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三、正确使用标点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8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三、正确使用标点。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三、正确使用标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三、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建议
本考点高考已连续五年没有单独设题,但在作文中却有明确的要求,再说,标点符号在文章中具有独特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仍应引导学生加以重视。当然,在指导重点上应侧重于运用。
本专题各个栏目都围绕“运用”设题。使用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各种标点的规范用法,尤其应掌握冒号、引号、破折号的用法和表达作用。
2、掌握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规律。
3、能够体会标点在文章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标点的活用)。
4、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作文时能正确书写。(这一点的有关知识已在“备课资料汇编”中列出。)
要求学生平时阅读时留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够揣摩一些活用的标点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和意。(本专题中许多题目采用了许多课文的例子,目的就在于此)要求学生作文时,能认真地对待标点符号的使用,做到规范使用,正确地借助标点表达思想感情。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选择了三个思考题,分别从标点的规范使用、标点的连用和标点的活用角度设题。特表是第1个问题该不该用问号,典型并有一定的难度,很有思考的价值;第3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课文中出题,思考标点的活用,相信学生会有兴趣的。
二、问题磁场
1.想一想下句话中的括号处应填上什么标点?为什么?
研究月亮,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月亮有盈亏现象()为什么太阳没有这种现象()
[点拨]三处标点依次时冒号、逗号、句号。第一处用冒好容易理解,因为后面两句是对“问题”的解释,冒号表提示作用。后面两处容易误用问好,因为有疑问词“为什么”。但是这两句是“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问题而不是疑问,无须别人回答,所以不用问号。
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括号处,补出标点符号,并说说引号和点号连用的使用规则。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问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以“言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点拨]此题主要是引号与点号的连用。第一处,前面是完整的引述,所以先句号后下引号。第二处,由于引文成了句子中的一个句子成分,所以先引号后句号。第三处,行文本身没有停顿,故只有引号,引号后不用点号。由于文末的括号是对最后句引文出处的注释,即这个括号是对句中部分内容的注释,为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内容的后面,所以第四处只用引号,句末的句号在第五处。
3.学习《荷花淀》一文中,同学们对下面一节话的一个标点(划线处)产生了争议。有同学说此处不该用句号,应用逗号;有的同学则认为此处用句号是活用,表达了丰富的含意。你呢?请结合原文谈谈。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点拨]此题是对标点活用的理解和探讨。单就这一句而言,划线处的确应用逗号,但联系课文的上下句分析,用句号才能表达出丰富的内涵。水生说他带头报名参了军,又恭维水生嫂“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些”,所以水生嫂“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说出了这句话。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不拦你”,不会拖后腿;二是希望丈夫能知道自己的难处。这样很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境界和内心情感。而如果用逗号,那么句意的重点在“家里怎么办?”上,意思便是不同意了。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承接“问题磁场”的思路,选取三个典型的题目,期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引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引起对“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的重视、阅读和自己的再归纳。“评点与探究”侧重将语境与标点使用联系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语境意识。
二、案例探究
[案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出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人写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②③④
A,,《》。
B。;“”。
C,;《》?
D。,“”?
[解题思路]解题可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入手。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有点难度,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③处“促织”是学过的一篇课文标题,毫无疑问应用书名号,由此排除BD两项。④处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所以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
[参考答案]A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即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和文句的理解分不开的,所以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①处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这”,可见前面的引文充当后面句子的复指主语,应用逗号;二是从整个文段看,引文和后面的解释句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故①处应用逗号。文段中间用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这样②处就不可能再用分号。最后一句虽有“是否”一词,但显然是个陈述句,所以不可能用问号。
[案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其“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论衡自然》)超过了同时代思想家的水平。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解题思路]此题的注意力应在冒号、引号和括号的使用上。A项中有两处错,“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删去,“嘛”字不是引文的内容,应从单引号中移出。B项中,引文后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D项中引号内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作为全句的结束。
[参考答案]C
[评点与探究]此题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引号与点号、括号与点号的连用。冒号一般要管到句终,A项中第一处的冒号所提示的内容是后面的所有内容,所以句中“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就应删去。完整引用原话的,末了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A句;引语作为句中的一个成分,则下引号内不用点号,如D句引文仅仅是“那样”的指代内容,充当句子的宾语,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括号表注释作用,对整个句子注释或补充的,如C句,应放在句末标点后,括号后面不用标点;对部分内容作注释的,应紧贴被注释内容后面,如B句,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
[案例3]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加标点,并说说理由。
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口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口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口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解题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①②句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总说的分项叙述,用冒号;③④句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总说的注释,用破折号。
[参考答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
[评点与探究]此题是对标点符号或用的考查。解决标点活用的考题,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等级。上述四个例句中,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为什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呢?又如何辨析呢?
一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例①②句冒号后的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一一叙述。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例③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对四大发明的注释,例④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阅、买办资产阶级”,是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注释。
二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例③句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例④句可以说成“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起着帮凶作用”。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三是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知识归纳和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以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为重点进行归纳,介绍各种标点符号,特别突出了各种标点符号的难点和易误点的举例说明,指导时应加以突出,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标点的综合性和技巧性,是在规范用法上的提高,应强调语境意识。
二、知识归纳和思维拓展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次为D级。
本考点,上海高考从1997年,全国高考从1999年起,没有单独设题。但这并不意味今后不再考了,《考试说明》仍然留有此项要求,高考作文的基本等级中也有明确的要求。何况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中应该认真地加以揣摩。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但复习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的用法、规则。
(一)标点的规范使用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①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主谓之间用逗号。如“风,猛烈地刮着。”“古时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禹,就是人民智慧、希望的化身。”
②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可以用逗号。如“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③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如:“现在,我该走了。”“你瞧,这儿多美啊!”“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件大事。”
④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她手里拿着一个碗,空的。”
⑤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并列的句子之间,较简单的分句之间,用逗号。如:“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耘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值得注意的是:兼语句中动词谓语与兼语之间不能用逗号断开;由介词“被”、“把”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不用逗号点断。如“他把桌上的蜡烛,移到正在看书的她面前。”句中逗号应删去。
2.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况不用顿号:
①表示约数的地方,如“十五六岁”;②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③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如“工农兵”;④并列成分之间已有问号和叹号的不再用,如:教室里响起了响亮的口号:“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⑤并列词语或短语充当谓语或补语的,用逗号不用顿号。如:“她正在唱歌,跳舞。”
3.问号,一般用在句末,不能用在句中。如:“你就去吗?孩子他爹。”应改为:“你就去吗,孩子他爹?”
值得注意的是:①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如“他为什么写这首诗,是值得讨论的。”②用“好不好”、“行不行”等结尾的句子,也可用问号。如:你快点走行不行?③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用在句末,如“是你去呢,还是我去?”但在特指问句中,有几个问句,就用几个问号。如:“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行吧?”
4.叹号,用在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①语气强烈的感叹语和呼语之后可用叹号;如果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一个叹词后用叹号。②倒装句中,叹号放在句末。如:“真笨哪,你这人!”③感叹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祈使句,可用叹号。如:“难道可以这样做吗!”“你给我快滚!”
5.分号用于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分句组之间必须用分号;分句之间,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的,则必须用分号,如:“你要办的事,我一定办;你不赞成办的事,我一定不办。”分句内部末用逗号的,则分句间一般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如:“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科学。”
6.冒号,用在提示语后,总括语前,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冒号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②冒号一般要管到句终。即如果提示的内容只是句子的部分,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冒号应去掉。③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某某说”、“某某想”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④表示直接引用时,“某某说”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中间,用逗号;在引语后,用句号。
7.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①表示引用。引述的是原话,用引号;如果转述的是大意,则不能用引号。如:他说过,他要考师范。②表示要强调或突出的部分。如:她们根本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③表示词语有特殊含义(表反语或讽刺、表比喻、表拟声等)。如:我们需要这样的“傻子”。河水“哗哗”地流。④表示特定称谓。如:“四人帮”、“左联”。
8.省略号,主要表示文中的省略,也表示说话的中断、表示静默、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说话的吞吞吐吐。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①省略号和“等”不能并列使用;②省略的是列举的内容时,一般要列出三项后方可用省略号。③省略号之后不用除引号之外的其他任何标点。
(二)标点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以及与句意的理解一起考查;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以及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标点。
1.引号同点号的连用。①完整引用原话的,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②引语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即成了句中的一个成分),这一部分在句末,引文未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外;这一部分在句首或句中,引文末了不用点号。如:毛泽东说:主动权“是要有意识地争取的东西”。/他看着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暗下了决心。③引文中又有引文,则里面的引号用单引号,单引号里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2.破折号、省略号与点号的连用。破折号、省略号之前,一般可不用逗号和句号,但如果是感叹号或问号则不能省。如:他?……他行吗?
3.括号同点号的连用。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内括号;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括号内部句末不用标点(感叹号与问号例外)。对整个句子作注释的叫外括号;外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句末要用标点,但括号后边不用点号。
4.标点的活用。①标点是有限的,而语句是干变万化的。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突破规则,活用标点。如“祖国啊,您伟大,富强!”为了使每个成分更突出,不用顿号而改用逗号。又如分号是用在并列分句间,但是有时并列关系的分句间也可用分号,以起突出作用。②点号表示停顿长短不同(?!。>;>,>、),一个句中用上了不同层级的几种点号,就可清楚显示出层次;如果其中一种点号有了改变,那么其他的也就跟着发生了变化,即递升或递降。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这句中如果两处逗号取消,那么分号就可改为逗号。
解决标点活用的题,重要的是分析语境。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步步为营,先单项规范使用,到多种标点综合使用和活用的顺序、原则归类编排。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手段,重在学生亲身实践,教师不可越俎代庖,重在检查和点拨。
二、备考创新训练
1.将下面一节话补出标点,抄入格子内,注意标点书写规范与位置。
昨天我到商场买东西看见小林正在买冰箱便走上去问他喂你买什么冰箱美菱阿里斯顿他笑着说
××昨天,我到商场买东西,看见
小林正在买冰箱,便走上去问他:
“喂!你买什么冰箱?”“美菱—
阿里斯顿。”他笑着说。
2.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这些房间宽敞、明亮、干净。
B.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参加诊断、治疗。
C.我们应该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反动派的仇视、鄙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D.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解析]A句中联合短语作句子的谓语,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以突出;B句中“诊断”“治疗”作句子的宾语,之间用顿号正确;C句中由于误用标点而造成语意不清,应改为“……热爱、对反动派的仇视和鄙视,并加强……”;D句中去掉顿号。
[答案]B
3.下列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逗号,可用在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后面。如:哦,你还认为自己没错?
D.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人民前进的步伐。
[解析]B项中“水生笑了一下”是一件事,后面“女人”的言行为一件事,故中间用句号。
[答案]B
4.误用了一个逗号以致造成意思含混的一个句子是
A.“我要回去!”他忽然站起来,说。
B.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一路上,山形树态,掌故传说,他都描述得真真切切,活鲜鲜的。
D.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圆顶上,竖立着一个金光灿灿的镏金铁塔。
[解析]D句中逗号应删去,因为本来“注意”的对象是“铁塔”,如果“大圆顶上”后面加上逗号,“注意”的对象就变成了“大圆顶上”,意思就含混不清。
[答案]D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有的保老人;有的像卧虎。
C.白天,战士们坚决守住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土们向敌人发动攻击。
D.在群众思想提高的基础上,县委依靠乡政府的力量挖掘劳动潜力;打破常规,多快好省地进行各项建设。
[解析]B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在等级层次上分号前还有顿号和逗号,用不着分号来停顿。C句中“阵地”后应用分号,这样才层次分明。D句中后面三句并列,所以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6.下列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我们还不知道。
B.你来一下好不好?
