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1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享受积累,学字学词

1、我教鹅字:

师:同学们注意这个鹅(鵞)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这样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写法现在已经被废除,规范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

师生共写鹅字。

(关于这个鹅字,教材中已指出:鵞是鹅的另一种写法,现已废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好规范字,我愿意这样解读异体字──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想让学生在学会规范写字的同时,享受汉字所特有的文化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亲近母语,亲近语文。)

2、我教净角:

师:知道什么是净角吗?净角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出示净角脸谱)这就是净角的脸谱,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喜欢吗?

(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必要的讲解是不可缺少的。针对知识点的讲解策略却不尽相同,然而,既然是一个知识点,就应该抓住它并生发开来,尽力展示这一知识点所隐含着的文化内涵。词语净角的教学,既有色彩、形状的视觉诠释,又有京韵十足的声音传递,再加上情感、态度的文化注解,相信这个词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我教三眼一板:

三眼一板是描写鹅吃饭这一部分的灵魂词语,是作者丰子恺活用词语一板三眼而来。先生旨在通过运用这一词语,来揭示鹅吃饭的刻板、可笑、不懂变通。然而对于当今的孩子来说,单独理解这个词语,就有困难。那么,感受又谈何容易呢?教学时,我采用了避难就易、层层感悟的方法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师:鹅的吃饭更有趣,同学们赶快读一读,看看它是怎么吃饭的。

相机出示: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让大家都知道鹅吃了哪几样食物?

(生读)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师: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

师板书:

三眼一板

师: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师:多有趣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鹅这有趣的吃饭方法。

(这一词语的处理,深入浅出,学生兴致高,教学效果也较理想。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要有一个过程,我这样做,是否是尊重了学情,尊重了学生,尊重了课堂?我思索并实践着。)

二、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1、我教大模大样净角出场: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指名读,学生读得一般。)

师:看来大家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师:看到了吗?你对净角出场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观后感)

师:真会看,鹅就像他这样走路的,让我们再看一遍。

(课件再次演示)

师:跟鸭子走路一样吗?我把鸭子请出来,读出它们的不同。

学生再读,绘声绘色。

(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启发,可能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时间,让学生思、悟,留出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

2、我教狗偷鹅食:

师:正是这样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才为我们上演了这样一幕──

出示: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老爷的脾气空空如也。

生读。

师:(有学生举手)等等,他发现了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鹅老爷被换成白鹅了。

师:白鹅和鹅老爷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白鹅让人感觉不到鹅的高傲,鹅老爷可以让人知道它高傲。

生:如果换成白鹅就不知道它有多威风了。

师:鹅老爷多有派头啊,看来不能换。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生练读)

师:可以试试了吗?谁来读?

(生读到窥伺处)

师: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会发现的。

(生小声读)

师:太慢了,你这也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

(生加快读)

师:(范读)扬──长──而──去,多得意啊!

生:扬长而去空空如也!

(鼓掌)

师:听你这样一读我也想读,请大家看着我读。

(老师绘声绘色地读,博得阵阵掌声。)

师:有趣吗,可以这样读一读吗?

(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博得阵阵掌声。)

(基于对前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品词析句的方法领会和感受,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尤为简单,让读凸显课堂,以读代讲,层层推进:一读,比较白鹅和鹅老爷表达效果的不同,给读定个基调;二读,对比鹅、狗的不同表现,给读增添情趣;三读,教师示范,创设情境,让读更有激情;四读,学生展示,享受朗读,让读更具魅力。)

三、享受感悟,训练表达

我教一句话: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自由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师:其实文中用了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这句话是──

生:(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聪明的孩子可以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词语。

生:(齐)高傲。

师:同学们,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倌一样不胜其烦地伺候这位鹅老爷,他喜欢这白鹅吗?那你怎么来读这一句话呢?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还是这一个句子,学生却读出了白鹅的有趣和可爱,把高傲中所隐含的内容读了出来,披文入情,从而把薄书读厚。同一个句子,读出不同的味道,这是否是尊重了个体差异?是否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是不是朗读所带给孩子们的读书乐趣呢?)

