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小学三角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1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专题1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与思考
等腰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具有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为角度的计算、线段相等、直线位置关系的证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因此,在解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时,除了要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方法外,又不能囿于全等三角形,应善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应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⑴图1中,,,.
⑵图2中,只要下述四个条件:
①;②;③;④中任意两个成立,就可以推出其余两个成立.
例题与求解
【例1】如图,在△ABC中,D在AC上,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
则∠A=___________.
(五城市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图中有很多相关的角,用∠A的代数式表示这些角,建立关于∠A的等式.

【例2】如图,在△ABC中,已知∠BAC=900,AB=AC,D为AC中点,AE⊥BD于E,延长AE交BC于F,求证:∠ADB=∠CDF.
(安徽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ADB与∠CDF对应的三角形不全等,因此,需构造全等三角形,而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中线)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例3】如图,在△ABC中,AC=BC,∠ACB=900,D是AC上一点,且AE垂直BD的延长线于E,又AE=BD,求证:BD是∠ABC的角平分线.
(北京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ABC的角平分线与AE边上的高重合,故应作辅助线补全图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例4】如图,在△ABC中,∠BAC=∠BCA=440,M为△ABC内一点,使∠MCA=300,∠MAC=160,求∠BMC度数.
(北京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作等腰△ABC的对称轴(如图1),通过计算,证明全等三角形,又440+160=600;可以AB为一边,向点C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BN,连结CN,MN(如图2);或以AC为一边,向点B所在的一侧作等边△ACN,连结BN(如图3).

【例5】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结MN,形成一个三角形.求证:△AMN的周长等于2.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欲证△AMN的周长等于2,只需证明MN=BM+CN,考虑用补短法证明.

【例6】如图,△ABC中,∠ABC=460,D是BC边上一点,DC=AB,∠DAB=210,试确定∠CAD的度数.
(北京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是利用DC=AB这一条件.

能力训练
A级
1.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另一腰的夹角为45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A=150,AB=BC=CD=DE=EF,则∠FEM=_____________.
3.如图,在等边△ABC的AC,BC边上各取一点P、Q,使AP=CQ,AQ,BP相交于点O,则
∠BOQ=____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BCA=900,∠BAC=600,BC=4,在CA的延长线取点D,使AD=AB,则D,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F=CD,CE=BD,那么∠EDF等于()
A.900-∠AB.900-∠A
C.1800-∠AD.450-∠A
6.如图,在△ABC中,∠ACB=900,AC=AE,BC=BF,则∠ECF=()
A.600B.450
C.300D.不确定
(安徽省竞赛试题)
第5题图第6题图
7.△ABC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0,且∠A=∠B,那么∠C的外角的大小是()
A.1400B.800或1000C.1000或1400D.800或1400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8.三角形三边长,,满足,则三角形一定是()
A.等边三角形B.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C.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北京市竞赛试题)
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是腰AB,AC延长线上的点,且BD=CE,连结DE交BC于G,求证:DG=EG.
(湖北省竞赛试题)

10.如图,在△ABC中,∠BAC=900,AB=AC,BE平分∠ABC,CE⊥BE,求证:CE=BD.
(江苏省竞赛试题)

11.已知Rt△ABC中,AC=BC,∠C=900,D为AB边中点,∠EDF=900,将∠EDF绕D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B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当∠EDF绕D点旋转到DE⊥AC于E时(如图1),易证:S△DEF+S△CEF=S△ABC,当∠EDF绕D点旋转到DE和AC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S△DEF,S△CEF,S△ABC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牡丹江市中考试题)

12.如图,在△ABC中,AB=AC,∠BAC=800,O为△ABC内一点,且∠OBC=100,∠OCA=200,求∠BAO的度数.
(天津市竞赛试题)

B级
1.如图,在△ABC中,∠ABC=1000,AM=AN,CN=CP,则∠MNP=_____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BAC=90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4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S△ABC;④EF=AP.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苏州市中考试题)
3.如图,在△ABC中,AB=BC,M,N为BC边上两点,并且∠BAM=∠CAN,MN=AN,则∠MA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4.如图,在△ABC中,AB=AC,∠BA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D,∠ADC=1300,那么∠CAB的大小是()
A.800B.500C.400D.200
5.如图,在△ABC中,∠BAC=1200,AD⊥BC于D,且AB+BD=DC,则∠C的大小是()
A.200B.250C.300D.450
6.如图,在△ABC中,AC=BC,∠ACB=900,AE平分∠BAC交BC于E,BD⊥AE于D,DM⊥AC交AC的延长线于M,连CD,下列四个结论:①∠ADC=450;②BD=AE;③AC+CE=AB;④AB-BC=2M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7.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至E,并且使AE=BD,连结CE、DE,求证:CE=DE.

