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西师版)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24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西师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西师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口算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准备题: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教师:该怎样列式呢?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列式为40÷2=。(课件显示算式)
学生2:因为20×2=40,所以40÷2=20。(课件显示答案)
学生3:因为40里面有20个2,所以40÷2=20。
学生4:……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只要方法正确就行。
教师: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板书:口算)
二、尝试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显示将准备题信息改为例1信息:(1)我们有200名师生,每辆车乘坐40人;(2)租1辆车需要840元。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说一说。
学生1:根据总共有200名师生和每辆车乘坐40人,可以提出:你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学生2:根据租1辆车需要840元,每辆车乘坐40人,可以提出:每个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提出问题后,课件分别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2.初探算法
教师:你会解决第一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算一算,并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学生尝试计算并小组交流。
分组完成后全班汇报展示:(1)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2)结果是多少?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列式为200÷40,求需要租几辆车,就是求200里面有多少个40,所以用除法计算。(2)指名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包括:①想乘法,算除法:想40×5=200,所以200÷40=5;②想200里面有5个40,所以200÷40=5;③200÷10=20,20÷4=5。(课件依次显示算式和结果)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200表示总人数,40表示每辆车的乘坐人数,5表示车的辆数,所以数量关系是:总人数÷每辆车的乘坐人数=车的辆数。(教师板书)
3.再次尝试
教师:我们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展示:(1)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这样列式?(2)结果是多少?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列式为840÷40,因为这是把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840÷40。
(2)指名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包括: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②因为840÷4=210,所以840÷40=21;③840÷10=84,84÷4=21。(课件依次显示算式和结果)
第③种算法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又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840表示总钱数,40表示人数,21表示每人应付钱数,所以数量关系是:总钱数÷人数=每人应付钱数。
4.提炼课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除法,你能概括一个小标题吗?
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教师补充课题)
三、练习提高,熟练口算
1.数学书第100页课堂活动。(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分组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再观察每组算式,再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第一、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倍,商反而缩小10倍(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如把24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就分得60个苹果;但如果平均分给40个人,每个人就只能分得6个苹果。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也就是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第三组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不变。(课件展示答案及商的变化规律)
2.数学书102-103页1~4题。(课件依次出示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课件展示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口算的方法多种种多样,既可以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进行口算,也可以用先除以十,再除以几的方法进行口算,还可以根据商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口算……大家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口算方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外阅读
阿拉伯数学
七世纪初期,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地区。他死后的三百多年间,他的门徒带着这个新教,往西经过整个北非,进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往东越过印度河进入亚洲的广大地区。
大约在七六二年,穆斯林们建立了帝国首都巴格达城。四十年后,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就像希腊和罗马时期的亚历山大城一样。
在数学发展过程中,阿拉伯人主要是吸收和保存了希腊和印度的数学,并将它传给欧洲,是东西方数学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算术上,阿拉伯人采用和改进了印度的数字记号和进位记号,也采用了印度的无理数运算,但放弃了负数的运算。代数这门学科的名称还是阿拉伯语。当然,穆斯林数学家那时讲授的代数,和我们现在学的代数已相差甚远了.阿拉伯人还解出一些一次、二次方程,甚至三次方程,并且用几何图形来解释它们的解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字特点或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口算(课件出示):280÷4、900÷30、800÷20、120÷4、540÷90、320÷80。
开火车,说出结果和口算方法。(课件显示结果)
2.估算(课件出示):59×42、310×19、79÷4、183÷6。
指名汇报,并说说怎样估算的。(课件显示结果)
3.引入课题
教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学生: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数再口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
二、尝试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例2
(1)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三峡大坝图片。
教师:同学们,知道图片中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三峡大坝(三峡电站)。(课件显示:三峡大坝)
教师:对,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某小学的师生计划从重庆出发到三峡大坝去参观,去时乘坐普通客船,回来时乘坐快船。一起来看看相关信息。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及表格。
教师:你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略)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1:去三峡大坝大约要多少时间?
学生2:回到重庆大约要多少时间?
学生提出问题后,课件展示以上两个问题。
(2)引导探究,初步尝试
教师: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为624÷23(教师板书,同时课件显示:624÷23),因为一共有624km,每小时行23km,求大约要几小时,就是求624里面大约有几个23,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教师:请结合以前学习的估算知识,想一想624÷23可以怎样估算?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学生1: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所以大约等于30。
学生2: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所以大约等于3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相应内容:624÷24≈30(时)
600÷20=30
620÷20=31)
课件显示结果及答语。
(3)自主探究,独立尝试
教师:看来同学们很会估算。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小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1:列式为624÷52(教师板书,同时课件显示:624÷52),因为是求624里面有多少个52,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2:我把624看作600,把52看作50,所以约等于12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624÷52≈12(时)
600÷50=12
课件显示结果及答语。
(4)小结提升,归纳算法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怎样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课件显示提问)
学生: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把被除数看成接近它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都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再口算。(课件展示算法)
2.提炼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624是路程,23和52是速度,30和12是时间,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板书并课件显示数量关系)
四、练习提高、熟练估算
1.第102页课堂活动。(课件出示题目)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103页5~8题。(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
五、课外阅读

