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氢气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氢气。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氢气”,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5.1洁净的燃料—氢气教案
(2课时)
第一课时:氢气的性质
一、主要内容
①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氢气的可燃性及用途;③检验氢气(可燃性气体)纯度的意义及方法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密度、色、态、味、溶解性)(了解)(能自己设计证明氢气密度小的实验)。
2.了解氢气具有可燃性及现象、产物(理解)。
3.知道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了解),初步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4.能大致说明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会发生爆炸的原因(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性质有关实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可燃性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气性质的实验观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安全使用氢气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意识和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氢气的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的安全使用。
难点: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的原因、验纯的方法
关键:氢气性质实验的观察活动
教学的基本思路:氢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思路基本是“观察活动→学生交流现象→学生归纳氢气的性质”。氢气的安全使用问题,教学思路是可是“通过观察活动质疑→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结论”;也可设计成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作出猜想→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收集证据→结论→解释→拓展、迁移”。
本课时是本章的开章课时,所以需引出章课题,建议教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燃料:氢气、木炭、天然气,汽油、酒精、柴油等。问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可燃性,可用做燃料,引出章课题,然后直接给出本节题目,再直接过渡到氢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直接进行实验——H2泡,再出示一瓶氢气,让某学生闻一下气味。然后阅读教材122页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实验和阅读及他们对氢气的了解(电解水时已接触),归纳概括氢气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处理完后教师提出:根据你对氢气的了解,你认为氢气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有电解水实验的经验,学生能容易说出氢气可以燃烧,这时,教师提出,如何证明氢气可燃及产物,让学生说出方法。教师点燃导气管出来的氢气,观察火焰颜色,干冷烧杯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推论产物,有热量产生等。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
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再认识?学生做出回答。
氢气的安全使用教学,采取探究教学方式,把观察活动设计成探究活动。在前面观察氢气安静燃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点燃不纯的氢气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可能有多种猜想,如也安静燃烧、不能很好地燃烧、发生爆炸等)。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讨论),教师实验,收集证据,学生给出结论,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对结论做出解释。
因此点燃氢气前要验纯,要推广到其它可燃性气体,并进行安全教育,进行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教育(此教育不能是说教式的,而应让学生讨论,自己认识到)。接着学习验纯方法(可由教师讲解或师生讨论)

第二课时: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一、主要内容
①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②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及原因(理解)。
2.知道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了解);初步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理解)。Jab88.COm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氢能源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及开发清能源技术的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及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等内容的学习,感受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难点: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
关键:可燃物燃烧现象和产物
教学的基本思路:燃烧放热→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比较常见燃料热值、燃烧产物→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
在复习了氢气可燃性有关问题后,向学生提出:和氢气一样,在空气中点燃能够燃烧的物质,你还知道哪些?当学生说出一些后,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有哪些共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出: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能量)。师生共同总结:可见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的发生——通常是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能量)?是否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演示:中和反应等,学生感受有热量放出。对该实验有什么新的认识——不只是燃烧放出热量。
教师告诉学生,也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如CO2+C==2COCuO+CO=Cu+CO2等是吸收热量的。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问题: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有什么意义?(讨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实例:……,特别是燃料。使学生明确:生命运动、生产等离不开能量,而化学能是十分重要的能源,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时可以给出(投影)一些燃料的热值,燃烧产物(列表给出)提供:

燃料氢气汽油酒精天然气一氧化碳烟煤无烟煤
热值143×103kJ/kg46×103
kJ/kg34×103
kJ/kg71~88×103
kJ/m3约39×
103kJ/m3约29×
103kJ/kg约34×[
103kJ/kg
产物H2OH2O、
CO、
CO2H2、CO、CO2H2O、CO、CO2CO2H2O、CO、CO2、、SO2、
NO2H2O、CO、CO2、、SO2、NO2
由学生根据表格自己选择最理想的燃料,并说明为什么这样选择,得出(由学生分析得出)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优点(三大优点)。教师提出既然氢气是最理想的高能燃料,我们怎样得到氢气?让学生展开讨论——电解水。
教师告诉学生,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但消耗的电能比得到的氢气还要昂贵,这也是氢能源目前还未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学生提出用水作原料制取廉价氢气的设想。(建议新课结束后讨论化学能与人类的关系,如生命、生产、食物氧化、燃料、电池等的能量变化),在练习中可补充能量转化的习题(举化学能与其它能转化的例子,分析实例中能量转化)。

精选阅读

氢气实验室制法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氢气实验室制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A)、(B)所示。

(A)(B)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如下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E)(F)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BCAC+B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锰酸根

NaOH氢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动

1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目的要求】: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

及归纳等思维能力。

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

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

A.氧气B.氢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

(学生回答)

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示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

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

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

(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

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投影:[观察思考]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

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

学生讨论: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在反应原理上有何特点?

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

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

(先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

播放CAI动画:演示并解释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与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

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

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

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

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边演边讲实验室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

并向学生说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学生活动: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拟操作,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验纯操作

并判断是否纯净。

引发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

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演示实验: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将试管

横放浸入水中,让水从试管口缓缓流入,将管内未熄灭的火焰

赶出,并用纸条置于管口点燃,纸条可燃烧。

提问:为什么纸条会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这样

做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注解①)

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予以补充。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哪些性质?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

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投影:[思考讨论]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

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

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

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

5.试管口为何向下倾斜?通过氢气的导管为何要插到试管底部?

6.为什么要先通人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

管冷却为止?

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结合录相播放,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加热

板书: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置换反应)

(H2)(Cu0)(Cu)(H20)

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

板书:(2)还原性(写在文字表达式上方)----------用于冶炼金属

得氧,被氧化

加热

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

失氧,被还原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还原反应: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小结: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

3.4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还原性,可燃性,以及有关实验和现象。

3.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氢气的化学性质。

2.难点:氢气的还原性。

3.疑点:氢气、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

4.解决办法:通过实验,从表面现象到微观本质进行分析。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掌握氢气的还原性,可燃性,并了解有关实验和现象。

3.了解氢气点燃前检验纯度的原因。

4.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5.从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二)整体感知

本节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现象研究本质,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升华。尤其是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分析反应的过程,以便使学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较深的印象。

另外,本节的实验较多.应规范操作,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印象,从而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材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置换反应,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什么是置换反应?它有什么特点?

[讲解]:在空气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怎样的?氢气有什么样的用途呢?首先我们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新制的氢气由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观察状态、颜色,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01KPa时氢气在-252℃时变成液体,在—259℃变成雪花状固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讲述]:为了验证氢气的密度,我们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实验]:演示实验3—4:验证氢气密度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现象,积极思考。

[提问]:由此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解释]:形成的肥皂泡之所以迅速上升,就是因为氢气的密度很小的缘故。在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为O.089克,大约是同体积空气质量的1/14。

[提问]:那么,氢气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呢?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了氧气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氢气可不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呢?我们就利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板书]:2.化学性质

[实验]:演示实验3—5:氢气的燃烧

[提问]: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②它与空气中哪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③它的产物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它们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是什么?

[总结]:(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①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烧杯内壁有水珠,并且发热。

结论:点燃点燃

氢气+氧气——→水H2+O2——→H2O

总结:氢气具有可燃性。

[提问]:那么,混有空气的氢气在点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实验3—6:氢氧混合爆炸实验

[现象]:氢气开始安静的燃烧,然后发出了爆鸣声,塑料筒被高高冲起。

[板书]: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会发生爆炸。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总结]:之所以会发生爆炸是因为氢气中混有了空气。混合气体中大量氢气分子和空气中的大量的氧气分子混合,这样大量的分子相互接触点燃后,二者迅速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这些气体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当温度迅速升高,气体迅速受热膨胀,冲出容器发出爆鸣声。如果该反应发生在密闭容器或容积大出口小的容器,气体不能排出或来不及排出,就会使容器炸裂造成危险。

[提问]: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呢?

