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发表时间:2020-12-24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实录
生:注意别对错数位。
生:进位的时候要加上进位的数。
师:大家考虑的很全面,那我们再来做答题纸上的第二题。
2.请用竖式计算:185×1523×283
学生独立做,做完交流。
师:23×283的竖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我们前面学过写竖式时要把位数多的放在上面。
师:我们已经知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咱们就知道把位数多的因数放到竖式的上面了,同位互相批阅一下。
四、解决问题,拓展提高
1.志愿者在行动:自主练习第8题
出示:我们来了298名志愿者。如果平均每人擦洗13米,能完成擦洗3000米栏杆的任务吗?
师:先想一想,能解决吗?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灵活选择:
师:最后咱们到茶场去瞧一瞧:
出示:崂山茶场2007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425×19=(千克)
①3825②8020③8075④46325
师:不计算,你来选一选,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呢?
生:应该是第三个。
师:怎么想的?
生:第一个数太小了,估一估就知道了,大约在8000左右,3825肯定不行,第四个也不行,太大了,而第三个虽然接近8000,但是我们只要看看个位数就行了,425乘19得数的个位不可能是0,五九四十五,应该是个五,所以选③
师:同学们遇到实际问题,能进行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巧妙地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我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这是知识上的收获,回顾一下咱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生:一开始我们没学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
师: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能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始我们还提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扩展阅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例1和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第49也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李叔叔在某城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改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请问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
1.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2.班内同学分享145×12的估算方法。
(二)笔算
1.刚才我们估算出的145×12的得数是一个近似数,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在笔算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件演示145×12的笔算方法。
3.探讨:乘法竖式中“1”与“5”相乘的集要写在哪个数位。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4、用计算器演算笔算的结果。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讨论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补充习题:
(1)学校购买校服。每套42元。买132套这样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2.47页做一做。
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3.练习八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集体订正。
4数学医院:针对竖式中容易出错的第二部分,判断正误。
5.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家庭装牛奶每月162元
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
订半年送文具一套
订10个月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订购方案,并算出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请说出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中要注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方法,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几个“十”,乘得积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笔算:45×12=
2、你是怎样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请看。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为新课做好准备铺垫。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例1.
2、指名读题。
3、怎样列式计算?145×12=
4、为什么用乘法?
生:12个145是多少?
5、板课题:这是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探讨方法
1、先估算145×12大约是多少?
生:
【设计意图:估算在计算教学中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
3、你们都能估算出145×12的结果,估算的结果与准确数是有误差的,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可以怎样?
4、试试看,师巡视。
5、做完的与书本49页例1对照答案。
6、谁会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
7、通过xxx同学这么有条理的汇报,你明白了吗?谁再说说?
8、与刚才的复习题比较一下,在计算时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
9、师小结:原来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其中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明白了?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的探讨计算的方法,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也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理解和提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过渡: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4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练中理解和提升。】
2、27×142=学生独立探讨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计算发现这样的算式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的,这样算可以比较简便。】
小结:原来这样的题目在写竖试时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的,一般是大数乘小数。
3、改错题:书本:P51页第7题让学生说出错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改错,巩固并理解计算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小结:你在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提醒同学的?
4、解决问题:
(1)、某学校共有学生245人,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每人费用36元,全校共需要费用多少元?
(2)、某鲜花店为了迎接母亲节的到来,花店经理花了3000元批发了225束鲜花,如果每束鲜花卖15元,售完这批鲜花,花店经理可以赚到多少钱?
【设计意图:这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数学,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能力。让学有能力的学生得以提升。】
四、全课小结: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要提醒同学什么呢?