笔算除法(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上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及怎样判断商是否合适。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口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结果)
80÷20、60÷30、560÷4、100÷5、280÷70、450÷90
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怎样算的,如:4个20是80,80里面有4个20,所以80除以20得4。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课件出示题目及结果)
30×()20050×()1607230×()
30×()3640×()9278〉6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30×6=180200,但300×7=201200。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激趣引入,了解信息
教师:老虎被称为百兽之王,想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吗?(学生:想)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老虎的成长经历也十分有趣。你能谈谈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学生自由谈谈获得的信息。
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教师:如果每月按30天计算,小老虎出生几个月后开始随母虎外出?(课件出示问题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80÷30=6。(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结果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1:小老虎出生后180天随母虎外出,每个月按30天计算,所以问题就是求180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2:我是口算的,因为6个30是180,所以180÷30=6。
学生3:我也是口算的,18里有6个3,180里有6个30,所以180÷30=6。
教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来看看这个问题,还能用口算解决吗?
课件出示问题②:老虎出生几个月后才开始独立生活?
教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720÷30。(教师板书)
教师:还能口算吗?
如果有学生能就让他试试看,如果不能教师则过渡到下一环节。
教师:720÷30,如果口算的话,就比较困难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也就是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怎样用竖式计算720÷30呢?请同学们自学数学书104页的例1(2)小题,边自学边思考这些问题(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①除数是两位数,应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商1?
②第一次商几?你是怎样想到的?这个商应写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
③第一次试商后,余数是多少?余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④第二次商几?你是怎样想到的?这个商又应写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发现学生自学时的困难或疑惑。
教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怎样用竖式计算720÷30?
指名小组或个人上台汇报展示,边写竖式,边汇报对以上4个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旁适时点拨:①除数是两位数,应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是72个十,除以30,够商1,因为72大于30。②想30×2=6072,但30×3=9072,所以第一次商2。这个2应写在十位上,因为它表示2个十。③2与30相乘得60.72-60=12,第一次试商后,余数是12,表示12个十,余数必须比除数小。④12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就把个位上的0抬写下来,合在一起就是120个一,除以30,商4,因为30×4=120。这个商应写在个位上,因为它表示4个一。30×4=120,相减后余数是0,所以720÷30=24。
教师:关于用竖式计算720÷30,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如若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则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教师:同学们学得不错,其实第一个问题180÷30,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后上台汇报:180÷30除数是两位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18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就看前三位180个一除以30,刚好商6,所以180÷30=6。
3.小结提升,归纳算法
教师:请观察一下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都是几百几十数,除数都是整十数。
教师:你觉得笔算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要注意些什么?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并课件展示: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练习提高,熟练算法
1.课堂活动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了吗?(课件出示104页的课堂活动)一起来算一算这几道题,先说一说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
学生逐一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计算时指名四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议。(学生汇报时,课件展示商的最高位及商是几位数)
2.判断下面各商是否合适?(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学生汇报后,课件展示相应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07页练习二十1、2题。

