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大革命的兴起(一)

小学体育教案大全集

发表时间:2020-11-04

大革命的兴起(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大革命的兴起(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2.能力方面:

(1)通过五卅运动中反帝统一战线组织的建立和瓦解的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的认识。

(2)通过对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教学,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国共合作实现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孙中山扶病北上,展开国民会议运动,并在北京最终逝世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深切感受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之情。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孙中山《北上宣言》、总理遗嘱等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是重点。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在这一内容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北上及国民会议运动的目的,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把立志反帝作为革命的第一目标。同时,教材还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不幸于北京病逝的情况。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述,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及其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所奉献出的一切。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用悼、万众悲痛的场面。JAb88.cOm

(2)五卅运动是重点。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析地位。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殊性征。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发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皖纱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更加剧了孙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未来北伐战争的对象。而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后方基础。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中恐难宏观把握,需要教师予以引导。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请大家回忆。

生:(回答)

师: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板书第二节课题)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展形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从革命形势的发展来看,北方形势更加复杂。

一、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

1.军阀混战

师:中国近代史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生:(回忆并回答)师: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战。请大家阅读第209页第一段课文,找到军阀混战的主要表现及共影响。

生:(阅读,并归纳分析)

师:军阀混战给人亿带来学生灾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

2.冯玉祥北京政变

师:冯玉祥出身极为贫寒,为生计所迫进入封建军队。后成为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下。他虽在封建军阀的部队中效力,但在国运飘摇之时,受到了南方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之吴佩孚克扣其军饷,同吴佩孚的矛盾不断加深。故寻找时机,从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前线秘密回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迫使曹锟下令免去吴佩孚的职务。请大家看课本,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生:(总结并回答)

师: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表现冯玉祥向往革命的同时,他为何又邀衣另两派军阀到京?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并分析)冯玉祥自身无力控制北京局势,只有请出与直系对立的段祺瑞、张作霖。这恰恰说明了北方革命形势不稳,同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最终冯玉祥被排挤出北京。这也为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孙中山北上

师:在冯玉祥的电邀下,孙中山先生决定北上。1924年冬,孙中山先生发表北上宣言。(展示计算机软件

1.北上宣言节选)中国当今祸乱的根本,乃在军阀与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这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为召集国民会议,这是为了对付军阀;一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为了对付帝国主义者。唯表打倒这两个祸害,中国才能和平统一,才能长治久安。从这段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北上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生作答)

师:孙中山先生明确强调了反帝反封的要求。这进一步说明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2.孙中山先生的逝世

师: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最终于1924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当时,孙中山先生已因肝癌病发,病体难支。当随行人员告之先生北京前门火车站已有广大群众迎候,但考虑到先生的身体状况,请提前在永定门火车站下车时,先生予以婉拒,并说他是为民众而来。就这样,中山先生在冽冽寒风中,徐步走过欢迎行列,含笑答礼。这之后的日子,中山先生是在与病魔的抗争和与段祺瑞的斗争中艰难度过的。他力主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的卖国政策。但最终,由于肝癌医治无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毕生的奋斗,为了主义死而无憾的豪情,还有那字字掷地有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总理遗嘱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出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展示计算机软件2.)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这份遗嘱中,中山先生再次说明了什么政策?而这一政策,正是国共合作的推动结果。

生:(思考并回答)

师:请大家再加顾一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活动,从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的愈挫愈奋的精神。

生:(回忆并作答)

师: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举国悲痛。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展示计算机软件3:北京中央公园的公祭、中山先生灵柩移往北京香山碧去寺的情景、江苏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他的革命精神对国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精选阅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实行的新政;收回利权运动;兴中会的成立及其革命主张;陆皓东及广州起义的影响;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及其代表著作;华兴会、光复会和日知会。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背景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民主革命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析与概括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揭示新政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看本质的理性思考问题的态度。

(2)通过对陆皓东、邹容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和为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分析兴中会誓词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分析、对比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分析、比较和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是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它的到来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认清这一点,对于认识和理解革命的发生、发展,特点是革命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是重点。伴随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掌握这一内容,能使学生对于革命爆发后形势的迅猛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2.难点分析:

(1)对兴中会誓词的正确理解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不易正确理解兴中会誓词的内容,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讲解,以求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2)清政府新政的实质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可能会把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同看待,进而对新政的实质产生错误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新政出笼的背景、目的以及实施的内容,使学生认清新政的实质。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陷入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和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然而,这两大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生:(回忆并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发展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板书第三章和第一节课题)

一、历史背景

师: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它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使其初步理解上述结论)

生:(阅读)

师:(在学生阅读教材引言的基础上,概括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主观原因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1.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师:《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帝国主义加紧侵华的几个方面)

生:(阅读、归纳并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在经济上,他们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并扩大投资办厂。20世纪初期,中国机械采煤产量的95%,航运业的84.9%。铁路运输业的92.7%,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这一时期,中国铁路利权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让学生阅读楷体字,了解帝国主义争夺我国铁路权利的情况)

生:(阅读)

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主权大量丧失,社会的贫困落后状况更加严重,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清政府新政的实质

师:经过八年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服了外,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和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所谓新政。这个新政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历史材料:陈天华的言论,找出并朗读清朝实施新政的背景、内容和目的)

生:(阅读课文、思考、朗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清末实行的新政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两次改革的目的、发动者、内容、作用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生:(对比、分析并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扼要讲解)清末实行的新政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背景下进行的。它与戊戌变法虽然在内容等方面有一些相同或相近之处,但从本质上看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资本主义。而新政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腐朽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其实质在于:对外取悦帝国主义列强,对内讨好资产阶级,从而达到遏制革命,摆脱统治危机的目的。然而,新政的实施,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国内外困境,阶级矛盾反而更加尖锐了。诚如陈天华所说: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并阅读楷体小字,归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比较迅速发展的原因)

生:(回忆、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扼要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包括,客观方面:《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政府在新政中实行一些奖励民族工商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等反帝国斗争,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观方面: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推新变法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兴办实业是救国的良策,因而积极投资办厂;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一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成长、壮大起来。

4.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利权运动

师:(出示自制《辛亥革命前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和农民武装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讲解)20世纪初,各地的抗捐抗税斗争和农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权利运动也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让一名学生朗读楷体小字内容,了解收回利权斗争的基本情况)

生:(朗读)

师: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收回利权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突出事件。这一斗争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它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在这种形势下,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革命运动开始了。

第3课法国大革命


第3课法国大革命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1、阶级关系:社会等级森严,下层人民困苦不堪,阶级对立严重;

特权等级

统治阶级

要求改变现状

被统治阶级

对立

第一等级: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封建贵族第三农民、工人、城市贫民——困苦不堪等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2、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尖锐;(根本原因,与英国革命相同)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与英国革命最显著不同)4、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与英国革命相似)(1)召开背景:波旁王朝路易十六的统治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意味着革命时机成熟)(2)召开目的: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解决财政问题;(与英国革命相似)(3)第三等级的要求和行动:①制定宪法;②限制王权;(与英国革命相同)③实行改革;④改变陈旧的开会方式和表决方式;⑤变革权力机构: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法议会;※点拨:表明资产阶级试图用法制手段改造法国封建制度。(4)认识影响:三级会议的召开和第三等级的斗争,标志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5、国际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推动;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到1792年8月)

1、革命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君主立宪派统治的确立:

(1)制宪会议:是当时的最高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也是革命机关;

(2)代表利益: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

(3)首要目标:按资产阶级意志改造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4)突出贡献:改造法国旧制度,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3、君主立宪派反封建的革命措施:

(1)制定“8月法令”,即《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

☆制定概况:1789年8月,制宪议会;

☆主要内容:重点在反封建特权;

①政治: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完成反封建第一步)

②经济: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取消关卡;

☆基本认识:

①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

②没有废除封建地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2)颁布《人权宣言》:

☆制定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

☆主要内容:重点在反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自由平等思想;

①天赋人权原则:

◎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②法治原则: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财产权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本质说明“人权”只是资产阶级的人权)

※点拨:核心内容在于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政治主张。

☆制定目的: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基本认识:

①提示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②根本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最积极意义)

③是法国大革命中最重要的历史文献,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④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⑤“自由”和“平等”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的基础上,实际上只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点拨:《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