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1
145×12=1740(千米)
答:------------。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
3、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得太高,不应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及特殊情况全拿到一节课上来研究,还是遵循教材的编排分成两课时合适。]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19×19645×666×308×2057×460
[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新知的探究包括多种情况(因数没有0的,因数末尾有0的,因数中间有0的),这与学生已有的旧知恰恰是相“匹配”的,因此复习时我有意选择了几种不同的情况,为新知的出炉铺路搭桥。]
[教后反思:课前设计复习题重点考虑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所有情况,并没有顾及所用时间的长短。谁知看了视频,发现这段竟用了10分钟之久,原来学生卡在了口算上,他们的乘法口诀及20以内的口算加法不够熟练,笔算方法倒是掌握得还不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笔算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情况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原本想复习之后直接出示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让学生尝试完成,可考虑到这样做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恐成了纯粹的为计算而计算的教学,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借助书中的情境引出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
(1)学生口列算式,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经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笔算
师:这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你能笔算出来吗?先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而且利于发现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只是张焕卓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14560
×12+48
1740+12
1740
他解释道:12×5=60,12×4=48,12×1=12,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三个数应该这样对齐(见上右)。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2、练习:课本47页做一做最后一竖排的两道题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受数字大的影响,学生还是在口算部分耽误了不少时间,用时10分钟。建议减少数字,把重点放在检测学生的计算方法上。]
(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情况
出示:360×25107×90
学生尝试,师挑选代表性的做法全班交流,突出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即: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一个因数中间的0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得0,所以直接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数位上,再继续乘下去。
[设计意图:这两种类型是非常容易错的,放手让学生尝试,教师就有充分发现学生思维障碍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对症下药”。]
[教后反思:此环节“纠缠”了很长时间(具体见下面的教学反思部分),这出乎我的意料。是学生旧知不扎实?还是运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不行?毕竟迁移也是要方法的。]
练习;
182×47250×60224×30304×15
[设计意图:把三种情况混合在一起让学生练习,对于他们笔算的熟练度及灵活度都是一个很好地训练。]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45
×12
290——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45—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74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A.2×5B.20×5C.200×5D.200×50
(2)下面()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209×15B.205×52C.325×52D.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A.3825B.8020C.8075D.46325
425×219=()
A.93075B.68000C.46325D.80000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此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2.笔算。
① 指名板演。
② 指名说说其中一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新知。
1.把18×74改为118×74。
2.观察因数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独立尝试练习。
4.小组讨论。
① 如何列竖式?
②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 自学课本,对照比较。
5.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
456×19208×37
① 指名板演。
②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③ 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议。
2.笔算。
179×44348×27246×38 123×59
107×93235×36205×48 618×15
3.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4、5两题。
4.小结。
四、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
2.完成作业本。p8
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案
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案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
第1课时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1、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2、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3、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45×6715×47)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
×14
616
154
21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四、课堂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第2课时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
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
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的第5题)
二、新知熟练
1、做“想想做做”的第6题学生先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4和第7题第4题让学生先算,再交流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要提醒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表述题中的数量关系;第7题要注意通过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归纳出“速度×时间=路程”。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要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作适当解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进行解答。
2、做“想想做做“的第9题
这道题基本要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如果有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也是允许的。
3、做“想想做做“的第10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特别是,“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4、完成思考题
在做思考题时,对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思路,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分析推理,完成填空。对思维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比较具体地逐步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类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
三、全课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心得
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导学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安居育才外国语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审核人:学生姓名:
执教教师:
单元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知识我通过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学能我通过观察、试算、比较、分析、交流等活动,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经历整理笔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培养了我认真、仔细、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学习难点由旧知迁移到新知,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疑问、收获
●知识回顾
1、口算:
23×30=47×20=
42×19≈58×41≈
2、笔算
56×26=64×34=
3、从淄博乘火车到青岛用了2小时,列车1小时行145千米。淄博到青岛有多少千米?
◆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自学任务一:自学课本第49页的内容。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1、怎样列算示?
2、口算方法探究
3、自己尝试补充完下面的笔算:
145
×12
290
●交:
笔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儿?为什么?最后写什么?
