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8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分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识图关系的认识。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过程方法: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课件、自制教具模型。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给同学们看一组老师拍的照片,仔细的看看你见过吗?能给老师说说是从哪个角度拍的。

(教师出示课件)

生:看过!(学校的教学楼正面和侧面的照片)

师:再看看老师拍得一组照片,说说个是从哪个面拍得。

生:五个,背面、正面,上面,左侧面,右侧面。

师:这些方位词是我们二年级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观察物”。

师:继续观察两幅画面,看看这些小朋友所拍的照片是从哪些方位拍的。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师:我们上学期学过了用积木摆放物体,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痛痛快快地玩搭积木,愿意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用四块积木搭成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所看到的那一面各是什么面。

1、老师演示,学生回答问题。

师:认真观察物体的形状,回答提出的问题。(把课本例题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学生观察老师演示。

3、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学生看投影思考后连线。

4、同桌互动:我说你搭,你说我搭。

5、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课件展示)

电脑出示,学生用自制教具摆一摆,回答问题。

三、学生用电脑演示搭积木。

师:先观察出示的积木图形,分别有几块组成的。

师:老师再分别给你们六个、七个、八个正方体,自己动手用电脑搭积木,搭出不同的形状。(能否正确的看出,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

生:先问有几个方块,再从正面、侧面、上面问清楚看到几个正方形,还要问清楚上面的方块是在左边还是右边,

四、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电脑出示书上P43思考题。

(生自主观察,完成练习题,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生汇报)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知识点汇总

四、观察物体
重点、难点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重点、难点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例题
1、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
张刚:正正王芳:正正正刘红:正李强;正正
(1)整理数据
姓名
张刚
王芳
刘红
李强
票数

(2)()的选票最多;
(3)()的选票最少;
(4)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
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
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
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例题
1、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90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
()分。
2、填符号
在○里填上+、-、×、、或=
4()6=248()8=1670-22()8×6
7×4()2366()40()25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题目

看一看(一)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看一看(二)

备课人

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右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师: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右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体的正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右面是一个小正方形;上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
(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师: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师:(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师:(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师: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右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师: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可以这样搭:(图略)
生: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可以这样搭:(图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五)思维拓展
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个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三个面分别画下来,送给今天的老寿星――智慧老人,感谢他帮我们学会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节日广场

备课人

丁香香

教学目标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发现钓鱼、游泳的特别多,非常热闹。
生2:我们全家出去旅游,一路上我都感到节日的气氛,我想说:祖国妈妈,您的生日真美丽!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评析由学生感兴趣的事说起,引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话题。学生争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表现欲望非常强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节日广场上空飘着气球,各种鲜花张开笑脸。
生2:我看到人民在载歌载舞,许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还看到有些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
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生1:空中有4把气球,每把有8个,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8。4×8=32或8×4=32。一共有32个气球。
师:(指正)应该说“4束气球”,不要说“4把气球”。
(评析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用错的数量词,规范数学语言。)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个8,用4×8或8×4来算。
生3:不对。只能说围在外面的花有几盆。因为方框内的花与外面的花不一样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说围方框的花有几盆,就是4个8,可以用乘法。还可以再问方框内花有几盆,就是求3个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师:大家讨论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大家讨论后,进一步明确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写成乘法。
(评析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横看是3个6,列式6×3=18人,竖看是6个3,列式相同。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从中间分开,每边都有蓝、黄、红三种颜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几人?求3个4用乘法。
生7:空中飞的小鸟有几只?求3个5,列式3×5=15。
生8:纪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队员?2个8,8×2=16。
生9:纪念碑前的鲜花有多少朵?5个6,6×5=30。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发现了这么多的乘法问题,那请你们在课本上找到每个算式相对应的图画,把算式写在旁边。
(评析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观察仔细,主动积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节日场景,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生:叔叔您的血不会白流,我们会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评析教师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生:第一幅图是从正面,第二幅是从侧面,第三幅是从上面看到的。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生1:每辆出租车有4个轮子,6辆出租车有几个轮子?4×6=24(个)或6×4=24(个)。
生2:我的舅舅10月2日结婚,请了25桌,每桌10人,有多少来宾?可以列为10×25或25×10,结果我不会算。
师: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儿,大家回去寻找身边的乘法问题,把它记在成长袋里,如果遇到不会计算的乘法,可暂时存进问题银行,也可以请教父母或与老师讨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 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 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 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 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

二、复习对称图形

1、 回顾反思

什么是对称图形?