四、课外续读

师: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在送出的几天之内,我感觉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

师:他在留恋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

(如果课堂还在继续,相信学生知道他在留恋什么,这样的课外续读既是对文本的回归,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加深印象,把文字内化成鲜活的形象,留于学生心中,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整节课的教学在读、思、悟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训练了表达。整节课每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水乳交融的。真读书学语言重情趣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我想: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带领学生享受了语言,亲近了文本,也是学生期待的课堂。)

小编推荐

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学会了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教学连除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94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述解题的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这种算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问:求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口述第二种解法的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板书:840÷5÷12=840÷(5x12)]

提问:840除以5再除以12,等于840除以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94页下面的三个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第一组里,90除以3再除以2,等于90除以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老师总结运算规律,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小黑板出示“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说明:应用连除的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教学简便算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提问:这道题里两个除数8和5的积是多少?根据刚才学习的连除的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根据这样想的过程,例1可以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

谁再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这道连除的题,两个除数8和5的积是40,用40除360可以用口算,这样算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第一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3)计算360÷(9x5)。

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先算乘法会简便吗?这里用360先除以几可以用口算?想一想,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启发学生说一说用简便方法怎样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追问:用简便算法这道迂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道题和上面的题正好相反。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在360除以9和5的积中,360除以9再除以5都可以用口算,所以先用360除以9得40,再除以5得8,这样算比较简便。

(4)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除数35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积?这个算式可以写成280除以哪两个数的积?

板书成: 280÷35

=280÷(7x 5)

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小结:例2的计算是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用连除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所以,当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可以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的积,反过来应用连除的运算规律,使计算简便,我们就可以像例2这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5)做“练一练”第2题第二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每道题是怎样想的。并结合第1小题

提问:为什么先除以9再除以5计算可以简便?与先除以5再除以9比较,哪一种简便?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相乘后,要根据具体情况,看先除以几再除以几简便,就用这种简便的方法算。

二、课堂练习

1.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例1是怎样应用这个规律使计算简便的?(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一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来计算。)例2是怎样应用这个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先把除数看成两个数相乘的积,反过来应用规律,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连除来计算)

2.练习十九第1题第一行。

学生口答简便计算过程,老师板书。结合计算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

3.练习十九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道,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1)题里三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2)题里三道题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小结:两个数相除,有时候可以把除数看做两个数的积,用连除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把除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连除时,怎样除简便就怎样计算。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题第二行,第3、4题。

《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意图、教法。

1、设计意图。贯彻新“课标”的过程目标。即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的同时学习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探索运算定律性质等建立一种探究的模式

2、教学方法。以题导向,在练中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通过“计算”、“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寻找规律。

3、双基要求。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简计算便”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并能识别乘法题是否可用简便算。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主板书设计。(略)

二、教学过程。

1、计算(板书中一题)。

⑴让学生计算完后,说出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师用等号连结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

⑵师:想想1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再看看2题中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何关系?——生完成2题。

⑶师:再想想看看上题相等算式的特点,自编几组合符上面规律的算式。——生完成3题。学生做后让其口述,师板书几组。

⑷师:从上面的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生独立思考,想自己要说的话。——让学生试说(可能不成功)——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还不成功)。

师:“我们可先看左边算式,是什么形式?(一个数乘两个数)再看右边是什么形式?(第一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怎样连起来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呢?——学生再说“规律”。

师:我们往往记不住“规律”,为了方便记忆,能否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规律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规律——师用符号板书。

2、验证。

⑴师:刚才我们探索的规律是从一些特别的算式来观察的,它是否与生活实际一致。我们可验证一下。

⑵学生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中第二题。(此题也可由学生自编)。

⑶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再让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和得数,说明刚才的规律完全合符生活实际。

3、应用。

⑴学生试做板书中三题。

⑵学生试说理由,同时体会“简算”的乐趣。

4、小结学习方法。

⑴师: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发言,教师手指板书过程指导学生小结,随着学生发言教师逐步并板书“计算 、 观察思考、 找规律、 验证、 应用”。

⑵师: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数学规律。

5、练习,

⑴先观察再计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对比(略)

6、作业(略)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9十102= 458+203=

230—102= 500—203=

指名学生口答过程,老师板书。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里的第二个加数或者减数有什么特点?用简便算法时,都是把它看做怎样的数计算的?

指出: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就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简便。

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为什么?

264+98 135+297 351——96 516——397

264+100 135十300 351——100 516——400

提问:每组里哪道题的加数或减数接近整百数?哪道题计算可以用口算?能不能像前面复习第1题那样把接近整百的数先看做整百数,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呢?

(评析:这里通过题组比较,一方面使学生应用和、差的变化规

律判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分析、推理,理解简便算法的算

理;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也便于学生联想到可以把每组第l小题

里的加数或减数先看做整百数来计算。紧接着的提问便是在对比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特点,联想起按前面复习的方法计

算,使复习和新课紧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现在我们看第一组里的第1小题。+98)

(板书:264

(2)提问: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264+100)加上100后比原来的得数大了还是小了?怎么办?(板书:一2;并在整个算式前板书:=)

你能说一说264+98=264+100—2是怎样想的吗?

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3)小结:这道题把98看做100来加,多加了2,所以要减去2。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35+297:第二组的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135+297)

(2)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用简便方法计算是怎样想的?

