准备了的几个长方形,小组分工,其中三人每人选一个图形验证,用长乘以宽的方法测量计算面积,再用其他方法验证一下,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举个例子来说明是怎么验证的。
4.小结并得出计算公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5.P46试一试
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用长乘宽来算,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三)尝试运用
P462、3、4
(四)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
只是是正方形不分长和宽,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面积=边长乘边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同学们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2.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数学交流,形成初步的整理、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人民币的认识。

二、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三、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角=( )分

6元=( )角15角=( )元()角

40角=( )元1元3角=( )角

四、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5角( )15角 13角( )1元3角

1元5角( )15角 14角( )1元

16角( )1角6分 13角( )1元3角

5.20元( )52.0元 1.50元( ) 15元

3.40元( )4.30元 1元5角( )15元

五、简单计算。

(1)口琴喇叭

10.00元 38.00元

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可以怎样付钱?

篮球 皮球足球排球

35元 7元131元 28元

提数学问题。

(3)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毽子 乒乓球三角尺 练习本 橡皮铅笔

7角  6角 8角  4角  3角 2角

允许学生有多种选择。

查看更多:一年级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时是第85页的内容,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发现规律。通过找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事物的排列,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能创造规律。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数字排列规律、等差数列、数的组成等内容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在学前阶段接触过“找规律”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涣散等特点又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扬长避短,在课上更要做到简洁规范生动的引导,才能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并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涂色、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事物的排列,能够找出稍微复杂事物的排列规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创造规律。

教法学法:设疑诱导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学具:

PPT课件、学具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米奇妙妙屋》模仿秀。

绕口令:“密斯嘎,穆斯嘎,米老鼠”。同学们我们一人说一小句,先慢说,再快速接龙说,看看谁能快速的接上。

(1)全班熟悉口令

(2)从学号1号开始,直到结束。(同学们越说越来劲,越说越快。)

师:你们怎么那么厉害呀!绕的好快呀。生:都是重复说那三句话,有规律的,不用怎么记就记住了。(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2. 同学们,小明班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这个会场的布置都是很有规律的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例1,自主学习,探究图中的规律

(1)从主题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 ) 、 ( ) 、 ( ) 、( ) ,而且彩旗、彩花、彩灯笼都不是随意摆放的,同学们站队也同样如此,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2)自主探究主题图中出现的规律。

①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②在自主学习单上填空。

(设计意图: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紧接着顺应学生高涨地学习热情,自然过渡到例1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有激情的完成教学的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老师在整个环节中只起到激趣和引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要求,齐读):

1.从主题图中我发现了什么?

2.图中的彩旗、彩花、彩灯笼、小朋友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探究的环节后进行的。安排依据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在相互说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亮点和自己的不足,初步形成统一的规律发现。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懂分享、懂发现、懂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三、教师讲导。

1.小组内派代表汇报交流的情况。(及时肯定和表扬)

2.讲解各种图形的规律,课件同步动画演示。

(1)彩旗的排列规律是:一面()、一面()、又一面()、 一面()……()重复排列。( 2 )面为一组。齐读

(2)彩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一朵()……() 重复排列。( 2 )朵为一组。齐读

(3)彩灯笼的排列规律是:一个() 、两个()……()重复排列。齐读

(4)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一名(女或男)同学,一名(男或女)同学,一名(女或男)同学,一名(男或女)同学……按( 女男或男女 )同学重复排列。齐读

3.小结:彩旗、彩花、彩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先让学生表达小组讨论所得的成果,接着老师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进行点拨和引导,再配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再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依据是:先“放”再“扶”。放: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发现的规律。扶:对学生对的地方进行表扬--扶信心;对学生错的地方进行引导改正--扶错误;最后动画演示探究过程--扶思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才记得牢。老师适当、简洁、正确的点拨,在这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精练强化。

1.在后面的里圈出正确的图形。

2.找出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和文字,圈出正确的。

3.挑战题。

用手上的平面图形学具,动手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排列,你能行吗?同桌合作完成,展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挑战题”,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欣赏图案美。(课件出示)

漂亮的条格裙子、 漂亮的手链、幼儿园栏杆、布匹上美丽的图案、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公路上的人行横道、花的海。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同学们听听。

七、作业: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

(2)找找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板书: 找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计算》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计算》数学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是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和100以内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且力图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应用人民币和100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较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发、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我们买东西要用( ),人民币的单位( )。

2. 口算

1元=( )角 1角=( )分

10角=( )元 10分=( )角

80分=( )角 50角=( )元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教学例6

小朋友们刚才大家都说出了许多小商品-气球,那你想买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然后独立列算式并计算答案)

你还能根据这幅画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余学生回答,说明解题思路、计算方法。)

三、购物实践活动

1. 看图列式计算

8角 + 9角 =

1元2角 + 9角 =

2. 指导学生购物和出售,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发现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

四、教学效果测评。

1. 一共多少钱?

