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11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4

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11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11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讲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最新考纲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3.分类加法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分步”问题,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完成这件事.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两类不同方案中的方法可以相同.()
(2)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每类方案中的方法都能直接完成这件事.()
(3)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每个步骤中完成这个步骤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4)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事情是分两步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步骤都能完成这件事.()
解析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每类方案中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每步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每步的方法只能完成这一步,不能完成这件事,所以(1),(4)均不正确.
答案(1)×(2)√(3)√(4)×
2.从3名女同学和2名男同学中选1人主持主题班会,则不同的选法种数为()
A.6B.5
C.3D.2
解析5个人中每一个都可主持,所以共有5种选法.
答案B
3.(选修2-3P28B2改编)现有4种不同颜色要对如图所示的四个部分进行着色,要求有公共边界的两块不能用同一种颜色,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
A.24种B.30种
C.36种D.48种
解析需要先给C块着色,有4种结果;再给A块着色,有3种结果;再给B块着色,有2种结果;最后给D块着色,有2种结果,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4×3×2×2=48(种).
答案D
4.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每位同学都有2种报名方法,因此,可分五步安排5名同学报名,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总的报名方法共2×2×2×2×2=32(种).
答案32
5.已知某公园有5个门,从任一门进,另一门出,则不同的走法的种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分两步,第一步选一个门进有5种方法,第二步再选一个门出有4种方法,所以共有5×4=20种走法.
答案20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例1】(1)三个人踢毽,互相传递,每人每次只能踢一下,由甲开始踢,经过4次传递后,毽又被踢回给甲,则不同的传递方式共有()
A.4种B.6种C.10种D.16种
(2)(2017郑州质检)满足a,b∈{-1,0,1,2},且关于x的方程ax2+2x+b=0有实数解的有序数对(a,b)的个数为()
A.14B.13C.12D.10
解析(1)分两类:甲第一次踢给乙时,满足条件有3种方法(如图),甲乙丙乙甲甲乙甲丙甲
同理,甲先传给丙时,满足条件有3种踢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3+3=6种传递方法.
(2)①当a=0,有x=-b2,b=-1,0,1,2有4种可能;
②当a≠0时,则Δ=4-4ab≥0,ab≤1,
(ⅰ)若a=-1时,b=-1,0,1,2有4种不同的选法;
(ⅱ)若a=1时,b=-1,0,1有3种可能;
(ⅲ)若a=2时,b=-1,0,有2种可能.
∴有序数对(a,b)共有4+4+3+2=13(个).
答案(1)B(2)B
规律方法分类标准是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的难点所在,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元素、关键位置.
(1)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一个分类标准.
(2)分类时应注意完成这件事情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不能重复.
(3)分类时除了不能交叉重复外,还不能有遗漏,如本例(2)中易漏a=0这一类.
【训练1】(1)如图,从A到O有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不重复过一点).
(2)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比数列的个数为()
A.3B.4C.6D.8
解析(1)分3类:第一类,直接由A到O,有1种走法;第二类,中间过一个点,有A→B→O和A→C→O共2种不同的走法;第三类,中间过两个点,有A→B→C→O和A→C→B→O共2种不同的走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2+2=5种不同的走法.
(2)以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为1,2,4;1,3,9;
以2为首项的等比数列为2,4,8;
以4为首项的等比数列为4,6,9;
把这4个数列的顺序颠倒,又得到另外的4个数列,
∴所求的数列共有2(2+1+1)=8个.
答案(1)5(2)D
考点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例2】(1)(2017石家庄模拟)教学大楼共有五层,每层均有两个楼梯,由一层到五层的走法有()
A.10种B.25种C.52种D.24种
(2)定义集合A与B的运算A*B如下:A*B={(x,y)|x∈A,y∈B},若A={a,b,c},B={a,c,d,e},则集合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1)每相邻的两层之间各有2种走法,共分4步.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24种不同的走法.
(2)显然(a,a),(a,c)等均为A*B中的关系,确定A*B中的元素是A中取一个元素来确定x,B中取一个元素来确定y,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A*B中有3×4=12个元素.
答案(1)D(2)12
规律方法(1)在第(1)题中,易误认为分5步完成,错选B.
(2)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应注意:①要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合理分步,即分步是有先后顺序的.②各步中的方法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各步骤都完成才算完成这件事.
【训练2】(1)(2017威海模拟)某学校开设“蓝天工程博览课程”,组织6个年级的学生外出参观包括甲博物馆在内的6个博物馆,每个年级任选一个博物馆参观,则有且只有两个年级选择甲博物馆的情况有()
A.C2645种B.A2654种
C.C26A45种D.C2654种
(2)设集合A={-1,0,1},B={0,1,2,3},定义A*B={(x,y)|x∈A∩B,y∈A∪B},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1)有两个年级选择甲博物馆共有C26种情况,其余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5种选择情况.故有且只有两个年级选择甲博物馆的情况有C26×54种.
(2)易知A∩B={0,1},A∪B={-1,0,1,2,3},
∴x有两种取法,y有5种取法.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A*B的元素有2×5=10(个).
答案(1)D(2)10
考点三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3】(1)(2015四川卷)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比40000大的偶数共有()
A.144个B.120个C.96个D.72个
(2)(2017成都诊断)如图所示,用4种不同的颜色对图中5个区域涂色(4种颜色全部使用),要求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不能涂相同的颜色,则不同的涂色种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1)由题意,首位数字只能是4,5,若万位是5,则有3×A34=72(个);若万位是4,则有2×A34个=48(个),故比40000大的偶数共有72+48=120(个).选B.
(2)按区域1与3是否同色分类:
①区域1与3同色:先涂区域1与3有4种方法,再涂区域2,4,5(还有3种颜色)有A33种方法.
∴区域1与3涂同色,共有4A33=24种方法.
②区域1与3不同色:先涂区域1与3有A24种方法,第二步涂区域2有2种涂色方法,第三步涂区域4只有一种方法,第四步涂区域5有3种方法.
∴这时共有A24×2×1×3=72种方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不同的涂色种数为24+72=96.
答案(1)B(2)96
规律方法(1)①注意在综合应用两个原理解决问题时,一般是先分类再分步.在分步时可能又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②注意对于较复杂的两个原理综合应用的问题,可恰当地列出示意图或列出表格,使问题形象化、直观化.
(2)解决涂色问题,可按颜色的种数分类,也可按不同的区域分步完成.第(2)题中,相邻区域不同色,是按区域1与3是否同色分类处理.
【训练3】(1)如果一个三位正整数如“a1a2a3”满足a1a2,且a2a3,则称这样的三位数为凸数(如120,343,275等),那么所有凸数的个数为()
A.240B.204
C.729D.920
(2)从一架钢琴挑出的十个音键中,分别选择3个,4个,5个,…,10个键同时按下,可发出和声,若有一个音键不同,则发出不同的和声,则这样的不同的和声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1)若a2=2,则百位数字只能选1,个位数字可选1或0“凸数”为120与121,共2个.若a2=3,则“凸数”有2×3=6(个).若a2=4,满足条件的“凸数”有3×4=12(个),…,若a2=9,满足条件的“凸数”有8×9=72(个).
∴所有凸数有2+6+12+20+30+42+56+72=240(个).
(2)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分类计数问题,
共有8种不同的类型,
当有3个键同时按下,有C310种结果,
当有4个键同时按下,有C410种结果,
…,
以此类推,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到共有
C310+C410+C510+…+C1010
=C010+C110+C210+…+C1010-(C010+C110+C210)
=210-(1+10+45)=968.
答案(1)A(2)968
[思想方法]
1.应用两个计数原理的难点在于明确分类还是分步.
在处理具体的应用问题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分类”与“分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选择合理的标准处理事情,可以避免计数的重复或遗漏.
2.(1)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后再分别对每一类进行计数,最后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和,得到总数.
(2)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完成了所有步骤,恰好完成任务,当然步与步之间要相互独立,分步后再计算每一步的方法数,最后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数.
3.混合问题一般是先分类再分步.
4.要恰当画出示意图或树状图,使问题的分析更直观、清楚,便于探索规律.
[易错防范]
1.切实理解“完成一件事”的含义,以确定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进行.
2.分类的关键在于要做到“不重不漏”,分步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即合理分类,准确分步.
3.确定题目中是否有特殊条件限制.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从集合{0,1,2,3,4,5,6}中任取两个互不相等的数a,b组成复数a+bi,其中虚数有()
A.30个B.42个C.36个D.35个
解析∵a+bi为虚数,∴b≠0,即b有6种取法,a有6种取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可以组成6×6=36个虚数.
答案C
2.某校举行乒乓球赛,采用单淘汰制,要从20名选手中决出冠军,应进行比赛的场数为()
A.18B.19C.20D.21
解析因为每一场比赛都有一名选手被淘汰,即一场比赛对应一个失败者,要决出冠军,就要淘汰19名选手,故应进行19场比赛.
答案B
3.(2016济南质检)有4件不同颜色的衬衣,3件不同花样的裙子,另有2套不同样式的连衣裙.“五一”节需选择一套服装参加歌舞演出,则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方式()
A.24B.14C.10D.9
解析第一类:一件衬衣,一件裙子搭配一套服装有4×3=12种方式,
第二类:选2套连衣裙中的一套服装有2种选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12+2=14(种)选择方式.
答案B
4.某电话局的电话号码为139××××××××,若前六位固定,最后五位数字是由6或8组成的,则这样的电话号码的个数为()
A.20B.25C.32D.60
解析依据题意知,后五位数字由6或8组成,可分5步完成,每一步有2种方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符合题意的电话号码的个数为25=32.
答案C
5.集合P={x,1},Q={y,1,2},其中x,y∈{1,2,3,…,9},且PQ.把满足上述条件的一对有序整数对(x,y)作为一个点的坐标,则这样的点的个数是()
A.9B.14C.15D.21
解析当x=2时,x≠y,点的个数为1×7=7(个).
当x≠2时,由PQ,∴x=y.
∴x可从3,4,5,6,7,8,9中取,有7种方法.
因此满足条件的点共有7+7=14(个).
答案B
6.用10元、5元和1元来支付20元钱的书款,不同的支付方法的种数为()
A.3B.5C.9D.12
解析只用一种币值有2张10元,4张5元,20张1元,共3种;用两种币值的有1张10元,2张5元;1张10元,10张1元;3张5元,5张1元;2张5元,10张1元;1张5元,15张1元,共5种;用三种币值的有1张10元,1张5元,5张1元,共1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3+5+1=9(种).
答案C
7.从集合{1,2,3,4,…,10}中,选出5个数组成子集,使得这5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1,则这样的子集有()
A.32个B.34个C.36个D.38个
解析将和等于11的放在一组: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从每一小组中取一个,有C12=2种,共有2×2×2×2×2=32个.故选A.
答案A
8.(2016全国Ⅱ卷)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处出发,先到F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24B.18C.12D.9
解析由题意可知E→F共有6种走法,F→G共有3种走法,由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6×3=18种走法,故选B.
答案B
二、填空题
9.(2017西安质检)如果把个位数是1,且恰有3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叫作“好数”,那么在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的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好数”共有________个(用数字作答).
解析当相同的数字不是1时,有C13个;当相同的数字是1时,共有C13C13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好数”C13+C13C13=12(个).
答案12
10.如图所示,在连结正八边形的三个顶点而成的三角形中,与正八边形有公共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用数字作答).
解析把与正八边形有公共边的三角形分为两类:
第一类,有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共有8×4=32(个).
第二类,有两条公共边的三角形共有8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32+8=40(个).
答案40
11.如图,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A,B,C,D四部分,现用5种不同颜色给四部分涂色,每部分涂1种颜色,要求共边的两部分颜色互异,则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涂色方法(用数字作答).
解析区域A有5种涂色方法;区域B有4种涂色方法;区域C的涂色方法可分2类:若C与A涂同色,区域D有4种涂色方法;若C与A涂不同色,此时区域C有3种涂色方法,区域D也有3种涂色方法.所以共有5×4×4+5×4×3×3=260种涂色方法.
答案260
12.有六名同学报名参加三个智力竞赛项目(不一定六名同学都能参加),
(1)每人恰好参加一项,每项人数不限,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3)每项限报一人,但每人参加的项目不限,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报名方法(用数字作答).
解析(1)每人都可以从这三个比赛项目中选报一项,各有3种不同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知共有报名方法36=729(种).
(2)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因此可由项目选人,第一个项目有6种选法,第二个项目有5种选法,第三个项目只有4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报名方法6×5×4=120(种).
(3)由于每人参加的项目不限,因此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这六人中选出一人参赛,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不同的报名方法63=216(种).
答案(1)729(2)120(3)216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10分钟)
13.(2017衡水调研)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B.252C.261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
答案B
14.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24对B.30对
C.48对D.60对
解析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的一条对角线成60°角的对角线有8条,故共有8对.正方体的12条面对角线共有12×8=96(对),且每对均重复计算一次,故共有962=48(对).
答案C
15.一个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某人从P点处进,Q点处出,沿图中线路游览A,B,C三个景点及沿途风景,则不重复(除交汇点O外)的不同游览线路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根据题意,从点P处进入后,参观第一个景点时,有6个路口可以选择,从中任选一个,有6种选法;参观完第一个景点,参观第二个景点时,有4个路口可以选择,从中任选一个,有4种选法;参观完第二个景点,参观
第三个景点时,有2个路口可以选择,从中任取一个,有2种选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6×4×2=48种不同游览线路.
答案48
16.(2016广州模拟)回文数是指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都一样的正整数,如22,121,3443,94249等.显然2位回文数有9个:11,22,33,…,99.3位回文数有90个:101,111,121,…,191,202,…,999.
则(1)4位回文数有________个;
(2)2n+1(n∈N*)位回文数有________个.
解析(1)4位回文数相当于填4个方格,首尾相同,且不为0,共9种填法,中间两位一样,有10种填法,
共计9×10=90(种)填法,即4位回文数有90个.
(2)根据回文数的定义,此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填方格.
结合计数原理,知有9×10n种填法.
答案(1)90(2)9×10n
第2讲排列与组合
最新考纲1.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2.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名称定义
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组合合成一组
2.排列数与组合数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
3.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性质
公式(1)Amn=n(n-1)(n-2)…(n-m+1)=n!(n-m)!
(2)Cmn=AmnAmm=n(n-1)(n-2)…(n-m+1)m!
=n!m!(n-m)!(n,m∈N*,且m≤n).特别地C0n=1

