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高中汉语必修四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4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案例设想:

当前化学的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提倡建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必须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问题式学习方法就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一种方式。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注意问题式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解决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一、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定位

1、问题式学习的探讨过程是思维发展的动力。从本质上说,问题式学习也是人们发现思维的客观要求。任何发现都是首先发现问题,其次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2、问题式学习的方式并非凭空而生。首先,它有科学及哲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应该是实际的、开放的、真实的。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激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另外,先前学习的实例可以应用到与此类似的问题解决中。
(3)这种问题需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4)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在于沟通和理解,更在于积极思维,推进了分析问题的深度,拓展了人的观察问题视野。使探讨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用有序思维法完善问题探讨全过程

问题探讨学习方式侧重的是探讨。具体来说,就是在学习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化学素养。

应该说新课程教科书预设的探究题既是解决重难点的钥匙,也是提示学习方法的例子,价值很高,但这些探究题的预设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自主探究。不仅仅在课堂学习如此,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有此意识,有所运用。

问题是思维的种子,会学第一要略就是培养问题意识、发展问题思维。当然课堂学习要有序高效,必然要有问题的预设,必然在问题提出后加以思考,讨论解决。所以问题探讨应该包括两部分:有序提出问题,层层深入探讨。

有序思维的问题探讨进行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的教学包括以下几步:

1、复习第三节内容,温故知新,进行元认知激活。让学生自我回答,引入新课,进行初步探讨。
2、抓住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提出有思考性高质量问题,深入探讨。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有基本的认识。同时注意难度的把握,必修课程的化学知识面宽,应用性内容多,理论深度较浅。不可过早加深对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注入,以认知和联系实际为教学目的。
3、通过一定量的实验,品味官能团的性质和化学特效性质,咀嚼回味,细细探讨。加深对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认知和特性的体验。
4、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完成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化学素养。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食物中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认识葡萄糖、果糖的分子结构。

2.使学生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性质。

3.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一些知识。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和水解反应性质。

三、教学难点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结构,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水解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课时安排

1.5--2课时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式学习与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葡萄糖粉、蒸馏水、碘酒、浓硝酸、NaOH溶液(10%)、CuSO4溶液(5%)、蔗糖溶液(20%)、稀硫酸、pH试纸。洁净的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

Powerpoint投影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投影显示)

我们学习的乙醇与乙酸都是烃的衍生物,请回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乙醇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

(2).乙醇的-OH是官能团,乙醛分子中的官能团是什么?应有什么样的性质?

(3).什么是乙酸乙酯?试着书写乙酸乙酯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疑引入】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的类型

指导:乙酸乙酯与水的反应称之为水解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

【过渡提问】乙醇和乙酸属于烃的衍生物,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也有不少物质也属于烃的衍生物。

复习并完成

(1).写出乙醛的结构简式:

CH3CHO

【讨论回答】:

(2).是醛基:-CHO,应可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乙酸。

(3).乙酸乙酯是酯的一种。是由乙酸与乙醇反应所生成的酯。

化学方程式

CH3COOC2H5+H2OCH3COOH+HOC2H5

是与水的复分解反应,大概叫水解反应。

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元认知。

(1)、(2)两题为学生理解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做铺垫。

(3).为学习水解化学性质打基础。

引入“水解”反应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食物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原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2).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六大营养素中,能为人提供能量的物质有哪些?

【引入新课】在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它们不仅为人体提供能源,还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四节。

【回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思考并回答:

糖类、油脂、蛋白质

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营养物质种类。切入主题。

【板书】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见表3-3)

【问题式学习提问】(投影显示)

(1)根据表3-3,分析单糖、双糖、多糖在分子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具的相同的分子式,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试推测原因。

小结表格内容

【板书】2.糖类的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1)葡萄糖和果糖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单糖。

【启发思考】请分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

(2)蔗糖和麦芽糖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双糖

(3)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设疑设问】为什么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过渡】介于糖类、油脂、蛋白质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我们怎样鉴别和区分它们呢?

阅读课本,小结。

1.组成元素:C、H、O;都是烃的衍生物。

2.它们具的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含有不同的官能团。

阅读课本回答:

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回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六个羟基一个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六个羟基一个酮基。

【回答】因为组成分子的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因而不能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明确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所属有机物的种类。与前面所学的内容建构知识网络。

学习糖类的概念,了解低聚糖的同分异构现象。

了解糖类的分类。

了解多羟基醛与多羟基酮的结构。

初步引入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板书】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

(1)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混合溶液变为绛蓝色,加热后变为砖红色。

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现象的能力

了解多羟基的鉴别方法。掌握醛基的鉴别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该项实验可用于醛基的检验,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检验。(投影图片)

(2)碘酒与淀粉的反应

指导:同学们在家可用土豆片、淘米水等含淀粉的物质与碘酒进行实验

【投影思考】有人发现市场上销售的牛奶中掺有淀粉,你如何检验?