(3)小结: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比整十、整百

数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数加,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几。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第三组第一小题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怎样算呢?(板书:351—96)

(2)指名学生口答出先看做100减。(板书:=351一100)减去100后比原来的得数是大了还是小了?怎么办?(板书:+4)

追问:为什么减去100后要加上47

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3)小结:把96看做100减,多减去了4,所以再加上4。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516—397:第四组第一小题用简便方法怎样算,你知道吗?

(2)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

提问:这样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加上37

(3)小结: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减,然后看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5.对比。

提问:例3和例4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指出:例3和例4里都是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然后看如果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如果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l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第一行为什么要减去后面的几,第二行却要加上后面的几?

2.练习十四第4题。

用小黑板出示,说明要求,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让学生口答练习情况,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当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

强调:当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又稍小一点的时候,可以用简便算法,就是先把这个加数或减数看做整十、整百数计算,但要注意,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去的要加上。

五、课堂作业:第5、6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38页例1、例2、例3,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理解算理。

2.发展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多减几要加上几)

[评析: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制定的恰当而具体,说明教师对教材把握得准、吃得透。]

教学方法:启发式、迁移法,渗透学法指导。

学 法:观察、比较、归纳。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l)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78=80-( )?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填?

(2)观察两组算式,想一想,哪一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一组:215+70 第二组:215+69

143+100 143+98

475-200 475-199

387-300 387-298

启发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看一看这组的加数,减数有什么特点?(不是整十、整百的,但接近整十、整百)

[评析: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进行辅垫,减缓知识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例1:113+59

(1)找一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59)(板书:找)

(2)想一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看作60以后,113+60的结果比原题怎样?为什么会多1?(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多加l)

多加1,要想得到原题的结果应该怎样?生答师板书:多加1要减l

(3)想好简算方法后,接下来应干什么?(板书:算)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方法完整的叙述一遍。

113+59=113+60-1=172

告诉学生中间一步是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来。

小结:刚才我们做的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按照找→想→算这三步进行的。"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是什么,(多加1要减1)想好方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

[评析:通过这部分教学,指导学生简算方法围绕找→想→算三步进行,使学生明理知法,提高了计算技能,培养了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如果加69应看作多少?加79呢?加99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二)出示例2: 276+98

(1)让学生讨论这一题的简便算法。指名回答。276+98=276+100-2=374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276+100-3=373

(4)为什么减去3?学生答,师板书:(多加3要减3)

[评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进行学法指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师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用一句话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的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做简便计算都是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多加几要减几",想好后就可以进行"算"。下面按这三步计算两道题。

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74+198=74+200○□=□

(四)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实际也可按照找→想→算这三步进行)

出示例3165-97

(1)找一找: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一想:看作100以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3,要想得到原题结果应该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加3。

(3)算一算: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减2,怎样才能得到原题结果?多减1呢?

师板书:多减2要加2,多减1要加1

(5)想一想:165-100+1的原题应是165-( )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一句话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师板书:多减几要加几。

减法简算也应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

(五)看书质疑

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填空。

例:+198看作(加200减2)

+88看作( )

-99看作( )

+297看作( )

-297看作( )

(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用手势判断)

a:127+59=127+60-1

b:99+45=45+100-1

c:243-98=243-100-2

d:86+97=86+100-3

e:121-89=121-100-11

(3)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a 86+89

(1)86+80+9 (2)89+90-4 (3)86+90-1

b:198+84

(1)198+80+4 (2)84+200-2 (3)198+90-6

c:115-99

(1)115-90+9 (2)115-100-1 (3)115-100+1

[评析:以上三组练习形式活泼,重点突出,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4)想一想、填一填。

432-( )=432-200+2

376+( )=376+400-3

( )+277=277+100-4

522-( )=522-300+ll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

(5)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98 98+299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使本节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智能的机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加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应围绕几个环节进行?

[评析:本节内容学完后,为给学生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老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总评: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环环紧扣,在知识教学中,重算理,抓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按照"找、想、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显着。]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减法的一条运算规律及其应用(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简便方法,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通过学习,要能步认识减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减法的运算规律。

(1)教学第68页的应用题。

出示题目,读题。

指名学生口答解题算式,老师板书一种方法的算式和结果。

提问:第一种算法是怎样想的?求还剩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第二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问题?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数里减去什么?所以两种算法的结果怎样?说明哪两个式子相等?[板书:360—87一113=360一(87十113)]

提问:从360里减去87和113这两个数,等于从360里减去什么?

