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3-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3-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3-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3-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常数
4-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4-2、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4-3、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最后,希望xx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下册第二单元化学平衡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掌握有关概念和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条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其影响平衡的条件,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把握。
一、化学反应速率
课标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
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
要点精讲
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第二章1
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
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1)基本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2)测定方法
①直接可观察的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②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
③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本节知识树
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一套方法:确定起点,确定反应时间的单位,找到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第二章2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标要求
1、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掌握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要点精讲
1、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发生碰撞。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只有少数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的发生,多数碰撞并不能导致反应的发生,是无效碰撞。碰撞的频率越高,则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
(2)活化能和活化分子
①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分子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有效碰撞,是由于它们的能量高,发生碰撞时,能够克服相撞分子之间的排斥力,破坏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导致反应物分子破坏,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②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或普通分子转化成活化分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③活化能与化学反应速率:活化分子数目的多少决定了有效碰撞发生的次数。在分子数确定时,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部因素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历程,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当物质确定时(即内因固定),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②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影响对象: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对它的反应速率没有任何影响。
注:压强影响,只适用于讨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然并不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全部是气体,只要有气体参与,压强即会影响反应的反应速率。
②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③理论解释:对气体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是增大了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②理论解释: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反映,温度升高,使得整个体系中分子的能量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在不加说明时,催化剂一般指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正催化剂。
②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同一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本节知识树
反应物的性质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
第二章3
三、化学平衡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
(2)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小贴士::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
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第二章4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增大产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4)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增大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减小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6)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7)勒夏特列原理
①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见下表。
第二章5
②适用范围: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于未达平衡的体系。
3、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与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示。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第二章6===K,K为常数,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2)平衡表达式K的意义
①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②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3)平衡转化率
含义:平衡转化率是指用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反应前(初始时)该反应物的量之比来表示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本节知识树
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限度的定量描述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两个方面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知识。
第二章7
四、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标要求
1、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2、掌握焓变和熵变一起决定反应的方向
要点精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
(1)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自发反应: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强)下,一个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就称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不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借助某种外力才能进行的反应。
自发反应一定属于自发过程。
(2)自发反应的能量判据
自发反应的体系总是趋向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往往会对外做功或释放热量),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断依据。
注: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并且自发反应与反应的吸放热现象没有必然的关系。
(3)自发反应的熵判据
①熵的含义:在密闭的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这种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称作熵。熵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注:自发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熵增加的过程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熵增加原理: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熵依据。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③反应的熵变
化学反应存在着熵变。反应的熵变(杂)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确定的熵变。
常见的熵增加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变的数值
通常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常见的熵减少的化学反应: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即杂约园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
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
(4)自发反应的复合判据
化学反应方向的复合判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第二章8
本节知识树
化学反应的方向由反应体系的某些物理量决定。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由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共同决定。

高二化学第二学期《化学平衡》知识点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第二学期《化学平衡》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化学第二学期《化学平衡》知识点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来
mA(g)+nB(g)C(g)+qD(g)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V(正)=V(逆)
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4-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4-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4-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5、化学平衡常数
5-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5-2、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5-3、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016


化学:2.3《化学平衡》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4)
一、高考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2)通过化学平衡的相对性认识事物的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内容解析
重点: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难点:(1)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
(2)学会等效平衡一类问题的处理。
三、导学提纲
第一讲: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
一.化学平衡状态及特征
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各物质的转化率必小于。
(2)“动”:即化学平衡是,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类似的体系还有哪些?
(3)“等”:是指,必须用同一物质来表示,这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
(4)“定”:由于,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或质量分数)。
(5)“变”:外界条件改变导致,原化学平衡被破坏,从而发生平衡移动直至建立新平衡。
.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判断先做《创新设计》P133典范1、跟踪1、2。总结本类型的做答规律
二.化学平衡常数
1、分别写出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平衡常数表达式:、。
思考:2、平衡常数的意义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4、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之积有何关系?总反应与各分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总、K1、K2、K3)有何关系?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个化学平衡常数?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移动原理
思考: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是这些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从理论上给出解释。

条件的变化V正、V逆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理论解释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减少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压强2NO2(g)N2O4(g)增大
减小
温度2NO2N2O4△H0升高
降低
以N2+3H22NH3△H0画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加压、减压、升温、降温的平衡移动图像

四.平衡转化率
1、对于反应aA(气)+bB(气)cC(气)+dD(气),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
2、在一个容积为2L的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SO2和O2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mol和10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对于反应aA(气)+bB(气)cC(气)+dD(气),
(1)、增加A物质,则B的转化率;A物质的转化率。
(2)、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1:1,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
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a:b,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
(3)、若a+bc+d,在反应达平衡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转化率
若a+b=c+d,在反应达平衡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转化率
若a+bc+d,在反应达平衡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转化率
五.对于气体反应的平衡体系,有以下几种情况,以N2+3H22NH3为例分析:
a.恒容时,(1)充入N2或H2,平衡;(2)充入Ar,平衡;
b.恒压时,充入Ar,平衡。
六.平衡图象
解题思路点拨:先看面,即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再看线,是恒温线还是恒压线或者其它意思;最后看点即拐点、交点等,还要做适当的辅助线。联系化学平衡移动及反应速率的有关来解决。
跟踪练习:《创新设计》P140典例示范2;跟踪演练4、5
七.等效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无论反应从何处开始均可达到平衡且任何同一个的组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规律
“两类反应”即前后气体体积数相等和前后气体体积数不相等;“两种容器”即恒温恒容、恒温恒压。
解题思路: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
A定温、定容时.,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B.定温、定压时,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
不论定温、定容时还是定温、定压时,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方程式左右两边同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就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建立
一般通过建立假想平衡状态去比较分析新旧平衡,以下例来说明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N2O4,测得NO2的转化率为a%。容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再充入1molNO2,待新平衡建立时,又测得NO2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解此类题一般建立如下思维模型:
由于压缩,平衡Ⅱ向右移动达到平衡Ⅲ时转化率增大,必有a1%b%,又由于相同条件下平衡Ⅰ与平衡Ⅱ等效,即转化率相等a1%=a%,所以a%b%,即ab