(3)蛋白质的黄蛋白反应浓硝酸与鸡皮反应

(4)灼烧蛋白质有焦羽毛气味(灼烧全毛毛线)

【投影思考】:有人发现市场上销售的丝巾不是真丝的,如何来检验?

【过渡引出于公心】糖类、蛋白质不仅有特征性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还共同的化学性质类似乙酸乙酯与水的反应。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实验3-6

【投影思考】

(1)水浴加热有什么特点?

(2)已知蔗糖不可以发生与新制的Cu(OH)2间的反应,说明蔗糖中不含有什么官能团?

(3)加入稀硫酸和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的作用是什么?

【投影板书】

蔗糖+水葡萄糖+果糖

淀粉或纤维素+水葡萄糖

油脂+水丙三醇+高级脂肪酸

(酸性条件)

学生阅读资料卡片,观察图片并记忆

学生动手做分组实验:用玻璃棒蘸取碘水点在盛有米粒的点滴穴中的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

【思考回答】选用碘酒检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

学生动手做分组实验:灼烧全毛毛线

闻气味。

有焦羽毛气味。

【回答】灼烧丝线闻气味。

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后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讨论完成书上解释填写

【讨论回答】:

(1)水浴加热的特点是,受热均匀;可控制温度。

(2)蔗糖不含有醛基。

(3)加入稀硫酸的是起催化剂作用,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的作用是防止在酸性条件下Cu(OH)2会溶解。

识记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3

葡萄糖果糖

(C6H12O6)n+nH2O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葡萄糖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掌握淀粉的鉴别方法。

学会在生活中检验营养物质的方法。

了解可用黄蛋白反应与灼烧有焦羽毛气味的方法鉴别蛋白质。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引出水解反应概念。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手动脑。

使学生参与问题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思维碰撞,进行自我体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水解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油脂+水丙三醇+高级脂肪酸钠

(碱性条件)又称为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氨基酸

【过渡引出】

糖类、油脂、蛋白质不仅有共同的化学性质,也是人类能源的重要来源。

【板书】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投影讨论】:

(1).糖类是什么作用的产物?我国居民每天能量主要来源是什么?

(2).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板书】

2.油脂的主要应用

【投影讨论】:

(1).油脂的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2).低沸点的油分子中含有什么样的碳链?高沸点的脂肪分子中含有什么样的碳链?如何健康饮食?

【板书】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投影讨论】:

(1).蛋白质的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哪些?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将氨基酸分成必需和非必需二种?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最后去向如何?

(3).蛋白质在工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思考】结合饮食健康问题谈谈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健康饮食的差距。

记忆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共同性质—水解反应。(化合物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学生阅读书本。

1.回答: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我国居民每天能量主要来源是糖类。

(2)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分别是:水果、蔬菜;甘蔗、甜菜;植物种子和块茎中;植物的茎、叶和果皮中。主要作用除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以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

2.回答:

(1).油脂的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人体的脂肪中。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量有不良后果。

(2).低沸点的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高沸点的脂肪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在饮食中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3.回答:

(1).蛋白质的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鸡蛋、牛奶、动物的毛、皮、蚕丝中。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2).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自身合成。蛋白质被人体胃中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催化水解生成氨基酸被消化吸收的,最后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蛋白质在工业生产中可制造照相用片基、制作食品和塑料等。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问题式学习,结合自己的元认知扩展书本内容,交流补充。

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不同,条件也不同,其中油脂的碱性水解又称为皂化反应。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将化学知识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认识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性,了解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关爱生活,关爱生命。了解蛋白质的重要应用。

培养学生问题式学习的参与能力,相互学习并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反馈练习】
1.糖类是指(D)
A、含有碳、氢、氧的有机物B、含有羟基和醛基的有机物
C、有甜味的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
2.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和十亿年前地球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当时无臭氧层),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D)
A、醇类B、羧酸类C、糖类D、氨基酸
3.葡萄糖是含有醛基的单糖,其事实依据是(C)
A、能与H2生成六元醇B、分子组成是C6H12O6
C、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D、能发生酯化反应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B、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
C、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氨基酸
D、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2006年南京