●练:1、笔算下面各题
68176309
×12×47×25
2、课堂小练
124×73226×3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134246
×16×34
804864
134628
4、家庭装牛奶每月132元
订一个月送文具盒一个
订半年送文具一套
订10个月送书包一个
订一年送四驱车一辆
◆悟: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位对齐。
3、然后把()次乘得的数()起来。
◆学能展示课堂闯关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准备教案是老师上岗之前就要学会的技能。 教案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传播正确的内容和观点,为您准备的“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一定能够让您满意,本文请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1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1)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第9页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的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课本第8页教学例题图
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面的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象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归纳概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结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归纳)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的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解答:18423=8(棵)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
1、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探索在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饿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能学会用五入法的方法试商后进行调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指名板演1923227234,其他学生同时计算。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相机板书:初商太大,需要调小。
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问:怎样求四2班平均每人借书的本数?
2、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
4、让学生在黑板上边写边说说你在试商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强调: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了初商太小了。原因是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用五入法看大了,商就小了。所以需要把商调大。(板书:初商太小,需要调大)
5、比较:今天学习的例题和复习的题目,在试商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对试商这个词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说明:试商,顾名思义是用试验的方法找商,我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的办法找商,这样找到的商有时正好,一次试验成功,有时不合适(太大或太小),就需要对找到的商进行调整,一般一次可以完成,有时还需要调整两次。像这种试验、调整的办法也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常采用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交流,然后订正,校对。
3、笔算并且演算
1982854067
四、课堂总结
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怎样试商?试商后会出现哪些情况?你怎样解决?
三、作业
第10页想想做做第3后四题、第4题。
课前思考:
1.学生因为有了前一节课的试商和调商的经验,所以这节课中的例题我准备在探索和表达的过程中能够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针对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提醒。
2.在试赏一次不成功时,让学生讨论商是过小了,为什么?怎样调更快?
3.练习时一定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看出商小了?在板演中尽量发现同学的问题,共同探讨,及时纠正。让学生尽量多的积累试商、调商的经验。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法的调商(五入调商).由于有昨天的基础,今天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我让学生通过比较与昨天四舍调商的区别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除法的调商.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本部分内容掌握的基本到
授后小结1:
本节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天的尝试练习,困难不大,大多数学生明白商小了要调大,学习起来较为顺利,通过前后的比较学生能明白,为什么需要调商,什么时候调大?什么时候调小?从作业里看出计算的正确率有所进步。
授后小结2:
用五入法调商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正如两位老师所说,有了前面的四舍法调商为基础,学生都能基本掌握调商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3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基本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其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重点: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难点: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
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
156124214
145323442
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欣赏图片,搜集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谈话:谁能交流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
1.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或在组内交流。
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完成的同学在组内交流算法。
2.找出最简单的口算方法。
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么多的计算方法哪种你最喜欢,哪种你认为最方便,为什么
四、展示点评提升
在学生比较交流中,教师引导得出(把其中的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因数分别乘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求和。)比较受欢迎,这种方法比较好。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口算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的前两组)
指名说得数,并说一说每个题的口算过程。
2.连一连。(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自主进行连线,全班共同订正。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连线。对于通过估算得出结果进行连线的,教师要给予表扬与鼓励。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1)学生默读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3)全班反馈计算情况,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学生自己读题,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全班,并说说思考过程。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5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设计理念:本节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尝试计算,交流总结,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培养计算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新课。
笔算:32405033
检查练习情况。
独立计算
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理。
出示例题
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百和苑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15克,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怎样列式?板书
85015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两种方法对吗?哪种简便?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
2、如果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20克,那么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怎样解决呢?
积的末尾为什么写2个0
如果草坪面积是800平方米呢?
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算?
85020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积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为什么?
指出: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就要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观察图
提出问题
学生口答
学生尝试练习
竖式不同的学生板演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板演两种做法。
口答
学生试一试
独立解决并全班交流
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
380170
2260
50018
30400
2、第5页(3)
怎样计算的。
3、第5页(5)
发现什么?
