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二数学下册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案及练习题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8

初二数学下册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案及练习题。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案及练习题”,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课题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建立函数模型
难点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个案补充
一、导入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同学们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可以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后,可以进行后面的实践活动.
二、自学安排
先阅读课本131页问题1然后阅读133页问题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疑问题1:一种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价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问题1”中,节省费用的含义是什么?灯的总费用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计算两种灯的总费用?
预习提示:(多媒体展示)
(1)1千瓦=瓦1瓦=千瓦1度电=千瓦·时。
(2)耗电量(度)=功率(千瓦)×用电时间(小时)
电费=单价×耗电量
总费用=电费+灯的售价
(3)白炽灯60瓦,售价3元,电费0.5元/(千瓦时),使用1000小时费用是多少元?
(4)节能灯10瓦售价60元,电费0.5元/(千瓦时),使用1000小时费用是多少元?
电费=0.5××;总费用=+
分析:要考虑如何节省费用必须考虑灯的售价和电费,不同的灯售价分别是不同的常数,而电费与照明时间成正比例。因此总费用与灯的售价、功率和照明时间有关,写出函数解析式是分析问题的基础。
(多媒体展示)由浅入深引入问题A:一种节能灯10瓦60元,白炽灯60瓦3元,两种灯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时,两种灯费用相同?
(让学生解决,然后然后教师给出书写步骤,接着解决节省费用的问题。第一种方法用数的形式解决,第二种用形的方法解决。)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
解:略。
问题B
一种节能灯10瓦60元,白炽灯60瓦3元,两种灯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选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多媒体展示解题过程)
解:略。
你会利用函数图象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
解:略。
巩固练习
如图1,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
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
与照明时间(小时)的函数图象,
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小时,
照明效果一样.
(1)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选择白炽灯节省费用?
(3)当照明时间为多少小时,选择节能灯节省费用?
(4)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小时,他买了一个白炽灯
和一个节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
(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解答过程)
问题3:从A,B两水库向甲乙两地调水,其中甲地需水15万吨,乙地需水13万吨,A,B两水库各可调水14万吨,从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从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设计一个调运方案,使得水的调运量(单位:万吨×千米)最小。
“问题3”中,什么是调运量?调运量更什么有关系?影响费用的变量是什么,它与费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结合多媒体进行分析,完成下面的空格)
(1)首先考虑到影响水的调运量的因素有两个,即和,水的调水量是两者的,乘积越大,则调运量越(填“大”或“小”)
(2)其次应该考虑到由A、B水库运往甲、乙两地的水量共个量。分别为:
①由A向②由A向③由B向④由B向,它们互相联系。
(3)设从A水库调往甲地的水量为x吨,而A、B两水库各可调水万吨,则
①从A水库调往乙地的水量为万吨。
②甲地共需水万吨,从A水库已调入万吨,还需要从B水库调入万吨。
③乙地共需水万吨,此时从A水库已调入万吨,还需要从B水库调入万吨。
甲乙总计
Ax
B
总计
(4)填表:
(5)水的调运量为和的乘积:
①从A水库到甲地千米,调水万吨,调水量为。
②从A水库到乙地千米,调水万吨,调水量为。
③从B水库到甲地千米,调水万吨,调水量为。
④从B水库到乙地千米,调水万吨,调水量为。
(6)设这次调水总的调运量为y万吨千米,则有y=化简这个函数y=。
【讨论展示】①在上面(4)的表中,调入水量的代数式都应该是正数或0,所以
≥0
14-x≥0
15-x≥0解这个不等式得
x-1≥0
②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③看化简后的函数解析式,要想使调运量最小,则自变量x的取值应最(填大或小),结合函数图象可知水的最小调运量为:y=。
【变式训练】设从B水库调往乙地的水量为x万吨,能得到同样的最佳方案吗?(先让学生去完成,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过程)
(1)填表:
甲乙总计
A
Bx
总计
(2)设水的调运量为y万吨·千米,则有y=,化简得y=。
(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4)最小的调运量为y=
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1和2)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收获:先由学生总结,老师启发补充。
2.一次函数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2.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关于这一课的知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有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解决.
布置

精选阅读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案及练习题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案及练习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需要科学探究.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上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学习化学需要科学探究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夹、坩埚钳、砂纸、石棉网、铁丝、铜丝、铜绿、盐酸、试管、镁条。
教学过程: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案)编号9
1、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描述:
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2、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适量的铜绿于试管中,并加入水振荡。
2、取适量的铜绿于试管中,并滴加稀盐酸。
3、取适量的铜绿于试管,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讨论:
(1)通过实验3写出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铜绿的性质。
(3)区别铜绿和碳酸氢铵(三种方法)

探究镁条、铁丝、铜丝的性质
实验步骤镁条铁丝铜丝
1、用砂纸分别打磨三种物质,观察色态。
2、分别弯折三种物质
3、分别用磁铁吸引三种物质。
4、试验三种物质的导电性,观察现象。
5、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6、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文字表达式
总结物质
讨论:(1)一些烟花(如“焰火棒”)和照明弹中都含有镁,这是利用了镁的什么性质?

