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六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12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六。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六”,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六

主要阵地:《新青年》
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1)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和迷信
(3)提倡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表现:十月革命后,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在中国大地上,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文章: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人们思想空前解放,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和发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反射层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和经过:
背景:
(1)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
(3)俄国十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4)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利权,对内独裁专制;
(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6)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个阶段的特点:
时间运动中心主力军影响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全国学生纷纷响应
第二阶段6月初上海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直接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各阶层在运动中的地位: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伟大功绩:“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世界地位: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五四运动后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法租界,最后一天在游船上
内容:
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二大”(上海)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5)二七惨案及其教训:
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工人被屠杀。
教训:①必须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③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
(十)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中国共产党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
中共“三大”确定统战方针。
2.孙中山的转变:
转变的具体原因: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作用:使国共合作有了可能性。
3.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
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1923年):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党外合作)
(3)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功绩:解决了民主革命的动力问题。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

(一)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1)社会:清朝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2)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军队装备废弛,财政亏空,阶级矛盾激化。
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法等国完成工业革命,为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必然性——根本原因)
2.英国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
背景:中国在正当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英国为扭转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白银。
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运动:在广州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1839年6月):中国禁烟运动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经过:A革职查办林则徐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精神C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D(1842年8月英军于南京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
实质: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英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4.中英《南京条约》——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
(4)税款与英国商定。
(5)附件:英国获得“裁判领事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战争前:政治上独立自主、清政府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给自足。
战争后:政治上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社会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由原来的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社会性质: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总理衙门的设立——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6.新思潮的萌发: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根据《四洲志》编写出《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性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评价:不是农民革命初中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7.第二次鸦片战争:
(1)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借“修约”时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目的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样,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广州巡抚柏贵——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的傀儡政权
(2)《天津条约》:(英法美俄四国)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C(赔款)军费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E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北京条约》:(中英、中法)A天津为商埠B(割地)九龙给英国C(赔款)对英法各增至800万两白银D准许华工出国。
(3)俄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土地最多的国家)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四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四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但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西方列强的阻碍,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中央领导。
(4)不改制度,只学技术——失败的根本原因。
5.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社会条件: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B受外商企业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C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起诱导作用。
6.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时间:19世纪40.50年代在一些外商企业中产生。
特点: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剥削,所以革命性最强。B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联盟。C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
(四)甲午中日战争:
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背景:中日派兵镇压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不撤军,发而大量增兵。
爆发标志:朝鲜丰岛海战。
2.经过:
1894.7— (1)平壤之战:清军既不迎击也不防守,延误战机,失败,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
—1894.9 (2)黄海之战: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日本取得黄海海域治海权)
1894.10— (3)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日军在旅顺实行野蛮大屠杀。
—1895.4 (4)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内容:
(1)承认朝鲜“独立自主”(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东北扩张)
(2)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使台湾和祖国隔离数10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3)白银2亿两(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大量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4)通商口岸: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5)开辟内河新航线(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6)允许日本在内地开设工厂,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影响: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五)戊戌变法:
1.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背景:A.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B.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主要原因)。
2.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及其传播
(1)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变法通议》(梁启超)
(3)爆发: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内容: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新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地位: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5.百日维新:
时间:1898.6
内容: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
政治方面:提倡官民上书言事,保健人才撤并机构,裁员。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编制国家预算,设置邮局。
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设置中小学堂,学习西学,废除八股取士,派出留学生。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添设海军。
意义: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有利于西方技术传播。C有利于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对旧制度进行不少改革。
6.戊戌变法失败、历史意义、教训: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
(4)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根本原因:双重压迫下阶级矛盾激化。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1851年秋,初步建立了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政策。实行圣库制度,实行绝对平均的产品分配制度。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局限性: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是种空想,无法实施,且也没有一种稳定的环境来实施,所以没有实行。
3.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推翻清朝统治)林凤祥、李开芳;失败。(深入清朝统治中心,打乱敌人围攻天京的计划,为西征、东征胜利创造条件)
(2)西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赖汉英,胜利。(石达开大败湘军)
(3)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经济力量)秦日纲(攻破江北大营,与石达开摧毁江南大营)
(4)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标志——摧毁江南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标志:天京的陷落。
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重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启示: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功绩:
(1)加速了清王朝的整个封建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三)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强国御侮。
顽固派:倭仁,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相同点: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的兴起、发展:
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师夷长技以求富”(后期,来辅助军事工业)
内容: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水军);创办学校,选送留学生。
“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天津机器制造局
“求富”——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天津,开平煤矿;张之洞:湖北,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措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它开启了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第一步。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
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中结果: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国巩固新政权意义:保卫了国家安全,为国内事业发展赢得了和平的环境
社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951年
会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保持干部纯洁
主“三反”“五反”运动内容:略
义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
的保障
建时间:1954年
设第一部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道意义: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路政治构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多党合作制度新发展: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民族区域合作制度: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几地区经济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中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政治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社②逐步建设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会③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主基层民城市: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义主选举农村: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的含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建“一国两制”的理论成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法律
设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
道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实践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
路①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关系②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针对“台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