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第二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二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jab88.cOm第二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服饰和瓦子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由节俭到奢侈。
劳动者多穿的短衣。
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种类繁多:小吃、冷饮等
北宋肉食以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住:(1)农村:普通百姓多为低矮茅屋;富裕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2)城市:平民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富裕人家外建门屋,内建,院内种花草;
贵族官僚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
4、行:(1)交通工具:宋代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2)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最为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

1、下列叙述不符合北宋初期服饰特点的是:
A.崇尚节俭,衣帽不得缀饰珠玉B.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C.对各级官员衣服颜色都有严格规定D.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相当华丽
2、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3、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散布于广大农村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相关阅读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了解宋代社会风貌,包括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及节庆风俗等
2、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学生认识和改进现代生活的能力
服饰和瓦子
导入新课: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一)衣: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对各级官员的都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
只能穿的衣服。
2、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
3、妇女的陋习逐渐传来,这反映妇女受到的越来越严重。
(二)食:
1、东京城里的食品有多种,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方人吃多。
(三)住:
1、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简陋,多为。
2、稍富裕些的人家,以和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
3、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
4、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相连,两侧还有。
(四)行:
1、宋朝缺马,人们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2、宋朝供住宿的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的兴旺。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目
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2、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3、今天的传统节日,像、、、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精讲透析:

对比今天的服装

认识缠足的弊端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朝,你的一天该怎样度过?
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课题名称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风俗等能力目标收集材料主动学习、探究历史的能力情感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重点、难点宋代社会风貌衣、食、住、行、风俗过程和方法只管观察法、对比归纳教学媒体服装展示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社会生产的进步引起人民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衣食住行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衣食住行差异,也反映出社会阶层不同服饰文化可以折射出任的审美和文化心态板书设计: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北宋的风俗2、饮食方面3、房屋建设4、北宋多用牛车二、热闹的瓦子和节日1娱乐场叫“瓦子”(勾栏)2传统节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教师活动1、组织教学、指导阅读课2、师生互动提问3、分析课文;衣着、住房、等方面3补充:宋代服色的规定,紫色、朱色、绿色、青色(黑白)缠足,我国封建社会的陋课时小结:略学生活动1、各组展示自己的查找的资料2、不同时代的经历、让学生动起来、思维活起来3、思考?北宋服饰的重要特点?观察书62页图4南北方饮食习俗的差异?5拓展思维:宋代的春节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到北宋,怎样改变自己衣食住行?课后记本课史料来源于生活,易讲、易懂。强调:风俗,反映不同时代。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知道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学习重点:服饰和瓦子
学习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自主预习,自我提高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普通百姓只能穿两色的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北宋的肉食中以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___多。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稍微富裕的人家,外建门屋,
。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4.宋朝缺马,人们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很多。
问题归纳:宋代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问题归纳:简述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并说出有哪些节日。
共同学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二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⑴上述两段材料描述了人们庆祝哪一节日的景象?
⑵从材料中可看出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那些活动?
⑶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当堂训练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A.北宋初年B.北宋末年C.南宋初年D.南宋末年
2.在宋代,修建园林式建筑是下列哪种人的时尚()
A.农民B.城市平民C.达官贵人D.富商
3.《水浒传》中又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买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我,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长B.瓦子C.早市D.农贸市场
4.北宋东京城内的肉食店中,卖什么肉的最多()
A.马肉B.猪肉C.羊肉D.牛肉
5.在一部反映宋朝的历史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场景,其中有误的是()
A东京夜市上小吃很多B.临安城里有许多鱼店
C.“瓦子”里上演京剧D.百姓过中秋节
6.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什么()
①宋代的服饰明显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