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杠杆的知识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和学生认识模型的规律。利用杆秤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流程的设计按照从实例抽象出模型——认知模型——应用模型的顺序展开,符合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本节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提出问题中,本次课利用了三个学生活动,逐步推进,让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与两力、两臂都有关系。进行实验时,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分析论证时,让学生充分分析数据,发现并总结一般性规律。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了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了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地画出力臂,学生对力臂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引入力臂做足了功夫,学生的三个自主活动,步步递进,让学生较深刻的理会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都影响杠杆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示范和总结,使难点突破成功,通过学生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是本节课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不是教材的“留声机”,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杠杆的五要素中,突破力臂这重点和难点后,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培养了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现象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尝试和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分析数据时,充分利用好了课堂生成,让学生深刻领会多次实验的重要意义。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自学的能力的养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

本次课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大量生产生活中的杠杆图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杠杆的必要性,增强了求知欲望。撬棍、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的动画,对学生发现杠杆的共同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直接填写了实验数据,增强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和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在白板上画力臂,增强了示范的可见度和有效性。WWW.Jab88.cOM

本次课还可以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多展示一些问题,多创设几个冲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思考,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杠杆环节,也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各类杠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科学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关阅读

八年级物理《杠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导学案

教学

目标

(理念)

1、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探究在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情

分析

杠杆在生活在和生产在有着广泛是应用,学生并不陌生,但对杠杆的几个名词不能正确认识。

情境

导入

动画导入

自主

合作

(一)认识杆杠

活动一

思考:1.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

2.如何把定在木板中的钉子取出?

你所使用的工具,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归纳出杠杆的定义。

杠杆:

活动二

1.列举出生活中的杠杆。

2.认真预习弄清杠杆的几个名词。

杠杆的几个名词(五要素):

?支点0:;

?动力F1:是;

?阻力F2:是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是到的距离;

…阻力臂L2:是到的距离。

(二)学会杠杆五要素的作图

1、上图是用撬棒撬石头、用羊角锤起钉子的过程,你能在图中作出他们的五要素吗?(看看课本12.1-1的图,然后动手试试。)

2、通过作图你能归纳出做力臂的方法吗?

互动

展示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三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你的猜测是:

实验探究

1、阅读P77,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杠杆原理)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四)杠杆原理的应用

活动四

阅读P78例题(计算大象的质量)

引导

评价

1、活动过程中,有何感想、有何收获?

2、有疑问?我们一起解决!