C.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D.我是这样想的,不知他的意思怎样?
[解析]AD两句中均不需回答,不用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C句句子中间不能用问号,否则会割断语气,可将问号移至句末。
[答案]B
7.下列句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可以参加活动吗,张老师?
B.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于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
C.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招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D.老通宝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陈老爷家的“败”会牵连到他家。
[解析]B句是一个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好,中间应用逗号。C句是三个特指问,所以每一问后都用问号。D句是个陈述句,所以不用问号。
[答案]B
8.下列叹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阵阵的春雨,增添了大自然的美丽!
B.啊!啊!又到了春天了。
C.“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D.多美呀!祖国的山河!
[解析]A句不是感叹句,改叹号为句号。B句中两个叹词连用,只在后面一个用叹号,第一个后用逗号。D句是个倒装句,只在句末用叹号,前一个叹号改为逗号。
[答案]C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
B.小坪下有几块菜地,豆角蔓、苦瓜藤和紫苏叶子都非常茂密。
C.这个家庭,书籍、衣服、杯、盘、碗、碟都放得井井有条。
D.侵赂者的谎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解析]C句中误用顿号,造成并列不当。“杯盘碗碟”间不用顿号,这四件合起来与前面两词并列。
[答案]C
10.下列冒号使用不当一项是
A.刘庄党支部从多年来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创造更多财富,靠政策,还要靠科学。
B.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C.毛泽东同志讲过:他写文章不大引马列怎么说,报纸老引他的话,他就不舒服。
D.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革命过程。
[解析]C句中是转述大意,不用冒号,用逗号。
[答案]C
11.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教育厅在给红旗村建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B.我们赞成:既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又要关心别人的兄弟姐妹。
C.“纪律要严明,”陈厂长说:“纪律不严明,不能打胜仗。”
D.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
[解析]A句和D句中引语位句中的一个成分,所以不用冒号,删去。C句中冒号改为逗号。
[答案]B
12.下列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精致纸盒装的饼干。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点思泽——一点光,一点热。
[解析]ABD三句中的破折号均表解释作用,C句中破折号表话题的转换。
[答案]C
13.下列省略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B.时隔不到一昼夜,这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不过这次规模不大。
C.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切办得神速。
D.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解析]A句中既有省略号就不再用“等”,省略号可删去。B句中根本无省略,改为逗号。D句中省略号删去,因为至少列举三项后,才用省略号。
[答案]C
14.下面括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1140—12D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历城县)人。
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这样做是对的(对极了!)应该继续努力。
D.就拿他做个例吧,(其实,这事每人都会碰到),有一次他……
[解析]D句中的括号是个外括号,括号后面不用点号。
[答案]D
1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图书馆?”王强对刚刚进门的小李说。
B.老人感动地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好的邻居,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啊!”
C.他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没关系,”我解释说:“会儿商店就要营业了,我们进去坐坐吧。”
D.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解析]B句中“我呀”后面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C句中“我解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D句中因为“文艺活动”和“展览”并列,所以“文艺活动”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1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A句是个倒装句,所以问号用在句末,“呢”后面用逗号。C句是个陈述句,不用问好,改为逗号。D句是个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
[答案]B
1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解析]A句中顿号多余,因为“三四里”是个约数,不用顿号。B句中最后一句从语意看是对前面的总括,应该分号为冒号。C句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刊名、书名和篇名,而是讲习班,应用引号。
[答案]D
1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作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D.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B句的后面两句是作为问题存在而非疑问,即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不用问号。C句的最后一句的二个顿号改为逗号,因为这是三个短语,短语间的并列不用顿号而用逗号,这与A句中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不同。D句中引号误用,要么将“彗星”也引进去,要么就干脆不用;“太阳旁边”后的逗号误用,应该为分号,表示前后两层并列,分述水星和金星、木星的状态。
[答案]A
19.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西瓜、苹果、香梨……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解析]B句中逗号应改为冒号。C句中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已被抢购一空”不是冒号的内容不能用冒号。D句中括号应改为破折号。
[答案]AJab88.cOM

备课资料汇编
一、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未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二、标点符号的判定要结合语境、语意。
1.下面两个句子意思差不多,一个是常式句,一个是变式句,但标点符号都一样,为什么?
①“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因为这是一个单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不过在主谓之间停顿了一下,而第②句,谓语提前,但感叹号还是放在单句之后。
2.下面两句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③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例③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④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3.再如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⑤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⑥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例⑤是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例⑥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两者都用了分号。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三、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未,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就不能表述原意。
7.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8.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9.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0.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11.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2.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14.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相关推荐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字形考查历来是难点,其原因并不在题目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考生在这上头漏洞太多。平时要认真对待,多积累,高考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错误率较高的词语,要把握住这一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提高识记的正确率和效率。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1、抓住“义”,据义辨形。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抓住三者的关系,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简言之,就是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掌握字形。
了解“针砭”的“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就不会误为“贬”;了解“责无旁贷”的“贷”是推卸的意思,就不会误为“代”;了解“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就不会误为“服”;了解“各行其是”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的意思,就不会误为“各行其是”;了解“缴枪不杀”中的“缴”是“迫使交出”,就不会误为“交”;了解“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不会误为“明”等等。
还应注意常用成语的来源。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容易出错。有些成语中的字,由于在源头上就有了固定写法,固定意思,不能改动。比如“举一反三”的“反”,它的原意就是“回返”的意思,而“返”字是后起字,取代了“反”字的“回返”义项,但我们不能因此写成“举一返三”。再如“墨守成规”不能写作“默”,因其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磨尖了再去啄;古代的“砺”写作“厉”,磨刀石的意思,不能写成“励”。“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攻打秦军的故事,“釜”一种烧饭的锅,不能写成“斧”。“班门弄斧”的“班”指鲁班,不能写成“搬”等。
2、抓住“形”,据义取字。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可以大大提高对形似字的分辨能力。如“燥”“躁”“澡”,前者有“火”,就有“干燥”、“燥热”;“躁”字有“足”,就有“躁动”、“暴躁”、“急躁”;后者有“水”,就有“洗澡”、“澡盆”。“狐”“弧”“孤”,“狐”为反犬旁,与兽有关,就有“狐狸”、“狐疑”;“弧”弓旁,与弓箭有关,就有“弧度”、“弧形”;“孤”子旁,与小孩有关,就有“孤儿”、“孤独”。
再如:以“目”为形旁的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瞠目、眼睑jiǎn、盲目、欺瞒),而以“月(肉)”(作左偏旁的“月”不属此类)作形旁的字都和肉体有关(膏肓、胸膛、体育)。像“枇、秕”、“稍、梢”、“辑、揖”、“籍、藉”、“羸、赢、嬴、蠃”等,只要了解形旁的意思并留意形旁,就不难区别、不会弄错。
3、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掌握。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去掌握它,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沽名钓誉”,“名”“誉”相同,不能写成“明”。“大智若愚”,“智”“愚”相对,不能写能“志”。“奴颜婢膝”,“奴”“婢”相同,不能写成“卑”。“山清水秀”,“清”“秀”相同,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
此外,还应留意一些有通用现象的一些词语。因为高考时常会用来作干扰,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穿凿附会”,这个词也作“穿凿傅会”;1999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词不达意”和“攀缘”,而一般写作“辞不达意”和“攀援”;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可望而不可即”,而一般写作“可望而不可及”。这类词语不少,如“流言蜚语”也写作“流言飞语”,“订单”也写作“定单”;“含意”也作“涵义”,“勾心斗角”也写作“钩心斗角”,“金刚怒目”也作“金刚努目”,“留连”也写作“流连”,“词藻”也作“辞藻”,“蹒跚”也作“盘跚”,“磐石”也作“盘石”,“婉转”也作“宛转”等。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同音字辨析、音同义近字字形辨析、音同形似字字形辨析、形似字字形辨析和综合类字形辨析的顺序,归类编排。便于教师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解题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备考创新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反响不同凡响亟待迫不急待
B.截流开源节流连篇浮想联翩
C.行迹形迹可疑涣然焕然冰释
D.食言失言而肥账目一叶障目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题目的特点使用了另一个同音词语进行干扰。A项中“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中“焕然冰释”应为“涣然冰释”;D项中“失言而肥”应为“食言而肥”。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霎那婉言相劝利害变本加利
B.闻名闻过饰非成器莫可明状
C.竭诚掸精竭虑顾及爱屋及乌
D.贬值事得其反败诉甘败下风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霎”应为“刹”,“利”应为“厉”。B项中“闻”应为“文”,“明”应为“名”。C项中“掸”应为“殚”。D项中“事”应为“适”,“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
[答案]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翱翔沧海桑田蹉商眼花缭乱
B.雏形首屈一指沏茶销声匿迹
C.贻误利令智昏誊印名副其实
D.震撼璀璨夺目诅咒不卑不亢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蹉商”应为“磋商”。此外,注意“名副其实”也作“名符其实”。
[答案]A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倏忽凝练死有余辜流言诽语
B.誊写憔悴夸夸奇谈自惭形秽
C.笙箫寒喧剑拔弩张残羹冷炙
D.谛听惆怅左睇右盼苦思冥想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流言诽语”应为“流言蜚语”或“流言飞语”;B项中“夸夸奇谈”应为“夸夸其谈”;C项中“寒喧”应为“寒暄”。
[答案]D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身体力行蜕化变质燃眉之急英雄倍出
B.与日俱增岌岌可危万里平畴恶惯满盈
C.不可企及抱残守缺适得其反剑拔弩张
D.贸然从事穷兵黩武通情达礼趾高气昂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英雄倍出”应为“英雄辈出”;“恶惯满盈”应为“恶贯满盈”;“通情达礼”应为“通情达理”。
[答案]C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部就班趁心如意生杀与夺
B.穷形尽相曲高合寡出奇致胜
C.铤而走险真知灼见深负众望
D.捉襟见肘孤注一掷 耳濡目染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步”应为“部”(按部就班:指按照部署,依次进行)。“趁”应为“称”(称:适合。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B项中“合”应为“和”。“致”应为“制“(制胜:取胜。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奇计,出敌不意,制服敌人,取得胜利。现在也指用别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来取胜)。C项“负”应为“孚”(孚,使人信服。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
[答案]D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广大发扬光大宏大规模洪大
B.代劳以逸待劳付出入不敷出
C.肤浅认识浮浅乞求奢望企求
D.生气互通声气必须必须用品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辨析时要注意不要被命题人故意设置的同音词的干扰。A项中“洪大”应为“宏大”;C项中“浮浅”应为“肤浅”;D项中“必须用品”应为“必需用品”。
[答案]B
8.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心酸辛酸往事义气义气用事
B.简练精兵减政仓皇兵慌马乱
C.绵亘亘古未有蜂涌臃肿不堪
D.追究既往不咎反复翻来覆去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义近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义气用事”应为“意气用事”;B项中“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兵慌马乱”应为“兵荒马乱”;C项中“蜂涌”应为“蜂拥”。
[答案]D
9.下列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正确汉字是
①因家厂要扩大规模,故需要先招聘一部分业务员。
②这是一部扬正气的作品,令一切庸俗趋附之作相形见绌。
③他非常用心地写作,以忘记了吃饭。
④他不注意休息和体育锻炼,以脑神经衰弱。
A.俱弘至致B.具宏至致
C.俱弘致至D.具宏致至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又兼具词语运用的考查。宜从意义入手辨析,“具”与“俱”不难区别,“弘”与“宏”在此句中是通用的。“以至”和“以致”,均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引出的结果,区别在“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故③句应用“以至”,④句应用“以致”。
[答案]A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打了预防针以后,有点头晕,医生说:“这种反是正常的。”
②这是一部新闻、资料、采访为一体的新闻报道式的电视剧。
③随地吐痰不文明,是一种违社会公德的行为。
④他是梨园世家出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了。
A.应 溶 犯 身B.映 融 犯 生
C.映 溶 反 生D.应 融 反 身
[解析]此类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又兼具考查的词语运用。反应: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反映: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融:融合;调和。溶:溶化;溶解。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答案]D
11.依次填写下列句子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天这么闷热,好要下雨啦?