性质(1)0!=1;Ann=n!.
(2)Cmn=Cn-mn;Cmn+1=Cmn+Cm-1n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
(2)两个组合相同的充要条件是其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组合式Cxn=Cmn,则x=m成立.()
(4)kCkn=nCk-1n-1.()
解析元素相同但顺序不同的排列是不同的排列,故(1)不正确;若Cxn=Cmn,则x=m或n-m,故(3)不正确.
答案(1)×(2)√(3)×(4)√
2.从4本不同的课外读物中,买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则不同的送法种数是()
A.12B.24C.64D.81
解析4本不同的课外读物选3本分给3位同学,每人一本,则不同的分配方法为A34=24.
答案B
3.(选修2-3P28A17改编)从4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选出3名参加某项活动,则男女生都有的选法种数是()
A.18B.24C.30D.36
解析法一选出的3人中有2名男同学1名女同学的方法有C24C13=18种,选出的3人中有1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的方法有C14C23=12种,故3名学生中男女生都有的选法有C24C13+C14C23=30种.
法二从7名同学中任选3名的方法数,再除去所选3名同学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的方法数,即C37-C34-C33=30.
答案C
4.用数字1,2,3,4,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的个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末位数字排法有A12,其他位置排法有A34种,共有A12A34=48种.
答案48
5.(2017唐山调研)某市委从组织机关10名科员中选3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则甲、乙至少有1人入选,而丙没有入选的不同选法的种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法一(直接法)甲、乙两人均入选,有C17C22种.
甲、乙两人只有1人入选,有C12C27种方法,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C22C17+C12C27=49(种)选法.
法二(间接法)从9人中选3人有C39种方法.
其中甲、乙均不入选有C37种方法,
∴满足条件的选排方法是C39-C37=84-35=49(种).
答案49
考点一排列问题
【例1】(1)六个人从左至右排成一行,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A.192种B.216种
C.240种D.288种
(2)(2017北京西城区质检)把5件不同产品摆成一排.若产品A与产品B相邻,且产品A与产品C不相邻,则不同的摆法有________种.
解析(1)第一类:甲在最左端,
有A55=5×4×3×2×1=120(种)方法;
第二类:乙在最左端,
有4A44=4×4×3×2×1=96(种)方法.
所以共有120+96=216(种)方法.
(2)记其余两种产品为D,E,A,B相邻视为一个元素,先与D,E排列,有A22A33种方法;再将C插入,仅有3个空位可选,共有A22A33C13=2×6×3=36种不同的摆法.
答案(1)B(2)36
规律方法(1)第(1)题求解的关键是按特殊元素甲、乙的位置进行分类.注意特殊元素(位置)的优先原则,即先排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或有限制条件的位置.对于分类过多的问题,可利用间接法.
(2)对相邻问题采用捆绑法、不相邻问题采用插空法、定序问题采用倍缩法等常用的解题方法.
【训练1】(1)(2017新余二模)7人站成两排队列,前排3人,后排4人,现将甲、乙、丙三人加入队列,前排加一人,后排加两人,其他人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则不同的加入方法种数为()
A.120B.240C.360D.480
(2)(2017抚顺模拟)某班准备从甲、乙等七人中选派四人发言,要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那么不同的发言顺序有()
A.30B.600C.720D.840
解析(1)第一步,从甲、乙、丙三人选一个加到前排,有3种,第二步,前排3人形成了4个空,任选一个空加一人,有4种,第三步,后排4人形成了5个空,任选一个空加一人有5种,此时形成6个空,任选一个空加一人,有6种,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3×4×5×6=360种方法.
(2)若只有甲乙其中一人参加,有C12C35A44=480种方法;若甲乙两人都参加,有C22C25A44=240种方法,则共有480+240=720种方法,故选C.
答案(1)C(2)C
考点二组合问题
【例2】某市工商局对35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查,已知其中有15种假货.现从35种商品中选取3种.
(1)其中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2)其中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3)恰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4)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5)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解(1)从余下的34种商品中,选取2种有C234=561种,∴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61种.
(2)从34种可选商品中,选取3种,有C334种或者C335-C234=C334=5984种.
∴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984种.
(3)从20种真货中选取1件,从15种假货中选取2件有C120C215=2100种.
∴恰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100种.
(4)选取2种假货有C120C215种,选取3件假货有C315种,共有选取方式C120C215+C315=2100+455=2555种.
∴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555种.
(5)选取3件的总数为C335,因此共有选取方式
C335-C315=6545-455=6090种.
∴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6090种.
规律方法组合问题常有以下两类题型变化:
(1)“含有”或“不含有”某些元素的组合题型;“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取出,再由另外元素补足;“不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剔除,再从剩下的元素中去选取.
(2)“至少”或“至多”含有几个元素的组合题型:解这类题必须十分重视“至少”与“至多”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谨防重复与漏解.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求解,通常用直接法分类复杂时,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
【训练2】(1)(2017邯郸一模)现有6个不同的白球,4个不同的黑球,任取4个球,则至少有两个黑球的取法种数是()
A.90B.115C.210D.385
(2)(2017武汉二模)若从1,2,3,…,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偶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60种B.63种C.65种D.66种
解析(1)分三类,取2个黑球有C24C26=90种,取3个黑球有C34C16=24种,取4个黑球有C44=1种,故共有90+24+1=115种取法,选B.
(2)共有4个不同的偶数和5个不同的奇数,要使和为偶数,则4个数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或2个奇数和2个偶数,∴共有不同的取法有C45+C44+C25C24=66(种).
答案(1)B(2)D
考点三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
【例3】4个不同的球,4个不同的盒子,把球全部放入盒内.
(1)恰有1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
(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共有几种放法?
(3)恰有2个盒不放球,共有几种放法?
解(1)为保证“恰有1个盒不放球”,先从4个盒子中任意取出去一个,问题转化为“4个球,3个盒子,每个盒子都要放入球,共有几种放法?”即把4个球分成2,1,1的三组,然后再从3个盒子中选1个放2个球,其余2个球放在另外2个盒子内,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C14C24C13×A22=144(种).
(2)“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即另外3个盒子放2个球,每个盒子至多放1个球,也即另外3个盒子中恰有一个空盒,因此,“恰有1个盒内有2个球”与“恰有1个盒不放球”是同一件事,所以共有144种放法.
(3)确定2个空盒有C24种方法.
4个球放进2个盒子可分成(3,1)、(2,2)两类,第一类有序不均匀分组有C34C11A22种方法;第二类有序均匀分组有C24C22A22A22种方法.故共有C24(C34C11A22+C24C22A22A22)=84(种).
规律方法(1)解排列组合问题常以元素(或位置)为主体,即先满足特殊元素(或位置),再考虑其他元素(或位置).对于排列组合的综合题目,一般是将符合要求的元素取出或进行分组,再对取出的元素或分好的组进行排列.
(2)不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往往是先分组再分配.在分组时,通常有三种类型:①不均匀分组;②均匀分组;③部分均匀分组,注意各种分组类型中,不同分组方法的差异.其次对于相同元素的“分配”问题,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隔板法”.
【训练3】(1)某校高二年级共有6个班级,现从外地转入4名学生,要安排到该年级的两个班级且每班安排2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案种数为()
A.A26C24B.12A26C24
C.A26A24D.2A26
(2)在8张奖券中有一、二、三等奖各1张,其余5张无奖.将这8张奖券分配给4个人,每人2张,不同的获奖情况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1)法一将4人平均分成两组有12C24种方法,将此两组分配到6个班级中的2个班有A26(种).
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法有12C24A26(种).
法二先从6个班级中选2个班级有C26种不同方法,然后安排学生有C24C22种,故有C26C24C22=12A26C24(种).
(2)把8张奖券分4组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一等奖,无奖)、(二等奖,无奖)、(三等奖,无奖)、(无奖,无奖)四组,分给4人有A44种分法;另一种是一组两个奖,一组只有一个奖,另两组无奖,共有C23种分法,再分给4人有C23A24种分法,所以不同获奖情况种数为A44+C23A24=24+36=60.
答案(1)B(2)60
[思想方法]
1.对于有附加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通常从三个途径考虑
(1)以元素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2)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3)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数或组合数,再减去不合要求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方法与技巧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4)相邻问题捆绑处理;(5)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6)定序问题排除法处理;(7)分排问题直排处理;(8)“小集团”排列问题先整体后局部;(9)构造模型;(10)正难则反,等价条件.
[易错防范]
1.区分一个问题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关键在于是否与顺序有关.
2.解受条件限制的排列、组合题,通常有直接法(合理分类)和间接法(排除法).分类时标准应统一,避免出现重复或遗漏.
3.解组合应用题时,应注意“至少”、“至多”、“恰好”等词的含义.
4.对于分配问题,一般先分组,再分配,注意平均分组与不平均分组的区别,避免重复或遗漏.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从1,3,5,7,9这五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分别记为a,b,共可得到lga-lgb的不同值的个数是()
A.9B.10C.18D.20
解析由于lga-lgb=lgab(a>0,b>0),
∴lgab有多少个不同的值,只需看ab不同值的个数.
从1,3,5,7,9中任取两个作为ab有A25种,又13与39相同,31与93相同,∴lga-lgb的不同值的个数有A25-2=18.
答案C
2.(2016四川卷)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24B.48C.60D.72
解析由题意,可知个位可以从1,3,5中任选一个,有A13种方法,其他数位上的数可以从剩下的4个数字中任选,进行全排列,有A44种方法,所以奇数的个数为A13A44=3×4×3×2×1=72,故选D.
答案D
3.有A,B,C,D,E五位学生参加网页设计比赛,决出了第一到第五的名次.A,B两位学生去问成绩,老师对A说:你的名次不知道,但肯定没得第一名;又对B说:你是第三名.请你分析一下,这五位学生的名次排列的种数为()
A.6B.18C.20D.24
解析由题意知,名次排列的种数为C13A33=18.
答案B
4.10名同学合影,站成了前排3人,后排7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7人中抽2人站前排,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种数为()
A.C27A55B.C27A22
C.C27A25D.C27A35
解析首先从后排的7人中抽2人,有C27种方法;再把2个人在5个位置中选2个位置进行排列有A25种.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不同调整方法种数是C27A25.
答案C
5.某台小型晚会由6个节目组成,演出顺序有如下要求:节目甲必须排在前两位,节目乙不能排在第一位,节目丙必须排在最后一位.该台晚会节目演出顺序的编排方案共有()
A.36种B.42种C.48种D.54种
解析分两类,第一类:甲排在第一位时,丙排在最后一位,中间4个节目无限制条件,有A44种排法;第二类:甲排在第二位时,从甲、乙、丙之外的3个节目中选1个节目排在第一位有C13种排法,其他3个节目有A33种排法,故有C13A33种排法.依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A44+C13A33=42种编排方案.
答案B
6.(2016东北三省四市联考)甲、乙两人要在一排8个空座上就坐,若要求甲、乙两人每人的两旁都有空座,则有多少种坐法()
A.10B.16C.20D.24
解析一排共有8个座位,现有两人就坐,故有6个空座.∵要求每人左右均有空座,∴在6个空座的中间5个空中插入2个座位让两人就坐,即有A25=20种坐法.
答案C
7.(2017本溪模拟)某次联欢会要安排3个歌舞类节目、2个小品类节目和1个相声类节目的演出顺序,则同类节目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是()
A.72B.120C.144D.168
解析法一先安排小品节目和相声节目,然后让歌舞节目去插空.安排小品节目和相声节目的顺序有三种:“小品1,小品2,相声”,“小品1,相声,小品2”和“相声,小品1,小品2”.对于第一种情况,形式为“□小品1歌舞1小品中2□相声□”,有A22C13A23=36(种)安排方法;同理,第三种情况也有36种安排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三个节目形成4个人,其形式为“□小品1□相声□小品2□”.有A22A34=48种安排方法,故共有36+36+48=120种安排方法.
法二先不考虑小品类节目是否相邻,保证歌舞类节目不相邻的排法共有A33A34=144(种),再剔除小品类节目相邻的情况,共有A33A22A22=24(种),于是符合题意的排法共有144-24=120(种).
答案B
8.(2017青岛模拟)将甲、乙等5名交警分配到三个不同路口疏导交通,每个路口至少一人,且甲、乙在同一路口的分配方案共有()
A.18种B.24种
C.36种D.72种
解析一个路口有3人的分配方法有C13C22A33(种);两个路口各有2人的分配方法有C23C22A33(种).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甲、乙在同一路口的分配方案为C13C22A33+C23C22A33=36(种).
答案C
二、填空题
9.7位身高均不等的同学排成一排照相,要求中间最高,依次往两端身高逐渐降低,共有________种排法(用数字作答).
解析先排最中间位置有一种排法,再排左边3个位置,由于顺序一定,共有C36种排法,再排剩下右边三个位置,共一种排法,所以排法种数为C36=20(种).
答案20
10.若把英语单词“good”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把g、o、o、d4个字母排一列,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排g和d,共有A24种排法;第二步:排两个o,共一种排法,所以总的排法种数为A24=12(种).其中正确的有一种,所以错误的共A24-1=12-1=11(种).
答案11
11.(2016呼和浩特二模)从5台甲型和4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有甲型与乙型电视机各1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甲型2台乙型1台或甲型1台乙型2台,故共有C25C14+C15C24=70种方法.
答案70
12.(2017淮北一模)寒假里5名同学结伴乘动车外出旅游,实名制购票,每人一座,恰在同一排A,B,C,D,E五个座位(一排共五个座位),上车后五人在这五个座位上随意坐,则恰有一人坐对与自己车票相符座位的坐法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设5名同学也用A,B,C,D,E来表示,若恰有一人坐对与自己车票相符的坐法,设E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则其他四位都不坐自己的座位,则有:BADC,BDAC,BCDA,CADB,CDAB,CDBA,DABC,DCAB,DCBA共9种坐法,则恰有一人坐对与自己车票相等座位的坐法有9×5=45种坐法.
答案45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
13.甲、乙等5人在9月3号参加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阅兵庆典后,在天安门广场排成一排拍照留念,甲和乙必须相邻且都不站在两端的排法有()
A.12种B.24种
C.48种D.120种
解析甲乙相邻,将甲乙捆绑在一起看作一个元素,共有A44A22种排法,甲乙相邻且在两端有C12A33A22种排法,故甲乙相邻且都不站在两端的排法有A44A22-C12A33A22=24(种).
答案B
14.设集合A={(x1,x2,x3,x4,x5)|xi∈{-1,0,1},i=1,2,3,4,5},那么集合A中满足条件“1≤|x1|+|x2|+|x3|+|x4|+|x5|≤3”的元素个数为()
A.60B.90
C.120D.130
解析因为xi∈{-1,0,1},i=1,2,3,4,5,且1≤|x1|+|x2|+|x3|+|x4|+|x5|≤3,
所以xi中至少两个为0,至多四个为0.
①xi(i=1,2,3,4,5)中4个0,1个为-1或1,A有2C15个元素;
②xi中3个0,2个为-1或1,A有C25×2×2=40个元素;
③xi中2个0,3个为-1或1,A有C35×2×2×2=80个元素;
从而,集合A中共有2C15+40+80=130个元素.
答案D
15.(2017黄冈模拟)在某班进行的演进比赛中,共有5位选手参加,其中3位女生,2位男生,如果2位男生不能连着出场,且女生甲不能排在第一个,那么出场顺序的排法种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若第一个出场是男生,则第二个出场的是女生,以后的顺序任意排,方法有C12C13A33=36种;若第一个出场的是女生(不是女生甲),则剩余的2个女生排列好,2个男生插空,方法有C12A22A23=24种.故所有出场顺序的排法种数为36+24=60.
答案60
16.(1)现有10个保送上大学的名额,分配给7所学校,每校至少有1个名额,问名额分配的方法共有多少种?
(2)已知集合A={5},B={1,2},C={1,3,4},从这三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构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那么最多可确定多少个不同的点?
解(1)法一每个学校至少一个名额,则分去7个,剩余3个名额分到7所学校的方法种数就是要求的分配方法种数.
分类:若3个名额分到一所学校有7种方法;
若分配到2所学校有C27×2=42(种);
若分配到3所学校有C37=35(种).
∴共有7+42+35=84(种)方法.
法二10个元素之间有9个间隔,要求分成7份,相当于用6块档板插在9个间隔中,共有C69=84种不同方法.
所以名额分配的方法共有84种.
(2)①从集合B中取元素2时,确定C13A33个点.
②当从集合B中取元素1,且从C中取元素1,则确定的不同点有C13×1=C13.
③当从B中取元素1,且从C中取出元素3或4,则确定的不同点有C12A33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确定C13A33+C13+C12A33=33(个)不同点.
第3讲二项式定理
最新考纲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知识梳理
1.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a+b)n=C0nan+C1nan-1b+…+Crnan-rbr+…+Cnnbn(n∈N*);
(2)通项公式:Tr+1=Crnan-rbr,它表示第r+1项;
(3)二项式系数: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C0n,C1n,…,Cnn.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性质性质描述
对称性与首末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kn=Cn-kn