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

2、 画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

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掌握。

三、拓展练习

1、 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 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学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学案

本节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从左右辨认物体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玩具小熊,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9页上的主题图:这是小英、小强、小刚三个小朋友看到的长方体的那个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水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教学反思:

学生对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要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能正确的区分角。

难点: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旧知学习

1.角和直角

(1)复习角及各部分名称。

(2)说一说,教师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第(1)题:用三角板量一量,指名说说图形中有几个角和几个直角。

第(2)题:请同学们画一画,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2“观察物体”知识。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问: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形状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3.实物展示。

(1)出示玩具汽车。

师: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情况。

(2)出示3张汽车图片。(正面图、后面图、侧面图)

师:请你想一想,这三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4.说一说。

请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5.完成教材第102页第7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口诀表》教案分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口诀表》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口诀表》教案分析

第9课时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
课本P88~89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全部掌握了表内乘法,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某些规律,并且能用表内乘法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3)、开放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2的乘法》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本窗口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素材选择富有童趣、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乘法口诀表,所以在教授本窗口时要注意难度适中,避免造成学生的记忆困难。

教学目标: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于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和应用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直观的观察到数的成倍变化,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再根据这一系列的过程,总结出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小棒学具盒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同学们,教师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爬竿。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简练不罗嗦,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二、新课

预设一

生:有灯笼

师:对,有灯笼,一根线上有几个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一根线上有7个灯笼,2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

师:说得非常完整。谁还有?

生:一共有几个灯笼?

师:这是你的问题。你不光发现了数学信息,还提出了数学问题。谁还能继续提出数学问题。

生1:竿上一共有几个人?

生2:一共有多少个人在顶竿?

生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生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师:真不错,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竿上一共有几人?

预设二

生:一根线上7个灯笼

师:都有什么颜色?分别有几个?

生:红色和黄色。黄色有5个,红色的有2个。

师:很好。谁还能发现数学信息?

生:有5个人在顶竿

师:很好,他说有5个人在顶竿。谁还有?

生:一根竿上有2个人

师:哦,一根竿上有2个人,2根竿上有多少人呢?

生:4人。

师:3根呢?4根呢?5根呢?分别有多少人呢?如果一根小棒表示竿上的一个人,先摆一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预设三

生:竿上一共有10个人。

师:竿上有10个人,那么一共有几根竿啊?

生:5根。

师:好,也就是说,5根竿上有10个人。那么4根竿上有多少个人呢?3根竿呢?2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手里的小棒摆一摆,一个小棒代表竿上的一个人,咱们先来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二、新课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学生1到台上来摆。

预设(1)学生摆了1根竿,竿上2人,竿下1人。

师:你表示的竿上的人在哪里,

生1:上边的4根小棒

师:我们想知道出竿上的人一共有多少,就只表示用小棒表示上面的人数的就可以了,(教师去掉下面的表示竿以及顶竿人的小棒)

师:根据我们摆的,2根竿上一

有几人?

生:4人。

师:那现在仔细观察,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

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

预设(2)学生正常摆的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两根竿上一共有4个人,我就摆了4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小棒,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

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

师: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3根竿上一共有6人,所以摆了6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人。

师:仔细观察,这一共是几个2?

生:3个2。

师:我们要知道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3个2……相加?

生:相加。

师:3个2相加,该怎么列?

生:2+2+2=6

师: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3×2=6

师:刚才老师还听见,有的同学说2×3=6,其实这也是对的。

师:那现在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师:恩,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说的完整?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师:你也说的很好。那口诀是什么?

生:二三得六。

师:真棒,二三得六,三二得六行不行?

学生众说纷纭。

师:我们在说口诀的时候,一般习惯上上把小的数放在前面,所以习惯上说二三得六,而不是三二得六,其他的口诀也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2根竿上、3根竿上的人数,那4根竿上、5根竿上有分别有多少人?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填表格。好,现在开始吧!

竿上人数

2的个数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4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四得___

5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对同桌愿意到台上来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师:你们跟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有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真棒,把2的口诀都总结出来了。现在大家齐读这些口诀,如果已经背过的可以不看黑板进行背诵。

学生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板书)。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师:大家看这些结果,是不是后边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生:是。

师:为什么师大2?

生:因为每次多了2个人。

师:说得真好啊。每次多两个人,所以乘法算式结果也大2.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现在口诀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四、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红色的灯笼?

师:我们看到一根线上有几个红色灯笼?

生:2个。

师:那一共有几根线?

