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无名氏《百家姓》

小学美术教案家

发表时间:2020-09-28

无名氏《百家姓》。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无名氏《百家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百家姓》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广为流行的蒙学识字教材。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初年。南宋人王明清考证说: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按,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当时全国尚未统一,摄于宋的威势,地方割据政权如南唐、吴越等国纷纷向宋称臣入贡。宋则坚持武力统一中国方针,用了十余年时间,先后灭掉各地割据政权,最后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其中李氏建立的南唐政权、钱氏建立的吴越政权先后于公元975年和978年被灭。从公元960年至978年,钱氏奉正朔共有18年之久。王明清的结论是,《百家姓》即成书于这期间,乃吴越不知名的小民所编。《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是尊宋朝国姓为首,把吴越国姓放在其次。孙是最后归降宋朝的吴越君主钱(忠懿)之正妃,李指南唐李姓君主。次句周、吴、郑、王乃吴越开国君主钱鏐(武肃)以下诸帝后妃之姓。王明清为南宋时人,靠近《百家姓》成书时期,而且有材料说《百家姓》于宋代即已盛行。所以后人同意王的说法,对于《百家姓》成书时期向无争议。如明人朱国桢说:今《百家姓》,以为出于宋、故首以赵,钱、孙、李,尊国姓也。谈迁在《枣林艺蒉》中也说:《百家姓》相传宋人作,故首赵。可是谈迁又说:《南雍志》有唐虞世南《百家姓》一卷。可知唐代已有《百家姓》,只是没有流传下来。后来流传的则是宋初所编以赵字打头的《百家姓》。

这本《百家姓》一经编出,即流行开来,而且久盛不衰。宋元明清几代都用作蒙学识字教材,并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背得几句。除在汉民族里流行,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母百家姓》流行于兄弟民族之间。

和王明清同时的陆游有《秋日郊居》诗三首,其第三首是: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

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该诗下面,作者自注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陆游自注和王明清所说《百家姓》为市井间所印,说明《百家姓》在南宋时已很盛行了。元代以来,新出《三字经》风行于世,然而没有把《百家姓》压制下去,倒是《三字经》、《百家姓》同隋唐以来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三本书配合起来,构成一整套的启蒙识字教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传布。明人吕坤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清末刘鹗所著《老残游记》第七回里,书店掌柜的说: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得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反映了那时《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流行和使用的情况。

《百家姓》通行本472字,列赵、钱,孙,李等单姓408个。万俟、司马,上官、欧阳等复姓30个,最后以百家姓终结尾,共收汉字姓氏438个。它只是把姓氏堆积在一起,用四言韵语排列开来,不包含其他意义。这同《三字经》、《千字文》用三言或四言韵语介绍各种知识、灌输封建思想,把识字教育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做法是不同的,像是脱离了我国古代蒙养教材具有多元功能的传统。很多人批评原本《百家姓》,并试图编写新的本子来纠正原本的不足。如明末黄周星就严厉批评说:杂乱无文,于义奚取!他还下功夫编了《百家姓新笺》(也叫《重编百家姓》),力图用姓氏编排,表达出某种意义。可是黄的努力没有成功,《百家姓新笺》和下面将提到的其他各种《百家姓》的改编本,都没能取原本而代之。一本仅在介绍姓氏,用于识字,没有其他意义的小书,竟能如此久传不衰,乃是各种因素综合产生的效应。

首先是社会的因素。《百家姓》适应社会需要,有很强的实用性质,即吕坤所说以便日用。我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以家庭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生产的单位,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建立在家庭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和人们的家族观念有着长期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对姓氏十分重视。而从《百家姓》里可以知道自己家姓氏排在那里,了解到全国姓氏全貌。有的《百家姓》版本,于每一姓氏下注上该姓氏的郡望,很是流行。郡望为大家望族的郡属,起于魏晋门阀制度。以后门阀制度衰落,了解本姓氏郡望,寻根求源,接续家谱,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实际的需要。可以说,《百家姓》的流行是因为它适应了社会需要,满足了某种民族文化心理的要求。

宋代以来,我国封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人们的社会交往扩大,商品和货币交换日趋频繁,使用书信、帐目的机会大为增加。因此有必要熟读《百家姓》,牢记众多姓氏。

因此,本是蒙学教材的《百家姓》,也受到成年人的欢迎,可说是老少咸宜。而成年人熟知《百家姓》,对儿童在蒙学里的学习,无异增加了许多编外的教师,父母、兄长都可以检查和辅导儿童学习。

