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还缺几个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27

还缺几个。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还缺几个》,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

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唱完后教师边演示边说: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手指头你找好朋友了它们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就说右手手指头的个数与左手手指头的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填空

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圆应是()个。

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个。

刚才我们解决了同样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例4(1)情境图

师: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请你认真观察并读题

(1)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观察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2)自己尝试画图列式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1)生1: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红旗,二班比一班多3面,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请小组的2个小朋友到黑板前面,第一个出示一班的12面小红旗,第二个出示二班比一班多得三面小红旗。

生2: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板书)

(2)出示例4(2),

学生读题: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多少面?

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借助画图、摆一摆或小朋友的演示过程进行解决。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求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3)寻找规律,发现方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法计算。

三、目标检测

1、完成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鸡蛋和鹅蛋都和谁有关系?

2、学生自己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3、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小编推荐

小兔还桃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兔还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

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满意,生气,通常是对主人的行为或对另一只兔子的行为感到不满。比如兔子不喜欢人家去抱它碰它,它就会发出咕咕叫。如果你不再停止那行为,就可能会被咬。

喷气声代表兔子觉得某些东西或某些行动令它感到受威胁。如果是你的行动令兔子感到受威胁,当你再不停止那行动,就可能会被咬。

兔子的尖叫和人类一样,通常是代表害怕或者痛楚。如果突然听到兔子尖叫,主人立刻要多注意,因为可能兔子是受了伤。

大声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带兔子看一下兽医了。

轻轻磨牙代表兔子很满足很高兴。当兔子轻力发生磨牙声,如果你伸手摸兔子下巴,可以感到臼齿在摩擦。这时候通常兔子的眼睛会在半开合状态。

当兔子发出格格的咬牙声,是代表痛楚。这时候兔子一般会弯起身而坐,耳朵向后贴紧身体。

像猫一样,兔子满足时也会呜呜叫。不过兔子和猫的不同之处是猫咪会用喉去发声,但兔子是用牙齿去发声。

兔子通常是对另一只兔子才会发出嘶嘶的叫声。嘶嘶的叫声是代表一种反击的警告,主要是告诉另一只兔子别过来的意思,否则他会进行攻击。

小学教案 送崔子还京


《送崔子还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作,描写了诗人送友人崔子归京的情景。此诗即写出了友人崔子即将回京的喜悦,又写出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回京的苦闷心情,抒发了戍边之人对故乡的思恋。

作品原文:

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

2、扬鞭只共鸟争飞:说明岑参想还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扬起马鞭拼命赶路像和鸟儿争先一样。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3、交河:指河的名字。

4、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白话译文

匹马西来就像从天边返归,扬起马鞭只与鸟儿争飞。九月我在交河北岸送别你,风雪中题诗不觉泪洒征衣。

作品鉴赏:

此诗与《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鈥溠锉拗还材裾赦€潱纯嘤免€溠├锾馐崧骡€潱蜗螅秩痉浅5昧Γ怂汀?/p>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鈥湼哚€潱⑻票呷傻拇怼F涫獠墓惴骸S小夺沃菔贰?/p>

买椟还株


买椟还株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

二.请一位学生领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五.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设计方案二

一.导入

1,导语(出示《买椟还珠》的自制教学挂图,挂图幽默诙谐,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欣赏老师的这幅画,猜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回答板书课题)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指答)严文井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在《买椟还珠》这个怪物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快来学习这则寓言!

2,了解作者

自读注释①后,问:(1),咱们曾学过韩非子的什么作品《愚公移山》

二,读文

注释①中提到椟指木柜,木匣,那《买椟还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采用五读法来学习这则寓言

〈一〉通读

首先通读课文(板书:通读)

1,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四不,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音需特别注意

3,齐读,注意读准刚才同学说的这几个字音.

4,老师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的读.谁来试一下.

〈二〉解读

1,请大家在通读课文基础上,再次自由读文,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词义,解读文意(板书:解读)可以跟你的同桌商讨一下.

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3,文中,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提出来考一考同学.

4,谁能为同学们讲讲这个故事最好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尽量讲的生动活泼.

5,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则故事

〈三〉评读

出示投影:评读

以你最喜欢的方式再次读文,用我认为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板书:评读)

学生发言热烈,各有见地,而且还展开了辩论,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如:

(生1:我认为楚人是个主次不分,取舍不当的人,很可笑!因为他卖的是珠子,不是盒子,把盒子打扮的这么漂亮,结果珠子没有卖出去,没有达到实质的目的.