②字典词典中同一个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叫项。
③这枚公章是从一九九九年六月用的。
④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海一粟。
A.象意起苍B.像意启苍
C.像义启沧D.象义起沧
[解析]此类题考查同音义近字字形的识记。象:形状;模拟。像:指人或事物形成的形象;或在形象上有某些共同点。与“项”构成词的只能是“义”。启用:开始使用;起用:任用。
[答案]C
12.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下岗 改弦更张一脉相承相辅相承
B.曝光开源节流潜移默化脍炙人口
C.炒作惨无人道世贸组织获益非浅
D.嘉宾 要言不繁 含英咀华门可落雀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C项中“非”应为“匪”;D项中“繁”应为“烦”,“落”应为“罗”。
[答案]B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灾开仓赈灾包涵饮鸠止渴
B.品位轻歌曼舞丰瘐急待解决
C.驱除祛除疾病正轨走上正规
D.申明声明理由事故人情世故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音近)义近字字形的识记。B项中“瘐”应为“腴”,C项中“规”应为“轨”,D项中“声明理由”应为“申明理由”。
[答案]A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凋蔽装祯缀句成文贻笑大方
B.就范 锁屑 言简意赅欲盖弥彰
C.冷寞安详骁勇善战 莫衷一是
D.临摩荣誉 励行节约莞尔而笑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形的识记。A项中“蔽”应为“敝”,“祯”应为“帧”。B项中“锁”应为“琐”,“该”应为“赅”。C项中“寞”应为“漠”。D项中“摩”应为“摹”,“励”应为“厉”。
[答案]C
15.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牢骚要挟立杆见影禁若寒蝉
B、桑梓亲怩众志成诚五采缤纷
C.懊脑 痉挛 出神入化 温文尔雅
D.婉惜 砥励 坚忍不拔 针砭时弊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杆”应为“竿”,“禁”应为“噤”。B项中“怩”应为“昵”,“采”应为“彩”,“众志成诚”中的“诚”应为“城”。C项中“脑”应为“恼”。D项中“婉”应为“惋”,“励”应为“砺”,“忍”应为“韧”。
[答案]A
1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斑澜宁谧贻然自得咄咄逼人
B.搭讪渊源矫枉过正莫衷一是
C.廖廓排泄进退维谷长篇累牍
D.剪采思忖作茧自缚发愤图强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贻然自得”应为“怡然自得”;C中“廖廓”应为“寥廓”;D项中“剪采”应为“剪彩”。
[答案]B
17.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暴涨辨驳被水一战争闯名牌
B.牟利葱笼崭露头脚感情不合
C.爆满泊位性格不和闻名遐尔
D.瞻养彩排姗姗来迟故伎重演
[解析]A项中“辩”(辨别、分辨)应为“辩”(辩解、辩论);“被”应为“背”(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后无迟路。比喻决一死战)。“闯”应为“创”(“闯”意重在情态的勇猛;“创”意重在从无到有,强调初次做)。B项中“脚”应为“角”。C项中,“和”应为“合”(合得来:相投或能够相处)。
[答案]D
18.下面几句话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一个未经尘市的人,一个未经风雨的人,一个用朦懂目光看一切的人,我们称之为孩子。
B.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透彻”,是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原因,预感事物的去向和结果等。
C.1999年1月,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进行了手移殖。但能不能移殖头和记忆,将面临严重的论理问题。
D.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须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解析]A项中“市”应为“世”,“朦”应为“懵”。B项中“去”应为“趋”。C项中“殖”应为“植”,“论”应为“伦”。D项中“逆”应为“腻”,“须”应为“需”,“颜”应为“言”。
[答案]D
19.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典型心广体胖船玄先发制人
B.保拇座享其成古朴沁人心脾
C.鸿燕宽宏大量辐射振聋发聩
D.场院改邪归正俸禄 金璧辉煌
[解析]A项中的“玄”应改为“舷”。B项中的“拇”应改为“姆”,“座”应改为”坐”。C项中的“燕”应改为“雁”。D项中“璧”应改为“碧”。
[答案]B
20.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人们欣慰地发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在这里达到极至。
B.他的报告不哆嗦,不乏味,会场上秩序井然,频频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C.他调到财物科仅一个月就得心应手了。因为他必竟当过几年会计。
D.昨晚新华社记者杨明作客新浪网聊天室,与网友们就黑哨问题进行了开成布公的交流。
[解析]A项中“极至”应为“极致”。B项误错别字。C项中“必竟”应为“毕竟”。D项中“作客”应为“做客”,“开成布公”应为“开诚布公”。
[答案]D

备课资料汇编
一、近三年高考题分析
◆2001年全国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力挽狂澜暧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
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
[解析]此题考查形似字和同音字的识记。“气慨”应为“气概”,“汇”应为“会”,“凋蔽”应为“凋敝”。答案:A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百战不怠安详莫齿不忘前途渺茫
B.责无旁代诡计一张一驰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取缔喋喋不休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参与束之高搁无人问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的“怠”应为“殆”,“莫”应为“没”;B项中的“代”应为“贷”,“驰”应为“弛”;D项中的“腊”应为“蜡”,“搁”应为“阁”。此题“大坝合龙”使用频率不高,易为“合拢”干扰。答案:C
◆2002年全国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其中“和”是“唱和”的意思,而且事实上也根本没有“附合”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词语中尽管也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答案:B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的祟敬。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C.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羸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选票。
D.这部传记,以独特的笔触、朴实醇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的人生境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中“祟敬”应为“崇敬”,B中的“水乳交溶”应为“水乳交融”,C中“羸利”应该改为“赢利”。答案:D
◆2003年北京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
B.编篡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
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
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
[解析]此题考查形似和同音字字形的识记。B项“开门楫盗”,根据成语语义“开了门使强盗进来”,“楫”应该改为“揖”,作“作揖”之意;C项中的“事必恭亲”,根据成语语义“凡事必定亲自去做”,“恭”应该改为“躬”,亲自的意思,而不是“恭敬”之意;D项中的“裨官野史”的“裨”(补益),显然是形近字之误,而应为“稗”:微小,或非正式的。答案:A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考查还是在别字上做文章,同音字、形似字是考查的热点。
2、词语和成语一并考查。词语字形的考查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为主,成语字形的考查以常见成语为主。
3、用句子作材料和用词语组合作材料命题交替进行,而以后者为重点。
二、数字的书写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阿拉伯数字是1234567890。
一般书写规则如下:
①合同、协议书、收条、汇款单等实用文体中涉及到钱物的具体数目时,数字一般用汉字大写形式。
②表示次序的词(如第一、第四)中出现数字,用汉字小写形式。
③两个数字连用以表示概数时,用汉字小写形式,如七八天、十二三岁、五六年。
④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形的词、短语,用汉字小写形式。如:老一套、三心二意、某部五连二排六班、相差十万八千里。
⑤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小写。
⑥夏历(农历)和历史上的纪年用汉字小写。如正月初五、秦文公四十四年、咸丰十年。
⑦公历、年、月、日、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如:1997年7月1日凌晨3点20分,鲁迅(1881—1936)。注意: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作“97年”;“1984—1997年”不能写作“1984-97年”。
⑧记数与计量用阿拉伯数字。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为以万、亿作单位数。一般情况下不以十、百、千、万、百万等作单位。如:345000000公里可改写为3.45亿公里,不能写作3亿4千5百万公里或3亿4500万公里。
⑨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三、有关汉字知识
1.汉字特点
(1)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如“闷”字,“门”表音,“心”表义。
(2)表现形式为方块字。
2.汉字演变
从古至今: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汉末)→草书、行书
3.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如群、刚、婚、伟等
上下结构:如杰、军、堑、垄等
半包围结构:如庸、匣、匍等
全包围结构:如围、固、国等
4.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汉字的结构单位,组成汉字的能够各自独立的部分,统称偏旁。如“枪”就有“木”和“仓”两个偏旁。
部首是字典、词典等书中的首字,它基本上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如“溪”的“氵”为部首。
5.同音字
(1)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挑、逃、桃等。
(2)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如弹、覃、谈等。
6.形似字
字的形体相近,意义不同。如巳—已—己,盲—育。辨别方法:①笔画不同。如天—天。②结构不同。如士—土。⑦笔数不同。如侯—候。④部首、偏旁不同。如:桓—垣。
7.汉字造字法
(1)象形:用线条描绘实物的形状(主要是名词)。表人体如,人、女、心;表动物如,犬、牛、羊;表植物如,木、禾、米;表服饰、器皿如,刀、巾、戈;表天文、地理如,月、山、气等。
(2)指事:用象征符号表义。象形符号有刃、寸、日等;纯符号有上、下、一、今等。
(3)会意:两个及两个以上独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如旦、休、好、林、森、坐、焚、暴、驳等。
(4)形声: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形符有表意作用,声符有表音作用。汉字中形声宇最多,约占90%,因此学习汉字要掌握好形声字。
四、常见别字(括号内是可能误写的别字)
和蔼(蔼)可亲脉搏(膊)微弱一张一弛(驰)
稍事耽(担)搁唉(哀)声叹气赤膊(博)上阵
一筹(愁)莫展管理档(挡)案针砭(贬)时弊
安(按)装机器按部(步)就班相形见绌(拙)
黯(暗)然销魂部(布)署已定川(穿)流不息
循规蹈(导)矩飞扬跋(拔)扈惨(残)无人道
签字盖戳(戮)纵横捭(俾)阖残(惨)酷无情
戳(戮)穿阴谋中流砥(抵)柱稗(裨)官野史
酒中掺(渗)水义不容辞(词)玷(沾)污清白
可见一斑(班)为虎作伥(帐)刺刺(剌)不休
掉(调)以轻心班(搬)门弄斧横渡(度)长江
自暴(曝)自弃天崩地坼(折)出类拔萃(粹)
欢度(渡)春节英雄辈(倍)出清澈(彻)见底
鞠躬尽瘁(粹)堕(坠)落腐化并行不悖(背)
瞋(嗔)目叱之咄咄(拙)逼人民生凋敝(蔽)
称(趁)心如意披星戴(带)月三番(翻)两次
遮天蔽(避)日墨守成(陈)规以逸待(代)劳
反(翻)复无常大有裨(稗)益计日程(成)功
殚(惮)精竭虑翻(反)云覆雨原物璧(壁)还
故作矜持(恃)肆无忌惮(弹)妨(防)碍交通
刚愎(腹)自用鞭笞(苔)三百虎视眈眈(耽)
冷不防(妨) 既(即)然如此修葺(茸)一新
奋(愤)发图强即(既)使如此劳动锻炼(练)
军事训练(炼)杯盘狼藉(籍)纰(批)漏百出
感情融洽(恰)乔(巧)装打扮破釜(斧)沉舟
丰功伟绩(迹)一枕黄粱(梁)一窍(巧)不通
入不敷(付)出模范事迹(绩)寥寥(廖)无几
不计(记)其数书写潦(了)草顷(倾)刻之间
提纲挈(携)领感人肺腑(府)嘉(佳)宾满座
一一列(例)举罄(磐)竹难书言筒意赅(该)
缄(箴)口不言浏(流)览一遍卑躬屈(曲)膝
英雄气概(慨)草菅(管)人命怙恶不悛(俊)
卑躬(恭)屈膝事过境(景)迁惨遭屠戮(戳)
入场券(卷) 辜(姑)负好意兢兢(竞)业业
戮(戳)力同心尚待商榷(确)一鼓(股)作气
不胫(径)而走优待俘虏(掳)明知故(固)犯
针灸(炙)疗法高官厚禄(录)当仁(人)不让
灌(贯)输知识赳赳(纠)武夫语无伦(仑)次
任劳任(忍)怨羽扇纶(伦)巾前倨(踞)后恭
脉络(胳)分明人参鹿茸(葺)发扬光(广)大
龙盘虎踞(据)漫(满)山遍野矫(娇)揉造作
性格粗犷(旷)规规矩矩(距)无礼谩(漫)骂
孺(儒)子可教步入正轨(规)狙(阻)击敌人
风靡(糜)一时耳濡(儒)目染行踪诡(鬼)秘
工程竣(峻)工望风披靡(糜)含辛茹(如)苦
阴谋诡(鬼)计甜言蜜(密)语方枘(柄)圆凿
短小精悍(捍)煞(刹)费苦心貌合(和)神离
颗(棵)粒归仓碑帖临摹(摩)歃(插)血为盟
随声附和(合)空(恐)前绝后自寻烦恼(脑)
潸(潜)然泪下和(合)盘托出脍(烩)炙人口
礼尚(上)往来曲高和(合)寡腊(蜡)梅盛开
强弩(努)之末喜上眉梢(捎)万事亨(享)通