(3)制定《1791年宪法》

☆制定颁布:1791年,制宪议会;

☆主要内容:重点在反封建政治体制;

①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②规定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背了《人权宣言》有关精神)

☆基本认识:

①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确保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合法性;

②选举权的财产限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有极大的虚伪性。

(4)变更立法机关:1791年,成立立法议会,解散制宪议会;

(5)对外战争:反击普奥干涉;

☆普奥干涉:1792年4月;

☆干涉目的:扑灭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战争性质:战争初期,法国为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初期形势:法国失利

失①国内反革命暴乱;利②贵族军官叛国投敌;之 ③国王路易十六里通外国;因④旧军队战斗力不强;

4、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危机

(1)经济困难、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猖獗,生活恶化;

(2)王党叛乱、贵族投敌、国王勾结普奥,破坏革命;

(3)普奥干涉,攻入法国境内。★第二阶段: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

1、八月起义

(1)概况: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

(2)意义:君主立宪派倒台,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

2、吉伦特派统治的建立:

(1)代表利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权力机关:立法议会国民公会(普选);

3、吉伦特派的革命贡献:进一步摧毁封建制残余

☆政治方面: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

(1)实行“普选制”: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扩大公民权;

※点拨:法国立法机构的演变:

三级会议国民议会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

波旁王朝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

(2)废除君主制,确立共和制度;

①概况: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决议,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②意义:进一步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点拨: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

1791年1792年1804年

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军事帝制

(3)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①时间:1793年初;

②罪名: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

☆经济方面:颁布新的土地法令,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

(1)颁布时间:1792年8月25日;

(2)主要内容:

①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

②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对外方面:取得瓦尔密大捷

(1)时间:1792年9月20日;

(2)性质:革命的法国抵抗外来干涉的正义之战,誉为“法兰西民族之战”。

4、吉伦特派的统治危机

☆国外威胁: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威胁

(1)同盟成立:1793年春;

(2)同盟国家: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荷兰、意大利、西班牙;

(3)同盟目的

①封建国家: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扑灭法国革命烈火;

②英国:抑制法国势力,维护欧洲大陆均势,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和海上霸权;

(4)法国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性质:既有反对欧洲封建势力性质,又有与英国争霸性质。

☆国内危机

(1)具体表现:

①西部王党叛乱,有复辟危险;

②生活用品特别是粮价飞涨,人民生活每况日下;

③城市贫民要求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

④吉伦特派反对粮食最高限价,激化了矛盾;(因限价会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主要原因:吉伦特派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第三阶段: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793年6月至1794年7月)

1、六月起义(1)概况: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结果:推翻了吉伦特派的统治;※点拨:吉伦特派统治覆灭的主要原因:共和国危机时刻,吉伦特派不能牺牲自身小利而被人民所抛弃。2、雅各宾派专政的建立:(1)代表利益: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2)权力机关:国民公会;(3)专政背景:内忧外患,形势严峻;※点拨:标志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3、雅各宾派的专政措施:(1)颁布法令,摧毁封建制度:解决农民土地并且问题;☆主要内容:

①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购地款10年内付清;

②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

③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解除农民负担的封建义务;

☆基本认识:

①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雅各宾派最得人心的措施;

②是“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最能体现其反封建性;

③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统治;

④形成小土地所有制,从长远来看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是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不意味着革命彻底与否,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土地制度,使土地转化为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2)实行恐怖政策

☆经济恐怖:

制定概况:1793年9月,国民公会制定;

制定目的:平抑物价;

出台标志:颁布全面限价法令;

主要内容: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

基本认识:

①经济恐怖政策遏制了囤积居奇和投机行为,经济混乱得到一定克服;

②经济恐怖政策是种行政管理经济的体制,违背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自由原则;

☆政治恐怖:

制定目的:镇压反革命,建立集权统治;

制定标志: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典型案例:处死路易十六的王后;

基本认识:平息了叛乱,稳定了秩序,解除了共和国危机;

