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训练试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训练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戊戌()叱咤()

激亢()蓟北()

酣畅()涕泗()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2)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3)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4.文学常识填空。

(1)梁实秋(1903~1987),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散文代表作________。

(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_____,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6.本文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JAb88.cOM

7.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8.梁任公讲演时有什么特点?试从声音、内容、表情等方面分析。

9.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梁任公的特点。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显宦(huàn)屏息(bǐnɡ)精悍(hàn)迥乎不同(jiǒnɡ)

B.莅校(wèi)步履(lǚ)谦逊(xùn)博闻强识(shí)

C.箜篌(kōnɡhóu)弥漫(mí)酣畅(hān)叱咤风云(zhà)

D.沾襟(jīn)蓟北(jì)激亢(kànɡ)涕泗交流(tìsì)

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神潇洒莘莘学子炉火纯清

B.义无返顾崭露头角左右顾盼

C.大汗淋漓雷厉风行源远流长

D.壮极愉快鸦雀无声黄沙弥漫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B.古人在清明到郊外踏青的同时,往往还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踢球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的喜爱。

C.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相关阅读

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文品人,全面把握梁任公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在重要内容上加旁注,把握人、事、情三个重点,品味文中描写梁任公的语句,赏析形象。

2.讨论探究,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受梁任公先生的满腔爱国热情,伟大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学会借鉴本文写人的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积累基础

1、导入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句话,“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我早晨接受出使之命,晚上就得吃冰,以解心中之焦灼!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主人公梁任公先生就自号饮冰室主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取材饮冰是不是内心也有焦灼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来走近并感受梁任公先生。

2、常识

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字词

莅校(lì)迥乎(jiǒng)精悍(hàn)步履(lǚ) 

谦逊(xùn)激亢(kàng)屏息(bǐng)试泪(shì)

蓟北(jì)涕泗(sì)箜篌(kōnghóu)

饮:yǐn(饮恨)yìn(饮牛) 

屏:bǐng(屏住)píng(屏障)

履:(lǚ)履行屐:(jī)木屐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弑(shì)弑君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迥:(jiǒng)迥然不同 

二、初步把握,品文品人

1、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单元散文写人记事,而这篇写人尤为形神毕肖。描写梁任公的细节集中在3、4、7、8四段。那么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请大家阅读这四个段落,为你最喜欢的句子做旁注,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怎么做旁注,我先给大家一个示范: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稿,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办事认真,工作严谨;书法修养很好;对比、类比的手法,突出演讲的精彩,让读者更为期待接下来的演讲部分)

学生自由阅读,为这四个段落做旁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做的旁注内容。

2、归纳小结:梁任公及其演讲的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旁征博引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两哭——感情丰沛)

演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小结:同学们旁注做得很详细。现在老师归纳下,大家初识任公,见识到梁任公风采有:认真严谨、才华横溢;气度不凡、豪放不羁;幽默风趣、谦逊自负;自由洒脱、博闻强记。这些体现了梁任公先生的学者风度。通过梁实秋生动的细节描写,一个活生生的梁任公呼之欲出,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分析作者描写人物得方法。

画外貌肖像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绘语言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深情的《箜篌引》——意韵丰厚,感染力强

写行动敲头回忆——自然可爱,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太息——洒脱,酣畅淋漓,有感情

茅津渡候船,哀从中来

抓侧面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

三、合作探究,知情悟理

1、回顾演讲标题:《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则韵文:《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提问:先生讲《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那其中的情感是什么?讲《桃花扇》讲到”高皇帝”时竟痛哭流涕,他为什么痛哭,而讲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又张口大笑,这又是为什么?

2、教师以《桃花扇》《箜篌引》为例进行提示点拨。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崇祯皇帝。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显然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这首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结果死了。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也许让他想到了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有这样两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充分表现了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这次精彩的演讲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了感染,受到了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3、小结。

《箜篌引》悲勇者牺牲

《桃花扇》哭国家衰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笑失地收复

人物形象:忧国忧民

教师呈现对联:亦哭亦笑,哭笑皆由赤子之心;

饮冰犹热,冰热均关民生社稷。

四、大胆质疑,延伸拓展

1、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小组互动交流。

点拨: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2、延伸拓展

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联系本文,说说我们该学习梁启超的哪些方面得品质。

五、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1、作者通过对梁任公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学问,有文采,博闻强识,睿智幽默,忧国忧民的学者形象,饱含了作者对学者梁启超先生无限的崇敬、景仰之情。

2、提问:你从这篇写人的散文中收获了哪些写人的技巧?

学生谈论,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精当的选材展现品性;传神的描写突出特征;点睛的议论传递深情。

3、作业布置:完成《学法大视野》相关练习题;预习下一课。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通读全文,掌握内容要点。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政治革命角度谈起,设问: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同学们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你们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默读,解决生字词问题。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即: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可设如下问题: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接着的一个问题是抓梁启超讲演的特点。要求细读课文。过渡语及提问:可以说,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这是需要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板书。如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总结、扩展

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

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像他这样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不多,尤其是在当代文坛更加少了。但是散文创作,尤其是当代散文创作,不能把简洁美当做惟一的或最高的文体美的追求。任何追求有好的一面,同时也难免产生意想不到的缺漏、缺陷。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之好,上面已经详述,至于本文由于追求简洁美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处,也可稍稍指点一二。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高一语文上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

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通读全文,掌握内容要点。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政治革命角度谈起,设问: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同学们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你们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默读,解决生字词问题。了解记叙的主要内容,即: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可设如下问题: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接着的一个问题是抓梁启超讲演的特点。要求细读课文。过渡语及提问:可以说,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这是需要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板书。如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总结、扩展

如何看待的简练文风?

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像他这样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不多,尤其是在当代文坛更加少了。但是散文创作,尤其是当代散文创作,不能把简洁美当做惟一的或最高的文体美的追求。任何追求有好的一面,同时也难免产生意想不到的缺漏、缺陷。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之好,上面已经详述,至于由于追求简洁美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处,也可稍稍指点一二。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反思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了教学需要,设计了三层提问,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为明显。

在第一层次的问题设计中,我主要是在导课时,运用了提问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对的学习欲望。问题一:“同学们,上三次的作文难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写教官就不及写父母、老师、朋友形象鲜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还是其它的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问不用同学回答,只要引起学生的注意,重视本节课的学习。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

完成了导课,就是学习重点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总结学习写作手法。我同样进行了两次提问,设计了几个问题。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的提问是: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这样就很具体的要学生对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很明确了。

提问三是关于写作的。问题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描写,凸现人物性格?又如何通过一件事写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总结:以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凸现人物特点;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要绘形更要绘神。通过一件事写人,将一种描写方式分开,从各个部分描写。就是将语言描写分为:写声音和写内容;外貌描写分为:肖像、表情、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经过这样的三次提问,三层问题设计,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问的精巧设计对于教学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