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求诸己》教案

高中教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1

《求诸己》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诸己》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求诸己》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2、积累本文设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的诗词和虚词。
2、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孔子“求诸己”的思想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诸”,“之于”的合音,兼词,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介绍孔子对弟子的思想品德提出的一系列标准。
二、分析语段
4.14章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孔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申说这个话题呢?
这大概与他一生追求“克己复礼”,周游列国而“累累如丧家之犬”,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分不开。可以说,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这是他终身未能解开的一个“情结”。不然的话,为什么一向微言大义的圣人在这个问题上竞如此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听来总让人感到是在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呢?
不过,话虽如此说,但圣人自我安慰或自我解嘲所开的药方对于那些怀才不遇者,怨天尤人者倒的确能起到强心镇静的作用哩。
更何况,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了不了解自己,苦练内功,增强才干总是不错的罢。
14.42
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读解】 儒学的进修纲要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修己就是修身,安人就是齐家,安百姓就是治国平天下。安人安百姓都建立在修身的基础之上。”
这么说来,《大学》所列的修、齐、治、平进修阶梯,实际上上已由孔子在这里亲口说出来了。
那一段是不是儒学进修的纲领性文字呢?这当然也不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不过,从我做起,首先解放自己,然后是家人,然后是全社会的人,这倒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
一言以蔽之,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修身正己而天下平。
7.3「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读解】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当然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反映和社会现实的照,不然的话,他忧虑什么呢?更进一步说,圣人所忧虑的四种现象实际上又不只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有,而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出现的过病。
不讲品德修养,不讲学问,不讲正义的原则,不改正缺点错误,只讲金钱,只讲赚钱之术,唯利是图,有钱就是大哥。这些现象,难道我们还见得少了吗?“读书热”在哪里?“学问热”在哪里?“雷锋精神”又在哪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更不用提了!
所以,圣人真是“一肩挑尽古今愁”,连他的忧虑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他的救世主义的精神,至今不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7.30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5.8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第二课时
6.12
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读解】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走不走得到是能力问题,走不走却是态度问题。
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这是知难而退,自甘堕落。所以孔子深恶痛绝,当面驳斥冉求的说法。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背登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那,只要肯立志,坚决地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走到哪步算哪一步。换句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事实上就总会有所收获。相反,凡事太功利主义,还没有开步就问终点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太迫切,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结果便很容易画地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
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圣人予以激励,要求他开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废”,也比停步不前好。
9.17【读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孔子一方面感叹时光易逝,往事难再,另一方面以水为喻,勉励我们进德修业,都应该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不舍昼夜。
无独有偶的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曾感叹道:
“人的脚甚至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体会与孔子是相通的。
他们所发出的感叹,在历史的甬道中回响,至今仍不绝于耳。而这种感叹所包含的意义,还可以从各个方面延伸,引发我们思考宇宙的奥秘,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如此等等。那可真是亘贯古今的一大感叹啊!
9.23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后生可畏
一方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另一方面是“人到中年万事休”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鼓励年轻人珍惜青春的宝贵时光,茁壮成长,掌握足以让老一辈感到可畏的本事。鞭策年轻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要虚度了青春年华,到中年时仍默默无闻,一无所成。
说到底,还是下面这一段著名的话概括得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后生可畏”的生动形象写照。一日之计在于晨,抓住了晨光,后面的事情就大有时间可做了啊!
17.22【读解】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孟子说得更为尖刻:“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膝文公上》)
虽然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个是仁者叮咛,一个是智者雄辩,但两人所表达的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要求有所学,有所思,有所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反对好吃懒做,消极无聊地打发日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能够真正做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什么也不想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说不定这本身还是一种难能的修养,一般人就是想修还修不成的坐定功夫呢?倒是在经济发达,生活超过了温饱线以后,一些人无所事事,闲得无聊,似乎采纳了圣人的建议,没日没夜地打起麻将来了。圣人若是知道了这情况,会不会感到哭笑不得呢?
5.27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还只是第一个层次上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上的问题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但不愿意正视,不愿意作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或者,用孔子的话来说,不愿意“自讼”------自我诉讼,自己审判自己,这实际上牵涉到感情与理智的问题。就理智的冷静分析和批判而言,人往往也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认为应该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才好。
但就感情的倾向而言,人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自己为自己找出一些辩护词,最后是自己做了自己的法官,作出“无罪释放”的判决。