☆评价恐怖政策:①恐怖政策是一种战时体制,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有积极作用;②恐怖统治是‘非资产阶级方式’、‘平民方式’,它使雅各宾派真正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联盟;③恐怖政策违反了法制,“打击面过宽,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④危机过后,恐怖政策成为消除异己,维护权力的工具,从而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成为雅各宾派丧失民心,分裂垮台的根本原因。(3)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急状态;☆主要目的:反击外国武装干涉;☆主要措施:应征青壮年入伍,继续对外战争;

☆结果:①1793年底,外国干涉军基本被驱逐出国境;

②1794年,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

4、热月政变:大革命结束(1)雅各宾派的分裂派别

代表人物

代表利益

主张

左派埃贝尔城乡下层群众的利益加强恐怖,继续战争;中派罗伯斯庇尔主流派右派丹东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停止恐怖,主张缔和(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2)政变概况:1794年7月17日(共和历热月9日);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把罗伯斯庇尔及其主要伙伴送上断头台。(3)基本认识:①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专政,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②热月政变的出现,表明雅各宾派专政已成为过时的政治体制;③热月政变成为资产阶级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转折点。三、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1、广泛彻底(1)规模历时5年,迅猛异常;(2)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并推动革命深入发展;(革命前进的关键)(3)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2、卓著成果(1)国内成果: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②在法国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国际成果:①震憾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给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②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3、深远影响(1)国内影响:①扫荡了法国封建势力,扫除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②对法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国际影响: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89、(07广东单科B28)(10分)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6分)
(1)本题总分6分,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革命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
不是。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收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很深远。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4分)

(2)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为英国本身也曾经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教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第一节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宁汉合流”;国民政府性质;“二次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国民党的“训政纲领”;蒋介石强化国家机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2.能力方面:

(1)通过旧军阀与新军阀、一期北伐与二期北伐对比的教学,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训政纲领”和中美关税新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揭示其本质的能力。

(3)通过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并作客观评价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国民政府的性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

(2)通过“东北易帜”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4.学生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结合近代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考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联系,整体把握民族工业发展线索。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训政纲领”、中美关税新约等重要史料,掌握正确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国民政府的性质是重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成为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和反动政权。突出这一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章引言关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阶级关系变化的论述,把握1927年至于937年国共对峙这一时代特征,加深对国民政府一系列反动内外政策的认识。

(2)国民党的“训政纲领”是重点。“训政”的实行,确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垄断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维护了蒋介石的独裁专制。这一特征,贯穿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始终。

2.难点分析:

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是难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由显著发展到日渐萎缩的过程。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民州长业具有推动和摧残、压迫双重作用。对此,学生容易以偏概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剖析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上学期欠已经学习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自1924年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大革命的洪流在全国兴起。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大革命取得哪些成果,最大的成果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

师: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却失败了。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失败的?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课题,并用括号注明该时期起止年代:1927年8月~1937年7日)

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师: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面临怎样一个混乱局面?

生:(结合教材文字叙述,归纳新、旧各派政治、军事势力)

2.“宁汉合流”(1927年秋,南京)

师:国民党内部最有实力的是宁汉两派。这两派已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政策,在反共这一根本问题上取得一致。但他们都以国民党“正统”自居,互相争夺最高领导权,是哪些因素最终促成了宁汉双方合流?

生:(按教师要求读书)

师:以退为进,是蒋介石在政治风向对他不利时的惯用手法。请看他在日记中的自白和下野后的活动。

生:(新闻记者教材史料和小字,了解蒋介石日本之行情况)

师:请同学们整理出国民政府自1925年7月成立到1927年秋宁汉合流的演变线索,在笔记本上绘制一幅国民政府分合示意图。

生:(同桌讨论、绘图)

师:再回忆一下,中国近代除国民政府外,还有哪些政权曾定都南京?

生:(列举)

3.民政府性质师:请同学们思考,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已经成为哪个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国内阶级关系有何重大变化?还可对比一下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有哪些异同?

生:(同桌讨论)

师:在独裁、卖国方面,新旧军阀并无区别。但北洋军阀单凭武力统治,封建性更为浓厚;而国民党新军阀实行一党专制,稍具近代色彩。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内派系争斗并未止息。蒋介石如何利用内外形势重新上台?