笔算除法(二)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5页上的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商大了要改小的试商方法(四舍试商法),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商大改小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大要改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但是把图中的汽车改为自行车,平均每时行9千米,小猴在自行车上问:“还要几时才能到达”。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列式为612÷9,因为求还要几时才能到达就是求612km里面包含多少个9km。(课件显示算式)
教师:会计算吗?请同学们计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指名学生到台上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时,边板书边汇报:我是这样算的,先用61个10除以9,在十位上商6余7个10;再把这7个10和个位上2合起来以后再除以9,商8。(课件显示结果及答语)
教师:就是说同学们是分两步来思考的,第一步想的什么?
学生:想61个10除以9怎样算。
教师:第二步呢?
学生:想72个1除以9怎样算。
教师:这节课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研究新的知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1)找一找
再一次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将自行车改为书上的汽车,两个对话框改为书上的对话框,其他的都与书上的图相同,只是“距野生动物园612km”改为“距野生动物园61km”。
教师:看看图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观察后说出:自行车变成了汽车,速度变成了34千米/时,距野生动物园的距离变成了61千米。
(2)列一列
教师:这一次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列式为61÷34,因为问题是求61km中包含着多少个34km。(课件显示算示)
(3)估一估
教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61÷34?
指导学生说出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做。
教师:怎样估算?
学生:把61看作60,34看作30,这样可以知道大约要2个时到达野生动物园。(课件显示结果及答语)
教师:同学们能用学过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小熊解决问题,真不错。但是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来估算?
引导学生说出:都看作整十数便于估计商大约是多少。
(4)议一议
教师:对!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可以很快地估计出商是多少。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估算的方法,分组讨论怎样笔算61÷34,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用竖式计算61÷34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边汇报边板书,教师一旁适时点拨、提问:笔算时把61看作60,34看作30来估计,60里面有2个30,所以在个位上商2,但是用商2和除数34相乘,得68,这个数比61大,说明61里面没有2个34,所以商2大了,就改商1,最后得1……27。
教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会出现商大了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明白这是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的缘故。
教师: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整十数来估计商,如果估计的商大了或小了,还要改商。
2.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明确变化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不做任何修改)
教师:看看这幅图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后发现:汽车行驶的速度没有变,小猴的问题没有变,到野生动物园的距离变远了。
(2)列出式子
教师:这次要计算他们乘汽车到野生动物园需要的时间,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612÷34,并说出列式的理由。(课件显示算式)
教师:612÷34和61÷34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612÷34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61÷34是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又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3)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获得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计算612÷34呢?同学们可以结合第1道题(指板书)思考从哪一位算起,结合第2道题(指板书)思考怎样试商。小组讨论一下。
(4)汇报交流
学生结合前两道题讨论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边板书边介绍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教师一旁适时点拨或指导。通过汇报展示重点让学生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①和第1题一样,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应该从高位除起,由于除数是两位数,至少要前两位才能够除,所以要先考虑61个十除以34的问题。
②和第2道题一样,计算61个十除以34时,要把61看着60、34看作30来试商,因为60里面有2个30,可以试商2,发现商大了以后,再改商1。
(学生汇报完后,课件显示结果及答语)
三、练习提高,熟练算法
1.课堂活动
教师:同学们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了吗?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105页课堂活动的三个小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完成后,分别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汇报时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计算方法。
2.总结提升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计算的这几个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①都是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试商;②除数都是“看小”试商,商容易偏大,商大了要改小。(课件显示以上3个计算题分别把除数看在多少试商——都是把除数看小后试商)
教师:对!我们把除数“看小”试商的方法叫做“四舍”试商(显示试商名称),这里有一句关于“四舍”试商的口诀,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四舍试商,初商易大。商大改小,减1再商。谁能说说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用“四舍”法试商(或把除数“看小”试商),第一次的商容易偏大。商大了就要改小,把第一次的商减掉1后再试商。
3.独立练习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就请大家运用这句口诀去解决数学书105页的3、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答案。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用“四舍”法试商。
教师: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用四舍法试商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略)。
笔算除法(三)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6页上的例3,课堂活动第及练习二十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试商小了要改大的调商方法(五入试商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试商小了要改大的调商方法(五入试商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
理解商小要改大;知道哪一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616÷22、918÷34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四舍试商法”,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下这两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汇报时边板书边介绍计算方法,全班评议。
教师:今天我们就在“四舍试商法”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试商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教师:你从图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我从图画中知道了……
教师:要求平均每只猴子的活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850÷17(课件显示),因为问题实际上是要求850里面包含有多少个17。
(2)尝试解决,初探算法
教师:谁来估一估850÷17大约等于多少?
学生:把850看作900,17看作20,大约等于45。
教师:那怎样笔算850÷17呢?请大家用刚才估算的方法进行试商,看看在计算中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并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释疑解惑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都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问题可能主要集中在:①把17看成20试商,商小了,该怎么办?②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就没有余数了,个位上的0没有除该怎么办?
教师:谁能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让汇报学生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全班集体评议,教师可在旁适时点拨指导:笔算850÷17,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先试除被数的前两位。85个十除以17,把85看成90,17看成20,先试商4,17×4=68,85-68=17,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商小了,就要改大。接着改商5,17×5=85,余数是0。个位上的0没有除,想0除以任何数都得0,所以就在商的个位写0(或0除以17不够商1,就要写0占位),最后等于50。
教师:看来计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商小了的情况,该怎么解决?
学生:商小了就改大。
教师:同样是试商,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商小了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把除数17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除数看大了,除数看大了,估计的商就会偏小。
教师:如果遇到哪个数位上不够商1又该怎么解决?
学生:不够商1就写0占位。
教师:这里0不写行吗?(指刚才计算的算式)
学生:不行,因为第一步的商是在十位上,表示5个十,也就是50,所以必须在5的后面写上0,不写的话就是5。
教师:还有问题吗?
如果学生还有问题,就帮助学生一一解答。
学生没有问题后,课件展示计算结果及答语。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课堂活动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解决例3的经验一起来解决数学书106页课堂活动的3个小题。(课件同时出示)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上台汇报,汇报时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大家比较这三道题,试商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把除数看大了试商,商会偏小,要改大。(课件显示:把三个题的除数分别看作30、看作20、看作30——都是把除数看大后试商。)
2.总结算法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计算给今天学习的新的试商方法取个名字吗?
学生思考后汇报:“五入”试商法。(课件显示试商方法名称)
教师:能像昨天一样给这种试商方法编个口诀吗?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五入试商,初商易小。商小改大,加一再商。(课件显示以上口诀)
3.数学医院
课件出示:练习二十108页8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检验一下这几道题做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你能把它改正过来吗?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找出错误改正,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课件显示相应内容)
4.独立练习
练习二十108页7、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笔算除法(四)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09页例4,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再次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总结,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准备学习
1.准备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吗?(学生:能。)在练习本上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多媒体出示修改后的例4情境图,把图中“每天用86kg”改成“每天用35kg”。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88÷35,然后独立计算。
抽学生到台上汇报展示,汇报时学生边板书边说说计算方法。
2.引入课题。
多媒体再出示未作修改的情境图。
教师:继续看屏幕,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发现:运来的饲料总数没有变,每天要用的饲料增多了,要86kg。
教师:看来养鸡场的鸡长得越大,吃的饲料也越多,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又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688÷86。(课件展示算式)
教师:这个算式的计算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相同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笔算除法(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例4。
(1)算一算,议一议
教师:请同学们先试着算一算,看你在计算中又能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方法。如果不会的,也可以先交流再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2)说一说,评一评
教师:谁来说说计算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我们发现用被除数前两位“68”除以86,不够除。
教师: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讨论的问题,谁能解决?
指名会解决的学生上台边板书边展示算法,全班评议,教师一旁适时点拨或指导。(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试商和调商方法,以及商写在什么数位上)(学生汇报完后,课件展示结果及答语)
(3)想一想,试一试
教师:看来遇到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商就从个位写起。那什么情况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呢?
学生: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的时候,就不够除,这个时候就要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算式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课件出示:280÷35)商是几位数?
学生观察后说了: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是“28”比除数35小,所以不够除,应试除前三位,也就是从个位除起,商是1位数。(课件展示:商是1位数)
教师:那280÷35又该怎样试商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后指名试商和调商方法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教师小结同时课件展示:像35这样的除数,个位是5,既可以用“四舍”的方法看作30去试商,也可以用“五入”的方法看作40去试商,但无论哪种方法,发现商过大或过小时,都要通过及时调商的方式来找准确的商。
2.总结算法。
(1)回顾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以来,都遇到过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应从被除数的前几位除起?不够除又怎么办?
学生2:每次除得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学生3:怎样进行试商和调商?
……
教师随学生课件展示主要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1: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学生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就写在十位上,如果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学生3:可以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试商,商大了或小了,要调商。试商时,只要除得的余数比除数小,这个商就合适了。
(3)总结计算的法则
教师:实际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此合在一起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我们看看书上的又是怎样说的。
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并理解教科书上小朋友对话框中的话。
教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吗?
学生尝试叙述,在叙述的基础加以理解,最后课件展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全班齐读,加深记忆。
三、练习提高,熟练法则
1.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数学书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全班交流:组成的商是一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有哪些?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再次明确: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就要从被除数的个位除起,这时商就是1位数。(课件展示强化)
2.独立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5题,再集体校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探索规律(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二114页1~3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除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从特定乘除法算式中探索出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准备学习
课件出示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
二、主动学习,探索规律
1.探究例1。
(1)借助工具,初探规律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结果: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
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
学生:确实有规律。
(2)观察比较,探讨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教师:你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每个算式的积和它们的因数相比得到的规律。
教师:观察、比较是我们在寻找规律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课件显示:观察、比较是探索规律中常用的方法)
学生2:我发现它们的积很有趣,你看1×1=1,每个因数里有1个1,积就是1;11×11=121每个因数里有2个1,积从左到右就从1开始排到2,然后又排回1;111×111=12321每个因数里有3个1,积就从1排到3再排回到1……
教师:也就是说如果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从左到右排到几,然后又排回到1。如果每个因数里有4个1,积就从1排到4,即1234,再接着排回来321,组成积1234321。
学生3:我还发现从第二算式的积开始,中间那个数的左右两边的数总是一样的。
……
(3)类比推理,猜想验证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你能根据这些规律,写出类似的算式及推想它的结果吗?
学生:我想下一个算式应该是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4321。(课件显示算式)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教师:我们用这个规律推测11111×11111的积是否正确,还是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后发现确实正确,证明学生发现的规律是科学的。
教师:看来猜想、验证也是探索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课件显示:猜想、验证也是探索规律及至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探究例2。
(1)小组交流,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乘法算式的规律,下面再来看看这几组除法算式。
课件出示例2中的算式:
2424÷101=2424÷202=2424÷404=
4848÷101=4848÷202=4848÷404=
教师:我们前面是怎样探索乘法算式的规律的?
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算式的结果,再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规律。
教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请同学们分组用计算器算出屏幕上这些算式的结果,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规律,然后组织汇报。
(2)汇报展示,全班探讨
2424÷101=242424÷202=122424÷404=6
4848÷101=484848÷202=244848÷404=12
学生1:我们组把这些算式横着比较,发现每一排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变,而除数则从左往右依次扩大,再比较商,发现商从左往右依次缩小相同的倍数。
学生2:我们组是竖着比的,竖着又可以看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在扩大,商随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这里学生没有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上的共同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如果有学生发现,就让他说说有怎样的关系。
下面按有学生发现这个规律设计。
学生3:我们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因为2424÷101=24,它的商是被除数的后两位“24”,同样4848÷101=48的商也是被除数的后两位“48”,我们认为像这一类算式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它的商就是被除数的后两位。
教师:那么根据这个规律可不可以推测出2424÷202=,2424÷404=,4848÷202=,4848÷404=的商呢?
学生3:可以。
教师:怎么推测?
学生:从第一组得到的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2424÷202的商就是2424÷101的商缩小2倍,也就是12……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的这些规律。
(3)类比推理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推理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课件出示:9696÷101,9696÷202,9696÷404。
学生独立后思考指名汇报,再组织学生用计算器检验。
教师:看来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都是正确的。
三、练习提高,巩固应用
1.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112页例2后的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展示,汇报展示时让学生上台边板书边介绍自己是怎样规律的,发现了哪些规律,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相互补充和交流达成共识。(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独立练习
练习二十二114页1~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课件依次显示题目及答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乘、除法里的规律,你能写出一些像这样有规律的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后全班交流。