生2:我倒认为他是个很狡猾,很会蒙骗顾客的人!你想想珠子的价格有多高呀!是那个郑人因小失大.

生3:这说明他善于包装,精于商道,很有经济意识,现代意识,知道酒香还怕巷子深红花还要绿叶扶.)

……

师小结:同学们发言真热烈,见解真独特!通过讨论,我们看到楚人是一个精于商道,注重包装,有艺术眼光,心灵手巧的人;郑人既是一个大胆取舍,有独到艺术品味,注重艺术享受的人,又是一个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只重表面,不重实质,有眼无珠,不识货色的人.

〈四〉悟读

1,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悟读)

引导归纳:1,做事不要主次不分,取舍不当.

2,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要只看表面.

3,要提高鉴别力,不要贻笑大方.

4,商品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善于包装.

……

(根据回答板书:要主次分明提高鉴别力)

2,人说寓言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炼,是漫画了的生活.你能在现实中找到这些人或事的影子吗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你该怎样做

学生对生活观察非常细致,思维活跃,知识面不仅广,而且深.如:

生1:去年临过年时,我就做过一回郑人.那天上湖头集赶集,我发现一个袄,袄领上镶着很多饰品,叫阳光一照闪闪发光,便买了下来.结果穿了没两天,那些饰品都掉净了,袄也不暖和,气死人了!

生2:很多人吃芹菜的时候,都把叶子扔掉了,只吃梗.其实,叶子的营养比梗的还丰富,这不也是买椟还珠吗

生3:有些同学天天吆喝着把握青春,珍惜青春,却天天拿着小镜,穿着高档衣服,吃着美味食品,而不学习,也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生4:纸上谈兵的赵括,只会嘴上功夫,能出口成章,夸夸其谈,但实质上却不中用.赵王只看到他的表面,而没看到实质.

……

师在给学生充分鼓励基础的上,适当引导.

〈五〉延读

出示投影:多视角阅读,还原想象.

寓言故事往往因为他绝妙的方法,通俗的故事,深远的意义而千古流传,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你猜猜郑人,楚人听了这个故事及咱们对他们的评价会说些什么

(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因提法新颖,学生情绪高涨,再次高潮,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想象合理,都给予了充分鼓励.)如:

楚人:我卖了30多年的珠子,还第一次见只要盒子不要珠子的人,真让人苦笑不得.

郑人:我家珠子成千上万,我才不在乎那个珠子呢!我只是看中了珠子的做工精致,想帮帮那个卖珠人,你们却说我有眼无珠,真气死我了!

楚人:唉,我只是想给我的珠子找个安身之处,却没想到没卖了珠子,倒因祸得福.后人称赞我2000多年前就有了经济意识,现代意识,懂得包装,眼光好.嗯,说不定我在他们这个年代早就成大款了!哎,美死我了!

……

三,小结.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这则寓言的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学习方法五读法:首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通读基础上,理解词义,句义,能讲故事;评价其中的人物;领悟其中的哲理,并能联系现实受到思想教育;最后,多视角阅读,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

表达——学习转述

【教学目标】

1,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

2,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转述的意义.

1,谈话引入.

昨天放学的时候我说了一个通知,谁还记得我是怎么说的吗(出示小黑板通知内容)回家后你是怎么和家长说的,谁来给大家学一学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话转达给别人的情况,这叫捎口信,也叫做转述.这就是我们这次表达的主题.(板书课题:转述)

3,你在生活中转述过别人的话吗说一说.有没有转述错误的时候.

4,小结:看来转述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啊.

二,弄清转述的目的,明晰转述的方法.

1,转述就是要听他人说话,并能准确地转达言语的主要意思.

2,那么要想把话准确地转达给别人,该注意什么呢

(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读.

(2)在小组内交流转述的方法.

(3)集体交流归纳转述的方法.板书要点(听清楚,不打断)

(4)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时,记不住怎么办

(请他再说一遍,抓住要点)

(5)看课前通知的内容,比如这个例子当中我们都要记住什么内容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6)小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转述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进行转述.

3,小游戏打电话.

你打过电话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1)宣布游戏规则.我把话只说给每组的一个同学听,然后先传给同桌,依次往后传.注意传话时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他人听见.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跑到前边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快有准确.

(2)游戏开始.

(3)请最后的几名同学依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并出示相应的传话内容.

(4)评议.说说哪个小组传的好为什么

(5)小结:转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还要把内容(说明白),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这样才能确保转述的成功.知道了吗

三,巩固联系,落实目标.