味同嚼蜡(腊)呕(讴)心沥血稍(少)纵即逝
宽宏(洪)大量心狠手辣(棘)打架斗殴(欧)
有恃(持)无恐声音洪(宏)亮陈词滥(烂)调
金瓯(殴)无缺挑拨是(事)非哄(轰)堂大笑
无耻谰(滥)言坚如磬(盘)石可做蓝(篮)本
如法炮(泡)制首(手)屈一指精神涣(焕)散
蓬(篷)荜生辉授(受)予奖章惨绝人寰(环)
书声琅琅(朗)披(批)沙拣金军事部署(暑)
病人膏育(盲)身体羸(赢)弱嗜酒成癖(僻)
富丽堂皇(黄)大多雷(类)同无独有偶(隅)
辰巳(己)午未张皇(慌)失措利(厉)害得失
心杯叵(巨)测心灰(恢)意冷变本加厉(利)
名列前茅(矛)到处传诵(颂)言谈恢(灰)谐
再接再厉(励)艰苦朴(扑)素毛骨悚(竦)然
风雨如晦(诲)厉(励)行节约前仆(扑)后继
鬼鬼崇祟(崇)浑(混)身是胆风声鹤唳(泪)
风尘仆什(扑)列出提(题)纲迫不及(急)待
星罗棋(旗)布恬(括)不知耻义愤填(添)膺
学识修(休)养绿草如茵(荫)铤(挺)而走险
休(修)养生息化学反应(映)通货膨胀(涨)
如火如荼(茶)气喘吁吁(嘘)反映(应)意见
动辄(辙)得咎痴心妄(忘)想申酉戊(戍)亥
式样新颖(颍)计划缜(慎)密枉(妄)费心机
一切就绪(序)优(忧)柔寡断委(痿)靡不振
栩栩(诩)如生良莠(秀)不齐仗义执(直)言
互相推诿(委)寒暄(喧)客套记亿犹(尤)新
甘冒不韪(讳)喧(渲)宾夺主怨天尤(忧)人
出奇制(致)胜徇(殉)私舞弊手头宽裕(余)
从中斡(干)旋循(寻)序渐进压榨(诈)平民
滥竽(芋)充数莫衷(中)一是运筹帏幄(握)
揠(偃)苗助长向隅(偶)而泣接踵(踪)而来
戊戌(戍)政变偃(揠)旗息鼓捉襟见肘(胄)
瑕(暇)瑜互见此系赝(膺)品元(原)气大伤
自顾不暇(遐)敷衍(演)塞责世外桃源(园)
土著(着)居民声闻遐(暇)迩杳(沓)无音信
断壁颓垣(桓)招摇撞(装)骗神情安详(祥)
专程谒(竭)见缘(沿)木求鱼梳妆(装)打扮
向(想)往光明销赃(脏)灭迹缀(掇)句成文
骁(饶)勇善战打躬作揖(楫)口干舌燥(躁)
呱呱坠(堕)地通宵(霄)不眠演绎(译)归纳
心浮气躁(燥)直上重霄(宵)苦心孤诣(旨)
鼓噪(躁)而进真知灼(卓)见报销(消)车费
巍然屹(圪)立啧啧(责)称赞擢(捉)发难数
胁(协)从不问一劳永逸(易)读书札(扎)记
恣(姿)意胡为歪风邪(斜)气贻(遗)笑大方
故作姿(恣)态大学肄(肆)业敲诈(榨)勒索
恶意诅(咀)咒睡眼惺(醒)松绿树成荫(茵)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建议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修辞”考查的核心是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因此高考不会考查单纯的修辞概念。高考试卷中亮相以来,形式在不断创新,大致出现了这样两个特点:试题命制的形式,由主观题向客观题转变;考查内容的设置,由单一考查向综合考查转变。本专题的复习教师应努力达成这样两个目标: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即《考试说明》中所规定考查的八种常见修辞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本考点的复习在内容上包括:①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②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③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等四方面。
复习的重点有:①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常见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其作用;②能够运用不同的修辞方法遣词造句。
复习的难点是:①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鉴赏;②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辞格的具体含义,理解语句。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意在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典型问题的思考,了解“修辞”在高考中的地位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问题的点拨,能大致熟悉高考“修辞题”设置的角度、类型及解题要领。
二、问题磁场
1.找出《水调歌头游泳》中有5处修辞手法,并说说表达的效果。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点拨]开头两句既是引用又是对偶,引用两个古代歌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和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两句是对比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战风浪、激流勇进的革命豪情。“逝者如斯夫”这里引用孔子的名言,诗人自己也鼓励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风樯动”此句是借代,用风帆代替船只,是以部分代整体。“巫山云雨”这里引用一段传说。
2.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点拨]此题把仿写与修辞运用结合在一起,做题时首先要把握好所提供语句的基本结构及表现特点,然后以联想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内容,并使整体语句符合试题要求的修辞要求。参考答案: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或成材),内涵须深刻(或立场须坚定)……人的一生像火,要燃烧(或要热情),性格须热情(或态度须诚恳);……
3.阅读下首一词,简要回答问题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你觉得为什么?
[点拨]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折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上文中有这样三个比喻:①“九曲黄河”,②“黄河之水天上来”,③“奔流到海不复回”,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请你加以具体的说明。
[点拨]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还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把握比喻的构成,找出本体是解题的关键,如①对应的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一道长流”这句话,且句中有比喻词“好像”,但本体是“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还是“民族传统”?就需要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形上加以区分了,通过比较可得出:奔流的九曲黄河还是跟传承的民族传统能够更好地对应,即可确定答案,②③两句也可按这样的思路。参考答案:①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②新诗继承与发展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③新诗汇入了“世界文学”的汪洋。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根据近几年高考“修辞题”基本考法进行探讨,意在引出规范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四个案例按“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按要求拟写辞格句”“按要求仿写辞格句”和“按要求仿写辞格段”的顺序分类设题。使用时应提醒学生,先自己认真探究,再看后面的解题和探究。
二、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6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题思路]B项中的后一个“巴金”是指生活中的巴金,前一个才是指代巴金精神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B
[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容易错选的是A项,认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由医务人员所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写的场合中是合适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语句的特定语境进行分析。
[案例2]2002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题思路]要正确解答这一试题,首先要正确理解所给语例的比喻和所表达的意义。所给的四句话本体的中心是“海”。“浪花”“涛声”“鱼虾、海鸥”是“海”的局部细节或与“海”密切相联。四个喻体的中心是“字典”,“部首”“音序”“文字”是“字典”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四个喻体与四个本体之间凭借“相似点”构成完整的比喻。这样“另写的一组句子”才能符合要求。同时,还要注意题干“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的要求。
[参考答案]事业是人生的一座大厦:追求是支柱,奋斗是砖瓦,热情是事业成功的脚手架。(或生命是人生的一颗树:出生是发芽,过程是树干,成绩付出则是树叶和果实。)
[评点与探究]这是一道主要考查比喻运用的试题。比喻是考生最常用的修辞手段,但此题更具有智力的色彩。本体和喻体要贴切,四个比喻句内容上要连贯,结构上要构成总分关系: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案例3]假如你有一位同学“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请你用赠言的方式启发他(她)纠正这个偏向,赠言中比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先要了解比喻辞格的基本特征,然后选择好设喻的角度。一般有这样三个角度可供选择:“重理轻文”、“重文轻理”抑或“文理兼顾”等。
[参考答案]精通“数理化”,学好“文史政”,是确定智慧与高尚“交点坐标”的两条轨迹。
[评点与探究]本题容易出错的是赠言内容虽然符合题目要求,但没有使用比喻辞格;或虽使用了比喻辞格,但赠言内容不符合题目要求。解题时必须在内容和辞格上加以综合考虑。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修辞题”复习的注意点;二是高考“修辞题”的常见的四种题型和解题的策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行小结或归纳,这样相关内容的掌握,效果可能会更佳。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次D级。近年来更多地趋向于简答、仿写、补写题,重在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常出现在试卷的第五、六大题中。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将是以后几年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因此,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各种修辞方法
比喻
1、构成条件:①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②本体与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由此可分析是不是比喻,例:①小玲长得象她的妈妈一样漂亮;②看照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③母亲觉得这个人好象有些面熟;④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⑤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
辨析:①句中“小玲”与“妈妈”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仅是比较;②句中没有用一事物比另一事物,只是再现记忆中的某些情景,属单纯的想象;③句没有两个事物,“好象”像表示一种猜测;④句两事物实质上是同一事物事实结果与预料的结果,不是比喻,只表证实、等同;⑤句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义,不再看作比喻修辞。?
2、修辞的作用: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能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以鲜明可感的印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
拟人
1、构成条件:拟人是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
2、修辞作用:不仅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借代
1、构成条件:
①本体不出现,而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②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或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特征与本体等的关系。
2、和借喻的区别:①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②借喻能加“像”等喻词转化为明喻,借代不能。
3、修辞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
1、夸张,是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2、修辞作用:①能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②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
排比与反复
1、构成条件不同。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排比:①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②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2、修辞作用。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反复,能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对偶与对比
1、构成条件:对偶①字数相等;②结构相同;③意义相联。
对比:用以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必须是确有相互对立的关系。
2、修辞作用:对偶,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3、区别:对比要求意义上的相反、相对;对偶要求结构形式上的整齐。?
