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与人》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05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与人》导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与人》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与人》导学案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理解机械效率。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小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与势能;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机械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到的技能有:杠杆与滑轮的合理使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目的;其实质是能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不同种类的滑轮,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省力、或者方便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目的。这里既涉及到了知识也包含了技能,或者是用这方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发生的有关简单机械运动的现象、同时还要能初步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机械功和功率概念的由来。并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还要能从实例中把做功的过程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结合起来思考,尤其是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念的确立,要求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之,无论是概念。还是规律均要与生活、生产劳动实际结合起来去认识、理解、应用、发现、提问、乃至创新。这些都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内容。
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①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③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在上述的三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建立概念的方法如“杠杆”、“能”、“机械能”、“动能”、“势能”;乘积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比较的方法建立概念如“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滑轮组使用的功能;认识某种机械的效率不是恒定的,且不可能大于或等于1;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的过程;初步确立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与守恒的思想。
本章内容还要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确立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情感,使他们知道物理科学不完全是少数科学家的贡献,其中有许多东西都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的发现与总结。例如功的概念,杠杆与滑轮的使用,均出于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此外,在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与观点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尝试去用这种思想与观点去分析物理现象。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的编写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例如,课本在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形式上就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1)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例如,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通过课本图8—1和图8—2示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通过视图想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又例如,通过课本图8—23和图8—24示出两位同学均从一楼搬运物体到三楼上的两种情景,要求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定,谁做的功最快,从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还例如,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课本图8—20示出做功与不做功的情景,要求学生从中归纳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列举事例并图示,结合实验探究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例如,对于定滑轮,一方面通过课本图8-11示出定滑轮的应用,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参照课本图8—12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定滑轮的特点和功能。
(3)用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
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本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判断、讨论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并得出结论。
总之,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等基本理念。希望教师能认真吸纳这些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本章内容是从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出发,引出机械效率等概念,最后用合理利用机械能来结束本章的内容。

2.本章要求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在呈现物理知识的同时,将人类探索微观、宇宙的过程展现出来,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的难点是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探索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
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
其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
(1)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以不同的文献资料向学生展示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画卷,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
(2)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运动及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这种设计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知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的运动情况。(3)通过实验探索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特性的认识,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用实验来探索真理的科学态
度和方法。

相关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12.3.1机械效率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下册12.3.1机械效率导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目标解读

1.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能理解机械效率且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能正确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难点:应用机械效率分析问题。

二、夯实基础

学前反馈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功的计算公式: 。

3.为了工作的方便,人们通常要借助于机械来完成某些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都是有用的吗?

新知学习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结合教材P85图12.3-1,阅读有关内容。以动滑轮提升重物为例,说明对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理解。

(2)比较大小:W有 W总,W额 W总。(均填“>”或“

2.机械效率

(1)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 , ?= 。

(2)机械效率?是个 ,一定 100%,没有单位。

(3)从效率这个角度讲,人们使用机械做功中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 越好,物理学上用来表示 。

(4)判断题:机械性能较好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可大于1( )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http://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知道机械能内部可以相互转化
2、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难点:能解释具体实例中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一、激情导课:
1、举例复习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从而引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做实验“单摆的运动”,观察并思考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及转化情况。
a、摆球从A向B摆动过程:
重力势能,原因是质量,高度;
动能,原因是质量,速度;
得出摆球能转化为能。
b、摆球从B向C摆动过程:
重力势能,原因是摆球质量,高度;
动能,原因是摆球质量,速度;
得出摆球能转化为能。
此实验说明:
任务二:观察课本71页图片“蹦床运动”并阅读相关内容,认识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下落过程:能转化为能;
人碰撞蹦床面过程:能转化为能;
蹦床恢复形变过程:能转化为能;
人上升过程:能转化为能;
此实验说明:
任务三:阅读课本“科学世界”部分,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重力势能,原因是卫星质量,高度;
动能,原因是卫星质量,速度;
得出卫星能转化为能。
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重力势能,原因是卫星质量,高度;
动能,原因是卫星质量,速度;得出人造地球卫星能转化为能。
思考:1、右图中,铁锁摆回时会打到人的鼻子吗?为什么?
2、在滚摆和单摆的实验中,滚摆和小球越摆越低,直至最后停下,它们的机械能去哪儿了?而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为什么停不下来?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任务四:阅读课本“水能和风能的利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界的和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2、说一说人类是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流水和风的?
三、检测导结:
1、(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空中飞行的小鸟有动能10J、重力势能8J,则它的机械能是。
(2)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物体的能转化为它的能;弯弓射箭时,弓的能转化为箭的能。
(3)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或者说,机械能是的。
(4)人们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可以增大水的能,用来发更多的电;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同时安装几十台到几百台风力发电机,联在一起发电,充分利用了能。
2、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C、投篮时,篮球向下运动过程中D、荡秋千时,秋千上升过程中
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上顶端自由滑下,若它在顶端的重力势能为65J,则滑到底端的动能是()A、35JB、50JC、55JD、65J
4、人类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利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试举一例。
四、对照目标,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师】今天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要再一次将给大家,那就是牛顿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顿是因为被树上一颗苹果掉下来给砸了,然后就发现了力,这个力,跟今天我们学习的重力,就是息息相关的了。
【生】那我也要被苹果砸一下。
6.2新知介绍
一、重力
【师】老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生】会掉下来呀。
【师】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生】改变了。下落的速度变快了。是因为有重力。
【总结】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个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师】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生】也是因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师】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的大小
【师】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下面开始实验。
【实验结论】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公式:G=mg
【师】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分析】利用重力公式,G=mg=0.45kg*9.8N/kg=4.41N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三、重心
【师】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师】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生】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总结】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