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高中病句修改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二)。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五、辨析并修改病句(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Www.jAB88.Com/p>三、病句修改“四字诀”近几年的考题往往在第Ⅱ卷中有简答题的语病修改,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补:成分残缺的要补上。删:多余的词或短语要删除。换:用词、用语不准确、不恰当、不得体,要用新的内容加以替换。调:语序前后不恰当、不连贯,要加以调换。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学建议“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最先出现于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这一考点的增设明显体现了高考语文科对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强化。扩展语句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旨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考查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压缩语段是通过对一个自然段或一个句群或几个自然段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要求对语段进行概括(或浓缩)这类题型在以往的高考中曾多次涉及,如92年,93年和96年的高考题中就有这类题型,只不过在2000年才在《考试说明》中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以往的提法不明确。“压缩语段”的题目,特别体现思维的外化,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同时,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本考点所涉及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的要领,在“知识归纳与拓展”栏目中会作详细的说明。本专题中的几个栏目均围绕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几种类型设计。问题磁场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意在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典型问题的思考,了解在“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在高考中的地位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问题的点拨,能大致熟悉高考题设置的角度、类型及解题要领。二、问题磁场1.学生在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中写有这样一个句子:“梅花开放了。”老师说他“描写欠具体、生动”。若要充分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你对这个句子会作怎样的改动?[点拨]可以采取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改写或扩写原句。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与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语句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补充附加成分我们可以说成“(什么样的)梅花[怎么样地]开放了。”为突出梅花的不畏严寒,还可以再加一些状语进行限制。[当积雪压断枝头的时候],[当冰凌高挂悬崖的时候],[当百花纷谢凋零的时候],梅花[迎着风雪][带着微笑][悄悄地]开放了。2.你能根据下列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叙述,组成一个80字左右的语段吗?夏天和冬天,各有各的情趣。[点拨]此题的扩展关键是要对夏天和冬天分别进行叙述和描写,写出各自的情趣,而描写和叙述的有无意蕴便是此题扩展优劣的关键。如“夏有夏的草绿花红,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漫天碧透,雨后泛舟,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湖面溜冰,一样使人逸兴神飞,意趣盎然。”此段文字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了许多的修辞方法(对比、夸张、对偶、比喻)加强表达效果,除此之外,还使用了整齐的句式,并大量使用了富有色彩的形容词。3.用一句不超过15个字的话作标题,准确表述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此标题该如何拟写呢?英语和汉语对“绿色”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英语里,绿色除了代表“没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忌妒。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西方人用“眼睛发绿”比喻“忌妒”。而在汉语里,往往用眼睛气得发红描写人忌妒时的样子,而“红眼病”的症状正好与此相似,是对忌妒的生动描述。所以“眼红”不应译成red一eyed,而应译成green一eyed,当然,“眼红”还可以译成envy,jea1ous(忌妒)等等。同样,“害红眼病”可译成greenwithenvy(直译:忌妒得眼睛发绿),千万不能将它直译为haveaophtha1mia(红眼病,医学术语),医学上、生理上的“红眼”病还可以译为pinkeye,多了一个“粉”字。[点拨]此题考查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或概括的能力。这与现代文阅读中“辨明和筛选重要信息”颇为相似,它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内涵,在准确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心。如:汉语译英语,“眼红”变“眼绿”(意思对即可)。解题时必须概括和提炼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可适当注意语段首句、过渡句、尾句等,并要统观整体,进行压缩和概括。4.你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吗?(不超过8个字)法国《费加罗报》称,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团成员最初表达的印象已经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经过事实的考验,“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曾“不加渲染地证实过大阪令人印象深刻”,之后又对加拿大一份日报《多伦多星报》透露,他的评估团在这座城市的考察是富有成果和引人注目的。伊斯坦布尔市长立足于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也宣称得到奥委会某些成员的青睐。[点拨]这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是:2008年申奥。这个语段是围绕“申奥”这个话题展开的,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胜者可获得奥运会申办城市已经不符合现实,还有其他的竞争者;第二句是说日本的大阪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也是很有希望的;第三句是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是一个竞争对手。融合以上几个意思,我们可以明确主要信息是:申奥城市难以确定,所提及的几个城市都有申办成功的可能。由此我们可以压缩概括为:“各有所长势均力敌”或“鹿死谁手很难预测”或“谁胜谁负难以定论”等。案例探究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围绕重点设置了六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加深理解,开拓思路,引出方法,培养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知识的缺陷和掌握的情况灵活补充其他的案例。二、案例探究案例探究[案例1]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情景一:田径场上情景二:人生某阶段[解题思路]做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审好题,明确两种情景和一个的设题要求。即所扩展的句子①要符合规定的情景,体现出二者的差别。②要以起跑线为重点。一般来说,对情景一“田径场上”中“起跑线”的扩展应该以“实写”为主,并作适当的引申;对情景二“人生某阶段”中“起跑线”的扩展应该以“虚写”为主,在其比喻、象征意义上下功夫。无论怎样扩写,都不能游离“起跑线”这一重心。[参考答案]情景一:一条白色的起跑线静静地躺在跑道上,给人以平静。它是否在等待着那无数快速而用力的步伐,是否在想能否给运动员以无穷的力量去冲击终点呢?哦,它静静地,静静地躺在运动员们的脚下……情景二:由于同学们的信任,我竞选班长成功。“班长的荣誉是大家赋予的,为班级争光,为大家服务,是本人恪守不渝的信条。如果有人这样问我:‘班长意味着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班长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一条新的起跑线。’”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宣誓就任本班第九任班长。脚踏着这条新的起跑线,我能胜任吗?我陷入了沉思。[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以一个名词为重点的扩展题(如以“歌声”为重点),考生往往不能突出这一重点而使重点转移。要使其成为重点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在形式上让这一名词作陈述中心(作主语),在内容上可以强调这一名词的重要作用。如“田径场上,那条富于神秘色彩的白色起跑线一时间成了运动员们迈向成功的起点,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此句以“起跑线”作主语,揭示其对于“迈向成功”的作用;又如扩展为“田径场上,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条细细的起跑线上--那是运动员奔向胜利的起点。”则以“起跑线”作宾语,再注释其“奔向胜利的起点”的作用。这一类题目考生在扩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改变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另起炉灶。(2)扩展之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3)不能够把握扩展的重点,而偏离话题。(4)内容缺乏意蕴,描写想象苍白,语言不形象甚至于让人难于理解。[案例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正反论证法加以拓展。[解题思路]此题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其形式是给一个中心句或首句或结句,要求运用某种论证方法加以充实或拓展。[评点与探究]可以变换要求,从各个角度打开解题的思路,使考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试作如下探究:(1)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结句,运用假设推理法进行拓展(参考答案:如果没有爱迪生999次试制灯丝的失败,就不会有他第一千次试制的成功;如果没有司马迁在仕途上的失败,就不会有他在史学上的辉煌的成就,……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2)请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首句,运用因果论证法加以拓展(参考答案: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任何一次成功都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之后获得的,失败带给我们不仅是伤痛,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或经历一次失败就退缩的人,那是永远看不到成功的彩虹的人。害怕失败则是人生最大的失败)。[案例3]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第23题,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解题思路]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本则消息报道“会议”“即将”召开,则应结合具体材料确定有关要素。[参考答案]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评点与探究]此题的失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概括不全面,如少了会议的“主题”这一要素。二是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材料共有两个语段,第一段信息较集中,要把主要信息抓全面;第二段“旨在”之后主要讲目的、意义,可排除,抓住开头“主题”一项即可。做完后,把答案与字数要求进行对照,若未超过且比较接近,一般较合理。[案例4]2003年秋季高考全国卷第24题,提取处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④这种繁殖过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解题思路]答题关键就是找出主干,添加定语。可以看出“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一句就是主干,然后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等句作为定语,逐一加入主干。[参考答案]“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遗传。”或“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评点与探究]导致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不合理和句子欠通顺。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注意: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试探究下列两种表述形式有何不同?(1)自来水笔是一种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的笔。(2)自来水笔是一种笔,它有着金属笔头,能吸墨水。(比较两种形式可知,第一种为下定义的格式,第二种则是解释。)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拓展,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类型与解题思路加以梳理,教师应在学生自行小结或归纳之后,再适当引导或点拨。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一)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洁、凝练,或单纯、简略,其信息量往往是不足的;扩展后的语句则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1.命题特点简析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题目的特点主要有:(1)着力于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能力。(2)在内容上呈开放性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3)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4)情景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5)答案丰富多彩,有较大的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大有益处。2.扩展语句解题思维点拨及技巧(1)增加描写性内容,强化细节性特征。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他朝前走去”,可扩展为“他慢慢地直起身子,看了她一眼,转过头,一步一拐地朝前走去,走去……”。这样扩展后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真切的情景,它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他”走去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2)对已提供的情景进行具体展现,对提示性情景进行合理扩展。一般来说,语句扩展题都会对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提示,考生可据此展开描写并扩展。如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给出了两句话,要求续写。两句话分别是:“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续写时可分别对两个原句中“平直”“宽阔”和“漫长”“多彩”进行扩展。(3)突出情境的展现。展现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的情景和氛围,可很好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例如,“他给我拿来了一本书”,可扩展为“那天下着雨,他也没敲门,直接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本最新版本的《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语文》,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书挺好的,你可以参考参考。’”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解题时应遵循如下步骤:①认真阅读题面,仔细辨清题目要求。②仔细审查所给语句,搞清楚该句所蕴含的主旨。③要根据要求和扩展方向,理出一条合理的思路。④根据这一思路拟一个合乎要求的扩展语段。鉴于试题类型,有如下几种具体操作方法: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二)压缩语段就是按照要求把一段话中的主要内容用极简约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这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述能力。对压缩语段的类型与解题思路作如下归纳:1.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2.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②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3.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读解概括类题目,如果不会运用有关句群、段落、篇章等结构知识去解剖结构,而光凭感觉走,是很难做好的。4.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5.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如99年高考题目,就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的概括中要包括价格变动情况,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无谓的失分,十分可惜。6.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一、使用指导本栏目的训练题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基本类型归类编排。使用时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先完成,教师重在讲解、分析,并按类来归纳和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二、备考创新训练1.将下面的句子扩展成30个字左右的一句话。教师当上代表。[解析]这一道题给主干,要求补出枝叶成分(合理排列句子成分)。从题目看主要是扩展中心词的定语部分。[答案]我们学校的有二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当上了我市人大代表。2.将下面句子扩展成30个字左右的一句话。张校长说明中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解析]这道题考查点与上道题相同。这个题目主要是扩展中心词的状语部分。[答案]张校长在周四政治学习时向大家详细地说明了今年中高级职称评审标准。3.利用提供的内容将“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倾。车队:几十辆“奥迪”,浩浩荡荡。[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扩展题。从题目看,主要是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加修饰语,而修饰语是已经给定了的,因此只要采用插入法即可。[答案]由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碧波万倾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4.运用联想、想象,丰富下面的语句。其中要有一个比喻或拟人句,只要求保留原语句中的电(闪)、雷、雨(水)即可。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电闪、雷鸣,雨水如注。[解析]本题扩展的重点是“电、雷、雨”,是描写性扩展,扩展时应采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闷热的夜,令人窒息。忽然,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下来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或一道闪电,一场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人间。5.按下列不同的要求,扩展语句。(1)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海风”为重点,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情景描写。(2)以“黄昏我海风”中的“我”为重点,展开想象。(3)以“黄昏我海风”中的“黄昏”为重点,运用想象写一段话。[解析]此题通过不断地变换写作重点和表现手法,训练拓展时的思路方式和写好语言的技巧。在这一系列不同明示的要求提示下,考生的思维能很快地被激活,从而迅速地进入一种最佳的扩写状态,找到一种最佳的表达途径。[答案](1)黄昏时,我漫步海边,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撩拨我的头发,撩起我的衣角,也撩乱了我的思绪。(2)黄昏时,我伫立在海边的一个巨大的礁石上,海风迎面吹来,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放飞的风筝。我飞上高空,我看到了海欧追逐着怒涛的英姿,我听到了它那欲征服大海的嘶鸣。这给我的体内灌注了无穷的力量。(3)在海风的陪伴下,我独自领略海的黄昏:落曰熔金,她带着她的炽热还有一天的疲惫缓缓向西沉去,而海——她最宠爱又任性的孩子——正在撕裂,正在摔打,正在吼叫,想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礁石和沙滩上,但落日静穆地看着这一切,不为所动,继续带着她的宽容而慈祥的微笑缓缓地离去,她知道,搏击就是他的性格,就是他的生命。6.将“燕子飞翔”这句话加以扩展。[解析]此题属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一般可运用“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使原语句得以扩展并使语意丰富起来。[答案]觅食的燕子,在空中杂乱地飞翔着。(a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b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7.将下句扩展成100字左右的语段(可以补充事例,可以正反论说)。“不如意常八九”,我们要以平常心待之。[解析]从题干中的小括号里的提示可以看出本题主要扩展的是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事例。[答案]古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是的,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例如:评先进没有自己的名,分住房没有自己的份,想提拨没有自己的人……一生中的不愉快没法数得清,但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待之。只有淡泊名利,才可能随时都拥有一份愉快的心境。8.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扩写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试从形、色、光、神等方面描写,描绘出这句诗的意境。[解析]解答此题,可运用拆分组合法。注意(1)要描写,(2)要描绘意境,(3)要从形、色、光、神四方面描写,(4)要生动有文采。我们可按题干要求,将“月”拆分为月形、月光、月神分别描述,然后改造组合而成。[答案]一轮明月倒挂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银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那银盘飘忽,好似一朵不胜凉风娇羞的睡莲,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也只能欣赏,不能把玩(月神)。9.仿照画横线的句式扩展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并加一个抒情议论性的话作收束。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在童真的爱的目光下,一只蝴蝶就是一只凤凰,,,。。[解析]此题在扩展的同时,还考查了句式的仿写。句式结构:“一……就是一……”;内容上已给句子提供的是: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新奇的。根据以上在内容与形式上限制信息,就可以进行扩展了。[答案]一朵轻云就是一条飞毯,一棵老树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家,一湾小河就是一个无比欢乐的海洋。啊,多么令人难忘的童年!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后按文意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70个字。(不得使用否定句)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会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因此,。这将使,这将使,这将使。[解析]本题既是补写,又是扩展,语意要相关,顺序要合理,句式要大致整齐,语气要一致。[答案](因此)我们(或“我们的民族”)要学会(或“善于”)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11.请将下面消息拟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只要不用于出售,旅游者就可以从津巴布韦带回象牙和象皮制成的纪念品,狩猎者也可以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猎获大象带回。