--反思
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是问题探讨的核心,怎样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呢?首先要将学生的元认知激活,温故知新,注意与新知识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问引入,如课堂教学一开始时对酯的水解反应的复习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进行了知识结构的铺垫。
面对单糖、双糖、多糖的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自学自答。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区分”?只要我们多问几个问题,我们学习糖类时就不会头脑乱成一团,就不会在阅读课本时感到十分困难。面对醛基的检验实验,课本是怎样设计实验的,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对照自己的感受自问自答,可以说,这时你才真正接触到官能团性质的本质,真切体会其妙处。对于水解反应的定义迁移,对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可发生水解反应共性的认识,我们的重难点问题就解决了,我们的认识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时,还要反思一下学生认识一定正确吗?物质种类变了,水解的论断还成立吗?从本节学习而言,获得基本化学素养的途径真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吗?对于学习化学,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难道不是学习最有效的内涵。随着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我们的问题探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这才是真正有序的问题式学习的探讨。
其次,要在细节处进行深入的问题探讨。何谓细节?我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须将习惯的、片面的饮食方式“物化”为具体生动的科学饮食形象,即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营养规律。我们要注意营养规律中的个别形象,因为它已被证实对健康是有害的了,这个“个别”本身还具有无限丰富性,它既是外部有形世界的代表,也是内部心灵世界的象征,即这个“个别”之中还包括许多具体生动的“个别”,这就是细节。它是典型中的典型,个别中的个别。通过细节把握整体,这是有价值、高质量问题的共性。
最后,我们要落实到课堂语言上去品味。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结构的同时,一定要学会渲染文化色彩,欣赏和热爱语言。语言美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创造性的课堂语言,来自于“千锤百炼”,形成了“陌生化”的话语蕴藉特性,区别于“自动化”的日常生活语言。
怎样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必须明确:
追问是问题探讨的基础与起点,通过它发现问题;细节关注是其支点,通过它梳理问题;品味语言是其亮点,通过它升华问题。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问题探讨的课堂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相关推荐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三省六部的名称、职能及隶属关系,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的进步作用;隋唐两代对府兵制的改革、调整及其作用、弊端,府兵制的崩溃和募兵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隋朝的租调制和纳绢代役,唐朝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果。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各项制度对封建统治的利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学习隋唐各项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指导学生掌握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思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因其具有积极作用而被历朝所沿用。

2.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因而被历代沿用。

3.隋唐改革、调整、健全府兵制,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4.均田制是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因此,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

5.募兵制既对封建统治产生过积极作用,也成为军阀割据势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6.赋役制度上,隋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后来又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制度。唐朝统治者总结、吸取隋亡的教训,以轻徭薄赋为原则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也是唐朝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7.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因此,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唐朝统治者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客观上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也使唐朝的统治日渐衰败。

8.隋唐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并加以发展和完备。

教学要点

一、三省六部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科举制的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

3.府兵制的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四、租庸调制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2.唐朝的租庸调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五、两税法

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

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

4.两税法的局限性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两课时。

本节重点: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备和积极作用与意义;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和意义;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两税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本课难点:府兵制的崩溃;两税法的局限性。

二、讲本课前,教师通过概括介绍本课教材的整体内容导入新课: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他们一方面承袭、发展或完善了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制度,如府兵制、租调制等;一方面又创立和逐渐完备了一些新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募兵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这些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讲本课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新课内容与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另外,应尽量启发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三省六部”一目,是本节重点之一,教材分两个层次讲述:1.三省六部的关系和职能;2.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讲第一个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忆,三省六部制始于隋而发展、完善于唐。然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出:(1)三省的职能及其长官;(2)六部的职能。教师要明确六部是尚书省下设的机构。文献资料均可让学生课上阅读,以加深学生对三省六部制内容的理解,并为下面分析此制度的作用奠定基础。讲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和长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的,讲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

2.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由于上面的讲述已为分析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教师在此只需稍加指点,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最后,教师概括为: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四、“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一目,为本课另一个重点。教材分两部分讲述:1.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2.科举制的作用。

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可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①科举制产生的背景──让学生讲述曹魏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关于科举制产生的背景。教师将其归纳为: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势力日益强盛,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到了南朝末年,随着士族势力的衰弱,庶族势力日渐兴起,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②科举制的兴起。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将其创立过程归纳为: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③科举制的完善。最后,教师将其发展过程归纳为:唐承隋制→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人数,且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小字部分重点介绍考进士科为何受到重视及考取情况,加深学生对科举制的感性认识。因为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对学生来讲较枯燥、单调,不易理解。以上均可让学生自己阅读,以调节课堂气氛。

讲述第2部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出科举制的进步作用:①抑制士族门阀势力;②扩大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④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教材最后用一句话概括了科举制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历朝沿用”。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一目,要求学生了解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时间(隋炀帝时),理解科举制在唐朝的发展情况和科举制的作用、意义。

五、“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一目,介绍了隋唐军事制度的变革。教材分三部分讲述: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2.唐太宗调整、健全府兵制;3.募兵制的兴起和府兵制的崩溃。府兵制的崩溃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教材分别介绍和分析了两个问题:①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措施;②隋朝府兵制的进步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关键措施,是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这一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归纳隋朝改革后的府兵制带来哪些效果:一、有利于生产;二、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三、扩大了兵源;四、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最后概括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为了让学生理解作用“四”,可指导学生先阅读下面小字部分,从中受到启发。如有时间,可先概括讲述府兵制的创立及其特点,并与隋改革后的府兵制进行比较。要特别强调,隋朝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这就为以后分析府兵制崩溃的原因打下基础。

