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学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4

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学案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学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4.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
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N2H2CO2CH4
(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
(2)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
(3)分类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
分散系 胶体
浊液
(2)胶体:
胶体本质特征:
 液溶胶:
胶体分类:固溶胶:
 气溶胶:
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3)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
课下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白糖、冰水混合体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D.盐酸、空气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元素、原子
C.氧化物、化合物
D.纯净物、化合物
4.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H2+CuO===H2O+Cu
B.CaO+H2O===Ca(OH)2
C.2KClO3====2KCl+3O2↑
D.3CO+Fe2O3====2Fe+3CO2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石粉末。同学们对该成果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CCl4是一种化合物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6.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①淀粉②蔗糖③Fe2(SO4)3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①②③④
7.“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透过滤纸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8.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B.胶体
C.悬浊液D.乳浊液
9.下列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A.石膏能使豆浆变成豆腐
B.明矾净水 
C.花粉在水面上做布朗运动
D.太阳光照在弥漫灰尘的室内,可看到从窗口到地面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10.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填住伤口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12.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混合物有__________;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___;
氧化物有___________;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

延伸阅读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
+
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2-,HCO3-,SO32-,OH-和NH4+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D、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主线

1、主要内容

(1)认识“分类”这一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标准掌握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特点。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4)以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5)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分类方法的应用

2、内容结构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在初中虽然也涉及到,但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离子反应;(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及相关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的新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所以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内容呈现特点:

以分类的科学方法作为统领本章的主要线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是作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知识载体,但现在只是作为基本概念,而且是从分类的角度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相关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具体的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与第一章的编排相似,第二章的知识仍然非常重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知识入手,引入分散系、胶体等新的概念,而化学反应的分类则是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引申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且离子反应的概念建立在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的知识基础上,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也从得失氧的角度初步认识了,所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讨论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三、课时安排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第二节 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测验讲评(1课时)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基本的要求 ①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 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③ 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弹性的要求 ① 胶体的渗析;

② 胶体的吸附作用。

暂不宜拓展 ① 胶体的凝聚的方法;

② 胶体布朗运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科书引入“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源于生活,落在化学,建议用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例1: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化合物,如果将它们以在通常状况下的存在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如果将它们以是含氧还是含氯的二元化合物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氧化物和氯化物两类。

例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例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是否化合反应;反应物的特点;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等)

① 硫在氧气里燃烧; ②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③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④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⑤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2)从化学物质的分类过渡到化学反应的分类,建议可适当补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虽然这个内容在“人教版”中没有出现,但在“山东版”和“江苏版”都有涉及。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

(1)关于分散系的教学,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教科书已经列举了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相互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但没有具体的实例,因此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列举实例。

(2)关于胶体概念的教学,要把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浊液、溶液的有关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建议先通过丁达尔效应把浊液、胶体、溶液区分开来,然后通过比较、讨论,正确认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提到了丁达尔效应,而其他性质只有“山东版”提到了电泳、聚沉、渗析等,而课标对胶体教学的要求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方面提到了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见胶体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不宜随意扩展、加深。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化学知识点汇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分散剂。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析,分散系有9种组合方式。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分散系按分散质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胶体区别于溶液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否有丁达尔现象稳定性举例

浊液大于100nm—不稳定泥水

溶液小于1nm—稳定NaCl溶液

胶体1~100nm有介稳性Fe(OH)3胶体

2.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观察到液体颜色为红褐色,这是形成了Fe(OH)3胶体的缘故(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室方法)。当一束光通过该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这条“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利用这个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当把制得的胶体进行过滤时,滤纸上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这个事实说明,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即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滤纸的空径小。

第二节离子反应

1.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无机化合物中的强酸(如:______)、强碱(如:______)、绝大多数盐(如:______)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氨跟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试写出下列物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①NaCl____________;②CuSO4____________;

③HCl____________;④HNO3____________;

⑤H2SO4____________;⑥NaOH____________;

⑦Ba(OH)2____________;⑧Na2SO4____________;

⑨NaHCO3_____________;⑩NaHSO4____________;

3.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试写出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钠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

⑦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⑧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

⑨氯化铁溶液中加铁粉_____________;⑩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交换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反应就能发生。

★☆☆5.离子共存问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有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如Ba2+、Ca2+等不能与SO42-、CO32大量共存;Ag+与Cl-、Br-、I-等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CO32-、HCO3-、S2-、HS-、SO32-、HSO3-等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③有若电解质生成。如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OH-、CH3COO-、ClO-、F-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与较强氧化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不能大量共存。②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在酸性条件下与Fe2+、I-、S2-、SO3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SO32-与S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3)由于形成络合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还失升氧: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Fe+CuSO4====FeSO4+Cu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②CuO+CCu+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_

③CaCO3+2HCl====CaCl2+H2O+C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④Fe3O4+4CO3Fe+4CO2是或否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__

⑤Cl2+H2O====HCl+HClO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⑥2Na2O2+2CO2====2Na2CO3+O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⑦2FeCl3+Fe====3FeCl2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⑧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⑨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_还原剂_______

⑩3O22O3是或否_____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设计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aO、CuO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这类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氧化钠D.高锰酸钾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蔗糖⑤二氧化硫
A.①②B.①②⑤
C.③④D.①⑤
3.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B.钠与氯气
C.CO还原Fe2O3
D.Zn与CuSO4溶液
4.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A.PCl5→PCl3B.MnO2→Mn2+
C.SO2→SOD.Fe→Fe2O3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6.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动物呼吸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D.石膏点制豆腐
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8.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A.2∶1B.1∶2
C.3∶1D.1∶3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2H+=H2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
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6H+=2Fe3++3H2O
11.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只用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B.硝酸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氯化钡溶液跟硫酸溶液混合D.氯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铜溶液混
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NO、Cl-
B.Mg2+、Na+、Cl-、SO
C.Ca2+、Mg2+、OH-、Cl-
D.H+、Na+、CO、SO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Ag+、Cl-
B.Ca2+、NO3-、Mg2+
C.Na+、CO32-、Fe2+
D.Cu2+、SO42-、OH-
15.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反应中: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2H2O=2H2↑+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水只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17.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⑴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⑵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
18.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20.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4.48L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
(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