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

发表时间:2020-06-05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有关0的运算(教材第1113页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归纳总结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 9(36060)

(132+58)19 32(295-187)

提问:如果算式里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WWw.jaB88.Com

2、 列式计算

(1)84除以6与7的积,商是多少?

(2)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出示例5(1)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再出示:(2)42+612-4

提问:这一道题应该先算什么?请说出本题的运算顺序。

2、 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3、 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只有加法、减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4)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该怎样计算?

(5)有括号的运算,又该怎样计算?

4、教学例6

(1) 出示例6,口算

(2) 小结:有关0的计算

(3) 提问: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 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延伸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 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答案43-0=答案25-25=答案0+50=答案0135=答案012=答案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 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答案0+0=答案68-0=答案230=答案456-0=答案780=答案00=答案781=答案056=答案100-0=答案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答案014+637=答案24(75-67)=答案9+99-9=答案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 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

主题图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43-0=25-25=0 +50 =0135=012=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 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0+0=68-0=230=456-0=780=00=781=056=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例3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有关0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例题3。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分别接触过0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但还没有系统的整理在一起学习过,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整理归纳0的各种运算性质,掌握有关0的运算特性。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教学、学法】

教法:进行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0在运算中的特性。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口算题目:

(1)100+0= (2) 0+568=(3)0×78= (4)154-0= (5)0÷23= (6)12-12=

(7) 0÷76= (8) 235+0=(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算式中或结果中都出现了0)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计算(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把这些题目按四则运算分分类,看一看在每一种运算中各有什么特征?

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还得原数。

减法: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得0

3、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举例说明。

板书: 5÷0=□ 0÷0=□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5÷0=□ 想:□×0=5 无商

0÷0=□ 0×□=0 商不确定

所以:0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我会填

一个数加上0,还得( )。

一个数减去0,还得( )。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 )。

0除以一个( ),还得0。

( )等于减数,差是0。

0不能作( )。)

2、我会判断

1、一个数加0,结果是它本身。( )

2、被减数和减数相同,差是0.( )

3、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结果都是0.( )

4、0除以任何一个数,结果都是0.( )

3、我会算

127×0+98= 0×35÷999=

35+66-(35+66)= 48+110×(18-18)=

四、小结与思考

师: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

2、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24+0= 13-13= 0×8= 0÷9=

0+504= 70-0= 392×0= 0÷36=

问题:具体描述一下这些有关0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 加法: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0能作加数、和)。

2、 减法: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当被减数和减数相等时差为0(能作被减数、减数、差)。

3、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能作因数、积)。

4、 除法: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0(0能作被除数、商)。

问题: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二)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第一种情况:被除数不是0,例如:

5 ÷ 0=( ) 乘除互逆 0×( )=5 ()里没有

被除数 除数 商 --------> ---> 合适的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5÷0无商

第二种情况:被除数和除数都是0,例如:

0÷ 0=( ) 乘除互逆 0×( )=0 ()里可以

被除数 除数 商 --------> ---> 填任何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0的商不确定

结论:0作除数无意义,所以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新知

(一)、填空

1、一个数和0相乘,得( ),一个非0数和1相乘得()。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 )。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除以任何数还得0。 ( )

2、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的数相除,商一定1。 ( )

3、0可以作加数、因数、被减数、除数、和、差等。 ( )

4、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

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 )

6、综合算式: 12×10÷0=0 ……………………… ( )

(三)竖式计算

406×21= 370×43= 528÷5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布置作业

脱式计算:

(1)(45-5×9)+732

(2)651-[(342-178)×0]

(3)713×[26-(78÷3)]

(4)(32-4 ×8) ÷(104 ×23)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三)

教学题目:“0”的运算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2、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48×27= 876÷73=

如果有余数的除法里,又怎么验算呢?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汇报

二、出示口算卡片

100+0= 99-0= 128-128=

235+0= 0×78= 0÷23=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 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 0+0= 68-0= 23×0= 456-0=

78×0= 0×0= 78×1= 0÷56= 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

(4)0除以一个( )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 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 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 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3

【教材分析】

例3首先提出:“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接着又以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境,对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精练的总结。这样安排问题的学习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通过“注意”,特别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也很难理解,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时都会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材中联系除法的意义举例做了说明:先举5÷0,说明不可能找商,再举0÷0,说明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经历了许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把以前学习的分散的有关0的运算系统化。特别要注意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尤其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0的运算。

板书课题:有关0的运算

【探究新知】

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出示一组算式,观察并探究。

下列算式,你会计算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28-0= 28-28= 250+0=

86+0= 312×0= 0×136=

0÷28= 0÷9= 0+180=

(2)独立计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的发现”。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结果是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假设导疑,设置问题。

问:如果0作除数,结果是怎样?

板书:10÷0=

(2)想一想,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生:被除数=商×除数

师:什么数乘0得数是10?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交流结果,没有这样的数,或找不到这样的数。

师:0÷0=

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0÷0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归纳板书:

【巩固应用】

计算。

0+8=34+18×0=0+8+8=

0×8= 54×24×0= 0÷99=

58-0= 65×0= 0+320=

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0的运算,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5.0不能作除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案(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例6,相应的“数学趣味题”和练习二中的习题P5-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能充分理解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并能举例分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把知识系统化。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有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难点:理解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限时5分钟脱式计算(课件上)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识0这个数吧,别看它表示一个东西也没有,它的作用可大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0有关的知识。

1、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并派一人记录,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分加、减、乘、除法板书出实例,再引导学生分类概括出结语。学生总结出的话可能没有书上那样精练,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鼓励,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如果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0的运算,可让他再举例说明。

