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古诗文复习(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第29课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文是一篇清新写景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拘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或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资料】1.恶能无纪恶:怎样纪:通“记”,记载2.冻风时作作:起
3.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4.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乍:初
5.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乍:突然6.柔梢披风披:分散
7.毛羽鳞鬣之间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8.夫能不以游堕事堕:耽误
9.麦田浅鬣寸许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1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导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4、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课时一
一、自主学习
1、朗读训练
听读
自由朗读
抽读
齐读
2、给加点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花朝节()呷()浪
鲜妍()明媚堕事()飞沙走砾()
曝()沙之鸟浅()鬣寸许髻鬟()()
靧面()红装而蹇()者脱笼之鹄()
汗出浃()背罍而歌者()恶能无纪()
3、作者
袁宏道,字,号,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弟并称“三袁”,为文学史上“”的创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二、合作讨论
分小组,找出文中关键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试着翻译课文
课时二
三、展示讨论结果
1、关键词
(1)一词多义:
时: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解髻鬟之始()掠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乍:波色乍()明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悠然自得()
然:晶晶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词类活用: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作则飞()沙走()砾
(3)重点虚词:
之:若脱笼之()鹄
局促一室之()
髻鬟之()始掠也
夫:夫()不能以游堕事
(4)其它:
土膏()微润恶能()无纪()
2、翻译重点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课时三
探究文意
(1)试着描绘满井的全景,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
(2)这篇游记小品写了满井这个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细细读,慢慢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
(4)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满井春色的?
思维拓展
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
巩固练习
(1)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一句应用了怎样得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二段结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暗扣开篇的哪一句话,使得首尾紧密呼应?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性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2、(),铜雀春深锁二乔。3、天街小雨润如酥,()4、(),零丁洋里叹零丁。
5、(,),此事古难全。6、采菊东篱下,()
7、长风破浪会有时,()。8、安得广厦千万间,()
9、兴,百姓苦;()10、风烟俱净,()1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1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3、好读书,()
14、黔娄之妻有言:“(,)。15、策之不以其道,(,)16、问君何能尔?()17、(),将登太行雪满山。18、瀚海阑干百丈冰,()。19、忽如一夜春风来,()20、但愿人长久,()。21、落红不是无情物,()。22、海内存知己,(。)23、(),举杯消愁愁更愁。24、春蚕到死丝方尽,()。2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26、(),自缘身在最高层。
27、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2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29、不以物喜,()30、(),后天下之乐而乐。
31(),松柏有本性。32、(),谈笑无还期。
33、(),坐看云起时。
34、明月楼高休独倚,(),()。
三、理解性默写
1、《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发挥了神奇的想象,描绘了一副美丽的雪景图。诗中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的诗句是:()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岳阳楼记》中表现文章主旨及古代仁人志士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两句生动写出了山间朝明暮暗的美景。
5、《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春夏景象的两句是:()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四、运用性默写
1、青少年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所说的那样(),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秋晚会,演出接近尾声,男主持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女主持人接着深情地祝愿“()。”(用古诗词中咏中秋月的千古名句)
3、某中学的伍老师带病坚守在三尺讲台,直到倒下。他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李商隐《无题》中诗句“()。”的真实写照。
4、2005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温家宝总理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的()。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瞻远瞩,妥善处理分歧。
5、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的心态。
五、主题性默写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

文言文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给通假字注音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
4才美不外见()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真无马邪?()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废具兴()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1
0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实词_
练习册、课本的注释和课后练习中解释加点字词都是很重要的内容,结合句子掌握意思。
(一)一词多义
许1、一百许里()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曳屋许许声()
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1执策而临之()2、策之不以其道()
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不知马也()3、()
能1、虽有千里之能()2、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3、食不饱()
因1、余因得遍观群书()2、因势像形()
虽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游人虽未盛()
复1、不敢出一言以复()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益1、益慕圣贤之道()2、开卷有益()
乃1、久而乃和()2、乃重修岳阳楼()3乃不知有汉()
故1、故余虽愚()2、故使人问之()
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明灭可见()
(二)古今异义
1几欲先走走:古义()今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今义()
3而或长烟一空或:古义()今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义()今义()
5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古义()今义()
6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今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古诗文复习(人教版)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资料】一、基础知识:文言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本领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12其真无马邪邪:通“耶”,吗
二、阅读探究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
13.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