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发表时间:2020-12-24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c≠0)(b≠0)
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2)45÷2.5
=(100+1)×4.4=(45×4)×(2.5×4)
=100×4.4+1×4.4=180×10
=440+4.4=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2)3.2×12.5×25
(3)(44×4)×25(4)999×9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编辑推荐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序号

13

课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P34例2(乘法结合律)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

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同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乘法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定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乘法交律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设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知道,现在全国都在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你们知道小学生每天在校要保证多少长的运动时间吗?(1小时)

2、据我所知,你们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每天都要统计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这就要用到加法和乘法等一些运算,为了使统计又快又正确,就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认识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3、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 生答后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 = b+c

加法结合律:(a+b)+c = a+(b+c) )

4、学生们都学得很好,今天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乘法运算定律),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P61主题图。

(2)这是实验小学四(7)班第一小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图片,从图片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从图片中,你知道让我们求什么问题?

(4)如何求呢?还可以如何求?

( 板书:5×3 =15(人)3×5=15(人))

(5)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6)它们的积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号连接起来?

(7)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生答师板书)

(8)计算验证。

(9)观察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10)组织汇报。

(11)根据这些特征,你还能说出含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报算式,你们说出和它相等的另一个算式。(后师生交换角色)

(12)刚才大家说得又对有快,下面老师再出两个难一点的,你们会吗?

板书:1.5×2 =1/2 ×1/3 =

(13)像这样的等式能说完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这样规律的等式呢? (板书: a×b = b×a)

(14)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运算定律呢?

师: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15)同学们,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应用过乘法交换律,你知道在什么地方用过乘法交换律?

(16)练习:列竖式计算并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17×15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题目,引导审题。

(2)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3)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4)组织汇报,并说说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5)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能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

(6) 你还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试一试。

(7)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8)组织汇报,师总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1) 谁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2) 这里的a、b、c可以代表那些数?

3、练习

(1)出示P62 想想做做 1;引导审题。

(2)指名回答

4、练习

(1)出示P62想想做做;

(2)分组进行练习;

(3)组织汇报

(4)比一比,哪种算法简便一些?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 P62 试一试 引导审题;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试一试(1、2两组做第1题,3、4两组做第2题;

(3)组织汇报;

(4)为什么说这样计算简便一些?

(5)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练习巩固 形成技能

1、P62 3

①多媒体出示, 引导审题 ②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P62 4

①独立练习; ②评析;

3、请你做回小裁判

(1)14×8×5在简便计算时,应先计算14×8…………( )

(2)25×17×4=(25×4)×17,这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

(3)35×5×2=(35+5)×2 …………( )

(4)在计算15×8×6时,下面的算法都属于简便方法…( )

15×8×6 15×8×6

=(15×8)×6=(15×6)×8

=120×6 =90×8

=720=720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设计意图
每节毕业总复习课的设计,我们是否可以先去追寻如下几个问题:这节课复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思想与学习方式统整这些内容?学生对该模块有何困惑,在应用中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误,如何利用学生的错例来完善认知与培养反思能力?这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慎思的。
我们知道合理的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定律和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那么总复习阶段,如何对“简便计算”模块再做一次知识统整与求链呢?我们不可否认简便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凑整”,从而达到“简算”,而“凑整”的策略有许多,主要是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拆”与“分解”,而“分拆”与“分解”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定律,是性质等等。我企图通过让学生对简便计算试题的分类活动,让学生逐步体悟到这种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简便计算”,同时通过分类活动,疏通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修复知识、查漏补缺之效。
要提高毕业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能离不开对学生的“读懂”,读懂的内容包括知识层面与思维方式以及情感上。于是我设计了几道前测题,调研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收集了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典型错例,通过让学生圈一圈错误、思一思错因、讲一讲对策等多种反思形式,让学生自己走入内心看待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错误的心理成因,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在练习环节,根据典型错例,设计了相应的“跟进式练习”,力图做到“赢在失败”上。
最后再引领学生通过乘法竖式算理以及几何领域(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和圆环面积的计算等)运用运算律化简公式的赏析,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72+93+2821×25×4
(3/8+4/12)×245×46+54÷1/5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4.4×252/5×3.6-2/5×2.1
25×64×125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0.7+0.7+0.7+0.7)×255.8÷0.125+11.6(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125840 =(□□)□