生:(分析教材)

师:为了共同对付奉系军阀张作霖,蒋介石复职后,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实力派取得暂时妥协,承认他们各自控制一块地盘。这就为日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进埋下了祸根。

4.国民政府的“二次北伐”(1928年)

师:(出示《南京国民政府北代示意图》)1928年4月,国民政府蒋、冯、阎、李四个集团军共70万人正式出北上讨奉。这次北代与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发生是否相同?为什么?

生:(同桌讨论)

师:同学们再思考几个问题:1926年北伐吴佩孚、孙传芳时,哪个帝国主义国家公开干涉并制造三次惨案?二次北伐符合哪派帝国主义利益?又必然遭到哪个帝国主义国家阻挠?

生:(思考并回答)

师: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山东,侵占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生:(观看插图)

师:同学们回忆,在近代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哪座城市曾制造过屠杀过中国军民的大惨案?又在哪一年以什么为借口强占过山东?

生:(互相补充)

师:蒋介石对日本屈辱退让,下令绕道北伐。北伐部队继续北上,逼近京津。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1928年6月3日乘专列退出北京,次日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的炸弹炸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姑屯事件”。日本侵略者为何抛弃这个工具?同学们如何认识这次事件?

生:(各抒己见)

师:(提醒学生注意北京名称的变化)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党决定采取和平方式解决东北问题,日本却再次横加干涉,企图把东北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生:(参见本章第三节所引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密奏)

师: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冲破日本的阻挠,毅然决然,于1928年12月薪9日,发出东三省“易帜通电”,宣布“力谋统一,贯彻和平”,“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同学们如何评价张学良这一行动?

生:(同桌讨论)

师;再总结一下,在“二次北伐”中,日本帝国议如何三次干涉中国内政?生:总结并回答

师;北伐告竣,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开始“训政时期”。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

1.国民党的“训政纲领”(1928年10月)

师:随着北伐军事行动基本结束,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0月,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训政”原是孙中山设计的建立民国的程序,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生:(阅读教材注释)

师:蒋介石以实施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为名,实行“训政”。(出示投影《训政纲领》全文,见《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三册)

生(指定学生朗读

师:根据以上材料,大家思考:"训政"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

师:(补充介绍国民党中央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国民党最高党务机关。其核心又有两个机构:一个是中央常务委员会,负责日常党务:一个是中央政治委员会,又称中央政治会议,负责指导国民政府大政府方针。蒋介石不仅身兼这两个机构主席,还兼国民政府主席和陆海空军总司令。

2,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师:蒋介石如何巩固独裁统治,残酷镇压革命才和进步人士?

生:(结合教材文字及插图,了解蒋介石独裁措施,缅怀革命先烈业绩)

师:(补充有关“中统”、“军统”史料,点明两特务组织正式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蒋介石的独裁遭到国民党其他实力派的挑战,导致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1929年至1930年)

师:(出示投影“1928年国民党军队序列”,见《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二次北伐”后,国民党各派所占地盘大体如下:蒋介石占有最富庶的江浙等东南地区,控制沪宁杭三大城市;冯玉祥占有陕甘宁等西北地区;阎锡山占有晋冀等北方地区;李宗仁占有两湖广西等中南地区。利用中央政权排除异己,是新旧军阀的惯用手段。蒋介石在地盘分配和军队编遣问题上力图削弱其他各派,使他与冯、阎、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导致兵戎相见。

生:(阅读教材大字及小字,了解新军阀三次混战概况)师:1930年的中原大战,阎、冯、桂三派联合反蒋,故又称蒋桂冯阎战争。教材指出,这次大战不仅是国民党新军阀规模最大的混战,而且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生:(回忆北洋军阀时期的三次军阀混战)

师:不论是旧军阀混战,还是新军阀混战,都是为了争夺地盘,都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生:按教师要求阅读教材史料及插图

师:我们再了解一下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和外交政策。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

1.整顿税务师:国民政府建立后,战争不断,军费开支浩大。

生:(读“阅读与思考”中“1928~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支出表”)

师:国民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巩固统治,采取四项经济政策和措施。首先是整顿税务,加台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

生:(阅读教材小字及课后“1928~1936年国民政府主要税务表”)

师:请谈谈对整顿税务的看法。有何成效?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2.控制金融

师:什么叫“金融”,谁能为大家解释一下?

