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学案

小学精品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2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
1、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3、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
4、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气温年较差?气温的日较差?
5、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

二、预习检测(4分钟):以小考的形式进行。
1、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月最高,最低。
3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三、概括与提升(14分钟):通过讲授进行。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气温气温与我们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日、月、年平均气温
气温的变化日变化:气温日较差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等温线
气温的分布热带
气温分布规律温带
寒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先独立完成,后合作交流。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时左右。
A、2B、8C、14D、3
2、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里的测得的。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4、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精选阅读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学案(2)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的类型和降水的等级.
2.了解降雨量的测定.
3.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4.能根据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5.能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6、学会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观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

一、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
2.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等不同等级。

二、
1.看课本58页阅读材料比较:测量降雨和测量降雪有什么不同
2.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是__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_

三、读图回答: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西岸降水___.
3.温带地区沿海降水__内陆降水___.
4.在山地____降水多,____降水少.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最贫乏的地区是___

小结提纲:
知道降水的类型与等级,能会分析一个地方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了解世界降水量分布情况。

反馈练习:

1.通常用____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
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

3.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B.雨夹雪C.冰雹D.降雨

4.测量降水的仪器是()
A.量杯B.储水瓶C.雨量器D.试管

5.下面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
A.毫米B.微米C.厘米D.分米

6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
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
D.多年平均降水量

7.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课堂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学案(1)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预习内容与指导:(12分钟)
1、了解降水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了解降水的概念和测量。
3、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
4、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二、预习检测:(15分钟)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是降水
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降水量的单位是。
3、通常用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4、通常情况下,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5、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和的影响,还受
的影响。
6、赤道地区降水较,两极地区降水较。
7、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8、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内陆降水。
9、世界的“雨极”是,世界的“干极”。
三、概括提升:(6分钟)
降水与生活
降水的概念与测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东岸——多
降水的分布西岸——少
(3)温带地区大陆沿海——多
内陆——少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四、巩固练习:(12分钟)
1、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D所示的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2)、A地位于附近,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3)、和分别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地降水较多。
(4)、C和E地处带,其中处降水较多,原因是离海,年降水量
在毫米以上

2、读“地形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在坡,
降水量较。
(2)此图反映的是
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B处在坡,
降水量较。
3、读图:A、B、C、D、E各地降水柱状图填表:
降水特点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湿润
代号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

一、说课标

1.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能举例说明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材

人教版地理初中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使用价值。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三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制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阅读及比较。

教学难点: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阅读分析。

四、说教法:

主要采用绘图比较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绘图能力是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不同资料,绘制出不同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再进行比较,归纳出不同分布图的气温特点。这样一个过程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充分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思

导入新课:“大家觉得今天冷吗?”播放今天的天气预报。

请一名同学做天气播报。

教师以身边最关心的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播天气预报,不仅复习了上一节知识并且也引出了气温这一主题。

这一设计很贴近生活。

(一)气温与我们

课件播放一组图片,说明气温与饮食上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气温与生活、生产方面的联系。

再设计:将这组图片更换为冬天人们滑雪、夏天海里游泳更能贴近“气温与我们”这一主题。

2-3名学生举例说出气温与生活、生产上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气温与我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原先选择的图片不能体现气温与我们这一主题,再设计之后所选图片体现了气温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全班同学看图并找出可以测量气温的工具。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观测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看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圆形温度计不常见),也为下面的过渡做了铺垫。

过渡:“体温计测的是身体的温度,那么气温是指谁的温度呢?”

请位同学回答。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

(二)气温的日变化

过渡:“气温可测量,但它又变幻莫测,我们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去分析它的变化。”

1、课件呈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2、指导学生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横纵轴、如何绘制等)并完成问题,同时把答案落实在学案当中。

再设计:对于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再给出天津和上海冬季某一天的气温日变化,让学生总结出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时段,并且印证了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固定不变。

每个问题各找一名同学回答,如果回答有误再找一名学生进行纠正。对于日均温的算法教师补充气象站的观测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气温日较差、日均温的计算方法。

对于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难点,对这一难点突破不够好,教师讲解过多,忽略了学生主动性。

(三)气温的年变化

过渡:“如果将图中的横轴变成一年中的12个月份,纵轴不变,那么得到的是气温的哪种曲线呢?”

1、课件放出某地气温年变化资料,动画绘出一部分表示气温的点,再利用电子白板直接连线。

2、指导学生在学案中完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再设计:绘制曲线图的资料选取天津2011年气温年变化资料。

学生在学案中独立完成气温年变化图的绘制以及相应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绘制气温年变化图是本节重点,但也不要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联系生活。

3、请一位同学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所绘制的曲线图,并回答学案中的问题。

4、教师给予总结评价。

学生整理自己绘制的图并订正四个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知道气温年较差的概念,以及提高其读图能力。

让学生再完成两个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增加难度,需要学生自己设计横纵坐标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图的绘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此环节的设计比较满意,学生绘图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绘制不同温度带的气温曲线,会发现所绘图的形状有区别,从而引发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请2-3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绘制的曲线图。

提问:“该地区气温年变化特点?可能位于哪个温度带?”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图进行评价,并思考教师所提问题。最后对自己绘制的曲线图进行修改、完善。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教师的点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技能。

课件播放刚刚绘制的三幅气温年变化图。提问“三幅曲线图在形状上有何区别?”并结合刚才所学知识,将气温年变化图的形状与气温年较差加以联系。

再设计:将某位学生所画的三幅气温年变化图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的形状区别。

请一位同学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件播放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请学生回答课件打出的问题。

请一位同学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并将知识系统化。

学生简单记录笔记。

再次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网络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