2.唐太宗调整、健全府兵制。教材讲了两个问题:①唐太宗调整、健全府兵制的主要措施;②唐朝府兵制的利弊。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归纳唐太宗改革府兵制的三项措施:(一)增加军府的数量,且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设置在关中;(二)兵将分离;(三)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自备武器、粮食等。在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的利弊时,可让学生阅读文献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唐太宗调整府兵制的重要目的是“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教材中的《唐朝府兵俑》图,可增加学生对府兵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理解隋唐改革府兵制的主要措施和府兵制的利弊。

3.府兵制的崩溃和募兵制的兴起。教材讲了三个问题:①府兵制崩溃的原因和时间(开元年间)。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均田制的破坏;二是兵士逃亡的较多;三是府兵地位下降。教师讲原因时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适当补充一些生动的史实、实例或具体的数字等。②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目的,为增强军事力量。③募兵制的特点和对唐朝统治的利弊。教师可用对比法,比较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不同点:一是府兵需自备兵器、资粮等,而募兵的衣食等由国家供给;二是府兵若有征战,则临时从各地征发而来,朝廷临时指派军官指挥打仗,而募兵则以当兵为职业,由将领长期统帅,兵将间有隶属关系,与府兵的兵将分离形成鲜明对照。在比较之后再对两种兵制产生的后果、影响进行对比,重点放在分析募兵制的兵将关系带来的后果是“导致军阀的形成”。从而分析出募兵制最大的弊端是:它是产生军阀割据的根源。要求学生理解府兵制崩溃,了解募兵制兴起的时间;募兵制对封建统治的利与弊。由于府兵制的崩溃是难点,教师一定要按教材讲清崩溃的原因:一要条理清,分三点一一讲清,讲透;二可适当补充感性材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三点原因中,第一点均田制的破坏是重点,是根本原因。教师可通过分析均田制破坏是导致府兵制瓦解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讲本目时,可适当引用《兵车行》等唐诗。

六、“租庸调制”一目,是本课又一重点。教材分三个段落讲述:1.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2.唐朝的租庸调制;3.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作用。

1.隋朝的赋役制度的改革。这部分教材讲了两个小问题:①隋朝赋役制的改革。讲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讲明,隋朝在赋役制度上也基本上沿用北魏的租调制,但数量却有变化,而且服役时间也不同。然后教师打出第二张自制投影片《北魏、隋、唐的赋役制度简表》,也要遮住唐朝部分。讲此表时一定要突出隋朝在服役方面的重大改革——开始部分地实行“纳绢代役”。另外,租调数量也有所减轻,服役时间也缩短了。

2.唐朝的租庸调制。教材首先介绍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的原则是“轻徭薄赋”。教师要分析原因:①唐吸取隋亡的教训;②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政府财政困难,人民流离失所。因此,整顿田制和赋役制度,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教材接着重点介绍租庸调制的内容。教师打出第二张自制投影片,让学生从三朝赋役制度的比较中加深对唐租庸调制的理解。讲述此表时,尤其要强调隋唐两代关于“庸”的不同规定,并从中分析,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唐朝统治者被迫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在此,可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3.隋唐推行租庸调制的作用。教材将其归纳为三点:①减轻了农民的一些负担,且保证了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②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举出数字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直到天宝年间,租庸调的收入仍占唐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60%左右。③巩固了府兵制。最后,教材用一句话概括两项制度的意义。

要求学生理解的是: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唐朝租庸调制的内容,隋唐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七、“两税法”一目,教材分别讲述了: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2.两税法的实行。3.两税法的作用。4.两税法的局限性。其中两税法的特点和作用、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两税法的局限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1.讲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时,教师要讲明:由于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前提的赋役制度,因此,唐中期以来,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已无法继续推行,于是,造成政府财政大大减少。为了保障政府的财源,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适应当时形势的新赋税制度。教师可深入浅出地分析均田制的破坏对租庸调制的推行所起的瓦解作用。

2.两税法的实行,包括实行的时间、目的、有关历史人物和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讲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用教师介绍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四点及两税法名称的来历,并指导学生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从中分析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3.在分析两税法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两税法的作用,并将其归纳为三点(可按教材讲)。最后要特别强调,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由此开始了我国赋税发展史的又一个新阶段。