高二化学平衡膳食


课题2平衡膳食
教学目标
1、了解膳食结构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平衡膳食宝塔,并运用平衡膳食和有关数据初步评价自己的食谱是否合理。
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巩固前一课题学习的各种营养的生理功能,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膳食对人体的作用,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
2、通过对平衡膳食宝塔的认识学会编制食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平衡膳食的重要意义,使青少年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平衡膳食宝塔,编制合理食谱。
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大家已经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也知道了这些营养素存在于多种多样的食物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不仅要摄入食物,还要注意平衡膳食。要做到平衡膳食,应该如何决定摄入事物的种类和数量呢?
一、探索膳食结构
[讲解]膳食结构的定义。
膳食结构:人们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构成。
[交流研讨]
学生列出平时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食物的种类及数量,画出自己的饮食结构图。讨论以下问题:
(1)食物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依据是什么?
(2)各类食物是否可以互相代替?
(3)每个人摄入的谷类总质量相同吗?若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4)将自己的饮食结构图对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发现问题。
[讲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指出偏食、挑食的危害。
[结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不同种类的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不同,同种营养素可能存在于不同食物中
二、认识平衡膳食宝塔
将自己的饮食结构图对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找出自己的饮食结构在品种和数量上有哪些欠缺,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提问]列举你喜欢吃的食物并指出其含有哪些营养素。
[质疑]同种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是否一样?
[活动探究]先引导学生回顾维生素C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第一小组探究不同水果(橙子和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第二小组来探究市售某品牌橙汁与现榨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
[活动探究]分组活动、探究
第一小组:探究橙子、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第二小组:探究市售某品牌橙汁与现榨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得出结论后,两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双方成员相互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交流、讨论本实验的感受和收获。总结并阅读表2-2-1“部分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平均含量”
读阅“资料在线”“平衡膳食中的营养素平衡”结合实际进行联想、思考阅读表2-2-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讲解]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油脂、糖类。
[小结]同种营养素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不同。平衡膳食实际上就是营养素平衡。
[质疑]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素呢?不同的个体需要的营养素的量相同吗?
[过渡]平时我们的一日三餐应如何配制呢?怎样做到合理膳食呢?
三、编制食谱
[讲解]确定食谱的一种方法:
1、确定人体每日各营养素的需要量
糖类摄入量(g)=Q×(60%~70%)÷16.7kJg-1
脂肪类摄入量(g)=Q×(20%~25%)÷37.7kJg-1
蛋白质摄入量(g)=Q×(10%~15%)÷16.7kJg-1
2、确定具体食物的摄入量
[交流研讨]根据一名17岁男高中生某日食谱讨论:该同学一日三餐的食谱是否合理,指出不足及改善的办法?参照表2-2-1计算并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本节小结]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学生,更应该注意全面地选择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从而才能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作业]
1、为家中某一成员编制一份合理的食谱。
2、课下调查比较市售各种品牌果汁中维生素的种类及含量,并与现榨新鲜果汁进行比较,分析果汁能否代替水果。
附:课堂练习
1、渤海特有的黄花鱼、鲈鱼、比目鱼、鱿鱼等能给人们带来的主要营养素是()
A、维生素B、蛋白质C、淀粉D、葡萄糖
2、某人到医院检查完身体后,医生建议他多吃水果和蔬菜,你判断医生是让他补充()
A、蛋白质B、糖类C、水分D、维生素
3、平衡膳食中的营养素平衡包括()
①蛋白质、油脂和糖类的平衡②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平衡③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平衡④无机盐元素之间的平衡⑤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A、只有①B、①和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4、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已知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高温时,维生素会被破坏,因此你认为应如何合理食用黄瓜()
A、加醋凉拌B、煮汤C、热炒D、熏蒸
5、小华从小爱吃鱼和瘦肉,不喜欢吃蔬菜水果。于是特别疼爱他的奶奶就将小华的一日三餐安排为:早餐——肉丝面;午餐——红烧鱼、排骨汤、大米饭;晚餐——瘦肉粥、炸鸡腿。请你评价一下小华奶奶的这种膳食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你的依据
6、下表列出了甲、乙两种食品的部分营养成分,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成分单位每百克平均含量
食品甲食品乙
总热量KJ(千焦)21001700
糖类g7850
脂肪g286
蛋白质g246
钙mg930200
磷mg720150
(1)每100g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质量最大的是
(2)某同学准备去野外探险,选择上述食品,建议他携带食品(填“甲”或“乙”)
你建议的依据是。
参考答案:
1、B2、D3、D4、A
5、小华奶奶的这种膳食安排不合理。这种安排只注重了能量和钙质的补给,却忽视了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各种营养素的补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膳食营养失衡,引起某些疾病。
6、(1)食品甲中的糖类(2)甲;每100g食品能补充的能量和营养成分都比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