设问与反问
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则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二)把握试题的基本特征,及试题对修辞的基本要求。
1.注意形式要求。如写一个比喻句,语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等,
2.注意内容要求。所写内容要与已经提供的语句相关,或直接根据试题要求的话题内容进行做题。
(三)树立大修辞观,克服片面性。
1.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修辞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各种辞格的运用,还包括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⒊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的练习按同“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分析与评价修辞方法运用的优劣”等四方面的顺序归类编排,以便于教师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训练形成规范的解题意识和实际运用技能。
二、备考创新训练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解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诗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B.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
——用拟人手法,笔法轻灵地描绘了一幅云追月的图画。把云和月都写活了。
C.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
——在引用和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灯”这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
D.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大海是活脱脱的千手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
——连续使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写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力和振聋发聩的声响。
[解析]D项中有4个问句,包括3个设问句和1个反问句,不可说“连续使用反问”。
[答案]D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欢笑盛开在眉毛、眼睛上,心啊,要从嘴里跳出。
B.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青年人,珍重地描写吧,时间要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河流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解析]脉搏只会跳动,不会流动,用来比喻小河不恰当。
[答案]C
4.对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A.“庭院深深深几许”句用了反复的手法。
B.“玉勒雕鞍游冶处”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C.“泪眼问花花不语”句用了拟人的手法。D.“乱红飞过千秋去”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解析]“庭院深深深几许”用的是“反问”的手法。
[答案]A
5.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不超过60个字)
[解析]此题在仿句中考查比喻辞格的运用,找准“喻体”是解题的关键:题干要求以“时间”为本体,时间有哪些性质,哪些事物跟它有某一方面相同的性质,可作它的喻体等,注意比喻的构成要恰当;同时,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句在形式上的特点。
[答案]①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②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涤去心灵的杂质。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解析]题目要求考生在规定的语境中,拟出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并且与所给出的语句组成排比,还要注意前后呼应。难点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能力,有没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力。第三条横线上填写的语句要与第一、二条横线所写的内容呼应,还要与其前后语句构成排比,这又是一个难点。
[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脚处。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中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填入适当的语句”,全句是说读书的功用,表达上是按时序,用比喻,所以满足这些要求的答案才能算“适当”,才能“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答案]①仲夏亭榭里的弄弦②深秋山林中的独步③是灵魂的依傍
8.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解析]这是一道与修辞紧密相联的仿写题,就本题来说修辞方式、句式都是限制。句①必须用暗语的修辞方法,并且用假设的句式表现出乐观者积极的态度;句②要写出风和某事物的关系,而且要写出风的消极作用以体现悲观。
[答案]①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②浪的报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9.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以更换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迹,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作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河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成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改句:
[解析]可把划线句改为三个含有“见到……你只要无愧地做了……”结构的句子,从而构成排比。
[答案]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河,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的最祥和的一朵。
10.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
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
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解析]划线句中的“下酒物”喻指“文章”,“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
[答案]C
11.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解析]C项没有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答案]C
12.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的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的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解析]第一步,先找出可作为比喻对象的事物——应是落叶;然后展开相似联想,想出恰当的喻体。第二步,找出可以构成排比的词:两个“飘向”、三个相关词语“原野”、“大道”“身上”,这样,给“大道”前加上“飘向”一词,既可构成排比。
[答案]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的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
13.青少年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当你看到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例举污染或受破坏的现象,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解析]首先要展开相关联想,联想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污染或破坏环境的现象;其次确定你内心的感受,或气愤,或忧虑,或沉重,或叹惋,然后围绕这种感受选择一个恰当的喻体,最后用语句按要求表述出来。
[答案]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看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1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解析]对偶句要求上下两句结构完全相同。
[答案]A
15.依据下面提供的上联,请联系生活拟写出下联。
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

[解析]此题涉及到的知识是对偶句的运用,拟写下联时应注意词性的对仗。
[答案]当代孔繁森血汗洒遍臧疆。
16.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归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20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形象性语言的再表述”能力,句中的“孟姜女”是借代“控诉长城的人”或“控诉建筑长城的人”,泛指“对长城持否定观点的人”。
[答案]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备课资料汇编
一、近年高考“修辞题”分析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6题(见前面“案例1”)
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判断借代辞格及其修辞效果的能力。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6题(见前面“备考创新训练”第7题)
考查仿写中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2002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5题(见前面“案例2”)
考查准确运用比喻辞格的能力。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5题,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此题以仿写的形式考查准确运用拟人辞格的能力。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另选一物进行仿写,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原作的形式、内容上的特点:他是以“雨伞”为抒情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用了三个分句叙述“雨伞”的行为(其中第三个分句是转折关系),赞扬了“雨伞”的献身精神。最后可以选择“蜡烛”“粉笔”等带有奉献精神的抒情物进行仿写。
归纳: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的趋势看,“修辞”题已经不在选择题中单独设题考查,而是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综合类”考查,备考时可特别关注以下四种题型:
1.与扩展语句题的结合。扩展语句往往是把抽象的语句进行二度创作,使之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描述性的语句,常常能起到形象化的表达效果,因此,扩展描写性语句时,要运用到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
2.与仿用句式题的结合。仿句题从近几高考的考查形式来看,往往与修辞、句意的连贯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语言表达,又考查思维能力,同时还考创造能力,真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3.与换用句式题的结合。句式的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则可运用排比等修辞方法;有时是为了强调,则可运用句子成分的移位的方法;有时是为了连贯或话题的衔接,增强言语的清晰度,则可进行主语、宾语的调整等。
4.与诗歌鉴赏题的结合。古诗词鉴赏题考查重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评价,而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时常常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5.与现代文阅读题的结合。在现代文阅读中还原或指明所运用的辞格,并分析该修辞方法的具体含义,从而把握整句话的意思。在理解表达作用时,我们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二、如何应对高考中的修辞题
1.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2.具体的方法:
(1)辨识题。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2)理解题。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3)评价题。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3)运用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病句修改“四字诀”近几年的考题往往在第Ⅱ卷中有简答题的语病修改,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补:成分残缺的要补上。删:多余的词或短语要删除。换:用词、用语不准确、不恰当、不得体,要用新的内容加以替换。调:语序前后不恰当、不连贯,要加以调换。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学建议“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最先出现于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这一考点的增设明显体现了高考语文科对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强化。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考查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自然段或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要求对语段进行概括(或浓缩)这类题型在以往的高考中曾多次涉及,如92年,93年和96年的高考题中就有这类题型,只不过在2000年才在《考试说明》中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以往的提法不明确。“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同时,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本考点所涉及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的要领,在“知识归纳与拓展”栏目中会作详细的说明。本专题中的几个栏目均围绕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几种类型设计。问题磁场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意在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典型问题的思考,了解在“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在高考中的地位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问题的点拨,能大致熟悉高考题设置的角度、类型及解题要领。二、问题磁场1.学生在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中写有这样一个句子:“梅花开放了。”老师说他“描写欠具体、生动”。若要充分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你对这个句子会作怎样的改动?[点拨]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改写或扩写原句。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2.你能根据下列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一个80字左右的语段吗?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点拨]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和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便是此题扩展优劣的关键。如“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此段文字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了许多的修辞方法(对比、夸张、对偶、比喻)加强表达效果,除此之外,还使用了整齐的句式,并大量使用了富有色彩的形容词。3.用一句不超过15个字的话作标题,准确表述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此标题该如何拟写呢?英语和汉语对“绿色”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英语里,绿色除了代表“没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忌妒。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西方人用“眼睛发绿”比喻“忌妒”。而在汉语里,往往用眼睛气得发红描写人忌妒时的样子,而“红眼病”的症状正好与此相似,是对忌妒的生动描述。所以“眼红”不应译成red一eyed,而应译成green一eyed,当然,“眼红”还可以译成envy,jea1ous(忌妒)等等。同样,“害红眼病”可译成greenwithenvy(直译:忌妒得眼睛发绿),千万不能将它直译为haveaophtha1mia(红眼病,医学术语),医学上、生理上的“红眼”病还可以译为pinkeye,多了一个“粉”字。[点拨]此题考查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或概括的能力。这与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颇为相似,它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如:汉语译英语,“眼红”变“眼绿”(意思对即可)。解题时必须概括和提炼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可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整体,进行压缩和概括。4.你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吗?(不超过8个字)法国《费加罗报》称,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团成员最初表达的印象已经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经过事实的考验,“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曾“不加渲染地证实过大阪令人印象深刻”,之后又对加拿大一份日报《多伦多星报》透露,他的评估团在这座城市的考察是富有成果和引人注目的。伊斯坦布尔市长立足于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也宣称得到奥委会某些成员的青睐。[点拨]这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是:2008年申奥。这个语段是围绕“申奥”这个话题展开的,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胜者可获得奥运会申办城市已经不符合现实,还有其他的竞争者;第二句是说日本的大阪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也是很有希望的;第三句是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是一个竞争对手。融合以上几个意思,我们可以明确主要信息是:申奥城市难以确定,所提及的几个城市都有申办成功的可能。由此我们可以压缩概括为:“各有所长势均力敌”或“鹿死谁手很难预测”或“谁胜谁负难以定论”等。案例探究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六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引出方法,培养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的缺陷和掌握的情况灵活补充其他的案例。二、案例探究案例探究[案例1]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情景二:人生某阶段[解题思路]做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审好题,明确两种情景和一个的设题要求。即所扩展的句子①要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②要以起跑线为重点。一般来说,对情景一“田径场上”中“起跑线”的扩展应该以“实写”为主,并作适当的引申;对情景二“人生某阶段”中“起跑线”的扩展应该以“虚写”为主,在其比喻、象征意义上下功夫。无论怎样扩写,都不能游离“起跑线”这一重心。[参考答案]情景一:一条白色的起跑线静静地躺在跑道上,给人以平静。它是否在等待着那无数快速而用力的步伐,是否在想能否给运动员以无穷的力量去冲击终点呢?哦,它静静地,静静地躺在运动员们的脚下……情景二:由于同学们的信任,我竞选班长成功。“班长的荣誉是大家赋予的,为班级争光,为大家服务,是本人恪守不渝的信条。如果有人这样问我:‘班长意味着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班长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一条新的起跑线。’”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宣誓就任本班第九任班长。脚踏着这条新的起跑线,我能胜任吗?我陷入了沉思。[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以一个名词为重点的扩展题(如以“歌声”为重点),考生往往不能突出这一重点而使重点转移。要使其成为重点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在形式上让这一名词作陈述中心(作主语),在内容上可以强调这一名词的重要作用。如“田径场上,那条富于神秘色彩的白色起跑线一时间成了运动员们迈向成功的起点,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此句以“起跑线”作主语,揭示其对于“迈向成功”的作用;又如扩展为“田径场上,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细细的起跑线上--那是运动员奔向胜利的起点。”则以“起跑线”作宾语,再注释其“奔向胜利的起点”的作用。这一类题目考生在扩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改变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另起炉灶。(2)扩展之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3)不能够把握扩展的重点,而偏离话题。(4)内容缺乏意蕴,描写想象苍白,语言不形象甚至于让人难于理解。[案例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正反论证法加以拓展。[解题思路]此题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评点与探究]可以变换要求,从各个角度打开解题的思路,使考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试作如下探究:(1)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参考答案: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参考答案: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案例3]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第23题,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解题思路]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本则消息报道“会议”“即将”召开,则应结合具体材料确定有关要素。[参考答案]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评点与探究]此题的失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如少了会议的“主题”这一要素。二是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材料共有两个语段,第一段信息较集中,要把主要信息抓全面;第二段“旨在”之后主要讲目的、意义,可排除,抓住开头“主题”一项即可。做完后,把答案与字数要求进行对照,若未超过且比较接近,一般较合理。[案例4]2003年秋季高考全国卷第24题,提取处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④这种繁殖过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解题思路]答题关键就是找出主干,添加定语。可以看出“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一句就是主干,然后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等句作为定语,逐一加入主干。[参考答案]“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或“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评点与探究]导致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不合理和句子欠通顺。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注意: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试探究下列两种表述形式有何不同?(1)自来水笔是一种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的笔。(2)自来水笔是一种笔,它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比较两种形式可知,第一种为下定义的格式,第二种则是解释。)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类型与解题思路加以梳理,教师应在学生自行小结或归纳之后,再适当引导或点拨。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一)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其信息量往往是不足的;扩展后的语句则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1.