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表格教案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8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表格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表格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一分子
一.教学内容: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分子及分子的性质
三.教学程序
(一)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事实1
[观察与思考]
香水中分子的扩散
事实2
一切物质都是这样,如果能无限靠近它,看清它,就会发现它是由微粒构成的。
结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
1.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
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
观察:产生大量白烟
问题: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产生白烟?
假设: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
解释:
氯化铵的生成过程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聚集构成物质
(三)分子有什么特性
【实验观察】
将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氨分子的运动
【实验结果】
不直接接触的两种溶液,也能发生反应,说明溶液中的分子可以不断运动到另一种溶液中,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的特性。
气体和液体的压缩性比较
①分子很小
②分子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典型例题】
1.观察下图,分析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液体难压缩呢?
二氧化碳分子在三种状态中的间隔比较
答案:固体、液体分子间隔小,而气体分子间隔大。
2.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不断运动;(4)分子不断运动
【当堂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时刻在作高速的圆周运动B.洁净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大自然刮风是空气中分子定向运动的结果D.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2.我们能够嗅到远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
A.分子很大B.分子有质量
C.分子不停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3.氮气变为液态氮是因为()
A.分子大小变了B.分子质量变了
C.分子停止了运动D.分子间距离变了
4.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②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
5.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间隔改变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
6.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后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变小了B.分子间隙变小了
C.分子直径变小了D.分子体积变小了
7.下列事实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炒菜时在远处就闻到它的香味B.红墨水滴入水中会自行扩散
C.食盐是一种白色的固体D.空气可以压缩成液态空气
8.下列现象不是由分子运动造成的是()
A.贮存在柜子中的卫生球逐渐变小B.盛有氧气的钢瓶,瓶壁受到很大的压力
C.氧气无色D.红墨水溶入水中逐渐扩散
9.人们漫步在槐树林中,能闻到浓郁的花香,这说明了()
A.分子是有质量的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是可分的
10.碘受热易升华,这是碘的重要的______________性质,当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时,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知识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铝长时间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医院里充满了药味和酒精味
D.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12.简答: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①晒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燥
②将蔗糖放入水中,溶液有甜味
③蜡烛的燃烧与蜡烛的熔化
创新题
13.厨房里的抽油烟机使用不久后,储油盒里就积满了油,为什么?
14.秋天腌菜时,把萝卜放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萝卜就会变咸,为什么?
【试题答案】
1.C2.C3.D4.B5.C6.B7.D8.C9.C
10.物理分子间隔分子本身
11.D
12.①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②分子不断运动
③燃烧:分子发生改变熔化:分子间隔改变,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3.油蒸气变成液态油
14.萝卜中的水分子渗出,盐的微粒渗入其中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化学上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2新版粤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物质构成的微粒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析学生对分子在物理课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分子、原子的区别没有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认识,本节课对分子的学习,在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加入动画视频,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分子这一客观存在的,构成物质的微粒。

标知识目标: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分子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演示动画和分格,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重点分子的概念
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法学法
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3】、[实验2-4],再按提出问题一猜测一讨论一解释的程序进行活动,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改变的

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
2.2物质构成的微粒1-----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还有其他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一种分子没有变成另一种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性质?____改变,即由一种分子变为另外的分子。
3.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对于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由____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分子原子
1.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设计意图:
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内部构成的直观形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
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单元3构成物质的微粒


单元3构成物质的微粒(2)

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改变,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3.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4.根据表中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原子

种类原子核核外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

氢1111

碳666612

氧88816

钠11111211

铁26263056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变,仅变了;正是由于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变了,变成,然后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可见,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而不可分,这就是和的本质区别。

6.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