4.结合教材中的小字,让学生分析两税法的局限性。另外,也要从唐实行两税法的背景、目的分析两税法的实行不可能使农民的负担真正减轻。

八、小结:隋朝建国虽短,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的改革却给唐朝甚至以后各代带来深刻的影响,如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改革府兵制、赋役制度。唐朝是在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它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实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整顿府兵制,实行募兵制。它们虽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最终都没能挽救唐朝的统治。因此,隋唐虽曾因推行上述制度而繁盛一时,却不可能摆脱衰亡的命运。

基本营养物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本营养物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
课题: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一)授课班级
课时1

的知识

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化学性质,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过程

方法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解析、比较过程,增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思想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典型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学习的用途和兴趣
情感
态度
价值观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代表物的典型结构,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2、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辩证认识
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和主要性质
难点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油脂的水解反应








计一、糖类(carbohydrate)
糖类: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糖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一)、单糖--葡萄糖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2、组成与结构:(1)分子式:C6H12O6(180)最简式:CH2O(30)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H2OH(CHOH)4CHO
结构式:
3、化学性质:(官能团--OH、--CHO)
(1)、催化氧化
(2)、燃烧,提供热量:C6H12O6(l)+6O2(g)→6CO2(g)+6H2O(l)+2804kJ
(3)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出现红色沉淀。
(4)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
4、制法:工业上通常用淀粉催化水解法制取葡萄糖。
(二)、双糖—蔗糖
1、分子式:C12H22O11;
2、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可展示冰糖、白砂糖样品)。
3、化学性质:①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②水解反应(hydrolysisreaction)
(三)、多糖--淀粉(starch)与纤维素(cellulose)
1、物理性质:
(1)淀粉:白色、无气味、无味道、不溶于冷水、热水中“糊化”。
(2)纤维素:白色、无嗅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1)淀粉与碘单质变兰色。
(2)
二、油脂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比水轻,易溶于有机溶剂
2、油脂的水解
(1)酸性条件下:
(2)碱性条件下
皂化反应(saponification):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液态植物油+H2→人造脂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言]生命由一些奇妙复杂的化学过程维持者着,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这些都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节里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它们知识。首先学习较简单的葡萄糖和蔗糖。
[板书]一、糖类(carbohydrate)
[引入]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阅读]表3-3观察糖类代表物分子组成,分析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三者可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n(H2O)m;淀粉、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麦芽糖分别是同分异构体。
淀粉与纤维素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问]符合Cn(H2O)m的是否一定是糖类物质?
[讲]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C6H12O5、甲醛(CH2O)、乙酸(C2H4O2)、乳酸等,
[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糖类: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糖的分类:单糖双糖多糖
[过]在单糖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一)、单糖--葡萄糖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2、组成与结构:(1)分子式:C6H12O6(180)最简式:CH2O(30)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结构式:
3、化学性质:(官能团--OH、--CHO)
(1)、催化氧化
(2)、燃烧,提供热量
C6H12O6(l)+6O2(g)→6CO2(g)+6H2O(l)+2804kJ
[实验3-5]1、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
[讲]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时,碱宜适当过量,碱性的氢氧化铜更易跟还原性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
[问]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呈绛兰色;加热出现红色沉淀。
[板书](3)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出现红色沉淀。
[讲]葡萄糖还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如暖瓶内胆镀银。
[板书](4)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
[讲]葡萄糖之所以发生这两个反应,原因是含有官能团醛基-CHO,这也是官能团醛基的特征反应。
[思考与交流]丧失体内自我调节血糖水平的人会得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设想怎样去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板书]4、制法:工业上通常用淀粉催化水解法制取葡萄糖。
[投影]知识拓展
[展示]冰糖、白糖样品。
[板书](二)、双糖—蔗糖
[讲]低聚糖:糖类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双糖、三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板书]1、分子式:C12H22O11;
2、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可展示冰糖、白砂糖样品)。
[讲]存在:甘蔗、甜菜含量较多
[板书]3、化学性质:
[实验3-6]方案改进:不加硫酸与加硫酸做对比实验。
[投影小结]
实验步骤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并解释现象
现象产生砖红色沉淀
[强调]稀硫酸催化下蔗糖水解后产物的检验时,不要忘了中和硫酸,否则硫酸易跟加入的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