命题特点简析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2.扩展语句解题思维点拨及技巧(1)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他朝前走去”,可扩展为“他慢慢地直起身子,看了她一眼,转过头,一步一拐地朝前走去,走去……”。这样扩展后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真切的情景,它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他”走去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2)对已提供的情景进行具体展现,对提示性情景进行合理扩展。一般来说,语句扩展题都会对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提示,考生可据此展开描写并扩展。如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给出了两句话,要求续写。两句话分别是:“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续写时可分别对两个原句中“平直”“宽阔”和“漫长”“多彩”进行扩展。(3)突出情境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情景和氛围,可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例如,“他给我拿来了一本书”,可扩展为“那天下着雨,他也没敲门,直接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本最新版本的《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语文》,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书挺好的,你可以参考参考。’”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解题时应遵循如下步骤: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③要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④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鉴于试题类型,有如下几种具体操作方法: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二)压缩语段就是按照要求把一段话中的主要内容用极简约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述能力。对压缩语段的类型与解题思路作如下归纳:1.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2.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②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3.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读解概括类题目,如果不会运用有关句群、段落、篇章等结构知识去解剖结构,而光凭感觉走,是很难做好的。4.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5.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如99年高考题目,就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的概括中要包括价格变动情况,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无谓的失分,十分可惜。6.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的训练题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类型归类编排。使用时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先完成,教师重在讲解、分析,并按类来归纳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二、备考创新训练1.将下面的句子扩展成30个字左右的一句话。教师当上代表。[解析]这一道题给主干,要求补出枝叶成分(合理排列句子成分)。从题目看主要是扩展中心词的定语部分。[答案]我们学校的有二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当上了我市人大代表。2.将下面句子扩展成30个字左右的一句话。张校长说明中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解析]这道题考查点与上道题相同。这个题目主要是扩展中心词的状语部分。[答案]张校长在周四政治学习时向大家详细地说明了今年中高级职称评审标准。3.利用提供的内容将“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倾。车队:几十辆“奥迪”,浩浩荡荡。[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扩展题。从题目看,主要是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加修饰语,而修饰语是已经给定了的,因此只要采用插入法即可。[答案]由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碧波万倾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4.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比喻或拟人句,只要求保留原语句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解析]本题扩展的重点是“电、雷、雨”,是描写性扩展,扩展时应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下来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或一道闪电,一场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人间。5.按下列不同的要求,扩展语句。(1)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2)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3)以“黄昏我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解析]此题通过不断地变换写作重点和表现手法,训练拓展时的思路方式和写好语言的技巧。在这一系列不同明示的要求提示下,考生的思维能很快地被激活,从而迅速地进入一种最佳的扩写状态,找到一种最佳的表达途径。[答案](1)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2)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3)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6.将“燕子飞翔”这句话加以扩展。[解析]此题属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一般可运用“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答案]觅食的燕子,在空中杂乱地飞翔着。(a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b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7.将下句扩展成100字左右的语段(可以补充事例,可以正反论说)。“不如意常八九”,我们要以平常心待之。[解析]从题干中的小括号里的提示可以看出本题主要扩展的是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事例。[答案]古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是的,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例如:评先进没有自己的名,分住房没有自己的份,想提拨没有自己的人……一生中的不愉快没法数得清,但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待之。只有淡泊名利,才可能随时都拥有一份愉快的心境。8.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拆分组合法。注意(1)要描写,(2)要描绘意境,(3)要从形、色、光、神四方面描写,(4)要生动有文采。我们可按题干要求,将“月”拆分为月形、月光、月神分别描述,然后改造组合而成。[答案]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不胜凉风娇羞的睡莲,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9.仿照画横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解析]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句式结构:“一……就是一……”;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根据以上在内容与形式上限制信息,就可以进行扩展了。[答案]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老树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家,一湾小河就是一个无比欢乐的海洋。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按文意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70个字。(不得使用否定句)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这将使,这将使,这将使。[解析]本题既是补写,又是扩展,语意要相关,顺序要合理,句式要大致整齐,语气要一致。[答案](因此)我们(或“我们的民族”)要学会(或“善于”)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11.请将下面消息拟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只要不用于出售,旅游者就可以从津巴布韦带回象牙和象皮制成的纪念品,狩猎者也可以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猎获大象带回。这项必须经欧盟15国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定,还允许从这三个国家进口活的大象,运往欧盟内的动物园和其他“适宜”的地方。这一规定与6月份在津巴布韦哈拉雷通过的关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协议是一致的。最近几年保护工作很成功,这三个国家的大象数量已超过保护区可承受的能力,因此欧盟才同意放宽政策。[解析]抓主要信息先看其首句和结尾句。首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对以下内容起领起的作用,是语段的关键句。其下面“根据这一规定”自然是对新规定内容的展开,是从属内容。结尾句“因此”是一个总结,又点明了“放宽”这一主题。[答案]欧盟放宽大象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12.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解析]原文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黄山的壮美雄奇,从黄山的特点出发,主要应把握如下信息: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形成原因,山体特征等。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由火山喷发形成,多为花岗岩山峰。13.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解析]此题对压缩有具体的要求:①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②不出现具体时间,等。对于“开启过程”而言,有四个要点是主要信息: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注意其顺序不能打乱。[答案]移动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或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14.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我觉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起来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解析]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从反面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正反两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就成功了。[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1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50个字左右)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解析]①注意下定义的格式要求。②必须抓住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摒弃次要信息,且用语准确、简练,有高度的概括性。从本题来看,内容上有三个方面的要点:①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②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③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此三点缺一不可。[答案]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16.新闻报道有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引题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依据其内容为它写一个引题和主标题。据《组织人事报》9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和香港政府互派政府公务员在对方机构任职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大都市政府机关运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据了解,为了提升上海市公务员的国际化素质,人事部门将以强化科学行政决策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MPA和EMPA的课程以及法律、WTO一般规则和现代行政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另外,上海市有关部门将积极选派一批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通过友好城市交流等渠道到国外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去工作。①引题:(不超过12个字)②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主标题入手,这是材料的主旨内容,可拟为:沪港将互派公务员。其中,只写一方不能得分。确定主标题以后,再从相关信息中概括出引题。题目中对引题已给了说明,这有助于了解引题的特征,对答题也是一个指导。互派公务员的目的是此材料的第二大信息。材料第一段及第二段中对互派的目的给了说明,如“学习和借鉴”“为了提升”等。[答案]引题:取长补短,提高能力主标题:沪港将互派公务员17.给下面的小小说拟一个标题,并补写结尾。(标题)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结尾)(50字以内)[解析]注意文体是小小说,而且是讽刺性作品,其标题应该含蓄,并蕴含讽刺意味。既然是书法比赛,参会的理当是书法家;而高局长则是一个只会写“同意”的“书法家”。以此为题,既与故事妙合,又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结尾一般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上的衔接,二是把握结句在主题体现方面的作用。从内容来讲,是“写”还是“不写”?惟其“不能写”才可以显出高局长这类人的官僚作风,起到讽刺的效果。[答案](标题)书法家(结尾)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18.]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配”使用这个商标。[解析]本则新闻由两段组成,而中心段是第二段,第一段则是引言,是虚的,不是信息的要点,可直接删掉。第二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是信息的主体,而第二句则是目的,第三句是想法。因此,毫不犹豫地将第二、三句删掉,抓住第一句进行压缩就可以了。[答案]“拉丹”牌服装将问世;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备课资料汇编一、近几年高考“扩展语段”和“压缩语段”试题分析。◆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5题,下面是一则消息。按后面的要求完成(1)(2)两题。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1)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个字。(2)为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0个字。此题考查压缩新闻性材料的内容和拟写导语的能力。压缩语段要求把几方面的事情说清楚:=1*GB3①事件、=2*GB3②经过、=3*GB3③结果等。而可要可不要的信息可以删掉。导语要求对整条消息的内容高度概括,最主要的信息必须表达清楚,这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参考答案:(1)(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开机几个月,收入达几十万元。在公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大的收益,职工们倍受鼓舞。(2)(南海市)明湖公园利用筹资购置的娱乐仿真模拟器(时空穿梭机),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7题,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个字左右。情境一:身体健康方面/情境二:社会影响方面。此题仍然考查根据所提供的具体情景及情景所体现的具体氛围,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词”进行合理扩展的能力。“免疫力”对于身体而言,就是健康的屏障丧失了;对于社会而言,就是危机四伏了。(参考答案:情境一:免疫力没有了,如同身体的屏障没有了,各种细菌马上侵蚀你健康的肌体。情境二:免疫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更严重。社会需要规则、法律、道德支撑,如果没有了这些,就会资源殆尽,道德沦丧,生命难保。)◆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23题,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每段续写不少于50字)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前者限定写实,带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后者限定象征,想象人生的缤纷色彩。(参考答案:①北京的道路平直而宽阔,无论是长安街还是平安大道,车水马龙,但井然有序,平直的马路让司机开起车来心里踏实,宽阔的马路预示着我们北京会发展得越来越好。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5题,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越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此题考查概括语段的能力,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謎)。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3题(见前面案例探究5),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能力。
◆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23题,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此题考查对新闻要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能力。通观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心,然后细化要点:天文学家的领属是“德国”,恒心的特点是“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属首次发现”,最后将以上要点组合成一个句子。(参考答案: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2003年北京秋季高考第23题(见附录)。
此题仍然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句交待了主要事件,结句指出其意义,概况时应包括这两方面的信息。(考察答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有关鸟类起源的结论有可能因此改写。)
◆2003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4题(见前面案例探究6),此题考查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归纳:扩展语段和压缩语段是问题的两个方面,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1.常常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交替命题。2000年与2001年春季高考考了“扩展语段”,2001年全国题考了“压缩语段”,2002年的北京试题两者都考了,2003年春季高考则考了“压缩语段”。
2.扩展语句重在围绕“主题词”展开,压缩语段则重在分辨其中心内容及层次。前者是“铺陈”,后者是“提炼”。
3.扩展语句题的选材与中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较多地出现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学校及家庭生活;(2)自己的爱好及个性特长;(3)学生自己的感情变化及读书活动等。
4.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性材料”设题。其题型一般有:(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等。考生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国内各大媒体三月份的消息、新闻报道,选择那些短小的、有文化内涵的材料来训练。
5.语句扩写时应做到:⑴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两者的差别;⑵构思新颖,语言形象生动,没有语病。⑶不要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
二、“扩展语句题”常见的错误
学生在扩展语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除了受学生本身思维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的影响外,还与学生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不注意语境或题干的要求,忽视扩展中的约束性有关。考生在扩展语句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有:
1.另起炉灶。扩展语句题与病句修改、句式转换题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应保持原句的基本面貌,有的同学扩展中改变了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自己写一通。如有的同学写人生某阶段起跑时的重要写成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又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开始。”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原句的本意。
2.不合情境。扩展语句一般都明确给出或前后文中暗示出要按照一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同学扩展之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如“也许我们每个人开始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条线对坚定执着的人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对意志薄弱的人,是起点也是终点。”又如“当我们事业成功时,我们回首往事,应该说人生之初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的冲刺呢?”这两段话与规定的情境“人生某阶段”明显不符。
3.偏离话题。有的学生在扩展过程中没有把握住扩展的重点,而偏离了话题。如“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雪白的起跑线前做着充分的准备,期待着光辉时刻的到来。”;“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的黄金时代,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洁白的起跑线,它将带领我们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这样话题完全变成了运动员和中学时代,与题干要求的以“起跑线”为重点大相径庭。
4.缺乏意蕴。有的同学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蕴,甚至于让人难于理解,仍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如有的同学写成“烈日炎炎,运动员们蓄势待发,俯视着起跑线,仿佛它就预示着成功,是啊,没有这条起跑线,我们怎么有机会跑到终点线呢?”此段话语意不连贯,前后间的语意经不起推敲。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一)


五、辨析并修改病句
教学建议
“辨析并修改病句”在近11年的高考中年年出现,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不少于3分。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辨析病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学习本专题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熟悉六种病句类型,其次要在辨析和修改的实践中总结规律和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操作时,可通过“问题磁场”激发兴趣,通过“案例探究”学习方法,通过“知识归纳与拓展”总结规律,通过“备考创新训练”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通过上述几个步骤让学生读文章时形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选取几例典型的病句,既突出考查的重点、难点,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解疑的欲望。使用时可让学生自己思考,“诊断”病因,提出修改意见,若意见有分歧,可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拓展,明确解题要领,解除疑难。
二、问题磁场
1.下面的句子有毛病吗?若有你能说出它的毛病究竟在哪里吗?