(2)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个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让学生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5÷0=□ 0÷0=□,问: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①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②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3)全班一起完成例6后面一个数学游戏,明确题意后分小组活动,把和为340的算式记下来,便于交流和评价。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6、7、8、9、11题的课堂练习。

(1)、 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及时全班批改,把集中的错误那出来集体订正解决。

(2)、第5、8、9、11题,在课堂上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完成。

(3)、 第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第12题,有两问且不互相联系,避免一问结果是解决二问的条件的干扰,教育学生审题的重要性。第13题,是“倍”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着重弄清有关“倍”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五、课后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0,并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2)175-254
(3)404+6(4)48-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30(2)175-254
(3)404+6(4)48-18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
(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课的开始,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2
(2)(12+4)2
(3)12+42
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
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预设: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算本身,应该在具体情境当中予以应用。计算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一种应用手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知识探索的必要,形成最终正确的结论。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预设: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64(12+4)2
方法二:64((12+4)2)
方法三:64[(12+4)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
(2)方法二:
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
(3)方法三:
①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
②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板书:[]
③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有信心试一试吗?
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64[(12+4)2]
=64[162]
=6432
=2
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
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能使学生对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基础练习。P9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360(70-416)
(2)158-[(27+54)9]
2.综合练习。P11练习三3
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63600075-60-10
(72-4)636000(75-60)-10
(72-4)(63)6000[75-(60-10)]
(1)独立解题。
(2)交流结果。
(3)对比说明计算顺序。
3.发散练习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看漫画,悟道理。
(1)问: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①一位教育专家请小学生参加一个小游戏。桌上放着个肚大口小的瓶子,里面有三个拴线绳的小球。
②专家说:我一声令下,看哪组同学能在三秒钟之内,把三个小球拉出瓶口。
③同学们轮番参加,结果不是三个小球都卡在瓶口,就是超过了时间,都失败了。
(2)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吗?
预设:
生:规定顺序后,按顺序依次出来。
(3)这个办法行吗,让我们接着看。
专家一声令下,三个小球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跳出瓶口,他们成功了!
3.问:看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
预设:
生:做事要有顺序、要团结协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上,而是从更大的视角去看待数学问题,短时间看学生可能理解的不够深刻,但在学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思想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

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但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加法运算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整数加法运算推广到小数,课本116页例5,完成81页“做一做”及练习27的1—3题与自行设计的训练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三、教学过程:

1、口算比赛,复习铺垫。(开火车比赛。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5.6+3.8=3.4+4.7=

3.22+0.78=1.83+4.17=

0.78+3.22=4.17+1.83=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设计意图: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的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2、创设情景,尝试自学

(课件出示文具):圆圆想买一个卷笔刀6.60元、一支钢笔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元?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

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运用了什么定律?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归纳。

四人小组讨论:小数加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先观察数的特点,看能不能凑成整数,再根据定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还要检查。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查数字是否抄错,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有出错。)

[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任选一组文具计算它们的总价。

(1)、圆珠笔1.47元圆规2.16元直尺0.53元

(2)、彩笔12.89元橡皮0.52元涂改带3.48元别针1.11元

(3)、圆规2.16元卷笔刀6.60元橡皮0.52元订书机5.84元墨水2.40元

[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6.02+4.5+0.98()

2.7+6.6+3.4()

6.17+28+3.2()

[主要强化学生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7.58-2.66-()

[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3)、运用今天的知识出一道题考考同桌。

7、总结: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下册《营养午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课型:

实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用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科书第48页的菜谱。

1、了解每份菜的营养含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照下面一张10岁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指标,对教材中列出的3份菜谱是否合乎营养标准进行评判。

每份菜中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如下表:

编 号

菜 名

热量/千焦

脂肪/克

蛋白质/克

1

猪肉粉条

2462

25

6

2

炸鸡排

1254

19

20

3

土豆炖牛肉

1095

23

11

4

辣子鸡丁

1033

18

7

5

红烧鱼块

1338

17

12

6

鸡蛋西红柿

899

15

16

7

香菜冬瓜

564

12

1

8

家常豆腐

1020

16

13

9

香菇油菜

911

11

7

10

韭菜豆芽

497

7

3

2、得出结论:从脂肪和热量两个角度进行判断的饿结果是:午餐A符合营养标准,午餐B脂肪超标,午餐C热量不达标。

二、自己动手搭配出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菜肴。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10种菜肴,从中选出三种进行搭配,设计出合格的营养配菜方案。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搭配,然后把方案填写在表格中。

三、评选最佳全班同学喜爱的5种搭配方案。

1、把全班学生所有的配菜方案罗列出来,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2、根据大家的这些方案选出自己喜爱的5种方案。

3、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四、建议。

1、了解一下班上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看一看偏胖或偏瘦的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2、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如:饮食中获得的热量应该达标,脂肪的摄入不要超标,应当均衡营养,挑食、偏食的习惯,等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 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简便计算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么能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运算定律呢?(学生自由说)

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你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并把它整理下来吧。小组内交流。回报。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质:a b c = a (b c )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总结了这么多。那来看看同学们应用的怎么样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75+29 + 25+171 连续加,结对子

25 13 4 2 连续乘,找朋友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 - 65

221-35 - 21

221-(21+24)

连续减,减去和 减去和,可连减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 (475)

连续除,除以积 除以积,可连除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 7)

8896 + 88 4

88102 - 88 2

乘和差,分别乘 积加减,莫慌张 公因数,提出来

5、特殊数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数,巧拆分

6、总结简便计算的记忆方法(三字经)。

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特点。连续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特殊数,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请你做法官:

3516 = 35 2 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83 99 = 83 (99 +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4、评价完善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学得开心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练习三 P11P12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三、综合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 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