(2)试设计实验区别镁条、铁丝、铜丝三种物质。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编号9
班级姓名
【基础知识】
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铜绿),可观察到它是色状固体。加热铜绿可观察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绿中滴加盐酸可观察到、、。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铜锈主要成分铜绿),如何除去铜器表面的锈?。
2.取一段镁带打磨,可观察到是色固体,用夹持,在酒精灯焰加热。点燃后可观察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在这个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另取一段镁带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镁可用来制作。
【同步训练】
1.在镁带燃烧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发出耀眼白光②冒白烟③放热④生成无色气体⑤生成白色固体⑥生成氧化镁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2.学生实验的正确程序是()
①及时记录,填写实验报告②预习实验内容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④查对实验仪器和药品是否齐全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A.②④③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②⑤③④①
3.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双选)()
ABCD
A.加热碳酸氢铵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C.清洗完毕后放置在试管架上D.给液体加热
4.(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元素名称氢氧碳镁氯
元素符号NCaSFeCu
(2)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物质名称氧气二氧化碳水氨气
化学式MgOCa(OH)2NH4HCO3HClCuO
5.(6分)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火焰的哪一层温度最高”,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蜡烛火焰的哪一层温度最高?
【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活动过程和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
第①种情况第②种情况第③种情况
所需时间87S54S25S
结论
【问题和讨论】(1)结合该点结论,写出你对酒精灯使用时提出的建议:
(2)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它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平均数教案及练习题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均数教案及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1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备注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引入新课:
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
第二步:讲授新课: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组:X==91(分)
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
乙小组:X=×××××××
=91(分)
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求法吗?
丙小组: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则每个数分别与90的差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X=1
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X=X+90=91
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
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
①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n,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读作“x拔”。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叫做权。
③利用基准求平均数X=X+a
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
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
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
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
第三步:实际应用
练习:P213利用计算器
(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
(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
例1:某学校要了解期末数学考试成绩,从考试卷中抽取部分试卷,其中有一人得100分,2人得95分,8人得90分,10人得80分,15人得70分。求这些同学的平均成绩。
分析:这个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
解:平均成绩:x=36(100×1+95×2+90×8+80×10+70×15)≈79.4

例2: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______。
解:由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定义知
实际平均数:x=(x1+x2+……+x29+105)
求出的平均数:x错=(x1+x2+……+x29+15)
错-==-3
所以由此错误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3。
提示:解此类题一定要对平均数的定义十分清楚。

例3:设两组数a1,a2,a3……an和b1,b2,b3……bn的平均数为和,那么新的一组数a1+b1,a2+b2,a3+b3……an+bn的平均数是[]
A.(+)B.+C.(+)D.以上都不对
错解:好像是(A)
正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应选(B)

第四步:随堂练习: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
学生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小关80757188
小兵76806890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
寿命450550600650700
只数2010301525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答案:1.=79.05=802.=597.5小时
第五步:课后练习:
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次,3出现了x次,4出现了x次,5出现了x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环,b次打中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3、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应聘者笔试面试实习
甲858390
乙808592
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
答案:1.2.
3.=86.9=96.5乙被录取4.39人

散步教案及练习题(含答案)


散文教案
第1周第1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复述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批注
一、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拆散分歧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
3.简介作者:
莫怀戚,
出处:《中国青年报》
文体:散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
四.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五.作业: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

让生读准字音、声调;当即在纸上练写,写对。还练写其它易写错的字。

师课件提问
生回答

教师引导,追问,
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
散步教案
第1周第1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体会散文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散文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批注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2.、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3.、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师生总结归纳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板书)
三、重点研读,感受美点
1、文中简单而明晰的事件体味深沉的亲情美。
思考:①如此简单的事件,作者何以把它写得饶有兴味呢?同学们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解决这一问题呢?
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从景物描写中体味含蓄的诗意美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得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
3、体味本文素雅的语言美
《散步》一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综观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显中见哲理。同学们能否在对课文的研读中来证明老师的观点呢?
教师点拨
文章语言明白如话,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四、教师小结:
《散步》把一家三代人的感情浓缩在一个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事件中。写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的片断,反映的却是家庭生活的整体。事件本身并不大,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溶进了深深的思想内容;大中取小,却又小中见大。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五.附:板书设计
六.作业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师课件提问
生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归纳。
明确: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引导,追问,
学生圈点勾画,思考回答
散步习题课
第1周第1单元第3课时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二、蓝色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以上三项都是
三、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D、意思转折
四、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五、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答案:
一、1、C二、2、D三、3、A
四、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
五、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写字。

莫怀戚()熬()粼()

霎()咕()分qī()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一霎时:

委屈:

3.文章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七、课内阅读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为什么现在很听“我”的话?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看着这些景象,作者为什么就想到“生命”?

3.“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为什么有背“整个世界”的感觉?

答案:一、1.qígūshàlínǎo歧2.一会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曲的意思。3.略

二、1.母亲已经老了,我是这个家庭的支柱。2.因为这些景象朝气蓬勃,充满了生命力。3.疼爱自己的孙子,宁愿自己不方便,也不想委曲了孩子。4.人到中年,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