其次,从教育的需要来说。我国蒙学采用一入学首先集中识字的办法。大约识得2000来字,才进入阅读、讲解的阶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教材,任何一本或两本,都达不到2000生字的目标;三本书配合起来使用,恰好符合要求,而且有一定的重复率。因此,在蒙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百、千配合成套用做集中识字阶段教材的模式。《百家姓》在流行过程中,有认为它的字数太少、所收姓氏不足的,先后编出几种《千家姓》来,但都不足以代替《百家姓》,不能流行开来。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三、百、千已成为识字教学模式,《百家姓》受到社会的承认和欢迎,其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蒙学里教识字,只要求初入学的儿童认读生字、背诵课文。老师对字义、句义和课文内容很少讲解,也不要求儿童掌握。《三字经》、《千字文》两本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内容,有些是儿童在识字过程中能够懂得和接受的,很多内容则是在他们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才逐渐加以理解的。由于对课本背的烂熟,达到终生不忘的程度,就为他们以后逐渐理解提供了条件。《百家姓》只有姓,没有其他意义。姓对儿童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他们读《百家姓》,只要能认得字,背得全文就行了。从集中识字的教学来看,用《百家姓》做教材,有益无害。背得众多姓氏,对于以后四书、五经等古籍的教学也是有帮助的。古籍上的姓氏,学生能很快指认出来。

第三,《百家姓》编写上的优点,是它长命不衰的重要原因。《百家姓》押韵自然,琅琅上口,铿锵悦耳;篇幅短小,四言成句,易读易记;用字普通,特别是一开头都是最常见的姓,能吸引人。

《百家姓》共收集汉字姓氏438个,是否可以认为这就是宋代初年汉字姓氏的总量呢?或者说《百家姓》已把当时的汉字姓氏包罗无遗了呢?否。因为后来不断有人指摘《百家姓》字数太少、收进的姓氏不足。有的指出《百家姓》遗漏了一些重要姓氏,如单姓的商,岳、涂、来,复姓的左丘、叔孙、鲜于、胡毋等。还有多本的《千家姓》问世,如《皇明千家姓》共收单姓复姓1968个。这本千家姓,是明初洪武十四年翰林院编修吴沉、典籍刘仲实、吴伯宗根据户部黄册(户口册)编写上奏的。所收近2000个姓可以认为反映了当时全国汉字姓氏使用的情况。可惜今天没有材料说明宋初全国汉字姓氏的数目。如果认为《百家姓》所著录的400余个姓氏就是当时全国的总数,那末仅经过400年时间,明初姓氏总数一下子就增长为宋初的五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百家姓》并未把宋初的姓氏包罗无遗,当时的姓氏绝不止400余个。根据《皇明千家姓》所载明初全国姓氏的总数,我们推论宋初姓氏总数可能在1000以上。

既然《百家姓》并未把当时的汉字姓氏包罗无遗,那么除去作者疏忽、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姓氏外,还有一个作者在编书时收集和筛选材料的问题。可以认为作者在筛选和编排材料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即使从今日我国汉字姓氏使用的情况来看(今天多数的姓氏是由古代沿袭下来的),《百家姓》所著录的姓氏也是有很大的覆盖率的,而今日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大姓如张、李、王、赵、陈、杨、孙等,《百家姓》都是编在开头的几句里的: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使用汉字姓氏的人,绝大多数可以从《百家姓》里找到自己的姓氏;而几个大姓,一翻开《百家姓》就看见了自己的姓氏。这是《百家姓》使人感到亲近和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百家姓》在编写上的优点,就使得后来各种《百家姓》的改编本终不能流行开来,即使像康熙《御制百家姓》动员政府的力量加以推行,也未能撼动原本《百家姓》的地位。各种《百家姓》改编本的目的,除上面提到过的:为使姓氏编排具有意义,为补充原本姓氏太少之不足;还有一种情况:明、清统治者不愿意让赵宇打头。如《皇明千家姓》的编写,首先是为了做到用明朝国姓朱字打头,宣扬皇帝权威;同时兼有其他两项目的,是费了一番心机的。它的开头是: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

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学弘周孔统绍禹汤

荡平胡狄混一封疆

爰革夷习树立典章

尊崇仁义劝勉农桑

中间部分大都按照事物归类,有介绍各种知识的作用。末尾又是大段歌功颂德的话。

又如康熙《御制百家姓》,改用孔字打头,继之以盂字,着重于宣扬儒家思想。它的开头是:

孔师阙党孟席齐梁

高山詹仰邹鲁荣昌

冉季宗政游夏文章

盖郗颜闵殳却苏张

这两种改编本都还文句通顺、自然,而且都曾用政府的力量加以推行,所以流行过一阵子,但是终不能同原本《百家姓》相抗衡。其中固然有原本历史悠久,已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人们心理上形成定势的原因,然而原本编写上的优点为后者所不及,不能说不是更重要的原因。请把原本《百家姓》的开头,同这两个改编本的开头加以比较,就能见其端倪了。

《百家姓》的编写,促进了古代各类杂字书的繁荣。所谓杂字,是三、百、千之外的另一类的识字读物,一般按照事物分类编排,注重日常应用,也有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对象来编的。它比三、百、千更为通俗,不登大雅之堂,而在下层社会中流传。在日常应用的意义上说,《百家姓》也是杂字。《百家姓》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其他种类杂字书的编写。

今天,再拿《百家姓》来做识字课本已无必要,但是用做儿童和成年人的辅助读物也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从中知道汉字姓氏的一般情况,知道除单姓外还有不少复姓。还可以多认得些字,不至于发生误读别人姓氏闹出笑话的事来。如仉(zhang)读成ji,把仇(qiu)读成chou,那将是很难堪的。

精选阅读

15、你姓什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5、你姓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5、你姓什么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8个生字;初步学习根据字的组合区别同音字或音近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一些表示人姓的字;积累句子不少于2句。

3、学习向家长询问自己名字的来历,再用几句话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4、读句子,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好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品:A生:我姓张。B生:我姓章。A:我们俩一样都姓张。B:不,不,不,你是弓厂张,我是立早章。A:哦,原来我们都读zhāng,此张非那章。A、B齐:小朋友,千万别搞错了。

2、师述:小朋友在生活中像小品中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怎么来介绍,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呢?那就让我们来学习——

3、出示课题:17你姓什么(读题)

4、告诉学生每个人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姓和名;中国人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抽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姓和名)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数数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姓?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3、交流出示:胡——吴;张——章;徐——许;陈——程;

李——吕;孙——郑

(过渡:怎样记住和区分这些姓呢?课文里就有好方法。)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4、听录音,数数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姓?

5、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圈出表示姓的字。

6、交流出示:胡——吴;张——章;徐——许;陈——程;

李——吕;孙——郑

(过渡:怎样记住和区分这些姓呢?课文里就有好方法。)

4、教学第一节:

1)出示该节,学生自由读句子,学习生字“吴”。

(分男女生读、师生问答读该节,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2)师提问:读了这节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胡和吴,可以分成“古”与“月”,“口”和“天”而且读音上也比较相近。)

3)师小节指出:这几组表示姓的字中不少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而且许多姓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后六组姓。学习文中的生字:弓、章、姜、徐、陈、程、吕、孙、郑。

6、学生交流,师适时指导:

(1)重点指导读音:

读准声调:“姜”jiāng第一声;“徐”xú第三声。分清前后鼻音:“陈”chén前鼻音;“程”chéng“郑”zhèng都是后鼻音。分清平翘舌音:“孙”sūn平舌音;“章”zhāng“陈”chén“程”chéng“郑”zhèng都是翘舌音。

(2)重点指导字形的区别:(除课文所用方法外,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区分)

耳东陈,左耳旁;关耳郑,右耳旁。(学习部首左耳旁和右耳旁并描写。)“弓、长”的笔顺。(完成课文后“弓、长”的描写练习)

(3)重点指导字义:

张: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表示量词,例如:一张纸。

章、徐、程:除了用在姓氏上,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

游戏:一字开花(张嘴、张开、张口结舌、东张西望、张灯结彩、张牙舞爪、文章、章节、章程、规章制度、许多、许愿、准许、路程、过程、工程、课程表等。)

8、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四、做游戏,复习巩固

1、叫号游戏读生字。

2、摘星星(把姓与一般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姓,然后摘下来)。

五、读说编,延伸拓展

1、读句子:司马光,姓司马。

诸葛亮,姓什么?

诸葛亮。姓诸葛。

1)读了这段儿歌后你有什么发现?

2)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的名字中的姓是两个字组成的,这就是复姓。

3)你知道哪些是复姓吗?

2、说说你的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含义?