2. 教材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可直接写在书上。

3. 购物。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 )钱。

(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 )钱。

(3)张刚买上面3种物品,付给售货员2元钱,应找回( )钱。

4. 找回钱的练习。在应找这一栏应写上算式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1元=( )角 1角=( )分

10角=( )元 10分=( )角

80分=( )角 50角=( )元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5角+8角= 1元-6角= 1元+3元1角=

8角 + 9角 = 1元2角 + 9角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单三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表现的特别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知道老师一共带来多少件礼物啊?

生1:一共有六件礼物,有三个大的礼物三个小的礼物。

师:真棒!你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一共有六件礼物,蓝色的有四件,粉色的有两件,所以有六件礼物。

师:那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啊?

师:真棒!几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把这几件礼物数了出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新授

1.分类:

春天来了,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愿意把它们分分类吗?那我们可以如何分类呢?

生:按颜色分类(师板书:颜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形状分类(师板书:形状)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按照形状来给气球分分类,请同学们按形状把气球摆一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收集数据,把结果记录在格子里,现在开始。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你坐好,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咱班同学们整理的可真好啊,老师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整理的结果。

师问生1:你能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吗?(摆成一堆一堆)

生:我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行吗?好请回

师问生2:那你为什么把气球摆成一排一排的呢?

生:这样更容易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收集与整理的乐趣】

2.整理

师:那我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吗?你们是怎么数的这么快的?我还没来及数呢!

生:看那个最长哪个就最多,哪个最短哪个就最少

师:哦!你们是通过长短看出来的,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我一摆出来就发现糖葫芦型的和心形的一样长,那他们一样多吗?

生自己发现需要按照一个对应一个的标准来数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们还要一起补上一些内容,我在图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在下面标记,第一列都是圆形的,第二列都是糖葫芦型的,第三列都是心形的,这下就能让看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的结果。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收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

生:用数来记录结果的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记录结果的这一次用数也能记录结果(利用学生作品制作表格)

师:我们先横着来看,第一行都是…生:形状,第二行是…生:个数。我们再竖着来看,通过观察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的有几个吗?观察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了?老师在这里加上几条线你会发现它特别像一张…

生: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能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与整理。(板书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快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师举起一个粉色心形气球)

生:应该放在心形的气球上面

师:可是我黑板上的气球没有粉颜色的啊,为什么也能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心形的

师:因为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是这个形状就得放在这里。那我们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心形的气球我们的表该如何改变呢?

生:心形下面的3改成4.

师:呀!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的气球(老师举起一个蓝色的兔子气球)这该放哪啊?

生:应该单独放在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个形状

师:那我们的图和表如何改变呢?图的下面画上一个兔子形状,表示这一列是兔子形状的气球,表格里第一行加上一个兔子形状,下面写上1表示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更改图和表)这下我的表格完整了吧,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一会变了个数,一会又让我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虽让增加了一个气球,可是心形气球只增加了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却增加了一类,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制作图和表格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不光老师爱出去玩,同学们一定也特别爱出去玩吧?老师到了游乐园门口就看到了好多的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郊游了!你们能给这些人分分类吗?

生1: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类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生2:可以按男人女人分类……

师:还有吗?

生:按左右、家人等等

师: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我们到哪了?可是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我该选择哪种呢?

生: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走,这一站我们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生:分男女

师:你们怎么不选大人小孩了?

生:因为这次要进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刚才的这两个情景都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卷子,先仔细看一看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师:看看你的卷子,谁能告诉我你是帮我什么忙?按什么标准分类?

生1:按男女分类

师:你来给大家看看你从哪看出来是按男女分类的?(生指表格)

师:还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大人和孩子分类

师:除了按男女分类和按大人孩子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类标准记录在表格里。

师:同学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都是这么些人分类,可是为什么两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啊?

引导生说: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师: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板书)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共的人数不变

师:表扬同学。你不仅找到了他们的区别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感受遇到不同情况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书籍分类、药品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药品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以后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啊?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派出代表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吗?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一起学习了把一些东西进行分类,还能够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而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原型,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今后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感知分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画图、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图形。

师:小朋友们,瞧!谁来了,还记得这些朋友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形?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都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的方法怎么不一样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师:不管是将这些图形按颜色分还是按形状分,我们都是在给它们分类。【板书:分类与整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

二、探究新知(23分钟)

1、描述感知分类标准。

师:看,有几个可爱的学生也来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他们还带来了漂亮的气球,这些气球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了?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1:按形状分。生2: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这些小朋友给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在你们的信封里。先别急着拆开,现在进行个人争霸赛,愿意挑战吗?我们一起把比赛规则读一遍:1、取出礼物,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分。2,先分一分,再摆一摆。3,将分的结果记录到老师发的纸上。明白规则了吗?好,现在比赛开始。

师:完成比赛的同学把手放平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好了,整理到这,看到老师这(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老师看到同学们整理的特别好,请了3位小朋友展示他们的作品。(先展示按形状分的)

师:我们先来请这位同学介绍他整理的方法。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这是谁的作品,我特别想采访你。你觉得和这位同学摆的比,谁摆的更好看,看得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圆形气球最多,糖葫芦型气球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为了让作品看的更加清晰,我要给它补上些内容,在它的底部补上一条线,告诉大家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呢,在底下做标记。好了,这下看我图的人是不是一眼看出这幅图的意思啊!像这样画出的图,称为象形统计图。(学生读两遍:象形统计图)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你看你们多棒啊,可以用图表示你们整理的结果,还有很多同学有创意的作品,把他们的作品拿出来展示一下。

师:看看这几幅作品,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的?

