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08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0℃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阅读思考] 结合课本第43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

[教师归纳] 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板书]

2.成因 [板书]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投影片。

 

从图表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白昼时间越短,接受的太阳热量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 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 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 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板书]

2.成因 [板书]

分析“夏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格,思考我国夏季为什么全国普遍高温?

从表格可以看出:越往北太阳高度越小,但白昼越来越长,太阳光照时间长,所以我国南北方接受太阳的热量虽有区别,但差异不大。所以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提问] 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为什么夏季时,气温也较低呢?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所以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低,但温度仍然偏低。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大家知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上其它原因,使得各地区气温的差异十分明显。气温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这节我们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分布及其与农作物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新教材

三、温度带 [板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板书]

由于农作物需要一定的气温,只有当日均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一年中日平均气温连续在10℃以上的日期,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而把在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示范练习] 教师以某地气象资料为例,做统计该地生长期和积温的操作示范。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生长期内的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对于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划分了若干个温度带。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10℃的年积温 [板书]

3.温度带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划分哪几个温度带?

划分了热带、亚热带、暖湿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区六个部分。[请同学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课本33页图中各带涂上颜色]

(2)对照“政区图”说出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3)比较各种温度带有哪些有代表性的作物种类?(中温带的甜菜、春小麦,暖温带的棉花、冬小麦,亚热带的油菜、水稻等等。)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用下表总结归纳我国各温度带的特点。

我国各温度带(区)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复习巩固

在一月平均气温图中找出0℃等温线,说明其穿过的地区,并回答:它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在作物熟制方面有何不同? 

相关推荐

温度和温标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温度和温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内容

7.4温度和温标

学习目标

1、知道是状态参量,什么是平衡态

2、理解热平衡的概念及热平衡定律,体会生活中的热平衡现象。了解热力学温度的应用

3、理解温度的意义

4、知道常见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5、掌握温度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温标、热力学温标,以及热力学温度的表示。理解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关系。

学习重、难点

热平衡定律又叫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本节的重点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1.初中物理中对“温度”的定义是:。

2.摄氏温标是如何规定的?

3.你还知道哪几种温标?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仔细反复研读教材初步掌握本节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状态参量:在研究系统的各种性质(包括几何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磁性质等等)时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例如,用体积描述它的几何性质,用压强描述力学性质,用温度描述热学性质,等等。这些,叫做系统的状态参量。

2、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补充说明】

①在外界影响下,系统也可以处于一种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但这不是平衡态。比如: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0C的沸水中,另一端放在00C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时间,温度随铁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存在外界的影响,当撤去外界影响,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参量就会变化。

②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力学中的平衡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③平衡态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任何系统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由于涨落,仍可能发生偏离平衡状态的微小变化。

3、两个系统达到了热平衡是指

【说明】热平衡概念不仅适用于相互作用的系统,也适用于两个原来没有发生过作用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只要两个系统在接触时他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两个系统原来是

4、热平衡定律又叫,其内容表述为:

5、温度的概念:

6、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是;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

例如:在一个绝热的系统中,有一块烧烫的铁块,还有一些较冷的沙土。使两者接触,铁块会慢慢变冷,沙土会慢慢变热,后来她们变得一样“热”了,就不再变了。这种“冷热程度相同”就是他们的“共同性质”。这个“共同性质”的物理量即为。[

7、温度计与温标:

用来测温度的仪器叫,自从制造了第一个温度计后,温度就不再是一个主观感觉,而形成了一个客观的物理量。到目前,形形色色的温度计已经应用在各种场合。

如果要想定量地描述温度,就必须有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也就是说,为了表示出温度的数值,对温度零点、分度方法所做的规定,就是温标。

【补充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等。不同的温标都包含三个要素:第一,选择某种具有测温属性的测温物质;第二,了解测温物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第三,确定温度零点和分度方法。

8、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表示,单位是,符号是。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是。

【例1】关于热力学温标的正确说法是()

A、热力学温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温标.

B、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为—273.150C。叫绝对零度.

C、气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期体积为零

D、在绝对零度附近气体已经液化.

【导练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绝对零度永远达不到.B、现代技术可以达到绝对零度

C、物体的绝对零度是—273KD、物体的绝对零度是—273.150C.

【例2】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0C=240.15K。B、温度变化10C,也就是温度变化1K.

C、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都可能取负值

D、温度由t0C升至2t0C,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升高了273.15K+t

【导练2】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力学温标中每1K与摄氏温标中每10C大小相等.

B、热力学温标中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0C

C、热力学温标中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0C.

D、某物体摄氏温度100C,即热力学温度10K

【思考与练习1、4】

布置作业

思考与练习T2、3

海水温度和盐度


教学目标

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了解海洋对大气、陆地海岸带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2.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水盐度的概念、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然后,引出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的热源和水源,并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与大气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最后,读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了解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这里也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人类通过沿海工业、农业、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同时,海岸带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研究海洋环境,探索海洋水温、盐度的变化、海水运动的规律,解决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这样就与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形成了自然衔接,为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关于海水温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分析海洋的热量收支状况;然后,读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找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讲解气象、洋流、沿岸地形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最后,从海陆热容量的对比方面,分析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关于海水盐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成分,由此引出盐度的概念。然后,向学生介绍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值,并指出在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盐度值是不同的。接下来,引导学生读《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找出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海洋表层盐度随时空变化的因素。

--示例(一)