探索规律(二)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二中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商不变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准备学习
(1)讲故事
课件播放猴子分桃的情景,边播放课件,教师边旁白:花果山的桃子大丰收。猴王正准备给猴子们分桃,猴王对众猴子说:“2只猴子分8个桃。”下面的小猴:“太少了。”猴王又说:“20只猴子分80个桃吧。”小猴们:“还是少。”猴王:“800个桃200只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很高兴:“好,多了,多了,就这样分吧。”
(2)列算式
教师:小猴们分到的桃是不是真的增加了?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同时课件展示所列的算式:
8÷2=4(个)
80÷20=4(个)
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3)引课题
教师:为什么猴王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里面的规律。(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观察比较,小组交流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从上往下,初探规律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抽学生到台上展示算式并介绍探索过程。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课件显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8000÷2000(课件显示:8000÷2000),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
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00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00的商仍然是4。(课件显示:=4)
教师:我们的推测正不正确呢?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从下往上,再探规律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学生3:我们小组还发现如果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总是同时缩小10倍,但它们的商也没有变。(课件显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
(4)小结简化,合并规律
教师:现在大家知道猴王分桃子的秘诀了吧?
学生: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或缩小10倍时,它们的商不会发生变化。(课件显示以上两个规律合二为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教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不变。
(5)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教师:猜一猜,是不是被除数和除数只有同时扩大或缩小10倍,商才产生这个规律呢?(同时课件显示)如果它们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5倍、20倍、100倍,还会产生这个规律么?请同学们选择择一种情况,举出例子验证一下。
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情况来验证,发现:只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就不会变。
教师:那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做怎样的修改更完整?
学生思考后汇报,课件显示将刚才的规律改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6)再次猜想,总结提升
教师:我们再来猜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可能猜是,也可能猜不是。
教师:要想知道是不是,我们可以怎么办?
学生:随意写一个除法算式,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看商会不会变。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除法算式进行验证,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发现:虽然用的除法算式不一样,但只要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都不会变。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个规律在所有的除法算式里都有。
教师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性质。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规律。(教师板书:商不变的性质)
(7)尝试练习,加深巩固
课件出示113页课堂活动1题。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请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出与课件卡片上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
课件出示以下算式:36÷4、20÷4、180÷30。学生说出相同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运用规律。
(1)议一议
课件出示113页上面的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个问题,1500÷500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1500÷500中的1500和500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它的商不变,所以可以把1500÷500看成是15÷5来计算,得到商是3,这样1500÷500的商就是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显示把1500和500缩小100倍后得15÷5=3)
(2)试一试
课件出示113页上面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课件显示答案)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114页上面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你认为620÷70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同时缩小10倍计算62÷7比较简便。
教师:动手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62÷7=8……6。
教师:62÷7=8……6,那620÷70的商是多少?余数又是多少?请同学们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多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课件显示:620÷70)
教师:到底我们的想法正不正确呢?大家认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用竖式计算620÷70来验证。(同时课件显示:620÷70=8……60)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同时课件展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虽然不变,但余数也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了什么规律?它有哪些作用?
通过小结,重点让学生明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师:商不变的规律既能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除法的简便运算,还帮助孙悟空在不增加桃子的情况下,就满足了小猴们的要求,你还能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规律吗?下节课再来说说你的发现。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
六、课外阅读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1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和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体会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能用多种思路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激起引入
教师:小明家种的花椒今年获得了大丰收,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不完整的例1情景图,如下:
(2)提出问题并解决
教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课件同步显示问题)小明家一共可以收花椒多少千克?
教师: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用12×90=1080(千克)。(课件同步显示算式及结果)
教师:小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利用假期也在帮助爸爸妈妈采摘花椒。他8天采摘了64千克花椒(课件同步显示条件)。根据这个信息,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学生:小明每天采摘花椒多少千克?列式为64÷8=8(千克)。(课件同步显示问题、算式)
教师:(课件同步显示条件及问题)小明家共4人同时采摘花椒,他们4人一天采摘了32千克花椒。平均每人一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学生:32÷4=8(千克)。(课件同步显示算式)
(3)宣布课题
教师:刚才我们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了一步计算的问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①
(1)变换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小明一家4人在花椒园里连续工作的好几天,他们4人8天共采摘花椒256千克。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同步显示去掉引入环节的问题,显示以上条件)
学生1:平均每个人(8天)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学生2:平均每天(4人)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学生3:平均每人每天采摘花椒多少千克?
课件同步显示以上三个问题。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前面两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解决并理解了,下面我们重点探讨第3个问题。(课件显示隐藏问题1、2,只保留问题3)请同学们想办法解决第三个问题,看你能想出哪些办法?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碰撞思维
教师:哪些同学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你的做法?
指名学生到台上汇报展示,汇报时让学生边板书边解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全班评议,教师在旁适时点拨或指导。
学生1:我用256÷4÷8先求一人8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64÷8再求一人一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8(千克)
学生2:我用256÷8÷4先求4人1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32÷4再求一人一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8(千克)
学生3:我用256÷(8×4)看作1人一共采摘了多少天。
=256÷32再求一人一天采摘了多少千克花椒。
=8(千克)
(4)小结提升,找准关键
教师:看来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思路不同方法就不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板书:理清思路是关键。)
2.解决问题②
(1)出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小明的爸爸从市场上了解到今年的花椒每千克可以卖到9元,小明家的花椒今年可以收入多少元呢?(课件同步显示以上条件和问题)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小明家花椒的总收入,还与哪些信息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还与小明家有90棵花椒,平均每棵产花椒12千克有关。(学生回答后,课件闪烁图画中解决花椒总收入所需要的三个信息)
教师:根据这三个信息该如何求出小明家花椒的总收入呢?刚才我们说过“理清思路是关键”,请同学们先弄清楚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谁愿意上台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边汇报边板书,教师一旁点拨或指导,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依据了什么。
学生1:我用90×12×9先算花椒的产量,用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080×9再算总收入,用单价×产量=总收入
=9720(元)
学生2:我用12×9×90先算1棵花椒的收入,用1棵花椒的产量×单价=1棵花椒的收入
=1080×9再算总收入,用1棵花椒的收入×花椒的棵数=总收入
=9720(元)
(3)小结提升,明确方法
教师:看来解决数学问题除了要理清思路以外,还要注意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是我们列式的依据。(教师板书:数量关系是依据。)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数学书117页课堂活动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汇报,学生边汇报边板书,同时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学生1:750÷50÷5先算1辆汽车要运多少次运完
=15÷5再算5辆汽车多少次运完
=3(次)
学生2:750÷5÷50先算平均每辆汽车要运多少袋
=150÷50再算几次运完
=3(次)
学生3:750÷(5×50)先算5辆汽车一次运多少袋
=750÷250再算几次运完
=3(次)
2.独立练习
数学书118页练习二十三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让学生说出:要注意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即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根据数量之间关系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1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三第3~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行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并闪烁西藏地区。
