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知识点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课后练习
1.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能确定
2.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氮气分子的大小B.氮气分子的组成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D.氮气的化学性质
3.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
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固体析出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
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D.水蒸气冷凝为水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固体B.液态空气C.蒸馏水D.双氧水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D.分子间隔变小
答案:1、B,2、C,3、C,4、B,5、C

延伸阅读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1新版粤教版


物质构成的微粒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知道分子的特性
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存在状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分子的特性。
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法学法
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解释填入书中空格内。
(点评文字解释表达的程度,注意表达的准确、简洁)
[讨论]完成教材第43页“讨论与交流”的两题。由学生口头回答。
阅读第43页,教师做造当介绍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及时记录了解分子的特性
教学过程1、概念一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2、特性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很小(体积、质量)
3、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其化学性质不同
4、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
小结分子有哪些特性
板书设计
分子的特性

1.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2.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作业设计
必作:练习册第十页基础达标选作:第11页综合提升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物质构成的微粒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

标知识目标: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分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分子的概念
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法学法
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3】、[实验2-4],再按提出问题一猜测一讨论一解释的程序进行活动,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

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
2.2物质构成的微粒1-----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点归纳粤教版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决定元素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物质。
#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如:3H表示三个氢原子。
#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Si硅Al铝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原子、分子、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即要讲种类,又要讲个数。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种类。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4、掌握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和化合价的应用。
(1)常见元素化合价规律:
①在化合物中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2价
②金属元素为正,非金属元素一般为负
③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④在单质分子里,元素化合价为零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