(2)题组的计算、比较。

用小黑板出示第68页下面的题组。

请大家在课本上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从第一组两个算式里可以看出从30里减去4和6两个数,等于从30里减去什么?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3)归纳运算规律。

在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出运算规律,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结语读一读。

(4)根据规律填空。

563—174—26=563— (174o26)

342—69—31=342—( o )

1284一(600+7)=1284—600 o 7

324—(24+198)=324— o

456—102=456—100 o 2

提问:前两题为什么o里都填加号?第三、四题为什么o里都填减号?为什么456一102等于456—100—27

说明:应用这一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学简便算法。

(1)教学例1。

出示例1。提问:这道题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怎样的数?根据刚才学习的减法运算规律,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谁再来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

按照这样想的过程,黑板上的题怎样算?(板书简便算法的计算过程)

小结:例1里两个减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就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200,再从724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样算比较简便。

(2)计算724——(224+30)。

出示题目。

提问:这道题是724减去两个数的和,大家看一看这三个数,先算加法会简便吗?你发现从724里先减去哪个数比较简便?为

什么?接下来再怎样算?为什么还要用减法减去307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计算?(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板书时结合提问:为什么等于724—224—307并说明这是把刚才的规律反过来应用。

小结: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由于724减去224可以口算,所以就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从724里先减去224,再减去30。这样算比较简便。

(评析:这里补充了这一类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不仅使学生认识这一运算规律还可以反过来应用,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还可以为下面例2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应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3)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减数301接近几百?可以看做哪两个数的和?这样,400—301就可以写成400减去哪两个数的和?[板书:=400一(300+1)]现在你能看出怎样算比较简便吗?(板书计算过程)

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用简便算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是怎样用刚才学到的规律的?(反过来用)

小结:当减数接近整百数又比整百数稍大一点时,可以把它看成是几百加几的和,反过来应用刚才的规律,先减去几百,再减去几,这样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左边两题的连减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两人板演右边两题,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3)提问:这里四道题的简便算法,第一步得到的都是怎样的数?

指出:这里应用减法的运算规律简便计算,关键是看能不能先得到整百数再减。如果能先得到整百数,就可以应用规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1)题里两道算式结果是不是相同?第(2)题呢?这说明了什么?

第(1)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第(2)题里哪个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下面一个算式的计算为什么不简便?(两个数的和不是整百数)

你能看出这样的题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用简便方法算吗?(第一步能得到整百数以后再减)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减法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应用这个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关键要看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一些国家的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上)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些国家的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目标,同时又应是对优秀的承诺。课程标准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因此,标准也是评价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以标准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也称为标准本位教育改革。

内容标准:具体回答学校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

评价标准:也叫达标标准。具体地陈述在阶段性学习结束时,学生应该学到什么。

大体上可以将美国的课程标准理解为内容标准,将其评价手册和学习调查与评量理解为评价标准。英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课程标准里,内容要求与达标要求均在一起。瑞典语的课程标准中,有总体目标,也有分门瑞典语课程目标,还有各门瑞典语课程的三个等级评定标准。三个等级分别为:通过、以优秀成绩通过、以特别优秀成绩通过。

由于各地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情况不同,课程自主权、学分计算方法有别,各地高中阶段的课程结构有异,高中母语课程标准框架差别就比较大。

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国家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大体框架。

1.芬兰的高中母语课程

芬兰高中以课程的高度选择性著称于世。芬兰的高中没有固定的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因而也没有我们所理解的班级概念。芬兰将高中每学年分为五、六个学段。1993年芬兰政府颁布的《高中学校课程计划》,规定了每个学科的必修课程数量,1994年颁布的《高中课程框架》又具体地规定了每个学科开设的必修课程。高中的学习内容分为10门学科(Subject,有的译为科目),分别为(1)母语、(2)其他国民语、(3)外语、(4)数学、(5)环境与自然科学、(6)人类价值与信仰相关学科、(7)心理学、(8)历史与社会科学、(9)美学、(10)体育与健康教育。每个学科又包括若干课程(Course,有的译为学程),具体分为必修课程、专门化课程、应用课程三种,专门化课程对应于每一学科,相当于限定选修课程,应用课程相当于任意选修课程。每门课程相当于38学时,他们的一个课程容量比较小,大致相当于我们的模块或大单元。其中,必修课程:占全部课程的60-65%。选修课程:占全部课程的35-40%,其中限定选修课程不少于13%,任意选修课程不超过22.7%.

芬兰的母语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拉普语三门语言。芬兰语和瑞典语都是官方语言。这样,芬兰语对母语为瑞典语的学生,或者瑞典语对母语为芬兰语的学生来说,既不是母语也不是外语,所以称为其他国民语。

芬兰语作为一个学科包括以下6门必修课程(占全部必修课时的12-13%,占全部课时的8%):

l语言作为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l从艺术到自我表现;

l文本的建构与解释;

l语言的力量;

l文学作为同时代的镜子;

l语言、文学与认同。

芬兰的专门化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必修课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新设的课程。《高中课程计划》规定了每个学科专门化课程最低数量。应用课程属于学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学生的任选课程。其中可以有为移民学生开设的用芬兰语或瑞典语讲授的课程,用学生母语开设的课程等。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全部75门课程中,必修课程45-49门,专门化课程至少10门,其余课程可从应用性课程中选学,学生选择空间较大。

