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3

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化学教案人教版化学必修2全册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与技能: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节教学难点:
1、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2、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定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
[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论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
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
[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在实验中要注意:
(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
(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
(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学生活动]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反应物
及用量酸HNO350mL1mol/LHCl50mL1mol/LHCl50mL1mol/L
碱NaOH50mL1mol/LNaOH50mL1mol/LKOH50mL1mol/L
混合前温度室温室温室温
混合后温度t1t2t3
结论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对实验进行
归纳和概括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学生探究]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本质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3+NaOH=NaNO3+H2O,H++OH-=H2O
HCl+NaOH=NaCl+H2O,H++OH-=H2O
HCl+KOH=KCl+H2O,H++OH-=H2O
由此可见,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是它们的反应本质相同,都是H+与OH-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其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所以,可提出推测,即中和反应都放热。由于三个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都相等,则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上述三个实验中,温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概念引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课堂小结]
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相关知识

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01物质的分类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课前检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情景设计]
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情景设计1]试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CuO+H2SO4------MgO+HCl------
SO2+Ca(OH)2-------CO2+NaOH------
[概念形成]
1、碱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
2、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

[友情提示]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
1、两性氧化物:
2、不成盐氧化物:
3、酸酐:含氧酸失水后的生成物,如H2CO3的酸酐是CO2

[情景设计2]HCl、H2SO4、H3PO4、H2S、HF、HNO3能否进一步分类呢?
[归纳]

[情景设计3]NaOH、Ca(OH)2、Fe(OH)3、Ba(OH)2能否进一步分类呢?
[归纳]新课标第一网

[情景设计4]NaCl、NaHCO3、Cu2(OH)2CO3、KAl(SO4)2能否进一步分类呢?
[归纳]

[典型例题]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在分类方法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出来,用横线划出。
A、HClO3、KClO3、Cl2、NaClO3B、空气、N2、HCl、CuSO4
C、铜、金、汞、钠D、H3PO4、HNO3、HCl、H2SO4
[当堂训练]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Na_________Cl2___________FeCl3___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____
CaCO3__________CaO___________NaOH_________NaHSO4___________
Mg(OH)Cl______________NH4Al(SO4)2_______________SiO2______________
氨水______________铁水___________CuSO45H2O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课外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1-2个答案)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橱名甲乙丙丁
试剂盐酸、硝酸烧碱、苛性钾食盐、氯化钡酒精、汽油
3、实验室中的某四个试剂橱已存放有如下药品,实验员新购进一些石灰石,应将它放进()
A、甲橱B、乙橱
C、丙橱D、丁橱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Na2CO3H2SO4NaHCO3SiO2CO2
BNaOHHClNaClNa2OCO
CNaOHCH3COOHCaF2SO3SO2
DKOHHNO3CaCO3CaOSO3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混合物,后者为单质的是()
A.Na2CO310H2O、石墨B.碘酒、干冰
C.石油、液氧D.盐酸、水
6、经测定,常温常压下的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7、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
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2
C.酸硫酸H2S
D.盐纯碱NaOH
8、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①金属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酸性氧化物⑤酸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②④ D、全部
9、航天技术测得三氧化二铁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与CO2都是碳的氧化物B.C2O3与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C.C2O3与CO都能与NaOH反应D.C2O3与C的燃烧产物都是CO2
10、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生成酸
二、填空题
11、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组成上的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⑴HClH2SO4H2CO3H3PO4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HCl、H2S、HF、H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OHBa(OH)2KOH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空气、石油、煤、HCl气体______________
(5)NaHCO3、KHSO4、KHSO3NH4Cl______________

⑴CaONa2OCO2CuO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HClH2OH2SO4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O2FeCuZn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SCArCu_____________
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
12请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类别用短线连起来。
ⅠⅡ
Na2SO4含氧酸盐
KHSO4无氧酸盐
NaCl钠盐
BaSO4硫酸盐
NaHCO3酸式盐