这项必须经欧盟15国政府正式批准的规定,还允许从这三个国家进口活的大象,运往欧盟内的动物园和其他“适宜”的地方。这一规定与6月份在津巴布韦哈拉雷通过的关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协议是一致的。最近几年保护工作很成功,这三个国家的大象数量已超过保护区可承受的能力,因此欧盟才同意放宽政策。[解析]抓主要信息先看其首句和结尾句。首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进口大象、象牙和大象制品的新规定”对以下内容起领起的作用,是语段的关键句。其下面“根据这一规定”自然是对新规定内容的展开,是从属内容。结尾句“因此”是一个总结,又点明了“放宽”这一主题。[答案]欧盟放宽大象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12.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方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解析]原文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黄山的壮美雄奇,从黄山的特点出发,主要应把握如下信息: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形成原因,山体特征等。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答案]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由火山喷发形成,多为花岗岩山峰。13.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解析]此题对压缩有具体的要求:①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②不出现具体时间,等。对于“开启过程”而言,有四个要点是主要信息: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注意其顺序不能打乱。[答案]移动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或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14.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我觉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起来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解析]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从反面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正反两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就成功了。[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1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50个字左右)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解析]①注意下定义的格式要求。②必须抓住被定义对象的本质特征,摒弃次要信息,且用语准确、简练,有高度的概括性。从本题来看,内容上有三个方面的要点:①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②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③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此三点缺一不可。[答案]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16.新闻报道有主标题、引题和副标题。引题放在主标题之前,用简明的文字引出主标题。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依据其内容为它写一个引题和主标题。据《组织人事报》9月21日报道,今年,上海市政府将和香港政府互派政府公务员在对方机构任职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大都市政府机关运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据了解,为了提升上海市公务员的国际化素质,人事部门将以强化科学行政决策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MPA和EMPA的课程以及法律、WTO一般规则和现代行政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另外,上海市有关部门将积极选派一批外语好、专业素质高的青年人才,通过友好城市交流等渠道到国外的政府机关、大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去工作。①引题:(不超过12个字)②主标题:(不超过12个字)[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主标题入手,这是材料的主旨内容,可拟为:沪港将互派公务员。其中,只写一方不能得分。确定主标题以后,再从相关信息中概括出引题。题目中对引题已给了说明,这有助于了解引题的特征,对答题也是一个指导。互派公务员的目的是此材料的第二大信息。材料第一段及第二段中对互派的目的给了说明,如“学习和借鉴”“为了提升”等。[答案]引题:取长补短,提高能力主标题:沪港将互派公务员17.给下面的小小说拟一个标题,并补写结尾。(标题)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结尾)(50字以内)[解析]注意文体是小小说,而且是讽刺性作品,其标题应该含蓄,并蕴含讽刺意味。既然是书法比赛,参会的理当是书法家;而高局长则是一个只会写“同意”的“书法家”。以此为题,既与故事妙合,又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结尾一般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上的衔接,二是把握结句在主题体现方面的作用。从内容来讲,是“写”还是“不写”?惟其“不能写”才可以显出高局长这类人的官僚作风,起到讽刺的效果。[答案](标题)书法家(结尾)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18.]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配”使用这个商标。[解析]本则新闻由两段组成,而中心段是第二段,第一段则是引言,是虚的,不是信息的要点,可直接删掉。第二段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是信息的主体,而第二句则是目的,第三句是想法。因此,毫不犹豫地将第二、三句删掉,抓住第一句进行压缩就可以了。[答案]“拉丹”牌服装将问世;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备课资料汇编一、近几年高考“扩展语段”和“压缩语段”试题分析。◆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5题,下面是一则消息。按后面的要求完成(1)(2)两题。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1)将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内容包含具体的营业收入状况,不超过80个字。(2)为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0个字。此题考查压缩新闻性材料的内容和拟写导语的能力。压缩语段要求把几方面的事情说清楚:=1*GB3①事件、=2*GB3②经过、=3*GB3③结果等。而可要可不要的信息可以删掉。导语要求对整条消息的内容高度概括,最主要的信息必须表达清楚,这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只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参考答案:(1)(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时空穿梭机,开机几个月,收入达几十万元。在公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大的收益,职工们倍受鼓舞。(2)(南海市)明湖公园利用筹资购置的娱乐仿真模拟器(时空穿梭机),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7题,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个字左右。情境一:身体健康方面/情境二:社会影响方面。此题仍然考查根据所提供的具体情景及情景所体现的具体氛围,从不同角度对“主题词”进行合理扩展的能力。“免疫力”对于身体而言,就是健康的屏障丧失了;对于社会而言,就是危机四伏了。(参考答案:情境一:免疫力没有了,如同身体的屏障没有了,各种细菌马上侵蚀你健康的肌体。情境二:免疫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更严重。社会需要规则、法律、道德支撑,如果没有了这些,就会资源殆尽,道德沦丧,生命难保。)◆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23题,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以“路”为中心,分别写一段话。(每段续写不少于50字)①北京的路平直而宽阔
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
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前者限定写实,带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后者限定象征,想象人生的缤纷色彩。(参考答案:①北京的道路平直而宽阔,无论是长安街还是平安大道,车水马龙,但井然有序,平直的马路让司机开起车来心里踏实,宽阔的马路预示着我们北京会发展得越来越好。②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第25题,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越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此题考查概括语段的能力,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謎)。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3题(见前面案例探究5),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能力。
◆2002年北京秋季高考23题,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此题考查对新闻要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能力。通观这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恒心,然后细化要点:天文学家的领属是“德国”,恒心的特点是“不含金属元素,有140亿年,属首次发现”,最后将以上要点组合成一个句子。(参考答案: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2003年北京秋季高考第23题(见附录)。
此题仍然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句交待了主要事件,结句指出其意义,概况时应包括这两方面的信息。(考察答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有关鸟类起源的结论有可能因此改写。)
◆2003年全国秋季高考第24题(见前面案例探究6),此题考查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归纳:扩展语段和压缩语段是问题的两个方面,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1.常常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交替命题。2000年与2001年春季高考考了“扩展语段”,2001年全国题考了“压缩语段”,2002年的北京试题两者都考了,2003年春季高考则考了“压缩语段”。
2.扩展语句重在围绕“主题词”展开,压缩语段则重在分辨其中心内容及层次。前者是“铺陈”,后者是“提炼”。
3.扩展语句题的选材与中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较多地出现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学校及家庭生活;(2)自己的爱好及个性特长;(3)学生自己的感情变化及读书活动等。
4.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性材料”设题。其题型一般有:(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3)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4)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等。考生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国内各大媒体三月份的消息、新闻报道,选择那些短小的、有文化内涵的材料来训练。
5.语句扩写时应做到:⑴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两者的差别;⑵构思新颖,语言形象生动,没有语病。⑶不要误将扩展语句理解为字面上的简单解释或改头换面。
二、“扩展语句题”常见的错误
学生在扩展语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除了受学生本身思维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的影响外,还与学生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不注意语境或题干的要求,忽视扩展中的约束性有关。考生在扩展语句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有:
1.另起炉灶。扩展语句题与病句修改、句式转换题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应保持原句的基本面貌,有的同学扩展中改变了原句的本意,甚至丢开原句,自己写一通。如有的同学写人生某阶段起跑时的重要写成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又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开始。”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原句的本意。
2.不合情境。扩展语句一般都明确给出或前后文中暗示出要按照一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同学扩展之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如“也许我们每个人开始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条线对坚定执着的人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对意志薄弱的人,是起点也是终点。”又如“当我们事业成功时,我们回首往事,应该说人生之初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的冲刺呢?”这两段话与规定的情境“人生某阶段”明显不符。
3.偏离话题。有的学生在扩展过程中没有把握住扩展的重点,而偏离了话题。如“田径场上,运动员们在雪白的起跑线前做着充分的准备,期待着光辉时刻的到来。”;“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的黄金时代,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洁白的起跑线,它将带领我们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这样话题完全变成了运动员和中学时代,与题干要求的以“起跑线”为重点大相径庭。
4.缺乏意蕴。有的同学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蕴,甚至于让人难于理解,仍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如有的同学写成“烈日炎炎,运动员们蓄势待发,俯视着起跑线,仿佛它就预示着成功,是啊,没有这条起跑线,我们怎么有机会跑到终点线呢?”此段话语意不连贯,前后间的语意经不起推敲。

相关推荐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四、正确使用词语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四、正确使用词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正确使用词语
(一)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教学建议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达100﹪,题量为1-2题,分值为3-6分。本专题复习的目标,就实词而言,一是让学生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能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二是让学生学会能根据语境来辨析词义,正确选择所需的词语;就虚词而言,主要是能正确运用虚词,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从解题的技巧上来说,希望学生明了高考考查涉及到的题型及其特点,并通过本专题的复习和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关于本考点涉及的考题类型及解题的要领,将在“知识归纳与拓展”栏目中作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专题中的几个栏目均围绕近几年高考所涉及的题型而设计的。案例尽求典型,点拨和评析尽求中肯。重点放在根据语境把握词义、辨析同义词和选用关联词语上。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根据考点涉及的知识设计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本专题的命题类型有所了解,并探究辨析词义的方法。使用时尽量让学生自己体会,交流心得,学会能举一反三。
二、使用指导
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吗?为什么?
但是否可以提出一点质疑,知青文学为什么还没彻底打破它原创作的思维模式,还未完全摆脱《红卫兵组歌》及《理想之歌》的印痕?
[点拨]首先要弄清何为“质疑”?《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提出疑问”,《辞海》“质疑”条解释为“请人解答问题”,由此可见,“质疑”本身是动宾短语;而在语境中,以数量词“一点”来修饰它,再在前面用“提出”,显然叠床加被,使用错误了。
2.《荷花淀》中有下面这么一句,你认为“狠心贼”一词该怎么理解?使用恰当吗?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点拨]如就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言,“狠心贼”是贬义词,用指代自己的丈夫不当。但是在特定语境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超常使用,让贬词褒用,于是添了一分风趣诙谐,俏皮。
分析词语的使用正误,不仅要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也要考虑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还要结合句群、语段甚至整篇文章。
3、选择能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甲、乙、丙、丁处的文字。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所以虽然但
B.由于因此即使也
C.不但而且虽然但
D.如果而即使也
[点拨]此题要求选择关联词语填空,解答此题要知道关联词语组合的特点和各组关联词语所表达的不同的语意关系,还要结合语境考虑语意的切分。首先要搞清楚第一层关系。全句由四个分句组成,第一层应从“那么”之前切分,前后为假设关系。再对全句第二层次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第二两句间为转折关系,第三、第四两句之间为假设关系,再结合选项可以选出正确项。答案:D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围绕专题重点设置了四个案例,承接前一栏目所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重在于对解题思路的分析点拨,易误易错点的探究,摸索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可视学生的情况补充案例,教师应尽可能多让学生质疑问难,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能自己体会解题的要诀和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二、案例探究
[案例1]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3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
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语境中的同义词辨析和虚词的使用。“不是/而是”是一组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它的特点是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仅是/而且是”是一组表递进关系的连词,既肯定两者又突出后者。从语境角度理解,一个人留给别人的印象的当然包括仪表和精神两方面,而作为一位为国拼搏的运动员更应该突出她的精神,因此当选A、C。“莅临”和“亲临”都有“来到某处”的意思,而“莅临”一般是从突出来者的身份地位高贵的角度加以强调,“亲临”强调“亲自到”的意思,说明来者与所提的某事有某种亲密关系。从语境强调孙女士与孙中山和孙中山研究的关系考虑,当考虑选择“亲临”。而“规划”无论从用语的习惯,用词的规范还是从和“城市建设布局”的搭配上都要比“计划”更为准确。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索]将考查实词的辨析和虚词的使用放在同一题里,这是2003年题区别于2002年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选择性的题目首先应仔细比较选项的差异,从“异”的地方入手分析。然后结合语境考虑应该选择什么词语比较合适。结合语境分析同义词的语素差异,把握虚词的搭配关系,体味语义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受“莅临指导”等习惯用语的影响而不去仔细分析孙中山的孙女和“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关系,脱开语境;二是不考虑两组虚词所体现的关系的不同,从而在糊涂中选错了答案。本题应该还是属于比较容易的,运用排除法还可省去许多环节。
不过,从此题也应该体会到词语的使用习惯也是一把双刃剑,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案例2]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5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
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
D.再三稍微往往
[解题思路]“一再”和“再三”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在表意上没什么区别,而且都有修饰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辨析主要靠用词习惯,甚至更多地要凭借语感。“多少”和“稍微”的区别应该属于比较明显,因为“多少”无论是“问数量”还是“表示不定的数量”,一般都作疑问代词用,而且结合语境也会发现它的使用很别扭,不如“稍微”来得准确得体。“常常”和“往往”都有“不止一次,时常、经常”之意,但“常常”还有“时隔不久”的语意,与语境的“这几天”照应。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索]虚词的差别有时要比实词更为细微,因此辨析的难度有时会比实词来得大。如“以至”和“以致”,两个词语都可以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当然“以至”可以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它们的细微差别在于所表示的结果在色彩上有差异,“以致”所引出的多为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为此,在辨析虚词时必须仔细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使用正确与否,难度属于中等。容易出错的地方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不能把握“常常”和“往往”的词意差别,其二是不明确“多少”一词的使用习惯,从而选择了错误选项。
[案例3]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3题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恰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会)
D.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解题思路]A项中的“闻过则喜”的“过”当为“缺点”。C项中“适逢其会”的“会”不是“聚会”,应为“时机”。D项中的“剑拔弩张”中“弩”当作“弓”解,“张”为“拉开”,“弩张”的意思是“把弓拉得满满的”,形容情势紧急,一触即发。
[正确答案]B
[评点与探索]这种考题类型在近几年不是很常见,它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词义,选择正确选项。这要求考生既要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又要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方法,特别是要落实词语中的关键字。题目中涉及的都是一些常用词语,但尽管如此,考生的得分率并不高。出现本题选择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不知词语解释的方法,二是平时不注意词语的积累,三是关键字的解释模棱两可。
[案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解题思路]本题检测学生在语境中把握虚词的能力,题干要求选择“使用不恰当的一句”。为此,必须结合语境要求,认真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当中的作用,作副词的重在把握它的使用习惯,作连词的分析其连接那些内容,有无与其他词语重复或表意混乱,作介词的重点把握它所带的介词宾语。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索]本题要求结合语境准确运用词语。A项的加点字“或”作“或者”讲;B项的加点字“就”是副词,在句中表示事实就是如此;C项“和与”用在一起,似乎不合习惯,但分析其词性,“与”作介词,使用恰当。D项“被”用在“应邀”前是错误的,因为“应邀”表示答应了邀请,前面加上“被”表被动,自相矛盾,语意也不通。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明白“应邀”一词的语意,从而轻易放过错误项,二是不能仔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把握连词介词不同的造句功能,从而又轻易选择C项为答案。AB两项迷惑性不大。题目的难度应该属于中等。解题时不能草率,应仔细而不能想当然,特别是当试题出现不合平时用词习惯的内容时,更应冷静,认真分析其语法结构,落实词义,结合语境从多方面辨析。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的系统总结和拓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出知识网络,二是总结解题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教师使用时重在于指导学生了解不同题型的不同特点,归纳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技巧方法。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上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学生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