2.瑞典高中母语课程标准

.瑞典全国教育委员会2001年7月出版的《学习计划手册:高中的学习计划目标、结构、核心学科和课程目录》中关于瑞典语A的目标阐述:

能够以对当时的场合和受众适宜的方式用言语和写作表达观点、经验和评论。

能够用言语和写作表达对学生自身和他们选择的学习定向具有重要意义的条件和知识。

能够理解与学生自身、他们选择的学习定向以及他们作为社会公民角色相关文本的基本内容。

能够参与具有不同目的的谈话和讨论,能够以对当时的场合和受众适宜的方式面对一组人发言。

能够对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非小说类纪实作品和文学文本提出他们的思想和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

熟悉反映各个时期对人们有重大影响的某些众所周知的神话和文学主题(作品)。

能够将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基本规则付诸应用,能意识到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别。

能够从图书馆和数据库获得信息和知识,并对此作出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用计算机写作和交流。

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选择的学习定向在瑞典语学科某一领域深化自己的知识。

3.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课程的设置分4个关键阶段提出目标要求:

1阶段

57岁

12年级

2阶段

711岁

36年级

3阶段

1114岁

79年级

4阶段

1416岁

1011年级

学习大纲从说与听、阅读、写作3个部分提出学习要求。

每个部分从范围、主要技能、标准英语语言学习3个方面提出要求。

英语学科规定了8级水平标准(外加特殊表现级),分别描述学力水平的具体表现。

4.韩国的高中母语课程

韩国自1954年至1997年,连续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韩国的高中课程类型大体有三种:普通高中(主要任务是向高等教育机构输送生源);职业高中;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设的综合高中。此外,还有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科学高中等。各种高中的课程有所不同。

韩国的国民共同基本课程设定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具有一贯性的课程体系。国民共同基本课程体系分为:学科课程、特别活动和能力培养活动三个领域。高中一年级的学科课程有10门,国语、外语、数学三门的学时相等。能力培养活动可以是学科特别活动的补充和深化。特别活动由自治活动、适应活动、开发活动、服务活动、例行活动组成。

高中二、三年级则实施以选修为中心的一般高中课程,建立了以选修课目为主的课程体例。高中二、三年级的选修领域有8个(语文、数理、外语、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实业、艺能体能),其中语文领域有:国语1、2、3、4,作文,书法,汉文1、2,韩国古典文学,韩国现代文学1、2,世界文学1、2等。

高中二、三年级的选修科目分为指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种。在高二、三年级总课时数中,由市、道教育厅指定的选修科目占30%,由学校指定的占20%左右。自由选修约占总课时的50%,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出路自由选修。

韩国的国语作为基本学科,其教育内容由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国语知识与文化六个领域组成。具体目标是:

l熟悉有关语言活动和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能在多样的国语使用环境中灵活运用;

l能熟练、正确、有效地使用国语的原理,能批判性地理解多种国语类型的过程与资料,把思想和情感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l培养对国语的兴趣,能不断地探求国语现象,为国语的发展和创造国语文化做出贡献。

在高二、高三的选修课程中有国语生活、演讲、读书、作文、文法、文学等课程。

国语生活:旨在学习国语的基础上,扩展国语使用的实践能力。主要内容有国语与我们的生活、国语生活的实践、国语生活与国语精神三个方面;

演讲:演讲的本质、演讲的原理、演讲的态度;

读书:读书的本质、读书的原理、读书的态度;

作文:作文的本质、作文的原理、作文的态度;

文法:语言与国语、国语常识、国语修辞;

文学:文学的本质、文学的需要与创造、文学与文化、文学价值化与态度。

一些国家的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下)


5.美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在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学学制,全国中学有4年一贯制、6年一贯制、44分段制、34分段制、33分段制多种。高中年级跨度有的地方为912年级(如加州),有的地方为1012年级。英语/语言艺术(LanguageArts)作为核心课程,由各州或数州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就像一份提纲,共有12项内容要求,但不能被视为国家标准。目前,在美国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通常的做法是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建立一个课程委员会设计课程。这些年来,各州在共同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的标准要求上渐趋统一。到1999年底,有49个州颁布了有关课程的正式文件或课程标准,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和科学这三门。各州的英语课程标准,一般是从1年级(或K年级,即学前班)至12年级,通盘设计,循序渐进的发展脉络十分清楚。选修课则五花八门,据初步统计,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多达200余门,因此,我们介绍几个州的英语课程标准,也简介一所美国高中的课程计划,以利了解其相关选修课的设置。

(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教育厅学术标准州长顾问委员会制定的《阅读与写作学术标准》有9大项:

1)学习怎样独立地阅读;

