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包括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结构:

基础填空:
一、背景:抗战胜利前后(两种命运:和平民主、独裁内战)
二、过程
1、政治斗争(1945.8-1946.6)
(1)原因:蒋介石为内战做准备;毛泽东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2)过程: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3)结果:国民党撕毁政治协议,1946年6月发动内战
2、军事斗争(1946.6-1949):
①战略防御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底,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重点进攻: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②战略反攻:随着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③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④最后胜利
北平和谈:1949年4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签
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1、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的主要内容不包括()C
A、和平建国,避免内战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解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 D、保证人民权利
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
A.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B.国内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C.中国共产党有相当强大的力量D.国内建设需要和平
3、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D
A.与敌军进行决战B.解放全中国
C.彻底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4、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战术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反映的是()C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5、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把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C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C
A.民族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新生产力的代表
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要求
C.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独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7、人民解放战争中共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多选)()ABCD
A、国民党发动内战,出卖国家权利,坚持一党独裁,掠夺人民财富,逆民主、独立、统一历史潮流,失去民心;
B、中共产党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得当,抓住时机,及时展开战略反攻和主力决战,消灭国民党主力
D、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多选)()ACD
A.武装斗争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党的建设D.统一战线
9、连线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
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政党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展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7-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保存了实力,使革命转危为安
1934-1936年红军长征毛泽东开辟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946-1949年解放战争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10、问答题: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参考答案:十月革命以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但是马列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革命家的智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相关知识

第17课解放战争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7课解放战争,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战前:国民党准备发动→←中共尽力争取
1、重庆谈判
①由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谈”→重庆谈判←毛泽东接受邀请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
迫于国内外要求的压力
实质:假,真
△毛泽东接受邀请的目的:争取
②结果:签署会谈纪要即《》: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召开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政协会议(1946年初):通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二、经过:
1、内战爆发(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8个多月歼敌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开始):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5、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战役、战役、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的
6、北平谈判:蒋介石1949年元旦“求和”,中共提出和谈条件,经过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7、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标志国民政府覆灭
8、向全国进军
9、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和的历史
②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它是的胜利
△学思之窗: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后方更加,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不能参军参战的积极支援。因此,土地改革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陈毅元帅曾经说过:“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随堂练习——《全品》第1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七)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
课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内容:内战的全面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复习难点: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内战的面爆发:
1背景:
(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

(2)重庆谈判:
①目的:争取,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和平建国,坚决________,召开________,保证_______等。对和_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②结果:通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2概况: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947年6月,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辽沈战役:①时间: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②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解放。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③战果:解放_全境。
(2)淮海战役:①解放军以为中心先后歼灭_兵团和___兵团。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①部队:__解放军和解放军。②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和平解放。
(4)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___战争史乃至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战场上的溃败,迫使在1949年元旦发出“”声明;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年4月。
(4)内容: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发出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瓦解。
(2)国民党政权瓦解: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3)影响: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意义:

合作探究
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绝好的民族复兴机会,为何中国不能抓住?

2.阅读材料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阅读下列两幅地图:
图1图2
请回答:(1)图1反映了什么战略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战略形势?有何战略意义?

(2)图2反映了怎样的战略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战略形势?概括其历史影响?