第三课时
19.21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领导人来说,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居于高处,并且大家都看惯了他光辉的形象,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没关系,反正也没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领导人一旦犯错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稍有有一点点黑,就被人们觉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当然,你一旦改正错误,那也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两方面就是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过,孟子认为,古代君子的过错的确如子贡所说,像日食月食一样,但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所谓“君子”,却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已完全没有“日食月食”的风度了。(《孟子公孙五下》)
孟子距子贡的时代并不很遥远,而我们今天距孟子的时代却是远之又远。“君子”之过,是如日月之食让人仰望,还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呢?
19.8【读解】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是圣贤也仍然要犯错误。关键是看你对待犯错误的态度,就从这态度上又可以看出你的品德修养。孔子已经反复说过:“过则勿惮改。”(《学而》)、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都是要求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7.31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闻过则喜
鲁昭公违背了同姓不通婚的规矩,所以被陈国的司寇认为不懂礼。
 看来,古人还懂得同姓不通婚的优生学哩。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优生学的问题,而是讨论孔子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高兴的问题。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跳起八丈高,横眉毛竖眼睛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有什么“有幸”的感觉呢?
不过,仔细想想孔子所说的话,想想他为什么会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便感到“有幸”,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能指出来,总比自己有了错误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来好啊。尤其是做领导的,做师尊的如果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指出缺点错误,那你多半都已成了孤家寡人了罢。须知,“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称,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在这个早已废除了帝制的民主时代,你能够生存得下去吗?
所以,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当听到别人指出你的什么过错时,一定不要恼羞成怒,暴跳如雷,而要学习学习圣人的涵养,闻过则喜,把它当作一件“幸事”接受下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一个可怕的人,一个没有人愿意或没有人敢给你提意见的人。
14.27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相关阅读

《求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求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科班)你们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二、师介绍“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是封建社会里形容皇权至高无上的惯用语,但使它根深蒂固的却是皇权的至尊无上与君主专制的现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广大民众首次被置于统一政权的控制下。秦亡,汉承秦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
处在这一格局塔尖上的是地位无比尊贵的君主,包括立法权、政权、财权和军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权力都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质、品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断的弊病,封建的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了一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本单元所选的《求谏》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而我们所熟悉的“民惟邦本”“君舟民水”的言论则是君民关系的范畴。这些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上下堵塞、政务失常的产生,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毕竟要依赖于君主个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君主个人贪欲膨胀,任情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说教了。
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仲舒开始发展起来的三种观念:“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思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维护和提倡,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同时也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性。
处在宝塔最底层的是广大的黎民百姓,他们作为整个社会的底层和被统治层,处于整个统治秩序的基础部位,以自己的坚忍承受着统治阶层的压榨与剥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更迭,广大百姓用自己的累累白骨把新的君主扶上了帝位;社会发展,他们又用自己的辛劳和勤勉创造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并给帝王及其家族提供着维持其豪华生活的奢侈品。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但超出了他们的限度,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是惊人的。历史见证着这种变革的力量,这使得历朝的帝王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敢轻易忽视民众的力量,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成为贯穿封建政治思想的一条红线,至今仍对现实政治起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由于统治者的欺骗性宣传和御用文人的粉饰美化,这种专制的统治秩序很少受到质疑,上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物,下到广大的民众,他们大都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甚至把它视为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天理”。随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萌芽,经历过明清之际社会剧变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他们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掀起了一个思想上的反思和批判的高潮。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做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首先考察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在《原臣》中,他颠覆了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指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是互相配合的关系。
三、结合单元说明,介绍两本书内容。
《贞观政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并吸取其中精华的东西。
四、学生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必假颜色必藉忠臣幸诸公数相匡救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实愿罄其狂瞽纳刍荛如属文之士美恶必见
等数人勖之纂组伤女工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
二、借助注释自读第一段,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三、视学生疑问讲解,然后师提醒学生注意:
1、匡正:纠正卒令(之)不闻其过遂(终于)至灭亡寻:不久
公等:你们各位
2、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二是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
3、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辩证看待:
唐太宗在这段论述中道出了自己对于理想的政体运作模式的设想──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相互配合,这对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是有一定说服力。但是,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中,皇帝和臣子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这种政体运作模式能否顺畅进行,主要取决于皇帝一方。隋朝的灭亡虽然有“臣下钳口”的原因,但这种局面的造成从根子上讲是因为隋炀帝的“暴虐”。
二、自学第二段,方法与前面相似。
师提醒学生注意:
1、致:得到数:多次
2、君臣围绕谏诤展开议论。
3、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对比论证: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这是从反面做的论证,意在说明只有正主和正臣组合,“君臣相遇,有同鱼水”,才能“海内可安”。
比喻论证:鱼儿有水才能活,离开了水,就成了枯鱼。
用木头经过墨线标定就能锯直,比喻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
举例论证:古圣主有诤臣七人。
三、朗读一、二段。