[投影结论]1.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这因为分子结构中不含有醛基.蔗糖不显还原性,是一种非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在硫酸催化作用下,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板书]①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②水解反应(hydrolysisreaction)
[知识拓展]麦芽糖
[讲]多糖分类:淀粉;纤维素通式:(C6H10O5)n
[板书](三)、多糖--淀粉(starch)与纤维素(cellulose)
[投影]1.存在: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种子或块根里,谷类中含淀粉较多,大米80%,小麦70%。
2.分子量及组成:支链淀粉(80%,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几十万),直链淀粉(20%含有几百个葡萄糖单元,几万-十几万)
3.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几万--几十万)
4、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基础物质。木材约一半是纤维素;棉花是自然界中较纯粹的纤维素(92-95%),脱脂棉和无灰滤纸是纯粹的纤维素。含有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分子量几十万。
[板书]1、物理性质:
(1)淀粉:白色、无气味、无味道、不溶于冷水、热水中“糊化”。
(2)纤维素:白色、无嗅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问]我们吃馒头时,咀嚼时为什么会感到有甜味?
淀粉水解后生成还原性单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讲]不论是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在稀酸作用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再者纤维素也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只不过比淀粉更困难。
[讲]淀粉在人体内也进行水解:唾液淀粉酶;胰液淀粉酶。但人类不能消化纤维素,而动物能。
[板书]2、化学性质:
(1)淀粉与碘单质变兰色。
(2)
[思考与交流]如何证明淀粉没有水解?如何证明淀粉部分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完全水解?
用银镜生成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用银镜生成,用碘水显蓝色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用碘水——是不显蓝色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过渡]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茶油、棉籽油、油菜籽油等都是油脂。
[板书]二、油脂
[讲]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思考:以上列举的几种油脂在常温下分别呈什么状态?
[总结]在通常温度下,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呈固态,而花生油、豆油、茶油、棉籽油、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为液态。一般说来常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叫脂肪,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油。
[投影小结]
[讲]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的影响。由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由于各类油脂中所含的饱和烃基和不饱和烃基的相对量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熔点。
[投影小结]
[讲]首先我们来学习油脂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问]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请同学们比较油脂与水哪个密度更小?油脂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板书]不溶于水,比水轻,易溶于有机溶剂
[过]因油脂属酯类化合物,故油脂和酯一样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板书]2、油脂的水解
[讲]油脂的水解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一样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和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我们先学习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
[板书](1)酸性条件下:
[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什么?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讲]油脂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由于此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讲]工业上根据这一反应原理,可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讲]刚才我们学习了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下面我们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
[板书](2)碱性条件下
[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什么?反应能否进行到底?
[讲]油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由于此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故反应能进行到底。
[讲]因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我们把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板书]
皂化反应(saponification):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板书]3、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液态植物油+H2→人造脂肪)
[讲]这个反应叫做油脂的氢化,也叫油脂的硬化。这样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通常又叫硬化油。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氢化反应把多种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糖类、油脂几种营养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请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规律
[自我评价]
1.糖类的概念是()
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
B.符合通式Cn(H2O)m的化合物
C.有甜味的物质
D.一般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2.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在糖类结构中最简单B.在所有糖类中碳原子数最少
C.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D.不能再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3.青苹果汁遇碘水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在纯水中易水解
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5.1998年江西曾发生误食工业用猪油的中毒事件,调查原因是工业品包装中混入有机锡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猪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猪油皂化反应完全后,反应液静置分为两层
6.(1)在蔗糖中加入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H2SO4的作用是。
(2)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稀H2SO4并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稀H2SO4的作用是。
(3)向(2)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1、D2、D3、C4、BD5、B
6.(1)C12H22O11(蔗糖)12C+11H2O;
(2)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3)水解后溶液中H2SO4未被中和,H2SO4与Cu(OH)2反应了。