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作必要归纳)

师:国民政府通过哪四大银行控制金融?(强调准确记忆四行名称)这四大银行有哪些权?

生:(阅读教材并复述)

3.改革币制(1935)

师:国民政府为什么要实行“法币政策”?能否与学过的世界史知识联系起来考虑?

生:(思考)

师:“法币政策”有其国际背景。在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际市场贵金属价格上扬,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据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自1934年7月至10月,三个半月流出达2亿元以上,严重影响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因此,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其主要内容如何?

生:(阅读教材)

师:补充一句。“法币”以行权原属中央、中国、交能三行,中国农民银行是1936年新增的。请结合教材叙述及两幅插图,谈谈“法币政策”的作用。

生:(互相补充)

师:(作简要总结)一是改变了银两、银元、铜币、纸币并行流通的币制混乱现象,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二是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三是控制四大银行的四大家族乘机掠夺巨额白银。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

师:在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各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国内大规模内战也基本停止。在此背景下,从1935年起,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生:(阅读材料)

师:(补充史料)轻工业发展较快,其中棉纺织品、火柴产量增幅较大;交通运输业有相当进展,1936年开避第一条空中国际航线,1937年建成钱塘江大桥;重工业有所发展,农业生产在1936年达到旧中国最高水平。但由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经济复苏只是昙花一现。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

师: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有何特点?

生:(泛读教材)

师:第一个特点是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其发展状况和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小字及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资料)

师:请结合近代前期历史,总结中国民族工业从生产到三次发展的线索。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总结)

师:第二个特点是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毛泽东同志对官僚资本的论断,分析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原因,对比官僚资产阶级与民族阶级经济地位、政治态度的异同)

师:第三个特点是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一战”前的1913年,在对华商品输出中,英国居首,美国次之,日本又次之;到1928年,日本居首位;而到1931年,美国跃居首位。英、日、美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消化说明了什么?

生:(联系已学知识讨论)

师:帝国主义加强商品倾销,1932年,中国入超达8.67亿银元,创外贸史上入超最高记录。与此同时,列强还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中国金融财政和重大业。生:(读小字及圆型图示)

师:综合起来看,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是举步维艰的,它的发展受到哪些摧残?结合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加以分析。

生:(分析并回答)

师:最后谈国民政府前期的外交政策。

五、“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

师:国民政府建立后,外交政策的主旨是什么?结合国民政府阶级性思考。

生:(读书并回答)

师:既然国民政府反苏亲帝,那么它1928年为何又发展“改订新的运动”?

生:(分析教材)

师:请回忆,鸦片战争后,资本主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手中取得哪些特权?国民政府此次是否要废除外国所有在华特权?

生:(互相补充)

师:国民政府不敢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改订新约,只涉及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内容。关税新约谈判比较顺利。1928年7月,美国首先与中国订立《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出示投影,全文见《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

生:(指定学生朗读)

师:美国出于什么目的首先与中国订约?新约是否会损害美国在华特权?

生:(结合教材中史料讨论)

师:列强用条约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是否意味着中国在实际上真能得到对等利益?结合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处不同地位思考这个问题。

生:(同桌议论)

师:外国人长期把持中国海关,更使关税自主的实施大打折扣。但关税新约华竟加强了国民政府对关税的控制,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生:(参看课后“阅读与思考”关税收入统计表)

师: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总是,由于英美法日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借故拖延,迟迟未能签约。对改订新约运动,应如何评价?

生:(思考并作答)

师:改订新约,恢复了一些中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并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更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有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小结师: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经过“二次北代”,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又出现了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局面。蒋介石凭借英美帝国主义支持打败对手,建立起军事独裁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发起“改订新的运动”,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工农业也有一度发展。但是,中国仍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布置作业1.完成甲组、乙组练习。

2.按照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四项,编制1927~1936年大事年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兴中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意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和思想主张)

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华兴会、光复会及领导人)

4.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成立目的、时间、地点、意义、纲领、刊物、性质)

5.三民主义及其作用。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发展,以此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2.孙中山等积极开展民主革命活动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阅读教科书,自制图表和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填制同盟会简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简表)

2.通过探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2.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3.三民主义

教学难点

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辅以图表、图像、阅读、讲解法

教具

①孙中山像

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简表:

(二)教学过程

师:(展示孙中山像,导入课文)请看,这是谁?