教师介绍西藏、四川的地理位置: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邻新疆,东面与四川接壤。海拔很高,有世界屋脊之称,是除南极、北极以外的世界第三极。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而世界闻名。现在很多游客到西藏游玩都喜欢自己开车或骑车,到西藏自驾游必走318国道。
课件在地图上重点突出318国道: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km。什么又是国道呢?
教师:国道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国道采用数字编号,3字开头是东西向。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例2
(1)读懂题意,尝试解决
课件出示第117页例2情境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汽车从早上6:00出发,3时行了180千米。
学生2:从四川雅安市到西藏芒康县的318国道长840千米。
学生3:求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候能到达芒康县。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完成后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草稿本上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交流算法
教师:谁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边汇报边板书,教师一旁点拨或指导,重点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的式子。
学生1:首先要算出汽车的速度,用汽车走的路程180千米除以时间3时可以求出汽车的速度列式为180÷3=60(千米);再用从四川雅安市到西藏芒康县的总路程840千米除以汽车每时的速度60km,就可以求出汽车从雅安市芒康县一共行驶了多少时,列式为840÷60=14(时);最后用汽车出发的时刻6时加上经过的时间14时,就可以求出到达的时刻,列式为6+14=20(时)。
如若第一位上台的学生列的是分步式,则引入以下环节;如若学生列的是综合式,则直接进入以下环节:
学生2:我先列综合算式算出到达芒康县要几个小时,列式为840÷(180÷3)=840÷60=14(时)。第一步算的是汽车行驶的速度,用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第二步算时间,用的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再用汽车出发的时刻6时加上经过的时间14时,就可以求出到达的时刻,列式为6+14=20(时)。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1:第一步求速度用到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
学生2:第二步求时间用到的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教师板书以上两个数量关系,然后全班齐读,加深记忆。
教师:要求速度必须知道?(学生:路程和时间)要求时间必须知道?(路程和速度)数量关系是我们解决问题列式的依据,同学们一定要记牢哦!
2.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118页课堂活动2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①读懂题意,理清思路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所获取的数学信息。
教师:第一个问题,要求什么时间到达贵阳,该怎样思考?同桌议一议。
学生同桌交流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思路,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指名汇报,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别怎样算?
学生:我觉得要求出什么时间到达贵阳,和例题一样,要先求出汽车从长沙到达贵阳所行驶的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应该用长沙到贵阳的公路全长840千米去除以汽车的速度60千米。求出时间后,再用出发的时刻加上到达贵阳一共行驶的时间,就可以算出到达贵阳的时间。
②尝试解决,汇报交流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清晰,现在按照这种思路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上台汇报。学生边板书,边汇报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学生:列式为840÷60+8=14+8=22(时)。第一步算的是汽车从长沙到贵阳行驶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到达贵阳的时刻。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怎样列式的。
学生:第二个问题求的是列车行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应该用长沙到贵阳的铁路全长除以列车行驶的时间。长沙到贵阳的铁路长题中已经告诉了是962千米,列车行驶的时间没有告诉,要用到达时刻减去出发时刻。所以列式为962÷(21-8)=962÷13=74(千米),第一步算的是列车行驶的时间,第二步算的是列车行驶的速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119页第3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二十三119页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上台边板书,边汇报解题思路。
学生1:先计算出大客车所需要时间,630÷70=9(时);再算出小汽车所需的时间,720÷78=9时……(18千米)。大客车只用了9时,而小汽车行了9时还差18千米,所以大客车先到达B城。
学生2:720÷78可以估算,把78看成80约等于9时,因为是把除数78看大了,所以小轿车实际的行驶时间应该比9时要多一些。因此,大客车应先到达B城。
2.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119页第4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二十三119页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上台边板书,边汇报解题思路。
学生:要求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是求飞机的飞行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所以需要先算出从贵阳到郑州的总路程和从贵阳到郑州飞行的总时间。列式如下:
400+927=1327(km)从贵阳到郑州的总路程
40+80=120(分)=2时从贵阳到郑州飞行的总时间
1327÷2≈664(km)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的速度
3.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外阅读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20页整理与复习,练习二十四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二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沟通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认识结构。
3.进一步掌握整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除以二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七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请同学们翻书查看数学书99~120页的内容,小组内说一说:七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分组整理知识并小组交流,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加深(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学生汇报后显示答案)
结合数学书120页整理和复习1~4题,重点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及商不变的性质,并逐步将板书补充如下:
1.数学书120页1题。
教师:这节课我先复习前四个内容,先来看一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120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多数学生的口算方法应该是同时去掉1个0后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去掉一个0,实际上就是同时缩小了多少倍?(学生:10倍)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10倍,商会怎样?(学生:不变)那这样的口算方法实际上就是根据了什么?(学生:商不变的性质)看来除法的口算可以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板书口算方法)
2.数学书120页2题。
教师:接下来我们复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课件出示120页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说说估算方法。完成后教师:谁来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略)(教师板书估算方法)
3.数学书120页3题。
课件出示120页3题。
教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又该怎样笔算呢?请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20页的3题,再小组交流一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笔算方法,全班评议,教师一旁适时指导。
教师:谁来说一说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笔算方法)
4.数学书120页4题。
教师:这个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探索规律,谁来说一说探索规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教师板书)
教师:这个单元我们重点探索了什么规律?
学生:商不变的性质。
教师: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学生:(略)(教师板书商不变的性质)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商不变的性质完成数学书120页的4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数学书121页练习二十四1~3题。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21页练习二十四的4~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沟通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认识结构。
3.进一步掌握整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昨天我们重点复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及商不变的性质,今天我们重点复习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数学书121页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显示算式及答语。
4题计算前提醒学生:问题要求我们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说出问题中“大约”二字说明要估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题注意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法解决,感受口算的应用价值。
二、深化练习
1.数学书122页7题。
课件出示第7题。
教师:你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略。
教师:第一个问题求上海港的吞吐量大约是广州的多少倍就是求什么?该怎样列式?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体会就是求2171里面大约有多少个660,应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171÷660,把2171看成2200,660看成700,大约等于3。
教师:(课件显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应该用除法计算。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算法。
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完成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上台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要求广州港20个月的吞吐量必须知道广州港每个月的吞吐量,应该用一年的吞吐量660÷12,求出一个月的吞吐量后再与20相乘,就可以求出20个月的吞吐量。
教师:解决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问题时,要先理清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清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学书122页8题。
课件出示第8题。
教师:你从题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0
学生:略。
教师:第一个问题要求3月份平均每天大约收到电子邮件多少封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该怎样列式?
学生:必须知道3月份一共收到多少封电子邮件和3月份有多少天,3月份一共收到273封邮件,3月份一共有31天,所以应该列式为273÷31。(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第二个问题求第1季度平均每个月收到电子邮件多少封又必须知道什么?该怎样列式?
学生:必须知道第一季度一共收到多少封电子邮件和第1季度有几个月,第一季度一共收到多少封电子邮件没有告诉,应该把1~3月收的电子邮件封数加起来,第1季度一共有3个月,所以列式为(341+196+273)÷3。(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两个问题都是求平均数,这两个平均数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问题中的平均数是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的封数,所以用电子邮件的总数除以天数;而第二个问题中的平均数是平均每月收电子邮件的封数,所以用邮件总数除以月数。(课件显示两个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师:解决问题要注意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也就是数量关系是列式的依据。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数学书122页9题。
课件出示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边板书边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全班评议,教师一旁适时指导。
主要评议以下两种做法:240÷80×960和960÷80×240。
三、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121页6题、122页10题。

