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12-08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21--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对连减的简便计算进行教学。

3、通过简便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凑整”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根据这几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利用“凑整”思想,看具体数据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对口令游戏好不好?

师:我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和能凑成整百。

88+12(112、212、312……)凑成多少?100200300……

65+35(135、235、335……)凑成多少?100200300……

……

师:下面同桌合作一下,ok?

学生说数,学生凑整。

师:(停)换游戏规则,你们对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

125-25凑成多少?100

289-189(89)凑成多少?100200

351-51(151、251)凑成多少?300200100

……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我们刚才用到的就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凑整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加减法的计算简单,前面加法的简便计算,我们已经领略过它的魅力所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来探讨在连减中怎样使计算更简便。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位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他在旅行之前要阅读《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你瞧,李叔叔真是个做事有准备的人,我们也要向李叔叔学习做个事事有准备的人,好吗?)

准备好了吗?现在李叔叔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他解决。

二、自主探索

1.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指生再读一遍。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老师的小小要求:你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用上所有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条件,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生2:也是这个问题。……

3.既然大家的问题一致,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算式,看看谁的方法最多?(学生只列算式不解答)

4.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的?

预设:三种情况,学生说列式依据。

(1)从总页数里先减去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教师板书:234-66-34

(2)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没有看过的页数。

教师板书:234-(66+34)

(3)先从总页数里面减去今天看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看的页数。

(4)教师板书:234-34-66

(5)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为自己的精彩鼓掌。继续努力!

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都很有道理,说明这三种方法都是求还剩多少页没看的,它们是什么关系呢?(生:相等的)师板书。

6.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老师发号口令开始做,第一做完的站在前),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出,(你可以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进行计算,速度快的同学也可以三种都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预设:请第一个算完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这种方法。

(1)用234-(66+34)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正好凑成100,再从总数中减去100,不容易出错。

小结: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的确,在这道题目中,66与34是可以凑整的,得到100,并且将66与34先相加是表示今天与昨天共看的页数,从总数234中直接减去两天看的和100,是很简单很方便的方法。

生2:(师:谁选做了这种方法??你认为这种方法如何?)不错,使计算简便。

(2)用234-34-66这种方法,算起来也比较简便,因为234-34正好也能凑成200。

小结:你的发现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也是比较简便的方法,从总数中先减去今天看的页数,可以得到整数200,再减去昨天看的66,也是可以求出还剩多少页没看。计算简便。

(3)用234-66-34这种方法的应该相对比较麻烦,做的有些慢。

小结:通过你的努力,结果也算出来了,就是速度慢了点,这不是你的错,如果让你选择,你不会选择这样的做法,对吧?

(4)让学生体会前两种做法的优点:用这三种方法我们都完成了解决问题的任务,现在再做这个题,你会选择那种做法?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连续减去两个数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哪种简便?)第二种方法简便;比较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也不变,(哪种简便)也是第三种方法简便。(等号连接)

小结:看来,我们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是可以根据数据特点,通过“凑整”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

7.改变总页数。

师:现在老师把书的总页数改为266页,想一想,你认为怎么算简便了?(学生思考并解答)266-(66+34)或266-66-34

8.师生共同小结,再次强调利用凑整法使计算简便。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板书:简便计算)。

师:接下来看谁能利用刚才的方法,快速判断每组算式的关系(出示练习夯实连减的简便计算常用方法,得出字母表示式)。

生:你能语言来表达一下这些算法?出示后让学生将字母表示式反复练习。

师:在今后的做题时,我们可以根据连减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计算。想尝试吗?让我们一起闯关争当数学小博士。

三、实际运用,深化知识

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P41)

868-52-48=868()(5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500-28-272=()-(28()272)

415-74-215=415()215()74

684-(584+37)=684()584()37

2、选择题(看看那个方法更好?):

800-138-162()

472-49-272()

3、我来当法官:

947-(47+800)

=947-47+800

=900+800

=1700()

651-481-151

=651-151

=500-481

=19()

651-481-151

=651-151

=500-481

=19()

144-56+44应用方法写算式

=144-(56+44)

=144-100

=44()

4、简便计算(先判断,后计算)

(1)528-53-47

(2)545-167-145

(3)847-(47+89)

(4)329—183—68

5、登上最高峰

子弟兵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准备建简易房980间,第一个月建成384间,第二个月建成416间,还剩多少间没建成?

6、超越梦想:

(1)548-375-()(依据:a-b-c=a-(b+c))

(2)470-154-()(依据:a-b-c=a-c-b)

备用:(1)487-187-139-61(2)300-123-75-77

三、全课总结

1.课堂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合作,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李叔叔旅行中的问题。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回答)所以在计算时,我们要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的特点运用“凑整”的思想,选择合适的算法,使计算简便。

2.作业:练习六第1、2题。

相关阅读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P17P31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运算定律10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例2、例3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例4
解决问题例5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2)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3)学习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引导学生思考,概括运算的意义。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概括四则运算的意义,丰富、梳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知识。教师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本单元的三个练习,都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练习一第1题是四道有关加、减运算意义的问题,题目中特别提出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让学生说明选择的道理,切实把加、减法的意义应用于具体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的过程。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说说求爪印下各数的根据,学生根据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说明,或是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来解释,将使学生对乘、除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
(4)预计6课时教学完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简便计算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简便计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同时,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并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50×225×48×125125×80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知识得以加深认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2。解答第三个问题:
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解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哪种方法简便,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就用哪种。】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个)
【解法二是一个难点,它就是用100÷4来代替了25,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25盒看成100盒,问学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怎样才能使积不变扩大了4倍,再除以4,使积不变这样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我们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几个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解答后请人汇报并核对自己的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第五,六两个问题较简单,可以课后去做。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的解法与上一题的解法类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30÷5÷2
=330÷(5*2)
=330÷10
=33(元)
【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我注意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知建立联系,】
(三)练习:
1。进行简便计算。
24×258×7×2543×25×488×125
2。连线:
25×57×490×(125×8)
90+(125×8)
90×125×825×4+57
(25×4)×57
15×(16×a)(15×16)×a
(15×16)+a
3。下面等式中应用了乘法结合律,请在括号内打“√”。
4×(15×3)=(4×15)×3()
(3×4)×5×6=3×(4×5)×6()
6×(3×a)=6×(a×3)()
【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整节课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应用定律如何进行简算,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也就是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以后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