增减性二项式
系数Ckn
当k<n+12(n∈N*)时,是递增的

当k>n+12(n∈N*)时,是递减的

二项式系数最大值当n为偶数时,中间的一项取得最大值

当n为奇数时,中间的两项与取最大值

3.各二项式系数和
(1)(a+b)n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和:C0n+C1n+C2n+…+Cnn=2n.
(2)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即C0n+C2n+C4n+…=C1n+C3n+C5n+…=2n-1.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Cknan-kbk是二项展开式的第k项.()
(2)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中间一项或中间两项.()
(3)(a+b)n的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a,b无关.()
(4)(a+b)n某项的系数是该项中非字母因数部分,包括符号等,与该项的二项式系数不同.()
解析二项式展开式中Cknan-kbk是第k+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中间一项或中间两项,故(1)(2)均不正确.
答案(1)×(2)×(3)√(4)√
2.(x-y)n的二项展开式中,第m项的系数是()
A.CmnB.Cm+1n
C.Cm-1nD.(-1)m-1Cm-1n
解析(x-y)n展开式中第m项的系数为Cm-1n(-1)m-1.
答案D
3.(选修2-3P35练习T1(3)改编)
C02017+C12017+C22017+…+C20172017C02016+C22016+C42016+…+C20162016的值为()
A.2B.4
C.2017D.2016×2017
解析原式=2201722016-1=22=4.
答案B
4.(2017石家庄调研)(1+x)n的二项式展开式中,仅第6项的系数最大,则n=________.
解析(1+x)n的二项式展开式中,项的系数就是项的二项式系数,所以n2+1=6,n=10.
答案10
5.x2-2x3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
解析Tk+1=Ck5(x2)5-k-2x3k=Ck5(-2)kx10-5k.
令10-5k=0,则k=2.∴常数项为T3=C25(-2)2=40.
答案40