节约一粒米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23-124页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感受13亿有多大,认识13亿粒米的作用和价值。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让学生受到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探索13亿米有多重及13亿米的作用和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一台天平,一把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几张剩菜剩饭的图片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1天能节约多少米?(学生:13亿粒米)你知道13亿粒米有多重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或随口说出一些数字)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思考探索方法
教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13亿粒米有多重?(停顿片刻后)能不能数13亿粒米来称一称?
引导学生明白13亿粒米数字太多,数来称的话不现实,也不便于操作。
教师:那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①可以称出一小撮米的重量(10g),数一数有多少粒,再看13亿里面有多少个那么多粒,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的重量;②可以数100粒米来称一称有多重,再看13亿里面有多少个100,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2.小组动手实践
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为了计算的简便,下面我们分组来探索10g米有多少粒和100粒米有多重?(课件出示探索要求:①10g米有多少粒?②100粒米有多重?)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如或学校条件有限,不能达到每组一台天平则改为教师演示或直接从数学书123页获取数据)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探索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数出10g米有()粒。
学生2:我们小组称出100粒重()g。
多指名几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明确米有大小之别,所以各组得出的数据不同。最后引导学生统一信息并课件显示:10g米大约有(500)粒;100粒米大约有(2)g。
4.引导计算重量
教师:有了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小组交流一下可以怎样计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尝试后指名汇报。
学生1:因为10g米大约有500粒,那么1000粒米大约就有20g,先用1300000000÷1000=1300000算出13亿里面有多少个1000,再用1300000×20=26000000(g)=26000(kg)=26(吨),所以13亿粒大约有26吨。
学生2:因为100粒米大约有2g,先用1300000000÷100=13000000,算出13亿里面有多少个100,再用13000000×2=26000000(g)=26000(kg)=26(吨)。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5.探究作用价值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3亿粒的重量,那这13亿粒米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稍作停顿后)1个人1年大约要吃130kg大米,那这13亿粒米够多少人吃1年呢?(课件同步出示123页图3)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用26000÷130=200(人)。(课件同步显示算式)
教师:全国人民1天节约1粒米,就够200人吃一年,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每公顷水稻大约能产大米6吨,每吨大米大约能卖3000元,13亿人1天节约的大米能值多少钱?请同学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用26×3000=78000(元)(课件同步显示算式)
6.交流个人感想
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体会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
教师:1粒米微乎其微,但全国人民每天节约1粒米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们国家及至全世界还有很多吃不饱穿不暧的孩子(课件同步播放几张饱受饥饿的图片),我们浪费的正是他们所急需的,所以老师向孩子们发出倡议: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请节约每一粒米给需要它的人们!(课件同步显示)
三、课堂小结、布置任务
教师:粮食就是生命!请同学们在课后通过上网或其它途径查询有关粮食的信息,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同时调查自己或身边的人1天浪费了多少粮食,你能用自己的言行劝诫他们爱惜粮食吗?另外,每个同学查找至少1句关于节约粮食的名言,拟定至少3条关于节约粮食的办法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课件显示课外任务:①查询有关粮食的信息并小组交流。②调查自己或身边的人1天浪费了多少粮食,并用自己的言行劝诫他们爱惜粮食。③查找至少1条节约粮食的名言,拟定至少3条关于节约粮食的办法,并小组交流。)
学生收集和查询以上信息后,可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作交流,也可让学生将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贴在教室内,供全班同学阅读。