独立计算
口答过程
介绍简算得方法。
填写表格
相互交流
汇报结果
四、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0360=90107=
二、将下表填写完整。
每筐千克数
筐数
总千克数
番茄
25
180
萝卜
30
250
青菜
20
130
教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正确运用算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2、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3、能运用所获得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独立运用所掌握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练习一(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口答,可以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一(5)做完后并说说上下题目有区别?
(3)练习一(6)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再观察比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得到商不变。
让学生积极探索,交流讨论,初步体会到商不变的规律
2.笔算练习
(1)先说说下面每题的商是几,再计算。
25540348705176046250
追问: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103053460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评讲时提问:
(1)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2)除到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你能判断出商的位数吗?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再逐步整理归纳:
(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个位不够商1就商0。
(2)根据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和除数的大小来判断商的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三、解决问题(补充)
1、3号船一次捕鱼30筐,共960千克,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如果每筐可卖70元,总收入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
2、把480米的绳子剪成40段,每段再做成6根跳绳,这条绳子一共可以做成多少根跳绳?
引导学生有两种思考方法:
(1)直接用406=240根
(2)48040=12(米)
126=2(米)
4802=240(根)
3.教学思考题
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
60030=20,20-1=19次。如果转换恰好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次。
四、布置作业:第5页第3、4题
课前思考:
本课时有大量的口算和笔算,可以通过比较、交流,让同学总结口算的方法,不断扩大口算的范围,提高口算的能力。笔算练习中学生先估计商是几,商是几位数,交流商是怎样想到的,由此大多数的同学明白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
练习中的第六小题,学生可以先计算、填表、再观察、比较和交流,漫漫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这节课的补差任务较重,除数是整十的计算,为下面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一个也不能漏掉。
教学反思: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来巩固前两天所学习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作业,我发现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对于竖式计算有所混淆。本课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教会学生在不列竖式的情况下试出商,通过教学我感到还有20%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需要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大量的练习、比较;观察病症,修改错况,大多数同学都有所进步,能很快确定商是几,准确写上商的位置。只有很少的同学还是没有很好理解,一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一会又看成是一位数,留下的余数不放心非要做到0为止。看来补差的任务还是很艰巨。
授后小结:
今天是第三节除法笔算课,通过练习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仍旧重复着昨天的错误,死不改悔.不知两位同行有没有发现:学生补充习题上的观察算式说说商是几位数错误率很高,看来我们还需在这方面多多下工夫!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激素那。
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饿学习习惯,提高在激素那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地解答。
教学设计:
一、口算:完成口算簿上一条口算。
二、笔算
1、练习三第1题对比练习。
第一组: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
(2)同桌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
(3)全般交流,教师板书过程。并在板书过程中对学生追问。为什么都把24看成20去除,一个要调商,一个不要?
(4)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的时候,被除数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
第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变了。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提高计算的速度。
(2)学生对所做的题独立分析,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演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
2、练习三第3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
⑶指名汇报。
⑷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3、练习三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同桌讨论。
⑶学生练习。
⑷全班交流、订正。
三、解决问题
⒈练习三第5题。
⑴指名学生读题。
⑵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四、作业:第2题、第5题
课前思考:
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基本学完,但学生是否正真掌握?把所有的可能放在一起学生是否要混淆?计算的速度如何?需要大量的练习、比较来巩固。
练习三第一题就是算一算,比一比。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同桌可以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为什么都把24看成20去除,一个要调商,一个不要?最后小结时明白被除数也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商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
第三题:可以同桌互动,来提高估商的能力,不光会估,还要看谁根正确。另一位用笔算来验证。
教后反思:
今天这节练习课,内容较为简单。我主要总体复习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何来试商,如何来调商。从学生上黑板做的情况,感到对于简单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学生掌握的都还可以。
授后小记:
今天所练的内容比较简单。我重要是通过估一估,比一比;来练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运算;让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时候不用调商,什么时候需要调商;什么时候需要调大,什么时候需要调小?从学生的板演中可以看出商是一位的除法计算,学生掌握不错。
授后小结:
本课练习书本上练习的设计大都是对比练习,通过一系列的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和除数相同,被除数不同的除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要调商的原因.也进一步训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还应避免学生急功近利的情绪,随着练习题量的增加,在试商过程中学生似乎失去了前两节课的耐心和细心,总想走捷径,省略调赏的过程,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等于除数等错误屡屡发生.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数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能主动主动参与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思
考方法,获得学习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反思计算过程和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商是几十多或几百多你怎么想的?