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使用实词虚词的常是以下几种题型:单纯的词义解释辨析;结合语境同义词辨析(包括实词虚词),而又以后者为多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词语是建筑材料,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积累,语法修辞都无从谈起。要过使用词语这一关,必须体会积累词语选用词语的方法,掌握解释词语的技巧,了解辨析同义词的角度。
一、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在使用时容易出错,主要是没有弄清楚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词语的理性意义
①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沉思、深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度,而“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②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显著”和“卓著”。“显著”为“非常明显”,而“卓著”为“突出地好”,这好上加好的“卓著”要比“显著”词义重多了。同样,“成就”比起“成绩”,“癖好”比起“喜好”词义也重得多。
③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和“战役”,前者范围大,而后者范围就小得多。“边疆”和“边境”、“时代”和“时期”的差异也是如此。词义范围的不同,好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2、从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方面辨析
①感情色彩:如“爱护、保护、庇护”、“团结、连结、勾结”两组词语中的三个词分别是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②语体色彩:“办法”和“措施”,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语体;“安静”和“寂静”,前者多用于普通用语,后者多用于文学用语;“一氧化碳”和“煤气”,前者多用于专门用语,用于科技文中,后者属于口语或一般用语。同样,“逝世”比“去世”庄重,“会晤”比“会面”正规。
3、词语的语法功能
有的同义词词性不同,如“阻碍”是动词,而“障碍”是名词;“充分”是形容词,而“充满”却是动词。词性不同,它们在造句时表现的功能就不同。即使是词性相同的同义词,也有搭配习惯的差别,如“交换”和“交流”,前者可以和“资料”、“意见”、“位置”等具体事物搭配,后者可以和“思想”、“文化”“技术”等抽象事物或比较概括的事物搭配。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妨建立一个同义词辨析本,整理遇到的同义词,培养语感,体会用法;近义词的辨析更多的情况是两个词语有一个语素相同,因此特别要善于对有一个语素相同的同义词进行分析;多读报刊杂志,把握词语的习惯搭配。
二、词语解释
如何解释词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释词法。这种方法有又称拆合法,或语素分析法。它的特点是先把握词语各个语素的意义,再加以组合,也就是先分后合。如“沉勇”即“沉着勇敢”,“微漠”就是“微茫淡漠”,“矫枉过正”就解释为“纠正错误的超过了正确的”。
2、互文释词法。这种解词法的特点是根据词语(特别是成语)的结构来解词,也叫结构解词法。如“含辛茹苦”我们可根据“含辛”和“茹苦”的同义相同结构由“含”来解释“茹”的意思。同样“安帮治国”、“摧枯拉朽”这些词语的解释都可这么做。而像“夙兴夜寐”、“前倨后恭”、“党同伐异”这类词语,我们可以根据其组合结构相同而语义相反的特点准确解词。
3、利用形声字的意符解词。形声字形旁有表意功能,这可帮助我们解词。如“殒身不恤”的“殒”其形旁有表示“死”的意思,同样,像“脱颖而出”的“颖”、“蓬荜生辉”的“蓬荜”都有表意的功能,可有利于解释整个成语的意思。
4、当然,如果是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的题目,还要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这样解词会更准确。比如“风骚”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表达多种意思。在“我国文学史上‘风’‘骚’并称”中指的是两大文学传统,而在“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它的意思有了变化,应泛指文学修养;在《红楼梦》中写王熙风“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中的“风骚”当作姿容俏丽讲,而在写贾宝玉时的“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中“风骚”之意又有不同,当理解为风度、风情;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风骚”还可指品行不端卖弄风情,作贬义词的用法。因此,要把握词语的意思,必须要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加以理解思考。
三、虚词的使用
1、选择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表达几层意思;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扣住高考知识点要求,按照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实词的顺序排列,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其中重点是根据语境辨析近义词的使用正误,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使用时不妨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解题中体会题型特点和命题要求,摸索解题方法,使他们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分类指导,讲解分析,归纳补充。
二、备考创新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小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A项中“可能”这个连词在这里强调的是“可能性”,与前一分句表现的“不能接受”的原因句意连贯。B中的“至少”是副词,表示最小的限度,这就和后面的“以上”相矛盾,二者只能取其一。C中的“并非是”所连接的后面的结果与前面分句应该是截然对立的,用“并非是”显得语气不强,减弱了肯定意味。D中“向”这一介词应用在较远的对象前,这里用“和”“跟”为好。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应该精读的内容,如果采用泛读的方法,就可能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B.造成这次车祸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司机极度疲劳而且酒后驾车。
C.理论是有层次的,判定理论高低,不是根据理论运用了多少概念,并根据采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D.他不但能够把退休的老年人非常和谐地组织起来,而且这些老年人也能积极地与他配合,搞许多有益的活动。
〔解析〕B中的“由于”与“根本原因”重复,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C中的“并”表并列,表示前后两个做法都非判定理论高低的标准,这与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吻合,应改为“而是”,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D中一组关联词语并非由同一主语引出,也不存在递进关系,删去。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说来,文字比语言更加保守。人们只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能看到同时代的文字,能看到早一时期的文字,能模仿早一时期的文字,已经从口语里消失了的词语和句法往往留存在书面语言里。
A.所以相反既还并且也
B.因为相反既又所以还
C.因为可是不仅也因而却
D.所以可是不仅还因而却
〔解析〕此题考查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表面看来较复杂,仔细比较选项,考虑语境,不难选择。从内容上看,选段文字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句群。句群的第一句表结果,以下表原因,所以第一空应填“因为”,由此可排除两项。第二空后面的文字没有就“听不到说话”的话题说下去,而说“能看到”,与上文有转折关系。三四两处两个分句从结构上来说构成递进关系,而不是并立,到此答案已经明了。其实第五处与三四处又构成因果关系,而最后一处前面的“消失”与后面的“留存”语意有转折。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逃不过的,即纳税和死亡。”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当您依法缴纳了税款后,您就自然会享受到应有的权利。您在接受教育、乘车等日常生活中,都已经享受了作为纳税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了。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是在损害国家利益,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因为而且既又
B.因为其实不但也
C.因此其实既又
D.因此而且不但也
〔解析〕先看第①句,该句前后两层意思是先讲“国外有种说法”,然后再指出这种说法的依据,由此可知前后两句是结果和原因的关系,所以应选“因为”。第②句待选词语用法不同,“其实”是指下文所讲的是事实,“而且”则表示下一层意思是比上一层意思更进一层,根据语境及表达的意思,当选“其实”。第③句从文字所表达的意思看,重在强调“您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在指出“偷税逃税是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两者是递进关系而非并列,据此,可确定应选“不但……也……”。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语境选择同义词。“郑重”强调说话内容的严肃性,“庄重”形容说话人态度的庄严,不随便。句中要表达的是说话内容的严肃,应用“郑重”。“演示”是指通过实验或实物、图表等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重在“示”;“演练”,指实地的练习,重在“练”。从句中“迅速出击”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实地演练过程,当选“演练”。“引导”指带领人们向某个目标行动,它所指向的目标一般是指好的或说话人所希望的;“导致”指由于引导而产生某种结果,而且这结果一般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出现的。从句中“歪曲”“偏离事实”的用语来看,当选择“导致”。
〔答案〕D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再,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
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实词成语的能力,一道题涉及三类词语的使用。“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含有转折意;而“不止”表示超出了某个数目或范围,结合语境“更重要的”当选“不只”。“正确”多指道理、做法等,而“准确”多用于指数字统计,能扣住“预算”。“耸人听闻”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重在于“说”;而“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语境正好相应。
〔答案〕C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三部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在。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太阳的活动。
A.反应蜕化观测
B.反响退化观测
C.反应蜕化监测
D.反响退化监测
〔解析〕此题是单纯的实词辨析。“反响”即回响、反应,①句两词均可。“蜕化”指虫类脱皮,由一种形态变化成为另一种形态,也常比喻腐化堕落。“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据此,结合语境“品质”,当选后者。“观测”和“监测”比,“监测”的词义中关注的程度深,且和“密切”相搭配。
〔答案〕D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解析〕考查准确理解词义,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的能力。“窜改”只有改动的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和曲解”的意思。“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常用于人;“祛除”有除去之意,现在多用于对疾病、邪祟方面。“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可用于指人的情感。
〔答案〕B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②在果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他,十分果树栽培知识。
③这场演出十分重要,作为团里的台柱子,你千万不要。
A.乞求熟悉推托
B.祈求熟习推托
C.乞求熟习推脱
D.祈求熟悉推脱
〔解析〕“祈求”侧重于态度诚恳;“乞求”则强调低三下四,与语境不合。“熟悉”侧重在知道得清楚明白;而“熟习”注重技术掌握得熟练,了解得深刻,由语境中的“二十多年”“栽培知识”可确定应选“熟习”。“推托”指借口拒绝;而“推脱”侧重在推掉、摆脱某种责任。语境有希望不要拒绝之意,当选“推托”。
〔答案〕B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视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
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
〔解析〕此题设置选项比较特别,基本可分成两组,AB为一组,区别在最后一个词语上,CD也为一组,特点一样,所以可先搞清“化装”和“化妆”的区别,然后再在另两组词语中辨析,从而选择正确答案。不过这几组词语在有时候可以通用,所以关键是能扣住语境分析。“迟疑”侧重于动作;而“犹豫”侧重于内心活动,适合语境。第2句中语境在强调“一步一步”,只有“逐步”才能表示这个意思。“化妆”侧重于梳妆打扮,不适合语境,只有“化装”表明假扮成另一个人去瞒过敌人。
〔答案〕C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床上被子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②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是从已灭绝的古猿而成的。
③在工作中,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真。
A.杂乱演变功夫
B.杂乱演化工夫
C.凌乱演化功夫
D.凌乱演变工夫
〔解析〕先弄清近义词的不同意思,再根据语境选择。“杂乱”是多而乱;“凌乱”是不整齐,无秩序。根据语境,显然应选“凌乱”。“演化”也有“演变”的意思,但它多指自然界的演变,结合语境,应选“演化”。“功夫”是“本领”之义,而“工夫”指“时间”,应选“功夫”。
〔答案〕C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一位公民都应该遵守国家法令,并与法规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②他早就立下雄心壮志,要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奋斗。
③他们在湖南张家界突然遇到山洪,被大水围困了三天三夜。
A.违犯终身爆发
B.违犯终生暴发
C.违反终身暴发
D.违反终生爆发
〔解析〕“违反”:不遵守,不符合,一般跟法则、规章等有关。“违犯”是“违背和触犯”的意思,一般与法律、法规有联系,且程度重于“违反”,如违犯宪法。“终生”即一生,多就事业而说,而“终身”也是一生、一辈子的意思,但多就切身的事情说。“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发;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③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
〔答案〕B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跟着大队跑近前线,清脆的枪声渐渐地清楚了,淡淡的白烟也了,心头反而一步步平静下来。(叶圣陶《金耳环》)
②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不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下笔。(鲁迅《藤野先生》)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朱自清《燕知草序》)
A.看见难以徘徊
B.望见难以徜徉
C.望见困难徜徉
D.看见困难徘徊
〔解析〕“淡淡的白烟”,说明距离的远,是在远处看到,当为“望见”。“难以”和“困难”都有不容易完成的意思,但考虑到与“下笔”的搭配,当选“难以”,而且“困难下笔”组合也显得别扭。“徘徊”因有心事而来回走动,而“徜徉”却能表现轻松自在的意思,结合语境应选后者。
〔答案〕B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浩浩一部长城史,两千多年的征战、杀伐,在无情的岁月中如昙花一现,白驹过隙。
②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③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A.流逝聚集机能
B.流失聚积机能
C.流逝聚集技能
D.流失聚积技能
〔解析〕“流失”多联系具体事物,而“流逝”多联系抽象事物,结合语境“无情的岁月”当选“流逝”。“聚集”指集合、凑在一起,“聚积”指一点一点的凑集或积聚,前者多用于之人,突出结果,后者常指物,突出过程,由上下文推断,选“聚集”。“机能”与身体生理有关,而“技能”指的是本领,句中有“生理”一词,当选“机能”与之照应。
〔答案〕A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9月28日,中国的跳水“梦之队”以行云流水般的完美表现了当天跳水的所有金牌。
②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要素聚集能力、国际化程度等的发展趋势看,上海、北京最具成为未来的世界级城市。
③检察官新款式制服的,标志着中国公诉机关从此告别大檐帽。
A.包罗潜力起用
B.囊括潜质起用
C.囊括潜力启用
D.包罗潜质启用
〔解析〕“包罗”“囊括”都有包括的意思,此处当用“囊括”,强调“全部”,又符合习惯性用法。“潜力”是潜在的力量,而“潜质”是潜在的素质,多指人,这里用“潜力”为好。“起用”指提拔使用新人,或重新任用已退职或者免职的人,用于指人;“启用”即开始使用,多用于指物,扣住语境,当选用“启用”。
〔答案〕C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A.聚集品位赞扬
B.云集品位赞叹
C.云集品味赞叹
D.聚集品味赞扬
〔解析〕本题考查语境中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所选的三组词语都很常见,也经常被用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云集”“聚集”都可表人多,但“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扣住“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一语境。“品位”能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而“品味”指物质的品质和风味,显然不合。“赞扬”既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而对于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赞叹”但无法“表扬”,而且语境中的“称誉”也是“称赞”的意思,从前后照应的角度来说,也只能选择“赞叹”而不是“赞扬”。
〔答案〕:B
17.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限制不耻
B.遏止制约不耻
C.遏制制约不齿
D.遏止限制不齿
[解析]四个选项归纳起来要求辨别和理解三组近义词。“遏制”是制止和控制的意思,“遏止”是用力阻止的意思。“限制”是指规定范围内不得超越,而“制约”是指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另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不耻”即不以为羞耻,常用褒义,如不耻下问,“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答案]C
备课资料汇编
随着字音、标点符号等考点的淡化,本考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都有1~2道题,分值3~6分,增强趋势已经有目共睹。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
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3题:
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之一。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共存
B.发祥地证明并存
C.发源地证明并存
D.发祥地表明共存
此题考查语境中同义词的辨析。“发源地”指河流起源的地方,词语所指的范围比较单一,而“发祥地”则不同,它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意为“表示清楚”,“证明”则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物的真实性。“共存”就是共同存在,聚在一起,强调所处环境的同一性,而“并存”是同时存在,突出时间上的同一性。答案:B
3、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3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许诺谋取
B.审订承诺谋取
C.审订许诺牟取
D.审定承诺牟取
“审定”即“审查决定”,而“审订”是“审阅修订”,对“上级有关部门”来说,行使的是“决定权”,而不是“修订”义务。“许诺”和“承诺”都有“答应做某事”的意思,而“许诺”重在表现答应别人的要求,“承诺”虽也有“对某事答应照办”的意思,但还有主动承担义务的意思,更适合突出白衣战士精神品质的语境。“谋取”为“设法取得”,是中性词,而“牟取”是多指谋取名利,作贬义词,与语境更为相应。答案:D
二、解题思路和要领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来看,对实词虚词的考查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判别词语意义解释的正误,选择或辨析关联词语,选择或辨析近义词。从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来看,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必须首先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弄清了所提供的语段或语句的主要内容,对词语的辨析、选用才有基本的依据;
第二,必须了解词语的本义,尤其是对那些音形相近、意思相近的词语,必须仔细分辨它们各自的含义,从中分析出同中之异;
第三,在选择关联词语时,必须在理解上下句内在联系的同时,明确关联词语搭配的习惯及各自的作用;
第四,要充分考虑词语的成分搭配、感情色彩、语义轻重、程度深浅、词义涉及的范围大小,甚至语体特点。
三、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语境意义”是指语言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是在固有意义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意义。如“你真坏”,其固有意义是说品质恶劣,可是这句话由一对恋人用亲昵的语气说出,“坏”就成为“可爱”了。同样“风流”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是指语言自身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即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包括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甚至段落之间)的关系。“外部环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题以及使用语言的人所流露的情绪等。
可见,语境对语言表达起着限制的作用,它限定了词语的临时意义,而且随语境的变化,临时意义又呈现多变性,因此,正确理解词语的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二)正确使用成语
教学建议
根据语境选择成语或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类题型自92年以来没有中断过,其分值一般为3分。本专题复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常用成语,明白把握成语的一些常见角度,以便在平时能留意和体会;二是掌握在语境中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方法;三是能了解成语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所出现的常见题型,并作针对性的训练和解题指导,提高解答这几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
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用一个小本子,积少成多,而且能养成不轻易放过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成语的习惯,尤其能注意对一些出现习惯性误用情况的成语作整理和归纳,多阅读报刊杂志,留心这些方面的内容。
专题中的几个栏目都是扣住近几年的高考题型而设计的,重点放在根据语境把握成语使用的正误上。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紧扣考点涉及的知识要点设题,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又尽量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在使用时,可先让学生讨论辨析,学会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再根据需要补充思考题加以拓展,务必让学生体会与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解题要领,特别是考虑语境对词语使用的限制作用,学会准确运用成语。
二、问题磁场
1、一次,记者采访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时有下面一段对话,你觉得魏明伦的四个成语用得如何?