3、学做小作家:试着把你或同学的姓编个字谜或儿歌,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4、集体交流,评奖。

5、总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姓氏文化也不例外,如果大家还想了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百家姓》这本书。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4.准确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用将军的口吻讲述岛上发生的故事;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

●难点

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会认字有12个,其中“艇、哼、咙、勺、搅”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问别人,学会根

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2.阅读理解。

《小岛》主要写了一位将军登上小岛,看到了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但是战士

们却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想尽办法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尽量改善生活条件,

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将军为此而感动,向战士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文章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特点,并引出岛上的战士。中间部分主要写将军登上小岛后的见闻,

重点写了小菜园和吃饭两个场景,其中有伏笔、有照应,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写将军离开小岛时的表现,从中可以体会出将军对边防战士那崇高的敬意。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学生可以更多、更直接地与文

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3.表达运用。

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让人敬佩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坚守岗位,克服艰难困苦,为社会、为祖国、为他人做着无私的奉献。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要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那些令人敬佩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高尚品格,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解决。

(2)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找出埋下伏笔的句子,重点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设计意图: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请大家看看海岛上的环境。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视频主要介绍海岛的位置、大小、气候、菜园、站岗的士兵等。(2分钟左右)

学生看完视频,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教师叙述:我国有无数这样的海岛,那里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但却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

部分。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战士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的导课,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比较直观形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海岛的自然环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带拼音读:瞒mán、域yù、艇tǐng、矛máo、盾dùn、炊chuī、哼henɡ、喉hóu、咙lónɡ、勺sháo、搅jiǎo、舀yǎo

去拼音读:瞒、域、艇、矛、盾、炊、哼、喉、咙、勺、搅、舀

组词读:瞒着、海域、快艇、矛盾、炊事员、喉咙、汤勺、搅拌、舀饭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艇”易错读成“tínɡ”;“搅”易错读成“jué”。

(3)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到位,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精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愿意预习。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首先要以将军的口吻,把第三人称的讲述变成将军以第一人称来讲述。其次要抓住重点,理出文章的纲要。即:将军刚上小岛不久就发现了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将军为什么决定留在岛上吃饭?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另外,复述故事要

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适当评价、鼓励。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是语感的训练,也是语言张力的训练。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会、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教师恰当的引导,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学生读完第1自然段,概括提炼小岛的特点。(教师

语文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语文五年级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2.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品析将士的言行,体会将士们第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学习《无名岛》,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瞒(mán)域(yù)艇(tǐng)矛(máo)盾(dùn)哼(hēng)喉(hóu)

咙(lóng)勺(sháo)搅(jiǎo)舀(yǎo)

2)理解词语。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岛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品析将士们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体会将士们对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小组读第1——10自然段,学生思考:小岛是一个怎么样的岛?无名岛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是从哪儿来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岛内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

4.读第11——25自然段,思考: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什么,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了战士们爱戴首长,将军关爱战士的情怀。

5.读第26自然段,思考:将军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对海岛的爱热爱,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们的感激……归纳明确:

①海岛环境艰苦。

a.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b.岛上最凉快的时候,也就是二三十摄氏度吧

c.植物是无法生长的……满嘴起泡。

②战士们爱岛,艰苦创造,建设海岛。

a.只见礁石围成一圈……竟露出一片绿绿的菜地。

b.战士们用大棚种菜的办法……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c.将军顺着看去……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d.将军离开无名岛时……行了一个军礼。

③将士们之间的情谊。

a.“全国大半的省份……而是一个长辈。”

b.饭堂里,……“孩子们,我谢谢你们……”。

c.将军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舀到碗里。

6.造势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感情朗读。

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五、课后作业

1.自读课文,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六、板书设计:

小岛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绿色菜地构成中国地图

将军与战士共享菜汤行军礼

教学反思

《无名岛》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述了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边关,体现了他们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学生初读课文,师导读,生整体感知。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感悟,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后作业让学生试着给驻守边关,海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更好地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情感,也能够激发学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树立远大志向的决心。

《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家

3、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看图,指导说话

3、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朗读

(2)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小组讨论

(4)交流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齐读

(7)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朗读

(2)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指导朗读

(4)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更训练学生处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感受二十年前的家乡开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教学难点】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关键能力

《一家四代驻守海岛90后军人成“老海岛精神”》

教师讲述进入课题:今天,我们要随着一位将军走上一座无名小岛。在这座岛上,我们会见到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陆颖墨

江苏常州人。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现任海军直属机关干部,中校

军衔。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寻找我的海魂影》、《白手绢,黑飘带》,电影文学剧本《中国月亮》(已拍摄发行),小说《军法,已在战前执行》等。话剧剧本《远岛之光》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剧本一等奖,作品共获奖20余项。作品选入各种选集数十种。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隐瞒海域快艇矛盾哼喉咙一勺一勺舀起

(重点指导生字“艇”为后鼻音;“勺”为翘舌音,前鼻音“瞒”)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似(sìshì)练①读句子,找发现。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

②读一读:他似(sì)乎很高兴,就像一只开心的小鸟似(shì)的。

(3)理解词语练根据意思。

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哽)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梳理课文思路

四、品读释疑

(一)看——将军到了岛上看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1.预设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1)为什么说“竟”?