辅导员有一个重要的通知,让我传达给大家,请你认真听仔细了.

1,师念通知.

2,听清楚了吗可是咱们班的***请假了,没来上学,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给他呢

3,先不要忙着举手,想一想,我刚才通知的内容,先在心;里说一遍.实在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小黑板上的内容.(出示通知内容)

4,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说一说.

5,汇报交流.

(1)请三组同学汇报.

(2)评议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3)总结:我们在转述的时候,除了把通知说清楚外,还要有礼貌,注意场合和称呼.

6,师扮演请假的同学,学生再说一说.

四,总结:

刚才同学们转述得非常的好,还帮助了同学.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外,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掌握转述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完成转述的任务.

3,做人

板块教学提示:

这一板块是第九册语文教材第三板块内容,包括两篇正文和一次习作练习.《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教学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问题出现,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而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答案。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循循善诱地教给孩子们蜻蜓的食物知识。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这就将蜻蜓与孩子的距离缩短了。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这个问题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具体点就是蜻蜓的眼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蜻蜓的复眼的神奇肯定吸引了孩子们。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动情点”的作用,提起这个“动情点”,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也就放飞了生命,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希望。

出示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探究学习理念。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几个和第几个》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3、培养学生遵守秩序的文明习惯。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难点:理解和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 景引入,感受新知

1、 一天小兔欢欢、小熊猫乐乐和小朋友一起来到了路边,红灯亮了,小朋友们看停了几辆车?

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

还可 以怎么数?(从右往左数)

都有些什么车?(轿车、卡车、摩托车、救护车和公共汽车)

2、无论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注意左右不要搞反,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 起做做动作,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

3、 小兔欢欢要考考小朋友,从左往右数,第二辆是什么车?(卡车)

小熊猫乐乐也提问了,从右往左数, 第二辆是什么车?(救护车)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个的时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几个和第几个。

(出示主题:几个和第几个)

4、 刚才小兔和小熊猫的问题你发现什么不同了吗?你想提醒大家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数的方向)

5、 从左往右数,救护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4辆)

从右往左数,轿车是第几辆?你是怎么想的?(第5辆)

6、 小结

二、继续情景,探究新知

1、小朋 友们走着走着都觉得热了 ,看,老师带着他们去买冰激凌了。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人在排队?(集体数) 板书:7个

3、仔细观察这里有你们认识的小伙伴吗?他们都排在第几个呢?

4、汇报

板书:第一、第二、第四

5、 学会书写

当表示第几的时候,我们用中国数词一、二、三、四......现在请小朋友也试着写一写第几。

6、 继续情景

(1) 小朋友们看发生 了什么?

(小巧买了冰激凌,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2) 小胖排在第几个?(第三个) 出示:第三

(3)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对呀,我们不可以插队,要做遵守秩序的小公民。

(4)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还是7个)谁排在了第一个了?(小丁丁)

(5) 还有几个小朋友分别排在第几个?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来写一写。(学生书上写,完成后汇报)

(6) 现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丁丁买 完冰激淋走了,小 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7) 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6个)

(8) 小胖又排在第几个?请你继续填一填。(完成后核对)

7、 几个和第几个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几个表示一共有多少,第几个是按一定的顺序排的。

三、联系生活

1、靠近门口的为第一组,依次为第二、第三、第四组,并让小朋友知晓左右两列

2、看班内第二组的座位,数一数右边的一列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可以怎么数?

(1) 从前 往后数,他坐在第几个?

(2)从后往前数,他坐在第几个?

(3)小朋友说说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四、动手操作

1、 老师示范数将5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请学生从左往右把 第2个翻成蓝色。

2、数 出6个红色小圆片,排成一排,从右边起,把第4个翻成蓝色。

3、6个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把后面三个翻成蓝色。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草原情结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问题出现,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而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答案。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循循善诱地教给孩子们蜻蜓的食物知识。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这就将蜻蜓与孩子的距离缩短了。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这个问题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具体点就是蜻蜓的眼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蜻蜓的复眼的神奇肯定吸引了孩子们。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动情点”的作用,提起这个“动情点”,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也就放飞了生命,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希望。

出示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探究学习理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3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3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三轮车图:观察一下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1辆汽车有3个轮子。

2辆三轮车呢?3辆…9…分别需要几个?

我们今天要来比比看谁有好办法能很快数出有多少个轮子?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摆一摆:用小棒代替轮子,摆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列一个算式。

(1)、出示△,摆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试一试摆2个△用几根小棒?