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单元

序号

18

课题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法的运算定律,那么如果在一道算式里,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在这里关键要用到哪个定律。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一、学习任务

1、出示例5.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2、讨论解决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3、31×2+30×2+267×21+1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来进行解答。

4、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在按周计算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数的。

二、交流互动

1、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巩固应用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条件问题提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测评训练

达标测评

P46—47/1、3、7、8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P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①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②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46+( )=75+( )

②( )+38=( )+59

③24+19=( )+( )

④a+57=( )+( )

(1)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①632+85=717 85+632=( )

②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①140+250=260+130

②20+70+30=70+30+20

③260+450=460+250

④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369+258+147=369+(□+147)

②(23+47)+56=23+(□+□)

③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①a+(20+9)=(a+20)+9

②15+(7+b)=(20+2)+b

③(10+20)+30+40=10+(20+30)+40

(5)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91+89+11 78+46+154

②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325+480+7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72+93+2821254(3/8+4/12)24546+541/5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4.4252/53.6-2/52.12564125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0.7+0.7+0.7+0.7)255.80.125+11.6(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 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简便计算带来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么能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运算定律呢?(学生自由说)

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你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并把它整理下来吧。小组内交流。回报。

加法交换律:a+b = b+a

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质:a b c = a (b c )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总结了这么多。那来看看同学们应用的怎么样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75+29 + 25+171 连续加,结对子

25 13 4 2 连续乘,找朋友

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 - 65

221-35 - 21

221-(21+24)

连续减,减去和 减去和,可连减

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 (475)

连续除,除以积 除以积,可连除

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 7)

8896 + 88 4

88102 - 88 2

乘和差,分别乘 积加减,莫慌张 公因数,提出来

5、特殊数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数,巧拆分

6、总结简便计算的记忆方法(三字经)。

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特点。连续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特殊数,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请你做法官:

3516 = 35 2 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83 99 = 83 (99 +1)

2、解决问题:

学校准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玩具三轮车25辆,每辆24元,摩托车25辆,每辆26元,小汽车25辆,每辆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是运动会跳绳比赛的场地,每块小方形的长都是15米,宽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4、评价完善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我学得开心吗?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3、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整数的综合算式开始,让学生快速说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学过了,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大家能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呢?你们能根据图片提出什么问题吗?
2、(出示问题)你们能根据问题写出算式并计算吗?
3、(投影学生的)从三种方法(一个大竖式,两个竖式,一个脱式)中找到哪种方法更简便。再在黑板上演算用一个竖式解决问题。
4、(出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解决。
5、找同学说他的算式并板演,说出算式的意义。
6、为什么会有两种算法(20-6.45-8.3;20-(6.45+8.3)),第一组做第一个,第二组做第二个,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7、两个算式虽然不一样,但是计算结果一样吗?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那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自己总结运算顺序)
三、练习
1、0.38+0.26+2.65.7-0.81-1.2998.2+32.5-13.4
2、解决问题
3、练习(由线段图得出算式)
四、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左向右依次运算。