生:一共有4根线。

师:怎样列算式?快在你的练习本上列一列。

师:好,都列完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的?

生:2×4=8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其他列法吗?

生:4×2=8

师:是不是这两种列法都是可以的?

生:是。但是口诀只有一个,一起说,口诀是……?

生:二四得八。

五、1×1的教学

师:那我现在再考考你,1×1等于多少?

生:一一得一,1×1=1

师:同学们真棒,把口诀都说出来了,我们昨天学了1×5=5,表示1个5;1×2=2表示一个2,那1×1=1是不是就表示1个1,1个1时多少?

生:1.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现在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六、练习

1,幻灯片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做。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2,幻灯片出示兔子图片,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写。教师做成表格,之后学生依次回答,不过速度要放慢。

表示乘法算式口诀

1只兔子2只耳朵1个21×2=2一二得二

2只兔子__只耳朵2个22×2=4二二得___

3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4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5只兔子____只耳朵_________

3,同桌2人配合,一人说口诀,一人说乘法算式。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对同桌到台上演示。

4,1个人用2只筷子,我家有4个人用几只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一对同桌有2人,5对同桌有几人?

一间教室2个门,3个教室几个门?

一个人2只眼睛,4个人几只眼睛?……

七、谈收获

同学们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背1―7的乘法口诀
3、开火车。(1―7的表内乘法的口算卡片)
(二)探索学习
1、揭示课题:
师:1―7的乘法口诀小朋友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8的乘法口诀。相信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进行计算。
*板书:8的乘法口诀(齐读)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思考教材的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尝试完成书上自己能够完成的内容。
4、抽两位学生上台板书。
5、对于他们编的口诀,你有什么意见吗?有没有问题要问他们?
6、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回答)
7、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口诀记住。
8、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正着背,倒着背。
过渡:同学们可真棒!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还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把口诀记住,老师真佩服你们!同学们,你们有见过螃蟹吗?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8条腿)
电脑显示:螃蟹图和儿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条腿。
3只螃蟹()条腿。
4只螃蟹()条腿。
5只螃蟹()条腿。
6只螃蟹()条腿。
7只螃蟹()条腿。
8只螃蟹()条腿。
同桌对答,同桌拍手念儿歌
(三)、巩固拓展
1、根据一句口诀写两个乘法算式。(多媒体示)
2、(拿出做好的口算模型)请小朋友拿8和小圆外面的一个数相乘,很快说出得数,并说出你所用的口诀。(指名几个学生操作并口算)
3、完成书上P812、3、4题的练习。
学生先在书上练习,然后抽生回答。说出运用的口诀。
发展性练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6×6=3616=□×□()×8=48
24=□×□36=□×□□×□=167×8=6×8+()
2、盘子里有6只螃蟹,其中一只螃蟹断了2支腿,问盘子里一共亦多少条腿?
()○()○()=()(条)
答:盘子里一共有()条腿。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能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指名学生回答)
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2、齐背、同桌互背1―8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独立整理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ppt课件、口诀卡片、训练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1-6的乘法口诀。
2.口算(看算式先说口诀,再读算式及得数。)
二、导入新课
范老师发现1-6的乘法口诀大家都学得非常棒,那么大家猜一猜今天要研
究什么?——7的乘法口诀
那你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吗?它们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三、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1)介绍“七巧板”。
出示七巧板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它吗?这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出示名称)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7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老师用七巧板摆了一些图案,想看吗?(幻灯演示)
老师摆的怎么样?
【设计理念:有趣的七巧板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课的学习作好了“情感”的铺垫,无形之中拉进了孩子与老师和陌生知识的距离。】
(2)填表格。
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图形?(出示:7)
摆2个图案呢?(用了14块)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如果说2×7=14,师:2×7=14表示什么意思?哦,2个7是14,也就是7块再加7块是14块。)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图呢?你会算吗?请你把答案填在课本第72页的表格里。(生填)
(3)全班交流表格填写过程,并小结:
刚才我们在算的时候,每次都是加几?(7)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2个7),2个7相加和是(14)。3个7相加呢?那28是几个7相加?35是几个7相加?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齐说)
【设计理念:这个部分的安排,让学生知道了几个7,并算出结果,为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作好知识准备,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搭好台阶。】
2.编制口诀:
(1)你会编7的乘法口诀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吧。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屏幕下边的一列数,再编口诀。