编辑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教课书P6

教学目标:

1、在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

2、在学会试商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初步学会计算的方法;

3、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与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出新知

1、出示估算题请你估计下面式子的商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10÷90922÷40756÷80

先让学生说说估计的商是几?然后交流是怎么想的?

2、出示引导题【教师拿一本书说】老师手里的书共192页,现在老师决定每天看30页,你觉得我能看几天,还多几页?

【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式并估算结果,集体交流后,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那如果老师现在决定每天看32页的话,那我得看几天,还有没有余下的页数?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先不要解答。

4、学生列出式子后,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刚才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也来估算一下,商是多少?你是怎想的?

2、交流个人观点后,引导学生讨论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并尝试完成计算。【初步理解试商的基本方法】

3、集体交流计算结果后,组织验算

4、教学“试一试”(1)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讨论这回应该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组织讨论结果,说明为什么看作40来试商;

5、交流试商结果后,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6、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对比着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自己说一说应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最后再计算,并要求验算。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五、完成《课堂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生:注意别对错数位。
生: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师:大家考虑的很全面,那我们再来做答题纸上的第二题。
2.请用竖式计算:185×1523×283
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师:23×283的竖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我们前面学过写竖式时要把位数多的放在上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咱们就知道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到竖式的上面了,同位互相批阅一下。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1.志愿者在行动:自主练习第8题
出示:我们来了298名志愿者。如果平均每人擦洗13米,能完成擦洗3000米栏杆的任务吗?
师:先想一想,能解决吗?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灵活选择:
师:最后咱们到茶场去瞧一瞧:
出示:崂山茶场2007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425×19=(千克)
①3825②8020③8075④46325
师:不计算,你来选一选,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
生:应该是第三个。
师:怎么想的?
生:第一个数太小了,估一估就知道了,大约在8000左右,3825肯定不行,第四个也不行,太大了,而第三个虽然接近8000,但是我们只要看看个位数就行了,425乘19得数的个位不可能是0,五九四十五,应该是个五,所以选③
师:同学们遇到实际问题,能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巧妙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回顾一下咱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生:一开始我们没学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
师: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始我们还提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39页的例3、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会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第一位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指名用竖式板演 56÷4 56÷7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2.全班口算.

420÷2 420÷6 150÷3 400÷8

320÷4 200÷5 320÷8 120÷6

问:说一说420÷2、420÷6的口算过程.

3.出示128÷4

师问:和上面两道题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点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3、例4.