4、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异同

5、(1)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为什么说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知识检测:
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其主要原因是
A.受到《双十协定》的约束B.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C.国际舆论的压力D.内部矛盾严重
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3.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西安事变B.皖南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
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5.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的文章有人用了以下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的战局状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D.“分田分地真忙”
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7.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共这一立场主要基于
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品质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
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9.“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主义者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状态?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两党关系的中国社会因素,并指出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知识拓展:
1、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共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谈、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诚意,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6)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2、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没有统一。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B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C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D教学过程
全面抗战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为什么会取得最终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课本P74-77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
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45年8月――46年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①时间:1945年8月
②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③意义: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B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
C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2:毛泽东已经洞悉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
为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争取早日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等。
(2)政协会议。1946年,重庆。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
(3)从1947年春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失败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接着,国民党军队又向其他解放区举行全面进攻,中国人民自卫的解放战争开始了。在敌人的全面进攻面前,人民解放军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方针。互相配合,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运动战。经8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蒋军的全面进攻受挫,机动兵力锐减,从1947年3月开始,被迫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设问:为什么重点进攻这两个解放区呢?
蒋介石集团的战略企图是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人民军队的主力决战,并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
到8月间,蒋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了。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指挥下,5月中,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不久,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了。
为配合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3: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之余,中国共产党还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结合课本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等任务,这一切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4: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战争?何为外线战争?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1)时间:1947年6月
(2)主攻方向:中原
(3)标志: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过渡:1948年夏,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部队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指挥林彪、罗荣恒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战果: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
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949年4月、北平)
(1)原因:国民党――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2)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3)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98问题阐释1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进军全国
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或占领南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是鼓足勇气,乘胜追击,把革命进行到底。
3)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历史上曾称“虎踞龙盘”之地。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课本P80—81)
①国内意义:结束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③思想意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98思维启迪3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E布置作业:
一、本课测评答案提示:
(1)A、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
B、战略防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政治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C、战略反功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D、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二、学习延伸答案提示:
(1)首先需要了解提出“两个务必”的背景。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此时如果任由党内产生和蔓延骄傲情绪,贪图享乐情绪,则我们队伍的“意志薄弱者”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就无法完成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2)需结合历史和现实来考虑其意义:
A、历史上,“两个务必”是我们党总结中国历史上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走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刻认识。长期执政的环境易使执政党产生官僚主义、懈怠、奢侈、僵化等脱离群众的危险。
B、就现实来说,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与时俱进;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永不懈怠,也才能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

解放战争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解放战争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945、10)
①背景: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________完成,采取“_______”策略。
②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_______阴谋。
③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署《_______》
④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
2.防御阶段:(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的影响: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________进攻。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和__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3.反攻阶段:(1947、6~1948、9)
(1)经济措施:土地改革。①时间:1947年。②文件:颁布《________________》。③内容:没收________的土地,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④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________,激发了农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支援前线。后方得以巩固。
(2)军事措施:刘邓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________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________的序幕。
4.决战阶段:(1948、9~1949、1)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11~1949、1
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
战果歼敌47万,解放
全境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歼敌万,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________上被消灭。
5.胜利阶段:(1949、1~1949、10)
(1)北平和平谈判
背景:①战争形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②国民党: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_______”声明。③共产党:毛泽东在新年贺词中号召人民将_____________。
目的:共产党:为迅速结束_______,减少人民_______,中共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国民党: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东山再起。
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________,统治中国________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追歼残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继续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③思想:也是______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________的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④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3.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其中“闷雷”指的是()
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
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5.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
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7.(2010全国卷)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9.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文中的“先生”是()
A.孙中山B.斯大林C.毛泽东D.周恩来

1.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2.在中国近代后期的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为什么?以史实说明。

巩固演练:
1.D2.B3.B4.B5.D6.C7.D8.A9.C
发散思维:
1.蒋介石失败是“民意”。“民意”的含义就是历史必然性,主要是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反帝反封建的必然要求,蒋介石的失败是由于它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失去了民心。蒋介石说:“天意。”这是在夸大偶然性,看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2.(1)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共两党始终存在着共同的敌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是列强和北洋军阀,而日本侵略者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的共同敌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演奏了一部由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构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交响曲,国共两党在辉煌的战绩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第二次国共合作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新篇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国共两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双方的力量空前壮大。(2)由于国共两党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当阶级矛盾超过民族矛盾时,国民党为了阶级私利、忘恩负义,对昔日的同盟进行了残酷的阶级斗争。这种贪小失大的做法导致了两党合作的破裂,国民党两度自食其果,既给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国共两党第一次分裂后,双方进行了十年的对峙,频繁的内战使国共两党受到严重的创伤,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大片国土惨遭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践踏。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后,双方的内战使千百万生灵涂炭,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安一隅。共产党则在极度贫困的大陆上艰难地求发展,以完成民族振兴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