(2)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理念:学生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编制口诀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虽然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迁移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充让学生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运用迁移,大胆实践,尝试着编口诀,尊重了学生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教师应抓住学生汇报的契机,让学生说出所思、所想。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进行知识的互补与沉积,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与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规律,熟记口诀。
(1)读口诀:请大家自豪的读自己编制的口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认知)
(2)找规律:找一找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记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会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为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口诀作好准备。)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口诀,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最难记住的是什么?你想怎样记住它?(为记忆7的乘法口诀扫平一些障碍)
(4)看画面,找口诀。
大家喜欢孙悟空吗?孙大圣看大家学习这么认真,也想来向大家学习学习。大家欢迎吗?
多媒体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见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对口令:师生对说,生生对说
(6)打开数学书,独立把第72页的口诀填写完整。(学生填写)
(7)补全口诀:四七()五七()六七()
七七()三七()一七()二七()
【设计理念:学习乘法口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记忆,避免枯燥疲惫之感,从而准确、熟练的记住口诀。】
四、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谈话:大家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大家,看看大家会用这些口诀吗?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7×3=5×7=7×6=
4×7=7×7=7×2=
7×1=7×5=6×7=
2.想一想,填一填。
()╳7=287╳()=425╳()=35()╳7+7=21
3.计算式子7×2+7可以用哪句口诀?为什么?7×5-7呢?
4.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7”它是一个很奇特的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7有关,想想看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与“7”有关的问题:
(1)大家学过《山行》这首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首诗除了题目和
作者,下面一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算出来吗?请在练习本上赶快算一算。
(一生板演,之后全班交流。)
像这样每句都是七个字的,又被称为“七言诗”。
(2)出示“瓢虫图”,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小黑点,计算:6只呢?
(3)出示“日历图”,一个星期有几天?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4个星期呢?5个?6个?7个?医生说,每个人一天需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需要喝多少杯水?
(4)出示我国医学认为7与女生的成长有关:
幼儿期1×7=7儿童期2×7=14少年期3×7=21
青年期4×7=28中年期7×7=49更年期9×7=63
(5)其实与7有关的故事也有很多,像7个小矮人、7个葫芦娃、北斗七星、七彩虹等等。
只要大家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一定能发现更多有关7的知识。
【设计理由:《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该环节通过丰富、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度,并结合生活中的7,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这也就成为我们小课题达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总结回顾,加深印象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7的乘法口诀。你学的怎么样呢?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比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六、课外作业:
编儿歌:七个矮人,
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
1个矮人2个碗,7个矮人14个碗。
……
我们课下继续编儿歌,好不好?
板书设计:
课题:7的乘法口诀
1×7=71×7=7一七得七
2×7=142×7=14二七得十四
3×7=213×7=21三七得二十一
4×7=284×7=28四七得二十八
5×7=355×7=35五七得三十五
6×7=426×7=42六七得四十二
7×7=49七七得四十九
【板书设计理由:把教学重点展示在黑板上,加深孩子的记忆。】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7~108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5~20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像“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正确分辨东、南、西、北;学会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的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目录,我们已经复习了哪几个单元的内容?今天我们可能会复习哪些内容呢?
二、确定位置
1、出示教材第107页第16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图上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怎样确定第几排?怎样确定第几格?
第4排第6格和第6排第4格一样吗?
2、集体讨论交流:
楼房一般怎样确定第几层第几家?书橱一般怎样确定第几层第几本?
电影院的座位一般怎样确定第几排第几号?做广播操的队伍呢?
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怎样确定第几排第几组?
三、认识方向
1、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①谈话:我们坐在教室里,每天早晨面对的都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我们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齐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②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中的那些特征,确定方向?
帮助学生回顾:北极星、夕阳西下、树木生长和年轮、指南针、房屋朝向、月亮升落……
③提问:如果我们下午放学时,面向太阳,你能很快分辨出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如果我们面对南面,你能很快分辨出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吗?