(引导学生了解小岛的实际生存条件。)

提问:从哪里看出来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1)

(2)

(3)

(4)(5)(7)(8)(17-29)(9-12)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无名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无名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无名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无名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

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无名岛”,看一看在“无名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无名岛)学生齐读课题。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2: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

搅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3)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4: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无名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精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2.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品析将士的言行,体会将士们第祖国海岛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无名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无名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无名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无名岛”,看一看在“无名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无名岛)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2: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

搅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3)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4: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无名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审视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本文中的岛为什么称为“无名岛”?(一座孤零零漂在海上的小的可怜的岛)

课文为什么以“无名岛”为课题?(课文讲了一件发生在无名岛上的事)

2.南海简介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跨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是太平洋西部海域,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总面积的3倍,其中中国领海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为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559米。我国南海广泛分布着252个岛、礁、沙滩,其中被称为岛的有25个。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南海的最南端,走进“无名岛”,看一看在“无名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课题:无名岛)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质疑课题入手,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意愿。】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

出示课件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2)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2:瞒域艇矛盾哼喉咙勺

搅舀

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3)

学生交流。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4:你从第1自然段捕捉了哪些信息?(无名岛树少、草少、土少——环境恶劣;有军队驻守)

语文五年级上册《无名岛》精品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上册《无名岛》精品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文章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着重描写了将军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读者借助将军的双眼看到了海岛上的战士们的艰苦生活,也让读者从将军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中感受到战士们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叙述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由于文中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使得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真情,让将军和战士们的举动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选编这篇课文,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战士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一方面通过赏析将军和战士们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朗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瞒、域、艇”等12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重点书写、理解“海域、矛盾、喉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来理解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意义,体会战士们坚定地守卫祖国海疆的爱国深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重点词句理解战士们在海岛上种菜的意义,体会战士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海岛后发生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我国各地边防战士驻守边疆的图片,导入课文内容。

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默默驻守在祖国漫长的边海防线上,戍边卫国,无私奉献,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边防战士。不管是在巍巍的昆仑,还是在远海礁岛,他们身在边疆,心在边疆,用青春描绘祖国的年轮,用岁月证明铁人的精神,用生命捍卫庄严的国门。今天,我们就登上南海的一座小岛,去体验一下边防战士的生活。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小岛”突出了岛的特点“小”,课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小岛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教师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简介作者

陆颖墨江苏常州人。著有小说集《寻找我的海魂影》《白手绢,黑飘带》,电影文学剧本《中国月亮》,小说《军法,已在战前执行》等。作品共获奖20余项,选入各种选集数十种。

4.学生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通的地方。

5.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瞒mán着海域yù快艇tǐnɡ矛máo盾dùn炊chuī事员

喉hóu咙lónɡ汤勺sháo搅jiǎo舀yǎo

(2)归类学习词语。

◆量词归类

一(片)云一(群)士兵一(袋)泥土

一(块)菜地一(盘)小白菜一(轮)太阳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驻扎——驻守纳闷——疑惑稀奇——稀罕拘束——拘谨

反义词:怀疑——相信拘束——随意自豪——自卑减轻——加重

6.学生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地方读通顺。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抓取关键信息,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和情节。

预设:采用抓取关键信息的方式来梳理故事情节是一种很实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预设:本文篇幅较长,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学生在标注段落序号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凡是另起一行并空两格的句子都应标注为一个段落。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各层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以将军的行踪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将军登上小岛后围绕菜地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学生在默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交代将军行踪的语句,边读边思考作者围绕菜地讲了些什么。学生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后再来划分文章层次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划分层次时不必要求有一致的结果,只要学生能说出合理的理由都可以。

明确:文中交代将军行踪的语句有“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他要住下来”“队长陪将军来到队部”“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

将军上岛后围绕菜地发生的故事:(1)将军登岛发现菜地;(2)队长向将军解释菜地的由来;(3)将军留在岛上吃饭发现了菜地的秘密;(4)将军从一盘小白菜中感受到战士们的深情。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现了菜地。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写队长向将军解释菜地的由来,表现了在岛上种菜很不容易。

第三部分(第9~35自然段):写将军留在岛上吃饭,发现了菜地的秘密,感受到战士们的深情。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将军怀着崇敬之情离开了小岛。

4.指名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①说一说:小岛上环境如何?作者开篇介绍岛上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②找一找: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克服了哪些困难?