(2)、边摆遍数,3个△,4个△,5个△,6个△......呢?

(3)、能用算式解答吗?板书乘法算式。

2、数一数:请同学独立数出分别有几个轮子,填在16页的表格内。

汇报:说说是怎么数的?表格里的数各代表什么?

3.探索3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三角形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数车轮子、摆三角形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

(1)说一说:表示几个3?

怎么编出3的算法公式?

(2)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3)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4、记一记: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记。师生,生生对口诀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得数,生:得六

(2)、三四十二谁跟我对乘法算式:3×4=12或4×3=12

(3)、练习形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小组选代表对练、男女生对练。

2.找朋友(17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对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星.

全班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找规律。(17页练习2题)

(1)、独立填空。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你是怎样思考的?

4、过河。(17页练习3题)

分小组比赛计算。

评讲: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评价,获胜的小组教师给一颗星星.

3.数学游戏:开火车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进一步熟练3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口诀进行口算。

(四)、拓展性学习

(1)、出示书P17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说故事。

(2)、想想:小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

6X3=18(元)或3X6=18(元)

售货员阿姨找了他多少钱?

5元

淘气还应给阿姨多少钱?

20—5=15(元)18—15=3(元)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个31×3=3一三得三

2个32×3=6二三得六

3个33×3=9三三得九

4个33×4=12三四得十二

5个33×5=15三五十五

6个33×6=18三六十八

7个33×7=21三七二十一

8个33×8=24三八二十四

9个33×9=27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需要几个轮子
【学习内容】教材P36—37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交流展示
当堂检测:
1、补充口诀。
()()十八二三得()()五十五
()()二十七()()二十四三七()()
二八()()一三()()五九()()
2、算一算
3×3=5×3=7×3=6×3=5×3=
3+3=5+3=7+3=6+3=5+3=
5×3+3=6×3+3=8×3+3=4×3+3+3=
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


(注:板书

小水珠躺在摇篮

小蜻蜓立在停机坪

小青蛙蹲在歌台

小鱼儿在凉伞)

教学点一:

教学伊始,在大黑板上展示一塘的荷叶,教师背诵诗文《江南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学生沉醉在诗文的韵味美和板画的意境美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教学点二: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依据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出示课文中的四个角色(图片):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1请学生在满塘莲叶中(黑板画)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四张图片。(贴画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贴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研究课文语言的兴趣。)

2其他学生评价同学贴画的位置和画面上的形象,对贴画、作画与课文提出质疑。(检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研究讨论课文语言文字。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

以下是实施本教学环节时出现的几个例子:

例1

学生一:***同学将蜻蜓平着贴是不对的,应该让蜻蜓头朝下,尾巴朝上。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二:因为书上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多好的回答,这不正是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吗?此时导入到该句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例2

学生三:荷叶为什么是“停机坪”呢?

学生四:因为蜻蜓像是一架小飞机,蜻蜓停在荷叶上,荷叶就成停机坪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荷叶圆圆》几个教学点的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点一:

教学伊始,在大黑板上展示一塘的荷叶,教师背诵诗文《江南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学生沉醉在诗文的韵味美和板画的意境美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教学点二: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依据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出示课文中的四个角色(图片):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1请学生在满塘莲叶中(黑板画)找到相应的位置,贴上四张图片。(贴画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贴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研究课文语言的兴趣。)

2其他学生评价同学贴画的位置和画面上的形象,对贴画、作画与课文提出质疑。(检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研究讨论课文语言文字。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文的教学。)

以下是实施本教学环节时出现的几个例子:

例1

学生一:***同学将蜻蜓平着贴是不对的,应该让蜻蜓头朝下,尾巴朝上。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二:因为书上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的。(多好的回答,这不正是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吗?此时导入到该句的教学研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例2

学生三:荷叶为什么是“停机坪”呢?

学生四:因为蜻蜓像是一架小飞机,蜻蜓停在荷叶上,荷叶就成停机坪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教案分析

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15÷3=510÷5=212÷3=4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圈了几个圈?(4个。)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案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 15÷3=5 10÷5=2 12÷3=4 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

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 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

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 一共圈了几个圈? 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

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 算式是什么?(15÷5=3)

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 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 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

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

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 圈了几个圈?(4个。)

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 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

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 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

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 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

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

四、小结(略)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还缺几个》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3697.html

上一篇:整理书包 下一篇:6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