开展数学活动:
⑴全班同学起立,从面向东面开始,依次向右转,找出面对每个方向时,自己的右边是什么方向,并探索出规律:
前面是东,右边是南;前面是南,右边是西;…….
所以只要确定了前面的方向,按东南西北东南西北的顺序循环,下一个方向就是自己右边的方向。
⑵根据自己前面的方向,很快确定相对的自己后面的方向:
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小结方法: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方向,可以面对这个方向,依次确定自己右边和后面的方向,最后确定左边的方向。
④练习巩固:
同桌交流:自己在对方的哪一面,对方在自己的哪一面?
全班交流:自己的东面有哪些同学?南面有哪些同学?西面?北面?
2、辨认平面图上的方向
①出示教材第107页第15题主题图。
提问:你知道这副图是按怎么的方向来绘制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提问:图中的两个小男孩能坐在一起吗?为什么?
②补充:看图填空。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
橄榄球在足球的()面;排球在羽毛球的()面;
高尔夫球在足球的()面;排球在足球的()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
请学生照样子,再说一说。
四、观察物体
出示教材第107页第17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连一连。
组织全班交流:
每个小动物分别在小车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如果你站在小猴的对面,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小车的哪一面?车头在你的哪一边?你看到的画面与小猴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小结:
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②在小车左右两边观察,看到的形状相似,左右方向颠倒。
五、时、分、秒
1、出示实物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并回顾钟面基本知识:
钟面上有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钟面上共有60小格。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走1圈是12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练习巩固:
①填空。
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小时,从4走到6,走了()小时。
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分钟,从3走到6,走了()分。
秒针走半圈,走了()秒。
②在○里填上>、<或=。
1分○60秒4分○40秒1时○100分
5秒○5分2时○80分60分○2时
2、集体交流课前分小组探究的三个问题:
1小时能做哪些事?1分钟能做哪些事?1小时能做哪些事?
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结果进行汇总、辨析和验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练习巩固:请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8题,集体反馈。
3、认识几时几分
教师依次拨钟:8时、8时15分、8时40分、9时、9时30分
请学生观察分钟和时针的转动情况,辨认钟面的时间,并说出:
从8时开始,又经过15分钟,是什么时间?
从8时15分转到8时40分,分针转动了几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40分开始,又经过了多长时间,才是9时整?
从9时转到9时30分,分针转动了几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
讨论并小结:我们该怎样辨认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先看钟面上时针指在几和几之间,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一点;
再看钟面上分针指向几,分针一共走过几小格,确定是几时几分。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9题。
集体校对,并强调:观察钟面,在时针很接近某个数字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时针的位置是这个数字不到一点还是过了一点,找到正确的时间。
六、统计与可能性
1、谈话: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谁愿意上来和老师玩一局?
说明游戏规则:石头可以捶坏剪刀、剪刀可以剪破布、布可以包住石头,总共玩10次决定胜负。
请学生猜测谁会赢:老师可能会赢吗?能不能说老师一定会赢?
比赛验证。
2、出示教材第108页第20题。
同桌游戏,记录结果,并完成方块统计图。(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的进行指导。)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指名说说: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谈话:在刚才的游戏中,游戏之前,每个同学能确定游戏的结果吗?我们可以怎样说?
在生活中也有些事是确定的,有些事是不确定的,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一句话吗?同桌先相互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七、补充练习。
1、在()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红每天睡觉9();小明跑100米用了18();
中午吃饭用了约20();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1节动画片大约30();小兰跳绳10下大约用了7();
芳芳走60米路,大约用1();刷一次牙大约需要3();
小玲在游乐场里玩了1();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
做一次眼保健操大约要用5();明明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5();
妹妹穿衣服需要5();算一道口算题大约要用6();
上一节语文课要40(),课间休息10(),再加上()分正好1小时。
2、根据所给的时间画出分针。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袋子里都是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白球。
袋子里有50个黄球和1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红球。
袋子里都是白球和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是黄球。
我的年龄()比哥哥大;晚上()会出太阳;
明长大后()会当飞行员;明天()会下雨;
花()是香的;西瓜()长在树上;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今天是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
太阳()从西边升起;石头狮子()在天上飞;
月亮()绕着地球转;6×6()等于36;
抛起硬币,硬币落下时()正面朝上;30除以5()等于7;
二十几加三十几()等于五十几,()等于六十几,()等于七十几;
妈妈这次买彩票()不会中奖;
老师出了一道难题,扬扬()会做对;
红红这次考试错了一题,()得满分;
抛10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
远距离投球,()会投进篮;公鸡()会下蛋;
阿姨肚子里的宝宝,()是个女孩;
人()不喝水;妹妹()比姐姐矮。
贵池明天()会下雪;
八、趣味拓展。
①绕操场跑一圈,小芳用了50秒,小红用55秒,小强用了1分零2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秒。
②小明、小强、小亮三个好朋友的年龄,一个是9岁,一个8岁,一个10岁。
小明说:“三人中,我的年龄最小。”
小亮说:“三人中,我的年龄不是最大的。”
你知道这三个好朋友的年龄分别是多大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