③想一想:将军违反规矩留在岛上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④谈一谈:将军留在岛上吃晚饭时发生了什么?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⑤析一析:将军离岛时有什么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⑥探一探: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感受人物品质。

A.是啊,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在这里都活了。

B.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6.汇报展示,品读课文。

(1)汇报交流第1小题。

说一说:小岛上环境如何?作者开篇介绍岛上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预设:文章的第1、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小岛上的环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采用找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小岛上的环境特点,再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开篇介绍岛上的环境的作用。

明确:小岛不仅小,而且环境恶劣。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由于离赤道近气候非常炎热。文章开篇介绍海岛上的环境恶劣,为下文写战士们在海岛上种菜不易及表现战士们不畏艰苦的精神做铺垫。

(2)汇报交流第2小题。

找一找: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克服了哪些困难?

过渡:同学们,小岛上土少、气温高,根本就不适合种菜。但是将军却在岛上看到了一块绿油油的菜地,这一抹绿真是让人惊喜啊!那么战士们为什么要种菜呢?他们是怎么克服重重困难的呢?

明确:战士们种菜的原因——战士们在岛上主要吃罐头,导致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地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战士们克服的困难——①解决泥土少的困难: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泥土和菜种;②解决气候炎热的问题:搞油布棚防晒和防盐。

(3)汇报交流第3小题。

想一想:将军违反规矩留在岛上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课文第9~19自然段具体讲述了将军决定留在海岛的过程,其中第19自然段揭示了将军留下来的真实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几段话,弄清楚以下几点:将军违反的规矩是“在这一海域,为了减轻岛上的负担,吃住必须返回军舰”,并且这一规矩是将军自己定下的;随行人员和队长反对将军留下来的原因是担心将军的身体,怕将军在岛上吃不好;将军是征得了战士同意后才决定留下来的。学生弄清楚这几点后就不难体会到将军体恤战士,战士爱护将军的真挚感情。

(4)汇报交流第4小题。

谈一谈:将军留在岛上吃晚饭时发生了什么?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预设:教师应把这个问题作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通过将军和战士们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将军对一盘小白菜的态度,分析将军不愿吃那盘小白菜的原因,了解菜地中的秘密及那盘小白菜的来历,体会将军把那盘小白菜倒入汤中的用意;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将军和战士们的心理,感受战士们的情感。

①将军在吃晚饭时的发现及反应。(明确: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将军的脸色马上变了。)

②将军不愿吃那盘小白菜的原因。

(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就在这时,炊事员端来一个盘子,将军一看,脸色马上变了。那是一盘小白菜。

“大家的?哼!”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起身,“我说和战士们一起吃,你劝我说我去了他们会拘束,我就听了你的。现在倒好!我问你,战士们有蔬菜吃吗?”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从将军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体会将军不愿吃那盘小白菜的原因。

明确:将军知道岛上的青菜来之不易,那盘小白菜中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和浓浓的爱国情。但是,战士们却毫不犹豫地把它拿来给将军独享,将军的心里装着战士,他不想搞特殊,所以不愿吃那盘小白菜。

③菜地的秘密。

a.队长是在什么情况下向将军揭示这块菜地的秘密的?(明确:当将军执意拒绝吃战士们为自己准备的一盘小白菜时,队长为了让将军明白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向将军揭示了菜地的秘密。)

b.菜地中有什么秘密?(明确:“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c.展开讨论:这个秘密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感?(明确:这块菜地凝结着战士们对祖国的深情。)

④弄清楚那盘小白菜的来历。(明确:那盘小白菜是战士们为将军特意准备的,是战士们从那块形似中国地图的菜地中摘来的。)

⑤体会将军把那盘小白菜倒入汤中的用意。

过渡:当将军得知那盘小白菜的来历后“鼻子有些发酸”,他被战士们的真情感动了。将军也是爱战士的,他没有独享那一盘小白菜,而是端起小白菜径直走向了饭堂。将军会怎么处理那盘来之不易的小白菜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示例:

师:当将军端着那盘小白菜来到饭堂时,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的心情如何?

