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教案

小学总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9

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7.3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以及它的应用.
2.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
学习难点:如何把握具体问题中的图形平移问题.
导学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16到P18,有哪些疑惑?
2.(1)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2)平移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
3.请画出将方格中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案.
【点评释疑】
1.课本P16做一做.
2.课本P16议一议.
归纳:①平移前后对应的线段相等,平移不改变角的大小.
②平移前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课本P17做一做.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结论:夹在两条平行线段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应用探究
(1)下列哪些图形中,△A’B’C’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

(2)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将△ABO沿AD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度.
(3)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A在直线a上,顶点B、C在直线b上,△ABC的高为AD.如果顶点A在直线a上向右移动到点A’,那么请在图中画出高AD随点A平移后的线段A’D’,并画出△A’BC.从这个图形中,你能发现△ABC与△A’BC的面积有何关系?

(4)①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四边形DEFG也是正方形,已知AB=a,DE=b(a、b为常数,且ab0),则△ACF的面积为__________.
②你能将该题作怎样的变化?

5.巩固练习:课堂练习:课本P18练习1、2.
【达标检测】
1.在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大小不变D.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2.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
至少需要移动()
A.8格B.9格C.11格D.12格
3.如图,△ABC经过向右平移4.5cm之后得到了△DEF,其中AE=3cm,BC=12cm,DF=10.5cm,那么BE=_________,AC=_________,FC与D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四边形ABCD中,AD∥BC,DM∥AB交BC于M,DN∥AC交BC延长线于N,线段AD沿着的方向平移到BM,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B沿着的方向平移到DM,平移的距离为;△ABC沿着方向平移到△DMN,平移距离为.
CF

BEAD
3题图

【总结评价】
1.平移的特征.
2.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课后作业】课本P19习题7.35.

扩展阅读

图形的平移(2)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图形的平移(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活动目的:第一个环节由学生自己谈谈坐标系中的平移现象,总结出几句话语,进行比较,辅以语文的语句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平移的坐标变化,这样使学生有成就感,并有继续探索的精神。
第二个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对学生来讲比较容易,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归纳总结如下:

活动目的:这一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由于涉及到一般状况,含有字母表示,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效果:操作性强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平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进行新知探究方面还不理想。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理解平移变换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变化特征。
效果:通过练习评价学生的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
平移小结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
图形平移a个单位;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
图形平移a个单位;
组织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作适当的补充。
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3.2习题
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
活动内容:
思考: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
(x,y)——(x-1,y+4)
活动目的: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四、教学设计反思
1.注意学生活动的指导
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2.给学生空间
最后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P5~P7)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工具:扇子、笔、常见的立方体

准备活动: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常见的几种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情景引出面和曲面(学生常见的高速公路和海浪),并由此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图形例子。

2.拿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除了面以外,还有那些组成部分,从而引出线和点,由此让学生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先让学生想象面面相交,线线相交会得到什么?再板书画出,面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

4.思考:平面与平面相交得到什么线?曲面与曲面呢?

5.让学生找找具体模型的面和线,顶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得到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线相交得到点的初步认识,通过笔来演示加深这个认识。(做相应的课本上的练习议一议)

6.通过动画演示,举例下雨,水笼头,以及扇子的展开,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初步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这种认识,做课本上相应的习题。

7.练习:课本P7第2题

小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作业:1P7:1

2为明天上课准备做课本上的几个平面图形。

教学后记:先让学生想你线线相交,面面相交会有什么结果?再通过示范,线线相交即得到点,面面相交则得到线,举点动成线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学生能积极思考,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能初步想像出某一个平面动会得到什么几何体。

同底数幂的除法(2)(总第15课时)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同底数幂的除法(2)(总第15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8.3同底数幂的除法(2)(总第15课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明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并能与幂的运算法则一起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公式a0=1,a-n=(a≠0,n为正整数)规定的合理性.
学习难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48到P49,有哪些疑惑?
2.计算:8n÷4n÷2n(n是正整数)=.
3.已知n是正整数,且83n÷162n=4.则n的值=.
4.若3m=a,3n=b,用a,b表示3m+n,3m-n.

5.已知:2x5y=4,求4x÷32y的值.

【点评释疑】
1.课本P48做一做、想一想.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2.课本P48议一议.
a-n=(a≠0,n是正整数)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n(n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3.课本P49例2.
4.应用探究
(1)计算:①()-2②()-3③(-a)6÷(-a)-1

(2)计算:①②-

(3)如果等式,则的值为.
(4)要使(x-1)0-(x+1)-2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
5.巩固练习:课本P49练习1、2、3.
【达标检测】
1.若(x+2)0无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
2.()-p=.
3.用小数表示.
4.计算:的结果是.
5.如果,,那么三数的大小为()
A.B.C.D.
6.计算的结果是()A.1B.-1C.3D.
7.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B)(C)(D)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
9.︱x︱﹦(x-1)0,则x=.
10.若,,,,则()
A.a<b<c<dB.b<a<d<cC.a<d<c<bD.c<a<d<b
11.计算:(1)4-(-2)-2-32÷(-3)0(2)4-(-2)-2-32÷(3.14-π)0

(3)(4)+(-3)0+0.22003×52004
【总结评价】
零指数幂公式a0=1(a≠0),负整数指数幂公式a-n=(a≠0,n是正整数),理解公式规定的合理性,并能与幂的运算法则一起进行运算.
【课后作业】课本P50到P51习题8.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