第三课时
一、不看书翻译句子。
1、至于隋炀帝暴虐……必须极言谏诤。
2、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二、学习三、四段。
1、朗读后自读。
2、“开火车头”,翻译句子。
3、概括段意。
第三段:唐太宗要求臣子积极进谏和受谏。
第四段:唐太宗阐述自己希望得到纳谏的良苦用心。
3、提醒学生注意字词。
三、朗读五、六段。
四、作业:翻译五、六段。


第四课时
一、学习五、六段。
1、齐读。
2、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有关字词句。
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
竟不为停改。
4、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唐太宗强调纳谏的重要性。
君臣围绕纳谏的议论。
二、讨论
1、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忠言”吗?
2、说说“对我最有教益的一个批评或建议”。
三、做课后练习四。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文题解读
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文章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及排遣方式。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其诗豪迈瑰丽,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黑暗政治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李太白全集》。
背景纵览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收录在《李太白全集》中,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4)前后,地点在今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序天伦的情景。全文以骈句为主,笔触流畅自然,风格清新洒脱,是传诵千古的名作。
字词梳理
1.字音
筵(yán)觞(shāng)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词义
逆旅:旅舍。大块:指大自然。
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过客:旅客,旅行者。
琼筵:美好的筵席。羽觞:酒器,形如雀鸟。
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5.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6.一词多义
7.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指大自然。今义:形容面积大。如:大块的翡翠。
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泛指著作。

高二数学求曲线的方程教案9


7.6.2求曲线的方程(二)

教学要求:更进一步熟练运用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步骤,能熟练地根据条件求出简单的曲线方程。

教学重点:熟练地求曲线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1,求平面上到A、B两点的距离的平方和是16的点M的轨迹方程。
(用两种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2.知识回顾: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建系设点→写条件→列方程→化简→证明)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动点M在x轴的下方,它到点A(0,-3)的距离减去它到x轴的距离的差都是4,求点M的轨迹方程。
②分析:由题意设动点M(x,y),其条件如何写出?方程如何列式?
③学生试求→分析条件“限制在x轴的下方”如何处理?→小结解题步骤。
④变题:假如不限制在x轴下方呢?
⑤出示例:已知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等于2,动点M到点F的距离与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⑥分析:有哪些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教师给出一种建系方法:以直线L为x轴,点F在y轴的正半轴上,建立坐标系。
⑦学生按自己的方法与所给出的建系方法,分组求方程。并比较。
2.练习:
求到点(-4,0)和(4,0)的距离的平方差是48的动点的轨迹方程。(x±3)

三、巩固练习:
1.试求到两坐标轴距离之差为2的点的轨迹方法,并作出图形。
(答案:||x|-|y||=2)
2.由原点作抛物线y=x+1的割线OPQ,求弦PQ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设割线y=kx,则x-kx+1=0
∵△0
∴k2或k-2
,消k得y=2x(x1或x-1)
3.课堂作业:书P727、8、9题。

