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芦花荡》导学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芦花荡》导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芦花荡》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出生,1944年去延安,
其间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文艺界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2、写作背景:白洋淀位于冀中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横,共的三千余道。孙犁长期在白洋淀生活,收集了一批抗日故事,这位老英雄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孙犁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美故事,如《荷花淀》等。
3、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形式。小说三要素:①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②情节。一般此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它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传奇的故事。比如发生在我们齐鲁大地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谁还能举出另外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来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故事。在美丽的白洋淀上,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这些小小的字词你一定能顺利过关!
疟()子寒噤()仄歪()泅()着飒飒()提防()蹿()
2、借助资料书,掌握本课的相关常识。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_______”派。
3、认真默读课文,开动脑筋,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的情节可谓跌宕起伏,请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阶段,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复述故事情节(提示:护送—受伤—复仇)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通读课文,划出文章中对他进行描写的句段。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分析“老头子”的性格:品读小说中刻画人物的语言,体会文中哪些方面突现出了其英雄性格,其中主要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这里“过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探讨:你认为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优点还是缺点?

4、小说是借人物、情节、环境来表现主题的,相信任何一笔都是作者精心酝酿的,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点拨讲解】方法指导:运用比喻、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增强学生的品析、归纳能力。
学生展示探究的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共同解疑。
(四)知识拓展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
(1)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小组内展开讨论。
(2)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2、作者表现了这样一位无名的老头还有什么深意?

(五)课堂小结

1、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老头的这一性格?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
2、本文最大的特色是环境描写,也就是小说的第三个要素——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环境气氛。
(2)介绍时间地点。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

(六)训练提升
1、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
为。”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七)作业检测
一.整体把握
1.《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本文描写的芦花荡环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文中许多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是与表现人物的_________等性格相一致的。
2.本文概括介绍老头子的文字是第____段至第____段,分别介绍了老头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具有传奇色彩。
3.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者更具有传奇色彩。
4.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二、片段阅读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5.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6.“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7.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8.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9.“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10.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二)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1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15.请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6.概括选文的内容
17.加〖〗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八)参考答案:
(二)①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②是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③他过于自信,自尊;④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主要表现其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去刻画人物。
2、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
分析:①两个靠,一切保险;②过封锁线,捕鱼撒网悠然自得;③送女孩进苇塘;为受伤女孩复仇;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3、探讨:你认为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是优点还是缺点?
分析:①缺点:洗脸时招来敌人枪火,女孩受伤;女孩受伤流血竟然没听见,还说没事,自信过了头就是缺点;②优点:艺高人胆大才自信,且干出了成绩;的确造成女孩受了伤,但又无数次出色完成任务,且为女孩复了仇。
(三)1、(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表现在老英雄的英雄行为上。老人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
2、(1)他没有姓名,因为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的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
(2)作者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品质,正是喻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用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心情、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①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
②“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③“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④“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四)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一.1.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以及过于自尊自信。
2.第2段、第8段、外貌、工作范围、性格及工作业绩。
3.护送女孩、痛击鬼子、后。
4.外貌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二。
5.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6.“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7.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8.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9.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10、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11.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 
12.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等。 
13.充满自信的性格。 
14.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15.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 
16.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17.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相关阅读

芦花荡


2芦花荡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流程】

1、给加点字注音。
提防()疟子()寒噤()蹿()
仄歪()飒飒()吆喝()
2、查阅有关孙犁的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3、感受人和事。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把自己对人对事情的感受写出来。
人物:
事件:
情感:
4、找出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7、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品味,然后再仿照它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9、请收集一组有关抗日战争的歌曲、图片或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
10、有人认为文章中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时大意,以致使大菱受伤,这样写不符合英雄的性格和行为,是文中的一处败笔,你认为呢?

2芦花荡
参考答案:学习研讨:4、(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3)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5、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7、(1)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2)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4)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略

《芦花荡》20


2芦花荡

孙犁

教学目标:

一、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了解小说的特征;了解抗日战争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

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三、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wěi) 寒噤(jìn)疟子(yào)舀水(yo)竹篙(go)提防(dī)

2.走近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二)四边互动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说。阅读时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理解情节,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为三个片断: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3.文中有哪些情节你最喜欢?请你为大家复述一下,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片断。

----学生任意选择复述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4.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5.老英雄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6.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他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有非常和过分双重意思。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说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过分自信自尊。

7.这篇小说是怎样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一方面写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芦花荡里来去自由,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传奇色彩。

8.你喜欢这个“老头子”吗?

-----要求能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训练内容

1.解释下列词语。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B仄歪:倾斜,歪斜。C张皇失措:慌慌张张

D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三个片断。

a概述老英雄形象;b护送两个女孩到苇塘里去;c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鲜明,很有点传奇色彩,如文章开头部分先写环境的险恶,再写老头子的业绩,结尾部分先把老头子的决心写成难以置信的“大话”,再写他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富有传奇的情趣。

2.方法归纳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可以通过理清情节来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六、布置作业

1.链接生活

在你周围,有没有像“老头子”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选择其中的一位作一次采访,把他或她的传奇生活告诉你的同学 和 老师。

2.实践探索

你能根据文中的有关描述,为老英雄画一幅像吗?

3.课后练习1、2。

七、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1、概述老英雄形象

情节2、护送女孩到苇塘 

3、痛打日本兵

人物过于自信自尊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一、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能有层次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人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认识了老英雄“老头子”。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yōu) 寒噤(jìn)疟子(yào)仄歪(zè)阴惨(cn)

2.选词填空。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 A (A、钻B、窜),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人们的眼再 B (A、锐利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三、合作探究

四边互动

1.这篇小说在刻画老英雄形象时除运用外貌、语言描写外,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

-----还有动作、心理描写等。

2.找出文中描写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心理的文字,体味这段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这段文字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这段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笔,突出了老头子“过于自责”的内疚和痛苦,表现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击鬼子的情景,请想像并写出此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可从钦佩老英雄足智多谋、看鬼子挨打心里痛快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景物描写句子,为大家读一读,读出感情来。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学生可任选一处或几处朗读。

5.细细揣摩一两处景物描写的句子,领悟这种描写的妙处。

-----师生讨论交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6.“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么形容芦苇长得高?

-----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写镜头,烘托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

7.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你对孙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有什么认识?

-----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写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报了仇解了恨的心情。

四、课堂训练内容

1.选词填空

(1)半夜以后,小船又 A(A、飘B、摇)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

(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 B (A、飘摇B、飘撒)。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和自尊。

五、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还表现在他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上。

2.方法归纳

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应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链接生活

用心品味一个人物雕像、木刻画或者油画,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记下来。

2.实践探索

课外阅读孙梨的《白洋淀记事》,进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创作风格。

3.仿照课文第62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你家乡景物的文字(或者课后练习3)。

七、板书设计

芦 花 荡

孙 犁

外貌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 景物衬托

心理描写

《芦花荡》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芦花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分析这位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总体把握情节。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
三、粗略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但要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由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交流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要求同学用“我喜欢这篇小说的_____,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畅谈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思考这篇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
(由学生任选一方面思考,准备第二课时交流。)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精细探究
(围绕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作进一步探究。)
1、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⑴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⑴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出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⑵学生朗读相关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尤其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⑶学生齐读表现“老头子”的复杂心理的语段,在想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及理解人物性格。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⑴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揣摩其妙处,再在小组交流。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拓展延伸
补写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这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并仿写家乡的景物。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