2)阅读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得出结论;

3)阅读、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

4)写作过程;

5)写作的种类;

6)写作的质量;

7)讲演与听力;

8)英语语言的特征及功能;

9)研究。

然后按上述9个部分(内含35个子项内容要求),对四个年级(3、5、8、11)分别列出具体要求,其中对11年级的要求,显然是针对高中学生。如关于阅读,对11年级的学生有这样的要求:从多种资源中找出具体细节维护或驳斥一种观念;能判断信息来源有效性;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角度阅读和比较文学作品;借助参考资料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能写一个文学冲突;写复杂的说明文(研究论文、分析性评论性文章、随笔等);在听说活动中,能陈述个人作品,参与正式辩论,作出复杂的说明和解释等。

(2)《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英语课程标准(草案)》(1996年12月)提出了9条指导原则,标准内容有阅读、写作、口头交流3大项,下列17个分项内容要求。

1)阅读多种文化知识的相互作用

文字的特点和结构;

识字策略;

阅读过程构筑意义的策略;

理解;

研究;

拥有知识。

2)写作创造性阐述

观念和内容;

组织;

语气;

用词;

句子的通顺;

惯例;

推荐模式。

3)口头交流;

个人之间的交流;

主动的听;

表达;

交流技巧。

然后将112年级分4个年段,以上述17分项内容分别按年段提出具体要求。

(3)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有4大项。(阅读、写作、英语书面话和口语规范、听和说),众多小项,然后从K12年级,提出具体要求。其中,K8年级是逐年列出标准,912年级则分两个学段(9年级与10年级、11年级与12年级)提出要求。在标准的序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

美国太平洋研究所的研究认为,加州的英语课程标准是最好的标准之一,是细致、具体、全面的典范。他们在将其与新州的英语课程标准作出比较后,认为:如果学生完全按照加州全面的标准学习,那他们就可以作为精通文学的社会成员从高中毕业,如果新州高中毕业生达到同样水平,那绝不是因为该州的阅读标准。我们通过对照,也基本同意这一看法,所以将加州英语课程标准的高中部分内容附录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后,供大家参考。其1年级、3年级、5年级、8年级的标准内容已刊于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4)美国大陆中部6州英语课程标准有8大项:

1)展示写作过程中一般技巧和策略方面的能力;

2)展示写作格式和修辞方面的能力;

3)作文中语法习惯和固定规则的使用;

4)收集、使用与研究目的有关的资料;

5)展示阅读过程中一般技能和策略方面的能力;

6)展示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技能和策略的能力;

7)展示阅读不同种类知识课文的一般技能和策略能力;

8)对作为学习工具的听、说能力的要求。

上述8大项下有众多小项,然后按4级水平标准提出具体要求。第4级水平针对高级中学(912年级),其中,关于写作有这样一些内容:为不同读者写作的要求(根据读者的知识背景进行解释和阐述,考虑潜在读者的兴趣,调整语言风格等),实现不同的写作目的的要求(如反思、分析、说服等),写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小说、传记、观察报告、文学评论、商业信函的具体要求,收集和使用与研究有关资料的具体要求(如,使用各种原始文献收集资料,思考原始文献作者的目的、可信度以及说服力,综合多种研究学科的资料,获得超出单个学科已有结果的结论,确认那些大有研究前途的问题与主题等等)。

美国的评价资料可参见宾州阅读评价手册、写作评价手册,两份手册内容紧密配合宾州的英语课程标准。

(5)美国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中的相关选修课

由于美国教育具有尊重地方控制学校的传统,各州制定的课程标准只是鼓励地方学校的官员和教师接受这些标准,并且尽力设置课程和教学策略,将最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以此吸引地方、学校接受标准。美国中学(或学区)具有自定选修课程的传统。如从加州三藩市Urban中学的课程设置看,其英语学习领域设有莎士比亚、高级写作、文献学、19世纪英国文学、福克纳、浪漫时期以来的法国小说、拉美文学、当代美国文学等选修课程,这些或与加州标准内容相关,或与标准中的《文学推荐读物912年级》的篇目密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德纳高中(RadnorHighSchool)是一所四年制高中,在2000-2001年度,拉德纳高中的课程设置共包括艺术(12门)、工商教育(9门)、计算机(10门)、英语(25门)、家政和消费(9门)、外语(37门)、数学(19门)、体育与健康(10门)、科学(17门)、社会(20门)、特殊需要(13门)、技术教育(8门)、戏剧艺术(5门)。学校在每年冬天将四年课程规划小册子发给学生、家长和教师,小册子中有详细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时间、修学年级、总体要求等,用以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至少修满22.5个学分才能获得毕业文凭(美国高中的最低学分要求一般在22-23个学分之间),其中英语占4个学分。