〖引入新课〗
1.阅读第三单元的引言部分,由此引入新课。
2.观看录象:《海洋探秘》

〖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
1.读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
2.提问:世界海洋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比重是多少?
3.讲解:世界海洋的面积有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1%,因此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为450000立方千米,其中约有10%的水汽由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到地面,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海洋。因此,海洋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海洋不仅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而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和陆地径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在陆地上,距离海岸60千米的沿海地带,居住着世界50%以上的人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的陆海相互作用。
4.读表: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
5.讲解: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海岸带不断提供充足的海洋水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气候的恶化、海平面的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人类要对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研究,使海洋的生态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6.板书:地球上的海洋:
 ①面积占71%,储水量占96.53%
 ②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③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海水温度的教学〗
1.读图:课本《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2.提问:海洋热量的收入从哪里来,热量的支出消耗在哪里?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讲解: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低纬度的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海水温度较高;在较高纬度的海区,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海水的温度较低;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表现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另外,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状况,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同纬度的海区相比较,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比寒流流过的海区的水温高些。
4.读图:课本《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5.提问:世界海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6.讲解:从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看,由于海水的导热率很低,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表层海水的温度随深度而递减;而海深在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的水温,基本上差别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7.阅读:课本P71第二自然段
8.板书

〖海水盐度的教学〗
1.提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学生回答海水中含有盐分)
 你知道海水中含有哪些盐分吗?
2.讲解: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的多少,用盐度来表示。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既每100克海水中含有约3.5克的盐类物质。世界海洋中的总盐量是基本稳定的,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值是不同的。
3.读图:课本《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4.提问: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具有哪些特点?试分析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讲解: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河川径流、洋流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比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升高,如红海蒸发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降低。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如波罗的海因有陆地河流注入,蒸发量又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而且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着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在同纬度的海区,暖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升高,冷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降低。
6.板书:海水盐度:

①概念
②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特点
③影响因素

此文章共有2页第12页

3.3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了解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了解海岸带的区位优势;

2.了解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1.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

2.海水温度和盐度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分布规律

空间

时间:夏高冬低

空间: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洋流、地形、气象

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

河川径流

洋流

生命起源于海洋,社会和经济发展依赖海洋。

1.海洋水体巨大

引导学生读图3.1,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得出海洋水体巨大这一结论。

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热源和水源

(1)以数字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

海洋年蒸发总量:505000km3

其中:90%降水在海洋,10%降水在陆地

(2)海洋是主要的热源:海洋面积大,热容量大

3.海岸带

(1)引导学生读课本P69,思考:

什么是海岸带?海岸带以什么地形为主?为什么?

你认为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影响海岸带的因素有哪些?

(2)我国沿海地带的发展及海岸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师讲解后引导学生讨论。

4.海水的温度分布

(1)纬向分布

引导学生回忆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以及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得出海水温度纬向分布的结论

(2)深度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3.4,了解170°W附近水温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思考:为何海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深层海水一般在4℃左右,为什么?

(3)季节分布及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的影响

5.海水盐度的分布

(1)盐度的概念:

海水的组成:NaCl、MgCl2等

概念:

这里可与初中化学所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作一比较,然后转入对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的讨论。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外海及大洋:降水、蒸发

近岸:河川径流

(3)盐度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3.5,了解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思考:

①盐度最高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②为什么赤道地区盐度较低?

③为什么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

本节课的重点是海洋水体的环境意义、海水温度和盐度。

1.复习本节

2.预习《海水运动》

3.完成《课课练》

温度


新和中学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1温度

执教

郭敏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标规定,知道摄氏温度的表示和读法。

3.了解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及识别方法。

4.知道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读数。

重点

1.温度概念

2.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1.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

演示

常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学生

常用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烧杯(2)、冷水及热水若干。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用时

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人类生活与热现象。

设问刚才的课件说明了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观看课件

思考与回答说明了气候的冷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的概念

点拨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引导请同学们体验把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热水中片刻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的不同感觉。

归纳要准确测量物理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实验体验温度。

结论靠感觉无法区水的冷热度。

3分

(二)温度计

点拨1.常见的温度计2.作用

引导3.观察常用温度计并归纳:①构造②工作原理

播放课件摄氏温度的定标

点拨4.摄氏温度的定标与读法

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观察温度计

交流观察结果

质疑℃意思?

观看课件

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15分

(三)温度计的使用

播放课件温度计的使用

点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估、放、读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10分

四、体温计及其他温度计

观察1.测量氛围、最小刻度2.特殊结构

点拨使用时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播放课件展示其他温度计

练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8分

小结(板书)

§4.1温度

一、温度的概念

1.热现象: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常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2.作用: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3.常用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0℃:冰水共存物的温度

①规定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在两者间均分100等份后的每一等份

②读法:5℃读作“5摄氏度”;

-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

(1)估: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2)放:玻璃泡浸没于被测液体,不接触容器底、壁。

(3)读:玻璃泡不离被测液体片刻后读数,视线与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0.1℃

2.特殊构造:

①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细弯曲管道(可离开人体读数)

②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准确到0.1℃)

3.使用:可离开人体读数,用完将汞液甩回玻璃泡。

2分

回家作业

完成P19实验报告及练习1

估计时间

15分

课后小结:在本节教学设计中试图通过对教材的再处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体现实验学科的基本特点。冀此探索老教材的新用法,为迎接二期课改的到来做一些铺垫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