考点一求展开式中的特定项或特定项的系数
【例1】已知在3x-123xn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1)求n;
(2)求含x2的项的系数;
(3)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解(1)通项公式为
Tk+1=Cknxn-k3-12kx-k3=Ckn-12kxn-2k3.
因为第6项为常数项,所以k=5时,n-2×53=0,即n=10.
(2)令10-2k3=2,得k=2,
故含x2的项的系数是C210-122=454.
(3)根据通项公式,由题意10-2k3∈Z,0≤k≤10,k∈N,
令10-2k3=r(r∈Z),则10-2k=3r,k=5-32r,
∵k∈N,∴r应为偶数.
∴r可取2,0,-2,即k可取2,5,8,
∴第3项,第6项与第9项为有理项,
它们分别为454x2,-638,45256x-2.
规律方法(1)二项式定理的核心是通项公式,求解此类问题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特定项)和通项公式,建立方程来确定指数(求解时要注意二项式系数中n和r的隐含条件,即n,r均为非负整数,且n≥r,
如常数项指数为零、有理项指数为整数等);第二步是根据所求的指数,再求所求的项.
(2)求两个多项式的积的特定项,可先化简或利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讨论求解.
【训练1】(1)(2015全国Ⅰ卷)(x2+x+y)5的展开式中,x5y2的系数为()
A.10B.20C.30D.60
(2)(2016全国Ⅰ卷)(2x+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1)法一(x2+x+y)5=[(x2+x)+y]5,
含y2的项为T3=C25(x2+x)3y2.
其中(x2+x)3中含x5的项为C13x4x=C13x5.
所以x5y2的系数为C25C13=30.
法二(x2+x+y)5表示5个x2+x+y之积.
∴x5y2可从其中5个因式中选两个因式取y,两个取x2,一个取x.因此x5y2的系数为C25C23C11=30.
(2)由(2x+x)5得Tr+1=Cr5(2x)5-r(x)r=
25-rCr5x5-r2,令5-r2=3得r=4,此时系数为10.
答案(1)C(2)10

相关阅读

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5~6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5~6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最新考纲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4.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5.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6.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知识梳理
1.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定义备注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称模)平面向量是自由向量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记作0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非零向量a的单位向量为±a|a|

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0与任一向量平行或共线
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又叫做共线向量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两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不能比较大小
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0的相反向量为0

2.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
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1)交换律:
a+b=b+a
(2)结合律:
(a+b)+c=
a+(b+c)
减法求a与b的相反向量-b的和的运算叫做a与b的差
a-b=a+(-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λa|=|λ||a|;
(2)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λ(μa)=λμa;(λ+μ)a=λa+μa;λ(a+b)=λa+λb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λa.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若a∥b,b∥c,则a∥c.()
(3)向量AB→与向量CD→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4)当两个非零向量a,b共线时,一定有b=λa,反之成立.()
(5)在△ABC中,D是BC中点,则AD→=12(AC→+AB→).()
解析(2)若b=0,则a与c不一定平行.
(3)共线向量所在的直线可以重合,也可以平行,则A,B,C,D四点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1)√(2)×(3)×(4)√(5)√
2.给出下列命题:①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②若a,b都是单位向量,则a=b;③向量AB→与BA→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B.③C.①③D.①②
解析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知①正确;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知,单位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两个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向量AB→与BA→互为相反向量,故③错误.
答案A
3.(2017枣庄模拟)设D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AD→=-13AB→+43AC→,若BC→=λDC→(λ∈R),则λ=()
A.2B.3C.-2D.-3
解析由AD→=-13AB→+43AC→,可得3AD→=-AB→+4AC→,即4AD→-4AC→=AD→-AB→,则4CD→=BD→,即BD→=-4DC→,可得BD→+DC→=-3DC→,故BC→=-3DC→,则λ=-3,故选D.
答案D
4.(2015全国Ⅱ卷)设向量a,b不平行,向量λa+b与a+2b平行,则实数λ=____________.
解析∵向量a,b不平行,∴a+2b≠0,
又向量λa+b与a+2b平行,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μ,使λa+b=μ(a+2b)成立,即λa+b=μa+2μb,则得λ=μ,1=2μ,解得λ=μ=12.
答案12
5.(必修4P92A12改编)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且OA→=a,OB→=b,则DC→=______,BC→=________(用a,b表示).
解析如图,DC→=AB→=OB→-OA→=b-a,BC→=OC→-OB→=-OA→-OB→=-a-b.
答案b-a-a-b
考点一平面向量的概念
【例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若|a|=|b|,则a=b;
②若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DC→”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③若a=b,b=c,则a=c.
解析①不正确.两个向量的长度相等,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②正确.∵AB→=DC→,∴|AB→|=|DC→|且AB→∥DC→,又A,B,C,D是不共线的四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AB→|=|DC→|,
AB→∥DC→且AB→,DC→方向相同,因此AB→=DC→.
③正确.∵a=b,∴a,b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又b=c,∴b,c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a,c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c.
答案①
规律方法(1)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
(2)共线向量即为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
(3)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不要把它与函数图象的移动混为一谈.
(4)非零向量a与a|a|的关系:a|a|是与a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训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②向量a与向量b平行,则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它们的模能比较大小.
解析①不正确,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向量不是有向线段,有向线段也不是向量;
②不正确,若a与b中有一个为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两向量方向不一定相同或相反;
③正确,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不能比较大小;向量的模均为实数,可以比较大小.
答案③
考点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2】(1)(2017潍坊模拟)在△ABC中,P,Q分别是AB,BC的三等分点,且AP=13AB,BQ=13BC.若AB→=a,AC→=b,则PQ→=()
A.13a+13bB.-13a+13b
C.13a-13bD.-13a-13b
(2)(2015北京卷)在△ABC中,点M,N满足AM→=2MC→,BN→=NC→.若MN→=xAB→+yAC→,则x=________;y=________.
解析(1)PQ→=PB→+BQ→=23AB→+13BC→=23AB→+
13(AC→-AB→)=13AB→+13AC→=13a+13b,故选A.
(2)由题中条件得,MN→=MC→+CN→=13AC→+12CB→=13AC→+12(AB→-AC→)=12AB→-16AC→=xAB→+yAC→,所以x=12,y=-16.
答案(1)A(2)12-16
规律方法(1)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地找出图形中的相等向量,并能熟练运用相反向量将加减法相互转化.
(2)用几个基本向量表示某个向量问题的基本技巧:①观察各向量的位置;②寻找相应的三角形或多边形;③运用法则找关系;④化简结果.
【训练2】(1)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是DC的中点,点F是BC的一个靠近B点的三等分点,那么EF→等于()
A.12AB→-13AD→B.14AB→+12AD→
C.13AB→+12DA→D.12AB→-23AD→
(2)在△ABC中,AB=2,BC=3,∠ABC=60°,AD为BC边上的高,O为AD的中点,若AO→=λAB→+μBC→,则λ+μ等于()
A.1B.12C.13D.23
解析(1)在△CEF中,有EF→=EC→+CF→.
因为点E为DC的中点,所以EC→=12DC→.
因为点F为BC的一个靠近B点的三等分点,
所以CF→=23CB→.
所以EF→=12DC→+23CB→=12AB→+23DA→
=12AB→-23AD→,故选D.
(2)∵AD→=AB→+BD→=AB→+13BC→,
∴2AO→=AB→+13BC→,即AO→=12AB→+16BC→.
故λ+μ=12+16=23.
答案(1)D(2)D
考点三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例3】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
(1)若AB→=a+b,BC→=2a+8b,CD→=3(a-b).求证:A,B,D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使ka+b和a+kb共线.
(1)证明∵AB→=a+b,BC→=2a+8b,CD→=3(a-b).
∴BD→=BC→+CD→=2a+8b+3(a-b)=2a+8b+3a-3b=5(a+b)=5AB→.∴AB→,BD→共线,
又它们有公共点B,
∴A,B,D三点共线.
(2)解∵ka+b与a+kb共线,∴存在实数λ,
使ka+b=λ(a+kb),即ka+b=λa+λkb,
∴(k-λ)a=(λk-1)b.
∵a,b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k-λ=λk-1=0,∴k2-1=0,∴k=±1.
规律方法(1)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
(2)向量a,b共线是指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使λ1a+λ2b=0成立.
【训练3】(1)(2017资阳模拟)已知向量AB→=a+3b,BC→=5a+3b,CD→=-3a+3b,则()
A.A,B,C三点共线B.A,B,D三点共线
C.A,C,D三点共线D.B,C,D三点共线
(2)已知A,B,C是直线l上不同的三个点,点O不在直线l上,则使等式x2OA→+xOB→+BC→=0成立的实数x的取值集合为()
A.{0}B.C.{-1}D.{0,-1}
解析(1)∵BD→=BC→+CD→=2a+6b=2(a+3b)=2AB→,
∴BD→、AB→共线,又有公共点B,
∴A,B,D三点共线.故选B.
(2)因为BC→=OC→-OB→,所以x2OA→+xOB→+OC→-OB→=0,即OC→=-x2OA→-(x-1)OB→,因为A,B,C三点共线,
所以-x2-(x-1)=1,即x2+x=0,
解得x=0或x=-1.
答案(1)B(2)D
[思想方法]
1.向量的线性运算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首尾相接,指向终点”;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指向被减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要素是“起点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可用向量共线来解决,但应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才能得出三点共线.
3.对于三点共线有以下结论:对于平面上的任一点O,OA→,OB→不共线,满足OP→=xOA→+yOB→(x,y∈R),则P,A,B共线x+y=1.
[易错防范]
1.解决向量的概念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仅要考虑向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向量的方向;二是考虑零向量是否也满足条件.要特别注意零向量的特殊性.
2.在利用向量减法时,易弄错两向量的顺序,从而求得所求向量的相反向量,导致错误.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已知下列各式:①AB→+BC→+CA→;②AB→+MB→+BO→+OM→;③OA→+OB→+BO→+CO→;④AB→-AC→+BD→-CD→.其中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为()
A.1B.2C.3D.4
解析由题知结果为零向量的是①④,故选B.
答案B
2.设a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与λa的方向相反B.a与λ2a的方向相同
C.|-λa|≥|a|D.|-λa|≥|λ|a
解析对于A,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反;B正确;对于C,|-λa|=|-λ||a|,由于|-λ|的大小不确定,故|-λa|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对于D,|λ|a是向量,而|-λa|表示长度,两者不能比较大小.
答案B
3.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BA→+CD→+EF→=()
A.0B.BE→
C.AD→D.CF→
解析由题图知BA→+CD→+EF→=BA→+AF→+CB→=CB→+BF→=CF→.
答案D
4.设a0为单位向量,下述命题中:①若a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a=|a|a0;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③若a与a0平行且|a|=1,则a=a0.假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
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答案D
5.设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则OA→+OB→+OC→+OD→等于()
A.OM→B.2OM→C.3OM→D.4OM→
解析OA→+OB→+OC→+OD→=(OA→+OC→)+(OB→+OD→)=2OM→+2OM→=4OM→.故选D.
答案D
6.在△ABC中,AB→=c,AC→=b,若点D满足BD→=2DC→,则AD→等于()
A.23b+13cB.53c-23b
C.23b-13cD.13b+23c
解析∵BD→=2DC→,∴AD→-AB→=BD→=2DC→=2(AC→-AD→),
∴3AD→=2AC→+AB→,∴AD→=23AC→+13AB→=23b+13c.
答案A
7.(2017温州八校检测)设a,b不共线,AB→=2a+pb,BC→=a+b,CD→=a-2b,若A,B,D三点共线,则实数p的值为()
A.-2B.-1C.1D.2
解析∵BC→=a+b,CD→=a-2b,
∴BD→=BC→+CD→=2a-b.
又∵A,B,D三点共线,∴AB→,BD→共线.
设AB→=λBD→,∴2a+pb=λ(2a-b),
∴2=2λ,p=-λ,∴λ=1,p=-1.
答案B
8.如图所示,已知AB是圆O的直径,点C,D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AB→=a,AC→=b,则AD→=()
A.a-12bB.12a-b
C.a+12bD.12a+b
解析连接CD,由点C,D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得CD∥AB且CD→=12AB→=12a,
所以AD→=AC→+CD→=b+12a.
答案D
二、填空题
9.如图,点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分别以正六边形的顶点和中心为始点和终点的向量中,与向量OA→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个.
解析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和相等向量的定义,易知与向量OA→相等的向量有CB→,DO→,EF→,共3个.
答案3
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AD→=λAO→,则λ=________.
解析因为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AD→=AC→=2AO→,已知AB→+AD→=λAO→,故λ=2.
答案2
11.向量e1,e2不共线,AB→=3(e1+e2),CB→=e2-e1,CD→=2e1+e2,给出下列结论:①A,B,C共线;②A,B,D共线;③B,C,D共线;④A,C,D共线.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由AC→=AB→-CB→=4e1+2e2=2CD→,且AB→与CB→不共线,可得A,C,D共线,且B不在此直线上.
答案④
12.已知△ABC和点M满足MA→+MB→+MC→=0,若存在实数m使得AB→+AC→=mAM→成立,则m=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MB→+MC→=-MA→,如图,延长AM交BC于D点,则D为BC的中点.
延长BM交AC于E点,延长CM交AB于F点,同理可证E,F分别为AC,AB的中点,即M为△ABC的重心,
∴AM→=23AD→=13(AB→+AC→),即AB→+AC→=3AM→,则m=3.
答案3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15分钟)
13.(2017延安模拟)设e1与e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B→=3e1+2e2,CB→=ke1+e2,CD→=3e1-2ke2,若A,B,D三点共线,则k的值为()
A.-94B.-49
C.-38D.不存在
解析由题意,A,B,D三点共线,故必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AB→=λBD→.
又AB→=3e1+2e2,CB→=ke1+e2,CD→=3e1-2ke2,
所以BD→=CD→-CB→=3e1-2ke2-(ke1+e2)
=(3-k)e1-(2k+1)e2,
所以3e1+2e2=λ(3-k)e1-λ(2k+1)e2,
所以3=λ(3-k),2=-λ(2k+1),解得k=-94.
答案A
14.已知点O,A,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为该平面上一点,且2OP→=2OA→+BA→,则()
A.点P在线段AB上B.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
C.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D.点P不在直线AB上
解析因为2OP→=2OA→+BA→,所以2AP→=BA→,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故选B.
答案B
15.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OP→=OA→+λAB→|AB→|+AC→|AC→|,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解析作∠BAC的平分线AD.∵OP→=OA→+λAB→|AB→|+AC→|AC→|,
∴AP→=λAB→|AB→|+AC→|AC→|=λ′AD→|AD→|(λ′∈[0,+∞)),
∴AP→=λ′|AD→|AD→,∴AP→∥AD→.
∴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内心.
答案B
16.若点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OB→-OC→|=|OB→+OC→-2OA→|,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OB→+OC→-2OA→=(OB→-OA→)+(OC→-OA→)=AB→+AC→,OB→-OC→=CB→=AB→-AC→,∴|AB→+AC→|=|AB→-AC→|.
故A,B,C为矩形的三个顶点,△ABC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角形
第2讲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最新考纲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2018版高考数学理科一轮设计:第1~3章教师用书(人教A版)