师:刚刚我们用图记录分的结果,现在用数来记录。我们来看看这个作品吧!我们先横着看看,上面这一行都记录着什么?(形状)下面这一行都记录的是个数。横着看完了,我们再竖着看一看。通过第一列,知道糖葫芦形的有几个?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通过老师给它画的几条线,它特别像什么?(表)

师:老师把这张表格搬到大屏幕上了。能不能根据表格完成下面的填空?知道答案的勇士都站起来大声的说出你的答案!

1、( )最多,( )最少。

2、比 少( )个。

3、比多( )个。

比较三种呈现方式的优缺点,并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看啊,有的同学是先分后数的,有的是画象形统计图的还有的用表格记录分的结果。这三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你们最喜欢哪种呢?想一想,为什么。

师: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探究其他分类方法,感受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师:好了,刚刚展示的作品都是按形状分的,这位同学是按什么来分的?(颜色)哪位小勇士能像刚刚老师那样给这幅图的底部加些内容?

师: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都用象形统计图记录,记录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分类的结果却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我们分的标准不一样导致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小结:孩子们,你看你们多棒啊!不仅能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还能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的形式,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楚、更简捷。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师:你们太了不起啦!现在老师数一、二、三,把你们桌上的气球收到笔袋下面。老师来找第一名。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好,智慧爷爷要考考你们了!现在老师带你们参加智慧乐园的闯关游戏。先来看看第一关为我们准备的是什么。

第一关:把同类的圈起来。

过渡:第一关是个人作战,第二关是团队作战,你们要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知道答案的勇士就大声的说出答案吧!

第二关:每行中不同类是什么?

过渡:恭喜小朋友们,顺利闯过了前两关,第三关可比他难多了。准备好了吗?第三关:将水果分一分(书本P29练习七第2题)。

师:仔细观察你看了什么?现在老师想把这些进行分类,我该怎么分?题目还没完呢!我们继续看题目!请男生大声的读第一小问,女生接着读第二小问。哪位勇士说说你想怎么来闯关?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层层考验。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设计意图:】以活动为主线,选择了能激起同学兴趣的闯关游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理解,深化认识。

四、课堂总结(6分钟)

师:其实呢,分类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学生举例)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很常见,老师也收集一些分类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图书分类可以让你方便的取物品,分类的作用可真大啊!

师:现在马上要下课了,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收获讲给大家听?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呆会老师请收获满满的同学来讲。好!谁来第一个告诉大家。

生1,生2。

师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24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设定小游戏,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写算式的小卡片。

教学环节:

一、热身小游戏

1、击鼓传花游戏,口算练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 2-5 17-9 14-7

2、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找规律,填表。

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每人一张(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规律,个个都举手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

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

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九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九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九减5)。

生……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

第一行都是11减几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

生……

生又发现还可以斜着看也有规律?

指名小伙伴回答。

4. 小练习:我来考考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5页的第2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5.放松一下:课件出示儿歌

三.巩固练习 :智勇大冲关 (课件出示)

第一关:看图列算式 仔细观察图片,指名生回答,先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可以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第二关:想加算减 分组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表现最棒。可以适当奖励哦。

第三关:争夺小红旗 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是两人一组进行PK。(先是两位男生PK,然后两位女生PK,最后男女PK。)全班小结 共同选出胜利的小朋友,加以鼓励和表杨。

第四关:争当神算手 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四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提供卡片,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排成一个表。

1:谈话导入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要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这时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桌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挑战。)

“要把表上的算式全部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呢?(步步引导)

同桌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 自主探索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找没有同桌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生:说他最喜欢争夺小红旗的游戏,这样在玩中就学到知识了,而且很开心。

2.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设定的小游戏中孩子们都踊跃参加,这样在玩中就学到一定知识,而不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从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从中获得一定快感,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五的第7、8、10、11题

教学目标

1. 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充分运用情境图中给出信息(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

8+5 0+0 15+4 5-5 5+7 10+9

17-7 18-5 2+3 4+10 6+9 17-10

10-7 5-4 6-2 7-3 8-0 18-10

(2)在括号中填数

( )+6=11 17-( )=2(指名回答,怎么想的?)

8+( )=13 6+( )=15 12-( )=2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停车场有9辆车,一个学生说:“又开来了6辆。”另一个学生问:“现在有几辆车?”)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算式吗?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的第7、8题。

(三)用数学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10、11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图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减法》数学教案

第六课时: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数学教案

第十一课时 连 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

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怎样计算连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第五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

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 板书“”3、引导学生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

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板书: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