家长评价签字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课时
物质的量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教学方法】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新课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有怎样的理解?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曾这样形容化学,说它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由于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p3(交流与讨论)
【板书】物质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提问】课本p3(问题解决)
相信大家对物质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仅仅是物质进行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类型之间的转化规律。
【板书】二.物质的转化
【过渡】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遍
【板书】
【例】根据这张关系表,我们来看P5钙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图,写出化学反应
【提问】请把这些反应按初中所学的四种反应类型分类
这些反应中那些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过渡】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钙和氧气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钙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气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这里我们又找到一个划分化学反应的方法

【板书】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在专题2中进一步的介绍
【化学史话】
【思考】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液态氧,汽水,洁净的空气,纯净的盐酸,冰水混合物,干冰,铁矿石,金刚石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小结】
【作业】
信息博览
1.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反应条件
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1)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碳+金属氧化物→金属+CO2(1)高温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金属+酸→盐+氢气(1)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1)盐可溶;(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3)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律反应条件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
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1)盐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盐+盐→另两种新盐(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2.两类反应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生成。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问题解决:
[问题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D
[问题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问题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学生自由讨论: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能的分类有这样几种:
A.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1)、(2)、(3)、(4)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
B.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1)、(2)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3)、(4)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
C.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1)、(2)、(3)、(4)、(5)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
本章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分类是记忆的基础,高考试题往往会综合考查物质的分类;对于胶体知识的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一般是将胶体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离子反应的考查一般涉及的题型是选择和填空以及有关离子共存的综合判断;离子共存的命题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遇到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以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2)定性中有定量,一般和水的电离溶液的PH有关。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考查上内容及历届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而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或漏掉部分反应等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20%左右;(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往往多次重复出现,例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考查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还会保留。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的简单计算、析出沉淀物或微溶物的计算也会出现。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综合考试中担任重要角色。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点涉及基本概念、配平简单计算以及关系式计算,还有强弱规律的应用。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1)从氧化还原反映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2)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4)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近几年除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通过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等新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面广,能出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今后的高考命题出继续从上面进行综合考查以为,还可能推出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紧密结合。
考纲解读
一、本章的课标要求是:
1.认识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本章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领会化学键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能辨别不同化学键类型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好奇心,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两块吸铁石,把两块吸铁石靠近,它们就会仅仅吸引在一起,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大家来说说看为什么两块吸铁石能吸引在一起?

学生:因为它们之间有磁力啊。

教师:正确,那大家想想我们化学世界中的物质,它们中大多数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数以千万计的物质,它们又是靠什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呢?

学生:一种力…

教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化学物质形成过程中的这种“力”。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实验展示,宏观感受。

教师:我们还记得氯化钠吧?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么?

学生:是钠和氯气反应得来的。

教师:请大家拿出练习本,写出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好,写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视频。

2.视频观看,微观感知

教师:实验看完后思考一下,在生成氯化钠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钠怎么和氯气发生反应就能形成氯化钠了?大家思考不清楚没有关系,我们继续看一段动画,看看动画里怎么说。

通过动画视频为学生展示钠和氯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讲解: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它们要达到各自的稳定结构需要获得或失去电子,原子就变成了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因此,我们把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呈现实例,讨论归纳

教师:在了解离子键定义之后,我们想,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什么呢?

学生:离子化合物。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下离子化合物。

【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给一组离子化合物,大家观察一下,他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KCl、MgCl2、CaCl2、ZnSO4、NaOH。

教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特点。(停顿)我们请位同学来说一说,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都有活泼的金属元素,还有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教师:非常不错了,我们把这个话整理一下就更好了,通常呢,离子化合物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形成。

4.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教师:那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那像氧气、氢气这些分子他们是什么作用在一起呢?经历了刚才的学习过程,相信大家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方法,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像氯气、氢气和氯化氢的形成是否和氯化钠一致?尝试下和刚才一样,从原子结构层面分下一下看。以同桌为小组,相互交换下意见。

教师:我先不提问大家,我们通过看动画来自己验证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氢气和氯化氢分子形成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化视频深化自己的理解。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作共价键;像H2O、CO2等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板书】二、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总结:我们把这种能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常称为化学键。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如下问题: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HCl、CO2、H2O、H2、NaOH、Cl2、NaF、CH4、MgCl2、CaO。(1)这些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

(2)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

学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评,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刚才的巩固练习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以填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填表。

教师评价: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

作业:

教师:课后习题任选两道作为作业。

文章来源:安徽中公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