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有关0的运算》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13页例6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口算卡片:
150+0=43-0=25-25=
0+50=0×135=0÷12=
1、让学生快速口算。
2、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数学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回忆以前所学知识,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就认识了0,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扩展,在学习乘除法时又认识了0在乘除法运算中的特性,之后学生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实际计算,进一步掌握了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到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环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回忆、整理和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然后在全班交流,从而得出结论。)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小组交流、教师补充板书: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不但掌握结论,而且理解结论的算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算一算.
0+1=0+0=68-0=23×0=456-0=
78×0=0×0=78×1=0÷56=100-0=
2、填一填: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2)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是();
(3)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
(4)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
(5)0不能作().。
3、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58÷2×00÷14+63÷7
24÷(75-67)9+9×9-9
4、列式计算
(1)98加42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2)840减去140的差,再乘上0,积是多少?
(3)87减87的差除以78加22的和,商是几?
5、课本P15
(1)练习二第7、8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正确对待学生暴露出的学习的不足和疏漏,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0的运算你最想提醒自己或同伴些什么?你认为自己或同伴的表现怎样?
(设计意图: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对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非0的数都得0。0÷5=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将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0的运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举例,再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要板书的内容,如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必须举出例子来进行验证。教材中特别强调0不能作除数,那么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突破这个难点,我结合教材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5÷0=□,0÷0=□两个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说明观点,如有学生发现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0的积都等于0,0÷0的结果有无数个。学生能自己从验证过程中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运算律复习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运算律复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导观察。

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

出示:

书 名

每本书的价钱(元)

《数学故事》

12

《成语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2. 解决问题。

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12 + 15 + 18 12 × 3 × 5

12 + 18 + 15 12 × 5 × 3

比较: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3. 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想怎样复习?通过复习达到什么要求?

[说明:从现实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意对复习方法进行指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 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整理,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请把你整理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

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据学生的整理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交换律

结合律

交换律

结合律

[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题目: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 40 × 25 = 76 × (40 × 25)( )

125 × 67 × 8 = 125 × 8 × 67(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 + ( ) = 0 + 81 乘法交换律

16 × 4 × 25 = 16 × ( )加法交换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结合律

a × 56 × b = ( ) × 56 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 88 + (24 + 12) (2) 28 × 15

(88 + 12) + 24 7 × (4 ×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 45

856 - 656 - 120 540 ÷ 9 ÷ 5

要求: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4. 算一算。

出示题目:

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较快。

[说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地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为灵活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 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分组汇报怎样算比较快。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2. 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据,会发现这些题具备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特征,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五、 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说明: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行为、态度,大胆地说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 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 (17 × 8) ×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 32 × 125

[说明:课后安排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本课学习内容,更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四年级数学下册《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对连除的简便计算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教学难点:

并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件出示)

1、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并把简算的过程用字母表示出来。

15(20+8) 2500875125

258+791+642 2554

2、简便计算。

155+264+36 83115+11517

72101 7999+79

2000368132 1814378422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3。

一共有25各小组,每个小组共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 读题,找有用的信息及问题。

(2) 学生列算式:1250255或1250(255)

(3) 思考:这两种算式都是求每棵树苗的价钱,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4) 想一想:一个数连续除两个数,我们可以怎样算?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你是根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提示:一个星期多少天。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下册《小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小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小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3、问题解决: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环保节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并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环保志愿队的奖品,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尝试解决,交流总结
1、独立试做:打开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写完的同学和你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汇报交流:选同学板书自己算法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补充
4、观察比较,得出发现
(1)、观察对比归纳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对比观察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学生发现其实小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2)、对比观察验证运算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的适用性
观察方法二和方法四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3)、尝试几组计算,总结发现: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第一关:说一说,算一算
第二关:找朋友(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第三关:解决实际问题
机动题:任选数字编题
四、总结反思,升华提高: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师:课后完成本49页第2题,看看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把环保知识宣传给同学们,好吗?
六、板书设计:
顺序相同
手拉手
运算律适用
整数混合运算-------------小数的混合运算
方法一:方法三:
12.8×3=38.4(元)12.8+7.2=20(元)
7.2×3=21.6(元)20×3=60(元)
38.4+21.6=60(元
方法二:方法四:
12.8×3+7.2×3(12.8+7.2)×3
=38.4+21.6=20×3
=60(元)=60(元)
答:一共需要20元。

《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复习》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