记者:请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魏明伦:我可以用四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点拨〕这几个成语原本都是贬义词,但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贬词褒用,却能获得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表达了剧作家不断地改变创作形式,大胆创新,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敢于向更高目标攀登的精神。这种根据表情达意的客观需要,改变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做法,体现了成语运用的辨证艺术,也是语言创新的一种表现。
2.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误。
①王教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②这个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左右逢源,圆滑得很。
〔点拨〕首先要准确把握成语的意思和使用习惯。“左右逢源”既可用于褒义语境,表示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可用于贬义语境之中,比喻为人处世十分圆滑。两个句子虽用了同一个成语,但要表达的含义却不一样,体现的感情色彩也不一样,前一句取其褒义,而后一句却为贬义,使用都没有问题。
3.根据语境判别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误。
①演员在舞台上看到台上台下千百双眼睛,就有些战战兢兢,当然演不好戏,因此当演员要“目中无人”。(《周恩来选集》)
②孙小姐说她刚从辛楣那儿来,政治系的教授在开座谈会呢。满屋子烟,她瞧人多有事,就没有坐下来。方鸿渐笑道:“政治家们聚在一起,当然是乌烟瘴气。”(钱钟书《围城》)
〔点拨〕一般来说,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不是内部语素意义简单相加所形成的字面意,而是在字面意义基础上所产生的比喻义、引申义。但是有时为了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在运用成语时,故意偏离它所通用的比喻义、引申义,而回返到它的语源意义(字面意义)。很显然,以上两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意思已非通常意义,完全是成语最初的字面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前者是讲演员的舞台表演,后者是说满屋子是烟),这样遣用词语,可收到生动形象而又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根据专题要点设置了三个案例,承接前一个栏目所引出的问题进行探讨,重点放在对易失误点的分析和指导上,希望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和研究,掌握规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时应重在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自己体会题型特点,积累解题的经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指导学生领会解题的技巧,培养能力。
二、案例探究
〔案例1〕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4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题思路〕此题要求根据语境判别成语运用正误。“如数家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此词本身带有比喻的特点,一般来说,与它作比的内容,应为“家珍”以外的东西。而句中“老王家的”“多年收藏的”本来就是属于“家珍”了,所以比喻不当,成语使用错误。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究〕此题特别强调语境的作用。在选择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主要就是没能仔细考虑语境与所要辨析的成语之间在语意上存在的不协调关系,而单纯的把“如数家珍”理解为“熟悉”之意,先排除了它的错误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失误。另外,也要能结合语境判断其他几个成语的使用情况,确定选项。“捉襟见肘”本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扣语境中的“人手不足”;“未雨绸缪”比喻事先作好准备;“自惭形秽”即自愧不如别人,与“低于”照应,三个成语的使用都没有问题。
〔案例2〕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四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根据语境使用词语的能力。“雨后春笋”以春雨后竹笋长势快来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不适合用于贬义的“造假者”身上。“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从语境来看,意为机关作风有所变化,群众的评议意见不会如现在那么差,但说“人人称赞”,言过其实,脱离语境。“偃旗息鼓”指“放倒军旗,停击战鼓”,可表示“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而语境强调“几家汽车大厂”表面上似乎没有参加竞争,因此不合语境。
〔正确答案〕A
〔评点与探究〕在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思,还要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与语境的感情色彩是否吻合,然后再把握语境所要表达的意思,扣住语境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A项中的“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复”,可用于抽象事物,运用正确。此题出现选择错误,一是不能准确理解三个错误项成语的意思,导致选择糊涂;二是可能表现在对“雨后春笋”的比喻义和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或是对“偃旗息鼓”的词义范围不能确定。
〔案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必然是目无全牛。
B.小张在车间的技术比赛中,总是名列第三,真是首屈一指。
C.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希望后辈能超过自己。
〔解题思路〕“目无全牛”出在《庄子》的《庖丁解牛》,意为“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显然不合语境。“首屈一指”是“表示第一”的意思,不等于“名列前茅”,而语境中是“名列第三”,当选后者。“罪不容诛”意为“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与“正当防卫”“实属情有可原”矛盾,感情色彩也不当。
〔正确答案〕D
〔评点与探究〕辨析成语,若能了解成语的来源、意思,再考虑其用法要求,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正误,这样准确性更高。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对一些常见成语要有意识地注意积累。此题出现选择错误主要问题出在不能把握成语的意思,只从成语的字面去理解,望文生义,将“目无全牛”理解为“只把握局部而导致片面”,将“首屈一指”理解为“排在前面”,将“罪不容诛”理解为“不必要杀头”“不必要治罪”。高考试题经常涉及这样一类成语:它们不能单从字面直接理解,而必须考虑它的出处、用法,不然就会犯张冠李戴的毛病。如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95年的“首当其冲”“想入非非”、97年的“万人空巷”、99年的“炙手可热”,还有如“文不加点”、“美仑美奂”、“望其项背”等,或注意其色彩,或注意其用法,或注意其适用范围,都不可单从字面理解,不然真会瞎子摸象,一知半解,闹出笑话。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要点进行的系统总结和拓展。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涉及到成语本身的一些相关知识,二是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原则思路和技巧方法。教师使用时要重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掌握各种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和解题要领,可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在对“正确使用成语”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中所涉及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常见成语的理解和把握;②结合语境来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③容易误用的成语辨析,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左右逢源”“拭目以待”等一些两用成语,④考虑成语的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要形成能力就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对知识要点作系统的梳理,并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加以巩固。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②寓言。如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火中取栗、画蛇添足、歧路无羊等;③俗语。如啼笑皆非、坐吃山空、过河拆桥等;④历史故事。如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望梅止渴、韦编三绝、约法三章、卧薪尝胆;⑤诗文语句。如勾心斗角、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祸起萧墙、既来则安、锲而不舍、青出于蓝、舍生取义、得道多助等。
成语从以上几个方面经浓缩而形成的人们长期习用的固定短语,所以它的特点是:
1.意义的整体性。许多成语的意义已经不能从字面上去直接了解了,不能望文生义。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干到底;“三头六臂”比喻又不寻常的本领。如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闹笑话。
2.结构的凝固性。成语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更换其中的成分。成语的结构主要有:联合式(苦尽甘来),陈述式(胸有成竹),支配式(莫名其妙),偏正式(层出不穷),补充式(逍遥法外),兼语式(引狼入室)等。了解分析成语的结构,有助于理解成语的含义。比如联合式结构的成语的两词语或同义或反义,“求全责备”的“责”与“求”、“备”与“全”同义,而“否极泰来”前后示反义的,所以由“泰”(好运)可知“否”为“坏运气”。这样就容易理解成语的意义了。
3.色彩的文言性。它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格式。“草菅人命”中的“菅”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富国强兵”中“富”“强”为使动用法。“不刊之论”的“刊”应解释为更改,而不是刊登。
运用成语首要理解它的意义。一是要准确掌握常用成语的出处、涉及的人物、大体情节等,如“愚公移山”之其出自寓言《愚公移山》,便知含义是坚忍不拔的精神。二是了解成语含义的变化,如“水落石出”原是描写冬天的景色的,后来作成语表示“终于真相大白”,意义有变化。三是留意辨析一些字面上相差不多二意义不同的成语,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两者的意义、感情色彩截然相反。再如“每下愈况”和“每况愈下”,前者出自《庄子》,意思是越是踏在猪脚的下部,就越能显示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后者则指事情的境况越来越差。两字序变化,其意相差极大。
二、注意成语的意义关系
了解成语之间的意义关系,既能丰富语言积累,又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成语。
1.近义或同义关系。如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夜以继日——焚膏继晷
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卧薪尝胆——悬梁刺股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不翼而非——不胫而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狗仗人势——狐假虎威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耳濡目染——耳闻目睹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不厌其烦——不胜其烦
2.反义关系。如:
门庭若市——门可罗雀比翼双飞——分道扬镳
人微言轻——德高望重一见如故——白头如新
雪中送炭——落井下石不名一钱——腰缠万贯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万人空巷——十室九空
三、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
综观高考成语试题,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性误用和一些一语二用的成语的使用,当然在把握过程中更要考虑语境的限制作用,包括语境的色彩、语意等,切忌先入为主。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要积累一些常见成语,把握它们的感情色彩。如:始作俑者、弹冠相庆、邯郸学步、颐指气使、暴虎冯河、处心积虑、无所不为、趋之若骛、买椟还珠、为所欲为、巧舌如簧等是贬义词;叹为观止、有口皆碑、耳提面命、蔚然成风、凤毛麟角、文不加点、不落窠臼等是褒义词;标新立异、惨淡经营、灯红酒绿、苦心孤诣、左右逢源、按部就班、登峰造极等成语褒贬皆可,要考虑具体语境。
2、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如:脍炙人口、阳春白雪、力透纸背、不落窠臼、天马行空、洛阳纸贵等成语用于文学艺术;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用于夫妻之间;青梅竹马用于男女之间;豆蔻年华用于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妙手回春或巧手回春用来指医术;鬼斧神工用来指人的制作技艺高超,但一般指建筑和雕塑;天花乱坠形容人说话;汗牛充栋指书多;美仑美奂形容建筑;明日黄花只表示过时的事物;不吝赐教、鼎力相助用于表敬语境中;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敝帚自珍是谦辞,等等。
3、注意成语与语境意思不可重复。如“忍俊不禁”已包含“笑”的意思,就不能说“笑得忍俊不禁”;“生灵涂炭”已有“人民”的含义,不可说成“使人民生灵涂炭”。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紧扣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要求,根据近几年高考题型的特点而设计,题型有选择成语填空和判断成语使用正误两类,而题目的设计又以后者为主,力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使用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解题的酸甜苦辣,把握题型特点,摸索解题要领,教师在讲解分析时,不可只讲题目本身,而要进行分类归纳和适当补充。
二、备考创新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玉器厂展品室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A.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B.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C.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D.美不胜收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题目所提供的四个成语都是用来赞赏美好事物的多与美的,但词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同中求异,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①句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意在强调玉雕的美而不是说数量,当选“美不胜收”。而②句“摆满”和“品种齐全”等词语说明东西很多很全,当为“琳琅满目”。③句的“扑面而来”说话人是被动接受,选“应接不暇”更恰当;而人是主动去看,东西多,眼睛顾不过来应当选择“目不暇接”为好。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两次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失败没有使他灰心,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他终于功败垂成,于今年夏天攀登成功。
B.桃李争艳,春意阑珊,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一队红领巾掩映在丛绿之间,显得格外娇艳可爱。
C.号称是绿化名城,但行使在无树的公路上,任凭风尘、烈日的侵袭,游客们都纷纷摇头,叹为观止。
D.中国寺庙建筑之宏大精美,因势构筑之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解析〕“功败垂成”意为“快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与语境中“没有灰心”“攀登成功”相矛盾。“春意阑珊”即“春意衰落”,不合语境,此处应改为“春意盎然”才符合要求。“叹为观止”是说“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语境中含有对此“绿化名城”名不副实的讽刺,显然使用不当。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他在填报高考第一志愿的时候,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解析〕所考的几个成语都很常见,但若平时不留心其用法,也会出错。本题当选B项。“淋漓尽致”是一两用成语,可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指人。“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不合语境。“见异思迁”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用于贬义语境中,D项中考生选择志愿时难以决断,并无贬义意思。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此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对抢险队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不可能“慢慢地”。“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往来不绝”,语境强调的是购买者很多,两者不能一致。“蓬荜生辉”意为“由于别人到来或张挂别人送自己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而句中显然是说别人的家室。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对女选手从小就一起训练一起玩,青梅竹马,互相已十分了解,所以配合十分默契。
B.这篇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呆板,最后引李白的名句更是狗尾续貂,不伦不类。
C.他们和班主任的感情特别好,虽然毕业多年,但仍耿耿于怀,每年教师节都相约去看望她。
D.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圆无一相,方非一式,出神入化。
〔解析〕“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之间,用于两位女选手身上就不合适。“狗尾续貂”多指文学创作中“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而句中所指的对象“这篇文章”原本就“内容空洞,形式呆板”,不能称为“貂”。“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而语境所要强调的是他们多年后还记得班主任,这跟“有心事”无关。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B.新厂长上任后制定了几项措施,看似有所改革,实际上还是陈陈相因。
C.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D.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不容辞地回到祖国。
〔解析〕“不可理喻”也即“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而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别人不能听明白”,可把“不可理喻”改为“不可理解”。“见仁见智”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而语境的主语只有“他”。“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用在句中不恰当,因为留洋还是回国并不属于“道义上”的规定,而是看有无个人的责任,可改为“义无返顾”。
〔答案〕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当了两年的局长却没干过一件实事,这次被免职,实在是众望所归。
B.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C.她故意让皮鞋踩出卡卡的响声,这响声中充满了旁若无人的优越感。
D.这次研讨会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才使大家的发言积极起来。
〔解析〕“众望所归”是说“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指的应是好事,而句中指的却是“免职”。“情不自禁”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的意思,句子所强调的并非是“抑制感情”,而是说“手已不听使唤”,可改为“不由自主”。“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现用在他人(张教授)身上,混淆了词语的使用对象。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照,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项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莘莘”是“众多”的意思,不能用数量词语修饰,与“一位”矛盾。“趋之若骛”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多含贬义,与语境感情色彩不符。“万人空巷”是“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与“在家里”和“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明显不符。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预言,将来小说最终会在视听艺术的压迫下寿终正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B.接到家人打来的加急电报,我怀着刻不容缓的心情奔向火车站。
C.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他们相敬如宾,互相鼓励。他说:“他不仅经常安慰我,还给了我不少帮助和支持。”
D.教师安居工程30套住房落成的消息传开后,广大教师弹冠相庆,称赞政府做了一件实事。
〔解析〕A项中的“寿终正寝”指年老时在家中安然死去,也比喻事物的消亡,和语境相吻合。B中“刻不容缓”是用来形容形势紧迫,片刻也不能拖延,用在这里来修饰“心情”不当,应改为“迫不及待”。C中的“相敬如宾”一般用于夫妻之间,显然不符合语境要求。D中的“弹冠相庆”比喻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常为贬义,不合语境。
〔答案〕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象,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
C.一个人犯点小错误在所难免,也是不足为训的。
D.无论什么事,都不能急于事功,而应该循序渐进。
〔解析〕“良莠不齐”是指好人与坏人夹杂在一起,将学生分好人坏人显然不当,改为“参差不齐”为好。“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好,改为“刮目相看”。“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也与“在所难免”的语境不合。D中的“急于事功”是指急于求得事业和功绩,与句子的意思完全吻合。
〔答案〕D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B.湖南省某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当地公安干警和治安人员守株待兔,以逸待劳,终于将行骗的人抓获。
C.这一届奥斯卡奖究竟鹿死谁手,直到颁奖大会前一分钟人们仍然不知。
D.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无可厚非,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
〔解析〕“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不能用于指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此处可用“后来居上”。“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也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一贬义词,词义、感情色彩都不合语境。“鹿死谁手”指的是权力归属,而语境中讲的是奖项,对象不对,此处可改为“花落谁家”。