8.如图,△ABC中,已知∠C=600,AC>BC,又△ABC′、△A′BC、△AB′C都是△ABC外的等边三角形,而点D在AC上,且BC=DC.
⑴证明:△C′BD≌△B′DC;
⑵证明:△AC′D≌△DB′A;
⑶对△ABC、△ABC′、△A′BC、△AB′C,从面积大小关系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江苏省竞赛试题)
9.在△ABC中,已知AB=AC,且过△ABC某一顶点的直线可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江苏省扬州中学测试题)

10.如图,在△ABC中,∠C=900,∠CAD=300,AC=BC=AD,求证:CD=BD.

11.已知△ABC中,∠B为锐角,从顶点A向边BC或BC的延长线引垂线交BC于H点,又从顶点C向边AB或AB的延长线引垂线交AB于K,试问:当,是整数时,△ABC是怎样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相关推荐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一种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提供了方法、也是后继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是通过轴对称进行的,借助于轴对称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获得了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性质的证明是将欲证明相等的两个角(或线段)置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之中,这是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的基本策略之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猜想、论证,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同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在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验证.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工具】
长方形的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师: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图片)(图1)
生:这四幅图片中都存在着等腰三角形。
师:前面我们已经对等腰三角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课件展示下列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A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的夹角叫.BC
(图2)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和复习,为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2:.如图(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图(3)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折叠剪纸,学生动手操作,剪出三角形,然后小组交流.
生:等腰三角形.
师: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AC
∠B=∠C
BD=CD
∠ADB=∠ADC
AD=AD
∠BAD=∠CAD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轴对称性折叠等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做准备.
师:根据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你还能发现它的其它性质吗?
师生活动设计:学生经过观察,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学生如果对性质概括的不全面,教师作适当的引导,教师板书学生猜想.
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折叠的过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关系,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品质.
2.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师: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命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老师启发学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反馈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证明思路,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证明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已知:如图(4),已知△ABC中,AB=AC.
求证:∠B=∠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图(4)
证明:作底边中线AD,在△ABD和△ACD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ABD≌△ACD(SSS),
∴∠B=∠C.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实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师:你还能用其他做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命题1吗?
生1:可以作底边上的高AD,利用“HL”证明△ABD≌△ACD来证明∠B=∠C.
生2:可以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利用“SAS”证明△ABD≌△ACD来证明∠B=∠C.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证明命题1,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板书)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在△ABC中,AB=AC.
∴∠B=∠C.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0°,它的顶角为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其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
总结:在等腰三角形中,①顶角度数+2×底角度数=180°
②0°<顶角度数<180°③0°<底角度数<90°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解决等腰三角形有关角度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机会,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是如何获得的?
3.你的能力有什么提高?
4.你和同学合作的愉快吗?
5.你还有什么困惑?
五、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已知一梁架(OA),与架底(OB)的夹角为12°,为了分解OA的受力,现打算在上面焊接一些钢条,其方法是在OA上选一点C1,然后取一些与OC1等长的钢条进行焊接,你能知道一共要准备多少根这样的钢条吗?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交流并完成。
六、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分层布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根据新课程标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必做题):课本习题13.3,第4,6题。
2.(选做题):课本习题13.3,第9题。
七、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的事物的重要途径.
学习重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学习难点:合理添加辅助线。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文字命题的几何证明一般步骤是:
①;②;③。
二、情境创设: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由上面的证明过程,你能否得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的结论?请用符号语言表示.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

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如果,那么。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活动三:
例: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拓展:在下图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为什么?

四、反馈检测: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五、总结反思:

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P8第1、2、4题;
选做题:课本P8第3题.
七、课外拓展:
已知:如图,AB=AC.
(1)若CE=BD,求证:GE=GD;
(2)若CE=mBD(m为正数),试猜想GE与GD有何关系。
(只写结论,不证明).

等腰三角形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等腰三角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3等腰三角形(3)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难点: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的正确文字叙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二、新课
对于一个三角形,怎样识别它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我们已经知道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两条边相等。这一节,我们再学习另一种识别方法。
我们已学过,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个线段BC。
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
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是否重合?
问题2:本实验的条件与结论如何用文字语言加以叙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就是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可以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A=40°,∠B=70°,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问题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
问题4:你能说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各角的大小吗?
问题5:请你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使∠C=90°,CD是底边上的高,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练习巩固
练习l、2、3。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此条件可以做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依据。因此,要牢记并能熟练应用它。
五、作业
1.习题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