教学回顾:

教案
课题: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二)授课班级
课时

的知识

技能1、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存在及来源
过程

方法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应用
难点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计三、蛋白质
1、存在
2、组成和结构:
(1)组成:由C、H、0、N、S等元素组成。
(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质的性质
(1)
(2)盐析:
加入某些无机盐的浓溶液,可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
(3)变性:
在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等作用下,蛋白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失去其生理活性的过程叫变性。
(4)颜色反应:
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5)蛋白质的灼烧
4、蛋白质的用途
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四、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自学)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复习提问]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糖类、脂肪的主要化学性质?
[引言]脂肪、糖类、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它们供给人体所需的全部热能。今天讲第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
[板书]三、蛋白质
1、存在
[问]根据预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回答:幻灯片中哪些是含蛋白质的物质?
[投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
[讲]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板书]2、组成和结构:
[问]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哪些?
[板书](1)组成:由C、H、0、N、S等元素组成。
[问]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
[讲]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二十多种。体内只能合成一部分,其余则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的氨基酸都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故又称为“必需氨基酸”。体内能自己合成的氨基酸则不必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又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氨基酸分子里既有酸性基(羧基);又有碱性基(氨基);氨基酸分子之间可以相互缩聚而成高分子。
[投影]常见的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板书](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讲]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3、蛋白质的性质
[问]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板书](1)
(2)盐析
[演示实验]蛋白质的盐析:
[讲]以上实验现象叫盐析。
[板书]加入某些无机盐的浓溶液,可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盐析。
[问]盐析是否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蛋白质性质有无改变?
[板书](3)变性
[问]鸡蛋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此反应是否可逆反应?为什么?能否恢复成为原来的蛋白质?
[讨论]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
[板书]在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等作用下,蛋白质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失去其生理活性的过程叫变性。
[问]盐析与变性的区别?
[小结]
[问]医院用酒精、苯酚溶液杀菌,用福尔马林浸制动物标本,农业上用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利用了蛋白质的什么性质?
[讲]都是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起到杀菌、防腐作用。
[板书](4)颜色反应[学生分组实验]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
实验现象:鸡皮变黄色。
[问]不小心把硝酸溅在皮肤上,会有什么变化?
皮肤变黄色。
[板书]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强调]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蛋白质变黄说明蛋白质含有苯环。
[板书](5)蛋白质的灼烧
[学生实验]用简单实验方法区别桌上放的毛织物和棉织物。
[问]鉴别方法?解释原因。
[讲]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根据气味可鉴别蛋白质产品。
[板书]4、蛋白质的用途
[讲]动物的毛和蚕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动物的皮经药剂鞣制后得到柔软坚韧的皮革。骨、皮等熬煮得到无色透明的动物胶,叫做白明胶,是制造照相感光片和感光纸的原料。牛奶中的蛋白质—酪素还能跟甲醛合成酪素塑料。…
[板书]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板书]四、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自学)
[投影]自学提纲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纤维素
2.油脂的主要应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
油脂是热值最高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1)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
(2)蛋白质的存在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聚合物;②以第一阶段产生的单体合成有序的生物聚合物;③对第二阶段形成的生物聚合物进行自我复制。
[自我评价]
1.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之一是找到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由题可知酶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作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份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3.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B)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晴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绵纶织品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⑥
4.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邻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十亿年前地球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D)
A、羧酸B、蛋白质C、糖类D、氨基酸

基本营养物质(1)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
【学习目标】知道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预备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
【基础知识】
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看课本表格
观察教材78页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发现葡萄糖和果糖具有相同的________,具有不同的_________,葡萄糖和果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和纤维素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为什么?

根据糖类是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把糖分成、和。
二、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⑴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
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也可使
应用:
⑵淀粉的特征反应
⑶蛋白质特征反应:①②
应用: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①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油脂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
用途:
③蛋白质水解:
【思考与交流】
1、我们长时间咀嚼馒头、米饭为什么会感到甜味?

2、现有三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如何利用化学方法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
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2)
【学习目标】认识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糖、油脂、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的主要应用
⑴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⑵蔗糖的存在和用途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⑶淀粉
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⑷纤维素①存在:、、、
②主要用途、、、
2、油脂的主要应用
⑴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油脂中的碳链含时,主要是
⑵应用: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是,然后再分别进行,
油脂同时还有的作用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食用:纺织业:
皮革业:医药业:
化工业:
⑷酶:酶是一类,是。

第四节苯酚


第四节苯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酚和醇性质的差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采用边讲边实验,并适时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苯酚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比较,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酚羟基和醇羟基的区别,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
投影仪、苯酚的比例模型
苯酚、水、浓溴水、NaOH溶液(5%)、FeCl3溶液、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师]比较两种水解产物,它们有何关系?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2.结构上的相同点:都含有苯环和羟基。
3.不同点:前者羟基连在苯环的侧链上,后者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
[师]它们的官能团都是羟基,那么它们是不是都属于醇类?
[生]不是。前者属于醇类,后者属于酚类。
[师]什么叫酚?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酚: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讲述]酚分子中的苯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环,如也属于酚。