〔答案〕D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已经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小张在商店看到一件新颖的运动衫,爱不释手,可惜带的钱不够,不得不忍痛割爱,回家后饭都懒得吃。
D.聪明的人吃一堑长一智,而他则是光吃堑不长智,问题出在他对别人的善意建议总是置之度外。
〔解析〕“休养生息”是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能用来指“小憩一会儿”,否则就大词小用。“忍痛割爱”意为将原本是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用于对待商店里的东西不妥。“置之度外”指把它放在考虑的范围之外,即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个人利益有影响的事,而且感情色彩也不符合语境,此处可改为“置若罔闻”。
〔答案〕B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瘦削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是没用,仍然打颤,噤若寒蝉。
C.我到南方这个小城市已经一年多了,甭说山东人,就是见到一个北方人,也像空谷足音,倍感亲切。
D.时有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莫衷一是。
〔解析〕“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而且整齐,不能来形容“群山”。“噤若寒蝉”并非打寒噤,而是指由于害怕恐惧等而不敢开口,不符合语境。“莫衷一是”指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结合语境,扣住“不懂”,当为“莫名其妙”。而“空谷足音”是只因稀少而难得之意,符合语境要求,强调见到同乡人的困难程度。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B.登山途中,大家被绊倒了又爬起来,前仆后继,终于登上了山顶。
C.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也不肯下来。
D.如果,和风细雨、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再也不需要有人为之奔走呼号,那么,中国学术界灿烂的春天就将来临了。
〔解析〕“身无长物”形容很贫穷,不能形容“无本领”。“前仆后继”中“仆”为倒下、死去之意,用来形容革命志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勇敢态度,爬山不能用“前仆后继”。“受宠若惊”指受到过分宠爱的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惊”即“惊喜”,而语境在强调熊猫受到“惊吓”,故用词不当。
〔答案〕D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的意境醍醐灌顶似的激荡着他,一股强烈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挑战。
B.老王这个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评书迷,听评书经常听得黯然消魂,有时候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长篇小说要把众多的人物、事件组织成一个完整严谨的艺术整体,因此它的结构更为作家处心积虑,刻意经营。
D.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解析〕“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在语境中指“新的意境”启发了他,使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看到了方向,使用正确。“黯然消魂”并非是“舒畅、神魂颠倒或听得入神”之意,而是形容人极度悲伤或愁苦,不合语境。“处心积虑”是一个贬义词,结合语境还是用“殚精竭虑”为好。“迫不及待”即“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用来形容人的心里焦急;此处形容形势紧迫,当用“刻不容缓”。
〔答案〕A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令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子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解析〕试题把实词和成语一起考查,重点是要结合语境辨析。“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多含贬义,切合语境。“微言”该是“微词”或“微辞”的误用,微词是书面语,指隐晦的批评,结合语境的“极看不惯”,应用微词。“蠢蠢欲动”是贬义词,指策划或开始进行攻击破坏活动,不合“外商投资”的褒义语境。“首当其冲”关键是“冲”字的落实,整个成语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题意中是说尾气排放量大,是导致污染的第一位罪魁祸首,显然不合。
〔答案〕A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解析]“美仑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仑”有高大之意,“奂”有众多之意,一般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的,现在用于形容石刻作品上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的神态,显然不合适。“炙手可热”容易犯习惯性毛病,把它理解为是指“热门”之意,其实是用来形容权势气焰之盛的;“一劳永逸”也说“一劳久逸”,意思是说辛苦一次将事情办好,以后可永远不再费力了,D项中用这个成语来说“局势”,显然不对,因为“局势”是指政治军事等方面在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而这些情况决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随时都在变化发展之中。
[答案]A
备课资料汇编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特殊语言单位。由于成语言简意赅、结构整齐,符合汉民族语言的特点,所以使用广泛。本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道题。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
1、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第4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润泽和古钱的班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四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都是很普通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但越是平常可能越容易被忽视,使用时就会出错,判断正误时越有可能把握不了。A项的“不三不四”是说不象样子;B项的“不遗余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C项的“班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使用都没有问题;而D项的“指手画脚”一般是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而句子中却来修饰动作操练,不合语境。答案:D
2、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4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协议。
“薪尽火传”原指火永远不灭,比喻学问技术代代流传,符合语境要求。正确项当为A。B、D两项的用词错误不难理解,“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买椟还珠”从字面解释为“买了匣子,把珍珠退还给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两个成语都与语境不合。C中的“信手拈来”是“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但这个解释与“化典入词”的语境不合。答案:A
3、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4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意为“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是中性词,符合语境,当为正确。A中的“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而语境没有“可贵”之意;B中的“不可同日而语”意为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比较,与语境的“今天”矛盾;C中的“细大不捐”的“捐”并非“捐献”的意思,而是“抛弃”,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当然使用错误。答案:D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给人的启示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考查的成语多为平时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常见成语,而试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语境中加以辨析。在解题时要紧扣语境,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1)、注意积累成语,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
(2)、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如“首当其冲”的“冲”,“不负众望”的“孚”,“不刊之论”的“刊”,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
(3)、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
(4)、注意把握成语的比喻意义。高考试题所涉及的成语有许多是要从成语的比喻意义考虑,为此,在积累成语使用成语的时候,要多结合它的比喻意义来理解和分析。如“揠苗助长”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度,反而把事情弄糟;“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守旧思想;“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干冒险的事情,而没有得到好处。像以上这些成语,一旦了解了它的比喻意义,那么,其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都不难把握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三、正确使用标点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三、正确使用标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三、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建议
本考点高考已连续五年没有单独设题,但在作文中却有明确的要求,再说,标点符号在文章中具有独特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仍应引导学生加以重视。当然,在指导重点上应侧重于运用。
本专题各个栏目都围绕“运用”设题。使用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各种标点的规范用法,尤其应掌握冒号、引号、破折号的用法和表达作用。
2、掌握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规律。
3、能够体会标点在文章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标点的活用)。
4、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作文时能正确书写。(这一点的有关知识已在“备课资料汇编”中列出。)
要求学生平时阅读时留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够揣摩一些活用的标点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情和意。(本专题中许多题目采用了许多课文的例子,目的就在于此)要求学生作文时,能认真地对待标点符号的使用,做到规范使用,正确地借助标点表达思想感情。

问题磁场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选择了三个思考题,分别从标点的规范使用、标点的连用和标点的活用角度设题。特表是第1个问题该不该用问号,典型并有一定的难度,很有思考的价值;第3个问题,从学生熟悉的课文中出题,思考标点的活用,相信学生会有兴趣的。
二、问题磁场
1.想一想下句话中的括号处应填上什么标点?为什么?
研究月亮,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月亮有盈亏现象()为什么太阳没有这种现象()
[点拨]三处标点依次时冒号、逗号、句号。第一处用冒好容易理解,因为后面两句是对“问题”的解释,冒号表提示作用。后面两处容易误用问好,因为有疑问词“为什么”。但是这两句是“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问题而不是疑问,无须别人回答,所以不用问号。
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括号处,补出标点符号,并说说引号和点号连用的使用规则。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问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以“言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点拨]此题主要是引号与点号的连用。第一处,前面是完整的引述,所以先句号后下引号。第二处,由于引文成了句子中的一个句子成分,所以先引号后句号。第三处,行文本身没有停顿,故只有引号,引号后不用点号。由于文末的括号是对最后句引文出处的注释,即这个括号是对句中部分内容的注释,为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内容的后面,所以第四处只用引号,句末的句号在第五处。
3.学习《荷花淀》一文中,同学们对下面一节话的一个标点(划线处)产生了争议。有同学说此处不该用句号,应用逗号;有的同学则认为此处用句号是活用,表达了丰富的含意。你呢?请结合原文谈谈。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点拨]此题是对标点活用的理解和探讨。单就这一句而言,划线处的确应用逗号,但联系课文的上下句分析,用句号才能表达出丰富的内涵。水生说他带头报名参了军,又恭维水生嫂“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些”,所以水生嫂“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说出了这句话。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不拦你”,不会拖后腿;二是希望丈夫能知道自己的难处。这样很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境界和内心情感。而如果用逗号,那么句意的重点在“家里怎么办?”上,意思便是不同意了。
案例探究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承接“问题磁场”的思路,选取三个典型的题目,期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引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引起对“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的重视、阅读和自己的再归纳。“评点与探究”侧重将语境与标点使用联系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语境意识。
二、案例探究
[案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出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人写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②③④
A,,《》。
B。;“”。
C,;《》?
D。,“”?
[解题思路]解题可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入手。①处加逗号还是句号,有点难度,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③处“促织”是学过的一篇课文标题,毫无疑问应用书名号,由此排除BD两项。④处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所以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
[参考答案]A
[评点与探究]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即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和文句的理解分不开的,所以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①处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这”,可见前面的引文充当后面句子的复指主语,应用逗号;二是从整个文段看,引文和后面的解释句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故①处应用逗号。文段中间用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中间用分号,这样②处就不可能再用分号。最后一句虽有“是否”一词,但显然是个陈述句,所以不可能用问号。
[案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王充的学说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其“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论衡自然》)超过了同时代思想家的水平。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解题思路]此题的注意力应在冒号、引号和括号的使用上。A项中有两处错,“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删去,“嘛”字不是引文的内容,应从单引号中移出。B项中,引文后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D项中引号内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作为全句的结束。
[参考答案]C
[评点与探究]此题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引号与点号、括号与点号的连用。冒号一般要管到句终,A项中第一处的冒号所提示的内容是后面的所有内容,所以句中“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就应删去。完整引用原话的,末了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A句;引语作为句中的一个成分,则下引号内不用点号,如D句引文仅仅是“那样”的指代内容,充当句子的宾语,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括号表注释作用,对整个句子注释或补充的,如C句,应放在句末标点后,括号后面不用标点;对部分内容作注释的,应紧贴被注释内容后面,如B句,括号前的逗号应移至括号后。
[案例3]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加标点,并说说理由。
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口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②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口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会理事。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口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
[解题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①②句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总说的分项叙述,用冒号;③④句后面的内容是对前总说的注释,用破折号。
[参考答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
[评点与探究]此题是对标点符号或用的考查。解决标点活用的考题,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等级。上述四个例句中,似乎都有总说与分说部分,但为什么①②句用冒号,③④句用破折号呢?又如何辨析呢?
一是总说与分说的关系不同。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例①②句冒号后的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一一叙述。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例③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是对四大发明的注释,例④的“帝国主义、封建军阅、买办资产阶级”,是对中国人民的敌人的注释。
二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例③句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例④句可以说成“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起着帮凶作用”。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三是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知识归纳和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以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为重点进行归纳,介绍各种标点符号,特别突出了各种标点符号的难点和易误点的举例说明,指导时应加以突出,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标点的综合性和技巧性,是在规范用法上的提高,应强调语境意识。
二、知识归纳和思维拓展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次为D级。
本考点,上海高考从1997年,全国高考从1999年起,没有单独设题。但这并不意味今后不再考了,《考试说明》仍然留有此项要求,高考作文的基本等级中也有明确的要求。何况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中应该认真地加以揣摩。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但复习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的用法、规则。
(一)标点的规范使用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①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主谓之间用逗号。如“风,猛烈地刮着。”“古时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禹,就是人民智慧、希望的化身。”
②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可以用逗号。如“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③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如:“现在,我该走了。”“你瞧,这儿多美啊!”“坚持改革开放,这是件大事。”
④倒装的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她手里拿着一个碗,空的。”
⑤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并列的句子之间,较简单的分句之间,用逗号。如:“朱砂峰被吞没,桃红峰到了波涛底,耕耘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值得注意的是:兼语句中动词谓语与兼语之间不能用逗号断开;由介词“被”、“把”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不用逗号点断。如“他把桌上的蜡烛,移到正在看书的她面前。”句中逗号应删去。
2.顿号,是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况不用顿号:
①表示约数的地方,如“十五六岁”;②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③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如“工农兵”;④并列成分之间已有问号和叹号的不再用,如:教室里响起了响亮的口号:“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⑤并列词语或短语充当谓语或补语的,用逗号不用顿号。如:“她正在唱歌,跳舞。”
3.问号,一般用在句末,不能用在句中。如:“你就去吗?孩子他爹。”应改为:“你就去吗,孩子他爹?”
值得注意的是:①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如“他为什么写这首诗,是值得讨论的。”②用“好不好”、“行不行”等结尾的句子,也可用问号。如:你快点走行不行?③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用在句末,如“是你去呢,还是我去?”但在特指问句中,有几个问句,就用几个问号。如:“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行吧?”
4.叹号,用在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①语气强烈的感叹语和呼语之后可用叹号;如果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一个叹词后用叹号。②倒装句中,叹号放在句末。如:“真笨哪,你这人!”③感叹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祈使句,可用叹号。如:“难道可以这样做吗!”“你给我快滚!”