第1讲集合
最新考纲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识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B或B?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A∩B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A
图形表示

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集合关系与运算的常用结论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ABA∩B=AA∪B=B.
(4)U(A∩B)=(UA)∪(UB),U(A∪B)=(UA)∩(UB).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任何集合都有两个子集.()
(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
(3)若{x2,1}={0,1},则x=0,1.()
(4)若A∩B=A∩C,则B=C.()
解析(1)错误.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错误.集合A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A=(-∞,+∞);集合B是函数y=x2的值域,即B=[0,+∞);集合C是抛物线y=x2上的点集.因此A,B,C不相等.
(3)错误.当x=1,不满足互异性.
(4)错误.当A=时,B,C可为任意集合.
答案(1)×(2)×(3)×(4)×
2.(必修1P7练习2改编)若集合A={x∈N|x≤10},a=2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AB.aAC.{a}∈AD.aA
解析由题意知A={0,1,2,3},由a=22,知aA.
答案D
3.(2016全国Ⅰ卷)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________.
A.-3,-32B.-3,32
C.1,32D.32,3
解析易知A=(1,3),B=32,+∞,所以A∩B=32,3.
答案D
4.(2017石家庄模拟)设全集U={x|x∈N*,x6},集合A={1,3},B={3,5},则U(A∪B)等于()
A.{1,4}B.{1,5}
C.{2,5}D.{2,4}
解析由题意得A∪B={1,3}∪{3,5}={1,3,5}.又U={1,2,3,4,5},∴U(A∪B)={2,4}.
答案D
5.已知集合A={(x,y)|x,y∈R,且x2+y2=1},B={(x,y)|x,y∈R,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解析集合A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集合B表示直线y=x,易知直线y=x和圆x2+y2=1相交,且有2个交点,故A∩B中有2个元素.
答案2
考点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B.3C.5D.9
(2)若集合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A.92B.98C.0D.0或98
解析(1)当x=0,y=0,1,2时,x-y=0,-1,-2;
当x=1,y=0,1,2时,x-y=1,0,-1;
当x=2,y=0,1,2时,x-y=2,1,0.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B的元素为-2,-1,0,1,2,共5个.
(2)若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2-3x+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当a=0时,x=23,符合题意;
当a≠0时,由Δ=(-3)2-8a=0,得a=98,
所以a的取值为0或98.
答案(1)C(2)D
规律方法(1)第(1)题易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误选D.第(2)题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要分a=0与a≠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此题易忽视a=0的情形.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集合.
【训练1】(1)设a,b∈R,集合{1,a+b,a}=0,ba,b,则b-a=________.
(2)已知集合A={x∈R|ax2+3x-2=0},若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1)因为{1,a+b,a}=0,ba,b,a≠0,
所以a+b=0,且b=1,
所以a=-1,b=1,所以b-a=2.
(2)由A=知方程ax2+3x-2=0无实根,
当a=0时,x=23不合题意,舍去;
当a≠0时,Δ=9+8a0,∴a-98.
答案(1)2(2)-∞,-98
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1)已知集合A={x|y=1-x2,x∈R},B={x|x=m2,m∈A},则()
A.A?BB.B?AC.ABD.B=A
(2)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若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易知A={x|-1≤x≤1},
所以B={x|x=m2,m∈A}={x|0≤x≤1}.
因此B?A.
(2)当B=时,有m+1≥2m-1,则m≤2.
当B≠时,若BA,如图.
则m+1≥-2,2m-1≤7,m+12m-1,
解得2m≤4.
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4].
答案(1)B(2)(-∞,4]
规律方法(1)若BA,应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
(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图,化抽象为直观进行求解.
【训练2】(1)(2017长郡中学质检)若集合A={x|x0},且BA,则集合B可能是()
A.{1,2}B.{x|x≤1}
C.{-1,0,1}D.R
(2)(2016郑州调研)已知集合A={x|x=x2-2,x∈R},B={1,m},若AB,则m的值为()
A.2B.-1
C.-1或2D.2或2
解析(1)因为A={x|x>0},且BA,再根据选项A,B,C,D可知选项A正确.
(2)由x=x2-2,得x=2,则A={2}.
因为B={1,m}且AB,
所以m=2.
答案(1)A(2)A
考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1)(2015全国Ⅰ卷)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A.5B.4
C.3D.2
(2)(2016浙江卷)设集合P={x∈R|1≤x≤3},Q={x∈R|x2≥4},则P∪(RQ)=()
A.[2,3]B.(-2,3]
C.[1,2)D.(-∞,-2)∪[1,+∞)
解析(1)集合A中元素满足x=3n+2,n∈N,即被3除余2,而集合B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8和14.共2个元素.
(2)易知Q={x|x≥2或x≤-2}.
∴RQ={x|-2x2},
又P={x|1≤x≤3},故P∪(RQ)={x|-2x≤3}.
答案(1)D(2)B
规律方法(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2)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训练3】(1)(2017石家庄模拟)设集合M={-1,1},N={x|x2-x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NMB.N∩M=
C.MND.M∩N=R
(2)(2016山东卷)设集合U={1,2,3,4,5,6},A={1,3,5},B={3,4,5},则U(A∪B)=()
A.{2,6}B.{3,6}
C.{1,3,4,5}D.{1,2,4,6}
解析(1)易知N=(-2,3),且M={-1,1},∴MN.
(2)∵A={1,3,5},B={3,4,5},∴A∪B={1,3,4,5},
又全集U={1,2,3,4,5,6},因此U(A∪B)={2,6}.
答案(1)C(2)A
[思想方法]
1.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征,特别是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题时经常用到.解题后要进行检验,要重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2.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
3.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
[易错防范]
1.集合问题解题中要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要对集合进行化简.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
3.解题时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4.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全国Ⅱ卷)已知集合A={1,2,3},B={2,3},则()
A.A=BB.A∩B=
C.A?BD.B?A
解析∵A={1,2,3},B={2,3},∴2,3∈A且2,3∈B,1∈A但1B,∴B?A.
答案D
2.(2016全国Ⅱ卷)已知集合A={1,2,3},B={x|(x+1)(x-2)0,x∈Z},则A∪B=()
A.{1}B.{1,2}
C.{0,1,2,3}D.{-1,0,1,2,3}
解析由(x+1)(x-2)0,得-1x2,又x∈Z,所以B={0,1},因此A∪B={0,1,2,3}.
答案C
3.(2017肇庆模拟)已知集合A={x|lgx0},B={x|x≤1},则()
A.A∩B≠B.A∪B=RC.BAD.AB
解析由B={x|x≤1},且A={x|lgx0}=(1,+∞),∴A∪B=R.
答案B
4.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B.[1,+∞)
C.[-1,1]D.(-∞,-1]∪[1,+∞)
解析因为P∪M=P,所以MP,即a∈P,
得a2≤1,解得-1≤a≤1,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1].
答案C
5.(2016山东卷)设集合A={y|y=2x,x∈R},B={x|x2-10},则A∪B=()
A.(-1,1)B.(0,1)
C.(-1,+∞)D.(0,+∞)
解析由y=2x,x∈R,知y0,则A=(0,+∞).
又B={x|x2-10}=(-1,1).
因此A∪B=(-1,+∞).
答案C
6.(2016浙江卷)已知全集U={1,2,3,4,5,6},集合P={1,3,5},Q={1,2,4},则(UP)∪Q=()
A.{1}B.{3,5}
C.{1,2,4,6}D.{1,2,3,4,5}
解析∵U={1,2,3,4,5,6},P={1,3,5},∴UP={2,4,6},∵Q={1,2,4},∴(UP)∪Q={1,2,4,6}.
答案C
7.若x∈A,则1x∈A,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1,0,12,2,3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
A.1B.3
C.7D.31
解析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12,2,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1},12,2,-1,12,2.
答案B
8.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
A.{x|x≥0}B.{x|x≤1}
C.{x|0≤x≤1}D.{x|0x1}
解析∵A={x|x≤0},B={x|x≥1},
∴A∪B={x|x≤0或x≥1},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U(A∪B)={x|0x1}.
答案D
二、填空题
9.已知集合A={x|x2-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1{x|x2-2x+a0},
∴1∈{x|x2-2x+a≤0},
即1-2+a≤0,∴a≤1.
答案(-∞,1]
10.(2016天津卷)已知集合A={1,2,3},B={y|y=2x-1,x∈A},则A∩B=________.
解析由A={1,2,3},B={y|y=2x-1,x∈A},∴B={1,3,5},因此A∩B={1,3}.
答案{1,3}
11.集合A={x|x0},B={x|y=lg[x(x+1)]},若A-B={x|x∈A,且xB},则A-B=________.
解析由x(x+1)0,得x-1或x0,
∴B=(-∞,-1)∪(0,+∞),
∴A-B=[-1,0).
答案[-1,0)
12.(2017石家庄质检)已知集合A={x|x2-2016x-2017≤0},B={x|xm+1},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x2-2016x-2017≤0,得A=[-1,2017],
又B={x|xm+1},且AB,
所以m+12017,则m2016.
答案(2016,+∞)
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10分钟)
13.(2016全国Ⅲ卷改编)设集合S={x|(x-2)(x-3)≥0},T={x|x0},则(RS)∩T=()
A.[2,3]B.(-∞,-2)∪[3,+∞)
C.(2,3)D.(0,+∞)
解析易知S=(-∞,2]∪[3,+∞),∴RS=(2,3),
因此(RS)∩T=(2,3).
答案C
14.(2016黄山模拟)集合U=R,A={x|x2-x-20},B={x|y=ln(1-x)},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x|x≥1}B.{x|1≤x2}
C.{x|0x≤1}D.{x|x≤1}
解析易知A=(-1,2),B=(-∞,1),∴UB=[1,+∞),A∩(UB)=[1,2).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B)={x|1≤x2}.
答案B
15.(2017南昌十所省重点中学模拟)设集合A=x∈N|14≤2x≤16,B={x|y=ln(x2-3x)},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由14≤2x≤16,x∈N,
∴x=0,1,2,3,4,即A={0,1,2,3,4}.
又x2-3x0,知B={x|x3或x0},
∴A∩B={4},即A∩B中只有一个元素.
答案1
16.已知集合A={x∈R||x+2|3},集合B={x∈R|(x-m)(x-2)0},且A∩B=(-1,n),则m+n=________.
解析A={x∈R||x+2|3}={x∈R|-5x1},
由A∩B=(-1,n)可知m1,
则B={x|mx2},画出数轴,可得m=-1,n=1.
所以m+n=0.
答案0
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最新考纲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
知识梳理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且qp
p是q的充要条件p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
(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綈q”.()
(3)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4)“若p不成立,则q不成立”等价于“若q成立,则p成立”.()
解析(1)错误.该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错误.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答案(1)×(2)×(3)√(4)√
2.(教材练习改编)命题“若α=π4,则tanα=1”的逆否命题是()
A.若α≠π4,则tanα≠1B.若α=π4,则tanα≠1