英语课程除了要求所有学生每年必须获得1个学分外,还包括选修和人文学科学分课程。这些课程有:

可以建议那些具有额外能力的学生学本年级的荣誉课程(9年级荣誉英语,编号150;10年级荣誉英语,编号152;11年级荣誉英语,编号154;12年级高级英语,编号156。各为1个学分)。

为被确认为有天资者开设的跨学科荣誉课程(全球问题,编号180;20世纪的观点,编号190;高级英语和高级欧洲史研讨,编号200。各占2个学分)。

学生还可以选修下列选修课:电视写作、影评、新闻学、创作,但不算作英语学分。

花瓣飘香情意浓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情意浓》,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花瓣飘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整个教学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围绕一个“情”字,课文中小姑娘摘花的动作、神态及和作者的对话是本课教学重点。所以抓住小姑娘摘花时的动作、神态及话语,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惜花爱母,懂事这种美好心灵。在教学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紧紧围绕“摘花”一事,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产生情感共呜。通过读、思、说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渗透美好的思想情感。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师:出示图,同学们你看到美丽的花朵,你会摘下它吗?图上这位个小姑娘和你一样地喜欢鲜花,可是有一天,她却小心地摘下了花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生:自渎3-----9节,思考:

3、生交流:她为什么只摘花瓣?

生:她摘花瓣做什么?

生:她是怎么摘花瓣的?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设疑激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提问,引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读一读,师:(出示段落)。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笔划出小

姑娘摘花瓣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

生:互相交流。

生:从“小心地摘”这词中,我体会到小姑娘摘花时很细心,动作很轻。

生:从“双手捧着”中,我体会到小姑娘很爱惜这朵花,生怕把它弄坏了。

师:小姑娘那么爱惜花朵,为什么还要摘花呢?

生:因为妈妈生病了,她要让妈妈闻到花香,心情舒畅,病快点好起来。

师:你觉得她是个怎么样的小女孩呀?

生:她很爱她的妈妈,很有孝心。

师:是呀,小姑娘这么有孝心,又那么爱惜这朵花,所以她只摘了花瓣,而没有把整朵花都摘下来。

生:我还会把整朵花采下来,送给她的。因为她是为了她的妈妈而摘花的,我应该向她学习孝敬长辈的做法。

师:你能把小姑娘此时此刻地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一读,

师:是的,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形象刻划得更细腻、更真实。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我们要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要时刻注意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心理需要,教给他们自主求知的方法。在这一课中张老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二为一,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乃至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浓情月光 浓情课堂——评王华英老师《月光启蒙》的教学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浓情月光 浓情课堂——评王华英老师《月光启蒙》的教学”,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浓情月光浓情课堂——评王华英老师《月光启蒙》的教学

浓情月光浓情课堂——评王华英老师《月光启蒙》的教学

《月光启蒙》是本学期新选入教材的一篇课文,用以替代原来的《悲壮的一幕》。两篇文章相比,都是以情见长,但《悲壮的一幕》不免显得做作了些,(本来就是编造的嘛!)而《月光启蒙》更显情真意切。

王华英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怎一个“情”字了得!我想学生会被感动,我们听课的老师也会被感动:一方面是被文本感动着,被月光母亲,被作者孙友田所感动;另一面是被课堂所感动,被老师,被学生的课所感动。浓情月光!浓情课堂!

在先前的印象中,王老师好像并不是一个煽情高手,那她又如何在毫无做作的质朴中让学生沐浴在浓情月光之下,徜徉在浓情课堂之中的呢?我想是得益于体验式式学习方式的成功运用。

反复“焐”文,让体验层层深入。

文字背后的情感,往往要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品读才能为学生所体悟。这堂课的语文味很浓,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语段的反复的“焐”,焐出了味,焐出了情。如在教学“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这一语段时,王老师共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焐”文:第一个层次,王老师抓住“三月的和风”这一比喻,唤起学生曾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歌谣的轻柔;第二个层次,她抓住“芳香”这一通感,让学生由嗅觉的体验转移至听觉的体验,感受歌谣的动听;第三个层次,她不失时机地引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一句,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被母亲搂抱的经历,感受歌谣中所蕴藏的母亲的深情。第四个层次,她引导学生联系“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溶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等句,让学生感悟到歌谣中所蕴含的“启蒙”。教师引领学生一次次和文本做亲密地接触,就一次次走近了母亲,让学生体验到那浓浓的母爱、质朴的启蒙。