生:孙中山。

师:知道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

众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师: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具体情况如何呢?今天开始学习的16、17、18课,将会告诉我们。

第16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板书)

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怎样组织、发动这场革命呢?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师: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太平天国历史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广州、香港读书时,他无论什么学科总是满分。毕业后,他开业行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来,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

师: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结果遭到拒绝。孙中山因此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才能救中国,于是决定建立一个革命的团体,叫什么?

生:兴中会。

师:(板书:兴中会、1894、檀香山。)(挂出兴中会简表。)

师:檀香山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上,也叫火奴鲁鲁。

兴中会是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成立的,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孙中山以后进行革命一直得到华侨的支持。

兴中会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师:兴中会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派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去广州筹划起义。由于叛徒出卖,陆皓东等人被清政府逮捕,惨遭杀害。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陆皓东像,像下面有介绍,大家看看孙中山是怎样评价陆皓东的。

师:陆皓东牺牲后,清政府下令通辑孙中山,孙中山到国外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起义,成为中国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孙中山对革命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还有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不怕杀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板书)

师:宣传革命的中心主要在那里?(学生看书回答:上海、东京)

1.中心(上海、东京)(板书)

师:上海“新兴工业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也比较大,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

大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聚居,他们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积极传播者。

宣传家通过一些刊物、杂志和翻译一些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进行宣传。课文中提到那些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宣传家?(看书回答)

2.宣传家(在黑板画表,代表人物只填姓名,其余学生填)

师: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再看看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事迹。

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是谁。(众生:章炳麟)很明显,这是反立宪,反保皇,主张革命的。

邹容:自称“革命军中马前率”,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指出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的是谁?(众生:陈天华)

请看课本上《猛回头》摘录,阅读后思考摘录下面问题。

师生共议:上段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及清政府的走狗本质。下段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的统治,可见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师:这些思想家的著作成了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清统治者恐慌异常,制造了《苏报》案。邹容备受折磨,死于狱中,年仅21岁。(请看课本上,三位宣传家的画像,注意有五角星,需识记。)但民主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革命思想是镇压不了的。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团体,孙中山将这些团体联合起来。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板书)

师:同学们看课本,孙中山联合哪些革命团体成立同盟会呢?

众生:华兴会,光复会。

1.华兴会、光复会(板书)

师:大家说说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负责人、所在地、成立时间?

众生:华兴会的负责人是陈天华、黄兴、宋教仁,成立于长沙,时间是1904年2月。

光复会的负责人是蔡元培,成立于上海,时间也是1904年。

师:华兴会、光复会加上兴中会,成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组织基础。(板书加上“兴中会”和“组织基础”。)同盟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呢?

众生:为了集中革命力量。

师:对了。由于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需相互联合,集中力量,共同奋斗。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2.中国同盟会成立

师:请参照兴中会成立表,自己设计一个表,并填写,同时看看它与兴中会有哪些不同和新内容(学生制表)。

师:谁来说说同盟会与兴中会有哪些不同和新内容。

生:有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是政党等。

师:(挂同盟会简表)看你做的表与老师做的是否一样。(比较两表)同盟会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朗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鞑虏”指满清统治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什么意思呢?请看课文小字末两行。因为人民恨清政府,所以这个纲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师:为什么说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呢?

1.有统一的组织,在东京设总部;国内设有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分会;国外设四个支部。2.有领导机构,选举了孙中山为总理。3.有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民报》等。所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又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5.三民主义(板书)

师:哪三民主义?

众生: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师: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三民主义和同盟会纲领一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它是旧民主主义时代的产物,因此,又称旧三民主义。但在当时,它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记住课文提到的三位宣传家和他们的著作),还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重点记住成立时间和革命纲领》及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实际上,这也就是介绍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组织和思想准备工作。下节课将介绍他们运用武装斗争方式反封建统治的斗争。

练习巩固

①将板书中的1894(兴中会成立时间、1905(同盟会成立时间),上海、东京(宣传中心)擦掉,请学生上黑板填写。

继续整理完成二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