C.若tanα≠1,则α≠π4D.若tanα≠1,则α=π4
解析命题“若p,则q”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则綈p”,显然綈q:tanα≠1,綈p:α≠π4,所以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tanα≠1,则α≠π4”.
答案C
3.(2016天津卷)设x0,y∈R,则“xy”是“x|y|”的()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xyx|y|(如x=1,y=-2).
但x|y|时,能有xy.
∴“xy”是“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C
4.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
解析原命题正确,从而其逆否命题也正确;其逆命题为“若a-6,则a-3”是假命题,从而其否命题也是假命题.因此四个命题中有2个假命题.
答案B
5.(2017大连双基检测)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则命题p:“函数f(x)为偶函数”是命题q:“x0∈R,f(x0)=f(-x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f(x)为偶函数,则有f(x)=f(-x),所以pq;若f(x)=x,当x=0时,f(0)=f(-0),而f(x)=x为奇函数,所以qp.
∴“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考点一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判断
【例1】(1)命题“若x2-3x-4=0,则x=4”的逆否命题及其真假性为()
A.“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
B.“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
C.“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
D.“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
(2)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B.假、假、真
C.真、真、假D.假、假、假
解析(1)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可以排除A,D;由x2-3x-4=0,得x=4或-1,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
(2)由共轭复数的性质,|z1|=|z2|,∴原命题为真,因此其逆否命题为真;取z1=1,z2=i,满足|z1|=|z2|,但是z1,z2不互为共轭复数,∴其逆命题为假,故其否命题也为假.
答案(1)C(2)B
规律方法(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命题不是“若p,则q”的形式,应先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如果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不变.
(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
(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训练1】已知:命题“若函数f(x)=e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m≤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否命题是“若函数f(x)=ex-mx在(0,+∞)上是减函数,则m>1”,是真命题
B.逆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x-mx在(0,+∞)上是增函数”,是假命题
C.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x-mx在(0,+∞)上是减函数”,是真命题
D.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是真命题
解析由f(x)=e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f′(x)=ex-m≥0恒成立,
∴m≤1.
因此原命题是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若m>1,则函数f(x)=e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是真命题.
答案D

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椭圆学案带答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椭圆学案带答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案51椭圆

导学目标: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几何性质.
自主梳理
1.椭圆的概念
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________.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________.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1)若________,则集合P为椭圆;
(2)若________,则集合P为线段;
(3)若________,则集合P为空集.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x2a2+y2b2=1
(ab0)y2a2+x2b2=1
(ab0)
图形


质范围-a≤x≤a
-b≤y≤b-b≤x≤b
-a≤y≤a
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A1(-a,0),A2(a,0)
B1(0,-b),B2(0,b)A1(0,-a),A2(0,a)
B1(-b,0),B2(b,0)
轴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F1F2|=2c
离心率e=ca∈(0,1)

a,b,c
的关系c2=a2-b2

自我检测
1.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x23+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边上,则△ABC的周长是()
A.23B.6C.43D.12
2.(2011揭阳调研)“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椭圆x2sinα-y2cosα=1(0≤α2π)的焦点在y轴上,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3π4,πB.π4,3π4
C.π2,πD.π2,3π4
4.椭圆x212+y23=1的焦点为F1和F2,点P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那么|PF1|是|PF2|的()
A.7倍B.5倍C.4倍D.3倍
5.(2011开封模拟)椭圆5x2+ky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等于()
A.-1B.1C.5D.-5
探究点一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例1(教材改编)一动圆与已知圆O1:(x+3)2+y2=1外切,与圆O2:(x-3)2+y2=81内切,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变式迁移1求过点A(2,0)且与圆x2+4x+y2-32=0内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方程.
探究点二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求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是短轴的3倍且经过点A(3,0);
(2)经过两点A(0,2)和B12,3.

变式迁移2(1)已知椭圆过(3,0),离心率e=6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P1(6,1)、P2(-3,-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点三椭圆的几何性质
例3(2011安阳模拟)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F1PF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2)求证:△F1PF2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变式迁移3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A、B,从此椭圆上一点M(在x轴上方)向x轴作垂线,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F1,AB∥OM.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Q是椭圆上任意一点,F1、F2分别是左、右焦点,求∠F1QF2的取值范围.
方程思想的应用
例(12分)(2011北京朝阳区模拟)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的离心率为12,且经过点M(1,32),过点P(2,1)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l,满足PA→PB→=PM→2?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题模板】
解(1)设椭圆C的方程为x2a2+y2b2=1(ab0),
由题意得1a2+94b2=1,ca=12,a2=b2+c2.解得a2=4,b2=3.故椭圆C的方程为x24+y23=1.[4分]
(2)若存在直线l满足条件,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1,由x24+y23=1,y=kx-2+1,
得(3+4k2)x2-8k(2k-1)x+16k2-16k-8=0.[6分]
因为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所以Δ=[-8k(2k-1)]2-4(3+4k2)(16k2-16k-8)0.
整理得32(6k+3)0,解得k-12.[7分]
又x1+x2=8k2k-13+4k2,x1x2=16k2-16k-83+4k2,
且PA→PB→=PM→2,
即(x1-2)(x2-2)+(y1-1)(y2-1)=54,
所以(x1-2)(x2-2)(1+k2)=54,
即[x1x2-2(x1+x2)+4](1+k2)=54.[9分]
所以[16k2-16k-83+4k2-2×8k2k-13+4k2+4](1+k2)=4+4k23+4k2=54,
解得k=±12.[11分]
所以k=12.于是存在直线l满足条件,
其方程为y=12x.[12分]
【突破思维障碍】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主要是指公共点问题、相交弦问题及其他综合问题.反映在代数上,就是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及实数解的个数的问题,它体现了方程思想的应用,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要注意判别式大
于零这一隐含条件,它可以用来检验所求参数的值是否有意义,也可通过该不等式来求参数的范围.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考查往往结合平面向量进行求解,与向量相结合的题目,大都与共线、垂直和夹角有关,若能转化为向量的坐标运算往往更容易实现解题功能,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格外重视.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除了直接根据定义外,常用待定系数法(先定性,后定型,再定参).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方程为x2m+y2n=1(m0,n0且m≠n),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Ax2+By2=1(A0,B0且A≠B),这种形式在解题中更简便.
2.椭圆的几何性质分为两类:一是与坐标轴无关的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等;另一类是与坐标系有关的性质,如:顶点坐标,焦点坐标等.第一类性质是常数,不因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类性质是随坐标系变化而相应改变.
3.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它是高考的热点,通常涉及椭圆的性质、最值的求法和直线的基础知识、线段的中点、弦长、垂直问题等,分析此类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法、设而不求法、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去解决.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温州模拟)若△ABC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4,0)、B(4,0),△ABC的周长为18,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
A.x225+y29=1(y≠0)B.y225+x29=1(y≠0)
C.x216+y29=1(y≠0)D.y216+x29=1(y≠0)
2.已知椭圆x210-m+y2m-2=1,长轴在y轴上,若焦距为4,则m等于()
A.4B.5C.7D.8
3.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F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A.32B.22C.2-1D.2
4.(2011天门期末)已知圆(x+2)2+y2=36的圆心为M,设A为圆上任一点,N(2,0),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交MA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B.椭圆
C.双曲线D.抛物线
5.椭圆x225+y29=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则|ON|等于()
A.2B.4C.8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32,且G上一点到G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
7.(2011唐山调研)椭圆x29+y22=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PF2|=________;∠F1PF2的大小为________.
8.
如图,已知点P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x2a2+y2b2=1(ab0)上一点,若PF1⊥PF2,tan∠PF1F2=12,则此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
三、解答题(共38分)
9.(12分)已知方向向量为v=(1,3)的直线l过点(0,-23)和椭圆C:x2a2+y2b2=1(ab0)的右焦点,且椭圆的离心率为63.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已知点D(3,0),点M,N是椭圆C上不重合的两点,且DM→=λDN→,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10.(12分)(2011烟台模拟)椭圆ax2+by2=1与直线x+y-1=0相交于A,B两点,C是AB的中点,若|AB|=22,OC的斜率为22,求椭圆的方程.