当民族危急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点拨]此句“病症”比较隐晦,需仔细辨别、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分析时可采用紧缩句子成分法,就会发现“命运”是“拯救”的宾语,而不是“担当”的宾语。“担当”的宾语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重任”。
2.下面这句话看似语意通顺,结构完整,它是否有毛病?
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点拨]此句考查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加快”的宾语是“速度”和“规模”,“速度”可以与“加快”搭配,而“规模”则不能与之搭配。可在“规模”前加上“扩大了它的建设”。
3.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里的一句话。读者通常是不会怀疑它有语病的,现在请你仔细检查一下,看它是否有毛病?如果有,请指出来。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点拨]这句话犯了逻辑错误,即“饱”与“尝一尝”自相矛盾。“饱”不止是“尝一尝”,“尝一尝”不可能“饱”。这类语病比较隐蔽,不咬文嚼字,就很难诊断病因。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围绕高考的重点、热点设置了4个案例,案例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析部分侧重于解题思路的指导和对错解的剖析。使用时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掌握不同类型病句的“诊断”方法,获得开启疑难之门的钥匙。
二、案例探究
[案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解题思路]A句的“进入”缺少宾语。C句的毛病也可以说是成分残缺,缺少与“精简”搭配的“人员”之类的宾语,也缺少与“包括”搭配的词语“在内”。读B句,感觉“将……,进行的再创作”不通。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毛病是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究]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辨析成分残缺和结构混乱这两类病句的能力。宜采用紧缩法找出主干看搭配。A句的“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中“进入”无宾语,应该在“进入”后加上“……的阶段”之类的词语;“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缺主语,它的主语应当是“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可这个语句并非上一句的宾语,一般说不能使下一句承接该成分而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不明确了。再如C句,“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这一语段中,“包括”和什么搭配?后面应加上“在内”。
对于像B句这样的复杂长句,可采用“语感判断法”多读几遍,因为句子长,修饰成分多,首尾不易顾全,因此不容易发现毛病。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添加谓语动词“是”,改为“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的”改为“了”,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
[案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解题思路]检查各句的主干可以发现A句“……也参加了学习”与主语“学员”不能搭配,并且属于多余的文字。D句“优质产品称号”与“工厂”也不能搭配。B句从语法上看不出语病,必须弄清“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的含义和相互间的关系,用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判断。经过分析发现,该句犯了从属关系的几个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究]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搭配不当、成分赘余、不合逻辑几类病句的能力。A项错误是搭配不当。此句强调的中心是“学员”,到“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了。如果加上“也参加了学习”。则句子成分赘余,全句不搭配。B项中“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有毛病,“报刊”中含有“杂志”,二者并列,不合逻辑。后面“一切出版物”包含了前边“报刊、杂志”并列使用,也属不合逻辑的范畴。由于在语法上看不出问题,所以很难发现毛病。D项前两句是正确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而第三分句“三次被授予省优产品称号”的主语应是“该厂的产品”,而非“这家工厂”。修改的话,应把第四分句的“产品”提到第三分句前。
[案例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看清题干的要求,领会命题的意图,从表意是否明确这一角度来逐句检查,就不难发现毛病。C句的“差点儿就没及格”容易被认为是句意不明。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究]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这一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
A项中“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这样,句中“他”既可能是嘉宾,也可能是别人。B项中“和”当连词讲时,原句可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一人去做某事;“和”当介词讲时,意思是他背着总经理,跟副总经理一起去干某事。D项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照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知识顺序分类讲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从理性上加深认识,让学生通过本栏目的学习、研讨,丰富其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总结规律和方法。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该部分知识点属于《考试说明》中“修改并辨析病句”部分,能力层级为D级。
要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首先要掌握病句的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1.成分残缺
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以致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这叫做成分残缺。如:
①从大量的观察到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
②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跑来。
③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④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壮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⑤如果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调查报告的特点,有助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抓住中心,突出重点。
①句由于用介词而造成主语残缺;②句后一分句缺少谓语;③句后一分句缺少和“表达”搭配的宾语。④“相当时间”内缺少必要的定语。⑤这是一个假设复句,缺少与“如果”相呼应的关联词语。
这类病句的修改方法有二。一是删去某些词语(主要是介词),是残缺的成分出现。例①可删去“从”“中”,让“事实”作为主语。二是补出残缺的成分。例②在“突然”之后,补上“发现”或“看见”;例③在句末补上“的决心”之类的宾语;例④在“相当时间”内补上定语“长的”;例⑤在“有助于”前加上与“如果”搭配的“就”。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等。修改这类病句,主要采用更换或增删的方法。如:
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汽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②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我的脑海中。
例②句中主谓搭配不当,“汽车”不能“放弃休假”,改为“……汽车整装待发,3000多名……”。例②“品质”是抽象的东西,和“浮现”不搭配,后半句可以改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③《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④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例③“奠下”和宾语中心“实绩”不能搭配,可以改为“为新诗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改为“显示了新诗运动的实绩”。例④中“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⑤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⑥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例⑤是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宜改为“丰富”。例⑥是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稳准狠”不能修饰“识别”,可改为“更好地”。
⑦他的学习成绩是全班最好的学生。
⑧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例⑦主语“成绩”与宾语是“学生”不搭配,可以删除“学生”,或把“是全班”放在“他”之后,去掉“他”字后面的“的”字。例⑧“世界”不能是“过程”,可以改成“世界发展是一个……过程”。
⑨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该把“就”改为“才”。
3.重复累赘
由于多加了某个成分而使意思不清楚的毛病叫做成分多余(赘余)。如:
 ①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
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②现在渔民选出了自己的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和生产管理。
③参加修建拦河大坝的劳动大军,响应上级的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
例①后一个“我们”多余,应该删去;例②有“负责掌握”累赘,删去一个;例③“进行施工”,动宾搭配得很好,再加上“任务”就多余了。
④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⑤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⑥从此,原来这个平静的家庭里,就不时发生出来使人不安的怪事来。
⑦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
例④删掉“无声的”;例⑤“心里”和“由衷”重复,删去一个;例⑥“出来”多余,应删去。例⑦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去掉“所以”。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组成这个句子的某些成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当而造成的一种语病现象,包括句子词序不当、句子成分次序不当、分句之间语序不当等。(多个词语间的次序排列问题,放在“连贯”专题讲)
例1:“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句中“两千多年前”不能修饰“新出土”,而应放在“文物”之前,修饰“文物”。
例2:“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句中定语抢了状语位置,“广泛”是修饰“议论”,作定语,在句中却放在“引起”前充当状语,明显不合适,画线处应改为“引起广泛的议论”。
例3:“我把外头空地上的一块一块的砖码了起来。”句中“一块一块”应修饰限制动词“码”,表示码的方式,作状语,放在“码”字前。
例4:“如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或看到长远目标,看不到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句中“如果”要放在“我们”的后面。
例5:“黎明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学校很突出,而且在班级也是拔尖的。”这句话的毛病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黎明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级是拔尖的,而且在学校也很突出。”
5.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式杂糅,一是前后牵连,两式杂糅就是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有时不注意,把两种不同的句式生拼硬凑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的语病。前后牵连是有一种情况,须两层意思来表达,本来应该先说完第一层再说第二层,但是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头一句的后半段又作为第二句的开头,不停顿地说下去,硬把两句结在一起,从而造成语病。
第一种:句式杂揉
例1:“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这句话既想用“曾被……束缚的”这种格式,又想用“在……束缚下”这种格式,结果两种格式杂糅在一起。可以去掉其中的一种,改为: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或改为: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例2:“小说《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合写的。”这句话既想说作者是谁,又想说小说是谁写的,因此可改为:小说《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扬益言。或改为:小说《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合写的。
例3:“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快慢,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或说“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快慢,关键在于内因”;或说“一个人学习进步的快慢,内因起决定作用”,二者杂糅在一起说就不妥了。
第二种:前后牵连
例4:“她个子不高,剪着短发,虽然不到四十岁,但已是鬓染银丝记载着生活对她的磨砺。”“鬓染银丝”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开头,牵连在一起,造成语病,修改这类病句的基本方法是把它拆为两句,即在“鬓染银丝”后加句号,在“记载”前加“这银丝”之类的词语,作为该句的主语。
例5:“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前一句的结尾,又是后一句开头,牵连在一起,造成语病,修改这类病句可以在“感觉”后加一个逗号,再加上“这种感觉”四个字。
6.表意不明
指句子里使用了内涵不明确的词语,使语意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最常见的有指代不明、数目不确切、范围不确定等。
例1:“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了一支烟。”句中的两个“他”分别指代谁,不清楚,可以用人名来替换。
例2:“吴长富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究竟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生不清楚,应指明。
例3:“他抡起石头般大小的拳头。”“石头般大小”不明确。
7.不合逻辑
所有的病句都同意义有关,因而所有的病句都涉及逻辑问题。
㈠用错概念
例1:写文章时,有些句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
例2:《东方红》这部史诗里有不少民歌,它大胆吸收了民间音调中健康、明朗、清新的因素。
例1用错了概念,应当将“句子”改用“事物”这个概念。例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范围太小,可改为概念外延大一些的“音乐”或“曲调”。
㈡大小概念并列
例3: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可以改为“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武术表演等活动”。
㈢自相矛盾
例4: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例5:在宣传工作中,我亲眼看到劳动人民过去所受的痛苦。
例4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改为“多少人死难,他是幸免的一个”。例5亲眼看到”应改为“体会到”。
㈣一面与两面不协调
例6:“党员的反映情况真实与否,是一个党员对群众负责的标志之一。”“真实与否”有“真实和不真实”两面意思,后头的话只有一面意思,这就造成了不协调,反映情况真实,是党员对群众负责的标志,不真实又怎能成为标志呢?可在“党员”后面加上“是否”二字或去掉“与否”。
例7:“我们能不能记住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暴行,关系到我们不忘国耻,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能不能”,包含“能”与“不能”两面意思,后头都只有一面意思。应删去“能不能”或在“不忘国耻”前加上“能否”二字。
㈤否定不当
例8:“在登山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防止不发生事故”成了希望发生事故,可见多用了“不”。
例9:“我们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这个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反问,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就是“不高兴”,恰好与原意相反,两个“不”应删去一个。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所选的例子涵盖了高考中涉及的两种考查形式(选择题、主观题),六种语病类型,侧重于对近几年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训练,意在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诊治”病句的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归纳总结,以加深理性认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备考创新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只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知识就不愁有用武之地。
C.摩托罗拉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D.联合国曾将90年代定为减少自然灾害10年,以期通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痛苦。
[解析]A项词序不当,应为“令现代人无法拒绝”。B项语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当是“知识就不愁没有用武之地”。C项“研制开发”与后面三个短语搭配不当。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裁剪、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解析:A项中应将“耕种的”中的“的”去掉。B项中“表示”与“兴趣”搭配不当。C应将“开设了”中的“了”改为“的”。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
