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八年级物理《质量》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质量》导学案
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质量的概念符号和单位。2、会进行单位运算。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讨论法、启发、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质量的定义是。质量的单位有、、、。
2、质量的单位换算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t;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
5、小组讨论: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泥团捏成泥人,形状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飞船飞向月球,位置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将一铁块加热,温度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
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二、课堂导学:质量
1、质量的引入:教师举例,讲台,课桌,凳子。
学生讨论:共同点:材料——木材。不同点:含木材量不同。
学生举例: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为m,或m。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学生回答: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kg=103g,1mg=103g=10-6kg,1t=103kg=106g=109mg;
教师讲解:0.42kg=0.42×103g=4.2×102g
0.42kg=0.42×10-3t=4.2×10-4t
强调:单位换算的书写格式。
3、质量是物体的性格。
实例:讨论下列变化情况中物体质量是否变化。
将桌子从一楼搬到三楼;
把粉笔压成粉笔灰;
把冰熔化成水;
把水从20加热到60。
归纳: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三、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买卖食物都要称量食物的质量,通常我们用哪些器材称量质量?
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常用杆秤、台秤测质量.
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名称和配套砝码的质量及个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导学案
1.底座2.横梁3.托盘4.标尺
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
3.熟记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称量就是指天平一次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底座铭牌上标注有称量);
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小组讨论
怎样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小铁块)质量:
一放: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
二调: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三测: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估计一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向天平右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
四读: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物体质量;
五收:测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以备下次使用.
教师点拨:
1.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静态平衡)或指针左右摆幅相等(动态平衡)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要遵循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的原则.
3.加砝码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先大后小).
4.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小砝码.
5.读物体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先大后小),读游码示数应以游码左刻度线为准.
三、课堂练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运动到月球的质量变小了
B、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C、一杯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了
D、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例2:2×10-7mg最接近下列哪一个物体质量()
A、一头水牛B、一名中学生C、一只鸡D、一枚大头针
例3:小明在探究质量是否与温度有关的实验中,将质量为2.8kg的冷水放在火炉上烧开后,再称量,发现只乘下2.76kg,于是在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2)你能帮助小明分析一下减少0.04kg水哪里去了?
例4: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
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D.以上措施都可以
例5:用已经调好了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及其测量》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及其测量》学案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质量及其测量
教
学
目
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符号。
2、通过实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知道质量的性质。
4、通过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体会同学之间的合作乐趣。教
法
学
法教法:采用“合作型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具体如下
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利用学案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合作,最后班内交流展示。
2.天平的使用方法——先小组合作(边看课本、边做、边思考学案5个问题);然后班内交流;最后总结归纳、重点点拨、学生整理笔记(可以记在书上)。
3.质量的性质——用定义分析和测量探究两种方法得出。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每个模块
教具天平学具两瓶500ml矿泉水、一元硬币一枚、天平及砝码、方便面调料油包、橡皮泥、热水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1分钟)
二、【探求新知】
模块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8分钟)
1.自主学习
2.合作交流展示
3.小试牛刀
模块二:质量的测量及性质(28分钟)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
(三)合作探究
学习天平的使用
(1)合作学习
(2)展示交流
(3)归纳总结
(4)想想做做
(四)归纳总结
质量的性质
三、【反馈检测】
(5分钟)
四、【盘点收获】
(2分钟)
五、【课后拓展】
(1分钟)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光、力、热、电”是我们初中物理研究的四大领域,这以前我们主要进行了光学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力学的学习,而质量则是力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今天这节课咱们将一起学习“质量及其测量”。(板书课题)
学案:
1.物理学中质量这个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分析铁锤比小铁钉质量大的理由并再列举一例。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符号分别是什么?
3.质量的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4.查阅课本,国际上衡量1kg标准质量的物体是什么?
5.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单位:kg)
一元硬币初三物理课本中学生小轿车地球太阳
约6×10-30.250-70(1.3~1.5)×103约6×1024约2×1030
屏幕显示:
1.一只蚂蚁的质量是O.4mg=________g=________kg.
2.给生活中这些物体的质量加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头大象的质量一张16K纸的质量一只兔子的质量一支铅笔质量
约60()达6()约10-6()约6500()200()
投影出示问题:
当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它们的质量是否改变呢?
当方便面调料油包中佐料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们的质量是否改变呢?
当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它们的质量是否改变呢?
说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首先要学习质量的测量。下面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学案和课本P96的问题。
学案: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什么?结合着桌上的器材,说出它的主要构造,并思考指针、螺母、游码的作用。
2.使用天平操作之前必须熟记(P95)三条要求,请逐条分析,说明理由。观察你的天平的“称量”是,天平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是。
3.天平应放置,使用前要使横梁,如何调节天平横梁平衡?(一般步骤)
4.使用天平称量一般步骤有哪些?