第16课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学案


第16课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他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他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他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美字体节手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赏美文
追寻李白
是谁,且行且唱,在红尘中吟诵生命的乐章;是谁,亦痴亦狂,在山水间醉看人世的沧桑。是谁,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谁,酒壶一斟就诗意芬芳……
是你,李白——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惊涛拍岸,豪情满怀……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一个酒中仙,李白,你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你是“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你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你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猛浪洪流。你“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你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历史长河,让万众瞩目,世代颂扬!
李白,你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翰林遭贬,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你“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你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你一扫世俗的尘埃,“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你写山水幽静安谧,道江河奔腾不息,万千景象,浑然天成。“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你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锦囊妙计,可你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你胸怀天下,光耀日月!你“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李白,你以白鹿为伴,以美酒为友,以山水为家,不为世俗所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铮铮铁骨,铸就莽莽华章;诤诤雄辩,垂留湛湛青史!
当大唐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的繁华渐渐褪去,李白,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与日月同辉,和山河同在!
李白,你的名字历久弥新,你的业绩彪炳千秋!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课内挖掘】
剑术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是多么地钟情于剑啊。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
李白,你任秋风荡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你将儒、仙、道、侠多种精神合为一体,既吸收了老子庄子的道家出世思想,又接受了儒家代表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精髓。李白,你不是用笔在写,而是用心在作。你吟出了斗志,写出了气魄!
李白,你天籁般的诗文,凝练精粹,昂扬奔放,气脉贯通,浑然一体。阅,赏心悦目;读,朗朗上口;吟,口齿生香;诵,心领神会;品,养性怡情……内凝豪情和力量,外御俗念与污浊,渐养浩然正气,顿生意气风发!
李白,民间传说,你是“捉月落水”而亡,让你的离去都那么与众不同,充满才情的朦胧,诗意的迷离……
拉开历史的帷幕,筝鸣瑟幽,“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拨开层层云雾,划去重重硝烟,看,道骨仙风的李太白着一袭青灰色的道袍悠然走来,须发悠悠,道袍飘飘,寻寻觅觅的目光,是在寻找那“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帆?还是觅览“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轩辕台?骊山脚下的华清行宫哪里去了?唐太宗送给贵妃的豪华宫殿挥手之间怎么变成了马嵬坡前的一段白绫?凄凄然,悲悲戚!唉!李白,你是在叹息江山易主社稷沉沦?还是在哀怜红颜薄命香消玉殒……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世代轮回灭又生,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洒人生,诗卷留香千古颂!
岁月如风,淡漠了浮华,吹落了曾经。
(选自百度文库)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
B.百代之过客也过客:旅客,旅行者
C.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烟景:烟柳美景
D.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块的土地
解析:D项,大块:大自然。
答案:D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愉悦心情的一项是()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阳春召我以烟景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D.②⑤⑥
解析:①表现人生之短,欢乐之少。⑤写宴会的情景。⑥写作者的愿望。
答案:B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欧阳修《居士集》)
注:①汲汲营营:忙忙碌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长久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解析:C项,荣华:花朵。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进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解析:A项,均为介词,到。B项,代词,代指前面列举的三个事情/语气助词,表停顿。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项,介词,通过/动词,沿袭。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解析:C项,应是意在说明只顾立言存世、终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答案:C
6.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何况是著作呢?
(2)我希望挫一挫他的锐气,勉励他勤于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他。
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最终也都腐朽、消亡殆尽罢了。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面对着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的地方是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之人,是勤于修身、勤于建功、勤于著书立说,正是因为这三者,他们才能虽死而千古不朽。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有成与不成之分;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虽然不能建立功业,又没有著作传世,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像颜渊这样的,他独居穷宅挨饥受冷,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整天像个愚笨无能的人一样。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颜渊。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何况说是著作呢?
我曾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代的《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但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暗自悲叹这些人,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词句虽然工巧,但好像花木被风吹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间众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都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东阳县的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渐渐被别人称赞。学成后,与各位士子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他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流而山势渐出的气势。不过,我希望挫一挫他的锐气,勉励他勤于求学之道,因此在他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他。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三、创新语用
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二维令是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的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的、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二维令是利用二维码带来的便利性帮助用户进行更高级别安全登录的方式。②二维令由二维令手机APP和二维令物理令牌组成。③二维令采用国际通用的经典加密算法ECC、密钥长度达到256比特。④二维令采用的密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破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