C.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四川鹧鸪近年来不断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解析:A项“在……上”中间不能插入动宾短语,且与“条件”语义也不搭配。B项中语序不当,应先“理解”后“贯彻”。D项句子要强调的是许多乐迷的承受力不高,应改为“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的票价”。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雪芹晚年在西山白家幢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始终无力付梓印刷。
B.柳永没有想到,姑苏的天空竟是这般的蓝,蓝得仿佛只要一伸手臂,手指就会被染做蓝色。
C.“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在北固山上,极目江天,喟然长叹。
D.“心在天上,身老沧州”,濛濛细雨中,陆游骑着瘦削的毛驴,辞别剑阁,踏上了东归路。
解析:A项中“始终”表从开始到最后,但语境中无此时间过程。“付梓”即印刷之意,与语句中“印刷”重复。答案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铜、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解析:A禁锢:束缚,强力限制,用于此不妥当;后部分句序不当,应把“一般”放在“它们”后面。B项应把“是”删去。C项句子结构不合理(“仲裁庭……是……教育手段”)。答案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心理健康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解析:A项句式杂糅“关键在于…造就…人才”或“加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应删去“是十分重要的”。C项应在“起着重要作用”后加“的记载”。D项删去“能否”。
答案B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名美国华裔女学生和同学开发了全球三颗最迷你的卫星,只有手掌般大小,斯坦夫大学已同意把迷你卫星发射至地球轨道。
B.读自己的书,可以动手画出重要的地方;倘是借阅的,不能做记号,可以摘记下来。
C.那时人们将更加重视教育,苦恼的也不是进不了某个大学,你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最优秀的教师为你讲课。
D.苹果中含有大量叫栎素的防氧化,这种物质可以保护人的肺部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
解析:A项中语序不当,“三颗”应放在“全球”之前。C项中主语不一致,“苦恼”分句可改为“你可以不必为进不了某个大学而苦恼”。D项中“氧化”后应加“物质”。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B.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C.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12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D.在大量药品广告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保健品来提高和增长孩子的智力。
解析:A项定语“新建的”和“师范学校的”位置颠倒;C项“消防车”同“放弃休假”“坚守”不搭配;D项“提高”和“智力”不搭配。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B.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C.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D.发展家庭手工业,发展家庭养鸡养猪事业,我村很快致富,人均收入2000多元。
解析:A项“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B项:民歌”包括“情歌”;C项前面是两面,后面是一面,不搭配。
答案:D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挡风。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之华同志去世前,满心希望我能写一篇有关秋白同志文学活动的文章,就像他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样。
D.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解析:B项“否定”“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C项“他”是之华还是秋白,不确定,D项“这方面”是“欣赏”还是“创作”不确定。
答案:A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埃斯蒂帕克和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克等著名游览区,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以上的游客。
B.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C.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在六干元以上。
D.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
解析:A项“以上”多余;B项“下降”与“一倍”矛盾;D项是15日还是15日之前,有歧义。
答案:C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B.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
C.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D.他们在遇到因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因难的信心。
解析:B项“一座是”与“四个大字”不搭配;C项“高风亮节”与“榜样”不搭配;D项第二个介词“在”应改为“从”。
答案:A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B.未来的教育不仅更加尊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更加重视人自身发展的规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有错误不加以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酿成大害。
D.只有恪守学术道德,才能消除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界。
解析:A项“关于”应改为“对”;B项递进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次序颠倒了;C项让步关系的复句,“如果”应改为“即使”。
答案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楼梦》写了那么多的人,就是因为作者和他所描写的对象长期相处,深深理解了他们的一切。
B.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C.国庆节,我和表姐来到了北京,游览了天坛公园。虽说是深秋,可公园里依旧到处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素洁高雅的菊花、雍容华贵的牡丹……它们争奇斗艳,互不相让。
D.今年正月十五的灯会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呵,明月高悬,繁星满天,多美的夜色啊!
解析:A项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项菊花是秋天开放,而牡丹则在春天开花,它们不可能在一起“争奇斗艳”;D项“明月高悬”时绝不会“繁星满天”。B项“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低都是增长,所以并没有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答案:B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夜,静悄悄地,月光透过玻璃照在写字台上,与灯光辉映在一起,显得更加明亮。
B.汽车快速行驶在公路上,我透过车窗向外望去,远处麦田里的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劳作,他们的眼里露出对丰收的渴望。路边的农舍里搭满了葡萄架,一串串还没有长熟的葡萄,像一棵棵翡翠似地招人喜爱,偶尔有一两颗熟透了的紫色的葡萄点缀其间,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C.1984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射击名将许海峰为我国夺得了首枚奥运金牌,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D.什么时候出现月食呢?这取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只有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才会出现月食现象。
解析:A项在灯光明亮的屋子里是看不到照在写字台上的月光的,更不用说“与灯光辉映在一起,显得更加明亮”了;B项凭一双肉限是看不到“远处”的“农民伯伯”的眼神的,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对点缀在葡萄串上“的一两颗熟透的紫色的葡萄”也是不可能看到的;D项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会产生日食现象,而非月食现象,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中间时才会产生月食现象。
答案:C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不久前,一位读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肯定,他毫无恭维之意,没有使用一个让人忘乎所以的形容词。
C.中国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夙愿得以实现,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实在是加大基础建设、解决一些多年难以纠正的弊端,最终把中国足球纳入成熟的职业体制。
D.目前短消息发送特别活跃,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现在的SMS(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2.5G的MMMS(多媒体信息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
解析:A项双重否定不当,应把“否则”改为“如果”;C项谓语“是”缺少宾语,应在“职业体制”后加“的难得机遇”;D项应把“文字”和“图片”位置颠倒。
答案B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激励国足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经过全体职工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一次性悬赏100万。
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C.部分市县政协委员认真座谈了李瑞环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D.市委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的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错误做法。
解析:A项缺主语,且搭配不当,国足怎能“悬赏”;B项语序不当,“同时”前后要颠倒一下;C项歧义,“部分”限制内容不明。
答案: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为了中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走过了十年开拓进取的路程。
C.采取各种办法培养餐饮业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我公司的当务之急。
D.市领导在检查某市属国营企业工作时,提醒他们要向竞争对手南方企业学习。
解析:A项应在“议论文”后加上“能否做到”;B项中“为了”改为“为”;C项中“培养”改为“提高”。
答案:D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家长和老师对我寄予很高的厚望,我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他们。
B.看到孩子们活泼健康地成长,我从内心里由衷地高兴。
C.随着文化观念的解放,大陆对张爱玲的创作也日渐重视。
D.大观园非常酷似清朝的恭亲王府。
解析:A项中“很高”与“厚望”部分重复;B项中“从内心里”与“由衷”重复;D项中“非常”与“酷似”部分重复。
答案:C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校一方面要把这次春游的有关情况和要求讲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觉遵守纪律,不要到处乱跑。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苏联小说对我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
C.今年这个村的棉花生产,由于采取地膜育苗,又狠抓了早管早收,所以普遍长势良好。
D.一般来说,语文学科的知识水平越高,学科外知识越丰富,则思维越准确、敏捷,领悟能力、分析及推理能力就越强。
解析:A项中前后不对应,应把“一方面”放在句首;B项中主客体关系颠倒,应紧跟在“我”后面加“来说”;C项中“棉花生产”与“长势良好”搭配不当。
答案:D
21.下面语段有四处不妥,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我国北方地区去年春天遭受13次沙尘暴侵袭的情景令人没齿难忘。为了解决沙化急速加剧这一紧迫问题。②我国将出台防沙治沙,以维护生态安全。③如何确立防沙治沙的法律地位,是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草案规定。④国家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政府行政领导生态保护政绩考核制度,对本辖区生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政府行政领导不得继续担任原职或晋升。
参考答案:①“没齿难忘”改为“终生难忘”②“防沙治沙”后加“的法规”③删去“如何”④“生态质量”后加“恶化”
22.下面一段句子中六处有语病,请标出四处,标好序号并加以修改。
节食和强制限食,并非与肥胖作斗争的好办法,重要的是要选择科学的营养。英国的经验值得借鉴,进食的时间应尽量拉长,每道菜要有很大间歇,这样可以避免不过量进食。因为当体内血液中的糖减少时,人就会觉得饿。如果先吃一块小食品充饥,然后休息15至20分钟,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含量增加,饥饿感就会减少。英国人的科学进食法就这么简单,这也是英国人体态优雅的结果所在。
A.(只填序号)修改:
B.(只填序号)修改:
C.(只填序号)修改:
D.(只填序号)修改:
参考答案:“科学的营养”(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每道菜”(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避免不过量”(不合逻辑或滥用否定)删掉“不”。“一块小食品”(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饥饿感就会减少(搭配不当)。“减少”改为“减轻”或“消失”。“优雅的结果所在”(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任选四句修改)
23.下面一则擦玻璃器的广告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加以改正(不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本产品根据玻璃导磁原理而制造,是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的今天,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特向用户推荐这一理想产品。
改正:[答案]a本产品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或“在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的今天”),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特向用户推荐这一理想产品。b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的增多,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了擦玻璃器,特向用户推荐。
备课资料汇编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2002年春季全国高考题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B.水稻基因组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答案]A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答案:修改为: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2003年全国高考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解析]用语感认识法,可发现B句的“万一”和“若”语义重复;用检查“枝叶”法,发现C句缺少与“针对”呼应的词语,D句则犯了定语(平均年龄仅20岁)与中心词(作品)搭配不当的错误。[答案]a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值得特别重视。做题时一般先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入手。修改病句,也是经常出现的,常常放在B卷中的语言运用题中。病句题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内容大都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有的文字侧重于书面语,有的文字侧重于口语;有的是消息,有的是政论文字等等。二、语句正误辨别的方法1.语感判断法。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形成的对用词造句规则的感性认识。可将语句默默地读几遍,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意思不清晰的地方,就可能是语病所在。这个地方就应该特别注意,作仔细检查。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2.枝干梳理法即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可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搭配不当的错误。压缩主干之后,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要针对枝叶”(定语、状语、补语)看看有没有问题。看看句子是否存在重复赘余、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局部的搭配不当等问题。如: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这一句子压缩后没发现问题,再仔细审视定语与中心语“研制开发”的关系,发现“新技术”不能‘研制”只能“开发”,所以不搭配。3.造句类比法对于一些一时拿不准是否有语病,语感上觉得别扭,用语法分析也比较困难或结构繁杂的句子,可以仿照原句主结构造几个常见的句子,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是否有语病且在哪个地方。如“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去扫街道。”划线处是否有毛病?由于“浓厚的爱国心”、“浓厚的上进心”都没有这种用法,所以划线处也是不当的。4.逻辑分析法如果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那就要用逻辑上进行判断。如“我读电影”,在语法上并无错,但不符情理。再如“是否刻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之一。”语法上无毛病,但逻辑上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