生:将军看到战士们正在吃罐头,他的心里难过极了。

师:你是从哪里感觉到将军心里难过极了的?

生:我是从“喉咙哽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中感觉到的。

师:那将军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呢?战士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将军招呼战士们分菜吃,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

师:将军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战士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生:将军看到饭桌边上有一桶汤,就将那盘小白菜倒进了汤里;战士们都自觉地围过来,将军给每位战士舀了一碗菜汤,这样每位战士都吃到了小白菜。

师:战士们前后的反应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战士们开始时想让将军吃小白菜,后来被将军的好意感动了。

⑥学生自主品读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人物语言、心理、表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格。

(5)汇报交流第5小题。

析一析:将军离岛时有什么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将军是带着满满的感动离岛的,他的行为表现是其情感的外在体现。探究其行为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文章中心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将军行为的语句,再分析其中深意。

明确:将军回望小岛,他看到那片绿地上面,一轮太阳正在升起。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对战士们深深的敬意和深情的赞美。

(6)汇报交流第6小题。

探一探: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感受人物的品质。

A.是啊,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在这里都活了。

思考:

①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话?(明确:这是队长向将军介绍小岛上菜地的由来时说的话,字里行间饱含着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种出菜的自豪、欣喜的感情。)

②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战士们本来可以从邻近的海岛取土种菜,可为什么偏要从家乡一口袋一口袋背土到海岛上呢?(明确:战士们舍近求远,从家乡背土,表现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情,一袋土、一颗菜种都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寄托。)

③读了这两句话,你想对战士们说些什么?(预设: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战士们的行为中感受他们真挚的爱国情,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师可启

发学生从战士们爱海岛、爱家乡、爱祖国,扎根海岛、奉献青春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战士的崇敬之情,阐述自己要向战士们学习的感想。)

B.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思考:

①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将军?(明确: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

②分析将军“喉咙哽了一下”的原因。(明确:将军为战士们艰苦的生活而伤感;将军为战士们关心自己,把来之不易的小白菜让给自己吃而感动。)

③由“同志们”到“孩子们”,称呼的变化体现了将军此时怎样的感情?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照应的句子——“大家不是把您看成首长,而是一个长辈”,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情感。

明确:“同志们”显示的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不带感情色彩。而“孩子们”则是长者对晚辈的亲昵的称呼,这一称呼中蕴含着慈爱、关切的感情。

四、扩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小岛上的战士们不畏条件艰苦,扎根海疆,保卫祖国,他们的精神让人感动。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有了祥和、安定的幸福生活。在祖国辽阔的边疆上有无数像小岛上的战士一样的边防战士,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群把海岛当做家的可爱的战士们。

1.教师课件出示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

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彩色的翅膀》

2.阅读与交流。

(1)结合文段说一说“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这句话的意思。(战士“播种”的不仅是种子,还是建岛爱岛的真情。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海岛田”。战士们就是通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2)战士真的在抱怨西瓜嫌海岛条件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吗?作者写战士的话的目的是什么?(战士并不是真的在抱怨,这其实是战士打趣的话,从侧面说明岛上条件艰苦,想在岛上种西瓜很不容易。)

(3)岛上的瓜秧不结瓜的原因是什么?战士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就结不了西瓜。瓜秧开花后,战士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

(4)战士们精心照看海岛上的西瓜的举动给你怎样的感受?(战士们之所以这样精心照看岛上的西瓜,是因为他们把海岛当做了家,他们深深地爱着这个海岛,爱着祖国。)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不畏艰苦的战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小岛上创造了一片绿色,那祖国地图形状的菜地中饱含着战士们热爱祖国、守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真情。让我们带着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通过了解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感受到将军爱战士、战士爱将军的真情;也了解了岛上的菜地是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种下的,饱含着战士们深深的爱国情。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2.教师为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交流学习收获。

3.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并学会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教学反思:

《小岛》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刻理解将军体恤战士、一心为战士着想的品格和海防战士不畏艰苦、守卫祖国海疆的爱国深情。怎样才能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的。

一、介绍我国边防战士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心中生发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这都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二、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合作探究人物形象。我首先引导学生就小岛上的环境展开交流,通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战士们在岛上的生活非常艰苦;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战士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在岛上种菜的,从中体会战士们的爱国深情;然后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围绕一盘小白菜想象情景、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总结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感受到人物的崇高精神。