1.教学例3:128÷4=

(1)小组讨论完成例3.

(2)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或在投影仪上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如问: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3应写在什么位上.

(3)教师小结:在计算128÷4 时百位上的1不够除,我们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合并,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12减12得 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38页算理图)

(4)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

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

2.教学例4.

(1) 出示例4:184÷5=

(2)独立完成例4.

思考: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方面?与例3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总结法则

问:看谁能试着总结除法法则?(小组讨论,研究,总结法则.)

1.指一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纠正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归纳总结.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运用法则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过程.

四、巩固与反思

1.基本练习.

2.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五、反馈小结

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反馈,并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师生共同补充、完善除法法则的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当妹.

六、作业

1.216÷3 369÷6 426÷6

216÷6 369÷7 426÷8

2.(1)3除81的商是多少?

(2)278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3)被除数是576,除数是6,商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辨析区别例4和例3的不同,突出重点。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 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探究活动

组题算题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笔算除法的方法.

活动准备

若干组写有1、2、3、4、5、6、7、8、9的九张卡片.

活动过程

1.两人一组,任取三张卡片组成一个三位数作被除数,再选一个不同的数做除数,笔算出商.

2.两个同学交换题目,验算.

3.对一道加一分,看谁的成绩高,谁就是获胜者.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45
×12
290——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45—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74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A.2×5B.20×5C.200×5D.200×50
(2)下面()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209×15B.205×52C.325×52D.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A.3825B.8020C.8075D.46325
425×219=()
A.93075B.68000C.46325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3、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得太高,不应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及特殊情况全拿到一节课上来研究,还是遵循教材的编排分成两课时合适。]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19×19645×666×308×2057×460

[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新知的探究包括多种情况(因数没有0的,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这与学生已有的旧知恰恰是相“匹配”的,因此复习时我有意选择了几种不同的情况,为新知的出炉铺路搭桥。]

[教后反思:课前设计复习题重点考虑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所有情况,并没有顾及所用时间的长短。谁知看了视频,发现这段竟用了10分钟之久,原来学生卡在了口算上,他们的乘法口诀及20以内的口算加法不够熟练,笔算方法倒是掌握得还不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笔算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原本想复习之后直接出示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让学生尝试完成,可考虑到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恐成了纯粹的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借助书中的情境引出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

(1)学生口列算式,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经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笔算

师:这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你能笔算出来吗?先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而且利于发现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只是张焕卓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14560

×12+48

1740+12

1740

他解释道:12×5=60,12×4=48,12×1=12,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数应该这样对齐(见上右)。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2、练习:课本47页做一做最后一竖排的两道题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受数字大的影响,学生还是在口算部分耽误了不少时间,用时10分钟。建议减少数字,把重点放在检测学生的计算方法上。]

(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情况

出示:360×25107×90

学生尝试,师挑选代表性的做法全班交流,突出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即: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一个因数中间的0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得0,所以直接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数位上,再继续乘下去。

[设计意图:这两种类型是非常容易错的,放手让学生尝试,教师就有充分发现学生思维障碍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

[教后反思:此环节“纠缠”了很长时间(具体见下面的教学反思部分),这出乎我的意料。是学生旧知不扎实?还是运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不行?毕竟迁移也是要方法的。]

练习;

182×47250×60224×30304×15

[设计意图:把三种情况混合在一起让学生练习,对于他们笔算的熟练度及灵活度都是一个很好地训练。]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第49也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李叔叔在某城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改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请问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
1.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2.班内同学分享145×12的估算方法。
(二)笔算
1.刚才我们估算出的145×12的得数是一个近似数,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在笔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件演示145×12的笔算方法。
3.探讨:乘法竖式中“1”与“5”相乘的集要写在哪个数位。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4、用计算器演算笔算的结果。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讨论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补充习题:
(1)学校购买校服。每套42元。买132套这样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2.47页做一做。
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练习八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集体订正。
4数学医院:针对竖式中容易出错的第二部分,判断正误。
5.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家庭装牛奶每月162元
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
订半年送文具一套
订10个月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订购方案,并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请说出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六)》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六)》数学教案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231×4= 321×2= 415×3= 298×3= 523×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编号:审核人:学生姓名:
执教教师:
单元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知识我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我类推迁移、对比归纳的能力。
学能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对比、择优中,自主得出口算的简便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激发学习乘法口算的兴趣,增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口算:
10×5=2×30=30×4=
60×5=300×5=4×700=
2、口答:
30是()个十800是()个百
100是()个十90是()个十
6000是()个千500是()个百
4个十是()12个十是()
12个百是()17个百是()
◆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自学任务一:自学下面的内容。
人骑自行车1小时大约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借助下面的点子图和你以往的知识经验,口算出16×3
的结果。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

●练:口算下面各题。
12×3=25×2=16×4=
14×6=4×18=3×26=
17×5=24×3=19×5=
◆悟:
●自学任务二:自学下面的内容。
如果你乘坐特快列车去旅游,1小时大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你能根据自学任务一的经验口算出160×3的结果吗?
●练:口算下面各题。
130×5=140×6=280×3=
460×2=2×360=230×4=
240×3=70×13=46×40=
◆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数学教案

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2、学会速度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导学案(青岛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去哪儿玩了?引入问题。
1.从潍坊到济南的铁路长225千米,老师从潍坊到济南,往返一次要走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2.从潍坊到济南的火车票是36元,共12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一生板演,其他生竖式计算。汇报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潍坊到济南的火车票是36元,这节车厢有112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需要多少钱)
4.怎样列式:36×112或112×36
5.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区别?引入课题。
6.估一估。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小组交流算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算法多。
2.全班交流算法,归纳方法。
四、展示点评总结提升
笔算算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基本练习
209×1829×362
2.火眼金睛
3.学以致用
从北京去上海,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约3小时到达;汽车每小时行105千米,大约12小时到达。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分别是多少千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教案(西师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