[解释]:因为纯净的氢气在点燃后只在管口或小孔处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接触面积小,发生反应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量也少,所以放出的热量也少,并且很快就散失到空气中去了,不会发生爆炸。通过科学实验测定,空气中如果混入的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混合气体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板书]: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讲解]:事实上所有的可燃性气体,粉尘,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时一定要杜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爆炸造成危险。这也要求我们在使用氢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时为了不发生危险,使用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下面我们就学习检验纯度的方法。

[实验]:演示实验3—7:检验氢气的纯度(边实验边讲解)

[提问]:为什么在第二次检验前要先用手堵一会试管才能继续收集氢气再进行检验纯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小字部分。

[板书]:注意: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练习]:教材第58页第1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的可燃性。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是当条件不同时产生的现象不同。我们还学习了可燃性气体检验纯度的方法。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注意在使用可燃性气体时一定要检验纯度。

同时通过学习,应该学会如何通过表面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得到正确的结论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1.教材第58页第2、3题。

2.思考题:室内如果发生煤气泄漏怎么办?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1.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有哪些异同?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现象?反应的表达式是什么?

3.为什么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如何检验?

[讲解]:氢气除了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外,还可以和某些含氧化合物发生反应。这是氢气的另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板书]:(2)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实验]:演示实验3—8: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提问]:通过实验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产物?

[总结]:现象:①试管中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

②试管口有水滴出现。

结论:氢气+氧化铜→铜+水

H2+CuO→Cu+H2O

[提问]:①为什么在通氢气前检验纯度?

②为什么要向试管中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

③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④实验完后,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解释]:因为这个实验的条件是加热,如果产生的氢气不纯,那么,在加热时有可能引起氢气发生器的爆炸造成危险。同样道理,如果不把试管中的空气排除干净,就有可能使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爆炸。也就是说,先向试管中通一会氢气,目的是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那么在加热时,试管中的氢气的浓度大于它的爆炸极限时就不会发生危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使反应生成的水不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灼热的试管骤冷炸裂,而导致实验失败。实验完毕后再通一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是为了使生成的铜在氢气的环境中冷却而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使灼热的铜与氧气反应再生成氧化铜。

[板书]:实验注意问题:

a.通氢气前检验氢气纯度

b.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

c.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d.实验完毕后,停止加热后还要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提问]:这个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学生回答问题)

[分析]:在这个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氢气夺走,形成了单质铜。这个过程我们称氧化铜被还还原了;而氢气和氧化铜中的氧结合成它的氧化物水,我们说氢气被氧化了。这里被还原的氧化铜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氢气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副板书]:H2+CuO→Cu+H2O

还原剂氧化剂

被氧化被还原

总结:氢气具有还原性。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前面我们学过物质与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也就是说,在这个反应中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因为它与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反应;对于氧化铜来说,它失去了氧,这种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板书]: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讲解]:从这个反应中我们可以总结这样的规律:

[板书]:氧化剂失去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得到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在通常情况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概括氢气具有两条化学性质:

1.具有可燃性

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2.氢气具有还原性

它可以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中的氧,使含氧化合物还原,自己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针对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二.氧气的用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56页“二、氢气的用途”。

[讨论]:氢气的用途,并说明它的用途是根据它的哪些性质?

[总结板书]:1.填充探空气球(奄度小)。

2.制备金属材料(还原性)。

3.作为高能燃料(可燃性)。

4.工业原料。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四)总结、扩展

本节学习了氢气的还原性和用途。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应重点掌握氢气的还原性,掌握它与氧化铜反应的实质,并且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括结论,体会学习的方法性和实验的规范性,应强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不但学习了知识,同时培养了能力。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58页第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