11.(14分)(2010福建)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O的椭圆C经过点A(2,3),且点F(2,0)为其右焦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平行于OA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且直线OA与l的距离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学案51椭圆
自主梳理
1.椭圆焦点焦距(1)ac(2)a=c(3)ac
自我检测
1.C2.C3.D4.A5.B
课堂活动区
例1解如图所示,设动圆的圆心为C,半径为r.
则由圆相切的性质知,
|CO1|=1+r,|CO2|=9-r,
∴|CO1|+|CO2|=10,
而|O1O2|=6,
∴点C的轨迹是以O1、O2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10,2c=6,b=4.
∴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x225+y216=1.
变式迁移1解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
(x+2)2+y2=62,圆心B(-2,0),r=6.
设动圆圆心M的坐标为(x,y),
动圆与已知圆的切点为C.
则|BC|-|MC|=|BM|,
而|BC|=6,
∴|BM|+|CM|=6.
又|CM|=|AM|,
∴|BM|+|AM|=6|AB|=4.
∴点M的轨迹是以点B(-2,0)、A(2,0)为焦点、线段AB中点(0,0)为中心的椭圆.
a=3,c=2,b=5.
∴所求轨迹方程为x29+y25=1.
例2解题导引确定一个椭圆的标准方程,必须要有一个定位条件(即确定焦点的位置)和两个定形条件(即确定a,b的大小).当焦点的位置不确定时,应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ab0)或y2a2+x2b2=1(ab0),或者不必考虑焦点位置,直接设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
解(1)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设方程为x2a2+y2b2=1(ab0).
∵椭圆过点A(3,0),∴9a2=1,
∴a=3,又2a=32b,∴b=1,∴方程为x29+y2=1.
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设方程为y2a2+x2b2=1(ab0).
∵椭圆过点A(3,0),∴9b2=1,
∴b=3,又2a=32b,
∴a=9,∴方程为y281+x29=1.
综上可知椭圆的方程为x29+y2=1或y281+x29=1.
(2)设经过两点A(0,2),B12,3的椭圆标准方程为mx2+ny2=1,将A,B坐标代入方程得4n=114m+3n=1m=1n=14,∴所求椭圆方程为x2+y24=1.
变式迁移2解(1)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a=3,ca=63,∴c=6,从而b2=a2-c2=9-6=3,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9+y23=1.
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
∵b=3,ca=63,∴a2-b2a=63,∴a2=27.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9+y227=1.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9+y23=1或x29+y227=1.
(2)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且m≠n).
∵椭圆经过P1、P2点,∴P1、P2点坐标适合椭圆方程,
则6m+n=1,①3m+2n=1,②
①②两式联立,解得m=19,n=13.
∴所求椭圆方程为x29+y23=1.
例3解题导引(1)椭圆上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PF1|+|PF2|=2a,得到a、c的关系.
(2)对△F1PF2的处理方法定义式的平方余弦定理面积公式
|PF1|+|PF2|2=2a2,4c2=|PF1|2+|PF2|2-2|PF1||PF2|cosθ,S△=12|PF1||PF2|sinθ.
(1)解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
|PF1|=m,|PF2|=n.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4c2=m2+n2-2mncos60°.
∵m+n=2a,∴m2+n2=(m+n)2-2mn=4a2-2mn.
∴4c2=4a2-3mn,即3mn=4a2-4c2.
又mn≤m+n22=a2(当且仅当m=n时取等号),
∴4a2-4c2≤3a2.∴c2a2≥14,即e≥12.
∴e的取值范围是12,1.
(2)证明由(1)知mn=43b2,∴S△PF1F2=12mnsin60°=33b2,
即△PF1F2的面积只与短轴长有关.
变式迁移3解(1)∵F1(-c,0),则xM=-c,yM=b2a,
∴kOM=-b2ac.∵kAB=-ba,OM∥AB,
∴-b2ac=-ba,∴b=c,故e=ca=22.
(2)设|F1Q|=r1,|F2Q|=r2,∠F1QF2=θ,
∴r1+r2=2a,|F1F2|=2c,
cosθ=r21+r22-4c22r1r2=r1+r22-2r1r2-4c22r1r2
=a2r1r2-1≥a2r1+r222-1=0,
当且仅当r1=r2时,cosθ=0,∴θ∈[0,π2].
课后练习区
1.A2.D3.C4.B5.B
6.x236+y29=17.2120°8.53
9.解(1)∵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1,3),
∴直线l的斜率为k=3.
又∵直线l过点(0,-23),
∴直线l的方程为y+23=3x.
∵ab,∴椭圆的焦点为直线l与x轴的交点.
∴c=2.又∵e=ca=63,∴a=6.∴b2=a2-c2=2.
∴椭圆方程为x26+y22=1.(6分)
(2)若直线MN⊥y轴,则M、N是椭圆的左、右顶点,
λ=3+63-6或λ=3-63+6,即λ=5+26或5-26.
若MN与y轴不垂直,设直线MN的方程为x=my+3(m≠0).由x26+y22=1,x=my+3得(m2+3)y2+6my+3=0.
设M、N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则y1+y2=-6mm2+3,①
y1y2=3m2+3,②
Δ=36m2-12(m2+3)=24m2-360,∴m232.
∵DM→=(x1-3,y1),DN→=(x2-3,y2),DM→=λDN→,显然λ0,且λ≠1,
∴(x1-3,y1)=λ(x2-3,y2).∴y1=λy2.
代入①②,得λ+1λ=12m2m2+3-2=10-36m2+3.
∵m232,得2λ+1λ10,即λ2-2λ+10,λ2-10λ+10,
解得5-26λ5+26且λ≠1.
综上所述,λ的取值范围是5-26≤λ≤5+26,
且λ≠1.(12分)
10.解方法一设A(x1,y1)、B(x2,y2),
代入椭圆方程并作差得
a(x1+x2)(x1-x2)+b(y1+y2)(y1-y2)=0.
而y1-y2x1-x2=-1,y1+y2x1+x2=kOC=22,
代入上式可得b=2a.(4分)
由方程组ax2+by2=1x+y-1=0,得(a+b)x2-2bx+b-1=0,
∴x1+x2=2ba+b,x1x2=b-1a+b,
再由|AB|=1+k2|x2-x1|=2|x2-x1|=22,
得2ba+b2-4b-1a+b=4,(8分)
将b=2a代入得a=13,∴b=23.
∴所求椭圆的方程是x23+2y23=1.(12分)
方法二由ax2+by2=1,x+y=1
得(a+b)x2-2bx+b-1=0.(2分)
设A(x1,y1)、B(x2,y2),
则|AB|=k2+1x1-x22=24b2-4a+bb-1a+b2.
∵|AB|=22,∴a+b-aba+b=1.①(6分)
设C(x,y),则x=x1+x22=ba+b,y=1-x=aa+b,
∵OC的斜率为22,∴ab=22.(9分)
代入①,得a=13,b=23.
∴椭圆方程为x23+2y23=1.(12分)
11.解方法一(1)依题意,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x2a2+y2b2=1(ab0),且可知其左焦点为F′(-2,0).
从而有c=2,2a=|AF|+|AF′|=3+5=8,
解得c=2,a=4.又a2=b2+c2,所以b2=12,
故椭圆C的方程为x216+y212=1.(5分)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设其方程为y=32x+t.
由y=32x+t,x216+y212=1,得3x2+3tx+t2-12=0.(7分)
因为直线l与椭圆C有公共点,
所以Δ=(3t)2-4×3×(t2-12)≥0,
解得-43≤t≤43.(9分)
另一方面,由直线OA与l的距离d=4,
得|t|94+1=4,解得t=±213.(12分)
由于±213[-43,43],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l不存在.(14分)
方法二(1)依题意,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x2a2+y2b2=1(ab0),
且有4a2+9b2=1,a2-b2=4.解得b2=12或b2=-3(舍去).
从而a2=16.(3分)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x216+y212=1.(5分)
(2)同方法一.

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幂函数学案含答案


学案9幂函数
导学目标: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x,y=x2,y=x3,y=1x,y=x12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自主梳理
1.幂函数的概念
形如______的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____是自变量,____是常数.
2.幂函数的性质
(1)五种常见幂函数的性质,列表如下:
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过定点
y=xRR奇?↗(1,1)
y=x2R[0,+∞)偶[0,+∞)↗
(-∞,0]↙
y=x3RR奇?↗
y=
[0,+∞)[0,+∞)非奇
非偶[0,+∞)↗
y=x-1(-∞,0)
∪(0,+∞)(-∞,0)
∪(0,+∞)奇(-∞,0)↙
(0,+∞)↙
(2)所有幂函数在________上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且在第____象限无图象.
(3)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点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区间(0,+∞)上是________,α0时,幂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图象________原点.
自我检测
1.(2011石家庄月考)如图中曲线是幂函数y=xn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已知n取±2,±12四个值,则相应于曲线C1,C2,C3,C4的n值依次为()
A.-2,-12,12,2
B.2,12,-12,-2
C.-12,-2,2,12
D.2,12,-2,-12
2.已知函数:①y=2x;②y=log2x;③y=x-1;④y=.则下列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部分)从左到右依次与函数序号的正确对应顺序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3.(2011沧州模拟)设α∈{-1,1,12,3},则使函数y=xα的定义域为R且为奇函数的所有α值为()
A.1,3B.-1,1C.-1,3D.-1,1,3
4.与函数y=xx+1的图象形状一样的是()
A.y=2xB.y=log2xC.y=1xD.y=x+1
5.已知点(33,33)在幂函数f(x)的图象上,则f(x)的表达式是()
A.f(x)=x3B.f(x)=x-3
C.f(x)=D.f(x)=
探究点一幂函数的定义与图象
例1已知幂函数f(x)的图象过点(2,2),幂函数g(x)的图象过点(2,14).
(1)求f(x),g(x)的解析式;
(2)求当x为何值时:①f(x)g(x);②f(x)=g(x);③f(x)g(x).