5.分号用于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分句组之间必须用分号;分句之间,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的,则必须用分号,如:“你要办的事,我一定办;你不赞成办的事,我一定不办。”分句内部末用逗号的,则分句间一般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如:“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科学。”
6.冒号,用在提示语后,总括语前,起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作用。冒号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②冒号一般要管到句终。即如果提示的内容只是句子的部分,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冒号应去掉。③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某某说”、“某某想”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④表示直接引用时,“某某说”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中间,用逗号;在引语后,用句号。
7.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①表示引用。引述的是原话,用引号;如果转述的是大意,则不能用引号。如:他说过,他要考师范。②表示要强调或突出的部分。如:她们根本没有“做”和“不做”的自由。③表示词语有特殊含义(表反语或讽刺、表比喻、表拟声等)。如:我们需要这样的“傻子”。河水“哗哗”地流。④表示特定称谓。如:“四人帮”、“左联”。
8.省略号,主要表示文中的省略,也表示说话的中断、表示静默、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说话的吞吞吐吐。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①省略号和“等”不能并列使用;②省略的是列举的内容时,一般要列出三项后方可用省略号。③省略号之后不用除引号之外的其他任何标点。
(二)标点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综合性是指多种标点的连用,以及与句意的理解一起考查;技巧性指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的变通用法(活用),以及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标点。
1.引号同点号的连用。①完整引用原话的,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如: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②引语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即成了句中的一个成分),这一部分在句末,引文未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外;这一部分在句首或句中,引文末了不用点号。如:毛泽东说:主动权“是要有意识地争取的东西”。/他看着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暗下了决心。③引文中又有引文,则里面的引号用单引号,单引号里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2.破折号、省略号与点号的连用。破折号、省略号之前,一般可不用逗号和句号,但如果是感叹号或问号则不能省。如:他?……他行吗?
3.括号同点号的连用。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内括号;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后;括号内部句末不用标点(感叹号与问号例外)。对整个句子作注释的叫外括号;外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号内句末要用标点,但括号后边不用点号。
4.标点的活用。①标点是有限的,而语句是干变万化的。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突破规则,活用标点。如“祖国啊,您伟大,富强!”为了使每个成分更突出,不用顿号而改用逗号。又如分号是用在并列分句间,但是有时并列关系的分句间也可用分号,以起突出作用。②点号表示停顿长短不同(?!。>;>,>、),一个句中用上了不同层级的几种点号,就可清楚显示出层次;如果其中一种点号有了改变,那么其他的也就跟着发生了变化,即递升或递降。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这句中如果两处逗号取消,那么分号就可改为逗号。
解决标点活用的题,重要的是分析语境。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步步为营,先单项规范使用,到多种标点综合使用和活用的顺序、原则归类编排。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手段,重在学生亲身实践,教师不可越俎代庖,重在检查和点拨。
二、备考创新训练
1.将下面一节话补出标点,抄入格子内,注意标点书写规范与位置。
昨天我到商场买东西看见小林正在买冰箱便走上去问他喂你买什么冰箱美菱阿里斯顿他笑着说
××昨天,我到商场买东西,看见
小林正在买冰箱,便走上去问他:
“喂!你买什么冰箱?”“美菱—
阿里斯顿。”他笑着说。
2.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这些房间宽敞、明亮、干净。
B.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即参加诊断、治疗。
C.我们应该加强对祖国的热爱,对反动派的仇视、鄙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D.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解析]A句中联合短语作句子的谓语,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以突出;B句中“诊断”“治疗”作句子的宾语,之间用顿号正确;C句中由于误用标点而造成语意不清,应改为“……热爱、对反动派的仇视和鄙视,并加强……”;D句中去掉顿号。
[答案]B
3.下列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逗号,可用在感叹语气不强的感叹词后面。如:哦,你还认为自己没错?
D.历史经验证明,任何力量都不能够阻挡人民前进的步伐。
[解析]B项中“水生笑了一下”是一件事,后面“女人”的言行为一件事,故中间用句号。
[答案]B
4.误用了一个逗号以致造成意思含混的一个句子是
A.“我要回去!”他忽然站起来,说。
B.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一路上,山形树态,掌故传说,他都描述得真真切切,活鲜鲜的。
D.最引人注意的是大圆顶上,竖立着一个金光灿灿的镏金铁塔。
[解析]D句中逗号应删去,因为本来“注意”的对象是“铁塔”,如果“大圆顶上”后面加上逗号,“注意”的对象就变成了“大圆顶上”,意思就含混不清。
[答案]D
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有的保老人;有的像卧虎。
C.白天,战士们坚决守住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土们向敌人发动攻击。
D.在群众思想提高的基础上,县委依靠乡政府的力量挖掘劳动潜力;打破常规,多快好省地进行各项建设。
[解析]B句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在等级层次上分号前还有顿号和逗号,用不着分号来停顿。C句中“阵地”后应用分号,这样才层次分明。D句中后面三句并列,所以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6.下列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我们还不知道。
B.你来一下好不好?
C.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D.我是这样想的,不知他的意思怎样?
[解析]AD两句中均不需回答,不用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C句句子中间不能用问号,否则会割断语气,可将问号移至句末。
[答案]B
7.下列句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我可以参加活动吗,张老师?
B.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于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
C.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招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D.老通宝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陈老爷家的“败”会牵连到他家。
[解析]B句是一个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好,中间应用逗号。C句是三个特指问,所以每一问后都用问号。D句是个陈述句,所以不用问号。
[答案]B
8.下列叹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阵阵的春雨,增添了大自然的美丽!
B.啊!啊!又到了春天了。
C.“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D.多美呀!祖国的山河!
[解析]A句不是感叹句,改叹号为句号。B句中两个叹词连用,只在后面一个用叹号,第一个后用逗号。D句是个倒装句,只在句末用叹号,前一个叹号改为逗号。
[答案]C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这一边看那一边,岸滩,房屋,林木,全都清清楚楚。
B.小坪下有几块菜地,豆角蔓、苦瓜藤和紫苏叶子都非常茂密。
C.这个家庭,书籍、衣服、杯、盘、碗、碟都放得井井有条。
D.侵赂者的谎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解析]C句中误用顿号,造成并列不当。“杯盘碗碟”间不用顿号,这四件合起来与前面两词并列。
[答案]C
10.下列冒号使用不当一项是
A.刘庄党支部从多年来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创造更多财富,靠政策,还要靠科学。
B.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C.毛泽东同志讲过:他写文章不大引马列怎么说,报纸老引他的话,他就不舒服。
D.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革命过程。
[解析]C句中是转述大意,不用冒号,用逗号。
[答案]C
11.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省教育厅在给红旗村建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B.我们赞成:既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又要关心别人的兄弟姐妹。
C.“纪律要严明,”陈厂长说:“纪律不严明,不能打胜仗。”
D.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
[解析]A句和D句中引语位句中的一个成分,所以不用冒号,删去。C句中冒号改为逗号。
[答案]B
12.下列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精致纸盒装的饼干。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点思泽——一点光,一点热。
[解析]ABD三句中的破折号均表解释作用,C句中破折号表话题的转换。
[答案]C
13.下列省略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B.时隔不到一昼夜,这里又发生一次泥石流……不过这次规模不大。
C.有关人员各就各位,研究航线,研究空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切办得神速。
D.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解析]A句中既有省略号就不再用“等”,省略号可删去。B句中根本无省略,改为逗号。D句中省略号删去,因为至少列举三项后,才用省略号。
[答案]C
14.下面括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1140—12D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在山东省历城县)人。
B.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这样做是对的(对极了!)应该继续努力。
D.就拿他做个例吧,(其实,这事每人都会碰到),有一次他……
[解析]D句中的括号是个外括号,括号后面不用点号。
[答案]D
1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图书馆?”王强对刚刚进门的小李说。
B.老人感动地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好的邻居,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啊!”
C.他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没关系,”我解释说:“会儿商店就要营业了,我们进去坐坐吧。”
D.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解析]B句中“我呀”后面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C句中“我解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D句中因为“文艺活动”和“展览”并列,所以“文艺活动”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A
1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A句是个倒装句,所以问号用在句末,“呢”后面用逗号。C句是个陈述句,不用问好,改为逗号。D句是个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
[答案]B
1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婉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解析]A句中顿号多余,因为“三四里”是个约数,不用顿号。B句中最后一句从语意看是对前面的总括,应该分号为冒号。C句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刊名、书名和篇名,而是讲习班,应用引号。
[答案]D
1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作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D.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解析]B句的后面两句是作为问题存在而非疑问,即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不用问号。C句的最后一句的二个顿号改为逗号,因为这是三个短语,短语间的并列不用顿号而用逗号,这与A句中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不同。D句中引号误用,要么将“彗星”也引进去,要么就干脆不用;“太阳旁边”后的逗号误用,应该为分号,表示前后两层并列,分述水星和金星、木星的状态。
[答案]A
19.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陈垣《史讳举例序》)。
B.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西瓜、苹果、香梨……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解析]B句中逗号应改为冒号。C句中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已被抢购一空”不是冒号的内容不能用冒号。D句中括号应改为破折号。
[答案]A

备课资料汇编
一、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未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二、标点符号的判定要结合语境、语意。
1.下面两个句子意思差不多,一个是常式句,一个是变式句,但标点符号都一样,为什么?
①“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②“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因为这是一个单句,“祥林嫂,你放着罢!”只不过在主谓之间停顿了一下,而第②句,谓语提前,但感叹号还是放在单句之后。
2.下面两句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③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市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例③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例④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
3.再如分号,用在表示偏正关系的多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产生歧义。
⑤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⑥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
例⑤是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例⑥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两者都用了分号。如果两者用上逗号就很容易同前后的意思混淆,如果用上句号又会把前后的意思割断,用上分号就显得前后关系清楚了。
三、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未,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就不能表述原意。
7.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8.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9.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10.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11.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2.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14.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D”。关于“病句类型”,《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应考方略
做辨析和修改病句题应注意并使用下列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用这种办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
2.筋脉梳理法
纵观全局,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补语、定语、状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4.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找,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对句子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
5.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例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能否”、“是否”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错误,等等。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点,顺藤摸瓜,准确地找到病症所在,从而做出准确的答案。
一、高考原题详析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天津)
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不仅”应该放在“那时”之后;C项句意不明确,“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D项结构混乱,应在“每人”前加“让”。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08湖南)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D项搭配不当,“保持”不能与“尊重和珍惜”搭配,“以及”后应加介词“对”。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项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城关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为山区百姓义务投递邮件,几年来没有丢失一封信,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局限。
B.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C.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流通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而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十分重要。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外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年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C.《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乘车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1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家族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B.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C.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沿江一带的农户为提高地力,确保来年粮食增产,自觉地扩种了绿肥的面积。
B、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相互拥挤。
C、南昌市公安局破获一起价值200余万元的特大银行抢劫团伙案。
D、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任重道远,我们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问题、新经验、新情况。
B、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企业有权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增加生产、提高质量、扩大经营、降低物耗等途径来增加职工工资。
D、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2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应该从表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片面的滥加修饰,重复词语,故作斯文。
B、开展争当突击手活动是充分发挥和组织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有效形式。
C、不论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混乱,他们总是忍着痛苦,为人民作出贡献。
D、这次去深圳收获颇大,学习参观了工厂、机关、学校的改革经验,游览了民俗文化村。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既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C、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D、在这次韩国内阁的大换血中,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学前校长张裳被提名担任新总理。一旦韩国国会批准这一任命,张裳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2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高等院校应该培养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B、在抽查的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牌号、128个进口奶粉样品中,不合格的超过三成。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可是,他给我的印象是那样坚定,他对革命事业所遭受的损失是那样令人惋借。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蓝领,而不是普通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也不是中职教育培养的一般技能型人才。
B、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本书的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