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体会将军和战士的高尚品质,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了以有感情地朗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讲、讨论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章中深厚的爱国情感。

在课堂中,有的环节处理得比较粗糙、不够到位。比如以将军的口吻复述课文的环节,由于时间限制而仓促结束,学生意犹未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教学更流畅。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名师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名岛》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瞒”等10个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哼”在本课的读音。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用将军的口吻,创造性复述这个故事。

3.能结合相关资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或:说说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情感),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

主要语文要素:

1.能正确认读“瞒”等10个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哼”在本课的读音。

2.能创造性复述故事。

3.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学习《无名岛》,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瞒(mán)域(yù)艇(tǐng)矛(máo)盾(dùn)哼(hēng)喉(hóu)

咙(lóng)勺(sháo)搅(jiǎo)舀(yǎo)

2)理解词语。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岛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无名岛

驻守无名岛环境恶劣

关心战士

将军登岛视察不搞特殊

不给海岛添麻烦

从老家背土拿蔬菜种子

战士热爱海岛中国版图式菜地

不畏艰苦

《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以船、港湾、岸为喻的写法和比喻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2.学习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题解

1、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此外主要作品还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题目解说

【明确】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文章结构分析

(1)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1):由对人生的比喻引出对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16):由三个比喻句作为小标题,抒写自己对人生对家由浅入深的哲学思考。

第一层(2-6):由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实况深入思考,得出家是一只船的结论。

第二层(7-12):由人生是一次远航想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休息放松的乐园。

第三层(13-16):在前两节的基础上,用永远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三、重点句子剖析

1、中心句:

(1)家是一只船。

【剖析】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家是温暖的港湾。

【剖析】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句的出发点。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3)家是永远的岸。

【剖析】本体是家,喻体是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4)总结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

【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5)过渡句:

①那么,家是什么呢?

【剖析】设问句,引起下文作者对家的三个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②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影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5、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其中,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的前提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

家是温暖的港湾,这里家是本体,港湾是喻体。而港湾这个喻体是以家是一只船为前提的。因为航行中的船是需要港湾的。这个比喻是第一个比喻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的出发点。

家是永远的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极致和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承接,又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四、重点研讨

1、关于三个比喻三个判断的理解?

【明确】

(1)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地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化莫测的命运。

(2)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为乘船远航,就需要休憩、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3)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个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就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2、写作方法分析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例:家是一只船此节。本节作者先叙述南方荡舟的所见所闻所感。接着引出家是一只船的议论,最后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则是抒情。这种记叙基础上展开议论的写法显得水到渠成,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而议论、抒情又是对记叙的升华。

(2)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设问、引用的修辞方法。

例:引用尼采对女人的讥评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五、朗读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我的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的家

我生活在一个快乐之家。这个家虽然平淡,但也不乏快乐。每一天都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这个家就是我们可爱的班级。 qq群上有一句话,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摇篮,它孕育了无数的梦想希望;我们的班级是一个美丽的花园,绽放出了张张灿烂的笑脸;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家,它永远是我们大家的心灵港湾。每想起这句话,我的脑海里便闪出无数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画面。记得在运动会时,天气并不是太好,但运动员们都穿上了短袖衫,在赛场上为了家的荣誉坚强地与别班的同学竞赛。赛后,啦啦队员们热情地递上水。不好,XXX同学出现了状况,大家都围了上来,着急地询问,都争先恐后地帮忙。多么可爱的同学们呀,如我们的家一样,充满着热情和朝气。 碰掉了手中的钢笔,刚想弯腰去捡却又想起广播体操比赛时的情况。由于学业的关系,大家在离比赛开始只有几天时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比其它班级少训练,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勤奋地练习,争取比赛时有好的成绩。有些男生还克服了自身的缺点,在练习时认真了起来,每个姿势都做得很标准。比赛时,大家精神抖擞,迸发出勃勃的朝气。从远处看,女生们就像一群舞动的天鹅,简单的手脚比划便勾勒出了人鱼般的灵秀神采,配合着白色的校服,宛如天鹅在湖边翩然起舞。而男生则像雄鹰一样,动作干净利落,散发着阳刚之气。比赛结束后,大家都为我们的家添上了一道不俗的光辉。 我们的家,用心的奋斗和手脚的努力孕育。我们的家,收获着同学们的爱和付出。一份教人团结,教人学会付出的爱,便是家所给予我们的。 我爱我家。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二、精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二、练习。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无名氏《百家姓》》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美术教案家”专题。