5.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怎样读数?使用天平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6.记录测量结果
物体橡皮泥方便面调料油包
质量(g)
一、两个小组分别结合天平交流问题1和2
二、两个小组分别上台进行实际操做,展示交流问题3和4,其他小组给予评价、补充
三、各小组交流问题5,促进生成更多的资源
四、各小组打开“锦囊”(老师提前用电子秤测出各小组物体较为精确的数据),检验并评估自己的测量过程及结果等
归纳总结:如“放”“拨”“调”“称”“读”“整”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改变方便面调料油包中佐料的状态、改变它们的位置,再测它们的质量
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学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玻璃杯打碎后,质量不变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2.质量为2×105m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物体中的()
A.一头大象B.一只苹果C.一台电视机D.一只蚂蚁
3.小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观察到游码已在标尺的零刻线处,但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为使横梁平衡,他正确的操作是()
A.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动B.在天平的右盘添加砝码
C.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D.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
4.小华在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加了适当的砝码后发现指针仍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少许。为使横梁平衡,他正确的操作是()
A.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动B.在天平的右盘添加砝码
C.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D.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
你认为你的哪些能力有所提高?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1.课本9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2.调查生活中测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并注意观察在那些铭牌、包装袋、说明书上有质量信息。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明确主题
学生:依据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先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再班内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分别用两瓶500ml矿泉水、一元硬币、物理课本感受1kg、6g、200g质量的大小
学生:结合感受及生活实际填写,然后交流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模块二
教师:过渡自然
学生:结合学案的问题、联系着生活实际,结合化学学科中已获得的技能和物理课本,边操作,边小组合作学习,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班内小组展示交流,评价补充
教师:即时评价,重点点拨
教师:结合展示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整理使用天平的一般步骤(测量前、测量中、测量后有关要求)。
学生:各小组自选一项进行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果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并举例分析
学生:自我检测、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反馈点拨。
学生:先自己思考(也可看书回顾,整理笔记),然后总结交流(可班内交流,也可组内交流)
板
书
设
计§5.1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的定义及单位
二、质量的测量:放拨调称读整
三、质量性质:不随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课
后
反
思天平的使用虽然在化学学科中已经学过,但从课堂操作来看,学生的测量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天平的使用依然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采用“合作型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分两个板块进行。其中质量的特点的探究虽然在课本上并未要求,但考虑到在探究过程中,既有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使用天平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因此收到较好效果。
教研员说明:
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初中物理学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三分之一模式”我理解不是以时间划分,而是突出“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对一堂好课的理解。叶澜教授: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实)、有生成性(丰实)、常态课(平实)、有待完善的课(真实);王敏勤教授的9个方面的评课标准是: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郭思乐教授:学生学习状态第一,好课只为学生准备不为听课者准备,学生好学、创造条件让学生感悟、教师让学生变得聪明和智慧。我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学习效率高,二是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三维目标,其实二者相辅相成。
教学案一体化设计要有内涵。教师主要功夫要下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把本节内容分成两个或三个模块,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或两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精讲让学生多学;教学环节要简洁,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有思维量,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好学,好学才能好学。“教材处理设计”是衡量“教学案一体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一年的实践,老师们对“教学案一体化设计”的各个栏目要求基本清楚,但对教材处理、教法和学法运用与“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生命化课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提高“教学案一体化设计”的质量,原则是“少而精”;设计不是目的,使用最重要,课堂是检验设计效果的最好办法。
关于“学案”的使用。“学案”可以打印发给学生(或只发给小组),可以通过屏幕出示,还可以老师写在黑板上,要符合校情学情,不统一强求,当然合理使用媒体和打印资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强化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很重要。课前准备、预习习惯、记笔记要求(可以记课本上)、如何“质疑、交流、合作”、如何“表达、倾听、总结、反思、复习”等,制订“课堂行为规则”能减少许多无效的指令,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小组设置、组员分工合作、小组评价”,教师平时要对小组长进行重点培训,实现“兵教兵”,激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
“质量及其测量”设计说明:
五个教学环节,环节清楚。内容两个模块,设置合理。
教材处理有如下优点:一是导入简洁;二是两个模块教法和学法符合学情;三是问题设计突出重点和针对性强,学生好学,如“分析铁锤比小铁钉质量大的理由并再列举一例”、模块二中所有问题;四是“天平的使用”的学习既不是当新知识讲解,也不是简单重复复习,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习阅读课本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整理归纳能力,养成认真阅读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这样处理学生好学,学得好。五是“质量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灌输,也不是孤立地实验探究,而是渗透在两个模块之中,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并对质量的概念和天平使用两个重点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六是反馈检测题内容选择突出重点,实现练习拓展目的;七是“课后拓展2”,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学以致用。
师生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精讲学生多学。
“反馈检测”也可以完成课本P97动手动脑学物理1---5小题,“课后拓展”布置其它内容。
也可测“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质量,改变白糖的状态,从而认识质量的性质,实验器材简单,同时还体验测液体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结合挂图认识人感知声音的途径
2、认识骨传导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人产生听觉的过程
2、通过探究,感知骨传导
3、利用双耳效应解释实际现象
【知识链接】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学法指导】:
1、复习生物课人耳结构,了解人产生听觉的生理原因
2、通过小实验感受骨传导
【导学过程】:
1、结合挂图认识人耳结构,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
2、小实验:
(1)用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把两只耳朵堵住,
用牙齿咬住一根筷子,木棒敲桌子声,通过筷子传入人耳。
感受两次听到声音的区别
(2)三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蒙住眼,在操场上感受另外两名
同学说话的方向位置
【学习小结】:
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
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
【达标检测】:
1.人耳感知声音基本过程:声波作用于人耳,引起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传
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鼓膜穿孔,这时会造成,可以
通过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3.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C、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立体声双声道耳机利用了人的双的效应
【作业】:同步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师】今天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要再一次将给大家,那就是牛顿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顿是因为被树上一颗苹果掉下来给砸了,然后就发现了力,这个力,跟今天我们学习的重力,就是息息相关的了。
【生】那我也要被苹果砸一下。
6.2新知介绍
一、重力
【师】老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生】会掉下来呀。
【师】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生】改变了。下落的速度变快了。是因为有重力。
【总结】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个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师】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生】也是因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师】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的大小
【师】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下面开始实验。
【实验结论】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公式:G=mg
【师】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分析】利用重力公式,G=mg=0.45kg*9.8N/kg=4.41N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三、重心
【师】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师】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生】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总结】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