C、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D、欧洲人发现太阳黑子比美国晚得多,最早一次的记载是公元807年才看到的。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应该说,古董家具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它留下了有关前辈日常生活状况的记录,成了历史文化信息的一种实形档案。
B、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很多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
C、近日下水的大型画舫的外形与颐和园的石舫极为酷似。
D、一个新产品能否迅速占领市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好售后服务。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不争的事实。
C、当教育部门的减负决心开始逐步贯彻时,杂志社便决定出版一些科学知识与文学鉴赏特性兼备的读物,用优质的出版物来填充这样一个真空地带。
D、目前,网站虽无自行出版图书的资格,但它可以在取得作者授权下,取得作品的专有出版权,并可由此禁止包括原作者在内的所有人出版这些作品。
2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片新生的松林围着一间护林人小屋,它们就坐落在美丽的金鸡山南坡。
B、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3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不久前,一位读者对我的作品给予了一种极不寻常的肯定,他毫无恭维之意,没有使用一个让人忘乎所以的形容词。
C、中国进军世界杯决赛圈的宿愿得以实现,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实在是加大基础建设、解决一些多年难以纠正的弊端,最终把中国足球纳入成熟的职业体制。
D、目前短消息发送特别活跃,运营商正在努力将现在的SMS(短信息发送系统)升级为2.5G的MMMS(多媒体信息发送系统),这样发送的信息将不仅是图片。还可以是文字,甚至是简单动画。
31.下面一段话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几年前,在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情况下①,长虹机器厂大幅度率先削价销售②,亏本是免不了的,但赢来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内行业前茅。可见亏本经营的妙处在于,它貌似不应有的亏本③,获取了更大的赢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如果善于把握“亏本”策略④,就能取得锦上添花和柳暗花明的效果⑤;反过来,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的倒会连血本都会亏掉的⑥。
32.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毛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知识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答:

33.下面的句子画线部分表意不清楚、有语病。把画线部分改写成为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排比句。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就会使自己想得深一些、全一些,受到启示,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认识逐步深化;就要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对方的思路,接受质疑,互相切磋,从不同角度揭露矛盾。
答:

34.下面这段文字有两处毛病,请用横线画出,并加以改正。
这幅题为《个性》的漫画,描述了两只颇有个性的鸟儿,笼里的鸟儿往笼外飞,笼外的鸟儿往笼里飞。两者的差别是悬殊的。
改正:①②
35.下面一段话画线的句子中六句有语病,请选出四句加以修改。
①节食和强制限食,并非与肥胖做斗争的好办法,②重要的是选择科学的营养。英国的原则值得借鉴,进食的财间应尽量拉长,③每道莱要有很大间歇,④这样可以避免不过量进食。因为当体内血液中的糖减少时,人就会觉得俄。⑤如果先吃一块小食品充饥然后休息止5至20分,⑥这期间血液中的糖就会增加,饥饿感就会减少。⑦英国人的科学进食法就这么简单,⑧这也是英国人体态优雅的结果所在。
A、(只填序号)修改为:B、(只填序号)修改为:
C、(只填序号)修改为:D、(只填序号)修改为:

参考答案病句
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正确表达的掌握。B项两面对一面,“国力的强弱”后面紧跟“取决于”是不正确的,可改为“国力的强盛越来越多地……”;C项语意混乱,将前后两分句调换顺序“……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重点抓好……”;D项缺少宾语,“具备的”后面需补充宾语成分“良好习惯”。
2.A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不合逻辑,“疾病”不能用于“在……情况下”结构中,应改为“生病”;C项成分赘余,“始料未及”的意思是:最初的设想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让人感到突然和意外的惊讶,本身已经包含了“当初”的意思,应去掉“当初”;D项成分残缺,“具有”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
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句混乱,表意不明,而且“弥补”不能修饰“局限”。可改为“……弥补了当地交通发展的不足,推动了村民之间的联系”。B项词语使用不当,“法律精神”不能用“独特魅力”修饰,可改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剖析了典型的现实案例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内涵。”D项前后搭配不当。后半句应改为“这是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或“这成为楼顶覆水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C项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4.A 解析:B项搭配不当。“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是无纺布环保袋的优势,所以要把“的优势”移到“容量大”后面,并改其后的标点符号“、”为“,”。C项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能否”代表两种情况,而后句只说明了一种情况。D项语义重复。“并不”和“毫无例外”构成双重否定,与句意相反。
5.C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中“缩短”和“10倍”搭配不当;B项中的“再”和“不管……都”不搭配;D项中“准备”和后面的宾语搭配不当,可用“组织”。
6.D解析:A项属两面对应一面的错误,将“能否被刊用”中的“否”去掉,才与下文一致。B项存在歧义,“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含有两种意思。C项属于不合逻辑,既然已经“被挥霍一空”,哪里还会出现下文的“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岂不自相矛盾!故只有D项正确。
7.A解析:B项缺少句子成分;C项语序不当;D项主谓搭配不当。
8.C解析:A项“介绍”与“表达效果”不搭配;B项“很好的美妙诗篇”重复;D项表意不明,“市政府特别重视”的是“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还是“这一环节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表述不清。
9.D解析:A项有歧义:市民拥护支持的是声禁养犬的决定,还是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甚至可以理解为政府声禁在市区捕杀野犬、狂犬,市民支持这样的决定。表意不明确。B项“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搭配不当,应去掉“以上”,并且“平均文化程度”的说法也不准确。C项搭配不当,比较数字降低者不能用倍数,应改为“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半多”。D项为反问句,表意更加肯定,正确。
10.B解析:A项“一种艺术门类”搭配不当,应去掉“门类”。C项句子主干是“出版意义特别重大”不合逻辑,应把“意义”前的“的”改为“,”。D项“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等并列不当。
11.D解析: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12.B解析:A项“古色古香的”应放在“青铜器”之前,“上面”所指也不明确;C项“遮挡”不能与“凉”搭配,“抚慰”不能与“喜怒哀乐”搭配;D项“鱼虾”包含在“各种水生作物”中,不合逻辑。
13.B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两千多年前”置于“新出土的”后面。C项结构混乱,应去掉“使读者”。D项“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
14.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牙齿化石”,且“是”、“属于”重复;B项“关注”后缺宾语;D项搭配不当,“挖掘机、装载机和几十辆翻斗车”不能被“指挥”。
15.A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无数次临场的竞技”;C项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D项“是将……建成的”搭配不当。
16.A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口径”前加“为”形成固定搭配。C项结构杂糅,去掉“使大家”,加副词“才”。D项搭配不当,将“萌生”改为“产生”或将“意念”改为“念头”。
17.D解析:去年病句的辨析难度较大,今年难度略为下降。A项,属于搭配不当,“传统”与“继承、提高、升华”不能同时搭配;B项,“专利意识”和“开发水平”也不能同“提高”一起搭配;C项是句式杂糅或成分残缺。值得一提的是正确项D。该句结构同1997年全国卷得分率极低“银行储蓄额的高低”那道题相似,所以考生可能误以为是一面对两面错误。
18.D解析:本题为修改病句题。A项成分残缺,可将“对家庭盆载植物的摆放”置于“专家”之后;B项搭配失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挖掘特色文化内涵”;C项缺介词,应在“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前加上介词“对”。
19.A解析:B项用词不当,“长江中下游”应改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C项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或“导致了”。D项语序不当,应将“重视”和“发展”对调,才符合先意识后行动的逻辑。
20.D解析:A项多余“的”造成了偷换主语,应为“努力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B项后两个短句缺少主语,造成语意混乱,应为“让它们提升……,为它们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C项因为第二句中“和”“与”连词介词不清造成歧义。
21、D(A项搭配不当,删“的面积”;B项成分赘余,删“相互”;C项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200余万元不能修饰“抢劫团伙案”。)
22、C(A项搭配不当,“遇到”“新经验”不搭配;B项“提高和造就”与“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搭配;D项中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应该为“完成了……的工作”。)
23、A(B项“组织积极性”搭配不当,应去掉“和组织”三字;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为“不论环境如何恶劣,情况如何混乱”;D项“参观了经验”搭配不当,删“参观”二字。)
24、D(A项“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结构杂揉;B项重复赘余,可去掉“的目的”;C项搭配不当,“塑造”“环境”搭配不好。)
25、B(A项结构混乱,去掉“应该”,或去掉“是‘四化’建设的需要”;C项前后不照应,去掉“能否”“是否”;D项是歧义句,去掉“令人”二字。)
26、A(B项前一句杂糅,后一句赘余;C项不合事理;D项有歧义,还有杂糅。)
27、A(B项“取得”与“发现”不搭配;C项“极为酷似”累赘;D项属于两面对一面,前后不照应。)1
28、C(A项既缺成分,又有杂糅的毛病;B项句式杂糅;D项前一个“取得”赘余。)
29、B(A句搭配不当,主语“松林”与谓语“坐落”搭配不当;C项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写成“就有……起着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D项不合事理,“搞好”与“能否”相矛盾。)
30、B(A项“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C项缺成分,“实在是”后面缺宾语中心语;D项“这样”指代不明。)
31.①把“市场”二字删去;②将“大幅度”与“率先”对调;③将“它”改为“以”⑤将“和”改为“或”;⑥删去“弄不好的”中的“的”字。
32.“信息、教育、知识”改为“这”,“在”改为“从”,去掉“关于”或者将“关于”改为“对”。
33.争论就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因而)就会使自己想得深一些、全一些;就要了解对方的思路,(因而)就会受到启示;就要接受质疑,(因而)就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就要互相切磋,从不同角度揭露矛盾,(因而)就会认识逐步深化。2
34.这幅题为《个性》的漫画,描述了两只颇有个性的鸟儿,笼里的鸟儿往笼外飞,笼外的鸟儿往笼里飞。两者的差别是悬殊的。改正:①画了②很大的2
35.②(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③(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④(不合逻辑或滥用否定)删掉“不”;⑤(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⑥(搭配不当)改为“减轻”或“消失”;⑧(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任选四句修改)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字形考查历来是难点,其原因并不在题目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考生在这上头漏洞太多。平时要认真对待,多积累,高考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错误率较高的词语,要把握住这一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提高识记的正确率和效率。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1、抓住“义”,据义辨形。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抓住三者的关系,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简言之,就是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掌握字形。
了解“针砭”的“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就不会误为“贬”;了解“责无旁贷”的“贷”是推卸的意思,就不会误为“代”;了解“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就不会误为“服”;了解“各行其是”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的意思,就不会误为“各行其是”;了解“缴枪不杀”中的“缴”是“迫使交出”,就不会误为“交”;了解“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的意思,不会误为“明”等等。
还应注意常用成语的来源。不了解成语典故的出处,容易出错。有些成语中的字,由于在源头上就有了固定写法,固定意思,不能改动。比如“举一反三”的“反”,它的原意就是“回返”的意思,而“返”字是后起字,取代了“反”字的“回返”义项,但我们不能因此写成“举一返三”。再如“墨守成规”不能写作“默”,因其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磨尖了再去啄;古代的“砺”写作“厉”,磨刀石的意思,不能写成“励”。“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攻打秦军的故事,“釜”一种烧饭的锅,不能写成“斧”。“班门弄斧”的“班”指鲁班,不能写成“搬”等。
2、抓住“形”,据义取字。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体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可以大大提高对形似字的分辨能力。如“燥”“躁”“澡”,前者有“火”,就有“干燥”、“燥热”;“躁”字有“足”,就有“躁动”、“暴躁”、“急躁”;后者有“水”,就有“洗澡”、“澡盆”。“狐”“弧”“孤”,“狐”为反犬旁,与兽有关,就有“狐狸”、“狐疑”;“弧”弓旁,与弓箭有关,就有“弧度”、“弧形”;“孤”子旁,与小孩有关,就有“孤儿”、“孤独”。
再如:以“目”为形旁的的字都和眼睛有关(瞠目、眼睑jiǎn、盲目、欺瞒),而以“月(肉)”(作左偏旁的“月”不属此类)作形旁的字都和肉体有关(膏肓、胸膛、体育)。像“枇、秕”、“稍、梢”、“辑、揖”、“籍、藉”、“羸、赢、嬴、蠃”等,只要了解形旁的意思并留意形旁,就不难区别、不会弄错。
3、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掌握。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去掌握它,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沽名钓誉”,“名”“誉”相同,不能写成“明”。“大智若愚”,“智”“愚”相对,不能写能“志”。“奴颜婢膝”,“奴”“婢”相同,不能写成“卑”。“山清水秀”,“清”“秀”相同,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
此外,还应留意一些有通用现象的一些词语。因为高考时常会用来作干扰,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穿凿附会”,这个词也作“穿凿傅会”;1999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词不达意”和“攀缘”,而一般写作“辞不达意”和“攀援”;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了“可望而不可即”,而一般写作“可望而不可及”。这类词语不少,如“流言蜚语”也写作“流言飞语”,“订单”也写作“定单”;“含意”也作“涵义”,“勾心斗角”也写作“钩心斗角”,“金刚怒目”也作“金刚努目”,“留连”也写作“流连”,“词藻”也作“辞藻”,“蹒跚”也作“盘跚”,“磐石”也作“盘石”,“婉转”也作“宛转”等。

备考创新训练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按同音字辨析、音同义近字字形辨析、音同形似字字形辨析、形似字字形辨析和综合类字形辨析的顺序,归类编排。便于教师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解题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二、备考创新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反响不同凡响亟待迫不急待
B.截流开源节流连篇浮想联翩
C.行迹形迹可疑涣然焕然冰释
D.食言失言而肥账目一叶障目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题目的特点使用了另一个同音词语进行干扰。A项中“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中“焕然冰释”应为“涣然冰释”;D项中“失言而肥”应为“食言而肥”。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霎那婉言相劝利害变本加利
B.闻名闻过饰非成器莫可明状
C.竭诚掸精竭虑顾及爱屋及乌
D.贬值事得其反败诉甘败下风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霎”应为“刹”,“利”应为“厉”。B项中“闻”应为“文”,“明”应为“名”。C项中“掸”应为“殚”。D项中“事”应为“适”,“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
[答案]C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翱翔沧海桑田蹉商眼花缭乱
B.雏形首屈一指沏茶销声匿迹
C.贻误利令智昏誊印名副其实
D.震撼璀璨夺目诅咒不卑不亢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蹉商”应为“磋商”。此外,注意“名副其实”也作“名符其实”。
[答案]A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倏忽凝练死有余辜流言诽语
B.誊写憔悴夸夸奇谈自惭形秽
C.笙箫寒喧剑拔弩张残羹冷炙
D.谛听惆怅左睇右盼苦思冥想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流言诽语”应为“流言蜚语”或“流言飞语”;B项中“夸夸奇谈”应为“夸夸其谈”;C项中“寒喧”应为“寒暄”。
[答案]D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身体力行蜕化变质燃眉之急英雄倍出
B.与日俱增岌岌可危万里平畴恶惯满盈
C.不可企及抱残守缺适得其反剑拔弩张
D.贸然从事穷兵黩武通情达礼趾高气昂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英雄倍出”应为“英雄辈出”;“恶惯满盈”应为“恶贯满盈”;“通情达礼”应为“通情达理”。
[答案]C
6.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部就班趁心如意生杀与夺
B.穷形尽相曲高合寡出奇致胜
C.铤而走险真知灼见深负众望
D.捉襟见肘孤注一掷 耳濡目染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步”应为“部”(按部就班:指按照部署,依次进行)。“趁”应为“称”(称:适合。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B项中“合”应为“和”。“致”应为“制“(制胜:取胜。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奇计,出敌不意,制服敌人,取得胜利。现在也指用别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来取胜)。C项“负”应为“孚”(孚,使人信服。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
[答案]D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广大发扬光大宏大规模洪大
B.代劳以逸待劳付出入不敷出
C.肤浅认识浮浅乞求奢望企求
D.生气互通声气必须必须用品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辨析时要注意不要被命题人故意设置的同音词的干扰。A项中“洪大”应为“宏大”;C项中“浮浅”应为“肤浅”;D项中“必须用品”应为“必需用品”。
[答案]B
8.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心酸辛酸往事义气义气用事
B.简练精兵减政仓皇兵慌马乱
C.绵亘亘古未有蜂涌臃肿不堪
D.追究既往不咎反复翻来覆去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义近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义气用事”应为“意气用事”;B项中“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兵慌马乱”应为“兵荒马乱”;C项中“蜂涌”应为“蜂拥”。
[答案]D
9.下列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正确汉字是
①因家厂要扩大规模,故需要先招聘一部分业务员。
②这是一部扬正气的作品,令一切庸俗趋附之作相形见绌。
③他非常用心地写作,以忘记了吃饭。
④他不注意休息和体育锻炼,以脑神经衰弱。
A.俱弘至致B.具宏至致
C.俱弘致至D.具宏致至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又兼具词语运用的考查。宜从意义入手辨析,“具”与“俱”不难区别,“弘”与“宏”在此句中是通用的。“以至”和“以致”,均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引出的结果,区别在“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故③句应用“以至”,④句应用“以致”。
[答案]A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打了预防针以后,有点头晕,医生说:“这种反是正常的。”
②这是一部新闻、资料、采访为一体的新闻报道式的电视剧。
③随地吐痰不文明,是一种违社会公德的行为。
④他是梨园世家出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了。
A.应 溶 犯 身B.映 融 犯 生
C.映 溶 反 生D.应 融 反 身
[解析]此类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又兼具考查的词语运用。反应: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反映: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融:融合;调和。溶:溶化;溶解。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等)。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答案]D
11.依次填写下列句子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天这么闷热,好要下雨啦?