56257893
56267899
2、用竖式计算
873067204230(重点讨论商的对位和余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结合插图,通过实例,理解到这题就是求420里面有几个30,所以列式为42030。
2、揭题: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的笔算除法。
三、引导学生探索
1、提问: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
(1)因为3010=300,所以商比10大。
(2)因为3020=600,所以商比20小。
(3)根据以上两种说法可知道商在10和20之间。
(4)追问:42030的商应该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2、提问: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1)引导思考:第一次得到的商1要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可用估算的结果说明商1该写在各位上)
(2)引导学生接下去该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后再把题目在书上做完。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余下12个是120,120里面有4个30,所以上的个位上是4。
完整叙述笔算过程。
(3)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
3、对比:423042030
今天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与昨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4、小结: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5、完成试一试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结: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竖式计算。
说一说商大约是多少?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第4页第2题。
同桌互相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集体完成。第4页第4题
得到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发生变化时,宽也随着变化。
四、作业
第4页第3、5题。
五、课堂总结。
课前思考:
本课时的关键要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调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完成对新知识的认识。教师主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42030的商是几位数?估计结果可能是多少?
2.练习中通过一组对比题让学生明确商的位置取决于被除数的大小。计算前可以先估计一下商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
3.找错的练习主要是想通过反例让学生在寻找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计算策略。
教后反思1:
本课还是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但较昨天的内容复杂了一些,今天学习的是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就不高,从课堂作业中也反映出了许多问题。学生在做题目时,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如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但,问题最多的还是竖式的写法。有许多学生答案虽然对,但却格式错误,特别是80040这一题,很多人把末尾的零写在个位上。对于今天的问题,在明天的练习课上将加强训练改正。
教学反思2:
今天继续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但出现商是两位数的,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的,作业中错误较多,有确定好十位的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不够商1要商零占位,学生有遗漏;有把除数看着一位数把末尾的0不看,同样80040这题学生的竖式就是用口算一下得到的,格式有错。看来明天的练习非常有必要。
授后小结1:
虽然不是一个老师教的学生,但错误的内容却是相同的,邵老师和小宋所提到的学生错误的类型在我班同样存在.分析原因,其一:也许是学生长期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定势影响,在列竖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整数数看成了一位数.其二是学生经过了两个月暑假,学生学习的状态\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计算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三是因为老师在课堂没有像老教材那样重点强调整十数除二\三位数除法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48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48128
×5×16×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区别: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概括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概括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所以A×B=(100)。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510)。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n则积缩小(n÷m)倍。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编号:审核人:学生姓名:
执教教师:
单元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知识我能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我类推迁移、对比归纳的能力。
学能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对比、择优中,自主得出口算的简便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激发学习乘法口算的兴趣,增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口算:
10×5=2×30=30×4=
60×5=300×5=4×700=
2、口答:
30是()个十800是()个百
100是()个十90是()个十
6000是()个千500是()个百
4个十是()12个十是()
12个百是()17个百是()
◆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自学任务一:自学下面的内容。
人骑自行车1小时大约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借助下面的点子图和你以往的知识经验,口算出16×3
的结果。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
●练:口算下面各题。
12×3=25×2=16×4=
14×6=4×18=3×26=
17×5=24×3=19×5=
◆悟:
●自学任务二:自学下面的内容。
如果你乘坐特快列车去旅游,1小时大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1)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交:你能根据自学任务一的经验口算出160×3的结果吗?
●练:口算下面各题。
130×5=140×6=280×3=
460×2=2×360=230×4=
240×3=70×13=46×40=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