应用

拓展

完成P802、4

教学

反思


八年级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进行分类。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杠杆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结合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事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进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重点
1.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
2.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3.杠杆的分类。
三、难点
1.力臂的确定。
2.正确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准备
剪刀、木棒、钩码、天平、酒瓶、起子、扳手、螺帽、钳子、大石头、小石头、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科学探究法、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观察法、概括法、
七、板书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什么叫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或F1/F2=L2/L1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本课内容,并准备一个杠杆带到课堂上展示,说出其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请同学们踊跃上台展示、交流。
【学生】我带来的是开瓶盖的起子,现在我给大家表演如何用起子开瓶盖,起子在可开瓶盖的过程中,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这个固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是扳手,扳手是用来旋螺母的,扳手也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这个固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是剪刀,我发现在用剪刀剪指甲时,剪刀的两个刀片及柄也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学生】我带来的钳子,它在剪金属时,也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在调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横梁是被支在刀口上的,横梁绕着刀上的支点转动。
以上展示的都是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是在力的作用下,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是,你们归纳得很好,杠杆属于简单机械,从今天这节课起,我们就将学习第九章简单机械,这节我们就来探究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进行新课
1.认识杠杆
【教师】什么叫杠杆?
【学生】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板书)
【教师】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能举出哪些杠杆呢?
【学生】跷跷板、用硬棒撬东西时、手握笔写字时、用扫帚扫地时、
【教师】同学们非常认真的观察生活实际,举的例子都是正确的。
2.有关杠杆的几个要素:
【教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实验:如课本中用一根硬棒和一个小石块撬大石块。
作图并介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
【教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演示实验:
【教师】对杠杆平衡,同学们想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你门想知道什么?
【学生】想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你门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你们准备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动力和动力臂的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所以(1)(2)两组是错的,我们对(3)(4)两组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讨论实验:(实验原理图见教材)
【学生】在杠杆左右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将右边的钩码重作为动力、左边的钩码重作为阻力,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阻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上的刻度读,改变钩码数目移动其挂钩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动力(F1)(L1)(F2)(L2)【教师】(实验结束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学生】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
【教师】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F1×L1=F2×L2或F1/F2=L2/L1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评估。
4.杠杆的分类:
【教师】请同学们画出黑板上的几个图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杠杆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总结:
省力杠杆(动力小于阻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大于阻力,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等于阻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学生】还可以分为:直棒杠杆、曲柄杠杆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好。
【教师】我们人体中有哪些杠杆呢?
【学生】学生回答
5.我过古代的杠杆:
【教师】请同学们举出古代的劳动人民所用的杠杆:
【学生】古人进行称量的天平
【学生】古人捣谷用的舂
【学生】汲水用的桔槔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认真阅读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三).小结与反馈:
【学生】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或F1/F2=L2/L1
4、杠杆的分类:
(四).练习与作业: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几个练习:
1.画力臂:
【教师】你能总结一下画力臂的一般步骤吗?
【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可按下述步骤画力臂:
(1)首先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4)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2、如图甲所示,杠杆OA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1和F2对支点0的力臂L1和L2。
3、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
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
4.如图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m,OB=0.4m,甲的质量为10kg,则乙的质量为kg.
5.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D.钓鱼用的鱼竿
5.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6、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①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反思
1、在杠杆平衡条件学习之后,还要训练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简单计算。
2、在力杠杆平衡条件学习之后,还要训练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学反思

滑轮这节课的是一节实验探究为主的课型。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组织,指导学生的进行活动探究。指导学习探究定,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本以为给予演示一遍,动定滑轮及滑轮组的组装方式,学生就会和能够进行组装。因此动定滑轮组装讲的比较简单。但是在学生的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发现部分学生总是装不上滑轮。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发现部分的学生的弹簧秤的使用不够熟练的等问题。现在讲问题及措施总结如下

1、学生组装滑轮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在进行组装器材的时候,要费很大的功夫和时间。在向滑轮进行穿线时候,学生总是不能够将线放入滑轮的槽内。这是由于塑料制作的滑轮质量太小,导致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实施操作。当时在课堂上在指导的时候,我就直接的给学生讲解:只要在滑轮的勾上挂上一个钩码,进行配重,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将线穿进滑轮的沟槽里。并且现场演示给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现在想来,这个操作难点是否放给学生进行解决,不是更好吗。在学生想法解决的过程中,既让他们进行动脑思考,又进行动手操作,而且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点在给演示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要进行强调方便的方法,而是演示总是装不上,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这样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并且试着进行操作实验,最终找出合适方便的方法。虽然这样会使用较多的时间,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2.学生在使用测力计的时候,操作错误。他们没有将测力计的勾套到绳子的圈中,而是拴在提勾上。这样测力计当没有示数。有1-2个小组的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测力计的使用错误。这样的操作错误,让我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因此在学习斜面的时候已经复习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在学习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时候学习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且学生进行操作。然而学生还是出现了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错误,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到底出现什么问题呢。现在想来,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老师少讲,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亲身经历的总结的知识就会根深蒂固了。

3.学生小组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少数学生不进行合作。或者是合作分配不合理。比如说,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个实验,他们就两个人做这个,另外两个人做另一个,别人做的时候,他在玩,不参与到活动之中。这个方面的问题在某些小组还是存在的。我现在想来这些不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学困生。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探究的习惯,和探究欲望。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还有的小组实验总是被一到二的学生把持着,不让其他的同学参与。我想在学生的合作的要求还有进一步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