变式迁移1若点(2,2)在幂函数f(x)的图象上,点(-2,14)在幂函数g(x)的图象上,定义h(x)=f(x),f(x)≤g(x),g(x),f(x)g(x),
试求函数h(x)的最大值以及单调区间.

探究点二幂函数的单调性
例2比较下列各题中值的大小.
(1),;(2),;
(3),;(4),和.

变式迁移2(1)比较下列各组值的大小:
①________;
②0.20.5________0.40.3.
(2)已知(0.71.3)m(1.30.7)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幂函数的综合应用
例3(2011葫芦岛模拟)已知函数f(x)=(m∈N*)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且在(0,+∞)上是减函数,求满足的a的范围.

变式迁移3已知幂函数f(x)=(m∈N*)
(1)试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并指明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2)若该函数还经过点(2,2),试确定m的值,并求满足条件f(2-a)f(a-1)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1.幂函数y=xα(α∈R),其中α为常数,其本质特征是以幂的底x为自变量,指数α为常数,这是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幂函数的重要依据和唯一标准.
2.在(0,1)上,幂函数中指数越大,函数图象越靠近x轴(简记为“指大图低”),在(1,+∞)上,幂函数中指数越大,函数图象越远离x轴.幂函数的图象一定会出现在第一象限内,一定不会出现在第四象限内,至于是否出现在第二、三象限内,要看函数的奇偶性;幂函数的图象最多只能同时出现在两个象限内;如果幂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相交,则交点一定是原点.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右图是函数y=(m,n∈N*,m、n互质)的图象,则()
A.m,n是奇数,且mn1
B.m是偶数,n是奇数,且mn1
C.m是偶数,n是奇数,且mn1
D.m是奇数,n是偶数,且mn1
2.(2010陕西)下列四类函数中,具有性质“对任意的x0,y0,函数f(x)满足f(x+y)=f(x)f(y)”的是()
A.幂函数B.对数函数
C.指数函数D.余弦函数
3.下列函数图象中,正确的是()
4.(2010安徽)设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acbB.abc
C.cabD.bca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1)和点(0,0);
②幂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在第四象限;
③当n=0时,函数y=xn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④幂函数y=xn当n0时是增函数;
⑤幂函数y=xn当n0时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A.①和④B.④和⑤
C.②和③D.②和⑤
题号12345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2011邯郸模拟)若幂函数y=的图象不经过原点,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7.已知a=xα,b=,c=,x∈(0,1),α∈(0,1),则a,b,c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8.已知函数f(x)=xα(0α1),对于下列命题:①若x1,则f(x)1;②若0x1,则0f(x)1;③当x0时,若f(x1)f(x2),则x1x2;④若0x1x2,则f(x1)x1f(x2)x2.
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8分)
9.(12分)设f(x)是定义在R上以2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当-1≤x1时,y=f(x)的表达式是幂函数,且经过点(12,18).求函数在[2k-1,2k+1)(k∈Z)上的表达式.

10.(12分)已知f(x)=(n=2k,k∈Z)的图象在[0,+∞)上单调递增,解不等式f(x2-x)f(x+3).

11.(14分)(2011荆州模拟)已知函数f(x)=(k∈Z)满足f(2)f(3).
(1)求k的值并求出相应的f(x)的解析式;
(2)对于(1)中得到的函数f(x),试判断是否存在q0,使函数g(x)=1-qf(x)+(2q-1)x在区间[-1,2]上的值域为[-4,178]?若存在,求出q;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自主梳理
1.y=xαxα2.(2)(0,+∞)四(3)(0,0),(1,1)增函数不过
自我检测
1.B[方法一由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n0时不过原点,故C3,C4对应的n值均为负,C1,C2对应的n值均为正;
由增(减)快慢知n(C1)n(C2)n(C3)n(C4).
故C1,C2,C3,C4的n值依次为
2,12,-12,-2.
方法二作直线x=2分别交C1,C2,C3,C4于点A1,A2,A3,A4,则其对应点的纵坐标显然为22,,,2-2,故n值分别为2,12,-12,-2.]
2.D[第一个图象过点(0,0),与④对应;第二个图象为反比例函数图象,表达式为y=kx,③y=x-1恰好符合,
∴第二个图象对应③;
第三个图象为指数函数图象,表达式为y=ax,且a1,①y=2x恰好符合,∴第三个图象对应①;
第四个图象为对数函数图象,表达式为y=logax,且a1,②y=log2x恰好符合,∴第四个图象对应②.
∴四个函数图象与函数序号的对应顺序为④③①②.]
3.A4.C5.B
课堂活动区
例1解(1)设f(x)=xα,
∵图象过点(2,2),故2=(2)α,
解得α=2,∴f(x)=x2.
设g(x)=xβ,∵图象过点(2,14),
∴14=2β,解得β=-2.
∴g(x)=x-2.
(2)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出f(x)=x2与g(x)=x-2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f(x),g(x)的图象均过点(-1,1)和(1,1).
∴①当x1,或x-1时,f(x)g(x);
②当x=1,或x=-1时,f(x)=g(x);
③当-1x1且x≠0时,f(x)g(x).
变式迁移1解求f(x),g(x)解析式及作出f(x),g(x)的图象同例1,
如例1图所示,
则有:h(x)=x-2,x-1或x1,x2,-1≤x≤1.
根据图象可知函数h(x)的最大值为1,单调增区间为(-∞,-1)和(0,1);单调减区间为(-1,0)和(1,+∞).
例2解题导引比较两个幂的大小关键是搞清楚是底数相同,还是指数相同,若底数相同,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若指数相同,利用幂函数的性质;若底数、指数皆不相同,考虑用中间值法,常用0和1“搭桥”进行分组.
解(1)函数y=3x是增函数,∴30.830.7.
(2)函数y=x3是增函数,∴0.2130.233.
(3)∵,
∴.
(4)=1;0=1;
0,∴.
变式迁移2(1)①②
(2)m0
解析根据幂函数y=x1.3的图象,
当0x1时,0y1,∴00.71.31.
又根据幂函数y=x0.7的图象,
当x1时,y1,∴1.30.71.
于是有0.71.31.30.7.
对于幂函数y=xm,由(0.71.3)m(1.30.7)m知,当x0时,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也增大,∴m0.
例3解∵函数f(x)在(0,+∞)上递减,
∴m2-2m-30,解得-1m3.
∵m∈N*,∴m=1,2.
又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m2-2m-3是偶数,
而22-2×2-3=-3为奇数,
12-2×1-3=-4为偶数,
∴m=1.
而y=在(-∞,0),(0,+∞)上均为减函数,
∴等价于a+13-2a0,
或0a+13-2a,或a+103-2a,
解得a-1或23a32.
故a的范围为{a|a-1或23a32}.
变式迁移3解(1)m2+m=m(m+1),m∈N*,
而m与m+1中必有一个为偶数,
∴m(m+1)为偶数.
∴函数f(x)=(m∈N*)的定义域为[0,+∞),并且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2)∵函数f(x)经过点(2,2),
∴2=,即.
∴m2+m=2.
解得m=1或m=-2.
又∵m∈N*,∴m=1.
由f(2-a)f(a-1)得2-a≥0,a-1≥02-aa-1.
解得1≤a32.
∴a的取值范围为[1,32).
课后练习区
1.C[由图象知,函数为偶函数,
∴m为偶数,n为奇数.
又函数图象在第一限内上凸,∴mn1.]
2.C[∵(x+y)α≠xαyα,
∴幂函数f(x)=xα不具有此性质.
∵loga(x+y)≠logaxlogay,
∴对数函数f(x)=logax不具有此性质.
∵ax+y=axay,∴指数函数f(x)=ax具有此性质.
∵cos(x+y)≠cosxcosy,
∴余弦函数y=cosx不具有此性质.]
3.C[对A、B,由y=x+a知a1,可知A、B图象不正确;
D中由y=x+a知0a1,∴y=logax应为减函数,D错.]
4.A[∵y=在x∈(0,+∞)递增,
∴,即ac,
∵y=(25)x在x∈(-∞,+∞)递减,
∴,即cb,
∴acb.]
5.D
6.1或2
解析由m2-3m+3=1m2-m-2≤0解得m=1或2.
经检验m=1或2都适合.
7.cab
解析∵α∈(0,1),∴1ααα2.
又∵x∈(0,1),∴xα,即cab.
8.①②③
解析作出y=xα(0α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可判定①②③正确,
又fxx表示图象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当0x1x2时应有fx1x1fx2x2,故④错.
9.解设在[-1,1)中,f(x)=xn,
由点(12,18)在函数图象上,求得n=3.……………………………………………………(4分)
令x∈[2k-1,2k+1),则x-2k∈[-1,1),
∴f(x-2k)=(x-2k)3.……………………………………………………………………(8分)
又f(x)周期为2,∴f(x)=f(x-2k)=(x-2k)3.
即f(x)=(x-2k)3(k∈Z).………………………………………………………………(12分)
10.解由条件知1-n2+2n+30,
-n2+2n+30,解得-1n3.…………………………………………………………(4分)
又n=2k,k∈Z,∴n=0,2.
当n=0,2时,f(x)=x13,
∴f(x)在R上单调递增.…………………………………………………………………(8分)
∴f(x2-x)f(x+3)转化为x2-xx+3.
解得x-1或x3.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3,+∞).………………………………………(12分)
11.解(1)∵f(2)f(3),
∴f(x)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故-k2+k+20,解得-1k2.
又∵k∈Z,∴k=0或k=1.
当k=0或k=1时,-k2+k+2=2,
∴f(x)=x2.…………………………………………………………………………………(6分)
(2)假设存在q0满足题设,由(1)知
g(x)=-qx2+(2q-1)x+1,x∈[-1,2].
∵g(2)=-1,∴两个最值点只能在端点(-1,g(-1))和顶点(2q-12q,4q2+14q)处取得.
……………………………………………………………………………………………(8分)
而4q2+14q-g(-1)=4q2+14q-(2-3q)=4q-124q≥0,
∴g(x)max=4q2+14q=178,…………………………………………………………………(12分)
g(x)min=g(-1)=2-3q=-4.
解得q=2.∴存在q=2满足题意.……………………………………………………(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