媒体辅助,创设情境促体验。

本课所采用的媒体手段,并不复杂,一个PPT课件,画面也就那么三幅,没有动画,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起到了创设情境的辅助作用。三幅画主要的一幅就是课文中的插图:在如水的月色中,母亲正搂着作者在唱歌谣。这一画面,配合了课文的重点语段,反复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文字、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坐在课堂中的学生也如沐浴在那如水的月色中,聆听着母亲那轻柔、甜美、深情的吟唱……第二幅画面,是母亲苍老甚至于有点丑陋的面容。学生乍一看,有人竟不禁笑出声来。教师没有制止,而是满怀深情地朗诵起本课原文的开头“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课堂里的笑声不觉停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动。此时,教师适时地出示了第三幅画面:一只慈爱的大手握着一只柔弱的小手。学生的感动、共鸣油然而生。

三、课后练笔,将体验进行到底。

本课的作业设计别具匠心,让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封感恩信,或制作一张感恩卡。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事,而这样的练笔学生却喜闻乐见,不仅是因为它生动活泼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学生对母爱是有体验的,而通过本文的熏陶感染,他们很需要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

再教《做一片美的叶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它的语言自然清新,通过对大树和叶子的美,让学生去感悟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刚看到这篇课文,是在今年六月。课前我读了好几遍,试图不用参考自己去理解,也许是文章含义太深,也许是我智质愚鲁,连读几遍,再对照参考,方能领略文章的内涵之七八,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一些难度。所以,我在课前把大树和叶子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同时找出了无私奉献的一些事例,目的是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化难为易。可是,效果并不好。

今年九月,我再读《做一片美的叶子》时,被那文质兼美,简约冼练,诗一般的极富启发性的语言深深感动。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切忌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在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诗意在诗意的课堂上生成,涌动,回荡。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实践——体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为理解文中叶自“形态各异”做好铺垫。

课堂交流——感悟。

首先展示自己搜集的树叶,并告诉大家你在哪搜集到的,当时情境如何等等,进行说的训练。接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有位大朋友也去搜集树叶,却空手而归,给我们留下一片优美的文章,他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树与叶的体悟,让学生明白树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树,叶为大树而生,叶,只有在树上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通过朗读来展现,升华。最后,紧口“做”,生发独特的体验。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沟通,教者往往需要还原或创设产生文本的语境。在充分讨论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完成填空:为了,做一个的吧!从而达到“让学生有创意的阅读”的目的。

课后延伸——导行。

提出一个问题:想想你会怎么处理手中的叶子?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终将也要回到生活之中才是完整的教学?一石激起三尺浪,这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面对自己手中的叶子,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对课文会有更深的了解。

由于注意保持课文的完整性,也没有用教师的理解去束缚儿童的感受,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或许学生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没有完全了解,但我想文章的阅读意义会随着学生一同成长,朦胧些,或许对他们更有好处。这也是这一课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吧!

《这里危险,让我来》教案之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里危险,让我来》教案之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的动人事迹,感受人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风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非典战场上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或许我们都不应该忘记2003年的那场灾难,在与非典作斗争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专题片,这个专题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医务人员的故事。

播放专题片。

这个专题片讲的是谁?叶欣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说得最多,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是这里危险,让我来。

齐读题目两遍。

二、小声地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抽生轮读课文,找一找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这句话第一次在哪儿出现?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一句话?

这句话为什么让人刻骨铭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抽生读这一句话,再谈体会。

第二次出现在哪里?叶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抽生读这些句子,谈感受。

老师简介非典。

再读。你觉得抓住哪些词语可以读得更有感情?适时板书:毅然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四、除了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感人至深的话以外,叶欣在她生病前还做了哪些事也让你很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板书:亲自

我们的护士长叶欣总是毅然站在最危险的地方,鞠躬尽瘁,无怨无悔。终于,无情的病魔钻入了她疲惫的身躯,她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躺在病榻上的叶欣又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抽生读句子,谈体会。再带着感情读课文。

适时板书:不要不要

五、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动?为什么?

六、你还知道哪些医务人员的英雄事迹?

七、教师再介绍几位在非典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并联系板书小结。

八、拓展学习

孩子们,非典是一场灾难,但是这场灾难却见证了我们的爱心。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还有许多故事也同样感人肺腑,现在,拿出你手里的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或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九、看了你们手里的资料,你觉得那些医务人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十、师总结:

孩子们,我们阅读那一个又一个的非典中的故事,无不为那些医务人员的高尚品质而感动不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坚定的话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圣洁的名字:叶欣。

《白鹅》教学设计一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白鹅》教学设计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白鹅》一课一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ngzhngjīngjǜtǎngruchupqlnjūyīrsāncān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只白鹅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在()、()、()中。

2.这只白鹅一日三餐,需()、()、(),一天不知道教多少次。

三、读段落回答问题。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这段主要写了鹅的(),是和()比较来写的。

2.鸭子走路(),有()之相,鹅走路()、(),颇你()。

3.你从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鹅的什么特点?

4.和鸭子的步态相比,你感受到鹅的什么特点?

《让语文味浓一些,再浓一些──我教《白鹅》》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