“酚”是一类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总称,但通常又把酚类中最简单的一种——苯酚简称为酚。我们这节课通过苯酚的性质,来了解酚类和醇类这两种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上的异同。
[板书]第四节苯酚
[师]展示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学生写出苯酚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
[板书]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师]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苯酚中的所有原子是否也都在同一平面内?
[生]观察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后回答。苯酚中六个碳原子及苯环上的五个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而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苯酚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师]展示少量苯酚晶体,使学生观察,并总结苯酚的颜色、状态、气味。
[生甲]苯酚是无色的晶体,具有特殊气味。
[生乙]和医院的气味差不多。
[师]对。但医院给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不是用苯酚,而是用甲基苯酚,俗称来苏水。苯酚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因此可以把苯酚掺入肥皂中制成药皂来治疗一些皮肤病,那么苯酚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下苯酚的溶解性实验。
[学生实验]取少量苯酚晶体,放入一试管中,加入少量水(1~2mL),振荡,观察溶液浑浊情况;加热,再观察。
注意:做完该实验后,溶液不要倒掉,留后面做实验用。
[师]通过以上实验,并结合教材163页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叙述苯酚的重要物理性质。
[生]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43℃,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则能与水混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有毒。
[师]展示一些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的苯酚晶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
[生]粉红色。
[问]为什么苯酚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生]苯酚部分被氧化为红色物质。
[追问]应如何保存苯酚?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师]苯酚有毒性,在使用时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
[生]立即用酒精洗涤。
[师]—OH是醇的官能团,也是酚的官能团,那么—OH决定了醇类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生]与Na反应产生H2;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的取代反应、催化氧化等。
[师]那么酚类与醇类性质上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学习苯酚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演示]将做苯酚溶解性实验用过的试管中的苯酚的悬浊液,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
[现象]滴入5%的NaOH溶液后,浑浊的液体变为澄清透明的液体。
[结论]在水溶液中,苯酚易与NaOH反应,苯酚有酸性。
[板书]1.酸性
(1)和NaOH反应
[师]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的实质是酚羟基的氢跟NaOH的OH-结合成水,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故在这个反应中,苯酚显示了酸性,所以苯酚俗称石炭酸。
[学生实验]将上述澄清的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醋酸,另一份中通入CO2气体。
[现象]均出现浑浊。
[结论]加入醋酸或通入CO2后,易溶的苯酚钠又变成了溶解度不大的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均弱,也是一种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为CH3COOH>H2CO3>。
[讲述]苯酚的酸性虽然比H2CO3弱,但比HCO酸性强,因此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只能生成苯酚和NaHCO3,而不能生成苯酚和Na2CO3,因为+Na2CO3
+NaHCO3,与Na2CO3不能共存。
[提问]苯酚钠溶液显什么性?为什么?
[生]应该显碱性,因为苯酚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师]对。苯酚酸性极弱,它不能使石蕊甲基橙等指示剂变色。那么苯酚能不能和钠反应呢?若能反应,则反应速率与C2H5OH、水相比如何?
[生]由于苯酚显弱酸性,肯定也与Na反应生成H2,比乙醇、水与Na的反应速率均快,因为乙醇、水都显中性。
[板书](2)和Na反应
[师]通过上述内容可分析得出:虽然苯酚和乙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但苯酚分子中的O—H键比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相同,烃基不同,只能是烃基苯环对羟基影响的结果。
[师]由于苯环的影响,使苯酚分子中的O—H键比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那么,—OH对苯环是否有影响呢?
[板书]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
[现象]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在溶液里,苯酚易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师]说明:
①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三溴苯酚。
②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Br2要过量。若C6H5OH过量,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C6H5OH溶液中。
③C6H5OH与Br2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这说明,有机化学反应也能快速、定量进行,无副反应。
[问]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生]取代反应。
[师]和前边学过的苯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相比,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取代,这是因为—OH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OH邻、对位上的H原子变得更活泼了。另外,苯酚还有一些不同于乙醇的性质。
[板书]3.显色反应
[演示]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
[现象]溶液立即变为紫色。
[结论]在溶液中,苯酚与FeCl3反应,生成紫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板书]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师]此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
[讨论]根据苯酚的结构和在空气中变色的性质,你认为苯酚还可能发生哪些反应?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1.由苯酚在空气中变色可知苯酚极易被氧化,所以苯酚可以使酸性KMnO4褪色。
2.因为苯酚中含有苯环,所以苯酚可以和H2发生加成反应,和HNO3发生硝化反应。
[师]很正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苯酚的一些性质与乙醇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现总结如下:
[投影]
苯酚与乙醇性质的比较
苯酚()
乙醇(CH3CH2—OH)
水溶性常温下溶解度不大,65℃以上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电离出H+的能力比水强、溶液呈酸性比水弱、溶液呈中性
化学性质性质活泼、能发生置换反应、中和反应、显色反应、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常温下的缓慢氧化、燃烧等。性质较稳定,能发生置换反应、消去反应、羟基的取代反应等,在点燃或有催化剂时可被O2氧化
[师]从醇和酚性质的比较可知,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官能团,也受烃基的影响。官能团不是决定物质性质的唯一因素。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同学们课后看书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总结出苯酚的重要用途。
[作业布置]P165一、二、三、四
●板书设计
酚:羟基跟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第四节苯酚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酸性
(1)和NaOH反应
(2)和Na反应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教学说明
苯酚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本节安排在乙醇和醇类之后,便于对比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了解衍生物不仅决定官能团,而且也受烃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官能团与烃基相互影响,便于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推导化学性质。
●参考练习
1.由羟基与下列某官能团相互结合所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
答案:BD
2.有关苯酚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苯相似,也能发生硝化反应
B.与乙醇相同,羟基中H原子可以被金属取代,但不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D.易溶于乙醚中
答案:B
3.下列各对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答案:B

4.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椹、花生,

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抗癌作用。能与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和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mol、1molB.3.5mol、7molC.6mol、7molD.3.5mol、6mol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