②字典词典中同一个条目内按意义列举的项目叫项。
③这枚公章是从一九九九年六月用的。
④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海一粟。
A.象意起苍B.像意启苍
C.像义启沧D.象义起沧
[解析]此类题考查同音义近字字形的识记。象:形状;模拟。像:指人或事物形成的形象;或在形象上有某些共同点。与“项”构成词的只能是“义”。启用:开始使用;起用:任用。
[答案]C
12.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下岗 改弦更张一脉相承相辅相承
B.曝光开源节流潜移默化脍炙人口
C.炒作惨无人道世贸组织获益非浅
D.嘉宾 要言不繁 含英咀华门可落雀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义近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C项中“非”应为“匪”;D项中“繁”应为“烦”,“落”应为“罗”。
[答案]B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灾开仓赈灾包涵饮鸠止渴
B.品位轻歌曼舞丰瘐急待解决
C.驱除祛除疾病正轨走上正规
D.申明声明理由事故人情世故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音近)义近字字形的识记。B项中“瘐”应为“腴”,C项中“规”应为“轨”,D项中“声明理由”应为“申明理由”。
[答案]A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凋蔽装祯缀句成文贻笑大方
B.就范 锁屑 言简意赅欲盖弥彰
C.冷寞安详骁勇善战 莫衷一是
D.临摩荣誉 励行节约莞尔而笑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形的识记。A项中“蔽”应为“敝”,“祯”应为“帧”。B项中“锁”应为“琐”,“该”应为“赅”。C项中“寞”应为“漠”。D项中“摩”应为“摹”,“励”应为“厉”。
[答案]C
15.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牢骚要挟立杆见影禁若寒蝉
B、桑梓亲怩众志成诚五采缤纷
C.懊脑 痉挛 出神入化 温文尔雅
D.婉惜 砥励 坚忍不拔 针砭时弊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杆”应为“竿”,“禁”应为“噤”。B项中“怩”应为“昵”,“采”应为“彩”,“众志成诚”中的“诚”应为“城”。C项中“脑”应为“恼”。D项中“婉”应为“惋”,“励”应为“砺”,“忍”应为“韧”。
[答案]A
16.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斑澜宁谧贻然自得咄咄逼人
B.搭讪渊源矫枉过正莫衷一是
C.廖廓排泄进退维谷长篇累牍
D.剪采思忖作茧自缚发愤图强
[解析]此题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贻然自得”应为“怡然自得”;C中“廖廓”应为“寥廓”;D项中“剪采”应为“剪彩”。
[答案]B
17.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暴涨辨驳被水一战争闯名牌
B.牟利葱笼崭露头脚感情不合
C.爆满泊位性格不和闻名遐尔
D.瞻养彩排姗姗来迟故伎重演
[解析]A项中“辩”(辨别、分辨)应为“辩”(辩解、辩论);“被”应为“背”(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后无迟路。比喻决一死战)。“闯”应为“创”(“闯”意重在情态的勇猛;“创”意重在从无到有,强调初次做)。B项中“脚”应为“角”。C项中,“和”应为“合”(合得来:相投或能够相处)。
[答案]D
18.下面几句话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一个未经尘市的人,一个未经风雨的人,一个用朦懂目光看一切的人,我们称之为孩子。
B.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透彻”,是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原因,预感事物的去向和结果等。
C.1999年1月,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进行了手移殖。但能不能移殖头和记忆,将面临严重的论理问题。
D.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须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解析]A项中“市”应为“世”,“朦”应为“懵”。B项中“去”应为“趋”。C项中“殖”应为“植”,“论”应为“伦”。D项中“逆”应为“腻”,“须”应为“需”,“颜”应为“言”。
[答案]D
19.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典型心广体胖船玄先发制人
B.保拇座享其成古朴沁人心脾
C.鸿燕宽宏大量辐射振聋发聩
D.场院改邪归正俸禄 金璧辉煌
[解析]A项中的“玄”应改为“舷”。B项中的“拇”应改为“姆”,“座”应改为”坐”。C项中的“燕”应改为“雁”。D项中“璧”应改为“碧”。
[答案]B
20.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人们欣慰地发现,自然和人的和谐在这里达到极至。
B.他的报告不哆嗦,不乏味,会场上秩序井然,频频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C.他调到财物科仅一个月就得心应手了。因为他必竟当过几年会计。
D.昨晚新华社记者杨明作客新浪网聊天室,与网友们就黑哨问题进行了开成布公的交流。
[解析]A项中“极至”应为“极致”。B项误错别字。C项中“必竟”应为“毕竟”。D项中“作客”应为“做客”,“开成布公”应为“开诚布公”。
[答案]D

备课资料汇编
一、近三年高考题分析
◆2001年全国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力挽狂澜暧昧食不果腹
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
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
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
[解析]此题考查形似字和同音字的识记。“气慨”应为“气概”,“汇”应为“会”,“凋蔽”应为“凋敝”。答案:A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百战不怠安详莫齿不忘前途渺茫
B.责无旁代诡计一张一驰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取缔喋喋不休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参与束之高搁无人问津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音同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项中的“怠”应为“殆”,“莫”应为“没”;B项中的“代”应为“贷”,“驰”应为“弛”;D项中的“腊”应为“蜡”,“搁”应为“阁”。此题“大坝合龙”使用频率不高,易为“合拢”干扰。答案:C
◆2002年全国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
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
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
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
[解析]此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其中“和”是“唱和”的意思,而且事实上也根本没有“附合”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词语中尽管也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答案:B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的祟敬。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C.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羸利的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选票。
D.这部传记,以独特的笔触、朴实醇厚的语言为世人展示了将军们鲜为人知的人生境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形似字字形的识记。A中“祟敬”应为“崇敬”,B中的“水乳交溶”应为“水乳交融”,C中“羸利”应该改为“赢利”。答案:D
◆2003年北京高考第2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
B.编篡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
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
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
[解析]此题考查形似和同音字字形的识记。B项“开门楫盗”,根据成语语义“开了门使强盗进来”,“楫”应该改为“揖”,作“作揖”之意;C项中的“事必恭亲”,根据成语语义“凡事必定亲自去做”,“恭”应该改为“躬”,亲自的意思,而不是“恭敬”之意;D项中的“裨官野史”的“裨”(补益),显然是形近字之误,而应为“稗”:微小,或非正式的。答案:A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考查还是在别字上做文章,同音字、形似字是考查的热点。
2、词语和成语一并考查。词语字形的考查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为主,成语字形的考查以常见成语为主。
3、用句子作材料和用词语组合作材料命题交替进行,而以后者为重点。
二、数字的书写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阿拉伯数字是1234567890。
一般书写规则如下:
①合同、协议书、收条、汇款单等实用文体中涉及到钱物的具体数目时,数字一般用汉字大写形式。
②表示次序的词(如第一、第四)中出现数字,用汉字小写形式。
③两个数字连用以表示概数时,用汉字小写形式,如七八天、十二三岁、五六年。
④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形的词、短语,用汉字小写形式。如:老一套、三心二意、某部五连二排六班、相差十万八千里。
⑤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小写。
⑥夏历(农历)和历史上的纪年用汉字小写。如正月初五、秦文公四十四年、咸丰十年。
⑦公历、年、月、日、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如:1997年7月1日凌晨3点20分,鲁迅(1881—1936)。注意: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作“97年”;“1984—1997年”不能写作“1984-97年”。
⑧记数与计量用阿拉伯数字。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为以万、亿作单位数。一般情况下不以十、百、千、万、百万等作单位。如:345000000公里可改写为3.45亿公里,不能写作3亿4千5百万公里或3亿4500万公里。
⑨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三、有关汉字知识
1.汉字特点
(1)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如“闷”字,“门”表音,“心”表义。
(2)表现形式为方块字。
2.汉字演变
从古至今: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汉末)→草书、行书
3.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如群、刚、婚、伟等
上下结构:如杰、军、堑、垄等
半包围结构:如庸、匣、匍等
全包围结构:如围、固、国等
4.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汉字的结构单位,组成汉字的能够各自独立的部分,统称偏旁。如“枪”就有“木”和“仓”两个偏旁。
部首是字典、词典等书中的首字,它基本上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如“溪”的“氵”为部首。
5.同音字
(1)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如挑、逃、桃等。
(2)读音相同,字形不同。如弹、覃、谈等。
6.形似字
字的形体相近,意义不同。如巳—已—己,盲—育。辨别方法:①笔画不同。如天—天。②结构不同。如士—土。⑦笔数不同。如侯—候。④部首、偏旁不同。如:桓—垣。
7.汉字造字法
(1)象形:用线条描绘实物的形状(主要是名词)。表人体如,人、女、心;表动物如,犬、牛、羊;表植物如,木、禾、米;表服饰、器皿如,刀、巾、戈;表天文、地理如,月、山、气等。
(2)指事:用象征符号表义。象形符号有刃、寸、日等;纯符号有上、下、一、今等。
(3)会意:两个及两个以上独体合成一个新的意义。如旦、休、好、林、森、坐、焚、暴、驳等。
(4)形声: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形符有表意作用,声符有表音作用。汉字中形声宇最多,约占90%,因此学习汉字要掌握好形声字。
四、常见别字(括号内是可能误写的别字)
和蔼(蔼)可亲脉搏(膊)微弱一张一弛(驰)
稍事耽(担)搁唉(哀)声叹气赤膊(博)上阵
一筹(愁)莫展管理档(挡)案针砭(贬)时弊
安(按)装机器按部(步)就班相形见绌(拙)
黯(暗)然销魂部(布)署已定川(穿)流不息
循规蹈(导)矩飞扬跋(拔)扈惨(残)无人道
签字盖戳(戮)纵横捭(俾)阖残(惨)酷无情
戳(戮)穿阴谋中流砥(抵)柱稗(裨)官野史
酒中掺(渗)水义不容辞(词)玷(沾)污清白
可见一斑(班)为虎作伥(帐)刺刺(剌)不休
掉(调)以轻心班(搬)门弄斧横渡(度)长江
自暴(曝)自弃天崩地坼(折)出类拔萃(粹)
欢度(渡)春节英雄辈(倍)出清澈(彻)见底
鞠躬尽瘁(粹)堕(坠)落腐化并行不悖(背)
瞋(嗔)目叱之咄咄(拙)逼人民生凋敝(蔽)
称(趁)心如意披星戴(带)月三番(翻)两次
遮天蔽(避)日墨守成(陈)规以逸待(代)劳
反(翻)复无常大有裨(稗)益计日程(成)功
殚(惮)精竭虑翻(反)云覆雨原物璧(壁)还
故作矜持(恃)肆无忌惮(弹)妨(防)碍交通
刚愎(腹)自用鞭笞(苔)三百虎视眈眈(耽)
冷不防(妨) 既(即)然如此修葺(茸)一新
奋(愤)发图强即(既)使如此劳动锻炼(练)
军事训练(炼)杯盘狼藉(籍)纰(批)漏百出
感情融洽(恰)乔(巧)装打扮破釜(斧)沉舟
丰功伟绩(迹)一枕黄粱(梁)一窍(巧)不通
入不敷(付)出模范事迹(绩)寥寥(廖)无几
不计(记)其数书写潦(了)草顷(倾)刻之间
提纲挈(携)领感人肺腑(府)嘉(佳)宾满座
一一列(例)举罄(磐)竹难书言筒意赅(该)
缄(箴)口不言浏(流)览一遍卑躬屈(曲)膝
英雄气概(慨)草菅(管)人命怙恶不悛(俊)
卑躬(恭)屈膝事过境(景)迁惨遭屠戮(戳)
入场券(卷) 辜(姑)负好意兢兢(竞)业业
戮(戳)力同心尚待商榷(确)一鼓(股)作气
不胫(径)而走优待俘虏(掳)明知故(固)犯
针灸(炙)疗法高官厚禄(录)当仁(人)不让
灌(贯)输知识赳赳(纠)武夫语无伦(仑)次
任劳任(忍)怨羽扇纶(伦)巾前倨(踞)后恭
脉络(胳)分明人参鹿茸(葺)发扬光(广)大
龙盘虎踞(据)漫(满)山遍野矫(娇)揉造作
性格粗犷(旷)规规矩矩(距)无礼谩(漫)骂
孺(儒)子可教步入正轨(规)狙(阻)击敌人
风靡(糜)一时耳濡(儒)目染行踪诡(鬼)秘
工程竣(峻)工望风披靡(糜)含辛茹(如)苦
阴谋诡(鬼)计甜言蜜(密)语方枘(柄)圆凿
短小精悍(捍)煞(刹)费苦心貌合(和)神离
颗(棵)粒归仓碑帖临摹(摩)歃(插)血为盟
随声附和(合)空(恐)前绝后自寻烦恼(脑)
潸(潜)然泪下和(合)盘托出脍(烩)炙人口
礼尚(上)往来曲高和(合)寡腊(蜡)梅盛开
强弩(努)之末喜上眉梢(捎)万事亨(享)通
味同嚼蜡(腊)呕(讴)心沥血稍(少)纵即逝
宽宏(洪)大量心狠手辣(棘)打架斗殴(欧)
有恃(持)无恐声音洪(宏)亮陈词滥(烂)调
金瓯(殴)无缺挑拨是(事)非哄(轰)堂大笑
无耻谰(滥)言坚如磬(盘)石可做蓝(篮)本
如法炮(泡)制首(手)屈一指精神涣(焕)散
蓬(篷)荜生辉授(受)予奖章惨绝人寰(环)
书声琅琅(朗)披(批)沙拣金军事部署(暑)
病人膏育(盲)身体羸(赢)弱嗜酒成癖(僻)
富丽堂皇(黄)大多雷(类)同无独有偶(隅)
辰巳(己)午未张皇(慌)失措利(厉)害得失
心杯叵(巨)测心灰(恢)意冷变本加厉(利)
名列前茅(矛)到处传诵(颂)言谈恢(灰)谐
再接再厉(励)艰苦朴(扑)素毛骨悚(竦)然
风雨如晦(诲)厉(励)行节约前仆(扑)后继
鬼鬼崇祟(崇)浑(混)身是胆风声鹤唳(泪)
风尘仆什(扑)列出提(题)纲迫不及(急)待
星罗棋(旗)布恬(括)不知耻义愤填(添)膺
学识修(休)养绿草如茵(荫)铤(挺)而走险
休(修)养生息化学反应(映)通货膨胀(涨)
如火如荼(茶)气喘吁吁(嘘)反映(应)意见
动辄(辙)得咎痴心妄(忘)想申酉戊(戍)亥
式样新颖(颍)计划缜(慎)密枉(妄)费心机
一切就绪(序)优(忧)柔寡断委(痿)靡不振
栩栩(诩)如生良莠(秀)不齐仗义执(直)言
互相推诿(委)寒暄(喧)客套记亿犹(尤)新
甘冒不韪(讳)喧(渲)宾夺主怨天尤(忧)人
出奇制(致)胜徇(殉)私舞弊手头宽裕(余)
从中斡(干)旋循(寻)序渐进压榨(诈)平民
滥竽(芋)充数莫衷(中)一是运筹帏幄(握)
揠(偃)苗助长向隅(偶)而泣接踵(踪)而来
戊戌(戍)政变偃(揠)旗息鼓捉襟见肘(胄)
瑕(暇)瑜互见此系赝(膺)品元(原)气大伤
自顾不暇(遐)敷衍(演)塞责世外桃源(园)
土著(着)居民声闻遐(暇)迩杳(沓)无音信
断壁颓垣(桓)招摇撞(装)骗神情安详(祥)
专程谒(竭)见缘(沿)木求鱼梳妆(装)打扮
向(想)往光明销赃(脏)灭迹缀(掇)句成文
骁(饶)勇善战打躬作揖(楫)口干舌燥(躁)
呱呱坠(堕)地通宵(霄)不眠演绎(译)归纳
心浮气躁(燥)直上重霄(宵)苦心孤诣(旨)
鼓噪(躁)而进真知灼(卓)见报销(消)车费
巍然屹(圪)立啧啧(责)称赞擢(捉)发难数
胁(协)从不问一劳永逸(易)读书札(扎)记
恣(姿)意胡为歪风邪(斜)气贻(遗)笑大方
故作姿(恣)态大学肄(肆)业敲诈(榨)勒索
恶意诅(咀)咒睡眼惺(醒)松绿树成荫(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